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部有希特勒的電影,叫啥名
《帝國的毀滅》(2004)
2. (高層次問題)關於一戰和二戰的!歷史學家請進~
首先要說明的是排猶主義不光在德國盛行,在當時同盟國的英法也很盛行,20-40年代整個歐洲都彌漫著排猶主義思潮。只不過希特勒利用了這種民族情緒,並把排斥猶太人發展到了槍殺猶太人,滅絕猶太種族的高峰。
歐洲的排猶主義是基督教發展的必然結果。自從基督教鞏固它對羅馬帝國的控制以來,它的領袖們就慷慨激昂地公開譴責猶太人。出於心理學和神學上的必要性,基督徒不得不同猶太人劃清界線,因為猶太人拒絕耶穌的啟示。這在宗教和道德成為一體的世界裡,是一種嚴重的罪過。基督徒認為他們的宗教取代了猶太教,因此猶 太教徒應當從地球上消失。基督徒和猶太人有著共同的遺產,其中最重要的是《聖經》。基督徒和猶太人對《聖經》有著不同的解釋。由此產生了永無止境的對立。基督徒還認為猶太人是殺害耶穌的兇手。基督教徒不僅認為跟耶穌同時代的猶太人要對耶穌之死負責,而且認為所有時代的猶太人都應當對此負責。猶太人不承認耶穌是救世主,是上帝之子。這種立場被認為是對基督教徒的公然挑戰
到了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對猶太人的仇恨十分強烈,以致把一切天災人禍都歸罪於猶太人。在19世紀的德國,排猶主義的變化是極為復雜的。1800年至1850年,排猶主義無所不在。到了19世紀快要結束的時候,德國在經濟上和技術上更加先進,而排猶主義也愈演愈烈。排猶主義和經濟現代化在德國是完全兼容的。在德國的一些地區,大部分中產階級選民投排猶主義政黨的票。保守派一向是反對猶太人的。希特勒的納粹黨是控制政權的最激進的政黨。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它殺氣騰騰,但它卻是通過選舉的手段上台執政的。要想奪得選票,肯定要拉攏選民的大多數者,所以希特勒從一開始就是堅定的排猶主義者,這種民族情緒讓他獲得了大部分選民的支持,得以順利上台。
希特勒上台後再次充分利用了德國的這種民族情緒,宣揚日耳曼民族是高貴民族,而猶太人是低賤種族,應該徹底消滅他們,佔有他們的財產。需要注意的是,30年代的猶太人盡管政治地位低下,卻控制著德國大部分財富,德國很多大銀行家,企業家都是猶太人。希特勒借排猶之名掠奪了他們的大量資產,為發動戰爭提供了大筆財富
3. 希特勒的另一面
這一陣,中國一些媒體和網站又拿已故政治領袖的 生活是否簡朴來說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要說生 活簡朴,希特勒可以說是政治領袖中的佼佼者。
希特勒不喝酒。不但白蘭地、金酒蘭姆、威士忌、 伏特加等等一滴不沾,而且連德國人當飲料喝的啤 酒也不碰。
希特勒不抽煙。煙斗,雪茄和煙卷與他無緣。
希特勒不吃肉。他曾經吃肉,但後來戒了。最晚從 30年代末開始,歷史學家相信他的食譜里沒有肉和 魚,盡管享用的素食可能比一般人要豐富一些。但 用中國人的食譜來衡量,如果沒有豆製品來冒充 肉,那真是素到難以下咽的地步了。
希特勒生活中沒有特別的嗜好。他不游泳,不打高 爾夫,不騎馬,不愛遊山玩水,也不讀很多書。 《我的奮斗》的出版對於他來說宣布了知識和思考 的終結,所以 就不用再念書了。他的隨從簡直想不 出有什麼辦法能讓他們的元首的生活變得輕松一 些。但他們的侍從工作倒變得十分簡單,出行連書 都不需要替他們的主人帶。
但希特勒喜歡狗。他的很多生活照就是遛狗或者和 狗在一起,場面充滿溫馨和喜悅。不過,這個情趣 在西方男人中也是很普通的,根本談不上有任何特 別。
異性有倒是有,很少,歷史學家認為只有兩個。一 個是他的堂姐的女兒,後來在希特勒有了愛娃•勃勞 恩之後自殺。希特勒成為德國領袖之後,愛娃是他 唯一的伴侶,直到最後時刻形影不離,想見就見, 從來不需要通報和批准。
