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21年到1936年中共重大歷史事件
中共在1921-----1936年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
1922年7月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4年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4年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
1925年 孫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 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 國民革命失敗
1927年4月 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 湘贛邊秋收起義
1927年8月 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
1927年底 廣州起義
1928年4月 井岡山會師
1928年 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1年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變、十九陸軍抗戰
1932年 偽滿洲國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
1935年 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徵到達陝北
1935年 一二.九運動
1936年10月 紅軍第二、四方面軍長徵到達甘肅會寧等地,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
㈡ 黨史上的重大事件
從1921年到1949年,為了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我們黨領導中國窮苦大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歷史篇章。毛澤東主席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方針,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斗爭中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不朽文章;1930年至1934年粉碎了國民黨大規模的六次「圍剿」,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到陝北,譜寫了震驚世界、永載史冊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壯麗凱歌。凝煉出激勵一代代共產黨人干大事創大業的「長征精神」。1935年1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定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領導地位,是我黨從失敗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1935年12月召開了瓦窯堡會議,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思想;毛澤東主席1940年1月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明確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經濟綱領、文化綱領,總結出了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1942年春在延安開展了整風運動,主要任務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動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教育全體黨員領導幹部樹立「聯系群眾,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提供了思想和組織保證;1945年4月至6月在黨的七大會議上,確立了毛澤東思想;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在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主席提出了「兩個務必」,為防止黨員領導幹部思想滑坡起到了強大的警示作用。
㈢ 列舉95年黨史中的重大事件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以什麼事件作為標志的?
答:五四運動。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昭示了無產階級的偉大力量,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
2、誰是中國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
答:李大釗。1919年,他在《新青年》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歷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完成了從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
3、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是在哪兒創建的?
答:上海。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起到了在全國范圍內建黨的發起組和聯絡中心的作用。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4、被譽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的是誰?
答:陳獨秀。1915年9月,他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場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向傳統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戰的新文化運動,從而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閥門,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5、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的標志是什麼?
答:1922年5月5日至5月10日在廣州召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討論和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等六個決議案,選舉施存統、高君宇、張太雷、蔡和森、俞秀松為青年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施存統任書記。
6、大革命時期,針對黨內外對農民運動的責難,毛澤東撰寫了什麼文章? 答:1927年3月發表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這個報告中,毛澤東贊頌農民群眾打翻鄉村封建勢力的偉大功績,批駁黨內外責難農民運動的各種謬論,闡明農民斗爭同革命成敗的密切關系。
7、什麼事件的發生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全國性抗戰的開始?
答: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8、三大主力紅軍是何時何地會師的?
答:1936年10月間,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後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將台堡(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會師,勝利地結束了長征。
9、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是以何為標志?
答: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談話,事實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10、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於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標志是什麼?
答: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11、毛澤東在哪幾部主要著作中系統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理論?
答:1939年和1940年,毛澤東先後發表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完整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理論。 12、1945年10月10日,重慶談判的國共雙方代表簽訂了什麼文件?
答:《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國民黨政府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
13、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是何時?
答:1945年8月15日。
1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少數民族區域自治政府是哪一個?什麼時候成立的?
答:內蒙古自治政府,1947年5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新中國成立後,改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也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
15、戰略決戰階段,人民解放軍先後發動了哪三次戰略性戰役?
答: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16、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是哪個文件?
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17、中國首次系統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什麼時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什麼?
答:時間: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北京接見印度談判代表團時。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8、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何時何地召開?
答: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
19、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何時通過並公布?
答:1954年9月20日,由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並正式公布。
20、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討論重大國際問題的國際會議是哪次?
答:1954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國際會議,即日內瓦會議。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及其他有關國家外交部長參加。會議促成了印度支那停火,但在朝鮮問題上未達成任何協議。
21、哪次會議將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答:黨的七大。
22、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是哪一天? 答:9月3日。
23、1945年,哪位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了聯合國制憲會議並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哪五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答:董必武,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
24、國民黨撕毀雙十協定,全面內戰爆發,發生在哪一年?
答:1946年。國民黨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向解放區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25、中國何時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答: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何時恢復的?
答:1971年10月25日,在許多亞非拉國家和其他主持正義國家的共同努力下,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票,通過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和立即把台灣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2758號決議。
27、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是在何時? 答: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採取斷然措施,一舉粉碎「四人幫」。
28、中美兩國何時建立外交關系?
