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改變歷史學科

改變歷史學科

發布時間:2021-02-16 05:58:56

① 中國有哪些改變了中國歷史學知識體系的考古

曾國,一個存續了700餘年卻無任何文獻記載、被歷史的塵埃深埋著的諸侯國專。隨著從西周早期到屬戰國中期多個曾侯墓葬的發掘,以及專家對器物和銘文的研究不斷深入,人們對曾國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這個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古國,逐漸撩開了神秘面紗。

② 怎樣對《歷史》這學科有興趣怎樣能學好歷史

會背書和歷史考得好就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先要引發興趣,歷史總歸是一個連貫完整的電視連續劇,樓主完全可以當八卦、當肥皂劇來看,尤其是年級越低,歷史教材編的越童趣,越能夠引發興趣。樓主還可看看一些漫說節目,比方易中天等人的節目,就算是引起興趣了,不管真假與否。現在的大部分老師講歷史課都像老賓斯,帶了個鬼魂照本宣科,五分鍾不到就睡了。歷史本來應該是波瀾壯闊的,注意到某個歷史人物,八卦他,看他幹了些什麼事,全面透徹分析這個人和他的時代背景,評價他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考試要點技巧,不是說會背書就一定考得好,還要善於分析。樓主肯定不是記憶力問題,就從技巧上面入手。這里不是說壞話,只是有個觀點:歷史教材為了全面完整地介紹某個歷史時期,肯定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個「奴隸:朝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封建:朝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我叉)我後來為了記憶方便就把課本改編了一下,自己做了個筆記,形如「政治(朝代):夏商周……元明清,經濟:夏xx商xx周xx……元xx明xx清xx,文化:夏xx商xx周xx……元xx明xx清xx,科技:夏xx商xx周xx……元xx明xx清xx"非常方便,而且寫一遍都記住了。可能有點投機,但是很有用。

③ 如何做好歷史學科的教學改革

我國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呢?國外從20世紀初就開始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的研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一個大課題,相關的教學理論不勝枚舉。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要貼近教學;要貼近學生;要貼近課堂;要貼近新課程標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要與學生發展相結合;要與教師成長相結合;要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要與提高教學質量相結合。尋求一個具有統率意義而又簡潔明了的原則以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縱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各種論述,提出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我下面就「有效教學」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嘗試。
一、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重「情感的交流」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往往更多地注重知識的鏈接、問題設計的梯度和密度、教師如何把問題講解清楚,往往卻忽略了學生「怎樣想」、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眾所周知,自尊心、自信心是成功的種子,正如某大學教授所說:「真摯的正向鼓勵和引導,尤其要消除某些歷史學習條件困難或基礎差的學生的定勢心理,善於從他們身上捕捉閃光點,促其成長。……教師不僅要對少數學習尖子寄予厚望,更要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對基礎差的學生要予以關照、鼓勵,以增強其自信心。」所以,必要的情感交流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敢於表達發自己的觀點,讓學生以更大的熱情來學習歷史,這才是提高歷史教學的主要途徑所在。
二、注重「形式的美觀」,更注重「效果的突出」
歷史這門學科有其獨特的學科特色,需要記憶、理解的東西特別多,尤其是歷史事件的橫向聯系,縱向聯系,十分復雜,這就需要以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多媒體就是個有效的手段。上課時一部分教師依賴多媒體,上課的時候老師點點滑鼠,學生看看,必要的板書也沒有,那麼效果呢?很多同學課後都跟老師要課件,說來不及記。可見我們做好的課件雖展示我們教學的形式,而沒有達到好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重點知識,可以簡單的板書在黑板上,對於一些易混淆,易錯的知識點,漢字也可以讓學生上黑板板書,這樣,多媒體的使用增加了課堂的容量,同時,黑板的板書也提升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正是我們實行有效教學的目標。

