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文綜知識點總結歷史

文綜知識點總結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3 13:28:28

⑴ 求文綜(歷史地理政治)知識點歸納,謝謝了!!!

氣候知識點總結
1、氣候因子,主要氣候的分布、特點、成因;主要氣候的判讀(以溫定帶,以水定型)。
2、東京—北京—烏蘭巴托氣候特徵的主要不同及原因。
不同:降水越來越少,氣溫年較差、日較差越來越大,大陸性越來越強。
主要原因:距海遠近不同。
日本東部多雨西部多雪的原因。
東部位於夏季風的迎風側,冬季風的背風側,夏季降水較多。西部位於冬季風的迎風側,夏季風的背風側,冬季降水較多。
3、北回歸線附近的埃及(阿斯旺)、南亞(達卡)、中國(廣州)氣候特徵的不同及原因。
類型的不同:分別為熱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原因:主要是大氣環流的不同。阿斯旺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離陸信風的控制;南亞,由於氣壓帶風帶的季節變化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熱帶季風(或夏季受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多,冬季受東北季風的影響降水少)。廣州受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形成的亞熱帶季風的影響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
特徵的不同:阿斯旺與南亞:南亞降水較多。原因是夏季風帶為豐沛降水。
南亞與廣州:冬季氣溫達卡高於廣州。原因:受喜馬拉雅山等的影響,達卡基本不受寒冷的西伯利亞寒流的影響。(廣州受寒潮的影響大。或者說達卡由於北面高山的屏障,溫度較高)
南美洲溫帶地區東西兩岸氣候不同的原因。
分處安第斯山脈兩側、中緯西風帶,大陸東岸位於背風坡,且沿岸有寒流經過形成溫帶沙漠氣候;大陸東岸處於迎風坡,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江南丘陵成為回歸沙漠帶上綠洲的原因。
位於最大的大陸、面向最大的大洋,海陸熱力差異明顯,形成亞熱季風氣候,夏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受台風的影響多,台風帶來豐沛的降水。
4、位於赤道地區的東非高原為什麼是熱帶草原氣候,而不是熱帶雨林氣候?
海拔高,溫度較低,空氣的對流運動弱,降水較少。
5、南亞與東南亞熱帶季風的風向、分布及雨季的不同。澳大利亞北部冬、夏季的不同風向。6、南亞的季風洋流(夏順冬逆,夏季向東,冬季向西)、乞拉朋齊降水多的原因(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處於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
7、中亞氣候乾旱的原因、水汽來源。(深居大陸內部。北冰洋和大西洋)
8、撒哈拉沙漠成為最大沙漠的原因:
A、副熱帶地區大陸內部和西岸的陸地面積廣(亞歐大陸與非洲北部相連)。B、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離陸信風的影響。C、西岸加那利寒流的影響。D、單一平坦的地形(低矮的高原)。E衣索比亞高原的阻擋。
撒哈拉沙漠南擴的原因:(荒漠化嚴重的原因,與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相似)
多大風(東北信風),氣候乾旱、降水較少且變率大、植被稀疏、沙質土、土質疏鬆;過墾、過牧、過樵等過度的人類活動破壞植被,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增長快,素質低。
塔爾沙漠的形成原因
西南季風不易到達,降水稀水; 原始森林遭破壞。
9、巴塔哥尼亞沙漠的成因。
分處安第斯山脈東側、西風帶的背風坡,沿岸有寒流經過。
阿塔卡瑪沙漠的成因。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處於信風帶的背風坡;沿岸有秘魯寒流。(安第斯山限制了其東西擴展)
10、澳大利亞沙漠氣候面積大的原因。
南回歸線從大陸中部穿過,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的范圍大;西岸有西澳大利亞寒流的降溫減濕;東部山地的西側處於山地背風坡,降水少;山地偏居大陸東岸,阻擋了太平洋暖濕氣流的進入;
11、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的成因、
A、位置:赤道附近有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面積廣大。
B、亞馬孫平原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對流旺盛,降水豐沛。
C、亞馬孫平原北、西、南三面為高原、山地,東面向大西洋敞開,沿岸又有暖流經過,利於暖濕氣流的進入和抬升。
巴西東南(…)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
處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沿岸有(巴西)暖流經過;
12、濕熱為主要特徵的分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拉丁美洲
13、北美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歐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14、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面積大的原因。
緯度位置 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5°~60°之間,屬溫帶氣候
海陸分布 西臨大西洋,大陸輪廓曲折,使海洋影響深入內陸
地形 中部為平原,山脈東西走向利於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
洋流 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對沿岸地區起到增溫增濕作用
大氣環流 處於西風帶,多鋒面、氣旋
15、南、北美洲西岸、澳大利亞東岸氣溫南北狹長的原因。
受高大山地的阻擋。
16、北半球寒極的成因。
北半球寒極的成因:奧伊米亞康
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角小,晝短,太陽輻射弱; 處於東西伯利亞山地,海拔高;盆(谷)地地形,有寒冷氣流的堆積;盆地開口向北冰洋,來自北冰洋的冷空氣的堆積;強冷高壓的控制;深居大陸內部等。

17、世界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南極洲的原因。
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南極洲(而非北極地區)的原因:①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角小,極夜期長;②海拔高,大氣的保溫作用弱;③巨厚冰層,加劇了寒冷程度,並且對太陽輻射的反射強;④沿岸地區是寒流;⑤西風勢力強,阻斷了高低緯熱量的交換;⑥冷高壓勢力強。

