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48年至1949年國共雙方進行戰略大決戰而發生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三大來戰役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源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 。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濟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這一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⑵ 1946年至1949年中國重大歷史事件{僅限政治方面}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初 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1949年10月—1951年5月,我軍先後解放廣東、福建、四川、重慶、雲南、海南、西藏以及浙江沿海島嶼。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連續組織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⑶ 1948年發生了哪些歷史事件及長征是何時發生的
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紅一方面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內追擊,被迫實行戰容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開始。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12月5日——平津戰役開始。
12月23日——東條英機,日本戰犯,被處絞刑(出生1884年)
板垣征四郎,日本戰犯,被處絞刑(出生1885年)
木村兵太郎,日本戰犯,被處絞刑(出生1888年)
土肥原賢二,日本戰犯,被處絞刑(出生1883年)
松井石根,日本戰犯,被處絞刑(出生1878年)
武藤章,日本戰犯,被處絞刑(出生1892年)
廣田弘毅,日本戰犯,被處絞刑(出生1878年)
⑷ 1948年的歷史事件和當時國共兩黨之間的關系
根據民國大事件相關事件分析如下:
1.1948年1月-9月,中共中央在1946年7月正式揭開戰幕開始後,國共兩黨的關系開始進入對峙階段,1948年9月前,中共主要開始解放長江以北的重點城市為主,把地區國民黨軍隊從面化成片,再成片化成點逐個擊破,占據重要的地理位置。
2.1948年9月-12月,三大戰役開始重點解放幾個軍事地區,解放江北地區和收編殲滅重點軍事力量,逐漸完成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的國家機器的軍事力量。
3.1948年1月開始,國民黨內部政治出現紊亂的跡象,國民黨選舉,造成政治分歧嚴重,國民黨統治區域經濟出現物價混亂,造成國民黨管理能力下降。國民黨進入戰略防守,經濟嚴重下降階段。
綜上所述:1948年是國共對峙前的最後一年,在戰場和經濟發展上,中共進入全面解放的階段,國民黨反動派進入戰略防禦。
⑸ 世界近代史1500--1949年歷史事件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487-1488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
1497-1498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20-1570西歐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蘭革命
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海地宣布獨立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⑹ 中國1945到1949年之間發生了什麼歷史故事
中國1945到1949年是解放戰爭時期。詳情如下:
1、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九月二日簽訂投降書,宣告日本正式投降。這是中國人民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打倒外來侵略勢力,是中華民族又衰轉盛的轉折點。極大的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對入常有著重要影響。
2、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國民黨政府代表在重慶舉行談判,經過43天的談判,在10月10日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3、1946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想要統一全國,撕毀《雙十協定》。悍然發動內戰,進攻中原地區的解放區,自此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4、1949年十月一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廣大勞動群體占統治地位的政權,也是能夠帶領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政權。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解放戰爭的勝利,在中國大陸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獲得解放,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對國際局勢和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發展具有偉大而深遠的影響。
⑺ 中國1900--1949年期間發生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41、1904年,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廣泛建立。
42、1905年,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等革命團體成員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任總理。
43、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金兆龍率隊提前起義。第二天,起義軍佔領武漢三鎮,取得勝利。1911年是舊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
44、1911年10月11日,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宣布廢除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11月下旬,全國一半以上省宣布獨立,清政府土崩瓦解的局面。
45、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3月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6、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47、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北大等學校的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要求懲辦賣國賊;5月5日,北京學生總罷課,全國各地的學生紛紛響應;6月初,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斗爭的中心轉到上海。
48、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49、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
50、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的隊伍到達井岡山。1928年上半年逐漸建立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51、1928年,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的隊伍和湘南的工農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52、1935年1月,遵義會議。
53、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吳起鎮,與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54、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與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55、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日本炸毀柳條湖段路軌,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佔領沈陽。
56、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張楊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
57、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向駐守北平西南盧溝橋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58、1937年8月13日,日本發動「八一三事變」妄圖實現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中國軍隊展開激烈戰斗,最終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
59、1937年12月日寇佔領南京後,對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持續六周的大屠殺中,被屠殺的中國人達30多萬。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罪行之一。
