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登封歷史博物館

登封歷史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1-02-14 19:32:14

❶ 登封是哪個省的

登封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中嶽嵩山南麓,市境東西長56公里,南北寬35.5公里,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萬畝,轄6鄉6鎮1個工業區3個辦事處,有24個民族,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市總人口61萬。

登封市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是全國著名的「文物之鄉」和「武術之鄉」。歷史悠久,風光秀麗,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礦產資源和發達的電力、交通、通訊事業。近年來,登封市委、市政府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發揚「團結拚搏、艱苦創業、自加壓力、勇爭第一」的登封精神,強力實施競爭激勵機制和「旅遊立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科教興市」四大戰略,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2.2億元, 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億元; 第二產業增加值31.9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增加值16.2億元,增長14.5%。農民人均純收入2549元,增長4.7%。改革開放以來登封先後被確定為全國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全國電氣化試點縣(市),河南省十八「羅漢」之一。

登封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最早在陽城(今告成鎮)建都(禹都陽城),西漢武帝劉徹游嵩山,正式設立崇高縣,隋代改為嵩陽縣。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並為登封縣。1983年登封劃歸鄭州市管轄。1994年5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登封縣撤縣設市。

登封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雄倚市境的中嶽嵩山。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有人文景觀150處,自然景觀30餘處。全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18處,市(縣)級123處,已發掘出各類文物珍品6700多件。其中「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嶽廟,儒學聖地嵩陽書院馳名天下。嵩山地質具有「五世同堂」的地質構造,被地質學家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1991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首輪通過為「世界地質遺產保護單位」,嵩山博大精深,獨領風騷,猶如一顆璀璨明珠,熠熠生輝,向人們展現出華夏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現代文明的壯麗畫卷。黃帝曾在此游歷,唐堯彎弓狩獵,大禹虔誠祭奠……周公姬旦,漢武帝劉徹、唐高宗李治、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乾隆等一代天驕,相繼到此祭祀封禪。李白、杜甫、歐陽修、范仲淹、理學大師程頤、程灝、接踵而來,蘊山川靈秀,書壯麗詩篇。