今人很難想像希特勒當年對德國女性的魅力。因為 希特勒直到最後一刻才和愛娃舉行形式上的婚禮, 所以他們的關系一直沒有公開,只有黨內同志和親 朋好友知 道。德國公眾心目中的希特勒是一個把他 的全部精力獻給民族的男人,沒有家庭,沒有伴 侶,這就激起了很多女生的想像。每年希特勒辦公 室都會收到大量情書,尤其是三十年代,多半來自 女學生。但她們並不是要和他結婚,而只是要懷他 的種。
但希特勒從來沒有以「種族工作的需要」的名義臨幸他 的青年團員。
聽說今天正在苦口婆心勸手中有權的人在各種誘惑 面前保持「定力」。我想,希特勒倒是有這樣的「定 力」。他不但毫無不良嗜好,把自己日常生活的需要 限制到 最低,而且鉚定了愛娃。這樣的人,你想腐 蝕都沒處下手。他沒有元首瓷,不抽專供煙,不喝 特釀酒,更沒有文工團,也沒有留下一男半女,需 要在錢還是權之間統 籌安排。
在希特勒的崇拜者眼中他一定是一身正氣,兩袖清 風,把自己的一切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國家民族。 即使不喜歡他的人,知道了他的私人生活細節後, 恐怕也不得 不承認在這些方面,他不過是一個謹小 慎微循規蹈矩的德意志男人,一個在個人品質和生 活各方面不但讓人放心,甚至感到枯燥乏味的人。
很多人喜歡從領袖人物傳說中的簡朴生活里發掘出 深刻的政治意義。這樣的人如果在德國,希特勒絕 不會讓他們失望,因為希特勒生活的簡朴絕不僅僅 是一種生活 習慣或個人喜好,而確實有深刻的觀念 基礎。希特勒痛恨縱欲。他熱愛動物,熱愛自然, 其近乎清教徒的私人生活是他生命哲學的反映。這 種生命哲學使他成為一個 自覺的素食主義者和動物 保護主義者,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和超前的。
他不但自己清心寡慾,遠庖廚拒葷腥,在他領導 下,納粹一上台就制定了動物保護法,禁止狩獵(那 可是歐洲貴族延續了上千年的傳統,也是蘇聯東歐 集團領導人 最熱衷的消遣),嚴懲虐待動物,對用動 物做實驗和肉類屠宰的過程也做了嚴格規定,盡量 減少苦痛,符合人道標准。這些都不僅僅是希特勒 一個人的主張,而是受 到納粹領導集體的支持。
納粹意識形態甚至還包括了今天環保主義的觀念。 納粹群眾團體和軍隊,甚至黨衛軍,為很多野生動 物和鳥類在德國森林和鄉間安排了棲居地和保護 區。植樹造林也是納粹政權推行的國家計劃。納粹 的這些政策甚至被今天一些「綠黨」運動的反對者拿 來,作為對手在意識形態上走火入魔的證據。
所有這一切都是有內在聯系的。納粹意識形態中兩 個關鍵詞是「種族」和「人民」(Volk),但對它們的理解 如果不把「自然」包括進去就是不完整的,而且 不會 明白它們和我們日常生活中這兩個詞有何根本區 別。在納粹主義的語境里,它們由於紮根於「土地」而 被本質化和神秘化了。納粹主義推崇自然,有機, 原始,反對人為和非自然。前者是健康的,後者是 病態和有害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猶太人和吉普 賽人等等就和同性戀和有生理缺陷的人一起被認為 是反自然的種類。所以,納粹黨衛軍可以一面對這 些群體實行種族滅絕,另一面卻對動物、鳥類和樹 木花草呵護備至。
回到本文開始時的話題:希特勒清淡簡朴的私生 活。一個領袖的私生活是否簡朴,和他是否站在歷 史正確的一邊並沒有直接的關系。領袖人物完全可 以滿足他作為凡人的七情六慾,偶爾有所逾越也不 是什麼大不了的。簡朴可能是個人的生活方式,也 有可能和意識形態有一定的關系。和希特勒嚴謹的 做派
4. 「希特勒與中國人的故事」有歷史根據嗎
」經常看二戰相關文章的網友們應該多少都曾看到過類似「希特勒希望和中國平分世界」、「希特勒曾受中國夫婦資助所以對中國持有特殊好感」的言論,在當年,一個受盡凌辱極其落後的中國卻能得到一個如此牛B的國家的青睞,聽起來很激動人心是不是?「
那麼《希特勒與中國人的故事》是真的嗎?有沒有歷史依據?
