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俄國歷史學派

俄國歷史學派

發布時間:2021-02-14 16:46:49

『壹』 俄國歷史和美學批評派的奠基人是誰

俄國歷史和美學批評學派的奠基人是維薩里昂·格里戈里耶維奇·別林斯基。
別回林斯基的貢獻是多方面答的。他不僅通過他的著作宣傳了革命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而且第一個系統地總結了俄國文學發展的歷史,科學地闡述了藝術創作的規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學和美學見解,成為俄國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的奠基人。
1848年6月,別林斯基因病去世,年僅37歲。

『貳』 果戈里在俄國文學史上有著巨大意義,開創了什麼流派

尼古拉·華來西里耶維奇·果戈理自是19世紀上半頁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稱他為「俄國散文之父「,別林斯基則稱贊他「擁有著強大而崇高的非凡的才能。他是文壇的盟主。他站在普希金所遺下的位置上面。」《死魂靈》和《欽差大臣》在當時的俄國產生了巨大影響。他的那種獨特的表現現實的手法,也為19世紀很多作家爭相效仿,如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此外,果戈理還影響到20世紀的俄羅斯作家創作如契河夫、左琴科、布爾加科夫以及流亡國外的蒲寧和納博科夫等。
此外,果戈理對中國作家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他的文學以「嬉笑怒罵」的藝術風格及其深刻的思想性在五四前夕進入中國,受到中國作家的熱誠歡迎。魯迅、張天翼、沙汀、艾蕪、老舍、陳白塵、趙樹理、孫犁等現代作家,都曾經從果戈理的創作中汲取了營養。魯迅就有對果戈理的評價和贊賞。在日本留學時,魯迅最愛看的作者,是俄國的果戈理和波蘭的顯克微支。1918年,魯迅寫的《狂人日記》就曾借鑒了果戈理的同名小說。張天翼是著名的諷刺作家,「對十九世紀歐洲的文學家,最欽佩的是果戈理。」他的創作不管在題材上,還是在創作風格方面,都可以找到比較明顯的果戈理式的痕跡。
請採納

『叄』 俄羅斯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歷史片為什麼

俄羅斯值得推薦的歷史片有

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電影涉及戰爭片的可謂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將精力投入到愛情和科幻上,但讓人失望的俄羅斯電影就像勝產的伏特加一樣好像被定了性,20多年時間幾乎就沒有能讓人印象深刻的佳作,而說起俄羅斯電影,可能更多人能想到的也多是場面宏大的蘇聯戰爭電影,但《斯大林格勒》,則是罕見的採用了以小人物的故事講述大背景的戰爭之殤。文/夢里詩書

