Ⅰ 大沽河博物館里有哪些古代名人
其中,自然資源展館主要介紹大沽河流域(膠州段)的現狀、濕地分布、候鳥種類、人口等內方面實際情況;河流歷容史及傳說展館則將大沽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及動人傳說給與重點介紹;主要產業展館,則圍繞大沽河沿岸農業產業概況以及對目前沿線的農業、工業現狀生產情況進行展示。另外,民俗手工藝品展館主要展示沿線村民剪紙、紙斗、八角鼓、黑陶等民間藝術及相關聯的部分產業展品;傳統民間文藝展館與現代文藝展館,將膠州秧歌、膠州茂腔等方面的傳統藝術和名人作品進行匯總展示。
Ⅱ 膠州市大沽河博物館每天都開放嗎
親周一至周五開放的,周六周日休息
Ⅲ 大沽河紅色基因博物館參觀觀後感怎麼寫
這個實際上我們在觀看的時候給我們的震撼是很大的,你就結合這一點來寫觀後感,這樣就會好。
Ⅳ 跪求大沽河的自然風貌、歷史變遷、風土人情
春天到了,大沽河兩岸柳浪起伏,翠煙氤氳。那細細的流水,像鑲嵌在金色沙灘上的一條美麗的玉帶,彎彎曲曲地流向遠方。河水碧藍,清澈地可以看清水中微小的生物。河堤里邊的土地上,生長著一叢叢的灌木,數不清有多少種野草、野菜,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樹叢、草地間,時而飛起、時而落下覓食的那白色的、黑色的、綠色的、藍色的鳥兒,在春天的花朵中盡情地展示著它們動聽的歌喉,高音、低音、中音,唧唧喳喳地叫成了一片,像一首百鳥奏鳴曲。春風徐徐地吹過,送來了野花的清香,是那樣的令人心曠神怡。
大沽河的春天是最美麗的季節,但更讓我喜歡大沽河的春天的另一個原因是大沽河裡那品種多得數不清的野菜、野草。春天一到,野菜開始生長,小時候家裡缺糧,特別是青黃不接的春天,是農家最難過的季節,河裡的野菜便成了缺糧的最好的補充。象薺菜、苦菜等是上等的食用野菜,這些菜挖沒了,灰菜、銀青菜又長出來了,也可以吃。那時候家裡很窮,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是養頭豬和幾只兔子換幾個錢。春天到了,也靠挖野菜、打野草喂豬喂兔。那個年代,大沽河裡的一草一木都歸集體所有,誰都不能動,是禁止到大堤里邊挖野菜的。越是禁止,沒人去挖,那野菜就長得越多、越肥。我們這些小孩子,經常趁著看守河堤的爺爺在護堤房裡睡覺之機,悄悄地潛入大堤里邊挖野菜。當挖滿了簍子之後,便派一個機靈一點的小夥伴偷偷地溜出去「偵察」一番,只要爺爺不在,我們便像電影上當年的八路軍穿過「鬼子」的封鎖線那樣,一窩蜂地沖出「鬼子」的防區。如果看到爺爺在「堅守崗位」,我們就隱藏好盛野菜的蔞子,到河灘上去玩打沙仗、捉迷藏等游戲,一直玩到天黑再順利地沖過「敵占區」。干這種偷挖野菜的活,是非常刺激的。除此之外,挖野菜中,還可以經常遇到一些可以吃的野菜,其中有一種綠葉上有一塊黑紫斑的野菜叫「酸把酒」可以生吃,有一種酸酸的、粘糊糊的味道。還有一種野草,好像是一種類似野蘆葦一樣的植物,當剛冒出嫩芽時,在綠葉里包著的草芯,可以生食,味道也很好。這種草我們叫「茶葉老」,可惜這些野菜現在都很難看到了。
大沽河春天鳥的品種非常多。那時候,地里沒有農葯,也沒有哪么多吃野味的飯館,各種鳥類數量非常豐富,捕鳥便是我們這些男孩子最喜歡乾的事情。我們用鋼條圈成兩個半圓型,套上鋼絲彈簧,拴上個竹簽,便做成了捕鳥的鐵夾子。用竹簽把夾子支起來,放上鳥餌,選擇鳥兒經常覓食的地方,用土把支起來的夾子埋好,邊上還偽裝一番,然後趴到遠處靜靜地等待著鳥兒上鉤。山草雞這樣的鳥比較笨,特別容易上當,如果它不往夾子那裡走,還可以發出一種類似鳥叫的聲音,把它吸引到埋夾子的地方。當鳥兒吃餌食時,啄開了竹簽上的機關,便「叭」地一聲,夾住了小鳥。這時候,那心中的高興勁兒,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現在看來,這種做法是在破壞環境,是對人類的朋友的一種傷害。小時候不管這些,只看到鳥兒是那樣多,用我們這種方法捕鳥,似乎也減少不了鳥的數量。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對此經驗豐富,一個早晨可以捕好幾只。如果運氣好的話,有可能捕到只斑鳩之類的大鳥,回家便可以有一頓美味享受了。我捕鳥的技術太差,有時大半天也捕不到一隻,但感到這種事情非常好玩,總夏天到了,大沽河的水開始增多。大沽河兩岸,白楊挺拔,垂柳婆娑,那大片大片的蘆荻,長得齊腰深,青翠欲滴,風兒吹過,象綠色的波浪,隨風起伏,十分好看。初夏時分,大沽河的水流仍然十分清澈。女人們在河裡洗衣,花花綠綠的衣服曬在長著野草的河灘上,掛在叢叢灌木上。小孩子們在水中盡情地嬉戲抓著那些總也抓不著的,在水中箭一樣的速度游動的小魚。男人們則到水深的地方捕魚,時而能捕上一條大一點的金黃色的鯉魚,那高興的笑聲,便會在河裡盪漾。
