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年級歷史中考復習
2012年歷史中考 十個專題復習綱要
(一)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古今中外文化)
十七屆六中全會的主題:研究文化建設問題。本專題以思想、文化為主線,考查古今中外文化。
重點1、2、5三個小點,3、4小點了解。
1、中外科技文化:昌盛的秦漢文化、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輝煌的隋唐文化、燦爛的宋元文化、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中國近代科技與文化、璀璨的世界近現代科技與文化。
以文化為主線考查的覆蓋面大,考查能夠體現領先世界的、讓學生引以為豪的古今中外文化。
2、中外思想、文化運動:百家爭鳴、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關於真理標准討論、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科技革命等。
中外思想、文化運動考查能夠起關鍵作用、促進作用的運動。重點考查運動的特點、作用(依據教材復習),談感想、啟示。試題設計跨度大,綜合性強,注意審清題目,答案以教材為主。
3、從「青少年為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貢獻」談感想、啟示。
(1)青少年為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如何做貢獻?(怎樣做貢獻?)
①學生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素養。②傳承(繼承和發揚)中外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高尚美德、高尚情趣、高尚情操等)。③感想、認識: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了優秀燦爛的文明,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作為中國人我們感到無比自豪。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要弘揚中華傳統文明,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2)我們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①我們應該採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吸取精華、去其糟粕。②我們如何傳承、保護和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③我們要認識文化的多元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文化,它們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4、第3小點:中國文化符號:黃帝、文字演變與書法、孔子與儒家、屈原、長城、都江堰、大運河、敦
煌莫高窟、兵馬俑、中醫等。
了解突出的、影響深遠的、中國特有的、是中國的代名詞、中國元素、中國名片,體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地位。
5、第4小點:制度文化:了解中央集權制度、科舉考試制度。
中央集權制度與專題(三)中國古代史政治經濟中的制度分開,單列。
(二)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五)新民主主義革命;(六)新中國的成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以歌訟黨的豐功偉績為主要目的,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教育。
1、從重要會議設問:遵義會議、中共八大的內容不掌握,其他重要會議(中共一大、中共七大、十一屆三中全會)掌握內容、意義,特別是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所起的重要作用。會議所起的作用,重在強調不同歷史時期、時段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起的重要作用。
中共的歷次會議:中共一大、遵義會議、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屆三中全會等。
2、從會議前後相關的歷史事件去設問:
中共一大——五四運動;遵義會議——長征;中共七大——抗日戰爭;中共八大——三大改造;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3、列舉黨的豐功偉績: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貢獻:打倒軍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抗美援朝、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港澳回歸、偉大成就等。
(1)分不同時期、不同階段:
①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進行北伐戰爭。
②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先後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③抗日戰爭時期: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④解放戰爭時期:重慶談判,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建立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⑤新中國成立後:和平解放西藏,使祖國大陸獲得統一。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後,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2)新中國成立後的重大成就:(舉國防、外交、科技、教育、體育等方面重大成就)
①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時期:新中國的成立、抗美援朝的勝利、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②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時期:一五計劃的完成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後的面貌、三大改造完成標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行改革開放,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④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港澳回歸。
⑤國防: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空軍建立。1966年,中國開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
⑥外交:尼克松訪華40周年、中美建交、中日建交40周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⑦科技:「兩彈一星」、「秈型雜交水稻」、「神五」「神六」「神七」、「嫦娥一號」探月、天宮一號;等等。
⑧教育:1986年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⑨體育: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等。
(3)周年紀年的熱點事件:
紀年熱點:五四運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1927年)(85年)、井岡山根據地(1927年)(85年)、七七事變(1937年)(75年)、南京大屠殺(1937年)(75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75周年;挺進大別山(1947年)(65年)。
2012年是土地改革完成(1952年)60年、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0周年;十四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0年。
4、聯系實際,表明態度,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教育。
①歷史上黨的歷次重要會議,都在當時(中國革命和建設)歷史上起到重要作用,你從這次會議想到了什麼?
感想:深刻認識黨在歷史上的每一次重要會議都決定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方向。
如:遵義會議的意義,在長征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長征途中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由被動到主動的轉折點。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中共一大
②請你大膽預測一下黨的十八大對中國革命和建設起了什麼作用?