『肆』 俄國文學流派和代表人物

總述
俄羅斯文學和烏克蘭、白俄羅斯文學同出一源,發軔於基輔羅斯988年定基督教為國教後的10世紀與11世紀之交。自此直到17世紀初,俄羅斯外患內亂不斷,影響了文學的發展,曾經出現過一些作品,多為融宗教、歷史於一體之作。只有12世紀末佚名作者的《伊戈爾遠征記》,以史詩般雄渾生動的文筆敘述1185年諾夫哥羅德-謝維爾斯基大公伊戈爾孤軍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敗被俘及最後回國的經歷,貫穿團結禦侮的思想,在內容和技巧上堪與法國的《羅蘭之歌》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媲美。
17世紀中葉
由於全俄市場的形成和國際文化交流的開展,俄羅斯文學漸漸豐富起來。司祭長阿瓦庫姆(1620或1621~1682)的《行傳》和宮廷詩人西密翁·波洛
茨基(1628~1680)的創作,顯示了宗教文學的新發展。還出現了《戈列-茲洛恰斯基傳奇》、《薩瓦·格魯岑傳奇》和《弗羅爾·斯科別耶夫傳奇》,及《謝米亞克法庭的故事》和《棘鱸的故事》等反映社會生活、具有民主傾向的世俗傳奇故事作品。
18世紀
18世紀的俄羅斯文學,以沙皇彼得一世的社會改革為契機,反對守舊和愚昧、宣傳開明君主和啟蒙思想的古典主義佔了主導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學家兼詩人羅蒙諾索夫(1711~1765)、悲劇作家蘇馬羅科夫(1717~1777)、諷刺雜志的編輯出版家諾維科夫(1744~1818)、在頌詩中包含諷喻的宮廷詩人傑爾查文(1763~1816)以及著名諷刺劇《紈礌少年》的作者馮維辛(1744~1792)等。
18世紀末
受英、德、法等國文學影響,貴族作家卡拉姆津(1766~1826)和革命家拉季舍夫(1749~1802 )打破古典主義美學禁忌,將卑賤者的形象引入文學。前者的小說描寫普通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後者以自己從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記」表現農民的苦難和憤慨。他們的格調大不相同,卻均以渲染主人公哀婉的內心感受為特點,標志著俄國感傷主義文學的興起;當時屬於這個流派的,還有德米特里耶夫(1760~1837)及其詩歌創作。
19世紀
受1812年反拿破崙戰爭勝利引發民族意識高漲和社會動盪的影響,19世紀初的俄羅斯文學變化較快,帶有新舊交接的性質。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里鮑耶陀夫(1795~1829)的喜劇,雖然遵循古典主義的詩藝規范,但所展示的俄羅斯社會沖突、情節、形象和生動語言,已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感傷主義迅速為浪漫主義所取代;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的詩歌脫胎於卡拉姆津,追求內心自由和諧,流露出悲觀遁世情調;雷列耶夫(1795~1826)和馬爾林斯基(1797~1837)等十二月黨人的詩歌和小說更多繼承拉季舍夫的傳統,洋溢著反對暴政和爭取自由的革命思想。 大約自19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1825年貴族革命的失敗和專制農奴制統治的強化,俄羅斯文學中的浪漫主義又很快讓位給以強調冷靜客觀地觀察和描寫生活、要求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為主要特徵的現實主義。原來和十二月黨人一起同屬於積極浪漫主義詩人的普希金,從這時起先後創作大量現實主義的戲劇、小說和詩歌,他因此被尊為俄羅斯近代文學之父。稍後的萊蒙托夫首先是個浪漫主義詩人,果戈理也起步於浪漫主義並始終保持著浪漫氣質,但前者的長篇小說《當代英雄》及後者的劇作和小說都是嚴峻的現實主義之作;他們分別從心理分析和幽默諷刺兩個不同的方面進一步豐富和鞏固了普希金的現實主義藝術。批評家別林斯基主要通過對這三位作家創作的分析評論,為現實主義(當時叫自然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使之從此成了半個多世紀里俄羅斯文學的主潮。此後涌現的赫爾岑、岡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托爾斯泰和契訶夫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小說、詩歌、戲劇巨匠。當時屬於或接近這個主要流派的,還有杜勃留羅波夫和皮薩列夫的評論著作,丘特切夫、柯里佐夫和尼基金的詩歌,以及皮謝姆斯基、格里戈羅維奇、列斯科夫、格·烏斯賓斯基等的小說、特寫。
19世紀中後期
俄羅斯文學中,較著名的還有托爾斯泰的浪漫主義詩歌和小說,費特(1820~1892)和德魯日寧(1824~1864)的唯美派詩歌和小說等,但其成就和影響都遠不能與現實主義相比。
19世紀末20世紀初
俄羅斯文學出現了新的轉折。與社會從資本主義發展為帝國主義、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等客觀現實情況相適應,俄羅斯文學形成多個流派同時並存的局面 俄羅斯文學
。庫普林(1870~1938)和蒲寧(1870~1953)等人的小說創作基本上沿著19世紀現實主義的道路前進,同時流露出較多的感傷情調。柯羅連科、綏拉菲莫維奇和高爾基等人的創作試圖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起來以反映新的現實;其中後者的小說《母親》和劇作《仇敵》因為較好地做到了這種結合,開了後來被定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先河。此外還出現了不少以否定傳統、大膽創新為特點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以梅列日科夫斯基(1866~1941)、勃洛克和安德列·別雷(1880~1934)等為代表的象徵派詩歌和小說,有迦爾洵(1855~1888)和安德列耶夫等脫胎於現實主義而更接近表現主義的小說和戲劇,以古米廖夫(1886~1921)和阿赫瑪托娃為代表的脫胎於象徵派的阿克梅派詩歌,以葉賽寧為代表的意象派和以馬雅可夫斯基為代表的未來派詩歌等。
編輯本段現代文學
1917年十月革命後直到80年代末,俄國實行社會主義的蘇維埃制度,因此其文學又通稱蘇維埃俄羅斯文學;因為俄國是當時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這個階段俄羅斯文學又是整個蘇聯文學的一部分。 蘇維埃俄國初期,文學界存在許多作家團體,派別之爭激烈,創作不多。代表當局主管文藝的盧納察爾斯基為團結作家隊伍做了大量工作。不久,執政的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加強了對文藝事業的領導,提倡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基本創作方法。因此,除高爾基和綏拉菲莫維奇等老作家 俄羅斯文學
及富爾曼諾夫(1891~1926)、法捷耶夫和肖洛霍夫等文壇新秀外,馬雅可夫斯基、阿·托爾斯泰(1882~1945)、愛倫堡、費定(1892~1977)和列昂諾夫等原起步於各現代主義流派的作家,都很快轉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其詩歌、小說、戲劇,盛極一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活躍於文壇的詩人特瓦爾多夫斯基(1910~1971)、詩人兼戲劇、小說作家西蒙諾夫(1915~1980)以及小說家柯切托夫(1912~1973)、邦達列夫和拉斯普京等的創作,增強了對蘇維埃現實中缺點錯誤的暴露批判,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具有了新的特色。蘇維埃俄羅斯文學中不按照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方法進行創作而產生廣泛影響的,有反烏托邦小說作家扎米亞金(1884~1937)、象徵派詩人和小說家帕斯捷爾納克、劇作家和諷刺小說家布爾加科夫、幽默諷刺作家左琴科(1895~1958)、帶意識流特色的鄉土小說家普拉東諾夫(1899~1951)、古風派小說家索爾仁尼琴以及現實批判派作家特里豐諾夫(1925~1981)等。

『伍』 俄羅斯畫派是什麼

最能代表巡迴畫派成就的畫家是列賓。他出生於烏克蘭的屯版田兵家庭,在美術學權院學習時獲金獎,由此得以訪問維也納、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和巴黎,大大開闊了眼界。他創作的題材極為廣泛,他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查波羅什人寫信給土耳其蘇丹》《伊凡雷帝殺子》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傑作。畫派簡介俄羅斯在19世紀上半葉出現了許多卓然有成的畫家,他們在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的作品中均表現出一定深度,在繪畫技巧上亦各有所長,為俄羅斯繪畫學派的建立做出了各自的貢獻。歷史題材的比如勃留洛夫的《龐貝城的末日》、伊凡洛夫的《基督顯靈》;反映現實的比如費多托夫的《少校求婚》比羅夫的《送葬》等,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作品。

