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蒙古古代歷史事件

蒙古古代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4 17:28:28

『壹』 蒙古國歷史

蒙古國原稱外蒙古或喀爾喀蒙古。蒙古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聚居的蒙古高原位於今天中國北方,蒙古地區在漢朝以前的主要居民乃匈奴人。匈奴被西漢擊潰之後,蒙古地區先後由柔然、突厥、回紇等民族控制。宋朝時期蒙古人遷入該地。唐朝時首次納入中國版圖,後為中國遼朝版圖。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統一的蒙古汗國--蒙古帝國,是曾統治過歐亞大陸強大的且是人類歷史上疆域面積最大的國家。後來蒙古帝國分裂,在1271年蒙古本土的可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就進入了蒙元時期。到了1370年,蒙元勢力被明朝瓦解,蒙元附近諸國逐回了蒙古本土。元朝時蒙古地區全部納入中國版圖。明朝始終無力收復蒙古地區。明朝時期在中國的蒙古人大多退回塞外,主要生活在這一地區,直至清朝覆滅。元朝時蒙古地區和今西伯利亞大部都屬於中國版圖。 1660年外蒙古庫倫活佛(喇嘛教,與清王朝信仰相同)作出了影響後世數百甚至數千年的決定,歸附中國,而不是向沙皇俄羅斯投降。 清朝時,蒙古地區再次納入中國版圖,除了貝加爾湖東部和南部的現在的布里亞特共和國、赤塔州等約70多萬土地在1689年尼布楚條約中割讓給俄羅斯外,其餘蒙古地區都是中國領土。內外蒙古被統稱為塞北。今蒙古國(外蒙古)清朝稱喀爾喀蒙古,或漠北蒙古,並設有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今內蒙古之南部地區並入內地省份,其餘部分清朝留為「盟」、「道」,皆未建省。 外蒙古的分裂,只是上世紀初的事。外蒙古獨立是指外蒙古於20世紀初期從中國獨立出去的一直影響到現在中國的巨大歷史事件,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之一。 清朝稱「喀爾喀蒙古」,於17世紀歸附清朝,設烏里雅蘇台將軍轄區(省級行政區)。東面臨近黑龍江將軍轄地,西端至阿爾泰山連接新疆,南邊到達翰海與內蒙古相連,北面與俄羅斯接壤。
現代:
1911年中國發生了武昌起義,有十五個省宣布獨立脫離清朝的統治。同年的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也宣布「自治」。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中華民國 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從此結束了封建統治時代,然而中國不久就進入了混亂的軍閥割據時代。外蒙古的獨立活動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的。1911年外蒙古叛軍,在沙皇俄羅斯鼓動下,驅逐清政府官員,侵入內蒙古,在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下,袁世凱出兵收復內蒙古,但沒有收復外蒙古。1919年放棄「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憲政府。1924年11月26日廢除君主立憲,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ongolia)。1919年11月7日,由於俄國白軍與紅軍均陷入蘇聯國內戰爭而無暇顧及外蒙古,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和政府首腦段祺瑞遂決定出兵外蒙,派徐樹錚率兵進入外蒙古庫倫,挾持「內閣理」巴德瑪·多爾濟,軟禁哲布尊丹巴活佛,並召陳毅回京,全面否定《中俄聲明》,立即用鐵腕政策迫使外蒙古放棄自治,外蒙古重新徹底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同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書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呈請廢除俄蒙一切條約,蒙古全境歸還中國。南方孫中山護法軍政府亦致電慶賀。11月22日以《中國大總統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復舊制。