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天文知識的資料
天文知識 由來說它古老,是因為早在五千年前的古埃及文明時期,勞動人民就已經運用太陽星辰的運動規律來指導農耕生產了。說它新興,是因為即使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今,天文學仍然是推動科技理論發展的兩大原動力之一。(另一個是粒子物理學)。因此,完全可以說,天文學在整個自然科學體系中的地位並不亞於牛頓三定律在經典物理中的重要作用。 她既自成體系,又和其它學科,尤其是近現代物理相互融合,形成了她的特點和知識內容。她既博大精深,又細致通俗。這使得愛好並研究天文學的每一位工作者都找到了自已合適的位置,並得到了無窮的樂趣和滿足。 下面的五個問題將成為本淺述的內容重點,其中第五個問題將是它們的核心。 特點天文研究工作不同於其它學科的研究,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被動性 天文研究的手段主要是觀測──被動地觀測,它不能像其它學科那樣,人為地設計實驗,"主動"地去影響或變革所研究的對象,只能"被動"地去觀測,根據已經存在的事實來進行分析。天文研究的過程可以用下圖來簡單地概括 觀測─→積累資料─→分析資料─→理論 (收集感性素材) 2、粗略性 由於天文觀測的被動性,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天文觀測的粗略性,我們不妨作一個比較。在地球上要證明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設計很多不同的方案或實驗,達到理論要求的精度,而在宇觀世界中,由於觀測儀器的分辨度,靈敏度等的限制,以及觀測手段的單一性──單靠望遠鏡,所以,在一定時期內,為了研究一個問題,只能依靠僅有的幾種方法,或是僅有的幾個不太准確的數據來粗略估計。這與在地球上的實驗對比起來,表現出單一性和強烈的粗略性!而且,越是深遠的天體,越是前沿的課題其粗略性就越嚴重,越明顯,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文學的發展與天文儀器(或更准確地說是觀測手段)的發展直接相關。 3、瞬時性 讓我們來比較下面三組數據 a、天體的年齡 幾百萬歲--百多億年 b、人類文明 幾千年 c、人的一生 幾十年--上百年 從比較中我們不難看出,人類研究天體的演化僅是短短地一瞬間,就像是在人類文明誕生的時候對宇宙拍了一張極高精度的照片,而人類文明發展和延續的過程,就是用不同倍數(越來越大)的放大鏡來觀察這張照片一樣,人類為了征服自然獲得自由,而不斷研究周圍的宇宙。他們觀測天體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了解各種天體的形成或演化過程,以便以後很好地加以利用。 4、長期性和連續性 任何理論的形成都建立在大量的數據之上,天文學也不例外,而且對天文觀測數據的積累則更是長期的、持續不斷的。只有這樣的數據才是有用的,才能在此基礎上得出相對正確的理論。 開普勒正是在其老師第谷花費畢生精力留下的行星觀測資料中發現了三大定律。第一顆脈沖星的發現正是在距今900多年的歷史記載中找到了其形成的證據等等。即使是最平常的天文觀測(如:月球、太陽、變星、雙星)也需要幾天以至於幾十年的持續觀測,才能有所收獲,得出結論。因此,天文工作者必須要具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和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否則就連皮毛都不可能學到!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給天文學下一個定義,所謂天文學就是在極其"短暫"的千百年的時間里,以基本上"被動"的觀測方法面向廣闊無邊的宇宙空間,探索各類天體在漫長歷程中的存在和演變的一門學科。 基本名詞任何一門學科,一個知識體系都是由一些較基本較抽象的新的概念 天文知識 和名片語成的。天文學也一樣。下面為了能夠初步接觸一下天文學,先介紹幾個天文學的基本名詞,作為入門的第一步。 它們分別是天球,周日視運動,子午圈,中天,黃道和目視星等。 1、天球 天球就是以觀測者為球心,以無限大為半徑所描繪出的假想球面,我們看到的天體(星星、月亮、太陽)是其在這個巨大的圓球的球面上的投影位置。 2、周日視運動 由於地球自轉(自西向東),所以地面上的觀測者看到的天體在一天中在天球上自東向西沿著與轉軸垂直的平面內的小圓轉過一周。 3、子午圈 過觀測者的天頂和南北天極的大圓。 4、中天 天體經過觀測者的子午圈時,叫做中天。由於地球的自轉,天體一天要穿過子午圈兩次,其中離觀測者天頂較近一次(一般是晚上的那一次)叫上中天。另外那一次叫下中天 5、黃道 簡單的說就是太陽在天球中的運行軌跡。由於運動的相對性,所以黃道也就是地球公轉軌道與天球的交線。 6、目視星等
B. 關於天文有哪些知識
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通過觀測天體發射到地球的輻射,發現並測量它們的位置、探索它們的運動規律、研究它們的物理性質、化學組成、內部結構、能量來源及其演化規律。
在天文學悠久的歷史中,隨著研究方法的改進及發展,先後創立了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
天文學的研究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對於人類的自然觀有很大的影響。古代的天文學家通過觀測太陽、月球和其他一些天體及天象,確定了時間、方向和歷法。這也是天體測量學的開端。如果從人類觀測天體,記錄天象算起,天文學的歷史至少已經有五六千年了。天文學在人類早期的文明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歐洲的巨石陣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遺址。哥白尼的日心說曾經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康德和拉普拉斯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在十八世紀形而上學的自然觀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
牛頓力學的出現,核能的發現等對人類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聯系。當前,對高能天體物理、緻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極大地推動現代科學的發展。對太陽和太陽系天體包括地球和人造衛星的研究在航天、測地、通訊導航等部門中都有許多應用。天文起源於古代人類時令的獲得和占卜活動。
天文學循著觀測-理論-觀測的發展途徑,不斷把人的視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從太陽系發展到整個宇宙。現今,天文學按研究方法分類已形成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三大分支學科。按觀測手段分類已形成光學天文學、射電天文學和空間天文學幾個分支學科。
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類的探測范圍由目測的太陽、月球、天空中的星星到達了距地球約100億光年的距離,根據尺度和規模,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可以分為:
行星層次