夏天的大沽河是孩子們的樂園。我小時候的夏天的中午,基本上是在河裡度過的。那時候家裡很熱,又沒有個風扇、空調什麼的,乘涼的最好辦好是到河裡去泡在水裡。小夥伴們在河裡「打水仗」、抓小魚,挖一種叫「鮮子」的小蛤蜊。進入汛期時候,河水滿槽,小夥伴們經常一塊比賽誰先游到河東岸去。河裡水流很急,為了到達對岸的指定地點,必須往上遊走上幾百米,然後再開始渡河,這樣在水流的作用下,才能到達河對岸的河口。我那時候的水性不好,游上幾十米就打了退堂鼓,趕緊返回。看到小夥伴們一個來回的橫渡,心裡十分羨慕,可是我的泳技不知為什麼一直長進很慢,在汛期一次也沒敢橫渡大沽河,這成為我多年的遺憾。
秋天的大沽河,更是別有一番風味。秋天的田野是金色的,大沽河裡是五彩的。河流變得清澈,河灘上的灌木叢開始變黃,河堤上的山草變成了暗紅色,那長得比人都要高的蘆荻,開滿了紫色的荻花,秋風吹來,荻花的絮絨便在風中飄舞。初秋時,兩岸一片青翠,到深秋,才是以黃色為主。
初秋往往是汛期,一九七四年我剛高中畢業,水文站里缺人手,我去水文站當了兩個月的臨時水文員。那時候,我測量水位,經常在蘆荻和深草中穿行,大沽河岸邊青青的樹,茂密的草,十分美麗。記得在我們的水文站小屋西邊不遠處是村裡的護堤房。在護堤房裡居住並負責看護大堤的是位街坊老兄,他家中十分貧窮,四十多歲的人仍然是光棍一條。由於身體長年有病幹不了重活,生產隊便讓他住到護堤房裡,負責看護大堤。他雖然貧窮,但喜歡讀書,古今中外的書還真讀了一些。他小屋的後牆上有一塊小黑板,老兄愛吟詩,一旦詩興大發,有詩出來,便寫在黑板上。有一天,看到初秋的大沽河向南流去,兩岸綠樹蒼翠,即可吟出一首詩曰:「沽水南流照紅霞,滸林榮茂色綠佳,遙看壩上合歡樹,游逢柴扉是吾家。」這首詩描寫了沽河秋天美麗的景色,所以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我尚不知何為合歡樹,老兄指著他小房前的芙蓉樹告訴我,此即合歡樹也,使我對他更增幾分敬佩。老兄一生貧困潦倒,吃不飽飯,娶不起妻。過了幾年,我參加工作了,有一次回家到大沽河的護堤房中去看望他,護堤房的主人已換,一問才知道,他已於兩年前,在孤苦、凄楚中離開了人世。我聽後唏噓不止,他是第一個寫詩贊美大沽河美麗風光的人,那首詩也是我讀到的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大沽河的贊美詩。
冬天的大沽河,雖然樹木凋零,比較荒涼,但此時的大沽河十分遼闊。站在大堤上放眼望去,無邊無際的金沙灘,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金光。河裡的流水大部分已結冰,藍色的玉帶變成一道白練。河裡已經沒有了孩子們的嬉鬧聲,是那樣的安靜。河口渡河的地方,有人用木樁打進河灘,木樁上,放上就地取材的樹木,再鋪上稻草草包做橋面,一座小木橋便搭好了。過一次橋,那在橋頭河灘草棚中的守橋人出來收上五分錢的過橋費。我們小孩子沒錢,可以免費過橋。我和小夥伴們經常通過小橋,自由自在地往來於沽河兩岸。冬天河裡結了冰,我們去河裡滑冰,河裡水淺,不用擔心掉到冰窟窿里的危險。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一年,在我家鄉沿青沙公路南行五公里,在大沽河由南北向改為東西向的南沙梁,建了一座水泥大橋,那橋現在看也就是百八十米,但在我們小孩子眼裡,卻是最宏偉的大橋了。有的小夥伴去看過橋,便對我們這些沒見過大橋的大吹特吹那大橋有多麼壯觀,說得我們直想馬上就去看一看。不知是誰提議,我們從河裡滑冰去看大橋吧!於是,大家登上用兩塊木板固定上去兩道粗鐵絲做的冰鞋,用木棍在頭上釘上一個磨尖的鋼釘做冰杖,便沿著結冰的河道,一路滑去,終於來到了南沙梁大橋,目睹了大橋那令我們「驚嘆」的風采。