❷ 登封嵩山地質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令第21號《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1995年5月4日發布施行),「嵩山地質遺跡」應屬於第二章地質遺跡的保護內容第七條第一款「對追溯地質歷史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價值的典型層型剖面(含副層型剖面)、生物化石組合帶地層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質構造剖面和構造形跡」中的「典型層型剖而和典型地質構造和構造形跡」類地質遺跡。
依據嵩山地區助質遺跡的分布特點,確定對構造遺跡點採用點保護,對「五代同堂」典型層型剖面採用線保護,確立了8個保護點,9條保護線。17個保護對象分布在嵩山地區東經112°45ˊ至113°18ˊ,北緯34°18ˊ,至34°40ˊ,至34°40ˊ的200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遺跡保護點的范圍確定,以出露最佳部位為基準點,通過不整合接觸界面走向畫軸線,劃定保護范圍。
剖面保護線的確定,依據出露最佳部位及地理狀況自起點到終點劃定剖面線長度,平行剖面線向兩側各延伸50米為保護范圍,具體保護地點(段)及范圍如下:
(1)「嵩陽運動」(代號SGl)、「中嶽運動」(代號SG2)、「少林運動」(代號SG3)構造遺跡點保護面積
SGl-1登封市龍山頭不整合遺跡保護區面積l00000㎡
SG1-2登封市北玄天廟不整合遺跡保護區面積229400 ㎡
SG1-3登封市石船北不整合遺跡保護區面積480㎡
SG2-1少林水庫水壩西山坡不整合遺跡保護區面積180000 ㎡
SG2-2少林水庫尖哨不整合遺跡保護區面積750000 ㎡
SG2-3少林水庫大嶺不整合遺跡保護區面積500000 ㎡
SG3-1少林寺西山不整合遺跡保護區面積500000 ㎡
SG3-2少林寺塔水磨不整合遺跡保護區面積400000 ㎡
(2)「五代同堂」典型層型地層剖面遺跡保護區(代號SD)保護面積
SDl登封君召北石牌河—老羊溝太古界登封群地層剖面遺跡保護區長期2800m,面積280000 ㎡。
SD2登封羅漢洞—峻極峰下元古界嵩山群羅漢洞組地層剖面遺跡保護區長2100,寬l00m,面積210000 ㎡
SD3登封獵漁溝—張庄下元古界嵩山群五指嶺組地層剖面遺跡保護區長2650m,寬100m,面積265000 ㎡
SD4登封廟坡山下元古界嵩山群廟坡組地層剖面遺跡保護區長100m,100m,面積1l0000 ㎡
SD5登封小花峪下元古界嵩山群花峪組地層剖面遺跡保護區長1550m,寬100m,面積155000 ㎡
SD6登封君召北峽口—偃師佛光峪鄉何瑤中元古界馬鞍山群、五佛山群地層剖面遺跡保護區長3000m,寬100m,面積300000 ㎡
SD7登封關口—鞏義涉村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地質剖面遺跡保護區長6100m,寬100m,面積610000 ㎡
SD8登封新新煤礦—陳樓古生界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地層剖面遺跡保護區長3600m,寬l00,面積360000 ㎡
SD9登封告成賈溝中生界三疊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層剖面遺跡保護區長4800m,寬100m,面積480000 ㎡
地質遺跡保護區總面積5429880 ㎡ 嵩山地區地層區劃屬華北區豫西分區嵩箕小區,地層出路齊全,幾乎出露了華北各時代的地層,層序清楚。出露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時代的地層,太古界、下元古界構成該區基底,岩層走向近南北,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層構成蓋層,岩層近東西向展布,其蓋層、基底格局非常顯著,接觸關系一目瞭然。
登封群(Ar)分布於登封城至鞍坡山以西,總體呈東西向展布,構成登封大背斜的核部,同時呈現許多向北伸展的分支,一條深入嵩山腹地,一條分布於登封城至十里鋪一帶,往西在蓮花寺,如風庵及擋陽山、鞍坡山以西都有向北伸出的登封群分布,它們構成一系列向北北東傾伏的主要由嵩山群復背斜的核部。
登封群的研究始於解放初期,張伯聲發表的《嵩陽運動和嵩山區的五台系》一文把不整合於嵩山石英岩下的片麻岩稱為「泰山雜岩」(張伯聲,1951)。後來,馬否垣(1957)命名「登封雜岩」,登封群始得名。1964年1:20萬臨汝幅區測在登封市西部君召老羊溝—石牌河一帶建立嵩箕小區太古界標准剖面。
中嶽運動使嵩山群諧調產生緊密走向近南北,軸面向西傾斜、向東倒轉的復式背斜和復式向斜,其內部構造極其復雜,不同等級或尺度的構造形跡在一起,不同世代、不同成因的形變和地質事件疊置,構造形跡極其復雜,為構造解析及研究提供了從手標本到大型構造范圍的實驗場。
嵩山群各組剖面保護區段選在出露齊全的四個地段 SD2羅漢洞一峻極峰下元古界嵩山群羅漢洞組地層剖面;SD3獵漁溝—漲庄下元古界嵩山群無指嶺組地層剖面;SD4廟坡山下元古界嵩山群廟坡組地層剖面;SD5小花峪下元古界嵩山群花峪組地層剖面。 元古界馬鞍山群、五佛山群剖面
馬鞍山群Pt2mn分布在本區廣大地區,岩層近東西向延伸(見地形地質圖),劃分為上、下亞群兩部分,為一套濱海—淺海相陸源碎屑沉積,底部砂礫岩,局部見巨礫,岩性較單一,層位穩定,為紫紅色中厚—巨厚層狀中—粗粒石英岩狀砂岩。(見圖6-1-9)與下伏嵩山群呈角度不整合。
五佛山群分布在木區嵩山西坡到偃師佛光峪一帶,為淺海相陸源碎屑沉積,岩性主要為灰色、背色中厚—薄層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頁岩建造,自下而上劃分為葡萄峪組、駱駝畔組、何家寨組。與上覆地層寒武系辛集組呈角度不整合關系,此為少林運動的不整合面。
對於少林運動在五佛山區所形成的構造形態,馬杏垣教授等建立了「重力滑動構造系統」。下伏系統是登封群、嵩山群和馬鞍山群;葡萄峪組為主潤滑層,底面為主滑面;駱駝畔組、何家寨組屬於滑動系統。重力滑動構造使本區產生了特有的「飛來峰」和「構造窗」及許多滑動構造景觀。選取露頭好,層序完整的峽口—何瑤剖面做為馬鞍山群、無佛山群保護段。
本區由於晚元古時期葉舞運動使嵩箕地區隆起,處於受剝蝕狀態,大部分地段缺失震旦紀沉積,僅南部有羅圈組的出露。 區內第三系分布零星,多為第四系覆蓋,少量溝谷中可見露頭,多分布在山前丘陵崗坡地帶,根據岩性特徵和岩層上下接觸關系,分為下第三系陳宅溝組(Ec)和上第三系洛陽組(NI)。陳家溝組在告城李家外、肖家溝一帶出露較好,發育完整,為一套碎屑沉積建造,洛陽組主要分部於西部登封周家溝、北旨村、大龍屋等溝山前壟崗帶,為一套碎屑岩沉積建造,為山麓洪積—湖泊沉積環境。
第四系分布廣泛,出露面積廣,約占本區的40%,主要分布於穎河兩岸和嵩山南北兩側的山麓地帶,由鬆散的碎屑沉積物組成,局部呈半膠結狀態。各統地層發育較好。出露齊全,成因類型復雜。以沖積、洪積、冰磧為主,次風積、殘積、坡積、沼澤及牛軛湖沉積等,多為復合成因類型,是研究第四紀地質的良好區域。區內黃土、砂、礫層發育,其中賦存豐富的粘土礦和砂礦。根據古生物組合,成因類型、岩性岩相、地貌特徵、層位關系和考古資料等,第四系劃分為下更新統(Qlgl),中更新統(Q2al-pl),上更新統(Q3al),全新統(Q4),各地層剖面。
第三系、第四系剖面保護地選在出露、發育良好的登封告成李溝唐庄一帶。 岩石(含沉積岩、火山岩、變質岩及特有成分結構、構造)區內岩漿岩主要為中基性岩脈或岩牆及花崗岩體,主要為嵩陽期、中嶽期構造運動伴隨的岩漿侵入。
太古代侵入岩為閃長岩、斜長花崗岩、輝綠玢岩,呈小岩株或脈岩產出 侵人各類片麻岩或者老岩體內,一般數米至數十米,大者300-400米,岩石深受變質,片理發育。
早元古代末伴隨中嶽運動的岩漿活動,根據侵入時間的前後,可分兩個序列。基性岩體—偉晶岩脈—石英脈系列,以及花崗岩—輝綠岩—石英斑岩系列。形成兩個較大的岩體——石稱花崗岩體、向家寨花崗岩體。其它均沿裂隙貫入,形成岩脈或岩牆。石稱花崗岩體出露面積約70km2,侵入到嵩山群中;白家寨花崗岩體出露約4km2,被馬鞍山群不整合覆蓋。兩個岩體代表了中嶽運動晚期的異地花崗岩。 嵩山地區近三十億年的地殼發展歷史,可分成太古宙(登封群Ar)、早元古界(嵩山群Pt1)、中元古界(馬鞍山群、五佛山群)及顯生宙四大階段或巨旋迴。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地質事件組合,特別是地殼運動的多幕性,留下多期變形的構造特徵,構成各自的形變歷史序列。
根據嵩山地區不同時期的沉積建造及各建造之間發生的構造運動,將區內沉積劃分為四個構造巨旋迴,八個構造旋迴和四個構造亞旋迴。
重要礦床
古采礦遺址
冰川地質
地質災害
工程地質
水文地質 地貌景觀(岩熔地貌、凍融地貌、冰川地貌、(現丹霞) 地貌、風成地貌(雅丹、風積)、火山地貌、海岸地貌、黃崗岩地貌、砂岩峰林地貌、變質峰林地貌、土石林地貌、峽谷地貌、構造地貌)
嵩山有七十二峰。峰峰有名,峰峰有典,峰蜂峻撥,峰峰誘人。山中湧泉、天溪、飛瀑、龍潭,細流滾涌、珠霧飛濺。青山綠水構繪了嵩山既雄偉又秀麗的景色。嵩山素有二十景,以詩為證:「月滿嵩門正中秋,軒轅早行霧中游。穎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陰溽暑收。石淙河邊堪會飲,玉溪台上垂釣鉤。余雨少室觀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龍潭貫珠瓊漿飛,嵩陽洞天景色幽。少室夕照垂金線,御寨落日蒼谷口。石池高聳雲崖畔,石僧迎賓座山頭。石筍鬧林柏濤滾,珠簾飛瀑震山吼。高峰虎踞雲天嘯,猴王觀天盼解咒。熊山積雪稱奇觀,峻極遠眺大池悠。」 嵩山景色驚險處讓人魂飛魄散,迷人處使人逗留忘返。奇觀令你盤桓,佳致命你留連。而此,自古以來吸引了眾名帝王將相、文人學士、高僧名道、騷人墨客等來嵩山禪祭、隱居、傳道、講學、習武、游覽,成為世人嚮往的游覽勝地。 組合情況(景系、景群、景點、景物) 分布情況
特徵性(與國內、外比較)
保護狀態
形成史
嵩山國家地質公園范圍內,主要保護清晰、完整保存下來的嵩山地區近三十億年地殼歷史發展重要轉折時期的三次前寒武紀造陸和造山運動——嵩陽運動「(23億年±), 「中嶽運動」(18.5億年±),「少林運動」(5.7億年±),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觸界面及典型構造形態遺跡;嵩山地區小范圍內連續、完整出露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記錄著地質構造演變歷史的變質岩、沉積岩地層層序,即地學界稱之的「五代同堂」,以及各期構造運動形成的地質地貌景觀。