高中自然地理答題思路集錦
一、影響日照時間長短的因素
1.晝長;2.地勢(地勢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時間長);3.天氣狀況。
二、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即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陽高度(即緯度);2.天氣狀況;3.地勢;4.空氣密度。
如:為什麼青藏高原太陽輻射最強?①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②晴天多;③地勢高④空氣稀薄,大氣潔凈。
三、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1.緯度;2.地形、地勢;3.下墊面性質(海陸位置、植被狀況、洋流);4.天氣狀況。
四、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
1.緯度:低緯小,高緯大;
2.下墊面性質: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有植被的小於祼地;
3.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修水庫、植樹造林;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六、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氣候特徵);
人為原因(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
例如:長江洪災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①流域廣,支流多;②中下游多為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二)人為原因:
1.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士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豐富的原因
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於階梯過渡地帶,河流落差大);二是徑流量大(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條件
凌汛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緯。在我國凌汛最嚴重的黃河,主要發生在上遊河段和下遊河段(即山東河段)
(二)潛水等水位線的應用
判定潛水的流向:垂直於潛水等水位線從高水位指向低度水位的方向,即為潛水流向。
潛水面的坡度(潛水水力坡度):確定潛水流向之後,在流向上任取兩點的水位高差,除以兩點間的實際距離,即為潛水面的坡度。
潛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線與地形等高線相交點,二者高程差即為潛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點的位置不在等到水位線與地形等高線交點處,則可用內插法求出該點地面與潛水面的高程,潛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潛水與地表水的相互關系:根據潛水流向來判定。
利用等水點陣圖合理地布設取水井和排水溝: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潛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溝,一般應沿等水位線布設水井和排水溝
(三)解決抽水問題的措施
主要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入手:保護有限的水資源,防止水污染;開發水資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強用水管理,增強節水意識,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長;控制人口增長。
八、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存在冰雪下線的海拔高度)
主在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度等溫線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響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風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九、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處的緯度(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帶譜可能性越復雜)。另外,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主要取決於熱量(即陽坡和陰坡)
十、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地形平坦開闊;
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十一、開鑿隧道應注意兩個問題:
一是滲漏問題;二是塌方問題。因此,開鑿隧道要選擇在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並且,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十二、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主要考慮以下3個方面:1。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因為工程量不,工程造價低);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3、考慮佔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怎樣強化區域定位訓練?
(1)選用高考試題訓練區域定位。
(2)通過經緯線訓練區域定位。
赤道 :非洲中部、東南亞、南美洲北部(幾內亞灣、剛果盆地、東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馬來群島、亞馬孫平原)
北回歸線 :北非、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華南地區、台灣島、夏威夷群島、墨西哥高原、墨西哥灣
北極圈: 歐洲、俄羅斯北部、加拿大北部、美國阿拉斯加
南回歸線 :非洲南部、澳大利亞中部、南美洲中部(南非高原、澳大利亞大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嶺、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等)
南極圈 :南極大陸外圍
主要經線 穿過地區
0°經線: 歐洲和非洲西部(倫敦、巴黎E、地中海西部、撒哈拉沙漠、幾內亞灣)
30°經線:
歐洲中部、非洲東部(摩爾曼斯克E、莫斯科E、聖彼得堡、東歐平原與波德平原的交界處、黑海、小亞細亞半島、地中海東部、開羅E、尼羅河、東非高原E、南非高原W等)
60°E經線: 亞洲西部(烏拉爾山脈、鹹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W、阿拉伯海)
90°E經線: 亞洲中部(葉尼塞河、阿爾泰山、准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恆河三角洲、孟加拉灣)
120°E經線: 亞洲東部、澳大利亞西部(勒拿河E、大興安嶺、北京W 、上海E、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澳大利亞西部)
150°E經線: 亞洲東部、澳大利亞東部(東西伯利亞山地、千島群島、大分水嶺、堪培拉、悉尼)
180°經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太平洋中部(白令海、阿留申群島、吐瓦魯、斐濟、紐西蘭W)
30°W經線 :大西洋中部
60°W經線: 北美洲東部、南美洲中部(紐芬蘭島E、加勒比海W、蓋亞那高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極半島)
90°W經線 :北美洲中部(密西西比河、墨西哥灣、中美洲)
120°W經線: 北美洲西部(落基山)
150°W經線 :美國阿拉斯加洲、夏威夷洲等
重要緯線通過我國的地理事物
北回歸線: 兩廣丘陵、雲貴高原 珠江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汕頭、廣州
30°N :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長江、瀾滄江、怒江 滬寧杭工業基地;杭州、重慶、拉薩
40°N :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黃河、塔里木河 京津唐工業基地;北京、大同、敦煌等

⑵ 高中文綜知識點總結(政治歷史地理)

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從原始階段刀耕火種,春秋戰國時採用牛耕技術。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於牛耕普及。

2、 了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是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

(二)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的發展

了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後順序:麻葛絲棉。

(2)《周禮考工記》中國有六職(婦功、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

(3)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4)明代出現自由勞動力市場——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2、冶金業主要成就: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已經出土有小件銅器。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戰國以後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由自然通風——人力皮囊——馬排——水排(東漢、杜詩)。

3、制瓷業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後有瓷

(2)陶器: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b、發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c、獨特技術——唐三彩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彩繪工藝。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明——康熙時期、頂峰——雍正時期

(三)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

1、了解「市」的形成與發展

(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 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3)六朝時代,出現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顯著,「夜市」比較繁榮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漢代:形成若干全國性商業中心。如: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宋代的汴京,清代蘇州、盛澤鎮、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等。

3、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含義:強調發展農耕,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2)影響:「重農抑商」政策有利於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但這一政策的實施使社會經濟的活力受到壓抑,而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發育,這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海禁」政策扼殺了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妨礙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滋長,使中國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從而阻斷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

專題二、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了解鴉片戰爭後自然經濟解體為標志的中國傳統經濟的變動

鴉片戰爭後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志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從19世紀60年代起,自然經濟解體的速度進一步加快。農村的家庭手工業破壞,城市手工業受到沉重打擊,中國傳統經濟結構逐漸發生了重大變化,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3、 了解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地區: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3)產生的途徑:一種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於近代工礦企業;另一種是部分手工工場開始採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4)著名企業:1866年方舉贊、孫英德在上海創辦發昌機器廠;1873年陳啟源在南海創辦繼昌隆繅絲廠;朱其昂在天津創辦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3、認識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主要原因)

(2)外商企業的刺激

(3)洋務運動的誘導

(二)民國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了解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史實:

(1)原因:一是辛亥革命的推動,二是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三是辛亥革命前後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的促進。

(2)主要的部門:紡織業是當時最大的新式工業;麵粉業是當時的第二大工業(3)民族工業的特徵:以輕工業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力量十分薄弱;自然經濟仍占絕對優勢。中國的民族工業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2、了解國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史實:

(1)發展的原因:國民政府於1935年實行幣制改革和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以及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

(2)官僚資本的形成及加強對民族工業的控制,使民族工業發展曲折又艱辛。

3、了解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狀況

抗日戰爭的爆發打斷了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的短暫發展。

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後期民族工業陷入困境,原因有:惡性通貨膨脹、官僚資本壓迫、繁重的捐稅、美國對中國經濟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是新二十一條)

4、理解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中國資本主義在經濟處於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政治領域中處於無權的被壓迫地位。

(2)作用:中國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發展,使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領導和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在思想領域中批判封建的思想,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促成了近代思想的解放潮流。

專題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一)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

1、了解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含義:是指對資本主義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和平贖買(與蘇聯相比是創舉)。對農業、手工業改造:農業生產合作社與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形式。

(2)歷史意義:實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深刻變革,從而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3)局限性:後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2、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

(1)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兩對),這是此次大會的最大的貢獻。

(2)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3、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時間:1958年

(2)原因:在急於求成和片面強調經濟建設發展速度的思想指導下,中共發動了大躍進運動,接著在農村掀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

(3)主要標志: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嚴重地泛濫起來。

(4)影響: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了嚴重挫折,造成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是造成三年困難局面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上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從此,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2、認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對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以這次會議為起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正式開辟,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由此揭開了序幕。它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時期的光輝標志。

(三)經濟體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主要形式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作用

(1)主要內容:以增強企業活力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實行政企職責分開,建立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

(2)作用:國有企業改革使城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局面。

(四)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了解我國創辦經濟特區、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和開發上海浦東的史實:

(1)對外開放的格局形成過程:

①1980年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為經濟特區(首先)

②1985年確定海南島為經濟特區

③1984年決定開放大連、連雲港、南通等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

④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⑤此後內地開放。

(2)對外開放格局: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

(五)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了解中共十四大的主要決定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主要決定有:

(1)大會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2)明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會議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專題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一)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1、了解近代「斷發易服」、西裝傳入和中山裝流行等物質生活變遷的史實

(1)「斷發易服」是指將清朝時留的長發剪短,改變穿長袍馬褂這樣服飾的習慣。

(2)西裝在鴉片戰爭後傳入中國,民國成立後流行開來,成為男子的禮服之一。

(3)中山裝是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優點的基礎上形成的,孫中山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定名為中山裝,此後幾十年,中山裝大為流行,成為中國男子喜歡的標准服裝。

2、了解近代「廢止纏足」與婚姻自由的習俗

(1)近代「廢止纏足」是在中華民國成立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法令中明確規定的。

(2)婚姻自由的習俗:近代以後,尤其是清末民初,一批受過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主。新中國成立後,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成為一種時尚。近代風俗變遷中最為明顯的是:婚喪禮俗的變遷。婚姻風俗的變遷的特徵是刪繁就簡

(二)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

1、了解中國鐵路的誕生

京張鐵路是中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佐主持設計施工的中國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2、了解中國電訊事業的發展

(1)1866年海關開始試辦郵政,1896年改為正式辦理,辛亥革命後,大清郵政改為中華郵政,1949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成立,開創了郵政和電信合一的新時代。

(2)1877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在台灣架設電報線,成為中國人自辦有線電報的開端。無線電報自1906年創設以來,也獲得了一些發展。1882年,電話傳入中國,民國成立後,電話線路和電話營業局所繼續增加,20世紀80年代以後,通信技術發展速。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國的電話用戶總數已超過5億戶,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固定電話用戶和行動電話用戶各佔一半。

(三)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

1、知道中國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報刊

(1)1873年在漢口出版的《昭文新報》開創了國人辦報的先例。

(2)維新運動中,國人辦報形成高潮,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中外紀聞》、《強學報》、《時務報》等

2、了解影視事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件

(1)電影:1896年8月,上海徐園「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

(2)電視:195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開始試播,這是中國第一家電視台,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更名為中央電視台,到1978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了自己的電視台。

3、認識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影響

近代報刊和影視作品以豐富的內容和生動直觀的形象,及時傳遞時事信息,促進了科學知識的普及,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互聯網正改變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與交往方式,同時也催生著當代中國經濟生活的新觀念和新模式。

專題五、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一)新航路的開辟

1、了解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

(1)1487—1488年迪亞士最先到達好望角

(2)1492—1493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2、認識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文明交流之路,是世界市場聯系之路,同時也是歐洲殖民掠奪之路。

(1)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它有力地加強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2)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3)新航路的開辟,使各地區和民族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

(4)新航路的開辟,揭開了殖民擴張的序幕。

(二)西歐列強的殖民擴張

1、了解荷蘭、英國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

(1)荷蘭: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東南亞奪取了廣大的殖民地,在哈德遜河畔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17世紀荷蘭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為世界上的「海上馬車夫」。

(2)英國:a、16世紀末葉開始參與殖民活動,1607年在北美洲建立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在東方指向印度;b、三次英荷戰爭(1652—1674年),荷蘭不但喪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英國獲得西班牙向西屬美洲販賣奴隸的專賣權,法屬北美殖民地,還確立了在印度的優勢,並成為海上霸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18世紀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2、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

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西歐列強的殖民擴張,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是建立的主要途徑。

(三)兩次工業革命

1、了解兩次工業革命中的主要發明創造

Ⅰ工業革命主要發明創造:

(1)棉紡織業:1733年凱伊發明飛梭;1764年哈格里夫斯發明手搖紡紗機;1769年阿克萊特發明水力紡紗機;1779年克隆普頓發明騾機,1785年卡特萊特發明自動織布機;1771年,阿克萊特成立第一座水力紡織廠;

(2)動力:1784年瓦特改良蒸汽機,工廠製得到推廣。

(3)交通運輸:1807年美國富爾敦發明汽船;1825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用蒸汽機車牽引列車試驗成功,標志著人類陸上交通進入蒸汽動力時代。

Ⅱ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創造:

(1)在能源方面:1866年德國的科學家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標志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始;1875年法國在巴黎北火車站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發電廠;1882年美國愛迪生建立紐約市珍珠街電廠,這是第一座中心發電廠。

(2)在交通方面:1893年德國的本茨開始生產四輪車,現代汽車工業興起;1894年美國的福特製造出美國第一輛汽車;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3)在石油化工方面:1859年美國美國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井;1876年瑞典諾貝爾發明炸葯。

(4)在電信方面:1844年美國莫爾斯發明有線電報;1876年美國貝爾發明電話機,1894至1896年義大利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

(5)在農機方面:1902年美國發明了汽油拖拉機。

2、認識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1)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孕育和成熟:初步形成於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的標志是日本的「開國」、澳大利亞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和中國的「門戶開放」,逐漸成熟標志是國際經濟交流基本准則的確立。

(2)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化趨勢,局部性的國際交流發展為全球性的溝通,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變成互動的、連成一體的整體世界。

專題六、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

(一)羅斯福新政

1、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的爆發的標志:1929年10月美國紐約股票市場的崩潰

經濟危機特點: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力巨大,影響了世界局勢。

2、了解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世界經濟大危機下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國經濟掉入了「溝底」,將美國資本主義制度推到崩潰的邊緣。

3、了解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

(1)整頓銀行、克服金融危機(2)恢復工農業生產,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全國工業復興法》(中心措施)(3)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4)保護勞工權利(5)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4、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與作用

Ⅰ、特點:國家全面干預經濟。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

Ⅱ、作用:(1) 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2)緩和了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3)從深遠影響看,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二戰後的歐美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了解二戰後美國、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的表現:

(1)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表現: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即20世紀50-70年代初,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20世紀70年代滯脹;20世紀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時代。

(2)二戰後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的表現:60年代初,聯邦德國已經超過英法,成為歐洲頭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專題七、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轉變

1、了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

內容
農業
余糧收集制

工業
把大中小企業收歸國有

商品
禁止商品貿易

分配
強制勞動,實行平均主義配給制

2、了解新經濟政策的內容與作用

內容
農業
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

工業
允許外國和本國資本家經營中小企業,採取租借制和租讓制的形式,實行國家資本主義。

商品
允許自由貿易

分配
廢除平均主義配給制,實行按勞取酬謝的工資制

作用: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工農業生產得以恢復,鞏固了工農聯盟,為實現工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俄國找到了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3、認識實施新經濟政策的必要性:

1920年底,蘇俄國內戰爭基本結束,由於戰爭的破壞和自然災害,使蘇俄出現了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引起了嚴重的政治危機,這表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不適應戰爭結束後的新情況。為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和工農聯盟,克服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實現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有必要實施新經濟政策。