黨的十八大決定著中國的方方面面,對中國對世界都有影響,要看題目怎樣設問,審清題目。
③靈活題:倒過來提問,我們為什麼要堅持黨的領導?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心為民、執政為民。任何時候,黨始終是凝聚力量,是應對一切困難的強大主心骨。
復習要求:以黨的重要歷史會議的內容、意義、相關事件為線索進行考查,了解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中的豐功偉績,深刻認識黨的每一次重要會議都決定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方向。試題設計立意要高,對學生的教育意義要深。
(二)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
1、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馬克思主義傳播、五四運動、中共一大
2、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貢獻:打倒軍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抗美援朝、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港澳回歸、偉大成就等。
3、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
4、中共的歷次會議:中共一大、遵義會議、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屆三中全會等。
5、與黨的歷次重要會議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
(五)新民主主義革命
1、掌握:中共一大(時間、地點、代表、內容、意義)、南昌起義(背景、經過、意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時間、領導人、決策、結果、意義)、遵義會議(時間、內容、意義)
2、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七七事變(背景、時間、結果、標志)、南京大屠殺、血肉築長城、中共召開七大(背景、地點、時間:、內容、意義)、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復習要求:本專題的內容以紀年熱點內容為重點。「人民解放戰爭」專題只掌握重大事件和基礎知識。
(六)新中國的成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新中國的成立(准備、成立、意義)、中共八大(意義)、英雄模範(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雷鋒)。
2、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准備、內容、意義)
3、理論指導(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三大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理論指對地位)。
復習要求:本專題的內容可與「十八大」熱點專題聯系。
(三)中國古代史
重點掌握的朝代:秦、漢、三國、唐、明、清(政治經濟中的制度、措施、人物等)。
秦、漢重點,唐去年考的今年不考,三國知道諸葛亮、三顧茅廬;鄉土教材:劉秀、米芾。
本專題重點掌握的朝代:秦、漢、三國、唐、明、清(政治經濟中的制度、措施、人物等);(宋朝:「文化科技」內容放在「文化專題」掌握;元代:只掌握「行省制度」;明、清:重點掌握君權制度、抗倭、民族關系等)
復習要求:本專題只考慮重要朝代即可,重要朝代部分以簡答題和小綜合題類型考查;「中外文化專題」內容放入「熱點專題」;「鄉土歷史」只簡要考查幾點基礎知識。
(四)侵略與反抗:紀年熱點:(《南京條約》簽訂〈1842年〉170年)
本專題重點掌握:四次戰爭;三個條約內容和影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抗爭及愛國英雄。
復習要求:以《南京條約》為主要線索,逐條內容分析影響,串聯本專題的知識,設計一道中檔題。
(五)資本主義的革命與改革
復習要求:本專題是世界史的重點,要全面系統的復習。考查革命、改革、就某一個國家既考革命又考改革。①法國大革命頒布《人權宣言》不能丟;②戊戌變法和俄、日改革放在一起考查。
紀年熱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2年)(開辟了從歐洲前往美洲的航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1862年美國內戰期間,林肯先後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1)文藝復興:歷程、(思潮核心、人物、作用)。
(2)新航路開辟(經過、作用)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背景、經過、結果、意義)
3、美國獨立戰爭(背景、開始、領導者、美國誕生: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轉折:、獨立、結果、意義:結束了英國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資產階級政治體制。)
4、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開始、頒布《人權宣》、經過、高潮)
5、美國南北戰爭(原因、導火線、進程、1862年《解放黑人民奴隸宣言》頒布、意義)
6、俄國廢除農奴制(時間、人物、內容、意義)、日本明治維新(背景、內容、影響(注意與「戊戌變法」的聯系)
(六)一戰、二戰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
復習要求:本專題重點考查「二戰」內容,即以「二戰」為主線兼顧考查「一戰」和世界格局的知識點。復習時,「一戰」掌握主幹知識,「二戰」全面系統復習。
紀年熱點: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1942年)(70年)、《聯合國家宣言》(1942年)(70年)、華盛頓會議簽訂《九國公約》90周年
1、第一次世界大戰
(1)兩大侵略集團、大戰爆發、空前災難。
(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條約、評價)
①凡爾賽體系(巴黎和會;《凡爾賽和約》;實質)
②華盛頓體系(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實質)
2、第二次世界大戰
(1)二戰爆發(①慕尼黑陰謀;②戰爭爆發;③戰爭擴大)。
(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①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②雅爾塔會議;③最後的勝利)
(3)戰後世界格局的演變:①政治格局的演變:冷戰中的對峙、美蘇爭霸、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一超多強」。②經濟格局的演變——世界經濟「全球化」(全球化趨勢、影響)
(七)三次科技革命和思想文化
復習要求:重點「三次科技革命」要全面系統地掌握。注意兩點:①思想文化是了解,考基礎;②紀年熱點:神八和天宮一號對接
根據中考版面需要,考六個大題,三次科技革命與第一個專題(古今中外文化)有聯系,綜合;考七個大題,三次科技革命單列一個題。
1、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歷程、意義);
2、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的到來、「發明大王」愛迪生、汽車、飛機問世);
3、第三次科技革命
(1)興起時間:①20世紀四五十年代:②領域: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③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信息化社會。
(2)特點:①加快了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②各領域之間相互滲透。
(3)影響:①科技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②推動生產力空前發展;③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多極化。
4、科學和思想文化
(1)思想啟蒙的火種:法國伏爾泰。
(2)科學的革命:現代科學之父:牛頓;物種起源的探索者:達爾文→《物種起源》、「進化論」。現代物理學的泰斗:愛因斯坦→相對論。
(3)世界文化傑作:①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俄國偉大作家,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那》、《復活》、列寧稱之為「俄國革命的鏡子。②美術名家:梵高—荷蘭著名畫家,代表作《向日葵》。③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代表《英國交響曲》。
5、現代美術:西班牙著名現化藝術家畢加索:《格爾尼卡》
(九)經濟危機、戰後主要資本主義發展變化
1、經濟大危機:(1)時間:19219——1933年。(2)地點:美國→整個資本主義世界。(3)特點:范圍特別廣、時間特別長、破壞性特別大。
2、羅斯福新政
(1)目的: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2)中心措施:調整工業、《國家工業復興》。(3)影響:經濟緩慢恢復,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和鞏固,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加強。
3、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