答: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聯合公報發表,決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同日,美國宣布斷絕同台灣的外交關系。
29、1955年4月周恩來率團參加的哪次國際會議,打開了新中國與亞非國家廣泛交往的大門?
答:亞非會議,也稱萬隆會議。這是繼參加日內瓦會議之後,新中國走向國際政治舞台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30、第一個五年計劃確定集中力量發展哪個產業?
答:1955年7月30日,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
3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屬於何種類型的憲法?對國家的性質作了怎樣的規定?
答:是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32、1955年7月,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在全國實行何種兵役制?
答:義務兵役制。
33、黨的十四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寫入了什麼理論和什麼基本路線?
答: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34、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
答:黨的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5、「五個一工程」具體指什麼?
答:1992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頒發「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獎和入選作品獎。「五個一工程」即一本好書、一台好戲、一部優秀影片、一部優秀電視劇(片)、一篇或幾篇有創見有說服力的文章。
36、鄧小平視察南方時提出的「三個有利於」是什麼?
答: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7、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什麼決定?
答: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時尚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38、1994年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國21世紀議程(草案)》,確定實施什麼戰略?
答:可持續發展戰略。
39、科教興國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答: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40、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具體指什麼?
答: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一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㈣ 我國黨史上不同時期的重大事件,要一條一條的
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制訂民主革命綱領;
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決定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1926年,與國民學共同進行北伐;
1927年,中共「八七會議」以漢口秘密召開,決定開展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的策略;
1927年,中共尋找到一條「工農武裝割據」道路。
1934年到1936年,中共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將革命重心帖東南轉向西北;
1937年,中共與國民黨為了抗日,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946年,又擔負起解放戰爭的任務。
1949年,建立新中國。
1952年,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
1956年,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1966_1976,文化大革命
1976至今,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建設。
中共一大
提出黨的奮斗目標 確定革命對象(可惜錯了)
中共二大(1922)民主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 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達到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 統一中國本部(包括東三省)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最高綱領: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 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統一戰線」的概念。
中共三大 國共合作,強調保持思想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 提出了「真正的平民政權」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國共合作的基礎:新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核心是民權)
中共四大(1925)討論的是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的問題 明確將資產階級分為買辦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中共五大 提出「工農小資產階級的民族獨裁製」
1927年8月7日,漢口,「八七會議」 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糾正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政策。 總方針: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
中共六大 (1928)1) 肯定國民革命失敗後,中國的社會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確定革命的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革命的中心任務:工農民主專政的實現和反帝反封建 革命的的力量:工農階級 革命的前途:社會主義 2) 革命的形勢:兩個高潮之間,新的高潮即將到來 3) 批評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 左傾盲動主義 4) 提出加強黨的無產階級基礎
1929年,古田會議 人民軍隊的建設問題 中共六屆四中全會 (1931)王明的左傾占統治地位,主要表現有: 1)在革命性質上:混淆了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把反資和反帝並列 2)在革命形式上:強調革命高潮的到來 3)在革命道路上:堅持以城市為中心 4)在軍事方面:軍事教條主義,用所謂的正規戰爭代替人民戰爭
瓦窯堡會議 (1931)中共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 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遵義會議 (1935)討論軍事路線和組織路線的問題 中共第一次自主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是幼年黨向成熟黨轉變的標志。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中共七大(1945)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對毛澤東思想作了科學的概括和闡述。從而使其作為一個科學的概念被正式確定下來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毛澤東發表了《論聯合政府》,提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1948)毛澤東提出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問題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毛澤東詳盡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現狀以及黨應採取的基本政策 毛澤東第一次提出執政黨的建設問題
中共七屆三中全會(1950)毛澤東提出「不要四面出擊」 一屆人大(1954)通過第一部《憲法》
中共七屆六中全會(1955)初步形成兩步走的發展戰略思想 知識分子會議(1956)周恩來表述知識分子屬於工人階級
中共八大(1956)確立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上來,國內主要矛盾: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需要和當前的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狀況之間的矛盾 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穩中穩步前進 陳雲提出改善社會主義經濟管理體制的方法:以國家集體經營為主體,以個人經營為補充; 以計劃生產為主體,以在國家許可的范圍內的自由生產為補充;以國家市場為主體,以一定范圍內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為補充。 任務:發展生產力,實現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
中共八大二次會議(1958)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 中共八屆九中全會(1961)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1964)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提議,第一次公布四個現代化(工業,農業,國防,科技)
中共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1979)鄧小平講話,中心內容是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糾正「文革」中和以前左傾錯誤這是黨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是馬克思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二次飛躍的起點我國開始了經濟體制改革改革的核心問題是( 計劃和市場的關系 )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問題的決議》,確立了毛澤東的地位和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中共十二大(1982)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作了重要補充: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明確規定鄧小平理論為中國國家與中國各族人民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三大(1987)明確概括和全面闡述黨的基本路線
中共十四大(1992)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中共十五大(1997)進一步闡述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1) 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進一步闡述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2) 進一步闡述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3) 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 4) 確立跨世紀發展宏圖 5) 明確回答了鄧小平死後中國怎樣繼續前進這個重大問題
中共十六大(2002)三個代表(貫穿主線的靈魂)
中共十七大(2007)
㈤ 中國共產黨黨史 年代及其主要事件
黨的一大:中國共產黨誕生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黨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2年在上海召開。