❸ 登封為什麼被稱為天地之中

登封歷史建築群集中體現了人類傑出的創造力,具有世界性的普遍價值。
嵩山古建築群以其高超的建築學成就,代表了我國古代建築制度的初創和形制典範。許多優秀的建築作品,以其精美絕倫的藝術造型和高超的建築技術成為後世效仿和參照的範例。漢代三闕為我國唯一的現存例證,為探索研究早期禮制建築提供最重要的依據。 其建築類型、建築技術和工藝對我國各地以及亞洲周邊國家後代建築有著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登封歷史建築群突出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登封由於其所處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古代優越的自然環境,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以「天地之中」為基本理念的登封歷史建築群中的廟、闕、寺、塔、台和書院等集中體現了中國漢、魏、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的禮制、宗教、科技、教育等建築學成就,代表了我國傳統文化2000多年的精華。
嵩陽寺塔作為佛教鼎盛時期的北魏遺存,在佛塔類型上有極大的開創性,達到極高的藝術水平。作為科技建築的觀星台,在科技史、建築史上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對我國創造與發明和科技活動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的內容主要有8處11項,包括觀星台、中嶽廟、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其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構成了一部中國中原地區上下兩千年形象直觀的建築史,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築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築群,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登封古建築群禮制、宗教、科技和文化、教育等建築精美絕倫豐富多彩。堪稱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
登封歷史建築群是多元文化的載體
嵩山不僅是佛、道、儒三教的源頭,也是三教集大成之地。中國佛教的特質在於禪宗,而少林寺則是禪宗祖庭,大乘勝地。嵩山至今尚存佛寺30餘座,充滿著佛教文化氛圍。中嶽嵩山號稱道教的重要傳播基地,中嶽廟、崇唐觀、崇福宮、無極洞等建築正是道教發展的重要見證。儒家在嵩山最好的體現首當嵩陽書院,是宋代四大書院之首。曾薈萃程顥、范仲淹、司馬光、朱熹……等大儒在此執教。
登封歷史建築群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寶庫,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見證。嵩山古建築群為人類留下石頭的史書,古代建築雕刻藝術、書畫、飾物是解讀古代社會及文化的課本。
登封地區歷來是中外交流的中心地區之一,它發端於宗教文化的傳播,歸結於中外文化交流的融合,登封古建築遂成為這種交流融合的實物見證。
登封歷史建築群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登封古建築群自秦漢至今,前後歷時2000多年,其真實性和完整性保存基本完好,其價值顯得尤為重要。2000多年來,每個建築群落的基址均未改變,各建築的位置仍坐落在自身歷史上某一重大階段的原始基位。

❹ 登封旅遊攻略

登封景點嵩山·少林寺
最佳旅遊季節:每年的1、4、7、10月。
景版點大部分被分權為三大景區:
嵩陽景區,中嶽景區,少林寺景區。
嵩陽景區門票價格80元/人:景區包含嵩陽書院,嵩岳寺塔,法王寺,會善寺,嵩山。
中嶽景區門票價格80元/人:景區包含中嶽廟,盧崖瀑布,觀星台。
少林寺景區門票價格100元/人:景區包含少林寺寺廟,塔林,初祖庵,功夫表演。
登封少林寺門票優惠政策:
身高1.4米以下兒童,軍官證、70歲以上老年人持身份證門票免費。
中國中小學生憑學生證可購50元半價門票。