我必須遺憾地說一句,這不僅都是在扯淡,而且相信這些東西的人,在真實生活中基本都是弱者,因為他們的潛意識里需要給自己找一個強大的靠山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總結
希特勒與中國人的故事實際上就是瞎扯淡,再說一句寒心的吧,二戰結束後,德國向被屠殺的猶太人、平民和盟軍戰俘的親屬提供了大量的撫恤金,唯獨對倖存的華人沒有任何錶示,因為他們認為當年對中國移民的大搜捕並非「種族滅絕行動」,和對猶太人的屠殺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5. 求一部關於希特勒的電影。記得裡面好像是講他上大學,然後他媽媽死瞭然後什麼就記不清了
首先,謝謝抄樓上的,電影好多好詳細。
樓主,你問的問題應該是這部電影:希特勒-惡魔的崛起(從童年到進入政壇發動政變被捕)
當然還有第二部:描述被捕後希特勒新的登上德國元首位置的行動,從當初政變 到 通過拉得選票。
6. 被歷史學家稱為德國歷史上最黑暗最殘酷的一天
水晶之夜(德文:復Reichskristallnacht、Reichspogromnacht、Novemberpogrome;英制文:Crystal Night、the Night of Broken Glass,又譯帝國水晶之夜、碎玻璃之夜、十一月大迫害)是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希特勒青年團、蓋世太保和黨衛軍襲擊德國和奧地利的猶太人的事件。「水晶之夜」事件標志著納粹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的開始。
7. 希特勒的出身。謝謝!!!
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德國納粹黨首領,第三帝國元首兼總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號戰犯。希特勒於1889年4月20日出生在奧地利北部邊境小鎮布勞瑙。其父是海關一小職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希特勒在巴伐利亞步兵團作為志願兵服役,他參加了著名的松姆河戰役、阿臘斯戰役、伊普萊斯戰役,並在戰斗中兩次負傷。
1919年,希特勒參加了一個叫做「德國工人黨」的小團體,並成為該黨主席團成員。1920年希特勒將該黨改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簡稱民社黨或國社黨,按德語縮寫音譯為納粹黨)。隨著納粹黨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希特勒在黨內的地位也日益突出。1927年希特勒最終奪取了黨的領導權,成為該黨主席。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發動了「啤酒館暴動」,威脅正在開會的巴伐利亞首腦卡爾交出政權,終因孤立無援而失敗。
1924年2月26日,希特勒及其主要成員因叛國罪被判刑。希特勒利用在獄中這段時間,寫出了《我的奮斗》一書。書中系統的闡述了他創建第三帝國,征服歐洲的野心。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在大資產階級的策動支持下,登上了總理的寶座。開始實現他稱霸世界和使德國納粹化的計劃。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與戈林合謀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國會縱火案」,誣陷是共產黨人所為,以達到消滅政治對手的目的。接著取締了除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實現了「納粹黨」一黨獨裁。1934年,興登堡總統逝世,希特勒操縱國會宣布:「德國總統和總理的兩個職務合並為一」。因此,希特勒自稱為元首和帝國總理,擁有國防軍最高統治權。德意志第三帝國正式形成。
希特勒上台後,撕毀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德國軍備的限制,開始恢復軍事力量,加緊擴軍備戰。1936年10月與義大利簽定了「軸心協定」,同年 11月與日本簽定了「反共產國際協定。」第二年義大利也加入此協定,德、意、日三國結成了法西斯聯盟(即軸心國)。1938年到1939年,希特勒吞並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希特勒入侵波蘭,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隨後開始對英、法進攻,只用六個星期的時間就打垮了英法聯軍。1941年 6月22日,德軍入侵蘇聯.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希特勒喪失了30萬精銳部隊,從而失去了戰略主動權。蘇德戰爭爆發後,英、美等國迫於形勢,同蘇聯結成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盟軍在歐洲開辟了第二戰場,配合蘇聯紅軍在東線的進攻,加速了第三帝國的滅亡。
8. 主角是德國二戰的歷史學家意外重生成為希特勒的小說
怎麼沒有重生到義大利的,當義大利元首踏德國拒美國抗蘇聯,這才是好小說
9. 歷史學家對希特勒、拿破倫進攻沙俄(蘇聯)失敗是怎麼評價的
這是一片遼闊的土地,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幾百年來,經歷了彼得大帝的改革,葉卡捷琳娜的治理,還有蘇聯時期廣大人民的激情迸發,對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入侵上演了兩次絕地大反擊,打敗了人類歷史上最兇狠的侵略者,是他們首先實現了人類的太空夢,這是一個有一百二十多個民族、二千二百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偉大國家。她的名字叫蘇聯!
