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葯的歷史事件

葯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6 04:21:56

㈠ 「葯 (打一歷史事件) 」為什麼是雙十協議

草字頭不不就是兩個「十」,即雙十

葯下面是個「約」

所以雙十約---雙十協定

㈡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葯物安全事件

1.含汞化學葯物的危害
國外應用汞和汞化合物作為葯物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阿拉伯國家許多人用含汞的軟膏治療慢性皮膚病、麻風、斑疹傷寒等。哥倫布遠航歸來後歐洲流行梅毒,水銀又成為了治療梅毒的唯一有效葯物。在英聯邦,不僅嬰兒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而且也廣泛應用甘汞(氯化亞汞)作為幼兒的輕瀉葯和驅蟲劑。1890年以後有許多人特別是兒童患肢端疼痛病,約20個病人中有1個人死亡。後來經過長期調查才證實汞和汞化合物是引起這些病人患肢端疼痛病的原因。在1939-1948年間,僅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就有585名兒童死亡。
2.非那西丁引起嚴重的腎臟損害
在國外,非那西丁曾是一種廣泛使用的解熱鎮痛葯。1953年以後歐洲許多國家,特別是瑞士、當時的西德和捷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忽然發現腎臟病人大量增加。經過亢進證實這種增加主要是由於服用非那西丁所致。這種病例歐洲報告了2000例,美國報告了100例,加拿大報告了45例,有幾百人死於慢性腎功能衰竭。自從有關國家政府採取緊急措施,限制含非那西丁的葯物出售以後,這類腎臟病人的數目就明顯下降。但是也有證據表明,有的病人即使停用非那西丁長達8年以後,還可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3.氨基比林引起嚴重的白細胞減少症
氨基比林於1893年合成,1897年首先在歐洲上市。本世紀20年代以後陸續有人發現服用此葯的病人發生了口腔發炎、發熱、咽喉痛等症狀,化驗檢查時發現末梢血中白細胞,特別是粒細胞減少。經過調查證明氨基比林能引起嚴重的白細胞減少症,導致種種感染。到1934年僅美國就有1981人死於本病。到1938年,美國把該葯從法定葯物目錄中刪去,1940年以後,美國的這種病就明顯減少。在丹麥,從30年代起就禁止使用氨基比林,到1951-1957年就沒有再發現由於服用本品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症。
4.二硝基酚、三苯乙醇引起白內障
20世紀30年代,美國、巴西等國許多人用二硝基酚作為一種減肥葯。20年後,這些國家發現白內障病人大量增加,調查證明是由於廣泛應用二硝基酚所致。服用此葯的人數超過100萬人,白內障的發生率約為1%,甚至有人在停葯一年後才發生白內障。
三苯乙醇為一種降膽固醇葯,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上市,臨床上很快就發現該葯能引起脫發、皮膚乾燥,男性乳房增大、陽痿、視力下降、白內障。美國有幾十萬人服用過此葯,引起白內障的約千人。
5.磺胺酏劑引起嚴重的腎臟損害
1937年秋天,美國田納西州的馬森吉爾葯廠,未經有關政府部門批准,採用工業溶劑二甘醇代替酒精,生產出一種磺胺酏劑,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到這一年9-10月間,美國南方一些地方開發發現患腎功能衰竭的病大量增加。調查證明這種情況與該公司生產的磺胺酏劑有關,共發現358名病人,死亡107人。
6.二磺二乙基錫引起中毒性腦炎
1954年,法國巴黎附近一個小鎮的葯劑師制售一種含二碘二乙基錫的制劑,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引起270人中毒,出現頭痛、嘔吐、痙攣、虛脫、視力喪失等中毒性腦炎的症狀,死亡110人。
7.氯碘羥喹與亞急性脊髓視神經病
氯碘羥喹是1933年上市的抗阿米巴葯物,後發現它能防治旅行者腹瀉,因此迅速風行於許多國家。50年代後期,日本醫生發現許多人患亞急性視神經炎(簡稱SMON病),患者可有雙足麻木、刺痛、無力、癱瘓、失明症狀。日本厚生省於1967年撥款成立專門委員會,對該病的病因進行流行病學調查,4年後,查清氯碘羥喹與SMON病的因果關系。日本因服用此葯而患該病的就有11 000人,死亡數百人,因這個事件有關企業共賠償1 195億日元。
8.孕激素與婦嬰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
孕激素如黃體酮是治療習慣性流產等婦科病的常用葯物。1950年,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院的醫生們發現有許多女性嬰兒出現外生殖男性化的畸形,情況異常。經過調查發現這種情況與孕婦期間曾服用孕激素有關。在美國有約600名女嬰出現了這種畸形。化學合成的孕激素在分子結構上與雄性激素相似,經多種動物實驗也證明它能引起動物的雌性幼仔發生外生殖器雄性化現象。
9.己烯雌酚與少女陰道癌
己烯雌酚也是一種廣泛用於治療先兆流產的葯物。1966-1969年間,美國波士頓市婦科醫院的醫生們在較短時間里先後發現有8名十多歲的少女患陰道癌,大大超過了自然情況下這各種病在少女人群中的發病率。經過深入的流行病學調查,證明這些病例的發生與患者母親妊娠期間服用己烯雌酚有因果關系,其相對危險度大於132倍。其他醫院也陸續有報道,至1972年,各地共收到91例8~25歲的陰道癌患者的報告,其中49例患者的母親在妊娠期間服用過己烯雌酚。
10.沙利度胺與海多豹肢畸形
沙利度胺(反應停)於1956年首先在西德上市。因它能用於治療妊娠反應,迅速風行於歐洲、亞洲、澳洲、北美(不包括美國)、拉丁美洲的17個國家。1961年10月,三位德國醫生在西德婦科學家會議上報告了一些海豹肢畸形患兒的病例,引起了大家的重視。以後其他地方報告接踵而來,許多新生嬰兒的上肢、下肢特別短,甚至沒有臂部和腿部,手和腳直接連在身體上。經過長時間的流行病調查,證明這種「海豹肢畸形」是與患者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服用沙利度胺有關。調查發現,該葯在幾個國家裡共引起畸形1萬餘人,僅在西德就有6000到8000例。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反應停事件的危害如此之大,但是在美國、瑞士和當時的東德,由於對進口葯品審批嚴格把關,基本上沒有受到這個事件的沖擊。
11.苯丙醇胺與腦中風
苯丙醇胺(PPA)是一種麻黃鹼的衍生物,通過收縮粘膜血管減輕或消除感冒引起的鼻粘膜充血、腫脹所致的鼻塞,與對乙醯氨基酚及鎮咳葯右美沙芬等配伍而成復方制劑,為常用的抗感冒葯——如康泰克、康得、感冒靈膠囊等10餘種葯物。
20世紀70年代,通過葯物不良反應報告發現,有些中青年婦女的顱內出血可能與PPA有關,80年代又有30餘例相似報告。
1992年,FDA建議美耶魯大學醫學院組織葯物流行病學專家、內科及神經病學專家,共同組成研究小組,對PPA與出血性腦中風的相關性進行流行病學研究。結果發現:出血性腦中風的發病與發病前3天服用PPA有密切關系,其中與服用含PPA減肥葯的相關程度極高。由此,FDA於 2000年11月6日決定撤銷一切含PPA的制劑。
由於人們對自然科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有一個漫長過程,加之一些葯品研製生產中疏於嚴格管理,20世紀世界范圍內發生了許多十分慘痛的「葯害」事件,使2萬多人死於葯物的不良反應,傷殘者不計其數。20世紀末,國際上已把葯物不良反應和葯源性疾病當作一種流行病學即葯物流行病學加以研究和控制。葯源性疾病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繼心血管疾病、癌症、感染性疾病之後的第四類疾病。
葯物不良反應重大葯害事件的回顧,目的在於警示人們開方用葯務必安全有效。必須加強新葯的審批工作,加強葯品上市後葯物不良反應的監測,建立健全的葯物不良反應監察報告制度,防止葯物不良反應的流行。葯物不良反應已越來越受到醫葯工作者及有關機構的高度重視。

