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幫忙羅列一下中國近代史上的主要歷史事件!(1840年~1949年)
百年來主要歷史事件
1840~1859年
鴉片戰爭 19世紀4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法、美等國也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更多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此時的中國處於農耕文明的晚期,政治腐敗,自然經濟占據統治地位,思想閉塞,已呈現出衰敗的跡象,於是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目標。腐敗的社會制度最終無法抵禦新興的資本主義,1840~1842年鴉片戰爭的失敗,使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被打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的失敗驚醒了先進的中國人,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第二次鴉片戰爭 19世紀50年代是世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代,擴大國外市場和掠奪殖民地,成為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共同願望。由於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資本主義的商品傾銷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英法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更加深入,中國逐步淪為外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太平天國運動 中國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最終引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它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任務,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與崩潰。由於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走向失敗。太平天國運動給清政府以沉重的打擊,同時也阻止了中國的殖民地化。
1860~1879年
洋務運動 19世紀60年代,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繼續發展,為掠取更多的侵略利益,在經濟上加緊侵略中國,使中國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國內人民起義不斷,邊疆危機四起。面對內憂外患,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務運動開始了中國的工業化,並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1880~1899年
中法戰爭 19世紀末期,世界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為了適應壟斷資產階級的要求,資本主義列強加緊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和殖民地。地域遼闊的中國成為它們爭奪的主要目標,中國邊疆危機四起,法國發動了中法戰爭。清政府以勝求和,與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法國奪取了越南,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中法戰爭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刺激了列強進一步侵略中國的野心。
甲午中日戰爭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資本主義得到發展。由於國內市場狹小,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急需從侵略擴張中尋找出路,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並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都帶有現代意義的對外戰爭,主要標志就是海軍的出場和角逐。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馬關條約》的簽訂,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戊戌變法 甲午中日戰爭後,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已從商品輸出為主轉為資本輸出為主。它們不僅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而且加強了對中國的政治侵略,企圖瓜分中國的領土,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這是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的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也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雖然變法最後失敗了,但是它宣傳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形成了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義和團運動 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浪潮,中國民族危機嚴重,外國傳教勢力活動猖獗,農民階級發動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同帝國主義進行頑強的斗爭,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精神,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計劃。但是,由於農民階級的時代局限性和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義和團運動歸於失敗。這是一次旗幟鮮明的反帝愛國運動,是甲午中日戰爭以後中國人民反侵略、反瓜分的最高峰。
1900~1919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以後,對外侵略的要求變為資本輸出和分割世界。中國人民為反對外國侵略,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清政府企圖利用義和團抵制外國侵略。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和迫使清政府屈服,英、俄、日、法、德、美、奧、意聯合發動了侵華戰爭。這次戰爭鎮壓了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迫使清政府徹底屈服並與西方十一國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從此,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丑條約》 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資本輸出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的共同要求。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遇到了中國人民強烈的反抗。因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到,要想保證在中國的侵略利益,必需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所以,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8個侵略國和西、比、荷共11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這個條約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統治,並表明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也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20世紀初,清政府完全變為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的工具,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隊伍進一步擴大。這一切促使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和革命團體的廣泛建立。為了統一革命力量和進一步明確目標,在孫中山的倡導下,以興中會、華興會為基礎,聯合光復會等,於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民主革命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清末「新政」 1900年後,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加劇,全國各地反壓迫、反侵略武裝起義風起雲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迅猛發展,清政府統治危在旦夕。為了維護自身統治,清政府從1901年起陸續推行「新政」。「新政」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面對著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式,「新政」並不能幫助統治者度過危機。