大沽河是孩子的樂園,也是養育我們的母親河。大沽河的物產十分豐富,聽大人們講,早年間大沽河裡盛產一種十分鮮美的鯔魚,這種魚在淡水與鹹水交匯處產卵、生長,長大後順流而上,可以游到我家鄉的河段,素有「沽鯔淮鯉海中鯧」之說,鯔魚是排在第一位的。現在,由於大沽河長年乾枯,大沽河鯔魚早已成了一種傳說了。大沽河水流的沙子里,有一種大沽河特有的黃綠色的小河鮮,實際上是一種指甲蓋大小的小蛤蜊,我們當地人叫這種小河鮮為「鮮子」,味道十分鮮美。小時候,我們小孩子經常到河裡撈「鮮子」,有時一次可以撈到一臉盆,回家做湯菜,炒雞蛋,是難得的改善生活。大沽河的水非常甜。冬天裡,河水非常干凈,清澈見底,過年時,我會到河裡去挑上一擔河水,用來煮年除夕的餃子,餃子煮熟後,河水餃子湯也非常好喝。用河水泡茶,那茶水格外的清冽,清香撲鼻。大沽河裡生長的棉槐、柳樹,是集體的重要財產,一到初冬,便開始割棉槐條和柳條。棉槐條子用來編小推車上專用的偏簍或者糞筐,河灘上的柳條則去皮後,用來編成非常漂亮的柳條籃子,用去了皮的柳條編織的籃子十分細致、光滑和干凈,是年輕媳婦回娘家時,用來盛禮品用的。一進入冬季,大沽河的蘆荻、山草便分給社員。那時候,農家做飯全用草,每年分一次河草,可以燒半年。我對小時候在大沽河裡分河草的感受十分深刻。河草是按人頭分,生產隊長帶著會計、保管等一班隊「領導」們,用腳步丈量。一般情況下每人一步,用步子量出後,便在邊界上用鐵鍬掘起一堆土做記號。各家各戶從記號開始,先用鐮刀割出一道分界線,各家分的草從河堤可以一直延伸到河灘。如果有的戶分的草薄,「隊領導」們現場辦公可以決定適當多分幾步,以作補償。但總有一些溝溝坎坎的地方無法分,那便是公共草場,待各家各戶分的草割完後,隊長一聲令下,宣布可以進去隨便割了,這時候,青壯年們個個爭先恐後地沖進公共草場,揮舞鐮刀,一展身手。而我家這樣的弱勢家庭只能望草興嘆,不用說是去搶割,就是自家分的草場有時因為動作太慢,往往被人家兩邊一擠,也就所剩無幾了。如果運氣好的話,所分的草場中能遇上一片茂盛的蘆荻,那蘆荻割下後,打成荻箔,可用來曬糧食等。蘆荻又結實又耐爛,用來蓋房子,做房頂是上等的好材料。割下的山草可以用來坯屋當屋草,也可用來壓牆頭,當牆頭草。
大沽河對人們貢獻最大的當屬灌溉了。六十年代末,在開展「學大寨」運動時,生產隊修起了一條五、六里長的土水渠,從河裡用抽水機抽上來的水,通過水渠灌農田。現在看來,用那種土水渠實在是太浪費水資源。但那個年代,沒有噴灌、底灌這樣先進的技術,又修不起水泥的水渠。那時候,大沽河裡長年有水,也不怕浪費。後來,河裡的水越來越少,斷流的時間越來越長,那水渠便失去了它的作用,後來被推平了。七十年代中期,公社在大沽河上游建起了座攔水壩,枯水季節,攔水壩蓄起的水用來澆地,那河水從河裡放出,沿青沙公路兩邊的大溝流向我家鄉的農田,基本上可以實現自流灌溉。家鄉的土地本來就很肥沃,水利條件又好,便成了旱澇保豐收的糧倉。
大沽河是美麗的,溫順的,但也有怒吼咆哮的時候。大沽河,在養育了一方百姓的同時,早年間也曾給兩岸的百姓帶來過災難。
解放前,大沽河由於疏於管理,堤壩失修,河防不堅,一到汛期,經常出現沖毀堤壩,淹毀村莊、農田的情況。解放前的大沽河,是一條害河。解放後,人民政府興修水利,高度重視對大沽河的治理,從我記事起,就再沒出現過汛期出河的事。大沽河的水好像也有一定的規律性,似乎每隔十年便有一場大水。聽母親講,大沽河最後一次出河,是1954年的夏秋之交。那年的雨下得特別大,連續十幾天沒停。發源地湧出的山洪象脫韁的野馬,從河的上游奔騰而下,百姓在政府的組織下,奮起抗洪。大堤在一點點的增高,但河水上漲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大堤增高的速度。就在這危急的關頭,鎮糧管所一位姓張的所長,打開糧管所的倉庫把上千條麻袋發給群眾,這些麻袋盛上土,在村頭築起了臨時的擋水壩。在一個下著大雨的深夜,兩岸的堤壩終於承受不住洪水的沖擊而潰塌。洪水沖毀農田,我們村是靠大沽河最近的,由於在村頭有擋水的麻袋包,大部分民房才逃過厄運。但一些地勢窪的住房被沖毀了。大家搶著家中值點錢的東西,到處躲避洪水,幸好我家的住處地勢高一些,家中只是積了膝蓋深的水,房子還是保住了。蒼天有眼,出河後,那雨很快便停了,河中洪峰退去,村裡才沒有倒塌更多的住房,但那年被淹的春季農作物大部分都絕產了。
