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清朝重大歷史事件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
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後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清朝滅亡後復辟勢力一直存在,例如張勛復辟和偽滿洲國,二戰末期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清軍進軍江南的過程中,燒殺搶掠,激起江南人民的強烈反抗,特別是剃發令強制執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1659年,清軍佔領西南地區。並遷移湖廣人口填川,以補充勞動力的不足,視為歷史上的第二次「湖廣填四川」。
清廷制定的圈地和投充政策使人民放棄土地,增加更多流民。為此又制定嚴禁奴僕逃亡的逃人法,激化京畿地區的民族矛盾。後來清廷下令停止這些政策,並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並且正式開科取士,追尊崇禎帝與明朝忠臣。
李自成死後,大順軍余部與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明抗清。1647年大敗清軍於全州,次年幾乎收復湖南全境。江西金聲桓和在廣州李成棟先後反正,出現了第一次抗清斗爭的高潮。但永曆政權不能團結對敵,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
1649—1650年,何騰蛟、瞿式耜先後犧牲。1652年,李定國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廣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克復川南。東南沿海的張煌言等的抗清軍隊也發動攻勢,抗清斗爭再次出現高潮。
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孫可望投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由於華南反清勢力較大,清帝冊封吳三桂、耿仲明與尚可喜為王以鎮守雲南、貴州、廣東與福建等地,史稱三藩。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滅亡。
B. 中國自清朝滅亡後有哪些歷史事件
1915年 護國運動開始
1915年 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7年 張勛復辟失敗
1917年 護法運動開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
1922年7月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4年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4年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
1925年 孫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 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 國民革命失敗
1927年4月 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 湘贛邊秋收起義
1927年8月 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
1927年底 廣州起義
1928年4月 井岡山會師
1928年 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1年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變、十九陸軍抗戰
1932年 偽滿洲國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
1935年 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徵到達陝北
1935年 一二.九運動
1936年10月 紅軍第二、四方面軍長徵到達甘肅會寧等地,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
1937年 八一三事變
1937年9月 凇滬會戰
1937年 平型關大捷
1937年秋 中國共產黨陝北洛川會議
1937年12月 南京 ...
C. 清朝歷史故事
清朝歷史故事:
1、康熙時期,智除鰲拜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輔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歲的康熙帝正式親政,在太和殿受賀,赦天下。但親政僅十天後,鰲拜即擅殺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數天後與遏必隆一起進位一等公,實際政局並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大臣商議鰲拜大罪三十條,請求誅其族,康熙帝念鰲拜功勞,赦死罪而拘禁,但誅殺了鰲拜的很多弟侄親隨及黨羽。僅存的另一輔政大臣遏必隆因為長期勾結鰲拜,被削去太師、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2、康熙時期,平定三藩與統一台灣
康熙帝於繼位之初,三藩勢力如吳三桂、耿精忠與尚之信等涵蓋全國之半,他們先後請求撤藩以試探清廷。當時部分大臣擔憂三藩叛變而反對,最後孝庄太皇太後與康熙帝無懼三藩而同意撤除。這使得三藩與陝西王輔臣、廣西孫延齡與台灣明鄭的鄭經聯合發動三藩之亂。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軍攻入雲南,繼承吳三桂之位的吳世璠在昆明自殺,三藩之亂平定。同年,鄭經之子鄭克塽繼位,明鄭因內亂不斷導致不少將領降清。清朝派明鄭降將施琅率領水師攻打台灣。施琅佔領澎湖,逼近東寧(今台灣台南),鄭克塽率領大臣降清,至此明鄭亡。
3、雍正時期,內部革新
雍正帝獲得隆科多的協助繼位,賴年羹堯平定青海亂事以穩固政局,然而後來因故賜死年羹堯、幽禁隆科多。雍正帝在位時期,針對康熙時期的弊端採取補救措施,以延續康雍乾盛世。他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廢殺與他對立的王公並削弱親王勢力。
4、雍正時期,對外政策
對外方面,雍正初年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意圖復興和碩特汗國而亂,年羹堯與岳鍾琪等人平定。為此雍正帝佔領部分西康地區,又在西寧與拉薩分置辦事大臣與駐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區。聽從鄂爾泰建議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具自治性質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數民族。
5、嘉道時期,民變不斷
終嘉慶一朝,貪污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這時期還爆發了白蓮教、天理教等農民抗爭,社會沖突激化,鴉片流入中國、八旗的生計問題、錢糧的虧空、河道漕運的難題,清朝國勢日非。清朝傾全部的軍事、財政力量,全力平定叛亂。
1、乾隆時期,「平定西北」:
對外方面,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爾汗噶爾丹策零去世,國內諸子爭位。乾隆帝乘機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派降將阿睦爾撒納為引導,以定北將軍班第率軍平定準噶爾,攻下伊犁。而後阿睦爾撒納想要成為新一代准噶爾之主,由於沒有獲得乾隆帝支持而叛變。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帝再命兆惠西征,兆惠率輕軍渡沙漠圍攻葉爾羌(今新疆莎車),反被包圍於黑水營。隔年清將富德率軍解圍,兆惠與富德最終攻滅大小和卓,並讓帕米爾高原以西的中亞各國成為藩屬國。