『陸』 什麼是「歷史主義」

歷史主義的英文名字是Historicism。自古以來就有不少人嘗試以研究和解釋個別人類歷史發展版為基礎去理解個別的社權會和政治,認為了解歷史發展的趨勢就能掌握未來發展,知道什麼趨勢將會容易成功。黑格爾較早就為歷史主義建立基礎元素。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是人類發展的最終目標。
早期歷史主義認為歷史是神的意志的產物。柏拉圖的歷史主義是最精緻的,他在解釋希臘各部落,特別是雅典人的歷史與社會生活的嘗試中,為世界描繪了一幅宏偉壯觀的哲學圖景。在柏拉圖看來,歷史是宇宙法則。——對所有被創造物和生成物都適用的法則的一部分。一切流變物,一切生成物註定要退化。
康德在論及普世歷史時認為,每種生物都將發展成為其「註定的目的」或「歷史的終結」,而人類作為獨有可以使用理性的生物,人類的歷史發展也有其完整使用理性的目的:建立普世的公民社會。邁向這個目的的發展就是社會進步。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叫「唯物主義歷史理論」或者「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以黑格爾的辯證法,結合費爾巴哈的唯物論,去解釋人類歷史演變的過程。歷史唯物主義規律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

『柒』 在俄國歷史上,有不少享譽世界的文學家

  1. 俄羅斯文學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出現了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里、別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法捷耶夫等世界馳名的大文豪和作家。

  2.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被許多人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被譽為「俄國小說之父」。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小說《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後》等。

    在俄羅斯文學史上,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普希金的文學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多餘的人」、「金錢騎士」、「小人物」、農民運動領袖等典型人物形象。

    別林斯基在著名的《亞歷山大·普希金作品集》一文中指出:「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里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搏。」赫爾岑則說,在尼古拉一世反動統治的「殘酷的時代」,「只有普希金的響亮遼闊的歌聲在奴役和苦難的山谷里鳴響著:這個歌聲繼承了過去的時代,用勇敢的聲音充實了今天的日子,並且把它的聲音送向那遙遠的未來」。岡察洛夫稱「普希金是俄羅斯藝術之父和始祖,正象羅蒙諾索夫是俄羅斯科學之父一樣」。普列漢諾夫、盧納察爾斯基、高爾基等人對普希金也有所論述。高爾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創作是一條詩歌與散文的遼闊的光輝奪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個將浪漫主義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奠基人;這種結合賦予俄羅斯文學以特有的色調和特有的面貌。」

  3. 尼古萊·瓦西里耶維奇·果戈里·亞諾夫斯基(英譯: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Anovskii),筆名果戈里(俄文:Гоголь,英譯Gogol)是俄國批判主義作家,善於描繪生活,將現實和幻想結合,具有諷刺性的幽默,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死魂靈》(或譯:《死靈魂》)和《欽差大臣》。

    果戈理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創作與普希金的創作相配合,奠定了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基礎,是俄國文學中自然派的創始者。以其創作加強了俄國文學的批判和諷刺傾向。他對俄國小說藝術發展的貢獻尤其顯著,車爾尼雪夫斯基在《俄國文學果戈理時期概觀》(1856)中稱他為「俄國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岡察洛夫、謝德林、陀斯妥耶夫斯基等傑出作家都受到果戈理創作的重要影響,開創了俄國文學的新時期。

  4.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世襲伯爵,曾參加克里米亞戰爭。返回雅斯納·亞波利亞納的農庄後致力於農民教育。1862年結婚後,創作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巨著《戰爭與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1879年經歷了一次信仰危機後信奉和平主義,主張以勿抗惡的方式對社會進行改革。並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因執著於自己的信念使家庭關系惡化,死於出奔途中。其作品多達45卷。名著還有長篇小說《復活》(1899)、戲劇《黑暗的勢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說和評論 。

    托爾斯泰的文學傳統不僅通過高爾基而為蘇聯作家所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在世界文學中也有其巨大影響。在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中,他提出了「托爾斯泰主義」,對很多政治運動有著深刻影響。

  5.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

    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

    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6. 瑪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他是前蘇聯下諾夫哥羅德人,俄羅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於下諾夫哥羅德的一個木工家庭。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筆名「瑪克西姆·高爾基」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從此專心從事寫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列寧評價高爾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之一,政治活動家,詩人。

    梅列日科夫斯基認為「在高爾基的作品中沒有藝術,那裡有的是不比最崇高的藝術價值低的東西:生活。那裡有其自己不經意的美,不成形的、混亂但強壯的美,有自己的美學,生硬的、變化無常的、純藝術的崇拜者不能接受的但對於熱愛生活的人來說充滿能力的美學」。