從那時起,政府加快了興修水利的步伐。河堤加高了很多,而且在大堤上種植了棉槐及根系發達的山草等,對河道進行了清浚。五十年代後期的「大躍進」時期,大沽河的上游修起了產芝、尹府等幾個大型水庫,這些水庫澇時蓄洪,旱時澆地,調節著大沽河的水勢,所以,以後幾十年來大沽河再沒出過河。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水,是在1964年。那年的夏天,大雨也是下了好多天,大沽河的洪峰一次高過一次,最大的一次,我在河堤上看到,原來十幾米高的白楊在大水中只露出一點樹梢。渾黃的河水裡漂浮著若干漂浮物,一瀉而下。大水離大堤頂部只有一尺左右。一陣涌浪過來,那大水便在大堤上伸舌頭,十分駭人。公社裡組織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24小時吃住在大堤上,各種草包、木樁、鐵絲等防汛物資,在大堤上一堆一堆的。晚上,大堤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盞不怕風雨、用乙炔做燃料的電石燈,照得大堤上明如白晝,人們在不斷地加高著大堤。這年的水勢比五四年出河那年,可是大多了。據說在最緊急的時刻,縣里曾經做好了炸開上游水閘泄洪的准備。由於眾志成城,晝夜苦戰,終於戰勝了洪水,保住了大堤。隨著洪峰的退去,大家才舒展開了緊鎖著的眉頭。
十年後的1974年,又遇到了一次大洪水,那時我高中畢業後在生產隊勞動。正好水文站招汛期的臨時工,經生產隊批准,我去水文站幹了兩個月的臨時水文員。那兩個月我是在大堤上度過的,所以那場大水是親眼所見。
1974年8月13日夜,大雨已下了兩個整天,河裡水位陡漲。我身穿雨衣雨褲在河邊看水尺。開始是每半小時看一次記下時間和水位的刻度,隨著水位上漲的加快,每十分鍾看一次。烏黑的夜晚,我帶著手電筒,整夜地蹲在河邊,眼看著由低到高的水尺一個一個的被洪水淹沒,大雨還在緊一陣、慢一陣地下著,時而一道道閃電亮起,一聲聲巨雷炸響,遠遠近近的蛙聲響成一片。黑夜,大雨,閃電,雷鳴,蛙叫,一個人孤獨地蹲在河邊,那種滋味是刻骨銘心的。
洪水還在漲,雨還在下,為了獲取河中各處不同的水文資料,要到河裡去取水樣。我和水文站的同志們一起駕起拴在跨河的空中鋼纜上的木船,撐起木篙,向對岸劃去。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風雨聲中面對著面說話都聽不清,大家勉強地把取水樣的儀器放到水中,艱難地工作著。天太黑,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也弄不清船的方向。過了好長時間,終於到了對岸了,可用手電筒一照才發現,我們不是到了對岸而是又返回了西岸,沒辦法,我們駕起木船,重新前進。又是一番與風雨艱難地搏鬥,終於完成了取水樣的任務。
雨下得小一點了,大家輪流到大堤上的水文屋裡休息。一會兒雨停了,我打開手電筒從大堤上下到河邊看水位。當走到大堤下面,兩邊是一人多深的山草,中間一米多寬的小道上,借著手電筒光,我看到了一條首尾都在草中,身子橫在路上的一條一把多粗的紅花蛇,頓覺毛骨悚然,嚇的馬上跑回小屋,抄一把鐵鍬回到那裡時,紅花蛇早已不見了蹤影。
又過了十年,到1984年和1985年,連續兩年的水都比較大。我已在縣公安局工作了。84年的水很大,當時縣領導與部門共包可能出現險情的河流和水庫,公安局就負責大沽河。我陪同老局長下鄉檢查防汛,只看到水已到大堤邊,但沒造成險情。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的9號台風襲來,在我家鄉上游仁兆鎮那裡有幾個緊靠河邊的村莊出現了一些險情,個別地方還出現了一些較小的潰堤,導致部分村受災,果樹被淹,當時仁兆派出所的民警同志們曾去幫助搶過險。再以後的二十多年裡,由於大沽河連年治理,河道暢通,上游水庫發揮作用,遇到雨量大的年份,也未出現險情。