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圍繞行星旋轉的衛星和大量的小天體,如小行星、彗星、流星體以及行星際物質等。恆星系統。
恆星層次
現時人們已經觀測到了億萬個恆星,太陽只是無數恆星中很普通的一顆。
星系層次
人類所處的太陽系只是處於由無數恆星組成的銀河系中的一隅。而銀河系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系,除了銀河系以外,還存在著許多的河外星系。星系又進一步組成了更大的天體系統,星系群、星系團和超星系團。
宇宙
一些天文學家提出了比超星系團還高一級的總星系。按照現今的理解,總星系就是現時人類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的范圍,半徑超過了100億光年。
在天文學研究中最熱門、也是最難令人信服的課題之一就是關於宇宙起源與演化的研究。對於宇宙起源問題的理論層出不窮,其中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也是最多人支持的就是1948年美國科學家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大爆炸理論。根據正不斷完善的這個理論,宇宙是在約137億年前的一次猛烈的爆發中誕生的。然後宇宙不斷地膨脹,溫度不斷地降低,產生各種基本粒子。隨著宇宙溫度進一步下降,物質由於引力作用開始塌縮,逐級成團。在宇宙年齡約10年時星系開始形成,並逐漸演化為現時的樣子。
C. 有關歷史的天文知識
1 夏歷
2 殷歷
3 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
4 甘石心經 最早的天文著作
D. 天文學的基礎知識
天文學(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主要通過觀測天體發射到地球的輻射,發現並測量它們的位置、探索它們的運動規律、研究它們的物理性質、化學組成、內部結構、能量來源及其演化規律。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
天文學是人類運用所掌握的最新的物理學、化學、數學等知識以及最尖端的科學技術手段,對宇宙中的恆星、行星、星系以及其它像黑洞等天文現象進行專業研究的一門科學。它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集人類智慧之大成的綜合系統。(七大基礎學科依次為數學、邏輯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
天文學是以觀察及解釋天體的物質狀況及事件為主的學科,通過觀測來收集天體的各種信息。因而對觀測方法和觀測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學家努力研究的一個方向。天文學主要研究天體的分布、運動、位置、狀態、結構、組成、性質及起源和演化。 天文學的一個重大課題是各類天體的起源和演化。天文學和其他學科一樣,都隨時同許多鄰近科學互相借鑒,互相滲透。天文觀測手段的每一次發展,又都給應用科學帶來了有益的東西。
天文學的研究對於人類的生活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對於人類的自然觀有很大的影響。古代的天文學家通過觀測太陽、月球和其他一些天體及天象,確定了時間、方向和歷法。這也是天體測量學的開端。如果從人類觀測天體,記錄天象算起,天文學的歷史至少已經有5、6千年了。天文學在人類早期的文明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歐洲的巨石陣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遺址。哥白尼的日心說曾經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康德和拉普拉斯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在十八世紀形而上學的自然觀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 牛頓力學的出現,核能的發現等對人類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聯系。當前,對高能天體物理、緻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極大地推動現代科學的發展。對太陽和太陽系天體包括地球和人造衛星的研究在航天、測地、通訊導航等部門中都有許多應用。
天文學循著觀測-理論-觀測的發展途徑,不斷把人的視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從太陽系發展到整個宇宙。現在天文學按研究方法分類已形成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三大分支學科。按觀測手段分類已形成光學天文學、射電天文學和空間天文學幾個分支學科。
E. 有關天文學的知識
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
天文學研究的對象有極大的尺度,極長的時間,極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面試驗室很難模擬。因此天文學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觀測。由於地球大氣對紫外輻射、X射線和γ射線不透明,因此許多太空探測方法和手段相繼出現,例如氣球、火箭、人造衛星和航天器等。
(5)天文歷史知識擴展閱讀:
天文學的研究意義
天文學在人類早期的文明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歐洲的巨石陣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遺址。哥白尼的日心說曾經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康德和拉普拉斯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在十八世紀形而上學的自然觀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
牛頓力學的出現,核能的發現等對人類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聯系。當前,對高能天體物理、緻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極大地推動現代科學的發展。對太陽和太陽系天體包括地球和人造衛星的研究在航天、測地、通訊導航等部門中都有許多應用。
天文學循著觀測-理論-觀測的發展途徑,不斷把人的視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從太陽系發展到整個宇宙。
F. 天文的知識的基本了解
1.金星是我們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而不是離太陽最近的水星
2.月亮大約有45億年的歷史。與地球在同一時期形成
3.太陽可以裝下130萬個地球
4.太陽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球體。赤道與極徑只有10公里的差距。
5.木星已知的衛星有61個,太陽系中衛星最多的行星。
6.銀河系是螺旋星系。
7.奧爾特雲可以追溯到我們的太陽系的誕生
8.「宇宙網」被稱為宇宙中最重要的東西