復習要求:本專題重點掌握「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其它內容簡單了解。
2. 北師大版初三歷史 知識點總結
「蒸汽時代」的到來(九上P88-90) 1、珍妮機:18 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2、瓦特與蒸汽機:1785年以後,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汽船:美國人富爾頓製造。 4、火車的誕生: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 年,這列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 5、工業革命完成:19 世紀上半期 6、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九、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九上P107-108) 1、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2、《共產黨宣言》 ①時間:1848 年 ②起草人: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 ③作用:《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十、美國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即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動就是領導了南北戰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隸,為廢除奴隸制而獻身。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大貢獻,為美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3、《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頒布。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宣言的發表,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隊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 4、性質: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5、影響: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十一、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時間 :1861年 2、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 3、性質 :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影響:①農奴制的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十二、日本明治維新(九上P118-120) 1、內容: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2、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意義:①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②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③日本強大後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十三、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九上P124-127)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人類歷史進人了「電氣時代」。 2、「發明大王」愛迪生:1879年研製成功耐用碳絲燈泡。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3、汽車:德國人卡爾•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被稱為「汽車之父」。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田,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4、飛機: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 十四、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九上P131-134) 1、 形成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2、 形成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3、 「三國同盟」由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 4、 「三國協約」由英國、法國、俄國組成。 5、 形成後果: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2、 戰爭的性質:帝國主義國家的掠奪戰爭 3、 導火線: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 4、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5、戰爭的影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 ②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二干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飢俄、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 十六、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九上P138) 1、18世紀的法國 2、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啟蒙思想的影響(九上P139)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許多啟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紹到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頓力學理論體系(九上P139) 1、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2、牛頓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在17世紀下半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3、在數學上主要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建; 4、在力學上,牛頓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休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十九、達爾文與「進化論」(九上P140) 1、英國科學家達爾文 2、著作:《物種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進化論」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 4、作用: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二十、愛因斯坦與相對論(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國的科學家,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 3、作用: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
3. 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復習提綱
北師大版初中歷史中考復習提綱一
一、 中國古代史
七年級(上)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
1.距今約有170萬年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定的最早人類。距今約有70萬年至約 20萬年的北京人,已經會製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已經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處於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體現了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徵。
河姆渡遺址位於今天的浙江_省,距今大約7000年,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國長江_流域原始農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他們居住的房屋是干欄式的。、
