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天津市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省級歷史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光華路。該館於1952年6月在原天津市第一博物館與天津市第二博物館合並的基礎上建立。同年10月,原天津美術館並入。1953年5月對外開放。1955年底,又接收原華北博覽館,同時將館址由南開區二緯路遷至河西區馬場道。文化大革命期間,該館與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天津市彩塑工作室等單位合並,一時改稱為天津市博物館。1974年,天津市歷史博物館與上述各館分開,恢復原稱,館址移至河東區光華路。
2. 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歷史博物館抄,指提供歷史、動態、文物藏品、文物照片和專業書籍介紹的博物館。以歷史文物保存、展示與介紹,盡量發揮現代的藝術文物,吸收世界各國古今的文化藝術並加以介紹為宗旨。在中國大陸,歷史博物館有時也被認為是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簡稱,在台灣省台北市另有博物館名為「歷史博物館」。
3. 中國歷史博物館簡介
國家綜合性歷史文化藝術博物館。館址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
。前身是1912年7月成立的北京歷史博物館,1926年定名為國立歷
史博物館,1930年更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1934年4月
改為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1949年仍定名北京歷史
博物館,1959年遷入館址,並改用今名。現館藏文物三十餘萬件
,代表性藏品如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彩陶盆、人面魚紋彩陶盆、鏤
空高柄黑陶杯,夏、商、西周、春秋時的銅爵、原始青瓷尊、「
虢季子白」銅盤、蟠螭紋銅 ,戰國、秦、漢時的錯金銀雲紋銅犀
尊、「中國大寧」神獸銅鏡、擊鼓說唱陶俑、綠玻璃碗、彩綉雲
紋囊,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甘露元年」青瓷燈、彩繪畫像磚
、青瓷仰覆蓮花尊,隋、唐、五代的白瓷龍杯、雞首壺、綠釉陶
俑、三彩駱駝載樂俑、白釉蓮瓣座瓷台燈、鎏金觀音銅造像,遼
、寧、金、元時期的倪雲林設色山水圖軸、宋代各名窯瓷器,明
、清時期的瓷器、康熙朝服等。基本陳列為中國通史陳列,不定
期舉辦如敦煌文物展覽、望都漢墓壁畫展覽等專題展覽。出版有
《簡明中國歷史圖冊》、《中國古代銅鏡》、《中國體育史文物
資料》、《長沙出土漆器圖案選》、《河北望都漢墓壁畫》、《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等畫刊圖冊。
4.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基本簡介
本書是專業博物館叢書中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分冊,書中收入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版大量珍貴藏品,每權件藏品除實物照片外,還附有簡潔的文字說明。
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印刷精美,融知識性與可讀性為一體,是一冊極佳的少兒讀物,它可使小朋友不出門而領暢華夏復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5.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原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國家級博物館,主要任務是收藏專國家的屬重要歷史文物,展示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同時進行有關中國歷史文物的考古、研究,並利用文物開展社會教育工作。其前身是北平國立歷史博物館,1912年於國子監成亘籌備處,後遷至端門至午門一帶(天安門北面),1926年10月10日開放。1959年7月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建成了新的中國歷史博物館,1961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一正式名稱暫告一段落。2003年2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合並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
6. 三條石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三條石歷史博物館位於紅橋區博物館大街5號,建於1959年,原址為聶士成祠堂。1976年地震時損毀。「三條石歷史博物館」1959年9月27日正式開放,館名是周恩來總理親筆題寫的。
7. 上海歷史博物館簡介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325號原上海跑馬總會大樓,是介紹上海歷史的上海市級地方性歷史博物館。上海市自1950年代開始籌建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於1983年建成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1991年7月更名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但是沒有對外開放的永久展館。1994年10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虹橋路1286號再次開館,於1999年3月關閉。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展品在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裙房內的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向社會開放,展區分五部分,分為「華亭溯源」、「城廂風貌」、「開埠掠影」、「十里洋場」、「海上舊蹤」五部分。
上海歷史博物館是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以基本陳列為主的東樓設「序廳」「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三個板塊,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全面展現上海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歷史事件。西樓設特展廳、口述歷史廳及公共教育、觀眾服務區。
上海歷史博物館共展陳1100餘件文物,吸納上海史最新研究成果,全面梳理上海歷史脈絡。博物館分為「序廳」、「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和「尾廳」四大部分,通過9個單元,綜合反映上海社會發展歷程和人文歷史特徵。
8. 咸陽歷史博物館的簡介
咸陽市博物館館址在咸陽市中山街中段明代孔廟內。該館是以收藏和展覽秦漢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歷史博物館。1960年籌建,1962年建成開放。初名咸陽市博物館,1984年改屬地級市後,更名咸陽博物館。
館藏文物藏品1.2萬余件。展室面積約1600平方米。基本陳列是「秦漢歷史文物陳列」。共分五個展室。第一、二、三展室主要展出秦孝公至秦始皇時期的各種文具,秦進行統一戰爭的戈、矛、劍、戟等銅兵器,秦統一度量衡的銅詔版、銅權、銅量和帶有計量銘文的安邑下官鍾、私官鼎、三斗鍾等物證,還有各種陶器、絲織品和錯金銀燈座、夔龍紋鏡及提梁壺等銅器,其中修武府溫杯反映了秦統一文字為小篆的事實。這三個展室集中展出的秦咸陽宮殿建築遣址出土的建築材料和其他遺物,反映了秦都咸陽宮殿建築的宏大規模和繁榮盛況。第四展室主要是西漢文物,展品有鐵鏵、鐵鋤、鐵鐮等生產工具,陶糧倉及各種陶動物模型等隨葬器,瓦當、陶水管道及空心磚等建築材料,金銀玉器及漢「半兩」錢石范、銅范與漢「半兩」錢、「五銖」錢等。這些不可多得的珍品多出土於西漢帝陵附近,充分反映了西漢時期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第五展室是楊家灣漢墓兵馬俑陳列專室,按10個俑坑的出土順序,展出彩繪陶俑、陶騎馬俑近3000個,為研究中國西漢初期軍事編制、陶塑藝術、埋葬制度及人物服飾等,提供了重要文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