天下沒有不敗的帝國,今天的美國威風無比,將來終有衰落的一天,但是有一個帝國已經威風近三百年,卻至今仍是「戰無不勝」,其歷史只有滄桑沒有恥辱,它就是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帝國也遇到過強大的對手,如瑞典,如拿破崙的法國,如納粹德國,但是這些虎狼之師最終無不敗在俄羅斯廣袤的土地上。如果僅僅因為土地廣袤就可以拖死敵人的話,那麼中國就不應該被一次次的征服,所以俄羅斯的強大並不是僅僅依靠國土的大縱深來狙擊敵人。俄羅斯的強大,在於其自身野蠻而血腥的游牧民族性質,並且是個靠熱兵器武裝起來的現代匈奴。
冷兵器時代的游牧民族縱橫天下,游牧民族的優勢在於其機動性,他們不需要固守某塊國土,理論上可以隨時隨地將全部力量集中於某個地點攻打對手,勝則毀滅一切,敗則飄然而去,游牧民族不需要攜帶所有給養,搶掠是其主要供養方式,當他們失敗時,因為游牧民族不存在「固定資產」,所以也沒有必須要堅守的地盤,游牧民族可以憑借其廣袤的草原和沙漠拖死對手。
農耕民族天生的劣勢就是其「固定資產」,農業民族必須保住其家園才能生存,而這無數的家園在游牧民族騎兵的沖擊下根本就很難防衛,農業民族不可能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對其漫長的邊界線作充分防守,因此農業民族是「全線防守,全線崩潰」,即使農業民族強大到能夠進攻游牧民族,面對游牧民族的機動性和無邊的大草原和沙漠,農業民族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去和游牧民族周旋到底,因此西漢傾全國力量擊敗匈奴,自己也耗盡國力,明初朱元璋朱棣征伐蒙古看似威風凜凜,實則圖個面子上風光而已,根本就不能徹底擊垮對手。
火器發明後,農業民族終於有對付游牧民族騎兵的有效手段,俄羅斯人「翻身做主人」,憑著西方的火器一路向東殺來,直至太平洋西岸,甚至占據美洲阿拉斯加,這也算是歐洲民族對亞歐游牧民族的「總清算」。
俄羅斯憑借火器佔領了亞歐游牧民族的廣袤地盤,而實際上,俄羅斯是亞歐游牧民族的「關門弟子」和唯一的「遺孤」和繼承者,俄羅斯才是最後的匈奴。
俄羅斯的征服史中完全繼承了游牧民族的基因,那就是血腥和野蠻,凡是和俄羅斯交界的國家和民族無不受到俄羅斯人的野蠻侵略,他們的土地,人民,財富及子女,被俄羅斯人用游牧民族的殘酷方式掠奪殺戮和毀滅,歐洲殖民主義者是用野蠻的方式征服世界的,但是沒有一個歐洲國家的行為最終與俄羅斯人相似,即使是最野蠻的西班牙殖民者,因為其他歐洲殖民者尤其是英國人,他們的行為屬於資本主義商業誘惑的貪婪和野蠻,其行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身道德和價值觀的影響和鞭策,而俄羅斯人根本不受任何約束,對俄羅斯人來說,搶掠和殺戮才是普世價值,而這正是游牧民族與生俱來的理念。
俄羅斯在擴張過程中也遭受過挫折甚至暫時的慘重失敗,但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摧毀俄羅斯,俄羅斯人正是因為其游牧民族的特徵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俄羅斯國土的大縱深讓敵人猶如掉進泥沼,補給和兵力永遠不足,俄羅斯人在面臨最終失敗時便實行焦土政策,這些正是游牧民族的抗敵方式,俄羅斯的廣袤國土猶如游牧民族的大草原和沙漠,對手陷進去之後根本無法捕獲俄主力決戰,因而陷入處處佔領處處兵力不足處處四面楚歌的窘境,俄羅斯無邊的國土和焦土政策讓對手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而焦土政策正是游牧民族戰略大遷徙的行為,實際上,任何一個農業民族,或者後來的工業化國家都不能真正實行「焦土抗戰」,只有俄羅斯能夠做到這一點,俄羅斯的游牧基因讓其始終處於不敗境地,這一點任何帝國都做不到。
擁有游牧基因的俄羅斯被現代火器武裝後呈現出征服天下的力量,只有俄羅斯能夠侵略鄰國,而別國侵略俄國註定要失敗甚至自取滅亡,裝備現代火器的游牧民族的繼承者—俄羅斯幾乎是橫行天下,為此各大帝國絞盡腦汁試圖制服俄羅斯這個游牧民族遺傳下來的怪胎,拿破崙失敗了,希特勒滅亡了,日本人也曾經想揩把油,英國的戰略圍堵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實施,將俄國圍困在波羅的海,黑海,波斯灣,阿富汗,遠東這一條防衛圈之內,美國人繼承英國霸權後,也老老實實地實行英國人的圍堵政策,在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後總算沒讓俄羅斯人沖出包圍圈,這也是全人類的幸事,但是,這些成功是建立在防守的前提下,假如英國人或美國人實行進攻政策的話,他們即使再強大也註定要失敗,因為被火器武裝的游牧民族的繼承者—俄羅斯是真正的不敗「金剛」,你根本無法打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