半坡遺址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距今大約_6000_年,主要糧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國黃河_流域原始農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陶器是那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3.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定都陽城。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位,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此後,後代又把商朝稱為殷。
商代廣泛使用青銅器,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青銅文明。P24商朝後期製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國迄今考古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也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器。商朝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牧野之戰擊敗商軍,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鎬,歷史上稱為西周。為了鞏固奴隸主政權,西周實行分封制和等級制。西周分封制p28
(1) 目的: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
(2) 內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個諸侯,稱為「授民授疆土」,由諸侯管理當地的事務。諸侯必須接受周王的領導,定期到周室朝覲、納貢和服役,保衛周王。
(3) 作用:通過逐級分封……….文化發展p29
5.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齊桓公最先稱霸,因為他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還提出了「尊王攘夷」口號。
6.▲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改革,秦國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獎勵軍功;承認土地私有;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了基礎。
7.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禮」。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為政以德」。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焉。』(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
8.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發表各自的主張,形成不同的學派,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當時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莊子和法家的韓非子。★(諸子百家簡表p53)
4. 求初中歷史(北師大版)所有復習重點
1樓
專題復習一 商鞅變法
1、商鞅變法的主要措施:(1)承認土地私有;(2)獎勵耕戰;(3)建立縣制
2、商鞅變法使秦國產生哪些變化?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廢除了奴隸制,建立了封建制,形成了全國上下崇尚耕戰的風氣,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軍隊戰鬥力,很快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大的封建國家,為100多年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3、有人說,「商鞅最終為變法而獻身,不值得。」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闡述你的理由。
商鞅為變法而獻身的事跡,說明新的先進事物要戰勝舊的落後事物,並非一帆風順就能成功,這中間充滿了各種尖銳矛盾和斗爭。
以商鞅變法為代表,各諸侯國相繼進行了變法或改革,確立封建制度,從而使地主階級統治最終取代了奴隸主階級統治,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至此,我國封建社會形成。
4、商鞅最終被誣告遭受車裂而死,商鞅變法失敗了嗎?請簡單說明理由。
我認為商鞅變法是成功的。
一場變革的成功或失敗的標准,不在於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於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商鞅變法由於變法內容符合地主階級的要求,順應了封建制發展的歷史趨勢,加上新法已推行多年,「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雖死,變法內容還繼續推行。商鞅變法的成功,使原來比較落後的秦國一躍成為戰國後期最先進的強國,為統一六國打下了基礎。
5、啟示:認識商鞅為變法不怕流血犧牲的無畏精神,自覺增強戰勝困難,勇於進取的意識。通過分析商鞅變法的意義,使學生認識順應歷史發展的改革是促使國家強大的根本原因。
專題復習二 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和秦統一
1、秦始皇被稱作千古一帝,其主要功績有哪些,請簡要評述。
(1)結束春秋戰國數百年割據混戰的局面,實現了大統一,有利於社會生產的進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定。(2)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權制度,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對此後兩千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3)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成為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和智慧的象徵。(4)統一貨幣,不僅利於經濟的發展,而且為以後歷代鑄造貨幣提供榜樣。(5)統一文字,利於經濟文化的交流,更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創造條件。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
秦朝建立後,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中央集權:
政治方面: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包括三個內容:
(1)秦王嬴政採用「皇帝」稱號,並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
(2)在中央,設立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事)、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他們互不統屬,都對皇帝負責。
(3)在地方,廢除以血緣紐帶為基礎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二級地方行政機構。
經濟方面:「車同軌」,拆除一切路障,統一車輛形制。統一全國貨幣,以秦國貨幣圓形方孔錢為標准樣式。又規定統一度、量、衡。
文化方面:「書同文」,即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天下,後來又推行一種新的字體「隸書」。思想方面:焚書坑儒。為了加強思想統治,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史官燒掉記載秦國以外各國歷史的史書。民間除了醫葯、占卜、種樹等書籍以外,所有《詩》、《書》和百家著作,一律燒毀。並且活埋了400多背後議論他的儒生。
民族關系方面:御匈奴、築長城,修建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全長一萬余里的萬里長城。南征越族,開鑿靈渠。
3、意義:(1)秦國從公元前230年滅韓開始到公元前221年滅齊為止,前後十年,就完成統一六國的事業,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國長期割據爭戰的局面,開創了新的統一格局。秦統一後,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進行生產。(2)秦王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強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這些措施沿襲了兩千多年,為我國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長期以來,中國封建社會以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來侵略,保持國家的獨立,這與秦統一的開創之功,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系。
2007-3-1 21:19 回復
幻澍
5位粉絲
2樓