這二十多年裡,大沽河未出現水患,但大沽河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由於建設的需要,來大沽河挖沙的人多起來,過去總認為那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黃沙,一下子成了人們為發家致富而爭奪的對象。沿岸開了眾多的沙場,各種各樣的挖掘機、抽沙機、載重車,晝夜不停的轟鳴,把個大沽河掏了個底朝天。黃沙資源在一天天地減少,過去一望無際的金沙灘,到九十年代中期已經百孔千瘡,金沙灘變成了一片一片的黑窟窿。茂盛的蘆荻、婆娑的楊柳、叢叢的灌木早已不見蹤影,每次我走進大沽河,甚至找不到一塊干凈的黃沙,可以脫衣洗澡的地方。無比美麗的沽河被糟蹋到了這種地步,我彷彿聽到了大沽河在哭泣,我的心在滴血。
近些年,國家加強了對礦產資源的管理,大沽河的黃沙作為一種礦產資源得到了應有的保護,對採挖者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昔日挖空了的河床,正在整平,金色的沙灘正在一點點地恢復,綠色的植被重新進行了培育。每次看到這些都感到了一絲寬慰。但願這養育了我們的母親河能夠早日恢復她青春靚麗的容顏。
啊!家鄉的大沽河,你是我心目中最美麗的河;你是一條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比快樂的河;你是一條平靜下來比少女還溫柔嫵媚、咆哮起來比猛虎都威風八面的河;你是一條造福家鄉人民,但也曾給家鄉帶來過災難的河;你是一條曾經受盡磨難創傷累累在痛苦中呻吟而如今在春風中挺起你的胸膛,重新恢復了生機和活力的河!
家鄉的大沽河,願你永遠美麗,造福我的家鄉!
作於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Ⅳ 大沽河博物館怎麼寫一篇日記
《尋找過去》很久以前,蝴蝶非常難看,身體又粗又胖,兩只灰乎乎的大翅膀在空中擺動著,動物王國的居民們都看不起她。蝴蝶看見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友好地說:「蜻蜓姐姐,我和你一起玩好嗎?」蜻蜓不耐煩地說:「看你多醜,我多苗條,你配和我一起玩嗎?」蝴蝶聽了很傷心,慢慢地飛走了。飛著飛著,蝴蝶又看見了渾身雪白的飛蛾在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她彬彬有禮地說:「飛蛾姐姐,我們到湖邊去玩好嗎?」飛蛾對蝴蝶翻了個白眼,生氣地說:「你哪有資格跟我玩,看你那灰乎乎的大翅膀多難看,別把我的身體弄臟了。」蝴蝶聽了,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她飛呀飛呀,看見了一大片花,一朵朵爭奇斗艷,婀娜多姿,真是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她聞了聞,多麼令人陶醉的花香,她決心精心照看這些花,讓花長得更美更香。每天早晨,蝴蝶為這一大片花澆水,一直到中午。吃完午飯後,又幫助花兒們傳播花粉,她發現有的花兒長了蟲子,就給花治蟲。就這樣,蝴蝶辛勤地勞動了一年。第二年春天,一天早晨,蝴蝶正在給花澆水,忽然從牡丹花的花苞里跑出一位美麗的姑娘,啊!這不是花仙子嗎?花仙子對花兒們說:「我今天來是被蝴蝶所感動的,她辛勤地為我們服務了一年,我想把大家的顏色都印一點在蝴蝶的身上,作為她勞動的標志,好嗎?」花兒們都點頭同意,於是,蝴蝶那灰乎乎的大翅膀上呈現出了各種花紋和美麗的顏色。
Ⅵ 大沽河的歷史
起源:
大沽河,古稱沽水,沽尤。沽尤名稱最早見於《春秋左氏傳》記載,沽即回大沽河,尤即小沽答河。大沽河發源於煙台招遠市,小沽河發源於煙台的萊州市,大沽小沽的發源地均接近於青島地區。大沽河自招遠發源後迅速南下流入青島地區,途經萊西、平度、即墨、膠州、城陽,在膠州灣入海。小沽河情況類似,在短暫的發源地流程後,迅速南下進入青島的萊西、平度,並在萊西平度交界、靠近即墨時並入大沽河。
大沽河流域基本都在青島地區,是一條水量充足的大河,也是一條文化色彩濃厚的古河。如果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大沽河則是青島的母親河。
地址:
大沽河流域位於膠東半島西部,約在東經120°03′~120°25′,北緯36°10′~37°12′之間。流域總面積4631.3平方公里,其走向大致與幹流走向相同。
Ⅶ 膠州大沽河歷史和傳說。快!快!快!快!