三、注重「基礎的夯實」,更注重「能力的提升」
無論是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改的目的,還是從學生能力的培養過程來分析,抓好有效教學,都要求對基礎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打好基礎是培養能力的前提。在新課改下,我們採用情境教學,何為情境教學,就是我們在給學生展示本科內容的知識框架的同時,對一些重點、難點知識以具體的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表)展示出來,讓學生思考,提煉出觀點,然後再回歸課本。例如我們在上新課《經濟的區域集團化》時,講到歐洲聯合的原因,必修一課本涉及一些,必修二書本也有具體的概括,內容比較散亂,因此在上新課時展示了四段材料,由學生自己提煉出答案,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教師概括展示,這樣掌握了基礎知識,同時又提升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可謂一舉兩得呀!
四、注重「完美的過程」、更注重「缺陷的功效」
新課標要求給學生空間,多提供學生發展的平台。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抓好「有效教學」,不僅要注重視知識的教授,也要注注重知識的反饋;不僅要展示老師的思維過程,更要全面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作為老師要多問問:還有什麼?還有補充嗎?還有其他想法嗎?不能因為學生的回答跟自己的「預設」產生矛盾「沖突」,就非得要強拉到自己的軌跡上來,更可怕的是,學生的「展示」還沒有完全展開,就被老師給扼殺了,學生好不容易得到的思維成果,還沒有出生就遭到封殺。這種看似完美的教學(教完了教學內容)卻有很大的「缺憾」,還不如讓學生展示「缺陷」,讓我們和同學一起去分析為什麼,即使這樣導致你的教學內容沒有完成而帶來的缺陷比因你強拉過來的完美更完美一些。
五、注重「前進的目的」、更注重「後退的作用」
傳統的歷史教學,其主要特點是「前進」。教師把一個歷史事件的背景,經過、結果、影響,分析的很細很透,學生也聽得很投入,可一節課上完了,學生不知道這節課上了什麼?整個一節課就像前進的火車一樣,匆匆而過。如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回過頭來,回頭看知識點之間有什麼聯系,把知識點以框架結構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學生有了個整體的結構感,同時新課授完後一定要小結。這種看似「後退」,實際上是思維的「前進」的過程。
有效教學同時也要求教師具有反思的意識,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還有不有比我的教學更有效的教學呢?」反思的過程也是老師成長的過程。只有經常反思,才能更加有利指導你去更好的預設,更好的抓好「有效教學」。

④ 中國有哪些改變了中國歷史學知識體系的考古發現

學科:歷史學門類:歷史學類專業名稱:考古學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考古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館等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從事研究、教學、管理等實際工作的考古學高級專門人才。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考古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了解考古學的多學科交叉發展趨勢和世界考古學發展概況,熟悉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在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博物館學、文物學理論、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古代漢語、史料學、地理學、第四紀環境學、古人類學等方面受到基本訓練。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方法與技能;2.能夠從事田野考古發掘、整理及編寫考古報告;3.掌握博物館管理技能;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5.了解國內外考古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6.具有從事考古學及歷史學研究的初步能力。主幹學科:歷史學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國考古學、考古學導論、舊石器時代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戰國秦漢考古、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實習安排3--5個月。修業年限:四年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⑤ 提升歷史學科有效教學有哪些途徑

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的解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在新課改形勢下,有效性作為一種價值觀已深入到教師和學生的內心。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是課堂教學追求的永恆主題。如何實現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呢?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作些分析。