同時取消《中俄聲明》和《恰克圖協定》,北京政府在庫倫設立「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1920年,皖系軍閥段祺瑞下台了,外蒙古也進入了混亂狀態。被蘇俄紅軍趕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結外蒙古上層王公,向中國駐軍發難。1920年代,外蒙古從中華民國分裂出去而獨立,隨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在蘇聯俄羅斯紅軍的幫助下,外蒙古叛軍擊垮駐扎在外蒙古的中國北洋軍隊,當時的中國中央政府(北洋政府)發表嚴厲聲明,拒絕承認外蒙古獨立,但由於當時中國陷於內戰中,北洋政府沒有派軍隊收復外蒙古。 外蒙古宣布「獨立」和建立「蒙古國」消息傳到內地,一時間輿論大嘩,包括內蒙古王公在內的國內各民間團體、民主黨派紛紛發表宣言,反對蒙古王公貴族分裂祖國的倒行逆施,譴責蘇俄對中國外蒙古的武裝佔領。1945年2月關於結束二戰的雅爾塔會議,是外國人操縱外蒙古命運的一次重要會議。在亞洲,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節節勝利,但戰役打得非常艱苦;在中國戰場,中日雙方處於戰略對峙,誰都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攻勢。 然而蘇聯(俄羅斯)和美國為達到這個目的,不惜出賣中國利益,答應了蘇聯的出兵中國東北的條件是中國接受外蒙古的現狀,即承認並要求中國政府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無理要求。這筆交易實際上是在羅斯福和斯大林之間進行的。蔣介石得不到羅斯福的支持,面對斯大林的重壓,在萬般無奈之中,於1946年1月5日,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條約中正式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這種巨大代價,終於換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日本迅速宣布無條件投降,使得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行動變得毫無意義, 在蘇聯(俄羅斯)和美國的壓力下,1946年1月5日,當時的中國中央政府(國民黨政府)暫時承認外蒙古獨立,但在1950年代後又不承認。在台灣當局時期承認外蒙古獨立。1949年10月,中國的解放戰爭勝利,國民黨的軍隊被趕到台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蔣介石在退到台灣後對斯大林沒有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條款感到憤慨,並以蘇聯違約為由,在聯合國狀告蘇聯,當時雖然大陸已經易手,但在聯合國,「中華民國」仍然擁有中國的合法代表權,並且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宣布《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聯合國對此予以承認。這就是至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版圖上還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據。 1992年2月改名為「蒙古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6日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1961年10月25日參加聯合國。 蒙古人民共和國國旗(1924-1940)
外蒙古經蘇聯策動,20世紀從中華民國獨立出去。外蒙古從中國辛亥革命之後就尋求獨立機會。1945年,蘇聯控制之下的蒙古10月20號經過全國全民投票決定從中國獨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實行社會主義。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蘇聯解體之後,蒙古失去資助,國力逐點衰退。1992年2月12號放棄社會主義,實行多黨制的總統制民主,實行議會制。新憲法當天生效,國名改為「蒙古國」。