(二)「斯大林模式」

列舉「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經濟方面的主要表現:

(1)經濟上:高度集中的國家指令性計劃模式,「計劃就是法律」;

(2)政治上:權力高度集中; 大清洗運動。

(三)蘇聯的改革

1、了解赫魯曉夫改革的主要內容

(1)經濟上:

①選擇農業作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措施有三點:

Ⅰ、試圖改變過分集中的農業管理體制,,擴大集體農庄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權;

Ⅱ、削減農業稅,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

Ⅲ、大規模開墾荒地和種植玉米,以提高糧食產量

②工業體制改革,擴大地方權力,但沒有使企業獲得獨立自主的經濟地位;

(2)政治上:對斯大林個人崇拜的批判。

2、了解戈爾巴喬夫改革的主要內容與後果

戈爾巴喬夫改革:先經濟後政治

主要內容:

(一)經濟改革:制定了發展蘇聯社會經濟的「加速戰略」,困難重重,難以奏效。於是將改革的重心轉向政治領域。

(二)政治改革:

1、內容:

①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思想,代替「科學社會主義」;

②推出「民主化」和「公開性」,縱容自由化思想;

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實行多黨制。

2、後果:改革逐漸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使整個社會處於失控狀態。政局不穩、思想混亂、民族問題嚴重、民族分裂運動愈演愈烈。

專題八、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一)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1、了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布雷頓森林體系 ——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

(1)確立:1944年7月美、蘇、中、法等44國布雷頓森林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

(2)主要內容:A、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

(3)結果:美元獲得了「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建立起了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

2、了解《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訂

關貿總協定(1947—1994年)成立:

(1)倡議國:美國

(2)標志:1947年美英法中等23國;

(3)宗旨:締約方通過相互削減關稅和消除關稅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以促進自由貿易。

(二)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

1、了解歐洲聯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立

歐盟:

(1)建立:1993年,「馬約」正式生效,歐洲聯盟宣布成立。

(2) 歐洲統一貨幣建設邁出的第一步的標志是「維爾納計劃」

(3)1999年1月1日,歐元誕生;歐元的問世,淡化了歐洲地區的疆域和國別概念,促進歐洲國家走向聯合,有利於加深歐洲經濟一體化和推動歐洲政治一體化。

北美自由貿易區

(1)正式誕生: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

(2)意義

①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自由貿易區,對美、加、墨三國經濟都起著積極作用。

②經濟合作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將逐步向中南美洲推廣,最終形成以美國為中心的美洲自由區。

2、了解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情況

亞太經合組織:

①倡議者:1989年澳大利亞總理霍克

②成立:亞太經合組織(簡稱APEC)1989年11月,澳、美、日、韓、紐西蘭、加拿大及東盟六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首屆部長級會議,標志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它是亞洲——太平洋地區政府間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③中國加入APEC的情況:1991年11月,中國同中國台北和中國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④作用:亞太經合組織的組織方式適應了亞太地區的發展要求,促使其成員聚合在一個組織中。

⑤首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於1993年11月首次在美國西雅圖召開,西雅圖會議上通過了《經濟展望聲明》提出了亞太經合組織大家庭精神。中國上海舉辦了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截至2004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已經舉行過12次。

(三)世界經濟全球化

1、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

世界貿易組織(WTO)(1995年)

(1)、依據:1994年4月,烏拉圭回合達成的《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 ;

(2)、成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建立

(3)、性質:成為國際經濟貿易中調解各成員國相互間貿易關系、解決各成員國貿易爭端的機構。

2、理解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意義:

(1)標志著世界貿易進一步走向規范化,

(2)標志著以貿易自由化為中心,囊括當今世界貿易諸多領域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大框架已經構築起來,

(3)標志著全球有序的自由貿易的新時期已經開始。

(4)表明全球化進程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3、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經過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努力:中國自1986年申請重返關貿總協定以來,為「復關」和入世行了十多年的努力。1995年中國復關談判轉為入世的談判。

(2)、正式批准加入:2001年11月10日 多哈會議

4、認識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的,其本質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經濟全球化作為一把雙刃劍,既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又使經濟的發展更加不平衡,貧富懸殊更大。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處於更為不利的地位。

⑶ 文綜三門重點的總結歷史國內外歷史總結 政治地理總結要背的

首先澄清一個問題,政史地的高分不是背出來的,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確是需要狂背政史地才能夠得高分,這是事實,教育體制的局限決定了那個年代的文科生是悲哀的,現在依舊用老眼光來看待文史科目顯然是不明智的,看到這里,如果你還認為政史地需要靠背來攻克的話,那麼後面的話就當我白說,你可以不用往後看了,我為浪費你寶貴時間而抱歉,信我就繼續............................

政治方面: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哲學構建了政治這門學科的骨幹部分。無論哪部分,內涵和外延都是你必須重點來把握的,因為只有當你掌握了某一事物的內涵,你對政治的理解才算真正地上升到了理性的層面,而懂得了外延,你就清楚了理論的適用范圍,你就可以用理論去指導具體實際,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演繹」。當然,我不認為所有的理論都具有普遍適用性,有些時候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特殊情況特殊對待。經濟學應該是最難的部分,價值規律是主線,所有內容都圍繞它展開,政治學模塊較為清楚,主要講國家政府,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人大等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機構,以及國內外政治環境幾大部分,文化學為新課標新加內容,我也不是很熟。哲學分為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兩大部分,前者是重中之重,分為唯物論和辯證法。其實哲學概括起來就六個字:世界觀,方法論....................(政治總之一句話,看教材的目錄,理清模塊,頭腦要清晰,要善於總結,記大點,做到臨考不懼,讀小點,做到心中有數)

歷史方面:我本科的專業就是歷史學,歷史有兩種分類方法:A斷代史:古代史,近代史,當代史。B國別史:中國史,世界史。3*2=6!也就是說歷史共有世界古代史,中國當代史等六大模塊!

雖然都是歷史學,但學習方法差異太大,古代史多為文言史料,這就對你的古漢語水平提出了要求。而世界史中的言論多為別國人所述,我們需要了解和尊重別國的語言風格和思維方式,置身於相對應的文化環境來理解或許才是學好世界史的不二法門。學習歷史絕不可拘泥於教材,需要旁徵博引,一定要隨時提醒自己,你是一個文科生!你可能會覺得這就是在背,那我問你,數學物理那麼多的公式定理需不需要背?化學那麼多的方程式需不需要背?生物細胞構造亂成那樣了都,需不需要背?所以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度。(歷史總之一句話,多和老師交流,因為我所知道的實在是太少了,多讀史書沒壞處的)

地理方面:我個人認為地理如果通了,以後的學習會非常輕松,非常簡單!回答地理問題盡量要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部分來答!這樣才能切中要點,不致片面,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維。還有很重要的地圖,中國的,世界的,大氣的,洋流的,地形的,全都牢記,記住經緯網,只要掌握幾個點,然後回憶它的前後左右,就能對地圖游刃有餘!!回答地理問題盡量要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部分來答!