一、科學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首先要加強對歷史課程標準的理解和運用。國家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體現了國家對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要求,用「知道、了解、理解、說明、分析、比較」等描述性的語言分層次地對教學提出較為明確的目的和要求,課程標准對教學的順利進行無疑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教師要用心研讀課標及其相關解讀材料,進一步領悟課標精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落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特別是教師的備課,只有認真的鑽研課標,針對課標對每個專題的具體要求,才可能制定科學、可行的教學目標。從而做到有的放矢,為有效教學打好基礎。其次是備課過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課程標准》中指出:「凡是對實現課程目標有利的因素都是課程資源,既包括教材、教學設備、圖書館、博物館、互聯網以及歷史遺址、遺跡和文物等物質資源,也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等人力資源。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水平同教學質量的高低密切相關,充分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有利於歷史課程目標的實現。」要明白教科書僅僅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一種資源,而不是惟一的資源,歷史教師只是最重要的人力課程資源,學生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因此備教案同時也要備學案。在備課過程中,,認真貫徹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則,對教學內容恰當處理、精心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如何寫好板書、採用何種教學模式、使用什麼樣的教學語言等。只有認真考慮各班、各類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使歷史課堂充滿活力,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環節入手,創設和生成有價值的情境和問題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向學生提出挑戰性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展智慧。」巴爾扎克也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問題就能激發學生不同類型的思維,營造學生躍躍欲試的氛圍,體會解答後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的良好興趣,促使他們自覺投入到對有關歷史問題的探究中去,這樣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經濟全球化」概念的理解。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出示了「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福特汽車生產網」等一些圖片、數據和視頻,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分析,依據學生的基礎,採用有邏輯地連續提問方法解決它:①什麼是經濟全球化?②經濟全球化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展過程?歸納已經學過的知識幫助理解概念的形成過程,進一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理解,絕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踴躍回答。③為什麼20世紀90年代後經濟全球化得到迅速發展?④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有哪些?實質是什麼?⑤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等世界各國帶來怎樣的影響?又如「新航路開辟」一課的教學,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14世紀中西方交流路線圖、指南針、造船技術的進步」圖片、奧斯曼土耳其的發展視頻等相關資料,把學生帶入歷史情境中,然後設問:①什麼是新航路的開辟?②從新航路開辟對比中國的鄭和下西洋有何異同?③你如何看待哥倫布的探險活動?以上問題的設計都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探討,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使學生的思維達到最大的活躍狀態。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因此,有效提問「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觀點的入場券,並能支持教師在學生的心理建構和課程內容之間搭建必要的橋梁」。正是這一橋梁的搭建,最終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當然,教師設置問題時一定要聯系教學內容把握最恰當的切入口。設置的問題要考慮:問題所及的知識范圍和認知水平與學生實際是否相對應?怎樣才能激起學生積極的反應?學生感興趣嗎?問題是否能夠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內通過探究獲得圓滿的解決?解決問題後學生能否生成新的認識?能否更深入地學習歷史?一般而言,學生在課堂上對問題的積極反應,本身就說明問題引起了學生思維的興趣,教師把握好教學的節奏,使其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邏輯,這樣學生不僅享受到思維的快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三、必要的練習和及時反饋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精髓

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離不開訓練,訓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我認為新課結束後一定要或多或少由教師根據課堂實際、學生易錯、考試實際等創造性地設計出一些練習題,它既可以讓教師及時的掌握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情況,也可以起到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作用。如學習「鴉片戰爭」一課的練習可設計一道「鴉片危害及青少年對毒品應持怎樣的態度」的材料題和「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及失敗的根本原因」選擇題。以這樣適當的練習設計來結束教學,既可鞏固當堂知識,又可培養學生能力,還可減輕學生課後負擔和方便教師查漏補缺以及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升華。真可謂一舉數得。可見必要的練習是教師對教材和學生的「把脈」,所以訓練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練的內容和難易要適度。只有這樣,才能檢測出訓練目標達到的程度,給予學生明確的指導,保障訓練目的的達到。

四、要及時的進行教學反思

法國牧師納徳·蘭塞姆說過這樣一句話,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為偉人。美國學者波斯納把教師的成長歸納為經驗加反思。反思將會使更多的人獲得成功。教學反思對於每一個教師的成長都有著十分重要意義和價值,它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重新審視,對成敗得失進行思考判斷,它不是簡單地回憶教學情況,而是教師針對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理性思考,尋找比自己教學中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隨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使課堂教學趨於優化,從而達到最佳課堂教學效果。課堂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場所,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千錘百煉的結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學進行反思,教學反思應成為歷史教師的職業習慣,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更好地研究教學,只有不斷反思課堂教學,才能更好地研究學生,才能更好地研究教育教學規律,才能使教學更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在教學中多反思,才會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超越自己,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課堂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是教學中一種理想的追求。以上是我對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粗淺認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亟待我們去實踐,去創新,去積累。華東師大許紀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可以改變我的課堂。」使學生們獲得終身受用、系統全面的歷史知識、歷史觀念和歷史智能,使他們成為具有較高歷史素質的公民,是一位當代歷史教師的光榮使命與責任!