60、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台兒庄戰役: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台兒庄阻擊日軍,殲敵一萬多人。這是自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所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61、1940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100多個團,在華北2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史稱「百團大戰」。殲敵4萬多人,破壞交通線2000多千米。
62、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
63、1945年8月底—10月10日,重慶談判。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的陪同下,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簽訂《雙十協定》。
64、1946年6月,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65、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66、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下達進軍令,百萬大軍從湖口到江陰分三路渡江作戰,國民黨的長江防線頃刻崩潰。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黨政權垮台。
67、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首都北京天安門,進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庄嚴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⑻ 1948年發生的大事
1、太原戰役
太原戰役(1948年10月5日—1949年4月24日)是中國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的一場大型戰役,1948年10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主力部隊在黨中央、毛主席的指揮下進行的。
1949年3月底,太原城下,共集結了3個兵團、10個軍、36個步兵師和2個炮兵師,1300餘門火炮,連同中央軍委補充的15000名新兵和傅作義部改編的4個師,25萬人對太原形成合圍之勢。
至1949年4月24日戰役結束,全殲守敵13餘萬人、民團8萬。中國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6個多月,傷亡4.5萬人,其中攻城戰役、攻城後巷戰傷亡3.6萬,是解放戰爭中戰斗最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城市攻堅戰。
2、察綏戰役
察綏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部隊主力為配合遼沈決戰,在察哈爾、綏遠兩省境內對國民黨軍進行的進攻作戰。
1948年秋,在東北人民解放軍即將發起遼沈戰役之際,中共中央軍垂為牽制華北目民黨軍,使其不得增援東北,並奪取綏遠(舊省名,今屬內蒙古自治區),決心以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發起察綏戰役。
9月5日,第3兵團司令員楊成武、政治委員李井泉率所屬3個縱隊和北嶽軍區部隊由河北省易縣、淶源地區向山西省朔縣、代縣地區開進;
第2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羅瑞卿指揮所屬3個縱隊積極活動於北平(今北京)以北地區,並以一部兵力攻克三河縣城,將國民黨軍10個師的機動兵力牽制在北平周圍,至24日殲其3000餘人。
24~27日,第3兵團在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所屬第8縱隊的配合下,向綏遠省東部地區進攻,連克集寧、豐鎮、涼城、和林格爾、卓資山等城鎮,殲滅國民黨軍5000餘人,解放了綏東、察(即察哈爾省,今分屬內蒙古自治區及河北、山西省)卣廣大地區,並包圍了歸綏城(今呼和浩特)。
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部鑒於第3兵團的行動嚴重威脅其後方,為確保後方基地,急調第35軍、暫編第4軍等部共10個師組成酉進兵團,由北平、張家口地區西援,於28日進至台基廟、玫瑰營子地區。
第3兵團以一部兵力牽制歸綏國民黨守軍,主力向東轉移到豐鎮西北、卓資山以東地區阻擊國民黨軍援軍。
第2兵團為牽制國民黨軍西進兵團,配合第3兵團作戰,於9月27日向北平東北和西北地區蚓民黨守軍發起進攻,至10月15日,攻克崇禮、尚義等城和通縣以東燕郁、白廟及北平至張家口段鐵路沿線八達嶺、土木、沙城等國民黨軍據點多處,切斷了北平至張家口和北平至古北口間鐵路。
華北「剿總」被迫將西援部隊東調張家口地區。第3兵團乘機干10月12日向綏兩、綏北進攻,至13日,攻佔武川、包頭等城鎮。
11月5日,再次包圍歸綏城。此時,東北人民解放軍舉行的遼沈戰役已勝利結束,華北軍區第3兵團奉命於15日撤圍歸綏。
此役,共殲國民黨軍2.1萬餘人,解放了綏東和察北大部地醫,牽制了華北國民黨軍,有力地策應了遼沈戰役的順利進行。
3、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中國共產黨稱之為遼沈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為遼西會戰,又作」遼沈會戰「。
此次戰役東北野戰軍70萬主力傾巢而下,攻克義縣後包圍了錦州。蔣介石命令侯鏡如兵團從葫蘆島出發東援錦州;廖耀湘出沈陽西進黑山一帶馳援錦州。
但是解放軍進展神速,在塔山和黑山阻擊了兩個兵團的同時很快攻克錦州,生俘范漢傑。侯鏡如兵團見錦州已丟撤回葫蘆島,此時長春曾澤生部起義,鄭洞國集團陷入混亂,相繼被繳械。
圍困長春的東野部隊第十二縱隊迅速南下增援。廖耀湘在黑山被阻試圖南下營口遭到重炮部隊迷惑被迫撤退沈陽,途中被6縱阻擊,錦州的解放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擊廖兵團,兩天之內全殲之,俘虜廖耀湘。
隨後52軍軍長劉玉章擊敗東野兩個縱隊先頭部隊成功從營口港撤退,解放軍最後包圍沈陽,除青年軍206師一部突圍之外沈陽之敵全部迅速被殲,至此東北全境得到解放。
4、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個戰役,也是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5、平津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予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決戰性戰役。是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台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
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平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個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原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察綏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津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淮海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遼沈戰役
⑼ 1840到1949年中國歷史事件和時間
1、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2、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4、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5、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弈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6、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7、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8、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9、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10、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
11、1921年,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2、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
13、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
14、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
15、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⑽ 革命歷史事件有哪些
有:平型關大捷、南昌起義、百團大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七七事變等。
1、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
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2、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3、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4、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5、平津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予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決戰性戰役。是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台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
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平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個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