❺ 誰能給我作一張登封歷史博物館(城隍廟)平面圖

直接去城隍廟找相關工作人員要

❻ 河南登封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少林寺啊 最大的景點 一定要去的

❼ 登封市怎麼樣

登封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鄭州西南70公里處,中嶽嵩山南麓。市境東西長56千米,南北寬35.5千米,轄區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總人口63萬。登封歷史悠久,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禪宗祖庭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嶽廟、儒教聖地嵩陽書院,三教薈萃,聞名遐邇;漢代三闕、北魏嵩岳寺塔、元代觀星台……群星璀璨,輝映中外。
全市有各類文物古跡1127處,其中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6處,位居全國縣(市)第一位。
登封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達40餘種,其中煤炭遠景儲量30億噸,被煤炭部列為15個全國重點產煤縣(市)之一;鋁礬土儲量2.4億噸,是河南省兩個鋁礬土基地之一。
境內現有各類武術學校83所,在校學生53000人,是全國著名的「文物之鄉」和「武術之鄉」。
登封境內的嵩山,山川秀麗,地貌奇特,是全國44個風景名勝區之一、全國十大森林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
登封2006GDP完成142億元,居河南省第四位;實現財政總收入10.08億元,居河南省第二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50元,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國縣(市)第149位,比2003年提升了66個位次。

改革開放以來,登封市充分發揮旅遊和礦產資源豐富兩大優勢,大力實施「旅遊立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科教興市」四大戰略,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由1978年的全省15個貧困縣之一躍居全省前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不斷強化,初步建成了一批千畝以上的優質煙葉、優質無公害蔬菜、小雜糧、小雜果生產基地,涌現了一批養殖專業村和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工業堅持存量與增量同時調整,產業群區、工業園區發展勢頭良好,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電力、鋁 及鋁製品、耐材、建材、磨料磨具等為主導的工業生產體系。登封發電裝機容量達44.4萬KW,發電能力在全國縣(市)中名列前茅。旅遊業以爭創國際一流景區為目標,精心打造「少林」、「武術」、「嵩山」三大品牌,投資5億元對各景區進行綜合整治,鋪設了26公里的旅遊道路和25.7公里的登山步道,形成了景區成片、景點連線、縱橫貫通、上下循環的旅遊網路,相繼開辟了登山游、武術游、考古游、地質游、天文游、宗教游、水上游、風情游多條旅遊線路。按照清華大學規劃的「一軸、兩翼、三園、四中心」方案,斥巨資對少林景區進行拆遷建設,逐步恢復「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意境,少林景區是國家首批命名的全國5A級景區,嵩山風景區成為全國文明景區示範點。城市建設按照建設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型城市的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交通通訊方面,連接京廣、隴海、焦枝鐵路的登封鐵路年內貫通,鄭州至少林、洛陽至少林兩條高速公路貫穿東西,許昌至少林高速公路也將於2007年投入使用,全市基本實現村村通電、通電話、通油路、通廣播電視,其中廣播、電視、通訊設施位居全國前列,登封與外界聯系更為便捷、暢通。市場建設堅持「突出城鎮,輻射農村,打通周邊」,建成10多個大型專業綜合市場。接待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目前,登封市擁有豪華舒適的中、高檔賓館飯店20餘家,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配套的一條龍服務體系,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登封的各方面簡介

登封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最早在陽城(今告成鎮)建都(禹都陽城),西漢武帝劉徹游嵩山,正式設立崇高縣,隋代改為嵩陽縣。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並為登封縣。1983年登以前登封一直屬洛陽管轄,此後劃歸鄭州市管轄。1994年5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登封縣撤縣設市。

登封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雄倚市境的中嶽嵩山。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有人文景觀150處,自然景觀30餘處。全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18處,市(縣)級123處,已發掘出各類文物珍品6700多件。其中「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嶽廟,儒學聖地嵩陽書院馳名天下。嵩山地質具有「五世同堂」的地質構造,被地質學家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1991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首輪通過為「世界地質遺產保護單位」,嵩山博大精深,獨領風騷,猶如一顆璀璨明珠,熠熠生輝,向人們展現出華夏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現代文明的壯麗畫卷。黃帝曾在此游歷,唐堯彎弓狩獵,大禹虔誠祭奠……周公姬旦,漢武帝劉徹、唐高宗李治、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乾隆等一代天驕,相繼到此祭祀封禪。李白、杜甫、歐陽修、范仲淹、理學大師程頤、程灝、接踵而來,蘊山川靈秀,書壯麗詩篇。
登封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佛、道、儒三教薈萃。境內現存文物史跡1127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13處,縣(市)級123處,名列全國縣級第一,是全國著名的文物之鄉。著名的文物史跡有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世界最早的天文台——觀星台,全國現存最古老的佛教磚塔——嵩岳寺塔,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古塔建築群——少林寺塔林,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中國最早的佛寺——法王寺,中國目前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中嶽道教聖地——中嶽廟等。登封有四大民間文化;大禹之鄉文化;河南曲劇發源地文化;曲劇古裝歷史劇--卷席筒;豫劇現代戲--朝陽溝。

登封旅遊事業發展迅猛。發源於嵩山少林寺的少林功夫威震四海,在國內外武壇獨樹一幟。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關心和重視嵩山旅遊資源開發和建設。陳毅、李先念、萬里、胡耀邦、喬石、田紀雲、楊尚昆、李鐵映、錢其琛等領導同志先後到登封視察和指導工作,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以少林寺為題材的影片在國內外的上映,和通過舉辦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大大提高了登封在當今世界的知名度,招來了大批中外遊客和投資,每年以上千萬元的投資用於老景點的修復、新景點和城市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全市現有上檔次賓館、飯店17家,擁有床位5000張,其中達到國家三星級標準的飯店3家,可為遊客提供吃、住、行、游、娛一條龍服務。現在以佛、道、儒、險、古為突出特色的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三皇寨、觀星台、盧崖瀑布等六大景區,形成了武術、宗教、登山、考古、天文、地質等多條旅遊專線,年接待中外遊客700萬人次,成為全國、全省旅遊熱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登封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我市已探明的礦產品種達37種,具有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等優點。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5.8億噸,遠景儲量30億噸,1991年被確定為全國15個重點開發區之一,被能源部定為全國100個商品煤基地之一。鋁釩土儲量2.4億噸,是河南省兩個鋁釩土基地之一。石灰石儲量30億噸。現代裝飾材料花崗石儲量30億噸,品種齊全,質量上乘。硅礦儲量8億噸。被明代大葯物學家李時珍譽為神奇的「嵩山葯石」——麥飯石儲量2億噸。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礦產品開采、加工、銷售的綜合性生產經營格局。