⑥ 怎樣解決學生不重視歷史學科的問題

發揮學科特點,重視以史為鑒 淺談歷史學科中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初步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未來的文盲不在是一個不識字的人,而是一個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學會學習是一個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求。在新課改的推進與實施中,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已成為時代的需要,課改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環節。歷史教學必須注重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打破傳統的「教師機械講,學生被動聽」的模式,建立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現代教學方式。但是大部分歷史教師仍習慣於「滿堂灌」「一言堂」,習慣於讓學生死記條條硬背框框,歷史學科的改革力度不大。就我校的初中歷史教學實際情況看,「課上畫條條,課下背條條,考後全忘掉」的現象依然存在,學生學的死,記得苦,簡答題死記硬背,機械呆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興趣低落,參與課堂學習少。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們進行了歷史教學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子課題研究實驗。在教學中貫徹「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活動為主角」,用歷史故事、歷史活動、等活動,吸引學生的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在教學中打破了舊有以「接受性」、「結論性」「填鴨式」為特點的教學活動方式,提倡讓學生在「探究」、「發現」和「討論」中主動學習、自我教育,注重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法,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在活動中獲得主動的發展,掌握歷史知識,形成歷史技能歷史觀念,學會分析歷史現象。 二、研究方法和步驟。 1、明確現狀,尋求突破。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熟悉、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才能在活動中激發創造性和求知慾。實驗前,我們進行了學生學情調查問卷和學生評教調查問卷,分析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態度與學習中的困惑,學習歷史的方法習慣等。認真鑽研充實理論,領會課改的精神,學習課標的要求,進行洗腦工程,轉換教師角色,深刻領會課程標准,研究商討教學對策,達成共識,制定了子課題研究計劃,明確了研究的目的、方法、手段和要求。在實驗中為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保證課題的成功。我們集中備課,相互聽課,互相評課。經常與學生交談,聽取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看法,在與學生交流中發展,在共同交流中學習。發現問題及時記錄,及時反饋,及時研究對策,注意靈活解決教學中發生的突發事件。 2、實驗內容:注重將傳統學習方式與現代學習方式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對比對照實驗。「被動學」與「主動學」「灌輸」與「導學」 「精講精析」與「滿堂灌輸」「照本宣科」與「學生創造」進行對照,分析不同方式的不同效果。現在每個年級六個班。兩個班以教師講為主,四個班以學生學為主,兩種學習方式同步並存。進而觀察研究不同方式下的學生的態度、興趣熱情、效果等不同,,以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平時成長記錄、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估等,分析學生的成長變化,研究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步驟、方法、必然性及對教師備課、上課、教材處理的要求,明確學生學習效果與學習方式的關系,從而更好的指導教學。 三、具體操作要求與實踐 1) 指導方針:在教學中結合歷史學科特點,落實現代學習方式的主要特徵: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問題性。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大膽活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 2) 課題實施目標:力求通過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落實,使學生喜歡歷史,願意學習歷史,產生濃厚興趣,能扎扎實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歷史知識扎實牢固,基本技能得到強化。學生積極性得到發揮,會評判歷史事件,能分析歷史現象,從歷史人物、事件得到有益的啟發,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個性、意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升華提高,達到「以史為鑒,學史明智」的良好效果。 3) 課堂要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抓好師生互動,重視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宣揚「我參與、我快樂」「我學習、我成長」「我研究、我進步」「歷史課堂我主宰,我的歷史我掌握」「今天的拼搏,明天的瀟灑」的學習氣氛。注重教師角色與學生角色的轉變,注重教學中學生活動的設計,強調學生的主動學、會學,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作為教學中的側重點;把課堂學習變成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重點研究落實三種學習方式: 1] 自主學習方式。新課程理論注重宏揚人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和自學能力,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而言。即「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簡而言之,就是強調學生自己的自主學習。即強調自主確定學習內容、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學,制定學習進度;自我選擇學習方法;自我調控學習內容;自我反饋學習效果。如何抓好自主學習?第一,教學中我們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全員參與,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使學生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保持旺盛的探索力。第二,提供學習的機會,相信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權,學習目標讓學生提,學習方法讓學生選,測試習題讓學生出,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權,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把時間和空間真正還給學生,向學生講明思考的方向,給學生以自主探索的時間,開動腦筋,主動學習。第三、真正落實,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學習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自主學習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在新授課中,我們經常運用這種學習方式,發揮學生自身優勢,激發學生動機,鼓勵他們過關斬將,鼓勵他們勇於質疑,善於釋疑。通過自學發現出現的問題,產生的疑問,從而為教師精講精析作好鋪墊,為學生的團體合作共同闖關,作好准備。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自覺動腦,動口、動手、參與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真正作到「書寫自己的歷史,創造燦爛的明天」。