『捌』 19世紀俄國最有名的批判現實主義畫派的流派是

文藝復興
14—16世紀,以義大利為中心的新興資產階級,為鞏固和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展開了建立新的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的運動:以恢復、研究、搜求、學習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藝術為主要內容,其核心是爭取個人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和發展,即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者以人和與人有密切關系的自然為他們的研究中心,肯定宇宙世界的主宰者不是神而是人,這與歐洲中世紀否定人生否定現實的觀點是對立的,由此,義大利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藝術繁榮,歷史學家稱之為「文藝復興」,義大利文藝復興有三位傑出的藝術家: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巴比仲畫派
19世紀法國巴黎近郊的楓丹白露森林中的巴比仲村,居住著一批畫家,他們強調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研究,以表現對大自然的熱愛為自己的畢生追求,被稱作為「巴比仲畫派」,代表人物有盧梭、特羅揚、多比羅等,他們的創作標志著歐洲風景畫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印象派
1874年4月至5月,在法國巴黎舉行了一批青年畫家(莫奈、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德加等)舉辦的「無名畫家」畫展,觀眾寥寥無幾,遭到一些批評家的冷嘲熱諷,當時有人在文章中借用莫奈所畫海上日出情景的油畫標題《印象·日出》,譏笑這個畫展的畫家是「印象派」,印象主義畫派由此得名,印象派畫家吸取了當時自然科學家對色彩的研究成果,經過反復的寫生實踐,發現了過去長期不被人注意的一些色彩現象,從而在繪畫色彩上進行了重大的革新。
新印象派
新印象派是印象派的一個支派,聲稱印象派表現光色效果的方法還不夠科學,他們拒絕在調色板上調色,主張把不同的純色彩的點或塊排列交錯在一起,讓觀者的眼睛自己去混合調色,新印象派的發起人是修拉和西涅克,他們的作品全用色點組成,就像裝飾鑲嵌畫的效果,有人稱他們為「分割主義」、「點彩派」、新印象派畫的人和風景顯得拘謹、呆板、格式化。
後期印象派
後期印象派流行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們與印象派並不相同,在藝術表現上,強調抒發畫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情緒,反對片面追求外光與色彩,他們的代表人物有塞尚、高更、梵谷,塞尚追求永恆性的形和堅實的結構,「表現自然要用圓柱體、球體、錐體……感受自然深度比平面更為重」,高更追求東方繪畫的線條、響亮的色彩和裝飾性,盡量用平而無光的顏色,梵谷強調畫家要表現主觀感受,作品要「感情爆發」,要有「一股不可抑制的力量」。
野獸派
1905年,在法國巴黎秋季沙龍上展出的一些畫,不論在筆觸、造型還是色彩運用上都越出了當時的畫風常規,奔放狂野,被一位批評家詼諧地稱作為野獸群,野獸派由此得名,他們的領袖人物是馬蒂斯,他學習東方繪畫、非洲周刻和工藝品的表現手法,主張用大色塊和粗獷的線條構成變形誇張的形象,追求單純化的裝飾效果。
表現主義
20世紀初產生於德國、奧國、北歐和俄國的一種文藝思潮,德國是表現主義的傳播中心,表現主義者宣揚和崇拜感覺至上,把直覺看作是認識世界唯一的的方法;在繪畫方面,題材選用孤獨的人生、內心的悲憤、極度的痛苦,藝術表現使用刺激的顏色、動盪的線條、粗野的輪廓、誇張的變形,表現一種陰暗、低沉、恐怖和神秘的氣息,代表人物有蒙克、珂珂式加、康定斯基、沛息斯坦因。
立體派
20世紀初在法國形成的一個流派,主要表現在美術中,在詩歌領域也有所反映,立體派的重要創始人是畢加索,宣稱要打破傳統的時空概念,表現形體內在的看不到的結構;他在平面繪畫中,把自然形體分解為幾何切面,然後將它們互相重疊,極力誇張變形,任意組合或同時展現無數個面;客觀世界在立體派的作品中是分裂的、肢解的、零散的,全然不顧對象的具體形態,因而,觀眾難以理解作品的具體內容,立體派的代表人物還有勃拉克、格里等。
巡迴展覽畫派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俄國一批現實主義畫家所組成的藝術團體,他們反對當時美術集中於彼得堡一地,主張在莫斯科及外省各大城市進行流動美術展覽,也叫做「巡迴展覽協會」,代表人物有列賓等。
現實主義
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現實生活的本來面貌,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再現生活,從而推動歷史前進,現實主義畫派代表人物有庫爾貝等。
批判現實主義
歐洲19世紀初在文學藝術中佔主導地位的文藝思潮,它的特徵是具有鋒利的唯理主義和批判精神,揭露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現象,描寫貴族階級的必然崩潰和資產階級的興起、沒落的過程,並且對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充滿了同情。

『玖』 俄羅斯著名的文化名人

俄羅斯文學

古代文學俄羅斯文學和烏克蘭、白俄羅斯文學同出一源,發軔於基輔羅斯988年定基督教為國教後的10世紀與11世紀之交。自此直到17世紀初,俄羅斯外患內亂不斷,影響了文學的發展,曾經出現過一些作品,多為融宗教、歷史於一體之作。只有12世紀末佚名作者的《伊戈爾遠征記》,以史詩般雄渾生動的文筆敘述1185年諾夫哥羅德-謝維爾斯基大公伊戈爾孤軍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敗被俘及最後回國的經歷,貫穿團結禦侮的思想,在內容和技巧上堪與法國的《羅蘭之歌》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媲美。

從17世紀中葉開始,由於全俄市場的形成和國際文化交流的開展,俄羅斯文學漸漸豐富起來。司祭長阿瓦庫姆(1620或1621~1682)的《行傳》和宮廷詩人西密翁·波洛茨基(1628~1680)的創作,顯示了宗教文學的新發展。還出現了《戈列-茲洛恰斯基傳奇》、《薩瓦·格魯岑傳奇》和《弗羅爾·斯科別耶夫傳奇》,及《謝米亞克法庭的故事》和《棘鱸的故事》等反映社會生活、具有民主傾向的世俗傳奇故事作品。

18世紀文學18世紀的俄羅斯文學,以沙皇彼得一世的社會改革為契機,反對守舊和愚昧、宣傳開明君主和啟蒙思想的古典主義佔了主導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學家兼詩人羅蒙諾索夫(1711~1765)、悲劇作家蘇馬羅科夫(1717~1777)、諷刺雜志的編輯出版家諾維科夫(1744~1818)、在頌詩中包含諷喻的宮廷詩人傑爾查文(1763~1816)以及著名諷刺劇《紈礌少年》的作者馮維辛(1744~1792)等。