登封電力充足,交通通訊便捷。全市現有發電裝機容量42.8萬千瓦,除滿足全市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外,並向大電網供電。鄭州、洛陽航空港和京廣、隴海、焦枝三大鐵路干線近在咫尺,與隴海、焦枝線接軌的登封准軌礦區鐵路即將鋪通。207國道和豫03、豫3l線省道三干線公路貫穿全境。自動電話可直播國內外各大城市,行動電話、無線尋呼,電報傳真方便快捷,信息高速公路網站建設日新月異,郵電通信設施居全國市(縣)前列,並達到省會城市水平。

登封環境優美、條件優越,政策優惠。2000年經國家愛衛會驗收獲取「國家衛生城市」稱號,同年獲取「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我市除按國家、省政府有關鼓勵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外,還制定了重點項目領導分包責任制,項目審批一條龍服務制度和招商引資獎勵制度。對於外來投資客商我們總的原則是:客商的需要是我們制定政策的依據,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千方百計為外來投資商創造寬松環境。

登封名吃
登封的燒餅,僅僅登封有.鄰縣都沒有,可以夾肉,夾豆腐串,夾"酥雞".味道很棒,物美價廉.鄭韓劍客在外游學多年,每年回家,走出登封汽車站,第一件事就是去買個燒餅吃!現在雖然在編詞條,想起來還是要咽口水的!這是我從小吃到大的東西,也是每個登封人永遠都會喜歡吃的東西!每年登封在外的遊子回到家鄉都吃燒餅吃個夠!離開家鄉了也是有條件的話就帶點.還有的人雖然要飛越重洋,回到外國,但是依然是帶著登封的燒餅,懷著對家鄉的深厚感情.
河南名吃有個"逍遙鎮糊辣湯",登封也有糊辣湯,本人---鄭韓劍客偉大的母親也會做!好喝極了!其是這是一項河南名吃,只不過我懷念家鄉的味道!
鄭州的名吃有燴面,登封也不例外了,燴面像腰帶一樣寬,湯水也好喝極了!放點辣椒放點醋,那就更是吃的火火熱熱汗流夾背了!還有本地的刀削麵!在外多年,我覺得比山西的刀削麵好吃!
去登封,最好的就是去面館吃面!!!好的有個面館,店名就叫"登封第一面",是個老牌子的店了.
至於菜,就是豫菜了.和河南其他地方差別不大.

❽ 登封市城隍廟地點

你好我們家就是登封的,城隍廟就是中嶽廟,位於登封市東轉盤再往東1公里。10月份的時候有廟會,坐公交2路車可以直達。歡迎你來登封參觀。

❾ 關於夏朝在河南登封出土的文物有哪些

登封王城崗遺址被認為與夏朝有關,有些人認為就是禹都陽城所在。相關考古版發掘材料見:權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部編著:《登封王城崗與陽城》,文物出版社,1992 年。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崗考古發現與研究(2002~2005)》,大象出版社,2007年。