專題復習三 漢武帝大一統和評價漢武帝
1、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
思想文化方面:(1)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排斥和抑制其他學說,把儒家學說定為治國的指導思想。從此,儒家學說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2)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設立太學,教授儒家經典。
政治方面:(1)削弱封國勢力: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了讓自己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外,還可以推「私恩」,把王國封地分給其他子弟,皇帝封這些子弟為侯。新封的侯國歸中央直接統轄的郡管理。原來的王國被分割成許多的小侯國,而得到封地的諸侯國子弟, 自然對皇帝感恩戴德。漢武帝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就巧妙地削弱諸侯王封國勢力。(2)強化監察制度: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監督和檢舉京師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為。在地方,將全國分為13個監察區域,稱為「十三州郡」,每個州部派刺史一人,負責監督地方官員,並抑制和打擊地方豪富。刺史雖然官品很低,卻可以監察郡國長官,可直接奏報皇帝,加以制裁。
經濟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五銖錢,抑制大商人,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
軍事方面:漢武帝起用衛青、霍去病等將領,發動三次大戰役,擊敗匈奴,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民族關系方面: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同西域之間的聯系,打通了中西交通要道---絲綢之路。
結果:漢武帝時,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進入鼎盛時期。
2、評價漢武帝
既要看到漢武帝順應歷史潮流,變革圖新,發奮建國,發展和鞏固大一統的事業的歷史功績,同時也要認識到漢武帝統治畢竟是封建統治者,其目標是為了維護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從更深更遠的層面維持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統治。
功: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封建皇帝,他雄才大略,開拓創新,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他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間能夠順應歷史潮流,變法圖強,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方面採取一系列措施。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頒布「推恩令」、強化監察制度等措施在鞏固大一統方面所起的作用。在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而採取的措施中,「推恩令」是收到了顯著效果的重要政策,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做法,使儒家思想成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並逐步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思想基礎。「秦皇漢武」成了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象徵。
過:他好大喜功,濫用民力,殘酷殺戮。
專題復習四 絲綢之路(附示意圖)
1、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橫穿歐亞大陸的著名古代陸上商貿通道。西漢漢武帝時期張騫開通的。西域開通後,當時貫穿東西的交通線,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中國精美的絲綢是這條交通線上運輸最多的商品。因此,這條橫穿歐亞的陸上通道就有了「絲綢之路」的美稱。
作用:(1)沿著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毛皮、漢血馬、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2)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有力地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對促進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作用。
專題復習五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促進民族融合的內容:
(1)494年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2)實行漢化政策:改穿漢服、學習漢語、採用漢姓、提倡同漢人通婚等。
2、意義: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遷都洛陽,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也有利於接受漢族先進文化。而實行漢化政策,使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上逐漸與漢族趨同;同時,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胡食、胡服、胡床和胡樂、胡歌、胡舞等,逐漸融入漢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2007-3-1 21:19 回復
幻澍
5位粉絲
3樓
專題復習六 貞觀之治和評價唐太宗
1、「貞觀之治」的含義
唐太宗統治期間(627-649年),政治較為清明,農民佔有一定的土地,賦役負擔相對較輕,生產時間有所保證,經濟因此得到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故稱「貞觀之治」。除政治和經濟兩方面外,還應包括這一時期和睦的民族關系、頻繁的中外交往和繁榮的科技文化。
2、「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
(1)隋朝創建的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經濟的繁榮為唐朝中央集權的加強和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如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的創立;長安、洛陽等地修建了許多大糧倉,到隋文帝末年,全國糧食、布帛的儲備可供朝廷幾十年的開銷,工商業也得到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這些都為唐初社會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2)隋末農民戰爭推翻了隋煬帝的暴政,有力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唐初統治者吸取隋朝速亡教訓,調整了統治政策。這是唐太宗能輕徭薄賦、提倡節儉的思想根源,也是「貞觀之治」出現的根本原因之一。
(3)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他個人的作用也是「貞觀之治」局面出現的重要因素。
(4)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是社會繁榮、經濟發展的基礎。
3、「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
A、政治方面:(1)知人善任,虛心納諫。用人和納諫是唐太宗取得政治成就的兩個主要原因。唐太宗認為「治安之本,惟在得人」,很重視選官用人。魏徵、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等左右大臣都是一時之俊。選官得人,這是貞觀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的一個重要原因。唐太宗還重視納諫。他曾問魏徵:「人主何為而名,何為而暗?」魏徵回答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唐太宗鼓勵群臣犯顏直諫。魏徵、王硅、馬周等都是直諫之臣,魏徵上諫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2)沿用隋制,推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始於隋而發展,完善於唐。唐太宗增加了宰相人數,一方面有利於防止宰相專權,加強了皇權;同時又能集思廣益,減少政策的失誤。(3)合並州縣,精簡機構。隋末群雄割據,都擁有一方土地。唐朝建立後,許多割據豪強相繼來降,唐高祖為了安置這些歸降的割據者,便多設州縣,以致州縣比隋時多出一倍,「民少吏多」、人浮於事的現象日益嚴重。對此唐太宗合並州縣,大力精簡機構。精簡機構不僅有效地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還節省了行政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
