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事件講解

歷史事件講解

發布時間:2021-02-03 10:19:25

1. 如何歸納歷史事件的特點

近年來,高考對歷史特徵的考查要求不斷提高,考試中此類題目頻頻出現,成為高考考查的一項重要內容.考試說明中也明確地把它作為一項基本能力要求.然而,它卻是學生歷史學習中最薄弱的環節,表現為:找不到歸納的角度,無從下筆;不能從理論上准確地概括特徵;容易將特徵與表現混淆,堆砌史實,無的放矢.所以,在此,我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歸納、概括歷史特徵.\x0d歷史特徵,一般可分為階段特徵、領域特徵、事物特徵.階段特徵是某個特殊歷史時期的各個方面狀況的概括,一般從某個領域的表現去歸納概括.如古代社會某個時期(王朝)的特徵,我們一般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族關系、對外交往這幾個方面來歸納;其中的政治又可從政治制度變化、政權的變更、中央與地方關系、軍事、民族關系等方面分析考慮;經濟又可以從經濟制度、生產方式、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繁榮狀況(農、工、商、交通、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等)來表述.世界近現代史的某個階段特徵,一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技術發展、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經濟形態為主),資產階級革命(政權變更),列強對外開拓市場和殖民擴張,國際關系(列強之間的矛盾變化為主),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階級斗爭,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等.某領域特徵要從其發展變化來分析,可縱向和橫向比較.比如,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特徵是什麼?我們在分析時,要注意從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列強對外活動來比較分析: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出現嚴重不平衡(英國、法國衰落,美國、德國、日本崛起),②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並存(民主政體與專制政體),③資本主義生產由自由競爭向壟斷過渡,④資本主義列強加劇對世界的瓜分,同時列強的矛盾迅速激化,⑤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某歷史事物的特徵分析,要從歷史事物的要素去歸納與概括.如革命類事件(以法國大革命為例),一般要抓住革命爆發的背景(原因——專制、資本主義發展;條件——第三等級要求、啟蒙思想等)、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領導(資產階級)、主力(人民廣泛參與)、目的(推翻波旁王朝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發展資本主義)、過程特點(三次高潮,實踐了啟蒙思想、反封建與衛國戰爭相結合)、結果(較徹底)、影響(對歐洲、對世界)等.\x0d這些只是針對一般的歷史分析要求而分析的,但歷史事物是千變萬化的,歷史階段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機械地搬用這些角度和思維模式去將豐富多彩的、不斷發展的歷史格式化.那麼,如果遇到類似的歷史特徵分析要求,我們該怎麼辦?不管分析什麼階段、什麼時期、什麼領域、什麼歷史事物,我們只要依據以下幾個原則,依據一定的客觀標准去歸納概括即可.\x0d一是要在發散思維中找到歸納、概括的角度.它要求我們圍繞一個歷史事物,抓住它的方方面面,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依循規律,分析其歷史地位、發展狀況、歷史影響等外在特徵,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目的、性質、過程、特殊性等內在特徵.如中國古代社會中,不論哪個時期,我們歸納的角度都應是其各個領域(前面略有所述),世界近現代史的階段特徵則應從資本主義發展本身及列強之間的關系、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殖民擴張、民族解放運動來分析歸納.這是歸納歷史特徵的基本規律.那麼,我們怎樣去發散思維?\x0d1.要開闊眼界,放眼歷史,尋找角度.這要求我們將事物放在歷史的動態環境中,從歷史發展趨勢、時代要求、階級本質等方面去分析、比較,尋找歷史事物的特徵.分析時,要注意它的歷史性、時代性,不能拘泥於面面俱到.