當然教師要做好助手、幫手,當好引路人,為學生鋪路搭橋,督促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2]合作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方式是相對於「個體學習」而言,「指導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如合作討論歷史問題,小組調查歷史現象,團隊競賽歷史游戲、歷史謎語、合作製作(仿製文物、科技成就表、歷史年代圖表、)合作扮演(歷史短劇)演講比賽等。合作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合理分組、明確任務、把握時機,規范學生操作、加強指導、注重評價。具體為,創設歷史情景,誘發合作願望。鼓勵進取,「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激發學生的進取心,激勵他們努力克服困難。沒有明確的目的,合作的願望,學生的合作,分組往往會流於形式,為此凡需要合作的學習時候,我們都創設相應情景,來誘發學生參與,如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第一課學習是,我們通過展示運河圖片,創設運河今景,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決定進行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大運河開通的背景條件前因後果等。總之在教學中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剖析歷史現象,分析歷史事件。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歷史事件的感受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暢談想法,學生往往願意參與,「話越說越透,理越辯越明」 在教學實踐中,不以某個現成結論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允許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觀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甚至寬容學生某些認識上的錯誤,從而調動其思維積極性,並進行疏導、調適。比如在講「隋煬帝與大運河」時,讓學生自由發表對隋煬帝的看法。大家暢所欲言,有些學生根據所學指出:「隋煬帝雖然殘暴奢侈,生活腐化等 ,然而不能因此抹殺他在開鑿大運河中的貢獻。」「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以一個初中學生,能夠持著不是全盤否定的態度去看待這些歷史人物,評價歷史事件,實屬可貴。比如在七年級我們開展了隋朝大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隋煬帝和朱元璋是不是一個壞皇帝?如何評價武則天?顫淵之盟該如何評價?等辯論會,開展歷史辯論台,通過提前布置分工,學生分組搜集資料,展開交流,在辯論中大現身手,以理服人,因事明理,令聽者茅塞頓開。我們依據教材的要求,引導學生全員參與,使學生明確了歷史知識的前因後果,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了解了歷史的事實,加深了對知識的系統化掌握、專題化理解。通過學習如新疆、西藏、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等知識,形成了維護祖國統一為榮,分裂祖國為恥的榮辱觀,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合作學習方式特別適合於復習課、練習課等,通過分組學習,達到知識的系統化、結構化、靈活化,熟練化。在相互的討論中,互相啟發,分組介紹本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發展變化,重新回到歷史的天空中,去了解當時的歷史。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板報、手抄報、小組表演的形式,展示小組的發現,表演歷史劇學生影響深刻。復習課的快節奏在分組學習中得到體現。 3]探究學習方式。歷史學科的探究學習方式是指,學生選擇和確定與歷史有關的主題,自主的搜集整理和運用歷史資料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作出合乎邏輯的解釋從而獲得新知識、發展能力,提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學習方式,包括:選定和確定問題;搜集和處理資料,推導結論,表述結論等。選擇探究學習的內容不能盲目隨意,要依據教材內容,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引起探究的慾望,聯系現實拉近歷史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引導學生掌握探究的要領:質疑,發問、聯系、求解、領悟、核實、驗證。在教學中,讓學生敢於沖破教科書及教師講授的狹小范圍,鼓勵他們在教材基礎上 大量閱讀有關課外知識進行補充、延伸如七年級下冊我們重點組織學生探究了下列問題:唐宋元明清時期發生在聊城歷史的事件,如永濟渠的開鑿,肖城遺址,會通河;聊城與運河的興衰等,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調查研究,讓學生暢談認識收獲,展示收集的資料,交流探究成果從而關注歷史,學習歷史。在歷史活動課中,探究性學習方式也非常重要如,活動三,製作歷史示意圖。學生明確問題後,分組後根據要求進行個人、小組探究,然後將探究的成果,共同研究,交流提高、集思廣益,互相修改後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展示給全體同學,壁報、手抄報等,豐富多樣,充分顯示了學生自身的發展,說明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的程度是非常熟練的,靈活的,。通過活動,他們不但鞏固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合作意識,學會了探究的本領。復習階段引導總結,前後聯系,如分析漢代的絲綢之路、唐代「海內存知己」、宋元海外交往廣,明朝鄭和下西洋、清朝的「閉關鎖國」的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對當代社會改革的啟示。分析開放富強。鎖國落後的影響。聯系社會熱點分析社會發展,激發學生的社會意識、發展意識、進取意識。不但理解歷史事實,而且學會分析事件原因。 五、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教師的要求。 要勇於轉變教育觀念,用新的理念來指導新的教育教學實踐,特別應明確歷史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學生記住一些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歷史的方法,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得到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時代的變革,教材的改變需要教師自覺擴充知識面,掌握新信息,及時在時代的發展中改變。自覺提高指導學生的能力,只有掌握較強課堂組織力,靈活駕馭課堂,全方位指導,營造學習氣氛。 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的展望 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調動了學生主體參與水平積極性。從學生團體看,實驗班中96%選擇喜歡歷史學科,上課時爭相發言達到85%以上;從學生個體看,個別整體水平較差的學生在學習方式的轉變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樂土, 恢復了在歷史學習中的信心;小組合作成果顯著,小組間團結協作,爭先恐後。第二,增強了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不論其觀點是否正確,經過自己的思考而形成的見解正是創新本質的體現。對歷史事件、人物、現象都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第三,有利於歷史學科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還處於初步階段,仍然需要我們在教學中繼續探索,繼續研究。以其更大程度的解放學生,真正作到學史明智的目的。 修改 教師要熱愛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愛為師德之體,無愛便無教育」「知其心症,對症下葯」關心成長、關心未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關心困難學生,注重情感交流,溝通,建立新的生活交接源,進而克服困難,戰勝痛苦,形成新的生活。關心理解學生,愛默生認為「成功教育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一視同仁,尊重情感,控制情緒。「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⑦ 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效率