B、經濟方面:輕徭薄賦,提倡節儉。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一方面輕徭薄賦,多次減免租稅,並分給農民土地,採取措施保證農時。農業生產因此得到恢復和發展。另一方面大力提倡節儉,不準修建台閣,禁止地方官進貢奇珍異寶。這是與輕徭薄賦互為表裡的措施。應該說「貞觀之治」的出現與此無不關系。
C、教育方面:完善科舉制,大興學校。為了廣開選官途徑,唐太宗繼承並發展了隋朝開創的科舉制,使之成為唐代最重要的選拔人才的制度。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徑,籠絡、吸收了人才,擴大了唐朝統治的階級基礎,對排除當時門閥地主的殘余勢力也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D、法律方面: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編撰《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
4、評價唐太宗(如何評價歷史人物要注意兩點:a、要歷史地看問題;b、要論從史出。)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任賢、納諫,進一步調整統治政策,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整頓吏治,發揮國家機關的效能,大興學校,發展科舉。這些開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經濟初步發展繁榮、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太平的「貞觀之治」。所以說,他是古代傑出的政治家。
(2)但也必須指出,作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樣對人民進行剝削和壓迫,在晚年,他的驕矜情緒和享樂思想逐漸滋生。他自己曾說:「吾居位以來,不善多矣,錦綉珠玉不絕於前,宮室台閣屢有興作,犬馬鷹 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煩勞。」
2007-3-1 21:19 回復
幻澍
5位粉絲
4樓
專題復習七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建築技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日本,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玄奘西行:貞觀初年,玄奘從長安出發,前往佛教聖地天竺,求取佛經。到達天竺後,玄奘用大約十七年的時間研習佛法。玄奘從天竺帶回大量佛經回長安,專心翻譯佛經,他還把《老子》翻譯成梵文,介紹到天竺。玄奘及其弟子還根據旅途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人。
3、鑒真東渡:唐玄宗時,鑒真接受日本學問僧的請求,東渡日本弘揚佛法,還把中國的醫葯、建築、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介紹到日本,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4、唐朝中外交流
唐朝中外交流是雙向的,一方面,唐朝的經濟文化對日本、天竺等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唐朝也在頻繁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成為一個開放的國家,進一步促進自身經濟、文化的發展。
唐代的繁榮與開放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外交流的發展有關,「遣唐使」和「鑒真東渡」通過中國高僧到日本教授,日本留學生到中國學習儒家文化,表明唐代對外開放,向海外弘揚中國文化;而「玄奘西行」則通過中國僧人到印度取經的故事,表明中國人學習外國文化的開放意識和刻苦精神。玄奘西行求法和譯經活動是對中國文化乃至東亞和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5、唐代中外交流的歷史啟示:(1)一個國家只有經濟、文化先進發達,才能對國外產生巨大的輻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乃至仰慕;(2)一個國家在確保主權獨立的前提下,只有對外開放,鼓勵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進步;(3)國家和民族不論大小強弱,均有所長。一個國家只有積極開放,虛心學習,才能充分吸取別人的精華,豐富自己的文化。
專題復習八 清朝的「閉關鎖國」
1、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
(1)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2)由於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他們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這是造成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根本原因。(3)當時西方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於是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2、主要表現:清朝在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基本採取了閉關政策。 閉關並非完全斷絕往來,而主要表現在對貿易進行嚴格的限制上。如限定通商口岸,對進出口貨物的限制,提高關稅,抑制進口,實行行商制度,壟斷對外貿易等。
3、影響: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有防禦西方殖民勢力的一方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閉關自守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進一步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4、啟示:(清閉關鎖國政策與改革開放對比帶來的啟示)
文明是否能夠健康地走向進步,主要決定於它是否能夠接受外來文明的啟迪,是否能夠以一種開放的心態與外界的文明進行交往。古代世界無數真切而確鑿的史事明白無誤地昭示給我們這樣的經驗和教訓:開放寬容導致文明繁榮,保守狹隘致使文明衰落。當今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只有保持終身學習, 終身發展的心態,才不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專題復習九 四大發明對世界的貢獻
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
1、造紙術:西漢前期用麻做的紙是目前世界已知最早的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擴大了造紙原料來源,降低了造紙成本,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它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作用)。
2、印刷術: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初年。唐朝末年,印刷術已經相當發達,成都、洛陽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中心,世界上現存標有確切日期(亨通九年,即686年)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剛經》。
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節省雕版費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又為近代印刷術奠定基礎(作用)。中國的活字印刷術要比歐洲早四百年。
3、火葯:我國在唐朝就發明了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後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對歐洲社會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產生巨大影響(作用)。
4、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戰國時期,人們利用天然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後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作用)。
5、例題:
根據《自然科學大事年表》的統計,從公元前6世紀到1000年,中國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佔比例達50-70%,公元1000年後的宋元時期幾項重大發明對促進文明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但自16世紀後,歐洲出現了近代科學,而中國卻未能出現類似的近代科學。
(1)你認為中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於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經濟繁榮、政治穩定、教育發達。
(2)宋元時期對世界文明產生重大影響的發明有哪些?
答:指南針、火葯、印刷術等。
(3)中國為何在16世紀後未能產生與歐洲相似的近代科學?它產生了什麼後果?
答:原因是封建專制統治的壓制,思想控制的加強和閉關鎖國不思進取。後果導致了中國落後於西方。
(4)你認為上述材料留給我們怎樣的思索?