9.當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它被稱為「近日點」,在最遠的地方,它被稱為「遠日點」。
10.阿波羅11號到14號宇航員必須在返回地球時被隔離。
11.天王星圍繞太陽一周旋轉需要84年(地球年)
12.飛越海王星的飛船隻有一架,就是旅行者2號飛船。
13.銀河系中心被稱為射手座A星,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14.太陽距離地球 1.496億公里
15.水星的一年相當於地球的88天。
16.木星一年相當於地球12年
17.土星離地球最近的軌道點有12億公里,最遠的地方有16.7億公里
18.彗星的軌道大部分是橢圓形的
19.水星的半徑只有地球半徑的38%。
20.金星是夜空中第二亮的物體。
21.太陽系中最高的山是奧林匹斯山(火星上)
22.木星的一天是所有行星中最短的。只有9小時55分鍾
23.木星的大紅斑是已經流傳了350多年
24.木星的紅色斑點非常大,可以容納三個地球
25.仙女座星系是離我們最近的星系鄰居。
G. 列舉天文歷史方面的重大成就。
我國古代天文歷法的成就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如:夏歷,廿四節氣,十二氣歷,授時歷等.
天文氣象的成就:
中國古代最早的較為科學的天文知識,可能當屬《夏小正》中所描述的天象春秋戰國時期,關於金,木,水,火,土五大行的知識大量出現
漢代,蓋天,宣夜,渾天三種論天學說已成形.
張衡是渾天說的集大成者
漢代已用多種風信器觀測風向.最簡單的一種,叫做「視」
對於濕度的觀測也較早.據《史記 天官書》和《淮南子 天文訓》記載,是用"懸土炭"的方法
(1)先秦時期:①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時期我國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造160年。③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2)兩漢時期:①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開始以正月為歲首。②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③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④張衡發明製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時期:①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②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范圍有限的空間里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范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我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4)宋元時期:①北宋科學家沈括的突出貢獻在天文學方面,把四季二十四節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一起來的「十二氣歷」更加簡便,有利於農事安排。②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③元朝傑出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的正確主張,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④郭守敬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周期與現行公歷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歷早300年。
H. 讀《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後你又懂得了哪天文知識和歷史知識(不少於20個知識點)
讀《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後你又懂得了哪天文知識和歷史知識(
1、大地的尺寸 西方科學家在研究星星的距離的過程中,首先弄懂了地球是圓形的,並且初步測出了地球的周長。
2、中國唐代科學家第一次進行了子午線的實測工作
3、科學家們利用三角網,測定出了子午線的長度,更精確地測出了地球的形狀
4、公元前3世紀小亞細亞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推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地球不是字宙中最大的天體
5、古希臘的天文學家伊巴谷初步測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離
6、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和他的學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測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離
7、後來的科學家先用雷達,再用激光精確地測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離。
8、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在研究中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接著介紹「視差」的概念,
9、義大利天文家卡西尼領導籌建了巴黎天文台,並測量出了火星視差;
10、哈雷,潘格雷、恩克等天文學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機會測定了大陽視差。
11、關於兩大宇宙體系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完成了巨著《天體運行論》,布魯諾支持他的這一觀點
12、-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自製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木星的四顆衛星、金星繞著 大陽轉,觀測視角伸向了銀河系
13、測定近星距離的艱難歷程人類弄明白了:恆星原來並不是「固定的行星」,滿天的星星原來離我們有近有遠,地球繞著大陽轉動
14、科學家布哈雷泛舟泰晤士河上的時候,偶然發現恆星位置偏移是由於光線的運動和地球介紹「光年」的概念,科學家們利用先進儀器測定恆星視差,「日心說」取得勝利
15、天文學家們利用三角法測定出了恆星視差
16、通向遠恆星的第一級階梯介紹星等對測定恆星距離的作用、恆星光譜的分類知識
17、赫羅圖和利用赫羅圖推求恆星視差的「分光視差法」、分光法的妙用。
18、德漠克利特到康德,幾位思想家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推論出了「恆星系統」的存在
19、赫歇爾兄弟發現了銀河的存在,科學家們發現了大小麥雲和仙女座大星雲的存在。
20、利用新星或超新星測定某些天體的距離;更遠的天體的距離可以 利用亮星來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