❿ 河南鄭州歷史博物館簡介

一、從河南博物館到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是我國歷史上創建較早的博物館之一。早在1927年6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的馮玉祥將軍在治豫政綱中就提出了「教育為立國根本要政」的主張,並身體力行,極力扶持文化教育事業。同年7月,在馮玉祥將軍的親切關懷下,由省政府委派郭須靜、徐金泉 、何日章三人為河南博物館籌備委員,隸屬省教育廳,指定開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學校校舍為館址(即今開封市三聖廟街),是為河南博物院發韌之始。
然而,這座解放前河南唯一的博物館,從其誕生之日起,便隨著時局的動盪,走上了一條坎坷之路。1928年5月,原河南省政府為表現各民族的歷史和現狀,宣傳民族共和和世界大同的理想,遂將河南博物館改名為「民族博物院」,並改由省政府直接領導,同時劃撥 劉師古堂充公遺產的一部分為專款,限期開放。民族博物院以「啟發民眾知識文明、激增命思想、促進社會文明」為辦院宗旨,廣泛徵集歷史、自然科學、農業、藝術、生理衛生等方面的實物料。同年10月10日,在藏品缺乏的情況下,大量運用模型等手段,成功舉辦了第一次陳列展覽。
1930年12月1日,河南省政府將「民族博物院」恢復為「河南博物館」,並確定為社會教育機關,直屬省教育廳領導。12月23日教育廳委任關百益為館長,並收回民眾師范房舍為古物陳列室。1931年1月20日,河南省教育廳又頒布了《河南博物館組織條例》,其中明確博物館的宗旨為:「一、發揚固有文化;二、提倡學術研究;三、增長民眾知識;四、促進社會文明」。同時設立了保管部、搜集研究部兩個大部,成立了由民政廳廳長、教育廳廳長、河南大學校長、博物館館長等組成的7人理事會,將原民族博物院的19個陳列室調整為7個,撤去了大量民族服飾和模型,充實了歷史文物。1930年至1937年的8年間,是河南博物館空前發展的時期,藏品中的歷史文物最為豐富、精緻,具有河南地方特點,而且涌現出以關百益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員。從此,河南博物館名聲鵲起,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贊譽。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大肆侵入。為避免文物被毀,館藏主要文物68箱被迫移運重慶,工作處於停滯狀態。1940年日偽期間,河南博物館被更名為「河南省立博物館」,下設事務部、保館部、研究部等。抗戰結束後,國民黨河南省政府派謝孟剛為接收委員,接收了日偽當局控制下的河南省博物館,但終因解放戰爭的爆發,國民黨政府忙於內戰,經濟嚴重匱乏,經費拮據,博物館步履維艱。
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一舉解放了古都開封。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文化教育和文博事業,立即成立了以趙干亭為主的三人管理小組,進駐博物館,整飭館務。1949年11月,河南省政府任命省教育廳廳長曲乃生兼任館長,開始組織人員,整理文物、展室,修繕房舍、設施,進行業務活動,博物館再次出現生機,蓬勃發展。
1953年,根據中央文化部頒發的《對地方博物館的方針、任務、性質及發展方向的意見》,河南省博物館被確定為地誌性博物館。1961年,河南省博物館由開封遷至省會鄭州,有了較好的陳列展覽場地。然而,正當博物館有計劃、有秩序地全面開展各項業務活動的時候,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文革10年中,博物館組織癱瘓,業務荒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河南省博物館漸入佳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尤其是進入80年代,博物館力量不斷壯大,機構設置趨於合理,設立了陳列部、保管部、社會教育 部、圖書室、研究部、《中原文物》編輯部、辦公室、行管科、保衛科等科室,建立建全了崗位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博物館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日月交替,滄桑更迭。歷史的車輪駛入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際間日益頻繁的文化交流,旅遊事業的飛速發展,進一步促進帶動了全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由於河南省博物館建築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突擊在鄭州興建的,它無論在建築形式、建築規模、還是在內部設施上,都很難適應今天博物館日益發展的需要。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領導高瞻遠矚,決定「八五」期間在省會鄭州建設一座具有當今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博物館。1991年秋,根據李瑞環同志的有關指示,經原省委書記侯宗賓、原省長李長春等領導同志的積極爭取,國務院決定由國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資籌建新館舍。
新館位於鄭州市農業路中段,佔地10 余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累計投資近3億元人民幣,歷時5年建成。主體展館位於院區中央,呈金字塔形,後為文物庫房,四隅分布有電教樓、綜合服務樓、辦公樓、培訓樓等。整體建築結構嚴謹、氣勢宏偉,造型古樸典 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也體現了中原文化的特點。
按照國家級現代化博物館的要求,新館內部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內有自動消防系統、安防監控系統、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文物保護系統、電教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等設施。1997年7月,河南省政府決定,將中原石刻藝術館與河南省博物館合並,成立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的成立,是河南博物館事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中國博物館發展史上的一樁盛事。
二、從白手起家到文物收藏大館
河南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文物豐富,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源地之一。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在片遼闊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絢麗多彩的古代文化,這就為河南博物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河南博物院創建之初,就十分重視文物的徵集工作,但由於當時缺泛經驗,博物館工作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徵集藏品往往是單純的"網羅珍奇",藏品頗為復雜,而且良莠不齊。