答:重視教育科技文化,對外開放等。
(⊙o⊙)…
好不容易找到の
5. 求北師大九下歷史提綱(要全)
北師大初三歷史中考復習提綱(世界現代史部分)
第1課 俄國向何處去
1、1917年11月,列寧在彼得格勒領導武裝起義並取得勝利建立了人民委員會,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這就是十月革命。它是世界上無產階級第一次取得勝利的革命,它把社會主義理論變為現實,使俄國走上了實現現代化的獨特之路,為世界上落後國家的發展樹立了榜樣,對20世紀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所做的探索:在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壓力下,十月革命後,列寧領導蘇俄政府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1921年,蘇俄放棄原政策,實行新經濟政策,國民經濟得到恢復。
第2課 蘇聯的崛起
1 1937年,蘇聯工業部門總產值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由一個經濟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工業強國。
2 1936年,蘇聯頒布新憲法,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的建立,也標志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時政治,黨政不分,國家所有決策權集中於黨的最高領導機構,最終集中於斯大林個人手中。民主和法制缺失,個人崇拜和家長作分盛行。經濟建設中,排斥市場調節和價值規律,用行政手段來干預經濟。造成經濟發展的失調和農業落後。斯大林模式的影響:積極,使蘇聯躋身於工業化國家的行列,為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消極,阻礙了蘇聯的民主和法制建設和經濟持續發展,妨礙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
第3課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1919年,戰勝國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和約內容主要包括:1)阿爾薩斯和洛林交還法國;萊茵河東岸50千米以內不得設防;承認波蘭獨立,部分領土劃歸波蘭等國。2)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交給戰勝國進行「委任統治」。3)廢除德國的普遍義務兵役制。4)德國應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
2、1922年,美、英、法、中等九國簽署了《九國公約》。主要內容有:尊重中國主權和獨立及領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國保證各國在華「機會均等」,對外「門戶開放」。公約打擊了日本獨佔中國的計劃,實際上是為列強共同掠奪中國提供了條件。
3、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列強建立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戰後世界新秩序。
第4課 「大危機」與「新政」
1 德萊塞的《美國的悲劇》一書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小說,揭露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腐敗,是對美國社會制度的控訴。
2 經濟危機,1924-1929年,資本主義經歷了短暫的經濟繁榮,1929-1933年經濟危機,特點時間長,范圍廣,破壞大。影響,企業破產失業人數增加,激化了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政局動盪。
3解決方針,美國羅斯福新政《全國工業復興法》是羅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礎。「新政」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度過了危機。「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第6課 邪惡的軸心
1 解決方針之二,希特勒專政,希特勒製造了國會縱火案鎮壓共產黨,逮捕了德國的保加利亞共產黨領袖季米特洛夫。並開始屠殺猶太人。
2 193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西班牙法西斯對格爾尼卡的城鎮進行轟炸,畢加索創作了壁畫《格爾尼卡》描繪了戰爭的災難和對法西斯的控訴。
3 日軍在南京進行了大屠殺,731部隊在哈爾濱建立死亡工廠進行細菌武器的研究試驗。
4 二戰前德、意、日形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軸心國形成。
第7課 瘋狂的戰車
1、二戰進程:
時間 歷史事件 影響
1939.9 德國閃襲波蘭 二戰全面爆發。
1941.6 德國突襲蘇聯(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1941.12 日本偷襲珍珠港(虎) 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2、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在慕尼黑簽定了《慕尼黑協定》,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況下,把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領土割讓給德國,《慕尼黑協定》是英法等國實行的綏靖政策達到頂峰的標志。暴露其推行綏靖政策實質:以犧牲小國的利益為代價,來維護其自身的利益。影響: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氣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第8課 正義的勝利
1、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各國保證竭盡全力,互相合作,徹底打敗德、意、日三國軸心及其附庸,決不單獨與敵人停戰或媾和。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陣線的最終形成。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國人民的鬥志,增強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二戰重要歷史事件:
時間 事件 作用
1942-1943 斯大林格勒會戰 蘇德戰場和二戰的重要轉折點,從此反法西斯國家開始轉入戰略反攻。
1944.6.6 美英聯軍在諾曼底登陸 開辟歐洲第二戰場,二戰進入最後決戰階段。
1945年 蘇軍攻克德國首都柏林 德國戰敗投降。
1945.8.15 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簽投降書 二戰結束。
3、為了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解決戰後問題,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在雅爾塔召開會議,通過了一系列重大決議,包括:1)分區佔領德國,徹底摧毀軍國主義和納粹制度;2)戰後成立聯合國;3)蘇聯在結束歐戰的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等。雅爾塔會議對協調盟國戰勝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聯合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第10課 「冷戰」與「熱戰」
1、二戰以後,雅爾塔體系取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2、杜魯門主義:1947年,美國政府出台的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被稱為「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標志著美蘇冷戰的正式開始,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轉折點,美國進入全球擴張階段。