2、參考文獻: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明明已歸順,吳三桂為何又在突然間背叛李自成、康熙簡介,大清朝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生平、《清朝皇帝傳略》之努爾哈赤。
D. 請問下清朝有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由起兵造反,立國號金,拉開了化家為國的大幕;內
薩爾滸之戰,此戰役是明容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
皇太極繼位將國號由金改為大清;
多爾袞率清兵入關;
順治殘酷推行民族政策「剃發易服」以及在江南地區製造大屠殺;
康熙除鰲拜、平三藩、收復台灣、兩次廢立太子;
雍正平西北、推行攤丁入畝、改土歸流,設立軍機處;
乾隆平大小和卓、准噶爾、大小金川等「十全武功」統一新疆,編撰《四庫全書》,英使馬嘎爾尼出使清朝;
嘉慶抄沒和珅,天理教攻紫禁城;
道光任命林則徐禁煙、虎門銷煙、簽訂《南京條約》;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英法聯軍攻北京、咸豐出逃承德、火燒圓明園;
辛酉政變、兩宮垂簾聽政、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滅太平天國、捻軍、同治中興;
甲午海戰、戊戌變法、八國聯軍攻北京、辛丑條約、光緒被困瀛台;
武昌起義、宣統退位。
E. 清朝大事年表
清朝歷代皇帝
1.努爾哈赤: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後金政權創立者。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繼後金汗位,以次年為天聰元年。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並以是年為崇德元年。前後在位17年。
3.順治: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皇太極第九子,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6歲即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
4.康熙: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
7.嘉慶: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開立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歷內禪即位,以是年為嘉慶元年,時年27歲。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弘歷死,始親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清朝入關後第六位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為道光元年,時年29歲。在位30年。
9.咸豐: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咸豐元年,時年20歲。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後垂簾聽政的傀儡。
11.光緒: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清朝入關後第九位皇帝。醇親王奕譞之子,因其沖齡踐祚,導致慈禧太後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持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統: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親王載灃之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
F. 清朝及清朝以後故事有名故事
清朝最有抄名的康熙皇帝是我國歷襲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發展最快的一段時期。 康熙之後,繼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歷史上的一位明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發展時期。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統治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經濟,國力更加昌盛;加強了同蒙、回等少數民族的聯系,穩定了清朝對各族的統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的時期,社會穩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國達到了有史以來的鼎盛階段,史稱"康乾盛世"
G. 清朝後期的重要歷史事件排列
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戰爭、日俄戰爭、辛亥革命
H. 清朝滅亡--1949的歷史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1921年,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8)清朝之後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辛亥革命:
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
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2、新中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以及周恩來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宣布就職。
會議一致決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向各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願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
會議結束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員集體出發,乘車出中南海東門,前往天安門城樓出席開國大典。
下午3時,北京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I. 有關清朝所發生的主要歷史事件
清後期: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等等
J. 清朝末期的歷史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清朝與第二次鴉片戰爭同時開啟了洋務運動。
甲午戰爭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志洋務運動失敗,維新派開始主張君主立憲又遭封建勢力毀滅,1898年,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
(10)清朝之後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
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
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