這幅加拿大的地圖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根據經緯網我們可以定位,根據海路輪廓我們也可以定位,根據圖中巴芬島我們更不難知道這是加拿大的東海岸。由這幅圖我們可以發散到東側的北大西洋暖流給沿岸環境帶來的影響,西風帶,紐芬蘭漁場,南部美國的中央大平原等等!這些都是要考的重點(地理最重要的是地圖,還有不要為了一道半道地球自轉的計算題而煩惱,高考時這是非重點部分)

想說的就這些,希望能對你有些許幫助,同時也感謝你能耐心讀完這么冗長的回答!!

⑷ 可以分享一下高中文綜知識點和重點總結(政史地)嗎

第一單元中國古代史

先秦

1、西周的興衰。

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制度確立,分裂割據走向統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的歷史發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

4、正確評價春秋戰國期間的兼並戰爭。

5、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作用和實質(是在經濟,政治上確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樣體現和完成春秋戰國以來的歷史發展趨勢)。

6、戰國時封建經濟發展的具體成就(鐵器、牛耕、水利、手工業和商業)。

7、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流派,內容,結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醫學和詩經。

9、孔子(重點)、荀子,孟子,韓非和屈原。

說明:先秦時期多年未出大題,一定要注意復習到位,特別是百家爭鳴,春秋戰國的社會發展趨勢。此階段也可以和秦漢或者明清時期結合起來考察。

秦漢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並、暴政、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後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後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領先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隋唐

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

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史上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後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說明:歷來是高考之重點和熱點區域,應注意。核心是盛與衰。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封建國家的分裂走向統一;中央集權的加強;多民族政權的對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應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榮。

1、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積極消極影響。

2、正確看待兩宋和遼、西夏、金之間的和與戰。透過現象看本質。

3、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和作用。正確評價。

4、宋、遼、夏,宋金對峙圖,契丹,黨項,"蕃漢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歷史地位(大統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對西藏和台灣的管轄。

7、三大發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學成就,理學,宋詞、元雜劇。

說明:此階段學習的重點一是中央集權的加強;一是民族關系;一是從宋太祖到王安石變法的內在聯系;一是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明清

明清——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社會的由盛轉衰

1、明清君主專制的空前加強的原因、措施、實質。八股文,軍機處。

2、明清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表現,中西萌芽後面臨的不同經濟、政治、外交、思想環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對資芽的阻礙。

3、理解一條鞭法和地丁銀制度。

4、辨證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響。把其與新航路的開辟做比較。

5、明清歷史發展最突出的本質趨勢在經濟、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對外交往的新情況和外交變化。

7、識記清朝前期鞏固多民族國家、捍衛主權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門問題,鄭成功收復台灣和清統一台灣。

10、黃宗羲的政治、經濟主張的背景,評價。與商鞅、韓非、董仲舒的比較。

11、科技和文化領域的雙重性和兩面性。小說,民主思想,總結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學繁榮科技落;總結居多創新弱;專制居主和民主思想並存;交流減少轉為弱勢文化。)

12、辨證看待康乾盛世與封建社會沒落的關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國歷史上對東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灣的管轄。

說明:此階段應注意:統一,資芽,沒落,鞏固。

總之,一部中國古代史,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長期處於世界領先位置。統一與分裂,治世與亂朝,融合與隔閡,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閉……,耐人尋味。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鬆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後,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

(第二課)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

●了解古代中國在冶金術、制瓷業、絲織業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3.魏晉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5.宋代江西的景德鎮,到元代發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制出彩瓷;清代還發明了琺琅彩。7.明清時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使用花樓機機構復雜精密。

(第三課)古代商業的發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發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4)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中心

(5)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

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6)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起家;商業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晉商興辦票號);活動范圍都涉及國外,都積累起巨額財富)

(第四課)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極其影響

(1)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

首倡「重農抑商」政策的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重農抑商」得以長久實行的根本原因:適應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需要。

其目的:維護自然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徵收,維護政治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積極作用: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封建社會初期鞏固新興地主政權。

明清重農抑商的表現:農本商末的思想,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

消極後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發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並未禁止官方對外貿易;清代是因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兩者都是為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3)清代一直實行的「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清代只開一處對外通商是在:廣州(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閉關鎖國的後果: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力,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第二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一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背景和興起的史實: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自然經濟逐漸解體。(2)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3)洋務派對民辦企業起了誘導作用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地點是:東南沿海地區

2、代表企業: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

(第二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

●短暫春天(1)時間:一戰期間(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b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c歐洲列強忙於

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3)主要行業:紡織業、麵粉業(4)著名實業家:張謇、周學熙、榮氏兄弟

(5)為什麼是「短暫」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列強卷土重來

●曲折發展(1)國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

原因:為了鞏固統治,國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於發展經濟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戰爭期間: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

原因:淪陷區:一些廠礦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以各種形式吞並

國統區:國民政府實施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官僚階層壓榨民族企業牟取暴利

●萎縮(1)時間:抗戰勝利以後(解放戰爭期間或1945—1949)

(2)原因:a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排擠了國貨(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b官僚資本大肆進行經濟壟斷,擠壓民族企業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不斷膨脹

二、理解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經濟上,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有利於社會進步;

2、政治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質和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和中共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3、思想上,不斷沖擊和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第一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

2、了解八大的主要內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主要內容:(1)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2)當前的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掀起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黨在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一次嚴重的失誤,造成1959—1961三年經濟困難。

(第二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歷史意義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主要內容:(1)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2)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實行撥亂反正。

(3)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4)實行改革開放

意義: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成為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開創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起點。(45頁下面)

(第三課)經濟體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農村:1、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廢除人民公社制度3、發展鄉鎮企業,為農民致富、為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環節是增加企業活力,把企業搞活。內容:(1)、管理體制上: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3)分配製度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4)、1992年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作用:調動工人生產積極性,增加了企業活力,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使人民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第四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1)經濟特區的設立:1980年,深圳(第一個經濟特區)、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海南省。

(2)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灣地區

(4)經濟技術開發區:1988年

(5)1990年開發上海浦東,帶動長三角和長江流域經濟,成為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2、十四大的主要內容:1992年召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築從唐山到胥各庄的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的誕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紀初在南京開辦第一個電話局,開通第一部市內電話電話。

3.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電訊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到2000年末,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的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還用傳真機和互聯網發送文件。

報刊 影視 互聯網

概況 1.19世紀中前期,外國人開始在中國辦報,《中國叢報》、《萬國公報》

2.1873年艾小梅在漢口主辦的《昭文新報》被認為是國人在中國境內創辦的報刊。

發展:

3.此後中國人自己辦的報刊越來越多,如戊戌變法時期的《事務報》,辛亥革命時期的《民報》,五四時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軍山》電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