『貳』 詳細介紹蒙古歷史

東胡被匈奴的冒頓單於擊敗後,退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分為烏桓和鮮卑二族。烏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後衰落,鮮卑一族崛起,在西晉晉武帝時代,鮮卑主要分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與北魏拓跋氏多次交戰。柔然被突厥系民族擊敗後,分為南北兩支。柔然的南支逃到遼河上游,成為契丹人的宗源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是蒙兀室韋的祖先之一。
《舊唐書》有「蒙兀室韋」,「蒙兀」 與「蒙古」是同名異譯,在蒙古語中意為「永恆的火焰」。
漠北諸部中,黃金家族來自室韋諸部,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嫡系後裔。北宋時,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統治逐漸衰落,居住於今日俄羅斯聯邦赤塔州和蒙古國東方省地區的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蒙兀室韋諸部開始西遷至蒙古高原內部的。室韋諸部在突厥語中稱作韃靼。西部蒙古諸部則在同一時期在由突厥或突厥化的部落的基礎上形成。中國唐朝中期前和中國遼朝時納入中國版圖。蒙古族偉大世界歷史上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鐵木真在公元1206年,被推舉為蒙古帝國的大汗,並被譽為「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各部落。1271年蒙古大汗國改名為大元國,或稱「大元大蒙古國」(Dai Ön Yeke Mongghol Ulus),是為元朝的正式開始,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孫忽必烈成為中國皇帝。 蒙古族開創的元朝創設了「行省」制度,現在的內蒙古、新疆、廣西、雲南、貴州等民族地區,都在行省的管轄之下。把雲南、四川、華北、東北廣大地區納入到中央政府的有力管轄下,設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設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台灣,同時在雲、貴、川、康等民族地區設土司制度,加強了中央對邊疆地區的統轄。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的大統一,在我國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它結束了唐末以來國內分裂割據和幾個政權並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國家長期統一的政治局面;它促進了國內各族人民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邊疆地區的開發,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尤其是元朝首次實現了全中國歷史上的唯一的最大范圍的的大統一和把以前的中原王朝無法統一的青藏高原納入中原王朝的直屬版圖,在多民族統一中國的形成和發展史上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明時東、西蒙古分稱為韃靼和瓦剌。清朝時期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大部、漠西蒙古部分納入中國版圖。漠西蒙古土爾扈特18世紀中期後不遠萬里沖破沙俄阻撓回歸祖國中國。世界上超過一半的蒙古族人住在中國,新中國的民族政策讓中華民族大家庭力的蒙古族人的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蒙兀室韋」始見於《唐書》。屠寄《蒙兀兒史記》開宗明義將室韋作為蒙古的族源。王國維、林乾等肯定或支持蒙古室韋說。張久和進行了系統論證,蒙古室韋說成了學術界較流行的一家之說。 但是蒙古族老百姓似乎不知道「室韋」為何物。蒙古室韋說解釋不了狼圖騰和游牧生活方式的來源,說明不了成吉思汗可能是突厥人的事實。這樣就腰斬了蒙古民族的整個歷史。不少蒙古人願意追認突厥、匈奴,乃至北狄為祖先。 《蒙古族簡史》將蒙古族興起以前的匈奴與東胡、烏桓、鮮卑、柔然、突厥、回鵑、契丹、女真做了介紹,認為它們對蒙古族的形成都有影響。《蒙古人民共和國通史》從石器時代「原始公社制度」一直寫到「為建設社會主義而斗爭」的1954年,被認為是關於蒙古人民歷史的一部好書。麥高文《中亞古國史》和西諾爾主編的《劍橋內亞古代史》實質上是蒙古族史前史,而格魯塞《草原帝國》是一部蒙古族通史。因此,亦鄰真從中國北方民族歷史發展的大背景來研究蒙古族族源是十分明智的。 蒙古族或游牧民族的歷史只是人類歷史的組成部分。拉施特致力於編撰以蒙古族為中心的人類史,《史集》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世界通史,當之無愧的亞歐歷史網路全書。其中第一編《蒙古史》最有價值,第二編《亞歐各國史》、第三編《世系譜》和第四編《地理志》不是過於簡略就是沒有完成。蒙古人是大紅花,突厥人、中國人、猶太人、富浪人(歐洲)、印度人都是小小的綠葉而已。他沒有也不可能闡明蒙古族在人類史上的合適地位,只是表明了蒙古人並不是孤立的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編撰的多卷本《中亞文明史》給予了蒙古以適當的重視,大體反映了蒙古在中亞史或世界史中的地位。