1930年至1936年間,是舊河南博物館藏品保管工作的繁榮時期,無論是在藏品的徵集、整理或在對藏品的研究上,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關百益先生的帶領下,先後接收了古物保存委員會所存的所有文物,其中包括1923年新鄭出土的春秋銅器,1925年11月鄢陵城關出土的宋代窖藏瓷器,洛陽等地的歷代石刻等。1934年、1935年又先後徵集了大量的古代名人書畫及現代藝術品,從而大大豐富和提高了博物館藏品的數量和質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還主動進行了幾次田野發掘,獲得了大量的出土文物。這個時期擁有的藏品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精,彌足珍貴。如新鄭出土的蓮鶴方壺、大型列鼎、王子嬰次爐、編鍾等;登封縣的九柄玉如意;石刻中的北魏石棺,劉根造像碑、魏志8種、隋代四面造像、舍利塔銘、唐代泉男生墓誌、宋代二體石經、金代進士題名碑等。正因為擁有大量的文物精品,所以在全國博物館界的地位大大提高,在國外也深受贊揚。當時曾有這樣的評論:「統中國博物館所藏物品,除故宮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館堪居第二之位置。」
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確保文物安全,河南博物館工作人員以滿腔的愛國熱忱和高度的責任心,精心挑選文物珍品5678件,拓片1162張,圖書1472套(冊),分裝68箱運漢口,存放於法國租界。1938年9月,隨著國內形勢日趨危急,存放於漢口的文物又輾轉運至重慶,從而避免了日寇的劫掠和破壞。而存留於開封的文物,在開封淪陷後,大部分銅器、鐵器下落不明。存放於重慶的68箱文物,於1949年11月,由國民黨政府挑選38箱,其中文物5119件,圖書1450套(冊)運往台灣。至此,河南博物館元氣大傷,苦心經營20餘年的文物大館,已無精品可言,博物館名存實亡。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得天時,佔地利,重整旗鼓,大力開展文物徵集工作,通過調查、收購、接受捐贈、發掘、揀選、調撥等,很快恢復了元氣。而且,館藏文物的數量和質量已非昔日可比。迄今為止,館藏文物達十萬件,特別是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和歷代陶瓷器,享譽世界,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如鄭州的大河村遺址出的新石器彩陶、臨汝出土的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鄭州窯藏青銅器、淅川下寺出土的楚國青銅器、平頂山應國墓地出土銅器、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銅器、扶溝出土的楚國金銀幣、洛陽唐三彩、汝瓷、鈞瓷等。另外,從1954年開始,博物院還曾多次派出徵集人員,分赴革命老區,進行調查訪問,徵集了一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同時,還接收了省軍區、省民政廳等單位撥交的部分革命文物和有關資料,其中有許多珍品,如太平天國的布告、義和團的旗幟、吉鴻昌烈士就義時的血衣、彭雪楓烈士的遺物、《響導》周報、《新青年》雜志、《紅旗報》、《中州評論》、《拂曉報》等。
近十年,隨著文物工作的不斷深入,湮埋已久的地下文物精品,終於重見天日,再現風采。為了配合河南博物院建設,發揮河南文物大省的優勢,從不同側面再現燦爛的河南古代文化,在省委、省政府及文化廳、文物局大力支持和關懷下,又陸續從中央、省直及各地市文物單位征調一大批文物精品。這些文物精品,猶如鑲嵌在中原大地上的顆顆明珠,放射出斑斕璀燦的光華,它必將以無窮的魅力,吸引無數海內外的觀光客。
三、從《民族模型陳列》到《河南古代文化之光》
陳列展覽是各項業務工作的中心環節。河南博物院創建伊始,就圍繞這個中心開展工作。"民族博物館"時期的《民族模型展覽》,是河南博物院歷史上舉辦的第一次陳列展覽。陳列以塑像為主,配合照片,展出古今中外各民族模型。展出後,引起了當時開封各階層和市民的轟動,"參觀者為之途塞"。
1930年至1937的"河南博物館"時期,在廣泛收集歷史文物、民俗文物和各類自然標本的基礎上,先後開放的陳列室有13個。如安陽殷墟出土器物陳列室、新鄭古器物陳列室、洛陽古物陳列室、岩石陳列室、民族模型陳列室、開封相國寺舊藏文物陳列室、石刻室、藏經陳列室、植物、礦物標本陳列室、書畫陳列室等。由於當時的陳列水平有限,在"唯器物論"的思想指導下,採取器物堆砌的辦法,陳列質量較差,但仍能看出當時的"河南博物館"已初具規模,是我國博物院中的皎皎者。
1937年,在館藏文物精品運抵重慶後,開封本館所屬藏品仍繼續陳列開放,但數量和質量均大為遜色。1938年日本侵略軍佔領開封,博物館被迫停止活動,直到1940年日偽統治下,把博物館改名為"河南省立博物館",才將原陳列開放。
解放後,河南博物院獲得了新生。1949--1961年間,除舉辦《河南自然環境與資源》、《河南歷史》、《河南革命文物》三個基本陳列外,還舉辦展覽數十個,內容多數與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和政治運動有關。如《從猿到人展覽》(1950年)、《鎮壓反革命展覽》(1951年)、《偉大祖國展覽》(1952年)、《青銅器展覽》(1952年)、《歷代服飾展覽》(1954年)、《肅反展覽》(1956年)等。
1961年至1966年五六年間,是河南博物院穩步發展的時期,也是舉辦展覽較多的一個時期。遷鄭之初,立即與省文物隊聯合舉辦了《河南省歷史文物展覽》,展出文物2000餘件,每天觀眾如潮,川流不息,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好評。1963年舉辦的《河南革命文物展覽》、以實物、圖片、繪畫、文字等較為系統地再現了河南革命斗爭史。1964年,在原有《歷史文物展覽》的基礎上,經過深入的研究、設計、製作,舉辦了遷鄭後的第一個基本陳列--《河南歷史陳列》,集中反映了河南古代歷史概況。
"文化大革命"時期,陳列展覽工作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展覽被污為"黑展覽"而被查封。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博物院職工還是以高度的責任心舉辦了幾次富有教育意義的展覽。如《抗大校史展覽》、《焦裕祿事跡展》、《林縣紅旗渠展覽》、《洛陽煤礦史展覽》等。
1977年到1997年的20年,可以說是河南博物院大發展的20年,陳列展覽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並逐步確立了全國文物大館的地位。首先於1980年重新恢復了《河南歷史陳列》。該陳列在"文革"前陳列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採用了新的陳列設備和手段,使之更趨於科學化和大眾化,真正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園地。1981年以來,又先後舉辦了《河南革命文物陳列》、《古代雕塑藝術陳列》、《古代建築藝術陳列》、《館藏明清書畫展》、《館藏文物精品展》以及《楚國青銅器展》等幾十個展覽,觀眾人數逐年遞增,年平均觀眾達30餘萬人次。
尤為引人注目是,通過六年多的醞釀和深入研究,集河南博物院集體的智慧,在中央、省、地市各級領導和兄弟單位的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在落成之日便隆重推出了《河南古代文化之光》、《中原百年風雲》、《河南古代石刻藝術》、《河南古代玉器》、《河南古代建築》、《楚國青銅器》、《明清工藝珍品》、《恐龍世界》等1個基本陳列和7個專題陳列,內容豐富,蔚為大觀。尤其是《河南古代文化之光》,是70年來河南博物院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內容更充實的大型陳列,展廳面積達3200多平方米、展覽文物1000多件(套),均屬館藏文物精品,重點展示了河南古代文化的光輝成就。在內容上,一改傳統的模式,盡可能地增加了觀眾參與項目;在形式上,普遍採用了聲、光、電等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使觀眾真正能夠賞心悅目;在講解手段上,配備了電腦控制的自動擴放錄音講解、擴放錄像、聲控幻燈、感應錄音講解等先進設備,增加了觀眾參與的一些項目,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觀眾對文物的求知鑒賞、娛樂等需求。