2.1931年,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結束中國電影無聲的歷史。

3.蔡楚生導演、王人美主演《漁光曲》1935年獲得莫斯

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4.1958年北京電視台實驗播出,標志著中國的誕生。

1.、、電視被稱為三大媒介。20世紀90年代以後媒介誕生了。它被稱為「第四媒介」。

2.互聯網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3.互聯網的四大優勢:

(1)集三大媒介的優勢於一體。

(2)費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

(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第五單元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第1課)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開辟意義:(1)新航路的開辟,逐漸結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發生接觸與碰撞,開始了匯合交融,世界日益連成了一片整體。(2)貿易范圍空前擴大,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3)、世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開始了殖民擴張。

(5)、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新航路的開辟(結合課本82頁新航路開辟圖記憶)

時間 航海家 支持的王室 開辟的航路 意義

1487年 迪亞士 葡萄牙王室

歐洲到非洲 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開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進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 哥倫布 西班牙王室 歐洲到美洲 發現美洲新大陸

(第2課)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1、列舉荷蘭、英國野蠻掠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認識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1)上馬車夫——荷蘭:

背景:優越的地理環境和經商傳統、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政治上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獲得獨立。

地區 基本情況

亞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據點、奪得馬六甲和錫蘭,侵入印尼一帶,一度占據中國台灣

非洲 從葡萄牙手中奪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 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

(2)「日不落帝國」——英國

戰爭 結果 備注

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西班牙失敗,西喪失海上實力的喪失和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

三次英荷戰爭 英國奪取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由英國頒布的《航海條例》引起

英法七年戰爭 英國奪取了大片法國的殖民地,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2、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擴張與掠奪

歐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是世界市場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掠奪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給亞、非、拉美等殖民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打斷了它們正常的歷史

進程,使它們發展緩慢、貧窮落後,造成這些地區的長期落後。

(第3課)工業革命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1)、工業革命的開始——珍妮機的問世(英國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棉紡織業)

(2)、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動力問題,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2)、工業革命在客觀上也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促使世界面貌發生了變化

(3)、工業革命還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的變革,產生了兩個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4)、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時間:19世紀中後期)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

電力的廣泛應用: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研製發電機成功;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汽車和飛機;

化工技術的發展;鋼鐵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壟斷組織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建立。(19世紀末20世紀初)

5、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在交通領域: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火車、輪船,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汽車和飛機

在社會結構: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兩個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壟斷組織。

在世界市場: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6、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

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殖民擴張:世界市場拓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⑸ 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歷史順口溜 歷史有了它,給你一上午一個高中的大概! 歷史有了它,給版你一上午一個高中的權大概!
http://wenku..com/view/740108a1284ac850ad0242c3.html

⑹ 求高中文綜知識點總結(歷史、地理、政治)

政治經常會出現政府的內容,反正《政治生活》我總結了,就是宏觀調控,科學發展觀,還有就是政府的幾個職能,科學民齤主依法執政,一本書就這幾個重點!
(一)市場調節及其局限性,主要考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和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等,(二)規范市場秩序,依靠市場規則,法律保障,宏觀調控,等等
注意!!《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而不是財政的基礎性作用,這個知識點選擇題常有》!
還有一句話可以說是萬能葯,不管是政治經濟還是哲學都可以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
至於歷史我個人覺得高考的重點不是古代史,而是近代史

歷史選擇題一般有三個難題,材料很重要,不管是古文還是借鑒外國的一些話,主要是材料沒有理解透,建議不會的時候就讀材料一個字一個字的分析,其實材料的重點也就那幾個字,材料題一般都是最難的在歷史選擇裡面
關於就業問題,一,正確的分配方式,二,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四,科學發展觀,這是主要的點但是不詳細,自己補充
有個細節很重要,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和影響
政治重點:包容性增長,這個可以聯系的知識有很多,什麼市場,共齤產黨,政府
政治重點: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地理必有一題是分析農業區位優勢的
這個好答都是套話還有一題分析地形
重點在日本
利比亞等地
歷史絕對要考辛亥**和有關孫中山的一切
政治食品安全 十二五規劃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反對教會,崇尚理性科學,追求知識,代表作薄伽丘(十日談),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莎士比亞(哈姆雷特)…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否定羅馬教庭和教會
勞動者.::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堅持平等.競爭,.自主,多種就業觀.
同時要加強自身文化素養.和勞動素質,,
積極參加勞動就業和自主就業

國家:堅持社會主義經濟.把就業放在發展經濟的突出地位.
積極實施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
落實良好的就業環境和自己創業環境

企業::遵守法律法規(勞動法)保障勞動者權利與義務.建立良好的用工環境.

勞動者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通過勞動法是維護自己的權利.\
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的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要增強勞動者的法律意識.當受到侵犯時,要通過協商.等各種合法渠道維護自身利益
援疆經濟一般考地理,主要就是新疆發展的經濟優勢,比如什麼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政策優勢,還有西氣東輸,如果考政治一般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

地理氣候必考!還要記一些特殊的地區氣候類型:一、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如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和中美洲東北部)原因是:來自海洋的信風+地形迎風坡+沿岸暖流。
二、赤道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如東非高原)原因是:地勢高,上升氣流弱。
三、西風帶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如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位於安第斯山脈東側,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
四、大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如澳大利亞東南部及新希蘭南北二島)
五、受地形影響的氣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氣候南北狹長、東西狹窄是受安第斯山脈的影響)
還要記住喀斯特地貌
最重要的是地中海氣候。(分布南北緯三十到四十度的大陸西岸;特徵: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成因:略)還有溫帶海洋性氣候。政治一定要把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知識看看啊!
當然還有關於就業難問題,

提一下關於收入問題的知識點部分,1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公平與效率…2兩個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居民收入比重)3政府對收入的調節作用4科學發展觀。這是知識點,答題是需要補充和結合材料。
答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好發展。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3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4加強能源節約與生態保護。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6完善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制。7堅持引進走出結合。
文化創新的根本途經是立足社會實踐!!!!不是繼承傳統!!!選擇題常考的!
歷史必修一,政治必修一,都是很重要的,有空就看書,總結
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1)浪漫主義:法國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反映了1830年法國的七月革齤命。(2)現實主義:俄國列賓《伏爾加河上的纖夫》(3)印象主義:法國莫奈《日出·印象》,荷蘭「撲向太陽的畫家」梵谷是「現代繪畫之父」,繪有《向日葵》。

一:《經濟生活》為「包容性增長」的合理建議。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優化升級。2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3加強能源資源與生態資源的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3完善社會保障體制,促進社會分配公平,並發揮財政的作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保障。5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利用國外市場和世界貿易增強國家經濟水平。
二:文化生活: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差異,理解個性,促進世界文化共同繁榮。2面向世界,博採眾常。3求同存異,兼收並蓄,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其它國家的理解。
三:《哲學思想》1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清醒的認識出經濟的發展帶來的其他的聯系。用部分推動經濟整天的發展。2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堅持經濟發展中質變與量變的同一。3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承認矛盾的存在。所以,發展包容性經濟,要結合不同的環境,全面協調發展。