蒙古族是人類大家庭中的一員,應該從長時段和世界體系的角度來考慮其動態和變遷。 在人類起源遷徙的大背景日益清晰的今天,在正在進入全球化時代的二十一世紀追溯族源並不是追求民族的獨特性,而是考證民族與人類的關系。任何民族獨立起源的學說都是主觀的追求,經不起科學的分析和檢驗。因此我們不能贊成蒙古族起源於某地某族的簡單說法,那都是蒙古族孕育和發展過程中的環節。鑒於目前的科學研究狀況,關於蒙古族源我們可以大略概述如下:構成蒙古族基礎的原蒙古人可以通過室韋、韃靼追溯到鮮卑、東胡,大體上屬於蒙古人種,而蒙古人種大約在五萬年前經東南亞進入中國逐漸分布於蒙古草原和附近地區,相當一部分蒙古族特別是成吉思汗家族可以由突厥追溯到匈奴、斯基泰,大體上源於印歐人,而印歐人種大約四千年前開始陸續進入東亞。蒙古族狼圖騰與天崇拜、游牧傳統及相應的文化來源於突厥、匈奴,其鹿圖騰與薩滿教、定居文化傳統來源於室韋、鮮卑或東胡。其語言亦是由通古斯語與突厥語混合而成。簡言之,人類走出非洲之後分別從喜馬拉雅山脈南側和北側進入東亞,從南方進入的一支稱之為蒙古人種,發明了定居農業生活方式,從北方進入的稱之為印歐人種,形成了游牧生活方式,二者在蒙古草原相遇,孕育了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蒙古族源。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公元12世紀,蒙古人已經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等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並分衍出乞顏、札答蘭、泰赤烏等許多部落。此外,在蒙古草原和貝加爾湖周圍的森林地帶,還有塔塔爾、翁吉剌、蔑兒乞、斡變剌、克烈、乃蠻、汪古諸部。它們大小不等,經濟文化發展亦不平衡。游牧在草原上的被稱作「有氈帳的百姓」,主要從事畜牧業;居住在森林地帶的被稱作「林木中的百姓」,主要從事漁獵業。 蒙古人是來自中亞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他們是兇猛的戰士,打敗牧地上的每一個敵人,並侵襲在東方和南方已開發的文明。從十三世紀開始,蒙古的部落在統一之後,即展開對外征戰,蒙古人開拓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 蒙古人居住在今天蒙古貝加爾湖的南面平原。在頂盛時期,他們的帝國東起自韓國並跨越亞洲邊界,直侵俄羅斯在歐洲的土地,遠至波羅的海沿岸一帶。他們佔有大部分的小亞細亞、今天的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西藏、部分的印度與緬甸、整個中國與部分的越南。 在十三世紀初年,蒙古的部落是由鐵木真所統一。鐵木真又名成吉思汗,他的夢想是統治所有海內(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土地。 成吉思汗在1227年去世,其子窩闊台完成中國北部的征服,繼續向歐洲推進。他在1240年攻毀基輔並向匈牙利進攻。窩闊台在1241年死於征途中,迫使大軍立即折回以解決繼承的問題。當蒙古的統治者把軍事焦點集中在中東和中國時,歐洲地區得以稍事喘息。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另一個孫子,他在1279年完全佔領中國,並建立元朝。曾經在1274年和1281年兩度企圖入侵日本,卻被季風吹翻艦隊,導致重大的損失。1294年,忽必烈逝去,蒙古的政權自此在亞洲和其他地區逐漸衰落。1368年,建立於的中國的元朝被明朝推翻,蒙古大部退往蒙古漠北,為北元。 在1370年代,一個具有突厥和蒙古血統的戰士,宣稱他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並爭取在中亞地區的蒙古領導權,企圖恢復蒙古帝國。歐洲人稱之為帖木兒,亞洲人稱之為毀滅王子,憑藉十萬名以騎兵為主的大軍,橫掃俄羅斯與波斯,以回教徒為主要攻擊目標。1398 年,他洗掠德里,隨後並轉往西方,在敘利亞打敗埃及的阿拉伯奴隸兵。1402年,他在今天的安卡拉附近打敗大批的奧斯曼帝國土耳其軍隊,但隨即折返。1405年,他發動軍隊入侵中國,卻在同年死於征途之中。他喜歡掠奪財富和發動大規模的屠殺,但在位期間卻沒有考慮過設置一個穩定的政府,因此,在他死後,由兒子們所繼承瓜分的廣大國土便很快地四分五裂。 公元11世紀,他們結成了以塔塔爾為首的聯盟 ,強大一時,因此,「塔塔爾」,或「韃靼」(音達達)曾一度成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稱。後來西方通常就將蒙古泛稱為韃靼。宋 、遼、金時代,還把漠北的蒙古部稱為黑韃靼,漠南的蒙古部稱為白韃靼。 有時也用韃靼泛稱中國北方各民族。 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後 ,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一個部落的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 元朝滅亡後,蒙古分裂為許多部,後來 ,按照所居地域逐漸形成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的蒙古人稱為漠南蒙古 ,亦即科爾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國境內的蒙古稱為漠北蒙古,亦即喀爾喀部 ,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肅一帶的蒙古稱為漠西蒙古,亦即衛拉特部,也稱為厄魯特(額魯特)蒙古。