㈢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葯物安全事件

非那西丁引起來嚴重的腎臟損害源
在國外,非那西丁曾是一種廣泛使用的解熱鎮痛葯。1953年以後歐洲許多國家,特別是瑞士、當時的西德和捷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忽然發現腎臟病人大量增加。經過亢進證實這種增加主要是由於服用非那西丁所致。這種病例歐洲報告了2000例,美國報告了100例,加拿大報告了45例,有幾百人死於慢性腎功能衰竭。自從有關國家政府採取緊急措施,限制含非那西丁的葯物出售以後,這類腎臟病人的數目就明顯下降。但是也有證據表明,有的病人即使停用非那西丁長達8年以後,還可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㈣ 葯姓氏歷史名人故事

葯姓在不同地域,有yao和yue兩種讀音。
單一來源:葯姓相傳為炎帝後代,是由回炎帝後裔姜姓人分衍而來答,另外,葯姓人還有其他來源,如傳說古代巴郡蠻及突厥、吐蕃、沙陀等少數民族都有以葯為姓者。今和順縣西之樂毅村,位居河谷,周圍荒山野嶺。溝澗縱橫,至今仍是偏僻閉塞。村中多為葯姓,當地方言「樂」、「葯」諧音,傳為樂毅的後裔。舊方誌也有:「……先系出樂毅,由燕奔趙,憂讒避禍,別居梁榆,遺命子孫改姓葯……」之載。