如明清時期的思想文化特徵(民主思想出現——反專制思想萌芽,總結性成果多),鴉片戰爭後的中國社會特徵(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社會過渡;經濟在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中滲入殖民經濟,\x0d資本主義萌芽加快;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被迫改變;農民戰爭的反封建任務中增加了反侵略任務;產生了向西方學習、探尋救國救民的思想等),都是通過比較得出的.\x0d2.要宏觀把握、微觀分析、層層深入,尋找歷史內在特徵.它要求我們從宏觀上把握事物總體特徵,然後圍繞這一特徵(主題)對事物進行剖析(剖析的角度、原則依據第一點),分析其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特殊之處,挖掘其內在個性.如歸納戰國時期歷史發展趨勢特徵,其宏觀上的特徵是兩個:醞釀著大一統,封建制度逐漸形成.再深層分析,則有各個具體的特徵:①封建制度逐漸形成並確立;②封建經濟出現局部繁榮(手工業、商業、城市),經濟要求市場統一;③諸侯數目逐漸減少,秦國逐漸強大;④民族交往頻繁,開始走向融合(這些特徵與表現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單純是表現).\x0d二是在比較中尋找角度,得出區別點,概括特徵.一般可以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如黃巾大起義的特點,即是與秦末農民起義比較得出的;一次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是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解放運動比較得出的.\x0d三是要善於提煉歸納,從錯綜復雜的史實中,把握客觀線索、趨勢、新發展,形成特徵.特徵都是概括性語言,是理論語言,而不是史實,即要求我們區分特徵與表現.而這是我們學生在學習與考試時最容易混淆的,往往把表現當作是特徵.表現是具體的史實、措施等,是特徵的具體體現與表述.比如近代中國的愛國主義的特徵,可概括為反帝反封建,救國救民(這時高度概括的語言).具體又表現為:\x0d①愛國抗爭的長期性、連續性、艱巨性與曲折性——革命從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到太平天國運動、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再到國民大革命、工農武裝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再到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等,有成功,有失敗,接連不斷;②學習西方,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從抵抗派到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國的改革開放;③高度的民族凝聚力——救國救民成為全國各階層、各階級、各民族的共同任務與願望;④方式多樣,人民武裝起決定作用——地主階級的改良運動、農民階級的武裝斗爭、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與暴力革命、中共領導人民的工農革命、社會主義的建設運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等;⑤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特徵是不同角度的理論,而後面具體的革命史實、事件則是表現.\x0d平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歸納歷史特徵的能力.首先,教師應先對特徵的能力要求,特徵的特點,分析歸納的角度、方法、原則、技巧作全面的介紹,讓學生對「特徵歸納」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感到很熟悉,從而在學習中逐漸形成有意識地注意它,模仿它,並且正確歸納的好習慣.其次,在講解、輔導時,教師可對每個階段、重要歷史事物作特徵歸納或指點,並說明其歸納的角度、標准、原則、方法等,在實踐中讓學生經常接觸它.最後,可讓學生在課堂上、單元總結、單元練習時,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依據客觀標准、方法、規律去歸納事物特徵,或分析其所給的特徵,並對其特徵進行舉例證明.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指導學生多學習、閱讀、積累歷史理論語言,將理論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只有這樣,在分析歸納時,才能自覺地站在理論高度上去分析,而且在分析時也就有話可說、有理可表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堆砌史實了!