黃花崗起義 同盟會成立以後,陸續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清政府的「新政」和預備立憲的破產,進一步暴露了其腐朽的本質。在孫中山、黃興等人的策劃下,1910年4月27日,由黃興直接領導的大規模反清起義——黃花崗起義,在廣州爆發。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但它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式的發展,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
武昌起義 見前
辛亥革命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的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新政」的破產進一步暴露了清政府腐朽的本質。這一時期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擺脫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風起雲涌。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挽救民族危機,發展資本主義,掀起了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採取一系列革命措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成立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洪憲帝制 袁世凱在鎮壓二次革命後,加緊復辟帝制。為取得帝國主義的支持,他大肆出賣國家主權,接受「二十一條」。帝國主義為擴大侵略利益,也積極支持袁世凱。1916年,袁世凱做上「中華帝國」的皇帝,改元「洪憲」。袁世凱稱帝不得人心,遭到舉國上下的一致反對。革命黨人掀起了護國運動,袁世凱調兵鎮壓無效,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凱憂郁而死。
新文化運動 辛亥革命失敗後,帝國主義通過扶植北洋軍閥,加深對中國的侵略,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繼續深化。一戰期間,中國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發展資本主義。西方啟蒙思想在中國進一步傳播,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凱又在文化領域推行尊孔復古逆流。以陳獨秀等人為代表,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影響的進步知識分子,1915年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提出了民主和科學的口號,開始了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反封建斗爭——新文化運動。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作用。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1920~1929年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十月革命以後,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春天,工人階級隊伍壯大;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運動有了較大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了廣泛傳播;共產國際對中國給予大力的幫助;1920年秋開始,共產主義小組在中國各地紛紛建立,這一切都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准備了條件。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舉行,後轉到浙江嘉興。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黨綱,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它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從此,它開始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並為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它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光明和希望,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的召開 一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分割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特別是在中國的侵略利益,1921~1922年,美、英、日等國在華盛頓開會。華盛頓會議上,帝國主義國家達成了共同宰割中國的《九國公約》,這樣,中國仍然處於帝國主義列強共同統治的局面。在列強操縱下,中國各派軍閥展開更為激烈的爭奪,軍閥混戰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了更好地領導人民進行民主革命,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在中國人民面前明確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華盛頓會議以後,帝國主義既各自扶植依附於自己的封建軍閥,爭權奪利,又聯合干涉和鎮壓中國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國家卷土重來,加緊對中國進行掠奪,使一戰期間有所發展的中國民族工業,重新受到列強的壓迫。國內軍閥混戰不斷,戰火彌漫大半個中國。這一切導致國內經濟蕭條,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國共產黨在二七罷工失敗後意識到,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於是,積極倡導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孫中山在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後,也意識到以前單靠國民黨一黨領導,依靠一派軍閥打另一派軍閥的方法,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國民黨需要新鮮的血液」。在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了旨在改組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中山在會上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並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這就使得國共兩黨實現了在政治上和組織上的合作。這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在全國迅速開展起來。
北伐戰爭 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以後,全國的革命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農運動迅速發展;以五卅運動為核心的反帝愛國運動日益高漲;經過兩次東征,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而這一時期,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各派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為了推翻軍閥統治,打倒帝國主義,1926年7月,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北伐軍在不到半年時間里,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直指黃河流域。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南昌起義 見前
八七會議 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巨大損失。為了糾正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並為中國革命的發展指明方向,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給正處於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1930~1939年
土地革命 1927年三大武裝起義失敗後,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向農村。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解除農民身上沉重的封建壓迫,充分調動農民的革命積極性,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的土地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線的指導下,各根據地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廣大貧雇農在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它鞏固了工農聯盟,為中國革命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階級上和經濟上的保證。