18世紀末受英、德、法等國文學影響,貴族作家卡拉姆津(1766~1826)和革命家拉季舍夫(1749~1802)打破古典主義美學禁忌,將卑賤者的形象引入文學。前者的小說描寫普通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後者以自己從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記」表現農民的苦難和憤慨。他們的格調大不相同,卻均以渲染主人公哀婉的內心感受為特點,標志著俄國感傷主義文學的興起;當時屬於這個流派的,還有德米特里耶夫(1760~1837)及其詩歌創作。

19世紀文學受1812年反拿破崙戰爭勝利引發民族意識高漲和社會動盪的影響,19世紀初的俄羅斯文學變化較快,帶有新舊交接的性質。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里鮑耶陀夫(1795~1829)的喜劇,雖然遵循古典主義的詩藝規范,但所展示的俄羅斯社會沖突、情節、形象和生動語言,已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感傷主義迅速為浪漫主義所取代;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的詩歌脫胎於卡拉姆津,追求內心自由和諧,流露出悲觀遁世情調;雷列耶夫(1795~1826)和馬爾林斯基(1797~1837)等十二月黨人的詩歌和小說更多繼承拉季舍夫的傳統,洋溢著反對暴政和爭取自由的革命思想。

大約自19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1825年貴族革命的失敗和專制農奴制統治的強化,俄羅斯文學中的浪漫主義又很快讓位給以強調冷靜客觀地觀察和描寫生活、要求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為主要特徵的現實主義。原來和十二月黨人一起同屬於積極浪漫主義詩人的普希金,從這時起先後創作大量現實主義的戲劇、小說和詩歌,他因此被尊為俄羅斯近代文學之父。稍後的萊蒙托夫首先是個浪漫主義詩人,果戈理也起步於浪漫主義並始終保持著浪漫氣質,但前者的長篇小說《當代英雄》及後者的劇作和小說都是嚴峻的現實主義之作;他們分別從心理分析和幽默諷刺兩個不同的方面進一步豐富和鞏固了普希金的現實主義藝術。批評家別林斯基主要通過對這三位作家創作的分析評論,為現實主義(當時叫自然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使之從此成了半個多世紀里俄羅斯文學的主潮。此後涌現的赫爾岑、岡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托爾斯泰和契訶夫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小說、詩歌、戲劇巨匠。當時屬於或接近這個主要流派的,還有杜勃留羅波夫和皮薩列夫的評論著作,丘特切夫、柯里佐夫和尼基金的詩歌,以及皮謝姆斯基、格里戈羅維奇、列斯科夫、格·烏斯賓斯基等的小說、特寫。

在19世紀中後期的俄羅斯文學中,較著名的還有托爾斯泰的浪漫主義詩歌和小說,費特(1820~1892)和德魯日寧(1824~1864)的唯美派詩歌和小說等,但其成就和影響都遠不能與現實主義相比。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文學出現了新的轉折。與社會從資本主義發展為帝國主義、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等客觀現實情況相適應,俄羅斯文學形成多個流派同時並存的局面。庫普林(1870~1938)和蒲寧(1870~1953)等人的小說創作基本上沿著19世紀現實主義的道路前進,同時流露出較多的感傷情調。柯羅連科、綏拉菲莫維奇和高爾基等人的創作試圖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起來以反映新的現實;其中後者的小說《母親》和劇作《仇敵》因為較好地做到了這種結合,開了後來被定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先河。此外還出現了不少以否定傳統、大膽創新為特點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以梅列日科夫斯基(1866~1941)、勃洛克和安德列·別雷(1880~1934)等為代表的象徵派詩歌和小說,有迦爾洵(1855~1888)和安德列耶夫等脫胎於現實主義而更接近表現主義的小說和戲劇,以古米廖夫(1886~1921)和阿赫瑪托娃為代表的脫胎於象徵派的阿克梅派詩歌,以葉賽寧為代表的意象派和以馬雅可夫斯基為代表的未來派詩歌等。
現代文學1917年十月革命後直到80年代末,俄國實行社會主義的蘇維埃制度,因此其文學又通稱蘇維埃俄羅斯文學;因為俄國是當時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這個階段俄羅斯文學又是整個蘇聯文學的一部分。

蘇維埃俄國初期,文學界存在許多作家團體,派別之爭激烈,創作不多。代表當局主管文藝的盧納察爾斯基為團結作家隊伍做了大量工作。不久,執政的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加強了對文藝事業的領導,提倡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基本創作方法。因此,除高爾基和綏拉菲莫維奇等老作家及富爾曼諾夫(1891~1926)、法捷耶夫和肖洛霍夫等文壇新秀外,馬雅可夫斯基、阿·托爾斯泰(1882~1945)、愛倫堡、費定(1892~1977)和列昂諾夫等原起步於各現代主義流派的作家,都很快轉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其詩歌、小說、戲劇,盛極一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活躍於文壇的詩人特瓦爾多夫斯基(1910~1971)、詩人兼戲劇、小說作家西蒙諾夫(1915~1980)以及小說家柯切托夫(1912~1973)、邦達列夫和拉斯普京等的創作,增強了對蘇維埃現實中缺點錯誤的暴露批判,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具有了新的特色。蘇維埃俄羅斯文學中不按照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方法進行創作而產生廣泛影響的,有反烏托邦小說作家扎米亞金(1884~1937)、象徵派詩人和小說家帕斯捷爾納克、劇作家和諷刺小說家布爾加科夫、幽默諷刺作家左琴科(1895~1958)、帶意識流特色的鄉土小說家普拉東諾夫(1899~1951)、古風派小說家索爾仁尼琴以及現實批判派作家特里豐諾夫(1925~1981)等。