『叄』 蒙古族在歷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

蒙古族的歷史大事,起源於鐵木真,然後發端四大漢國。建立元朝。至於明朝時代哪些戰爭就不提了。

『肆』 簡述蒙古族在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及重要影響。

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專為首的蒙古部屬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盡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志。
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而且音樂、舞蹈也在藝術上居於相對顯赫的地位。
《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被稱為蒙古族的三大歷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的三大史詩之一。

『伍』 蒙古族的歷史經歷

蒙古族的發展歷史分為四個階段:原始社會時期、民族的統一與對外征伐、元朝滅亡後的蒙古諸部和蒙古國的獨立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建立。

1、原始社會時期

根據《史記》記載,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其他突厥部落打敗後只剩下兩男兩女,逃到了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一帶居住下來,公元8世紀,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不得不向外遷徙,這時已分出了70個分支了,這70個分支被稱為「迭兒勒勤蒙古」。

公元前5至前3世紀,東胡各部還處於原始氏族社會發展階段,各部落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生活。

4世紀中葉,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帶的鮮卑人的一支,自號「契丹」。居於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地區)的鮮卑人的一支,稱為「室韋」。

6世紀以後,室韋人分為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恆室韋、大室韋等5部,各部又分為若干分支。後來,達怛又成為蒙古諸部的總稱。

12世紀時,這部分人子孫繁衍,氏族支出,漸分布於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組成部落集團。其中較著名的有乞顏、札答蘭、泰赤烏、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

2、民族的統一與對外征伐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的忽里勒台(大聚會)上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蒙古汗國的建立,對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義。從此,中國北方地區第一次出現了統一各個部落而組成的強大、穩定和不斷發展的民族——蒙古族。

凡是這個國家統轄的漠南、漠北地區,概稱為蒙古地區,此地區各個部落的居民,統稱為蒙古人。蒙古族這時從遼、金時期(916~1234)被統治的民族成為統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從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後建立橫跨歐亞的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四大汗國。在西征的同時,又揮師南下。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歷經70餘年征戰,統一了中國,建立元朝。

1368年,元朝滅亡,殘餘力量退居蒙古草原。

3、元朝滅亡後的蒙古諸部

元朝滅亡後,明朝在遼東西部、漠南南部、甘肅北部和哈密一帶先後設置了蒙古衛所20多處,各衛所長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領主擔任。15世紀初,漠西蒙古瓦剌部和東部蒙古的韃靼部先後向明朝稱臣納貢,建立了臣屬關系。

15世紀,蒙古南北被達延汗重新統一,分東部蒙古為喀爾喀、兀良哈、鄂爾多斯、土默特、察哈爾、喀剌沁(永謝布)六部。

明末清初。蒙古處於分裂割據狀態,以大漠為界,分為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西(厄魯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與明朝修好,發展貿易關系。

明末,女真建立後金政權。1636年後金改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後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滅亡後,清軍入關統一中國,直到1757年平定準噶爾部落。

至此蒙古族完全置於清朝的統治之下。清朝為了加強對蒙古族的統治,在重新調整蒙古原來的大小封建領主的基礎上,參照滿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區建立了盟旗制度。

4、蒙古國的獨立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建立

沙俄在18世紀就對蒙古懷有領土野心。其官方刊物曾公開聲稱,俄羅斯在外蒙古有特殊使命,戈壁沙漠是帝國遠東和東南部的天然邊界。不過,當時沙俄的侵略重點在於鯨吞整個滿洲(中國東北),對外蒙古的入侵還放在次要位置。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特別是1860年清朝政府被英法聯軍打敗,沙俄強迫清廷訂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從中國割佔去大片的領土,並在蒙古地區攫取了許多特權。

1904—1905年,在遼東半島爆發了日俄戰爭。結果沙俄在同日本爭奪中國東北的戰爭中失敗,遂與日本簽訂了劃分南北滿洲勢力范圍的密約,把南滿讓給日本,換取日本承認它在外蒙古的「特殊利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繼蘇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率先與新中國建交之後,蒙古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16日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系。[8]

20世紀90年代前後,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的影響,蒙古人民共和國廢除馬克思列寧主義,改稱蒙古國。政治上開始實行多黨制,經濟上實行市場經濟,開始擺脫蘇聯70年的控制,人們在思想上掀起了恢復民族文化的浪潮。