2. 如何正確分析評價歷史事件

黃百年1997年高考歷史在全面考查能力的前提下,又著力考查了歷史版闡釋中「把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歷權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的能力。例如,材料解析題第45題分析重本抑末現象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第46題對美國西進運動的認識;問答題第47題說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舊中國的歷史地位等,考查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分析和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高考題啟示我們:平時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此項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師要發揮理論指導作用,授之以漁。本文就歷史事件的分析方法和評價標准發表個人看法,旨在拋磚引玉。一、分析是評價的前提,分析方法是要全面掌握,靈活運用分析任何歷史事件都要從歷史事件本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全面考察原因、過程、結果等各種因素,綜合分析,不帶主觀意願和偏見,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符合歷史本來面目。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把握分析歷史事件的各種方法,加以靈活地運用,具體歷史事件具體分析。分析方法概括如下:1.全面性原則。

3. 求關於一個歷史事件的介紹 能講五分鍾左右的(不是演講)

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於1840年6月28日開始,英國強行向中國推銷鴉片,破壞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直到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為止;第二次鴉片戰爭始於1856年10月23日,英軍進攻廣州,直至1860年10月清政府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為止。
三次斗爭高潮: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四億五千萬兩白銀: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英、美、俄、法、德、日、意、奧、西、比、荷等11個國家簽訂《辛丑條約》,賠款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分39年還清,年息四厘,共九億八千多萬兩。
五次侵華戰爭:1840年的鴉片戰爭;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83年的中法戰爭;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六君子被殺:1898年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將主張「維新變法」的官員逮捕下獄,同年9月28日,將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七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保路運動;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新文華運動。
八國聯軍:1900年八國聯軍(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大舉進攻中國。
九個條約:1、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南京與英國簽訂,又稱「江寧條約」。該條約十三款,主要內容:割讓香港;開放廣州、上海、寧波、廈門、福州為五商口岸,准許英國在五處通商口岸派駐領事;海關稅率須經雙方協定;給英國賠款二千一百萬兩銀元等。2、望廈條約:是美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結束後,1844年7月3日,清政府在澳門望廈村與美國簽訂,又稱「五口貿易章程」。該條約共三十四款,附有「海關稅則」。美國獲得了英國在中國既得的全部特權外,還在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侵犯中國領海權等方面有所擴大,並取得在通商口岸傳教、派兵船到中國沿海各港口「巡查貿易」及十二年後修約等特權。3、黃埔條約:是法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結束後,1844年10月24日,清政府在廣州黃埔簽訂,共三十六款,附有「海關稅則」。法國除獲得英、美在中國的既得權利外,還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國有保護教堂義務等特權。4、愛琿條約:又稱「中俄愛琿和約」。1858年5月28日,沙俄乘英法侵華聯軍進攻天津,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在黑龍江愛琿城簽訂。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共計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給沙俄。5、天津條約:1858年6月26日、27日,清政府在天津分別與英、法兩國簽訂。「中英天津條約」共五十六條,附約一條;「中法天津條約」共四十二條,附約六條。這個條約實際是南京條約的擴大,馬克思怒斥這個條約「從頭到尾都是欺詐」。在中英、中法天津條約訂立前,俄、美兩國又分別與清政府訂立「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取得了許多特權。6、北京條約:1860年10月24日、25日,清政府在北京與英、法兩國分別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共九款,「中法北京條約」共十款。除承認天津條約完全有效外,還增加了五個方面的霸王條款,其中包括向英、法兩國賠償兵費各增至八百萬兩。緊接著沙俄利用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的軍事壓力,借口「調停」有功,並以「兵端不難屢行」相威脅,強迫清政府於同年11月14日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共十五款。主要內容是侵佔我烏蘇里江以東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並確定中俄西段邊界劃界的原則,為侵佔我國西部四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打下了基礎。7、中法條約:1885年6月9日,清政府與法國在天津簽訂,又稱「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從此,法國侵略勢力伸入到雲南和廣西。8、馬關條約:又稱「馬關新約」。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在日本馬關與日本簽訂,共十款。主要內容: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二萬萬兩;允許日本在各通商口岸自由出進並設立領事館和設廠製造;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自由地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清政府不得逮捕為日軍服務的漢奸分子。9、辛丑條約:清政府簽訂的賣國條約。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英、美、俄、法、德、日、意、奧、西、比、荷等十一個國家在北京簽訂,共十二款,另十九個附件。其內容:除清政府向列強道歉賠禮,懲辦得罪了帝國主義的官吏,把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並班列六部之首外,主要有:(1)賠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年息四厘,共九億八千多萬兩;(2)軍事控制清政府,拆毀大沽至北京沿線各炮台,允許列強軍隊駐扎在北京和北京到山海關沿線十二個戰略要地;(3)東郊民巷一帶劃為使館界,界內由各國駐兵管理,不許中國人居住;(4)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組織,違者處死,地方官對所屬地區發生的反帝斗爭必須彈壓,永不敘用。從此,清政府完全變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
十月十日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這一年是農歷辛亥年,史稱「辛亥革命」。這年秋,鄂、湘、粵、川等省的「保路運動」蓬勃發展,革命形勢趨於成熟。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兩個月內即有鄂、湘、陝、贛、晉、滇、黔、蘇、浙、桂、皖、粵、閩、川等省先後宣告獨立,清朝統治迅速瓦解。12月孫中山由海外回國,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並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職,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2月12日,清朝最後一個皇帝 被迫宣告退位。