1922年,中共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現階段的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是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二大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黨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3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1923年,黨的三大召開,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思想、組織上的獨立性。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義,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黨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5年四大召開,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四大的缺點和不足是:雖然提出了領導權的問題,但對於如何爭取領導權,缺乏具體明確的方針,只講對群眾運動的領導權,而完全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提出了農民是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
黨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7年五大召開,大會雖然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改造武漢國民黨、改造武漢國民政府、組織和擴大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等問題,均未做出切合實際的回答。大會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認識。五大實際上並未解決挽救時局的問題。
黨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對後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次會議也存在著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仍舊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這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1934年,中央紅軍進行長征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
1935年長征過程中,遵義會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也開始進行全國性抗戰。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1940年,百團大戰由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
1941年根據地經濟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
1942 年延安整風運動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1945年10月10日,國共兩黨經過激烈的爭論,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又名《雙十協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七大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大會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黨的八大: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1948年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後,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開,大會正確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由於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八大是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黨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會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鄭重地向全國人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1969年九大召開,九大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使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黨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會
1973年黨的十大召開,繼續了九大的「左」傾的錯誤。
黨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後的首次大會
1974 年,中國趕走南越侵略軍,收復西沙群島。
1975 年的全面整頓工作由鄧小平主持進行。
1977年黨的十一大召開,雖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將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從而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黨的十二大: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作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講話。
1982年十二大召開,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黨的十三大: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987年十三大召開,十三大第一次系統地闡明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大會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這一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大會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大會還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經濟發展分三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1988年9月,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鄧小平同志的這一論斷,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和科學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既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也是科學技術發展必然結果。社會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作為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學,必然包括在社會生產力之中。科學技術一旦滲透和作用於生產過程中,便成為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和現狀告訴我們,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生產力諸要素全面滲透,同它們融合。
黨的十四大: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後,為黨的十四大召開作了充分的理論准備,1992年10月十四大召開,這次大會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一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二是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黨的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1997年黨的十五大召開,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指出,中國共產黨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黨的十六大:與時俱進的大會
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這次大會是我們黨新世紀乘勝前進,規劃制定新世紀中國發展重大戰略的會議,也是與時俱進,為指導思想增添理論新成果的代表大會,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三個代表」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實現了我們黨承前啟後,完成整體性新老交替的任務。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黨的十七大: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的大會
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黨的十七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黨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實踐,回顧總結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全面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對全面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戰略部署,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繼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㈥ 黨史的重大事件
中國共產黨成立、成立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
㈦ 1927年有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1、馬日事變: 湖南的國民黨反動軍官許克祥在長沙發動反革命政變,襲擊湖南省總工會、省農民協會及其他革命組織,捕殺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和革命群眾。
㈧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
1、南昌起義。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5、十一屆三中全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黨的十七大報告是在回顧總結新時期29年來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時,開宗明義地作出這樣一個蘊涵廣闊歷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內容的精闢概括的。
㈨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三大事件
1、南昌起義。
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專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屬堅定立場和堅強決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革命武裝斗爭的旗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人民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開端。
2、秋收起義。
意義:為後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道路,是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思想的起點。
3、井岡山會師。
意義:
1、壯大了革命武裝力量。
2、保存、培養和鍛煉了紅軍事幹部。
3、開創了革命根據地的嶄新局面。
(9)黨史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秋收起義: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控制下的武漢國民政府公開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
中國共產黨從此轉入地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在群眾基礎較好的湘鄂粵贛四省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