⑺ 高中文科 (政治+歷史+地理 ) 知識點總結

唯物論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是不依賴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人類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必須以承認自然和社會的客觀存在為前提。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物質,而且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的發展。
方法論: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點。
立足國情,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堅持唯物主義的重要表現。我們要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是哲學中的兩個基本派別。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辯證法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多種多樣的。

現象之間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叫因果聯系。把握因果聯系,才能提高活動的自覺性。

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的關系,是客觀事物普遍聯系的一種重要形式。辦事情既要從整體著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事物的普遍聯系構成了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發展是新事物產生、舊事物滅亡的過程。判斷新事物的標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有無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要把事物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要弄清事物在其發展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要有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發展。

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定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按客觀規律辦事,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思想路線。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叫做矛盾。矛盾雙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並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正確對待矛盾,首先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還要善於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兩點論,防止片面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特點,事物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對事物的具體特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

在事物的多種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在矛盾的兩個方面中,由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主要矛盾之間,矛盾的主次方面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看問題辦事情要抓住重點,統籌兼顧,善於把握重點和主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體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典範。

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我們必須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爭取處理堅持自力更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系。

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質變是量變必然結果。要求堅持適度原則,重視量的積累,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重視量的變化,還要學會優化結構。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可以引起質變。

事物的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應當堅持事物發展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正確對待個人成長中經歷的曲折,正確對待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的困難。

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根本不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要堅持唯物辯證法,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反對形而上學,切忌孤立的,靜止的,片面地看問題,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絕對化。

認識論

主觀能動性詩人區別於物的特點。表現為想和做,即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與活動。主觀能動性受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制約。我們要充分的、正確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客觀實際條件出發,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

想問題不能停留在事物的現象上而要深入到事物的內部,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對事物現象的認識屬於感性認識,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屬於理性認識。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與規律,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認識的根本目的是實踐。真理和科學理論(真理性的認識系統化),對於人類的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實現對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比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佔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佔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徑是實踐;二是認真思考,對感性認識進行加工製作,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關鍵。

對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一個艱苦的反復的過程。人們應當不斷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化認識,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

要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必須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要堅持以矛盾分析法為核心的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法。合理想像與創造性思維在認識中有特殊的作用,要重視培養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社會歷史性的特徵。生產活動,處理社會關系的活動,科學實驗活動是實踐的三種基本形式。生產活動是其中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實踐的作用:生產活動對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起決定作用,處理社會關系的活動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科學實驗對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認識的最終目的,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有能動作用,認識指導實踐。

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是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

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是知識青年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我們要自覺投身社會實踐,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要在「情」「理」「行」三方面來一個轉變。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的兩項基本活動,改造世界有包括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兩個方面,改造主觀世界主要是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改造主觀世界,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

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也是個人在社會中的活動。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都離不開實踐,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價值觀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應。價值觀是人們關於事物有無價值和價值達縣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准。人們的價值觀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我國現階段存在著各種價值觀。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既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原則,道德原則,又是社會普遍倡導和人們應當遵循的正確價值觀和價值取向(1、反映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關系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2、正確解決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關系: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互促進而共同發展。3、使我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力量源泉。)
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關系,堅持為人民服務,是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核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集體主義是一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矛盾要集體主義進行調節。)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總的要求:心中有他人有集體有國家。必須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尊重人,主動關心人,尊重他人正當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從整體著眼,堅持集體主義。

我們要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應當做到心中有國家集體和他人,確立社會主義主人翁的思想意識,反對和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傾向。

人生觀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形是人的本質屬性。人性自私論,從理論到時間都是錯誤的。

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個人與社會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相互區別又相互依存。正確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正確進行人生選擇的基礎和前提。

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是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兩種形式。

人生貢獻的實現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尤其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實干,發揮聰明才智,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奮斗精神)。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反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理想屬於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理想。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都有重要作用。崇高的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是人類最崇高的最進步最科學的理想。要實現理想,必須把最高理想和現階段我國人民的共同理想結合起來。

要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的關系。理想源於現實,高於現實;要艱苦奮斗,發揮主觀能動行,在奮斗講理想轉化為現實。

⑻ 高中文綜知識點和重點總結(政史地)

關於文綜學習的建議,我簡單總結為以下幾點:
1、熟悉課本
對於一個文科僧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熟悉課本,因為考題大多都來源於課本,或是原型或是衍生,再復雜的題目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答案。
正因如此,老師才會反反復復督促你念好手裡的經,而不要急於去做題。在熟悉課本的過程中,要有的放矢。
首先了解目錄,建立基本的框架結構,幫助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知識不能零散無序,否則在考場默念口訣調動心法的時候容易出現遺漏。
然後在大框架下往裡面填充具體的內容,這時候尤其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標題,提高記憶的精確性。因為在你不了解你的對手之前,你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完備自己的功夫。
記得有一年政治高考題,題目就直接要求以課本中的一個小標題為范圍進行解答。如果這個時候,你不知道這個小標題,那就很容易走入邪道,game over。
2、整理筆記
整理一份專屬於自己的筆記,但是要建立在你對課本熟練掌握的基礎上,也就是剛剛講的第一點。
那麼現在開始編一本你自己的學習寶典,打破課本和學科的約束,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它們進行重新整合。這時往往是尋找一個點,進行發散思維。
比如說在歷史課本中,工業革命在經濟和政治兩本書中都有涉及,就可以將他們聯系起來進行整理,這樣一旦考題涉及到工業革命,就可以保證答題角度的豐富性,而不局限於一點。同時,因為是自己整理的,是你已經思考過一遍形成的結果,在記憶和調動時也會更容易。
3、關注時事
文綜與語數外最大的一點不同,還在於它強調時效性,強調與當下熱點的結合。這就要求我們在課本之外,還要關注時事,了解動態。並且在一過程中,不斷思考,將事件與學科知識相結合,多角度挖掘。甚至可以揣測一下這些事件的考點,自己出題自己解答。
由於自身年齡,就拿一個很有年代感的例子,比如當年的「一帶一路」話題十分熱門,我們在看到這個話題時,就可以從政治、地理、歷史三個角度去思考。政治又有可能從政治、經濟、哲學、文化這四個維度進行提問;而地理則會偏重於「一帶一路」經過的地區的特點或者選擇的原因等;而歷史可能就會回顧往昔,引用史料,再讓我們分析說明一些問題。
如果每個熱點問題,我們都能如此進行拆分,那麼在考場上看到這些材料時,我們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即使是新的材料,因為你在上面的過程中反復地鍛煉了自己調動和運用知識以及全方位思考問題的能力,你也會變得更加淡定從容。
4、答題技巧
在答題的過程中使用一些小的計謀手段,有時可能會讓你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首先,注意分點標號。一個問答題,往往可以好幾百字,如果不分點,觀點混雜在一起,很容易表達不清甚至出現遺漏的情況,且不利於老師尋找你的得分點。而分點標號就是明確告訴老師這里是一個新的得分點,幫助老師更好的完成閱卷。
同時,在答題過程中多使用專業術語。畢竟你熟悉了那麼久的課本,不就是為了此時此刻能顯擺。使用專業術語,就是向老師強調你對課本掌握的透徹性,顯示出你非常的專業。並且當你分析往年高考題答案時,是不是覺得人家非常的精簡,看起來非常的高大上!其實只要你使用術語,直切問題關鍵,你也可以做到簡潔明了,還省筆墨。
最後,字跡一定要整齊,文科僧最好還是要練練字。如果功力有限,真的無能為力。那退而求其次也要講究整潔。注意字間距和行間距,沒有老師會想看到一堆糾纏在一起的答案,尤其是在高考高強度高密度的改卷壓力下。
總之,你給老師以方便,老師心情好了也會給你以方便。當然這個方便也是在你得分點基本都有的情況下,讓你離題目高分又進一步。