大沽河為省轄河道,古稱「姑水」。發源於煙台市招遠阜山西麓偏西方向500米處的山溪之中,自招遠市由北曲折南流,途徑招遠、萊西、平度、即墨、膠州、城陽等市(區)流入膠州灣。全長179.9公里,屬常年性河流。
古時候,大沽河是一條小溪,一邁可過。傳說唐王李世民路過此處,給它起了個名叫「大步河」。離大步河不遠,有一村莊,名曰:「高家莊」,莊上有一財主,名叫高榮莆,此人臉上一邊長著一塊肉疙瘩,說起話來一抖一動,好似枯樹上的兩個干疤。因他為人狡猾,人們就叫他「槐樹疤」。別看他如此模樣,家中卻有良田百頃,騾馬成群,是方圓十幾里有名的大家。
在槐樹疤家裡,有一對相愛的青年,男的叫王常河,年輕英俊,性情剛強,是槐樹疤家裡的長工。女的叫「墜姑」,是槐樹疤家裡的丫環,長的美麗俊俏。二人從小青梅竹馬,因家中貧窮,上無父母,下無姐妹,被迫來到高家,如今已長大成人,盟誓白頭到老… … 槐樹疤眼見這丫環越長越俊,早就對墜姑起了壞心,百般刁難阻攔,不讓兩人成親,於是就想出了一個狠毒的辦法。一天,槐樹疤臉上的肉疙瘩動了動,對常河說:「你能在百日之內砸開大步河裡的那塊大青石,我就成全你們的婚事,如果到期砸不開,那就遠離我高家大門,墜姑就是我高某的人了。」說完那臉上的肉疙瘩哆嗦了兩下。年輕的常河心想,我要的就是墜姑,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退卻,於是就對槐樹疤說:「咱們一言為定… 」 次日,常河扛著一把大鐵錘來到大青石邊。原來,在大步河上游,有一塊巨大的青石,方圓十幾丈,大步河裡的水就是從它下面流出來的。有人叫它「卧龍石」,也有人叫它「卧龍泉」。常河一到就舉錘「哐哐」地砸起來,火星飛濺,大青石動也不動,開也不開。但是,年輕的常河為了心愛的姑娘,不分白天黑夜地砸,從不站一站,歇一歇,錘柄換了幾換,手震得出了血,他全然不顧,不停地砸著… … 光陰似流水,轉眼兩個月過去了,大青石沒動一動,沒裂一條縫兒。但常河的力氣越來越小。一天,他終於暈倒在大青石旁。朦朧中只見一位銀須老者站在眼前,對常河說:「龍泉卧石莫為難,開石待尋開山斧,嶗山頂峰尋寶物,方能石開見墜姑」。常河張口要問,一眨眼,老者不見了。他慌忙坐起來,只覺身上有些氣力,想了想老者之言,力覺醒悟,他下定了決心,直奔嶗山而去… … 再說美麗的墜姑,自從常河走後,日夜思念,等啊,盼啊,吃飯不香,喝水不甜,一直等了九十九天,還是不見常河蹤影。這天夜裡她做了一個夢,一位銀須老者對她說:「美麗的姑娘不要睡了,只有你和常河兩人才能劈開大青石」。說完把袖子一甩就不見了。她慌忙坐起一看,天色朦朦亮,星星還在眨著眼睛,拔腿跑到了大青石跟前一看,杳無人影,急忙喊道:「常河!常河!" 沒有迴音,低頭一看地上只有一把大斧,上面沾滿了血跡,不由心突突跳了起來,淚象斷線的珠子,從她明亮的眸子里滾出來… … 這時,紅日當空,忽然發現前面有一人影向這方向跑來,跑著跑著摔倒了,再也爬不起來。墜姑急忙向前跑去,心想要是常河該多好啊… … 原來,常河聽了老者之言,向嶗山奔去,他走過了一片片草地,經過了一道道溝坎,翻過了一座座山坡,爬過了一峰又一峰,走啊,爬啊,衣服掛破了,渾身成了一個血人,這一天,終於在風景秀麗的太清宮里,找到了那把大斧,高興得忘了飢餓,飛奔下山,可是跑著跑著掉倒了,怎麼也爬不起來… … 墜姑跑到跟前一看,正是多日不見、日夜想念的心上人,只見他渾身是血,衣衫襤褸,面目模糊,手握一把大斧,斧刃鋒利,閃著寒光。她上前扶起,常河在昏昏沉沉之中,覺得好象有人扶他,睜開無力的雙眼,抬頭一看,驚喜萬分,原來是心愛的姑娘來到跟前,身上好象有了勁,雙手把墜姑緊緊抱住,說不出話來,墜姑說;「常河,咱們趁此時機,遠走高飛。」常河道:「寶斧已經取回來了,一定會劈開大青石的。」兩人來到大青石跟前,剛要舉起大斧,忽然槐樹疤帶領家丁追到跟前,一看,兩人雙手握住一把明亮的大斧,寒光逼人,嚇得倒退了幾步,臉上的肉疙瘩又哆嗦起來,冷笑著對常河說:「痴心的傻小子,今天到期了吧,石沒砸開,墜姑就是我的人。」說著命家丁把墜姑帶走。常河怒目盯著槐樹疤道:「咱們還是照你說的辦」。