一、借用歷史人物趣事來活躍課堂氣氛 歷史人物的遺聞趣事是學生極感興趣的東西。在課堂上穿插講解這些內容,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有利於學生掌握相應的歷史知識。比如講王安石變法,可以引用材料:王安石雖貴為一國宰相,但臟的不得了,從來不洗澡,身上的虱子亂跑。他老婆嫌他臟,凡是他用過的東西他老婆絕對不用。有一回他老婆看上了官家的一把長椅借回家用想賴著不還,搞得管財物的官員很難辦,王安石知道了,就在那長椅上躺了會兒,他老婆就趕緊讓人把那椅子還了。這樣,學生聽起來覺得很有意思,學起歷史課也很有趣,通過歷史人物趣事既活躍了課堂,又學到了知識。
二、應該根據課堂需要採用多媒體教學 通過多媒體教學能生動形象地展示文字、表格、圖片、實物、漫畫、影片等。一位歷史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再強,總不如讓學生邊看邊聽效果好。音頻、動畫、錄像和音樂等豐富多彩的媒體使原本單調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更為生動有趣。視聽多感官相結合對學生觀察、想像、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能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多媒體教學手段是中學歷史教學最佳的教學手段。不但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理解知識,也能使歷史可看、可感,從而變得生動有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課堂教學質量。
三、用詩歌陶冶學生情操 中國古代詩歌成就斐然,學生們學習過許多的詩歌,而且很多學生都能背誦出來,所以用詩歌陶冶學生情操,可以使學生聯系古代優秀文化成果,大幅度提高中學課堂效果。比如講唐朝的歷史,可以引用白居易的《長恨歌》。這首詩的前半部露骨地諷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誤國,後半部用充滿同情的筆觸寫了唐明皇的入骨相思。這樣,詩的主題思想便由批判轉為對唐明皇與楊貴妃堅貞專一愛情的歌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和聲調優美,抒情寫景和敘事的水乳交融。通過分析《長恨歌》,讓學生加深對唐朝歷史的了解。
四、自編口訣幫助學生記憶歷史知識 許多歷史知識枯燥乏味又很難記牢。教師不妨編些生動的口訣以幫助學生記憶,可以幫助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里准確掌握知識且經久不忘。比如《天津條約》的內容可以記憶為:公使進京喪顏面,增開十處新口岸。自航長江各口岸,破壞內河航運權。內地游歷宗教傳,巨額賠款樂開顏。十處通商口岸記憶法:天約增開十口岸,長江南鎮和九漢。沿海營煙再加汕,島上還有瓊台淡。比如《南京條約》的內容可以這樣來記憶:割地、賠款、通商、關稅。另外,中日《馬關條約》內容可編為一廠、二億、三島,四口等等。
五、教師應該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 教師的工作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教師要促使學生知識技能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重視對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能把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准來衡量學生,要與每一位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位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 總之,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各不相同,運用新課程的理念,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更應該發揮歷史學科本來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讓歷史課堂活起來,讓學生真實的去感受漫漫歷史長河中的自豪與屈辱,興衰與得失,從而走向智慧,走向成熟,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⑧ 怎麼才能提高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啊