⑼ 高考文綜知識點總結

給你舉個例子吧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鬆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後,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
(第二課)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
●了解古代中國在冶金術、制瓷業、絲織業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3.魏晉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5.宋代江西的景德鎮,到元代發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制出彩瓷;清代還發明了琺琅彩。7.明清時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使用花樓機機構復雜精密。
(第三課)古代商業的發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發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4)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中心
(5)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6)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起家;商業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晉商興辦票號);活動范圍都涉及國外,都積累起巨額財富)

(第四課)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極其影響
(1)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
首倡「重農抑商」政策的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重農抑商」得以長久實行的根本原因:適應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需要。
其目的:維護自然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徵收,維護政治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積極作用: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封建社會初期鞏固新興地主政權。
明清重農抑商的表現:農本商末的思想,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
消極後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發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並未禁止官方對外貿易;清代是因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兩者都是為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3)清代一直實行的「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清代只開一處對外通商是在:廣州(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閉關鎖國的後果: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力,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第二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一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背景和興起的史實: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自然經濟逐漸解體。(2)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3)洋務派對民辦企業起了誘導作用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地點是:東南沿海地區
2、代表企業: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
(第二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
●短暫春天(1)時間:一戰期間(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b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c歐洲列強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3)主要行業:紡織業、麵粉業(4)著名實業家:張謇、周學熙、榮氏兄弟
(5)為什麼是「短暫」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列強卷土重來
●曲折發展(1)國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
原因:為了鞏固統治,國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於發展經濟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戰爭期間: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
原因:淪陷區:一些廠礦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以各種形式吞並
國統區:國民政府實施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官僚階層壓榨民族企業牟取暴利
●萎縮(1)時間:抗戰勝利以後(解放戰爭期間或1945—1949)
(2)原因:a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排擠了國貨(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b官僚資本大肆進行經濟壟斷,擠壓民族企業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不斷膨脹
二、理解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經濟上,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有利於社會進步;
2、政治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質和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和中共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3、思想上,不斷沖擊和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第一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
2、了解八大的主要內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主要內容:(1)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2)當前的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掀起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黨在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一次嚴重的失誤,造成1959—1961三年經濟困難。
(第二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歷史意義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主要內容:(1)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2)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實行撥亂反正。
(3)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4)實行改革開放
意義: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成為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開創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起點。(45頁下面)
(第三課)經濟體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農村:1、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廢除人民公社制度3、發展鄉鎮企業,為農民致富、為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環節是增加企業活力,把企業搞活。內容:(1)、管理體制上: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3)分配製度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4)、1992年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作用:調動工人生產積極性,增加了企業活力,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使人民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第四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1)經濟特區的設立:1980年,深圳(第一個經濟特區)、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海南省。
(2)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灣地區
(4)經濟技術開發區:1988年
(5)1990年開發上海浦東,帶動長三角和長江流域經濟,成為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2、十四大的主要內容:1992年召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築從唐山到胥各庄的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的誕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紀初在南京開辦第一個電話局,開通第一部市內電話電話。
3.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電訊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到2000年末,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的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還用傳真機和互聯網發送文件。
報刊 影視 互聯網
概況 1.19世紀中前期,外國人開始在中國辦報,《中國叢報》、《萬國公報》
2.1873年艾小梅在漢口主辦的《昭文新報》被認為是國人在中國境內創辦的報刊。
發展:
3.此後中國人自己辦的報刊越來越多,如戊戌變法時期的《事務報》,辛亥革命時期的《民報》,五四時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軍山》電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
2.1931年,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結束中國電影無聲的歷史。
3.蔡楚生導演、王人美主演《漁光曲》1935年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4.1958年北京電視台實驗播出,標志著中國的誕生。
1.、、電視被稱為三大媒介。20世紀90年代以後媒介誕生了。它被稱為「第四媒介」。
2.互聯網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3.互聯網的四大優勢:
(1)集三大媒介的優勢於一體。
(2)費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
(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第五單元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第1課)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開辟意義:(1)新航路的開辟,逐漸結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發生接觸與碰撞,開始了匯合交融,世界日益連成了一片整體。(2)貿易范圍空前擴大,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3)、世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開始了殖民擴張。
(5)、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新航路的開辟(結合課本82頁新航路開辟圖記憶)
時間 航海家 支持的王室 開辟的航路 意義
1487年 迪亞士 葡萄牙王室
歐洲到非洲 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開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進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 哥倫布 西班牙王室 歐洲到美洲 發現美洲新大陸

(第2課)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1、列舉荷蘭、英國野蠻掠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認識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1)上馬車夫——荷蘭:
背景:優越的地理環境和經商傳統、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政治上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獲得獨立。
地區 基本情況
亞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據點、奪得馬六甲和錫蘭,侵入印尼一帶,一度占據中國台灣
非洲 從葡萄牙手中奪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 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

(2)「日不落帝國」——英國
戰爭 結果 備注
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西班牙失敗,西喪失海上實力的喪失和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
三次英荷戰爭 英國奪取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由英國頒布的《航海條例》引起
英法七年戰爭 英國奪取了大片法國的殖民地,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2、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擴張與掠奪
歐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是世界市場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掠奪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給亞、非、拉美等殖民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打斷了它們正常的歷史進程,使它們發展緩慢、貧窮落後,造成這些地區的長期落後。

(第3課)工業革命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1)、工業革命的開始——珍妮機的問世(英國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棉紡織業)
(2)、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動力問題,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2)、工業革命在客觀上也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促使世界面貌發生了變化
(3)、工業革命還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的變革,產生了兩個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4)、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時間:19世紀中後期)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
電力的廣泛應用: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研製發電機成功;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汽車和飛機;
化工技術的發展;鋼鐵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壟斷組織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建立。(19世紀末20世紀初)
5、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在交通領域: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火車、輪船,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汽車和飛機
在社會結構: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兩個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壟斷組織。
在世界市場: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6、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
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殖民擴張:世界市場拓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閱讀全文

與文綜知識點總結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