(5)蒙古古代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蒙古族經濟發展歷史

蒙古族早期的社會經濟主要是狩獵與游牧,直到13世紀,蒙古族仍然有「圍獵「的習俗。在相當長的時期里,畜牧經濟是蒙古族主要的社會經濟門類。

直到16世紀,在河流兩岸有條件可供耕作的平川上,蒙古族人民才發展了畜牧飼養與農業混合的農耕經濟。到20世紀初,各地蒙古族的區域經濟可分為畜區、農區、半畜半農區。

『陸』 蒙古史的蒙古歷史

蒙古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據傳說,蒙古人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即有文字可據的歷史記載,亦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個自公元七世紀就登上歷史舞台的偉大民族,在漫長的歲月中,留下了輝煌的足跡。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為征服世界,南征西討,建立了橫跨亞、歐的世界帝國,後經忽必烈平定中原、征服大理和土蕃,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蒙古民族對世界及中國歷史的發展所起的影響和作用是巨大的、不可磨滅的。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北逐胡元,定鼎中原,蒙古貴族退居漠朔,但其並未銷聲匿跡,勢力依舊咄咄逼人,「引弓之士,不下百萬眾也,歸附之部落不下數千里也」,時常南下掠奪肆擾。不言而喻,在明末東北女真興起之先,蒙古始終是明朝的肘腋腹心之患,是明朝民族關系中的重中之重。綜觀明世,從高皇帝對北元殘余勢力的大張撻伐,到文皇帝「五齣朔漠,三犁虜庭」,英宗朝「土木之變」,嘉萬時期「庚戌之變」、「插罕寇邊」,同『北虜』蒙古的戰爭幾乎與有明一朝相始終,「終明之世,迄無寧日」、「邊防甚重」。明與蒙古以長城為界,各自為政,南北對峙達二百六十餘年,「始至崇禎初年勢稍減」,而此時大明帝國也已病入膏肓,「財盡力竭,國帑告匱」,「不旋踵而流寇四起,遂成不可挽之勢」,在內憂外患中,日落西山,壽終正寢。
明代蒙古史雖不及蒙元時期那樣威武雄壯、豐富多彩,但其作為蒙古史中承上啟下的一段,對後世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有些國家的歷史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有關明代蒙古的國內外研究狀況如下: 十三世紀初,蒙古汗國建立伊始,在成吉思汗的號召下,憑借強大的武力四面征討,締造了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草原帝國。這使得歐、亞兩洲的很多國家都存在過一段蒙古統治時期的歷史,都有一段和蒙古人打交道或抵抗蒙古鐵騎侵略的歷史。因而,亞歐各國的史學工作者,無論是研究本國史或世界史,都不能不研究蒙古統治時期的歷史,不能不研究蒙古史以及他們自己的國家、民族和蒙古人的關系史。他們致力於蒙古史研究,使之成為一門國際性學科。自十九世紀中葉起,蒙古史成為國際上「東方學」的重要領域之一,到二十世紀初,從日本、帝俄等國開始,逐漸形成了所謂「蒙古學」的專門領域,涌現出一大批聲名蠻著的蒙古學專家及成就斐然的大作力作。
俄羅斯在西方諸國中首先最熱衷於「蒙古學」研究,這與俄國政府對外侵略擴張政策有一定關系。雅琴夫·俾丘林—《蒙古志》、《成吉思汗最初四汗史》,卡法羅夫·帕拉基—《1847年和1859年的蒙古行記》,格·恩·波塔寧—《西北蒙古概要》,阿·莫·波茲德涅耶夫—《蒙古與蒙古人》等,曾深入探討過蒙古人的族源、蒙古國家的起源一對十三世紀蒙古統治者軍事征伐政策的評價等問題。繼之的蘇聯學者對蒙古史研究亦興趣頗濃,有名的蘇聯蒙古史學者及其作品主要有:符拉基米爾·佐夫—《成吉思汗傳》,格列柯夫、雅庫博夫斯基—《金帳汗國史》,茲拉特金《准噶爾汗國史》激素夢學者合編的集大成之作《蒙古人民共和國通史》等等。西歐早在十三世紀時,就出現有幾部著名的關於蒙古地區的游記和蒙古統治者軍事征伐的歷史著作。