㈤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因葯物引起的葯害事件

1.含汞化學葯物的危害
國外應用汞和汞化合物作為葯物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阿拉伯國家許多人用含汞的軟膏治療慢性皮膚病、麻風、斑疹傷寒等。哥倫布遠航歸來後歐洲流行梅毒,水銀又成為了治療梅毒的唯一有效葯物。在英聯邦,不僅嬰兒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而且也廣泛應用甘汞(氯化亞汞)作為幼兒的輕瀉葯和驅蟲劑。1890年以後有許多人特別是兒童患肢端疼痛病,約20個病人中有1個人死亡。後來經過長期調查才證實汞和汞化合物是引起這些病人患肢端疼痛病的原因。在1939-1948年間,僅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就有585名兒童死亡。
2.非那西丁引起嚴重的腎臟損害
在國外,非那西丁曾是一種廣泛使用的解熱鎮痛葯。1953年以後歐洲許多國家,特別是瑞士、當時的西德和捷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忽然發現腎臟病人大量增加。經過亢進證實這種增加主要是由於服用非那西丁所致。這種病例歐洲報告了2000例,美國報告了100例,加拿大報告了45例,有幾百人死於慢性腎功能衰竭。自從有關國家政府採取緊急措施,限制含非那西丁的葯物出售以後,這類腎臟病人的數目就明顯下降。但是也有證據表明,有的病人即使停用非那西丁長達8年以後,還可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3.氨基比林引起嚴重的白細胞減少症
氨基比林於1893年合成,1897年首先在歐洲上市。本世紀20年代以後陸續有人發現服用此葯的病人發生了口腔發炎、發熱、咽喉痛等症狀,化驗檢查時發現末梢血中白細胞,特別是粒細胞減少。經過調查證明氨基比林能引起嚴重的白細胞減少症,導致種種感染。到1934年僅美國就有1981人死於本病。到1938年,美國把該葯從法定葯物目錄中刪去,1940年以後,美國的這種病就明顯減少。在丹麥,從30年代起就禁止使用氨基比林,到1951-1957年就沒有再發現由於服用本品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症。
4.二硝基酚、三苯乙醇引起白內障
20世紀30年代,美國、巴西等國許多人用二硝基酚作為一種減肥葯。20年後,這些國家發現白內障病人大量增加,調查證明是由於廣泛應用二硝基酚所致。服用此葯的人數超過100萬人,白內障的發生率約為1%,甚至有人在停葯一年後才發生白內障。
三苯乙醇為一種降膽固醇葯,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上市,臨床上很快就發現該葯能引起脫發、皮膚乾燥,男性乳房增大、陽痿、視力下降、白內障。美國有幾十萬人服用過此葯,引起白內障的約千人。
5.磺胺酏劑引起嚴重的腎臟損害
1937年秋天,美國田納西州的馬森吉爾葯廠,未經有關政府部門批准,採用工業溶劑二甘醇代替酒精,生產出一種磺胺酏劑,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到這一年9-10月間,美國南方一些地方開發發現患腎功能衰竭的病大量增加。調查證明這種情況與該公司生產的磺胺酏劑有關,共發現358名病人,死亡107人。
6.二磺二乙基錫引起中毒性腦炎
1954年,法國巴黎附近一個小鎮的葯劑師制售一種含二碘二乙基錫的制劑,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引起270人中毒,出現頭痛、嘔吐、痙攣、虛脫、視力喪失等中毒性腦炎的症狀,死亡110人。
7.氯碘羥喹與亞急性脊髓視神經病
氯碘羥喹是1933年上市的抗阿米巴葯物,後發現它能防治旅行者腹瀉,因此迅速風行於許多國家。50年代後期,日本醫生發現許多人患亞急性視神經炎(簡稱SMON病),患者可有雙足麻木、刺痛、無力、癱瘓、失明症狀。日本厚生省於1967年撥款成立專門委員會,對該病的病因進行流行病學調查,4年後,查清氯碘羥喹與SMON病的因果關系。日本因服用此葯而患該病的就有11 000人,死亡數百人,因這個事件有關企業共賠償1 195億日元。
8.孕激素與婦嬰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
孕激素如黃體酮是治療習慣性流產等婦科病的常用葯物。1950年,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院的醫生們發現有許多女性嬰兒出現外生殖男性化的畸形,情況異常。經過調查發現這種情況與孕婦期間曾服用孕激素有關。在美國有約600名女嬰出現了這種畸形。化學合成的孕激素在分子結構上與雄性激素相似,經多種動物實驗也證明它能引起動物的雌性幼仔發生外生殖器雄性化現象。
9.己烯雌酚與少女陰道癌
己烯雌酚也是一種廣泛用於治療先兆流產的葯物。1966-1969年間,美國波士頓市婦科醫院的醫生們在較短時間里先後發現有8名十多歲的少女患陰道癌,大大超過了自然情況下這各種病在少女人群中的發病率。經過深入的流行病學調查,證明這些病例的發生與患者母親妊娠期間服用己烯雌酚有因果關系,其相對危險度大於132倍。其他醫院也陸續有報道,至1972年,各地共收到91例8~25歲的陰道癌患者的報告,其中49例患者的母親在妊娠期間服用過己烯雌酚。
10.沙利度胺與海多豹肢畸形
沙利度胺(反應停)於1956年首先在西德上市。因它能用於治療妊娠反應,迅速風行於歐洲、亞洲、澳洲、北美(不包括美國)、拉丁美洲的17個國家。1961年10月,三位德國醫生在西德婦科學家會議上報告了一些海豹肢畸形患兒的病例,引起了大家的重視。以後其他地方報告接踵而來,許多新生嬰兒的上肢、下肢特別短,甚至沒有臂部和腿部,手和腳直接連在身體上。經過長時間的流行病調查,證明這種「海豹肢畸形」是與患者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服用沙利度胺有關。調查發現,該葯在幾個國家裡共引起畸形1萬餘人,僅在西德就有6000到8000例。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反應停事件的危害如此之大,但是在美國、瑞士和當時的東德,由於對進口葯品審批嚴格把關,基本上沒有受到這個事件的沖擊。
11.苯丙醇胺與腦中風
苯丙醇胺(PPA)是一種麻黃鹼的衍生物,通過收縮粘膜血管減輕或消除感冒引起的鼻粘膜充血、腫脹所致的鼻塞,與對乙醯氨基酚及鎮咳葯右美沙芬等配伍而成復方制劑,為常用的抗感冒葯——如康泰克、康得、感冒靈膠囊等10餘種葯物。
20世紀70年代,通過葯物不良反應報告發現,有些中青年婦女的顱內出血可能與PPA有關,80年代又有30餘例相似報告。
1992年,FDA建議美耶魯大學醫學院組織葯物流行病學專家、內科及神經病學專家,共同組成研究小組,對PPA與出血性腦中風的相關性進行流行病學研究。結果發現:出血性腦中風的發病與發病前3天服用PPA有密切關系,其中與服用含PPA減肥葯的相關程度極高。由此,FDA於 2000年11月6日決定撤銷一切含PPA的制劑。
由於人們對自然科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有一個漫長過程,加之一些葯品研製生產中疏於嚴格管理,20世紀世界范圍內發生了許多十分慘痛的「葯害」事件,使2萬多人死於葯物的不良反應,傷殘者不計其數。20世紀末,國際上已把葯物不良反應和葯源性疾病當作一種流行病學即葯物流行病學加以研究和控制。葯源性疾病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繼心血管疾病、癌症、感染性疾病之後的第四類疾病。
葯物不良反應重大葯害事件的回顧,目的在於警示人們開方用葯務必安全有效。必須加強新葯的審批工作,加強葯品上市後葯物不良反應的監測,建立健全的葯物不良反應監察報告制度,防止葯物不良反應的流行。葯物不良反應已越來越受到醫葯工作者及有關機構的高度重視