九一八事變 日本對中國領土垂涎已久,早就確立了侵略中國的方針。1929~1933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日本陷入極端困難的境地。日本政府急於發動一場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藉以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緩和階級矛盾,並依靠掠奪中國的財富,來醫治經濟危機造成的創傷。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正竭力「圍剿」紅軍,給日本以可乘之機。1931年9月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事變發生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時間東北三省全部淪陷。第二年,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做傀儡,建立偽滿洲國,中國東三省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紅軍的長征 由於王明左傾錯誤的影響,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國工農紅軍中南方革命根據地無法立足,1934年10月,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經過兩年的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長征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保留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構成了以後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幹;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廣泛播下革命的種子。總之,長征一結束,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就開始了。
遵義會議 見教材108頁
一二九運動 華北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嚴重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繼續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中國共產黨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號召中國人民起來反對內戰,共同抗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學生率先開展抗日救亡斗爭,掀起了一二九運動。學生的愛國行為,打擊了國民黨的賣國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圖滅亡中國的陰謀,宣傳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亡的正確主張,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它使學生開始走上了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西安事變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在全國人民「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要求的壓力下,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於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到西安督促「剿共」的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有利於抗日的大局出發,經過多方努力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顯示出中國各個階層要求實現團結抗日的強烈願望。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在全國人民面前表明團結抗日的誠意。它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七七事變 1936年,德、日、意法西斯在共同反共產國際的幌子下,勾結起來,同英法美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英法美對此採取縱容侵略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蓄謀已久的吞並中國、獨霸亞洲、稱雄世界的既定方針,1937年7月7日,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實施全面侵華的計劃。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抗日戰爭由此開始。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侵佔中國華北而蓄意製造了一系列事件,總稱「華北事變」,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並接受了共產國際的建議,在瓦窯堡會議上,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1937年,七七事變的爆發,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殖民地的野心,同時也威脅到國民黨的統治和英美帝國主義的在華利益。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成為中國人民最終獲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
1940~1949年
中共七大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已發生根本變化,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開始了局部反攻。為了迎接抗戰的勝利和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指明方向,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為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准備。
延安整風運動 為了肅清王明「左」傾錯誤在黨內的影響,加強黨的作風建設,1942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進行了整風運動。通過整風,黨從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錯誤,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重慶談判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集團在美國的支持下,早已決定了內戰的方針,但為欺騙國內輿論,並為發動內戰做准備,採取了「假和平、真內戰」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先後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共同商討」國內和平問題。為了盡力爭取和平,揭露美蔣反動派假和平的陰謀,以利於團結和教育廣大人民,中共中央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到重慶同國民黨當局舉行和平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重慶談判的舉行,在全國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的誠意,它雖然不能制止美蔣反動派發動內戰,但為國內贏得了短暫的和平局面。
三大戰役 1948年秋,敵我力量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共中央經過分析,認為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主力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連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賴以發動內戰的主力,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春,在民主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中國共產黨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這次會議解決了革命勝利以後,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2. 德語電影《浪潮》宣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不知其背後的真實事件是什麼背景如何
本片基於1967年美國加州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發生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
當時主持這個實驗的教師 Ron Jones 主頁上對此事的描述
http://www.ronjoneswriter.com/wave.html
1967年,美國加州一所高中,歷史教師羅恩·瓊斯(Ron Jones)為了讓學生們明白什麼叫法西斯主義,搞了一場教學實驗。他提出鏗鏘有力的口號,「紀律鑄造力量」、「團結鑄造力量」和「行動鑄造力量」,用嚴苛的規條束縛學生,向他們灌輸集體主義,要求他們絕對服從,遵守紀律。令人驚訝的是,學生們非常順從,步調一致地投入其中。他們精神抖擻,穿上制服,做課間操,互相監督,很快凝聚成一個新的團體。他們給這個團體命名為「浪潮」,還設計了一個標志性的動作:手臂從右往左,劃出一個波浪狀的曲線。學生們沒有意識到自己越來越像納粹分子,他們發傳單,印貼紙,拉攏新的成員。只用五天時間,這個班就由20人變成了200人。最後,瓊斯在學校大禮堂召開了一次大會,放映了一部第三帝國的影片:整齊劃一的制服和手勢,集體狂熱的崇拜和叫囂。學生們面面相覷,羞愧不已,沒想到自己這么輕易就被操縱了,心甘情願地當了一回沖鋒隊員。
3. 第三次民主革命浪潮一般被視為以哪一事件為開端
第三次民主革命浪潮一般被視為以哪一事件為開端?