另外河南博物院自創建以來,一直在中原文物如何走出河南、走向世界這個問題上做出積極的努力和嘗試。如1935--1936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的《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當時河南博物館選送的新鄭出土的8件青銅器,在倫敦引起轟動,受到海外觀眾的高度贊揚。70年來,舉辦和參加的出國展覽還有:1980年丹麥、瑞士的《中國珍寶展覽》,1985年日本的《中國歷代陶俑藝術展》,1986年日本的《黃河文明展》,1987年美國的《中國歷代陶俑藝術展》,1990年日本的《河南省文物展》,1990年新加坡的《中國漢代文明展,1991年法國的《河南省史前文物展》,1992年澳大利亞的《帝王的中國展》,1993年丹麥的《華夏帝王展》,1996--1997年英國、德國、瑞士和丹麥的《人與神展》,1998年的《大黃河文明展》等。通過展覽,增強了我們與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使更多的海外觀眾進一步了解河南,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四、從《河南博物館館刊》到《中原文物》
有著70年歷史的河南博物院,不僅是文物薈萃之地、文化教育的場所,同時又是科學研究的重要陣地。特別是在解放後的40多年來,河南博物院人才輩出,在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1929年,殷墟文物進館之後,當時的河南博物館即聘請考古學家關百益為編輯委員,研究考訂甲骨文字和各種器物刊印成書。1930年底,關百益先生接任館長職務,同時成立了研究部,科學研究工作步入正規。據粗略統計,1931-1938年間,河南博物館出版文物圖錄和研究著述達一百多冊、卷。比較重要的如《伊闕石刻圖表》(關百益)、《石華》(關百益)、《殷墟器物存真》(關百益)、《殷墟文字存真》(關百益)、《新鄭古器圖考》(關百益)、《南陽漢畫像集》(關百益)、《河南金石志圖》(關百益)、《老君洞石墨擷英》(關百益)、《繁塔石墨擷英》(關百益)、《南陽漢畫像匯存》(孫文青)、《殷墟文字存真第一集考釋》(許敬參)、《館藏石刻整理匯報》(孫文青)、《河南博物館自然科學匯報》一、二、三冊(傅桐生)等。在研究內容上,具有濃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充分發揮了地方博物館的優勢。在研究方法上,他們重視實踐,研究人員經常走出書齋,親自參加文物、標本的搜集和整理。如1935年8月,關百益在汲縣山彪鎮發掘戰國墓;1936年春,孫文青參加殷墟第十三次發掘;1936年9月至11月,許敬參、郭豫才等在輝縣琉璃閣進行發掘等。
1936年7月,王幼僑任館長後,為了"闡揚文化,研究學術",創辦了《河南博物館館刊》,到1938年3月因日寇入侵而停刊。短短的兩年時間,共出版15期,其內容豐富,引人入勝,真所謂"琳琳琅琅,萃集一堂,遂為中州古代文化之大觀。"不僅能夠從中詳細地了解到河南博物院的發展史,而且還有一批重要的考古學理論、考古調查報告和考古研究論文,直至今天,仍不失為重要的學術參考資料。
建國以後,隨著博物館事業的迅速發展,科學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40多年中,雖然經受了多次政治運動的沖擊,但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考古發掘報告、學術論文數以千計,出版專著目錄和普及讀物也有幾十部之多,比較重要的如《中國陶瓷小品》(河南省博物館編)、《龍門造像題記》(河南省博物館編)、《河南省博物館》(中國博物館之七)、《中國奴隸社會》(許順湛)、《漢代疊鑄》( 湯文興)、《中原遠古文化》(許順湛)、《夏文化研究論集》(鄭傑祥編)、《中嶽漢三闕》(呂品)、《河南漢代畫像磚》(湯文興、呂品)、《黃河文明的曙光》(許順湛)、《河南文博考古文獻敘錄》一、二(孫傳賢主編)、《漢畫--河南漢代畫像研究》(周到、王曉)、《河南博物院落成論文集》等。
1977年,由河南省博物館主辦的全國第一家省級文博期刊《河南文博通訊》創刊,已故考古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了刊名。刊物問世後,很快引起了國內外讀者的關注。1980年,為了進一步擴大其影響,改為國內外公開發行,並於1981年更名為《中原文物》。20年來,《中原文物》始終擔負著向社會宣傳文物保護政策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學術繁榮的多重使命,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獨特風格的學術期刊,越來越受到文博界的重視,已成為研究史前文化、夏商文化、漢畫、楚文化及科技考古等領域的重要園地,並且連續被評為河南省一級期刊和中國社科類核心期刊。截至目前,《中原文物》出版發行近百期,發表學術論文、考古報告等2000多篇,並出版了《河南省考古學會論文集》、《魏晉南北朝佛教學會論文集》、《論仰韶文化》等特刊,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映了中原大地文物博物館工作的面貌。
從《河南博物館館刊》到《中原文物》,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河南博物館數十年來的光輝歷程,同時也使我們深切地體會到,累累碩果的背後,有著河南博物院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他們嘔心瀝血,默默耕耘,為河南博物院的發展和科學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關百益先生,是30年代著名學者,近代考古學家,也是河南博物院的奠基人。他知識淵博,著述宏富,於史學、金石學、考古學、甲骨學、方誌學等皆有很深的造詣和卓絕的創建。孫文青先生,早在30年代,就開辟了漢畫研究的新天地,為漢畫研究奠定了基礎。解放後,河南博物館更是人才濟濟。諸如許順湛、韓紹詩、楊煥成、孫傳賢、任常中、周到、王瀛三、張維華、湯文興、呂品等同志,著述甚豐,在國內乃至國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如今,他們有的已年屆七旬,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齡,但在文博戰線默默奉獻,不知老之將至。更為可喜的是,在老一輩專家學者的帶領和鼓舞下,涌現出一大批後起之秀,他們不僅有扎實的文博知識,而且善於接受新思想、新方法,這是我們事業後繼有人,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河南博物院美好的未來。
河南博物院輝煌的今天,是各級政府和各界人士關心支持的結果。是河南博物院幾代人共同奮斗的結果。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豐富的文物資源以及全體職工的不懈追求,河南博物院將會以更加堅實的步伐,以嶄新的姿態、現代化的管理、多功能的服務、優美典雅的環境獨領風騷,為中原大地增添新的光彩。

閱讀全文

與登封歷史博物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