俄羅斯音樂

QUOTE:
俄羅斯的非宗教音樂十八世紀起開始流行。人們對音樂的興趣,引起民間歌曲的收集和改作,這些民間歌曲對後來俄國音樂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下半葉,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繼出現,到七十年代舞台上已有反映城鄉生活的歌劇演出。

十九世紀上半葉,俄羅斯形成獨特而新穎的音樂流派,出現了俄國古典音樂的奠基人格林卡。米·伊·格林卡(1804-1857)的管弦樂曲《卡瑪林斯卡雅》、《馬德里之夜》等是俄羅斯交響樂較早的代表作,以其奔放豪邁有別於西歐音樂,對後來俄羅斯交響樂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俄國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說過,整個 「俄羅斯派交響樂部孕育於格林卡的《卡瑪林斯卡雅》之中——有如橡樹之出生於橡實」。格林卡的重要作品有愛國歌劇《伊凡·蘇薩寧》和古典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作曲家把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芬蘭、波蘭、喬治亞、西班牙等曲調都溶合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刻表達愛國主義思想,歌頌人民的功績和美德。作品一經問世,立刻使他躋於世界著名作曲家之林,至今聲譽猶存。

繼格林卡之後的俄羅斯著各作曲家是亞·謝·達爾戈梅斯基(1813一1869)。他創作了許多聲樂作品,最好的作品是歌劇《石客》和《水仙女》。《水仙女》的旋律脫胎於俄羅斯民歌,後來成為俄國民間最流行的歌劇之一。

十九世紀下半葉,俄羅斯音樂進入繁榮時期,六十至七十年代被稱為俄國音樂的「狂飆突進」時代,音樂昌盛的標志是出現了一個作曲家集體「強力集團」。「強力集團」以格林卡的學生米·阿·巴拉基列夫(1836一1910)為首組成,主要成員有穆索爾斯基、鮑羅金、里姆斯基一科薩科夫和居伊,他們的活動得到著名藝術理論家和評論家弗·瓦·斯塔索夫(1824一1906)的支持和肯定。「強力集團」以倡導現實主義,促進俄羅斯民族音樂為宗旨,創作多取材於俄國歷史、人民生活、民間傳說和文學名著。他們注意吸取和運用民間曲調,在藝術形式和創作手法上進行革新。莫·彼·穆索爾斯基(1839一1881)的作品以性格描寫和心理刻劃見長,音調有民歌特點。他的代表作品是歌劇《鮑里斯·戈都諾夫》和《霍宛斯基黨人之叛亂》。兩部歌劇都以俄羅斯人民為主角,表達了人民憎恨專制暴政的思想。亞·彼·鮑羅金(1833一1887)的代表作是根據《伊戈爾遠征記》譜成的歌劇《伊戈爾公》。歌劇場面壯闊,成功地利用了俄羅斯和東方的民間歌曲和舞蹈。尼·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1844一1905)作品題材豐富,寫過15部歌劇、交響樂、浪漫曲和其他體裁的音樂作品。影響較深遠的有歌劇《沙皇未婚妻》,以敘事詩和童話為題材創作的幻想歌劇和神話歌劇《薩特闊》、《五月之夜》、《白雪公圭》等。

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是彼·伊·柴可夫斯基(1840一1893)。他的音樂創作開始於「強力集團」活動的六十年代,七十至九十年代初是他創作的全盛時期。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見長。他的抒情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後》,芭蕾舞曲《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都是俄羅斯音樂藝術史的高峰。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響曲中特別著名的是第三、第四和第六(悲愴)交響曲。他的交響曲《羅米歐與朱麗葉》以曲調優美著稱。柴可夫斯基的創作以悲歌為基調,反映了八十年代俄羅斯知識分子的情緒,有力而真切地表達了時代的矛盾,斗爭的沖動,人們尋求安慰的渴望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幢憬。柴可夫斯基為俄國交響樂派贏得了世界聲譽。

晚些時候的俄國作曲家有格拉祖諾夫、拉赫馬尼諾夫等人。謝·瓦·拉赫馬尼諾夫(1873一1943)是作曲家兼鋼琴家,1918年出國,在歐美各國從事演出活動。他的創作深受柴可夫斯基影響,作品有三部交響曲、三部歌劇(其中有根據普希金長詩《茨岡》創作的《阿樂哥》)、24首鋼琴前奏曲、4部鋼琴協奏曲和鋼琴與樂隊合奏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

十月革命以後,蘇聯由於重視傳統音樂形式而出現了幾代新的作曲家。他們在交響樂、歌劇和芭蕾舞曲創作中取得不小成就。這些作曲家各有側重,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

老作曲家萊·莫·格里艾爾(1875一1956)除芭蕾舞劇《紅嬰粟》和《青銅騎士》外,吸收民間曲調寫成的一些歌劇藝術價值也很高。他的學生謝·謝·普羅科菲耶夫(1891一1953)創作題材廣泛多樣,音樂語言清新生動,富於獨創性,在世界上很有影響。他寫了著名的芭蕾舞劇《羅米歐與朱麗葉》、《灰姑娘》、《寶石花》和大型歌劇《戰爭與和平》。他的第五、第七交響曲流傳很廣。尤·亞·沙波林(1887一1966)常以俄國詩人的歌詞為基礎譜寫抒情曲。他的代表作是歷史題材的交響樂大合唱《在庫利科沃田野上》和歌劇《十二月黨人》。尼·雅·米亞斯科夫斯基(1881一1950)專事交響樂作曲,一生寫過27部交響曲,最後一部最有名。他是著名音樂教育家,曾培養出80多名作曲人才。阿·伊·哈恰圖良(1903-1978)是亞美尼亞人,米亞斯科夫斯基的學生。他熟悉東方音樂風格,重視民間創作源泉,擅長器樂協奏曲的創作。他創作了許多色彩豐富、情感強烈、民族情調濃厚的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協奏曲,對形成民族交響樂學派有較大影響。