兩人用足力氣,狠狠地向大青石劈去,只見紅光閃閃,隨而一聲巨響,大青石不見了,滿天的石塊在空中飛舞,向遠處飛去,就在這一瞬間,天空烏雲翻滾,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大雨傾注,在大青石劈開的地方,只聽「咕嘟」一聲,竄出一股強大水柱,直竄而上,「嘩」的一聲落將下來,旋轉著,聚起一座小山似的巨浪向槐樹疤壓來,嚇的他扭頭便跑,跑著跑著撲通一聲跌在地上,竟變成一條似牛非牛、似馬非馬的怪獸(人們傳說中的一種神話動物『水蛟』)。它越長越高,妄想攔住這強大的巨浪,但是,這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它卷來,嚇得它拚命地向高家莊跑去,這巨浪馬上把村分為兩半,隔河相望,它又拐著彎兒跑,這巨浪就拐著彎兒追,彎彎曲曲一直追到南海,形成了一條寬大的河流。後來,在河的上空出現一隻灰色的長嘴鳥,不停地叫著,「墜姑!墜姑!」人們傳說那是常河變的,在尋找墜姑。 為了紀念這兩位相愛的人兒,人們就叫這河「大姑河」,也不知過了多少載,又把「姑」字換成「沽」字,意味著叫她永遠永遠流淌… …
大沽河風光(9張)
Ⅷ 大沽河作文300字
大沽河為省轄河道,古稱「姑水」。發源於煙台市招遠阜山西麓偏西方向500米處的山溪之中,自招遠市由北曲折南流,途徑招遠、萊西、平度、即墨、膠州、城陽等市(區)流入膠州灣。全長179.9公里,屬常年性河流。
古時候,大沽河是一條小溪,一邁可過。傳說唐王李世民路過此處,給它起了個名叫「大步河」。離大步河不遠,有一村莊,名曰:「高家莊」,莊上有一財主,名叫高榮莆,此人臉上一邊長著一塊肉疙瘩,說起話來一抖一動,好似枯樹上的兩個干疤。因他為人狡猾,人們就叫他「槐樹疤」。別看他如此模樣,家中卻有良田百頃,騾馬成群,是方圓十幾里有名的大家。
在槐樹疤家裡,有一對相愛的青年,男的叫王常河,年輕英俊,性情剛強,是槐樹疤家裡的長工。女的叫「墜姑」,是槐樹疤家裡的丫環,長的美麗俊俏。二人從小青梅竹馬,因家中貧窮,上無父母,下無姐妹,被迫來到高家,如今已長大成人,盟誓白頭到老… … 槐樹疤眼見這丫環越長越俊,早就對墜姑起了壞心,百般刁難阻攔,不讓兩人成親,於是就想出了一個狠毒的辦法。一天,槐樹疤臉上的肉疙瘩動了動,對常河說:「你能在百日之內砸開大步河裡的那塊大青石,我就成全你們的婚事,如果到期砸不開,那就遠離我高家大門,墜姑就是我高某的人了。」說完那臉上的肉疙瘩哆嗦了兩下。年輕的常河心想,我要的就是墜姑,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退卻,於是就對槐樹疤說:「咱們一言為定… 」 次日,常河扛著一把大鐵錘來到大青石邊。原來,在大步河上游,有一塊巨大的青石,方圓十幾丈,大步河裡的水就是從它下面流出來的。有人叫它「卧龍石」,也有人叫它「卧龍泉」。常河一到就舉錘「哐哐」地砸起來,火星飛濺,大青石動也不動,開也不開。但是,年輕的常河為了心愛的姑娘,不分白天黑夜地砸,從不站一站,歇一歇,錘柄換了幾換,手震得出了血,他全然不顧,不停地砸著… … 光陰似流水,轉眼兩個月過去了,大青石沒動一動,沒裂一條縫兒。但常河的力氣越來越小。一天,他終於暈倒在大青石旁。朦朧中只見一位銀須老者站在眼前,對常河說:「龍泉卧石莫為難,開石待尋開山斧,嶗山頂峰尋寶物,方能石開見墜姑」。常河張口要問,一眨眼,老者不見了。他慌忙坐起來,只覺身上有些氣力,想了想老者之言,力覺醒悟,他下定了決心,直奔嶗山而去… … 再說美麗的墜姑,自從常河走後,日夜思念,等啊,盼啊,吃飯不香,喝水不甜,一直等了九十九天,還是不見常河蹤影。這天夜裡她做了一個夢,一位銀須老者對她說:「美麗的姑娘不要睡了,只有你和常河兩人才能劈開大青石」。說完把袖子一甩就不見了。她慌忙坐起一看,天色朦朦亮,星星還在眨著眼睛,拔腿跑到了大青石跟前一看,杳無人影,急忙喊道:「常河!常河!" 沒有迴音,低頭一看地上只有一把大斧,上面沾滿了血跡,不由心突突跳了起來,淚象斷線的珠子,從她明亮的眸子里滾出來… … 這時,紅日當空,忽然發現前面有一人影向這方向跑來,跑著跑著摔倒了,再也爬不起來。墜姑急忙向前跑去,心想要是常河該多好啊… … 原來,常河聽了老者之言,向嶗山奔去,他走過了一片片草地,經過了一道道溝坎,翻過了一座座山坡,爬過了一峰又一峰,走啊,爬啊,衣服掛破了,渾身成了一個血人,這一天,終於在風景秀麗的太清宮里,找到了那把大斧,高興得忘了飢餓,飛奔下山,可是跑著跑著掉倒了,怎麼也爬不起來… … 墜姑跑到跟前一看,正是多日不見、日夜想念的心上人,只見他渾身是血,衣衫襤褸,面目模糊,手握一把大斧,斧刃鋒利,閃著寒光。