(葡萄牙「紅色革命」)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同類題目還有如下
1、「文明」的概念是從哪裡傳入中國的?(日本)
2、以下哪一階段不屬於19世紀史學家對人類社會的劃分?(民主時期)
3、美國獨立戰爭打響第一槍的是哪個地方(萊剋星頓)
4、在18世紀到20世紀,人的能力的提高核心的部分包括下面哪個選項?(生產工具的改進)
5、下列關於文明的說法錯誤的是?(文明的概念起源於東方)
6、「文明」一詞源於拉丁文civis,其引申義為(公民)
7、人類的文明起源於哪一個時代?(新石器時代)
8、下面哪種文明是促進東亞文明走入現代化的原始沖擊力?(西方文明)
9、下列關於西方文明說法正確的是?(它一直領先於東方文明)
10、以下哪項不屬於人類文明的核心標志?(生產工具的出現)
11、哪裡的槍聲打響了北美獨立戰爭?(列剋星頓)
12、西方文明作為一種新型文明,對19世紀的中華文明提出了怎樣的挑戰?(生死挑戰)
13、邁錫尼文明屬於什麼文明(希臘古典文明)
14、20世紀初,證實米諾斯文明存在的學者是(伊文思)
15、以下哪項不屬於文字出現對社會的影響?(它是科技進步方面的革命)
16、古代希臘文明不包括以下哪個文明時期?(古羅馬文明)
17、西方文明最早的文明形態是下面哪一個選項?(米諾斯文明)
18、α屬於什麼文字(希臘字母)
19、歐洲文化的南北分界線是與哪一帝國什麼邊界相重合的?(羅馬帝國的北部)
20、以下不屬於當今基督教三大派別的是(猶太教)
4. 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大約經歷了多少年
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到今天大約經歷了29年。它從1990年開始至今大約經歷了29年。
第三次軍事變革浪潮起止時間:變革開始從1990年——至今(醞釀在20世紀70年代)。主要發生在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初的歐洲、北美和東亞。後裝槍炮取代前裝槍炮,無煙火葯取代黑色火葯,蒸汽艦船取代木製帆船;總參謀部成為軍隊 最高統帥機關,軍隊的領導和指揮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新軍事變革的實質是工業時代以來建立起來的現行的機械化軍事體系,向未來信息化軍事體系的整體轉型,即機械化基礎上的信息化。變革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革新」、一個「轉變」。
(4)歷史事件浪潮擴展閱讀:
三次軍事變革分別是:
第一次就是它發生在2000多年前,人類社會由游牧社會向農業社會的轉變,發生了第一次全面的軍事變革,當時由徒手戰爭轉變成冷兵器戰爭。
第二次就是300年前,在人類社會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時候,轉變的結果就是由冷兵器戰爭轉變成熱兵器戰爭和機械化戰爭。
第三次大轉型,由工業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轉變,導致第三次軍事變革,也就是世界新軍事變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三次軍事變革解釋為:「是指由科學技術進步而推動武器裝備的演進,進而引起軍隊編成、作戰方式、軍事理論等方面逐步發生根本性變化,最終導致整個軍事形態發生質變的特殊社會現象。
5. 浪潮的歷史
革命浪潮
《哈爾濱史畫——革命浪潮》
工業革命浪潮
《「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及其國際政治影響》
技術革命浪潮
《新技術革命浪潮蓄勢待發》
能源革命浪潮
《能源革命浪潮中的煤炭發展新思維》
6. 電影《浪潮》
1967年4月,加利復福尼亞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歷史制課,進行到第三帝國時,一個學生提了個問題,為什麼德國人聲稱,對於屠殺猶太人不知情?為什麼無論農民、銀行雇員、教師還是醫生都聲稱,他們並不知道集中營里發生的慘劇?當時的任課老師Ron Jones不知道如何回答。下課後,經過思考,這個老師大膽決定進行一項實驗,在他的課堂上重現德國納粹獨裁統治。
7. 請問12月12日有什麼歷史事件發生:
·1925年12月12日伊朗巴列維王朝建立
·1927年12月12日張太雷在廣州起義中犧牲(圖文)
·回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答(圖文)
·1952年12月12日畢加索把新作和平鴿獻給世界和平大會
·1963年12月12日肯亞獨立
·1966年12月12日教育家吳玉章逝世(圖文)
·1966年12月12日航海家吉切斯特創隻身遠航紀錄
·1971年12月12日我自行研製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啟用(圖文)
·1973年12月12日黃帥事件掀起「破師道尊嚴」浪潮(圖文)
·1979年12月12日魯迅研究學會在京成立
·1979年12月12日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
·1982年12月12日美國發生歷史上最大的現金盜竊案
·1984年12月12日美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系外第一顆行星
·1985年12月12日美租用專機墜毀二百餘軍人遇難
·1992年12月12日中國電影《留守女士》獲「金金字塔」獎
·1992年12月12日印尼地震千人死亡
·1994年12月12日上海地鐵一號線開通
·1997年12月12日國際頭號恐怖分子卡洛斯巴黎受審(圖文)
8. 材料一中所說的"經濟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起步於15世紀",這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新航路開辟,使世界由相對隔絕第一次成為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9. 濟南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按照時間--事件的格式寫一下~謝謝~急急急!