諸如:義大利傳教士普蘭·迦兒賓—《普蘭·迦兒賓行記》,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使臣威廉·德·魯不魯克維斯—《魯不魯克行記》,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馬可·波羅行記》,稍後,法國格魯塞《蒙古帝國史》、《蒙古史略》,伯希和《金帳汗國史》等都是研究蒙古是的重要參考資料蒙古伊兒汗國拉施特—《史集》,伊朗史學家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瑞典多桑—《多桑蒙古史》,美國歐文·拉鐵摩爾—《蒙古旅行記》、《滿洲的蒙古》,英國霍渥斯—《蒙古史,自第九到十九世紀》亦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中國近鄰日本的蒙古史研究亦碩果累累,人才輩出。那柯通被視為日本蒙古學的「鼻祖」,曾集中力量研究過一些中國古代的蒙古史料。日人和田清—《明代蒙古史論集》,引用漢籍史料達一百七十餘種,且對《北虜紀略》、《譯語》及《山中見聞錄》這些重要史料的著者進行了考辨。田村實造主持編輯的《明實錄抄·蒙古編》,將《明實錄》中有關蒙古史的資料摘編為十巨冊,並作了索引,為學人提供了方便。原田淑人—《明代的蒙古》,在認真閱覽《明實錄》的後寫就,糾正了明朝鄭曉、葉向高等人的若干錯誤說法。中島竦—《蒙古通志》在熟讀並刻苦鑽研《蒙古源流》的基礎上為日本明代蒙古史建立了一脈絡一貫的體系。此外,河野元三—《蒙古史》,箭內亘—《蒙古史研究》等都是彌足珍貴,不可多得的蒙古史研究著述。 蒙古統一後,立即對外擴張,1211年,鐵木真親征金國,前鋒到達金中都(今北京)附近的昌平。1214年,金被迫遷都汴京(今開封)。蒙古雖一時未能滅金,但卻通過對金戰爭奪得大批錢財和馬匹糧草。1218年,蒙軍西進滅西遼。
1219年秋,鐵木真率20萬大軍西侵花剌子模,開始了第一次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國有軍隊40萬,但國王優柔寡斷,不能集中兵力,被蒙軍各個擊破。1220年,蒙軍攻克花剌子模名城布哈拉。蒙軍命令全城居民出城,任由蒙軍屠殺,全城居民死亡過半。攻陷布哈拉後,蒙軍攻打撒馬爾罕,撒馬爾罕淪陷。花剌子模國王為蒙軍的攻勢下破了膽,西逃到裏海的一個小島上,死在那裡。死前,命令兒子扎蘭丁繼位。扎蘭丁繼續抗蒙,但因力量懸殊,終未能復國。
蒙軍大將速不台與哲別的軍隊在追趕扎蘭丁軍隊時,越過裏海南岸,經高加索進入黑海北岸,這里的波洛伏齊人(屬突厥人)難以抵擋蒙軍的進攻,便向俄羅斯人求援。
1223年,俄羅斯部分王公集結軍隊迎擊蒙軍。在卡爾卡河畔,慣於單騎決斗的東歐騎士被蒙古輕騎兵打敗。蒙軍乘勝進擊,攻陷基輔等地。1224年,蒙軍班師撤回。
1229年,窩闊台繼任大漢。1231年蒙軍征服高麗,1234年滅金。1235年,庫里爾台召開會議,決定鐵木真的長孫拔都率蒙古諸王的長子統軍西征,老將速不台擔任主將。同年,西征軍開拔。
1236年,蒙軍入侵俄羅斯,俄羅斯內部分裂,蒙軍所向披靡,1237-1240年間連克里亞贊、弗拉基米爾、雅羅斯拉夫、特維爾、基輔等地。蒙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破壞極大。
1241年,一路攻入波蘭,另一路由拔都率領進攻匈牙利。入侵波蘭的蒙軍3月佔領克拉科夫,4月戰勝波蘭、德國和條頓騎士團的聯軍,6月攻捷克不勝,遂入匈牙利與主力會師。拔都率軍入侵匈牙利,匈牙利軍隊一觸即潰,蒙軍佔領匈牙利首都布達,並蹂躪了匈牙利全境。還有一支蒙軍越過多瑙河,直抵維也納城下。
1242年,2月,窩闊台大漢的死訊傳到軍中,蒙軍按慣例停止軍事行動。
1251年,蒙哥繼位大漢。1253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率大軍到達了今伊朗西部馬贊德蘭剿滅了伊斯蘭教伊斯馬儀派。1258年,旭烈兀揮師繼續西進,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達。此後,蒙軍又相繼入侵敘利亞、巴勒斯坦。
在派軍西征的同時,蒙古帝國也加緊南侵。1252年,忽必烈奉蒙哥之命遠征雲南,滅大理國。1276年,蒙軍攻下臨安(今杭州),1279年,南宋政權滅亡。
蒙軍還難下攻掠緬甸、印度支那、爪哇等地。經過不到一個世紀的征戰侵略,蒙古統治者建立起一個東起太平洋,西迄地中海,囊括了幾乎整個亞洲和東歐大部分地區的龐大的歐亞大帝國。