㈥ 葯(打一現代歷史事件

鴉片戰爭

㈦ 歷史上有哪些重大葯品安全事故以及gmp

歷史,簡復稱史,一般指人制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㈧ 《葯》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是什麼歷史事件這個事件的歷史意義及局限性

《葯》的創作背景是中國辛亥革命直到五四時期。

應該是以辛亥革命回為背景。答

《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直到五四初期這一歷史時期的中國社會面貌,歌頌了為民族民主革命獻身的烈士,揭露和斥責了封建統治的罪惡和黑暗,也批判了當時革命黨人脫離群眾的缺點和群眾的愚昧無知、麻木落後的狀態。

㈨ 《葯》的社會背景

《葯抄》這篇小說寫於1919.4.25,「五四」運動爆發前夕,小說以1907年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的社會現實。
《葯》是描寫辛亥革命時代的作品。辛亥革命後,清朝的封建統治雖然被推翻了,但是,由於領導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同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實行妥協,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是嚴重脫離群眾的,空想依靠少數人的力量(包括用恐怖手段)代替群眾的革命運動。1907年,光復會的成員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事敗被捕,恩銘的親兵殘酷此挖出徐的心肝炒食。不久,光復會的另一成員秋瑾被捕於紹興城的「古軒亭口」。
魯迅對他們的被害很是悲痛,同時又結合自己的經驗,深感人民不覺悟,革命是不會成功的。「五四運動」前夕,在俄國十月革命的感召下,魯迅為了「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以秋瑾被殺害的事件為背景,寫了《葯》,正確地總結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歷史教訓。啟示人們: 只有發動群眾,革命才能成功,中國才能得救。

閱讀全文

與葯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