3、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矛盾日益尖銳,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了除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產主義的「冷戰」政策。1947年,美國出台「杜魯門主義」,標志著美蘇冷戰的正式開始,美國開始運用其強大的實力遏制蘇聯,向全球擴張稱霸,經濟上美國推行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則針對性地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與之對抗。隨著美蘇為首的兩大對峙的軍事集團出現,世界兩極格局形成。熱戰,武力侵朝侵越。
第11課 夢幻超級大國
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1)發展外向型經濟,對外投資加大,跨國公司增多,資本輸出不斷擴大,經濟地位加強。2)經濟發展速度迅猛。3)高新技術產業高速發展並成為美國支柱產業。使美國成為超級大國。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黑人的爵士樂興起,50年代,搖滾樂興起。20世紀,美國好萊塢獲得夢幻工廠的稱號,確定了美國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的地位。
第12課 蘇東的艱難探索
1953年赫魯曉夫改革沒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匈牙利在卡達爾的領導下進行全面的經濟改革計劃與市場結合,政治上,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改革穩步發展,政局穩定。
第13課 挑戰「兩極」
1、隨著經濟發展,西歐各國之間聯系日益密切,逐漸走向聯合,1951年,法德意荷比盧六國政府成立了歐洲煤鋼聯營.是歐共體的雛形。後來又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聯營,1967年,三個組織合並為歐共體。作用,促進了西歐經濟發展,提高了歐共體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歐洲正朝著經濟政治一體化目標邁進。
2、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史實:戰後,日本得到美國的扶持。美國在日本大量采購軍用物資,刺激了日本經濟繁榮。日本政府加大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發展教育,培養人才,實行貿易立國和科技立國政策,使得經濟高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日本開始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第14課 殖民廢墟上的重建
1亞洲經過長期的斗爭,1947年,原英國殖民地印度獨立,但英國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實行印巴分治。尼赫魯出任印度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印度人民經過幾十年的奮斗,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糧食基本上實現自給,建立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原子能、生物等科技成就令世人矚目。
2非洲1960年,就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統治崩潰。
3拉丁美洲古巴建立革命政府經濟發展。二戰後,巴拿馬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的主權。
第16課 告別「雅爾塔」
1戈爾巴喬夫對蘇聯進全面改革,經濟進行加速發展戰略,政治進行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思想,由一黨治向多黨政治過渡,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原則和方向。1991年戈爾巴喬夫公布了《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准備由聯盟變成聯邦,為了阻止聯盟解體部分領導人發動了八一九事件。使國家大權轉移到葉利欽手**和國宣布獨立,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標志蘇聯解體。20世紀末,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以美蘇兩極對峙為主要支撐的雅爾塔體系宣告結束,世界進入政治多極化時代。
第17課 干戈不息
1、中東戰爭:1948—1982年,圍繞巴勒斯坦主權問題,中東地區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曾經進行了五次戰爭。原因:中東地區矛盾十分復雜,有宗教、民族、領土、列強插手等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使這一地區一直動盪不安。1991年中東和平會議在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上舉行巴以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區實現自治的宣言,中東和平出現曙光。
2、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轟炸,科索沃戰爭爆發。北約轟炸的停止,顯示了俄羅斯、中國等國家在阻止美國的霸權行為上的積極有效作用,意味著世界進入政治多極化時代。
第18課 夢想成真的時代
1、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技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這次革命以電子計算機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克隆技術)許多人認為21世紀將是生物時代。、航天航空技術(我國「神州五號」成功發射並順利返回是繼美國俄羅斯第三個擁有土載人航天器的國家)等為代表。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1)科技發展更新和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2)科技滲透性加強。3)使用高科技的領域日益廣泛。4)新的科技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第19課 共建「地球村」
1、經濟全球化的原因(也是全球化的趨勢):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交通與交往手段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密切,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全球性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經濟集團以及跨國公司進一步發展,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進入了地球村的階段。
2全球化使人類面臨的問題,戰爭問題,毒品問題,艾滋病問題和恐怖主義等威脅著人類社會,全人類面臨著危機和持挑戰。解決的措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環保保護資源,加大禁毒和反恐怖的力度,加強國際合作,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
2、為什麼經濟全球化會帶來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發展,有利於商品和資本的流動,有利於高科技的擴散和推廣,有利於世界各國發揮自身優勢,但是由於經濟全球化的「游戲規則」是由發達國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許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所以必然給世界各國帶來機遇和挑戰。
3跨國公司有世界貿易組織WTO,歐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