蘇聯時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是肖斯塔科維奇。季·季·肖斯塔科維奇(1906一1975)長期任蘇聯作曲家協會主席。他的創作以交響樂為主,被譽為二十世紀音樂高峰之一。他的創作多反映重大社會主題,以戰爭與和平、反法西斯斗爭等為主要題材。作品的藝術特色是強烈的激情和細膩而隱秘的抒情相結合,風格接近穆索爾斯基、巴赫和貝多芬。他寫過15部交響曲,還有歷史題材的歌劇《卡捷琳娜·伊茲麥洛娃》、社會主義建設題材的清唱劇《森林之歌》、小提琴協奏曲等,並為《馬克辛三部曲》、《帶槍的人》、《青年近衛軍》等數十部影片、戲劇作過配樂。給他帶來聲譽的作品是第一、第五、第七、第十一交響曲。其中第七(列寧格勒)交響曲是在列寧格勒被圍困期間寫成的,以悲壯著稱,是戰爭年代紀念碑式的作品。

蘇聯的鋼琴演奏自成一個學派並聞名世界。蘇聯學派的創始人是鋼琴家兼藝術教育家康·尼·伊古姆諾夫(1873一1948)和根·古·涅依高烏茲(1888一1964)。後來的著名鋼琴家是伊古姆諾夫的學生列·尼·奧保林(1907一1974)。當代著名鋼琴家有涅依高烏茲的學生斯·切·李赫特爾(1915一)和艾·格·吉列利斯(1916一)。

蘇聯的小提琴演奏也自成一個學派。達·費·奧依斯特拉赫(1908一1974)是蘇聯小提琴學派的主要代表,馳名世界的小提琴大師。他以演奏西歐樂曲、俄羅斯古典樂曲和蘇聯當代作品為主,風格嚴謹,表達深刻,曾在1937年「伊薩伊國際小提琴比賽會」上獲得第一名。

俄國和蘇聯都有一批著名歌劇演員。費·伊·夏里亞賓(1873-1938)是俄國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歌劇演員。他擅長演唱《伏爾加船夫曲》,扮演過蘇薩寧、鮑利斯等形象。他於1922年出國,再未返回蘇聯。本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為蘇聯觀眾所熟悉的歌劇演員有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謝·雅·列美舍夫(1902一1977),女中音歌唱家納·安·奧布霍娃(1886一1961)和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瓦·弗·巴爾索娃(1892一1967)。當代最著名的女歌唱家是伊·康·阿爾希波娃(1925-)

俄國芭蕾舞自成一個學派,形成於十八世紀。二十世紀早期俄國名芭蕾舞演員是安·帕·巴甫洛娃(1881一1931)。她主演過《天鵝之死》、《埃及之夜》、《阿爾米達宮》等傳統劇目,1913年離開俄國旅居歐美各地演出,使俄羅斯芭蕾舞在歐洲得到傳播。本世紀中期以來馳名世界的蘇聯芭蕾舞演員是加·謝·烏蘭諾娃(1910一),稍後是瑪·米·普莉謝茨卡婭(1925一)。年輕一代的蘇聯著名芭蕾舞女演員是烏蘭諾娃的學生葉·謝·馬克西莫娃(1939一)。

蘇聯1948年成立作曲家協會,1979年有會員2100多名。協會經常在各地舉行音樂節和音樂會演。1958年在莫斯科舉行第一屆國際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會,以後每四年舉行一次。在1978年的第六屆柴可夫斯基音樂會上,蘇聯歌唱家舍姆丘克,小提琴手格魯別爾特和鋼琴演奏家普列特涅夫分別獲得一等獎。1969年起每四年在莫斯科舉行一屆芭蕾舞國際比賽。蘇聯演員不只一次獲得第一名。

俄羅斯繪畫

俄羅斯繪畫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主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古俄羅斯時期,也就是從輔基公國形成至彼得大帝改革以前這段時間。這是俄國封建社會初期對拜占庭文化的移植與古俄羅斯民族藝術的形成時期。在俄羅斯文化中可以看到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響。第二個階段是彼得大帝到葉卡德琳娜女皇統治的整個18世紀,這是俄國的改革和「歐化」時期。俄國文化在義大利和法國古典藝術的影響下迅速發展,俄國藝術開始納入歐洲文藝發展的進程,歐洲流行的古典主義這時在俄國也被效法和模仿。第三個階段是19世紀上期,這是俄國民族藝術的奠定時期。18世紀中期成立的皇家美術學院,在半個多世紀中逐步培養了一批本民族的藝術家,他們呼吸本民族的空氣,吸收民族文化的養料,具有俄國特色的文藝開始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第四個階段是19世紀中期以後至20世紀初,即從批判現實主義到含有形式主義和唯美主義因素的新流派的出現,其中批判現實主義最為輝煌。俄國的批判現實主義文藝創作,在關注現實和在與西歐廣泛的交流中,以其題材、體裁、風格和手法的多樣性與獨創性,在世界藝壇佔有重要的位置,它與當時的法國文藝並駕齊驅,各領一方風騷,各自推出了世界級的大師,組成了文藝史上璀璨奪目的一串明珠。俄國這一階段的文藝創作,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研究的重點之一。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的形成,有它獨特的社會背景。在歐洲范圍內,19世紀是一個復雜而多變的時代,各種文藝思潮和流派頻繁起伏更迭。19世紀初,流行了將近200年的古典主義趨於沒落。法國大革命後的形勢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促使了浪漫主義的誕生,並在歐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得到相當的發展。到了三四十年代,西歐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辯證法、唯物論和自然科學的新成就,使藝術的主流轉向真實地表現生活和再現社會風貌、揭示社會矛盾的現實主義。這股強勁有力的藝術潮流,由於它對現存秩序的揭露和批判,人們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