『柒』 蒙古歷史

去看元史不就知道了。

『捌』 蒙古族歷史故事

鐵木真在兒時父親被敵人毒死,自己帶著家人四處流浪,躲避追殺,最後在岳父的幫助下打敗敵人,恢復部落。

『玖』 蒙古國的歷史

蒙古國(蒙古語:Монгол улс),通稱蒙古,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北、俄羅斯聯邦以南被中、俄兩國包圍的一個亞洲內陸國家。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佔全國總人口的45%)。原名蒙古人民共和國。

蒙古族的祖先自古以來聚居在勒拿河流域、葉尼塞河流域及廣袤的蒙古高原上。古匈奴及鮮卑的部分後代經過多個世紀的演變逐漸形成蒙古民族。13世紀初,蒙古人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民族,之後通過戰爭擴張建立了一個版圖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蒙古帝國。帝國分崩離析之後在蒙古高原之外的蒙古人逐漸當地同化。

清朝時蒙古屬於大清帝國,其中漠北蒙古於稱「喀爾喀蒙古」,設烏里雅蘇台將軍轄區(省級行政區)。東面臨近黑龍江將軍轄地,西端至阿爾泰山連接新疆,南邊到達翰海與漠南蒙古相連,北面與俄羅斯接壤。《大清會典》曾把喀爾喀叫外蒙古。外蒙古有四部:土謝圖部(20旗),車臣部(23旗),扎薩克圖部(19旗),賽音諾顏部(24旗)。

隨著清朝的瓦解,中華民國建立後,外蒙古於1921年7月11日宣布獨立。1924年,外蒙古在蘇聯的支持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其獨立得到包括中華民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公認,之後中華民國否認其獨立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10月16日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建交,承認外蒙古獨立。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自2002年9月1日起和蒙古國互設貿易經濟代表處,給予蒙古國事實上的承認。

1992年2月12日,蒙古人民共和國改國名為蒙古國,並更改國旗國徽,宣布放棄社會主義,實行多黨制。

『拾』 蒙古歷史

蒙古歷史

蒙古一詞最早記錄於10世紀。那時的蒙古被一個叫突厥民族的維吾爾人統治,而後被Kyrgyz 於公元840年戰敗。
古時的蒙古人長期處於多民族、多部落紛爭與合作的鬆散聯盟狀態,直到1206年當一個年僅20歲名叫Temujin的蒙古人出現才結束了這種狀況,他經過頑強努力最終統一了絕大多數蒙古部落。
在1189年他被尊稱為成吉思汗,意為山巒。他整和了將近20萬人的一支忠實於他的軍隊,根除了亂世紛爭並在現今的Karakorum建立起了他自己的首都,而且利用蒙古優秀的經過精挑細選的takhi馬創建了自己的騎兵軍隊以阻擊中國和蘇聯軍隊的進攻。到他1227年去世,蒙古帝國領域從北京延伸至裏海附近。
到成吉思汗的孫子即忽必烈可汗成為中國元朝的皇帝(1271-1368)時,蒙古人創造了自己最高的榮耀:當時帝國領土范圍更加擴張,從朝鮮一直延伸到匈牙利,最南端曾到達越南,使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偉大的蒙古帝國在中國維持了一個多世紀。蒙古一直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直到1634年它才成為滿清王朝的一部分。滿族人一直統治蒙古到1911年12月1日蒙古正式宣布自治為止。
1921年7月11日,人民革命取得勝利並宣布獨立。
1924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第一部憲法宣稱蒙古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共和國家。修改了憲法1990年6月進行多黨派競選,並規定公民享有言論、宗教和集會自由的權利。
4年後,於1996年6月30日,蒙古民主聯盟贏得選舉,結束了75年堅不可破的共和黨的統治。
而後於2000年,蒙古人民革命黨贏得國會選舉並占據國會中的多數席位。

摘自蒙古國駐中國大使館網站

閱讀全文

與蒙古古代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