史前時代發源於濟南的龍山文化存在於距今5000-4000年前左右,分布於黃河的中下游。龍山文化是中國青銅器文化的形成期,當時已有了較為發達的畜牧業,且巫術活動較多。這是一個父權社會文明,私有財產出現,並開始有了階級社會。其黑陶製品成為了著名的藝術品。
古代
相傳舜曾「漁於雷澤,躬耕於歷山」。歷山即濟南市區南部的千佛山。所以市內至今還散遺各個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耕山」等。
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紂)克東夷時甲骨文卜辭中的「濼(音洛,四聲)」字即今日的趵突泉,從而把濟南泉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溯至3544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
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名叫《大東》的詩詞,是現存最早的一篇有關濟南的文獻。
漢代公元前164年設立濟南國,公元前154年又廢國改郡。漢靈帝時,曹操曾任濟南相。西晉永嘉(307~312年)年間,濟南郡治由東平陵移至歷城。隋朝開皇三年(583年),改濟南郡為齊州。這段時期濟南的佛教比較興盛,留有千佛山、靈岩寺、千佛崖石窟造像、四門塔(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塔)等佛教遺跡。
到了宋代濟南屬京東路,沿稱齊州。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曾鞏任職於濟南時曾各種賦詩撰文,促進了濟南文學的發展。南宋年間,濟南的文學更加繁榮,出現了李清照、辛棄疾等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宋詞作家,兩人被稱作「濟南二安」(李清照的號為「易安」)。
中國廣告史上最早的商業印刷廣告,出現在宋代的濟南。上海博物館藏的北宋濟南劉家針鋪廣告銅版,是現存最早的工商業印刷廣告。在這則高12.5厘米,寬13厘米的廣告銅板上,中心位置繪有商標——白兔搗葯圖,廣告的標題是商店名稱「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告訴人們商店的地址是「認門前白兔兒為記」,商店經營項目、質量要求和經營方針是:「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可轉為販,別有加饒。請記白」。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印刷廣告文物,比西方的印刷廣告早三百多年。
元朝濟南的文化依舊興盛,產生過杜仁傑、張養浩等著名文學家和散曲文人。
明初,曾置山東行省,濟南始為山東首府,清代濟南仍為山東省治。康熙年間,濟南的商業開始逐漸發展。
近代
1904年,濟南開設了商埠,工商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1911年津浦鐵路開通並路過濟南。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中華民國成立後,濟南改作濟南市。民國時期濟南的工商業更加繁榮,瑞祥、大觀園商業城和濟南嘉禾卷煙廠開張,商埠的面積不斷擴大。
1928年,進行北伐的國民革命軍佔領濟南。而日本卻借口以「北伐軍殺害濟南日本僑民」為由,於5月3日出兵濟南報復,將國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山東交涉員蔡公時及署內職員17人虐殺,隨後對城中百姓進行大規模屠殺,超過6000中國居民被殺害,史稱「五三慘案」。直至次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中日濟案協定》之後,日軍才退出濟南。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同年12月,漢奸馬良出城迎接欲侵略濟南的日軍進城,濟南陷落。1945年8月日軍戰敗,國民政府於同年收復濟南。
1948年國共內戰時期,戰亂導致全國物價飛漲、紙幣貶值,濟南經濟全面崩潰,商埠逐漸消失。同年9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濟南,並成立濟南特別市和濟南市人民政府。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濟南進行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各商鋪以及工廠改由公私合營辦理。
文化大革命時期,濟南再次陷入混亂局面。學校和單位以開批鬥大會為由停止工作,全市各部門癱瘓,紅衛兵上街抄家、武鬥。
1978年改革開放後,濟南進入復甦階段。有輕騎、小鴨、浪潮和魯能等著名企業出現,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商業、旅遊業、體育業也有所發展。
2004年濟南成為亞洲杯足球賽的主賽場之一,2009年濟南承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運會。
因為整理成年表有點費勁,所以只能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