俄國的批判現實主義文藝形成於19世紀30、40年代,50、60年代走向繁榮,70、80年代是其鼎盛階段。它延續時間之長,在歐洲為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的鋒芒針對俄國的封建農奴制,也涉及俄國正在發展的資本主義,它表現的社會生活比較廣闊,多方面地展示了俄國的社會狀況,對現實矛盾的揭露具有相當的深度,提出了許多重大的社會問題。俄國的許多文藝家出身平民階層,他們較易於接觸到俄國下層人民的生活,因此他們對俄國勞動人民的描寫,具有獨特的視角。破侖入侵的全民衛國戰爭,另一件是1825年由貴族知識分子在彼得堡參政院廣場舉行的「十二月黨人起義」。前一件事激發和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堅定了他們要求改革的決心,後一件事由於種種原因而告失敗,但說明俄國的知識分子對沙皇專制的抗議已進入暴力行動的階段。這兩件大事,促進了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和民主主義思想的形成。因此這一時期在歐洲文藝中流行的浪漫主義文藝思潮,在俄國的反響較弱,其成果也不顯著。俄國此時文學中的普希金、克雷洛夫、萊蒙托夫,繪畫中的吉普林斯基、特羅平寧、維涅齊昂諾夫等,在他們的作品中不乏浪漫主義情懷,但已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精神。隨著俄國人民反對農奴制的運動和革命思想的傳播,在30至40年代,作家、政論家別林斯基、赫爾岑等,提出了文藝的民族性和以現實生活為創作素材的口號,進步的理論導向,使19世紀中期的文藝展現了新的面貌。這個時期果戈理、屠格涅夫的文學創作和菲多托夫的繪畫,對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藝流派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

19世紀60年代,曾被人們稱作俄羅斯的「曙光期」。50年代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敗,集中地暴露了俄國經濟技術的落後及專制農奴制的弱點,俄國人民的奮起和日益高漲的農民運動,迫使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於1861年2月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在此前後,俄國文化領域展示了新的局面:在哲學、政論、美學方面,出現了像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的唯物主義美學理論。車爾尼雪夫斯基在1855年的著名論文<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系>中,明確提出了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在理論上為蓬勃興起的文藝運動以有力的指導。大型文學刊物《現代人>雜志,在詩人涅克拉素夫主持下在社會上十分活躍,一大批作家聚集在雜志周圍,為俄國的進步和文藝的繁榮吶喊。劇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薩爾蒂科夫一謝德林等在他們的作品中,深刻地提出了俄國存在的社會問題,創造了一系列鮮明而富於哲理的文學形象。在音樂界,1855年前後以青年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為首,逐漸形成了俄國的「強力集團」,探索俄國音樂的民族化之路。他們明確反對一個半世紀以來上流社會對義大利和法國音樂的盲目崇拜,倡導發展俄羅斯的民族音樂,到俄國歷史、人民生活、文學著作和民間音樂中去尋找創作素材。「強力集團」的代表人物穆索爾斯基、鮑羅亭、里姆斯基一柯薩科夫等的創作,推出了俄國音樂的嶄新樂章。

『拾』 俄羅斯有什麼著名的科學家

俄羅斯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例如:
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
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貢獻范圍非常廣泛,特別是在1760年第一次提出質量和能量守恆定律。創立了熱的動力學說,並創建了玻璃科學。1755年,他創辦了俄羅斯第一所大學 -- 莫斯科大學。
尼古拉•羅巴切夫斯基
在1829年創立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學,後來被社會公認並完全替代了歐幾里得。喀山大學畢業生。隨後在喀山大學任教,並出任校長。
德米特里•門捷列夫
在1869年發現基本自然定律-—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他製作出的元素周期表能夠將現有元素分類,並據以預見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和它們的性能。被公認為材料科學發現史上最偉大事件。
發現電磁波的實際應用,比如,電磁波在無線電通訊領域的使用。 在1895年創建了當時最完善的無線電收音機。
伊萬•巴甫洛夫
致力於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因在消化生理學方面的出色成果而榮獲1904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金,成為俄羅斯第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尼古拉•茹科夫斯基
「俄羅斯航空之父」。現代航空科學的開拓者。莫斯科大學畢業,隨後在此任教。
尼古拉•巴索夫
第一個量子發生器、其他一系列激光器的創始人。196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畢業。
彼得•卡皮察
因低溫物理學方面的基本發現和發明獲得1978年的諾貝爾獎。液化氣體工業裝置的發明人。聖彼得堡立技術大學畢業。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創始人之一。
安德烈•薩哈羅夫
可控制熱核反應的先驅者之一。 參與第一枚氫彈的研發(1953年)。著名的公民自由思想的擁護者。在197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謝爾蓋•科羅廖夫
蘇聯宇宙火箭技術和應用宇宙航行學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成就 -- 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57年)、人類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尤里•加加林的飛行(1961年)。
安德烈•圖波列夫
航空設計師。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型超音速客機Tu-144(1968年)。 參與過一百種以上飛機的創建,其中70個進入了系列。
若列斯•阿爾費羅夫
在半導體、半導體電子學和量子電子學方面有著五十多項發明並發表了五百多篇科學論文。特別是製造了第一個發光二極體。 2000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列寧格勒電子技術學院畢業生。

閱讀全文

與俄國歷史學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