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莽事件
漢成帝是個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後,朝廷的大權逐漸落在外戚(太後或者皇後的親屬叫外戚)手裡。成帝的母親、皇太後王政君有八個兄弟,除了一個早死去外,其他七個都被封為侯。其中最大的王鳳還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王鳳掌了大權後,他的幾個兄弟、侄兒都十分驕橫奢侈。只有一個侄兒王莽,因為他父親死得早,沒有那種驕奢的習氣。他像平常的讀書人一樣,做事謹慎小心,生活也比較節儉。人們都說王家子弟數王莽最好。
王鳳死後,他的兩個兄弟前後接替他做了大司馬,後來又讓王莽做了大司馬。王莽很注意招攬人才,有些讀書人慕他的名氣來投奔,他都收留了。
漢成帝死了後,不出十年,換了兩個皇帝——哀帝和平帝。漢平帝即位的時候,年紀才九歲,國家大事都由大司馬王莽作主。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說王莽是安定漢朝的大功臣,請太皇太後王政君封王莽為安漢公。王莽說什麼也不肯接受封號和封地。後來,經大臣們一再勸說,他只接受了封號,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發生了旱災和蝗災。由於多少年來,貴族、豪強不斷兼並土地,剝削農民,逢到災荒,老百姓沒法活下去,都騷動起來。為了緩和老百姓對朝廷和官吏的憤恨,王莽建議公家節約糧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萬錢,三十頃地,當作救濟災民的費用。他這樣一起頭,有些貴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錢來。 太皇太後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萬多頃地賞給王莽,王莽又推辭了。
王莽還派八個心腹大臣分頭到各地方去觀察風土人情。他們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這件事到處宣揚,說王莽怎麼虛心,怎樣謙讓。當時,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並土地的豪強,一聽王莽連封給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覺得他是個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後封他。據說,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書請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萬多人。有人還收集了各種各樣歌頌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萬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來越高。
別人越是吹捧王莽,漢平帝可越覺得王莽可怕,可恨。因為王莽不準平帝的母親留在身邊,還把他舅家的人殺光。漢平帝漸漸大了,免不得背地說了些抱怨的話。
有一天,大臣們給漢平帝上壽。王莽親自獻上一杯毒酒。漢平帝沒有懷疑,接過來喝了。第二天,宮里傳出話來,漢平帝得了重病,沒有幾天就死了。王莽還假惺惺哭了一場。漢平帝死的時候才十四歲,當然沒有兒子。王莽從劉家的宗室里找了一個兩歲的幼孩為皇太子,叫做孺子嬰。王莽自稱「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有些文武官員想
2. 關於王莽的事跡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縣東 )。漢元帝皇後王政君之侄。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朴,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
王莽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漢成帝時前22年,王莽初任黃門侍郎,後升為射聲校尉。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朴,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窮人,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深受眾人愛戴。其叔父王商上書願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綏和元年(前8年)繼他的四位伯、叔之後出任大司馬,時年38歲。翌年,漢成帝薨。漢哀帝繼位後其祖母傅太後、母親丁太後的外戚得勢,王莽退位隱居新野。其間他的兒子殺死家奴,王莽逼其兒子自殺,得到世人好評。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漢哀帝無子而崩。王政君掌傳國玉璽,王莽任大司馬,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立漢平帝,得到朝野的擁戴。1年王莽在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爵位,將俸祿轉封兩萬多人。3年王莽的女兒成了皇後。元始四年(4年)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被加九錫。
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後命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從居攝二年(6年)翟義起兵反對王莽開始,不斷有人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作皇帝的先河。西漢後期社會危機深重,政治動盪,人心思變,整個社會流行所謂漢室當「更受命」之說。這種思潮為王莽代漢創造了一個輿論上的思想准備。西漢後期由於土地兼並,災荒,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階級矛盾尖銳,人民起義不斷。王莽纂漢正是適應了當時整個社會的基本思潮--人心思變,社會思治這一實際情況產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削奪劉氏貴族的權利,引發豪強的不滿。由於他看不起邊疆藩屬,削王為侯,不斷挑起對匈奴和東北、西南各族的戰爭。賦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黃河改道,災民遍野。天鳳四年(17年)各地農民紛起反抗,形成赤眉、綠林大起義。地皇四年(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混亂中他為商人杜吳所殺,新朝滅亡。他是被割去舌頭的皇帝。
3. 王莽的歷史事件初中學過嗎
我記得是一帶而過的。具體的前因後果,還有王莽改制的內容是不清楚的。我上學的時候反正是這樣的。
4.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的歷史事件是
【周抄公恐懼流言日】;周公在鋪佐襲成王的時期,某些人曾經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但歷史證明他對成王一片赤誠,他忠心耿耿是真,說他篡權則是假。
【王莽謙恭未篡】王莽在未代漢時,假裝謙恭,曾經迷惑了一些人.《漢書》本傳說他「爵位愈尊,節操愈謙」;但歷史證明他的「謙恭」是偽,代漢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5. 歷史上的王莽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朴,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
王莽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漢成帝時前22年,王莽初任黃門郎,後升為射聲校尉。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朴,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窮人,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深受眾人愛戴。其叔父王商上書願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騎都尉及光祿大夫侍中。綏和元年(前8年)繼他的三位伯、叔之後出任大司馬,時年38歲。翌年,漢成帝去世。漢哀帝繼位後丁皇後的外戚得勢,王莽退位隱居新野。其間他的兒子殺死家奴,王莽逼其兒子自殺,得到世人好評。