你知道嘛復?所有的科目里我最喜歡的制就是歷史了,而且考試都可以考90分以上呢『我高一了』
為什麼呢?我就覺得研究以前的東西恨有味道,我會想像要是我能改變歷史,那麼現在的教科書說不定要變了呢?
就像看《尋秦記》那樣的感覺不是恨好嘛??你可以想想要是我是誰誰誰~說不定會怎樣呢?
還有不是說劉邦一趟如廁,改變中國的歷史嘛??
所以呢~~你就試試看吧,說不定可以喜歡呢~~

⑨ 我是歷史學專業本科畢業,歷史教師資格證考了多次學科都過不了怎麼辦改學科還是考研換專業

那要看你考教師抄資格證的目的襲是什麼了,如果是想當編制老師,按照現在的編制教師招聘情況來看,大多數的招聘單位都會要求專業對口,所以如果你考了其他學科的資格證,到時候很可能因為本科的專業不對口而當不了老師。如果不想要考研,又想要當編制教師,可以考慮報培訓班之類的提升學科考試通過率。

⑩ 很討厭歷史這門學科怎麼辦

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裡,我住在的這個地內球都發生過什麼事容情,知道自己在那個歷史時間段出現過,那些事那些人改變過歷史,讓自己在茫茫人海中不迷茫,讓自己找到方向,所以不要死記硬背,每段歷史都有個時間段先掌握整體的時間段,那麼所發生的事件必然是在這個段里。在聯想一些事推一推就算記得不扎實也能推出個差不多

閱讀全文

與改變歷史學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