4. 講歷史人物故事

孫敬懸梁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

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2、蘇秦刺骨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奮圖強努力讀書。

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准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3、宋濂苦學

宋濂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裡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手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時送還。

天很冷時,硯台里的墨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的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願意把書借給宋濂,於是宋濂能夠閱讀很多書。

到了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宋濂)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

前輩道德高、聲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前輩)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宋濂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

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宋濂雖很笨,但終於獲得很多教益。

4、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這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傳頌的鑿壁偷光,又做鑿壁借光。

5、囊螢映雪

孫康家裡很貧窮,買不起燈油。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

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

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御史大夫。

5. 近代史剛要授課過程中,眾多人物和歷史事件解讀中,那些內容觸動了你

我覺得抗日戰爭是很感動,數的中華兒女為了你敢偷請略者前赴後繼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鮮血

6. 如何講解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是歷抄史知識的三個基襲本要素之一,是中學歷史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歷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中學歷史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了解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的重要事件和歷史人物。」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講好歷史人物的活動有著重要意義。那麼,應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的做法是:一、講解歷史人物,不能孤立地進行,必須和它所涉及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方面聯系起來這個聯系是指聯系主要的,決定人物本質特徵的方面。

7. 講一個歷史故事

因為「安定門之約」,也是因為盡快逼迫清政府議和的手段,當然也有心思想要掩蓋當時英法聯軍犯下的暴行罪證,所以才有了兩次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的起因其實很復雜。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逼近了京城。英法聯軍派出了以兩個使者加一位記者,還有一小隊印度士兵的使團前去談判有關停戰的協議。但是在此期間,英法聯軍已經開始了對圓明園的劫掠以及毀壞。

當英法聯軍聽到使團被囚禁的消息之後,憤怒的軍隊焚燒了當時圓明園的一座宮殿。但是這只是一個起始,數日後清軍打開安定門,讓英法聯軍進入,並釋放了囚禁的使團。但是當時使團中的一些人員傷亡,以及使團內部自稱受到虐待的報告,致使當時駐清英國最高長官額爾金,照會恭親王。要將圓明園夷為平地,以作報復。

其實第二次焚毀圓明園也是由於「安定門之約」的約束原因,當時於英法聯軍約定不得毀壞京城內的建築設施,而為了催促清政府盡快接受和談,英法聯軍選擇了當時在京郊的圓明園,作為報復警告以及示威的場地。當然其中也不乏,英法聯軍想要掩蓋當時在圓明園暴行的嫌疑。於是便有了第二次火燒圓明園,「三山五園」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只剩下些殘垣斷壁。

英法聯軍的暴行永遠無法被我們遺忘,現在的圓明園遺址還在述說當時的慘狀。這些恥辱,我們無法遺忘,也不應該遺忘。歷史教會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終將會努力讓我們的國,屹立在世界之巔,讓這些恥辱永遠無法再發生在我們身上。

8. 想回頭看一下中華民族的歷史,重大的歷史事件的講解,並且有什麼意義,,,不知道哪幾本書讓大家推薦.

如果文言基礎好抄的話,推薦讀二十四史,雖然有些地方不太真實,但畢竟是官方史書,我讀的就是二十四史。
文言基礎一般,就先去買一本中國通史,什麼版本都行,看過之後可以挑自己感興趣的朝代或歷史人物,去讀斷代史或人物傳記。
中國通史語言都比較干,怕枯燥就去看歷史講評,像百家講壇系列,明朝那些事兒,不過那些都屬於一家之言,有些地方主觀色彩很重,建議先了解一下正史再去看專家學者講的歷史,否則有可能對自己的歷史觀產生影響。

如果要推薦書籍,我認為 史記 最好,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啊。
其次就是 三國志 ,因為我喜歡三國這個驚心動魄的年代。
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9. 講清一個歷史事件,通常要抓住事件的········· 等幾個要素進行表述

一般的回答這種問題:
1、發生時間
2、人物
3、地點
4、過程
5、最後造成的結果
6、事件造成的影響及意義。。。

10. 講述歷史事件的清晰

世界歷史,上網看吧.現在不知還播不播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事件講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