在中國歷史上,王莽的評價普遍不高,一般都認為他只是一位「偽君子」,眾口一辭的千古罪人。如二十四史之一的《漢書》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類,可見一斑。而後世評價也大抵是受到了後漢時代史家所影響。事實上王莽本身是篡漢而取得帝位,而同時也是漢朝宗室所滅,從漢朝政權來看,王莽被視作「逆臣賊子」,並不奇怪。而他在取得帝位前的種種行徑,更被視為王莽作為「逆臣賊子」的理據,如他殺了漢平帝而立了孺子嬰為皇帝。
近人胡適開始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他認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還沒有公平的論定。他的貴本家王安石受一時的唾罵,卻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卻是一個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遠在王安石之上……可憐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生性『不能無為』,要『均眾庶,抑並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斬台上,……竟沒有人替他說一句公平的話。」
6. 王莽的介紹和故事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委粟里(今河北邯鄲大名縣北沙窩廟村)人,西漢權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後王政君侄,篡奪皇位。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之人多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
唯獨王莽獨守清凈,生活簡朴,為人謙恭。而且勤勞好學,師事沛郡陳參學習《論語》。他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這個世家大族中的另類,幾乎都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很快便聲名遠播。
(6)歷史事件王莽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王莽是一位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巨奸」。但近代帝制結束之後,王莽被很多史學家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認為他是一個有遠見而無私的社會改革者。
王莽改制的失敗,固然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輕於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實際,剛愎自用、所用非人,這些性格特徵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個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領導班子,因此改革註定要失敗。
7. 王莽的歷史評價
歷史評價:
胡適:「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他認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還沒有公平的論定。
他的貴本家王安石受一時的唾罵,卻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卻是一個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遠在王安石之上……可憐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生性『不能無為』,要『均眾庶,抑並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斬台上,……竟沒有人替他說一句公平的話。」
翦伯贊:「王莽不失為中國史上最有膽識的最聰明的一位政治家。」王莽改制「要將當時矛盾百出的社會經濟制度加以改良」。(《中國史綱》)
葛承雍:「作為改革家的王莽」,「是當時統治集團中一個獨具卓識的人物」。「我們以西漢末年社會的實際條件。來衡量王莽的改革措施,不能不承認大多數是有進步意義的,而且切中時弊。」(《王莽的悲劇》,《西北大學學報》1981年第1期)
韓玉德:「王莽是一位飽讀古文經,堅持以經治國的大經學家,大政治家」。(《關於王莽研究中的幾個問題》,《齊魯學刊》1983年第1期)
何茲全:「王莽是個改良主義者,在政策上他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同時又照顧了一般人民的利益的。比起當時黑暗的統治者來,王莽當然是比較進步的。」(《王莽》,《光明日報》1951年3月10日)
(7)歷史事件王莽擴展閱讀:
王莽亡國被殺
在王莽推行新政時,屢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出現,由於王莽改制不僅沒能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劇烈動盪,國庫也耗費殆盡無法撥款賑災,造成了民眾生存難以為繼。因此於天鳳四年(公元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飢荒時,各地農民紛起,其中形成了赤眉軍和綠林軍兩大軍事勢力。
公元23年,王莽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
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義軍(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王揖等護衛下逃往漸台,公卿大夫、宦官、隨從還有千餘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鬥,部下死傷略盡,也退至漸台。這時他的兒子、侍中王睦正想脫掉官服逃命。王邑將他喝住,父子倆一起守著王莽。
最後隨從王莽的千餘人全部戰死或者被殺。王莽被起義軍戰士(商縣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向杜吳問王莽的屍身在哪,杜吳告訴他在「室中西北陬間」,公賓就斬了王莽的首級,懸於宛市之中,數十個軍士爭相殺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屍體。百姓們聽說王莽的首級在宛市,『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
新朝滅亡,王莽的頭顱,被後來歷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大火,遂被焚毀。
8. 歷史事件王莽篡奪王位改國號為新,是篡奪的哪個朝代的王權
漢朝 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內(今河北邯鄲大名縣容),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後王政君侄。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皇帝位。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人雖然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因漢哀帝喜好男風,專寵董賢,荒淫無度,二十六歲遂死,皇權旁落的情況下,才被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統治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新朝滅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9. 歷史事件王莽篡奪王位改國號為新,是篡奪的哪個朝代的王權
篡的是西漢的王權,所以劉姓的劉秀和他打,打贏了就是東漢了。
10. 歷史上的王莽是怎麼死的
西漢末年,社會動盪不安,王莽由於為人謙虛節儉,而且禮賢下士,所以在朝野中是很有威望的,被視為救國於危難的第一人選,但是在其統治的末期,由於王莽出爾反爾,在其統治下,天下大亂,百姓都處於水深火熱中,於是起義軍推翻了政權,殺死了王莽,死後還被割下舌頭,下場還是挺悲慘的。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歷史上那些不顧人民死活的帝王最終都不得善終,只有做個為人民著想的明君,人民才會擁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