她上前扶起,常河在昏昏沉沉之中,覺得好象有人扶他,睜開無力的雙眼,抬頭一看,驚喜萬分,原來是心愛的姑娘來到跟前,身上好象有了勁,雙手把墜姑緊緊抱住,說不出話來,墜姑說;「常河,咱們趁此時機,遠走高飛。」常河道:「寶斧已經取回來了,一定會劈開大青石的。」兩人來到大青石跟前,剛要舉起大斧,忽然槐樹疤帶領家丁追到跟前,一看,兩人雙手握住一把明亮的大斧,寒光逼人,嚇得倒退了幾步,臉上的肉疙瘩又哆嗦起來,冷笑著對常河說:「痴心的傻小子,今天到期了吧,石沒砸開,墜姑就是我的人。」說著命家丁把墜姑帶走。常河怒目盯著槐樹疤道:「咱們還是照你說的辦」。兩人用足力氣,狠狠地向大青石劈去,只見紅光閃閃,隨而一聲巨響,大青石不見了,滿天的石塊在空中飛舞,向遠處飛去,就在這一瞬間,天空烏雲翻滾,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大雨傾注,在大青石劈開的地方,只聽「咕嘟」一聲,竄出一股強大水柱,直竄而上,「嘩」的一聲落將下來,旋轉著,聚起一座小山似的巨浪向槐樹疤壓來,嚇的他扭頭便跑,跑著跑著撲通一聲跌在地上,竟變成一條似牛非牛、似馬非馬的怪獸(人們傳說中的一種神話動物『水蛟』)。它越長越高,妄想攔住這強大的巨浪,但是,這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它卷來,嚇得它拚命地向高家莊跑去,這巨浪馬上把村分為兩半,隔河相望,它又拐著彎兒跑,這巨浪就拐著彎兒追,彎彎曲曲一直追到南海,形成了一條寬大的河流。後來,在河的上空出現一隻灰色的長嘴鳥,不停地叫著,「墜姑!墜姑!」人們傳說那是常河變的,在尋找墜姑。 為了紀念這兩位相愛的人兒,人們就叫這河「大姑河」,也不知過了多少載,又把「姑」字換成「沽」字,意味著叫她永遠永遠流淌… …
Ⅸ 大沽河的歷史變遷
大沽河是山東省內主要大型河道,膠東半島最大河流,大沽河幹流發源於招遠市東北部的阜山,流經青島市的萊西、平度、即墨、膠州、城陽五市(區),於膠州市碼頭村入膠州灣。幹流總長179.9公里,流域總面積6131.3平方公里,其中,青島轄區內幹流長127公里,流域面積4850.7平方公里。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在當今招(遠)萊(陽)掖(縣)交界處的一個村莊,有姐弟倆。一天,兩人在野外玩耍,弟弟要和姐姐比比誰跑得快,為了哄他玩,姐姐便笑嘻嘻地答應了他。其實姐姐心裡有數,我比你大,肯定跑過你。弟弟心裡也有底,我是男的,別看歲數少點,個兒矮些,可勁頭並不少,二人都覺得比對方占優勢,這樣比賽也就開始了。剛跑不遠,弟弟見姐姐跑得慢悠悠的,遇到山丘就繞著走,心想:你這樣根本不值得攆的,你跑吧,我歇會也能超過你。於是在草地上坐下來,不一會兒躺下睡著了。一覺醒來,姐姐已無影無蹤,於是向前操近路不顧一切地橫沖直闖,好長時間總算看到了姐姐身影,他使足全身的勁拚命趕上去,氣喘噓噓地對姐姐說:「趕上你啦!」二人同時回頭看去,各自身後成了一條大河。姐弟倆合在一起仍繼續向前奔跑,化著一條更寬的河流,兩條大河形成後,兩條河的兩邊都成了肥沃的田地,千百萬勤勞的人們,從此世世代代辛勞耕耘在這塊土地上,年年收成好,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當今,這里的人民和全國各地一樣,在黨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喜逢盛世,堅持改革開放,高科技農業、瓜果、蔬菜名揚中外,城鄉到處呈現出一片新氣象,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小康生活。今天,更加信心百倍地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闊步前進。民間至今流傳著「大沽河不大,小沽河不小」的說法,大概就是因為她(他)們是姐弟倆吧。註:據資料記載:大沽河原名叫大姑河。也不知過了多少載,又把「姑」字換成「沽」字,意味著叫她永遠永遠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