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教版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資料
二、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10世紀)*地理位置:城市多興起於交通便利、相對安全、容易獲得廉價原料和銷售產品的地方。*著名代表城市:義大利的威尼斯、英國的牛津、英國的曼徹斯特。*意義: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早期的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准備了條件。三、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拜占廷帝國:395年~1453年)*繁榮:拜占廷帝國的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在這里保存下來。著名的聖索非亞大教堂(基督教)是拜占廷建築和藝術成就的結晶。*衰落:①帝國窮兵黷武,四處征討,造成國庫空虛,財盡民窮;②外族入侵;③專制統治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滅亡:15世紀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軍(奧斯曼土耳其)攻陷,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國終於滅亡。(與西羅馬帝國滅亡相距一千年)第6課 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一、希波戰爭(馬拉松:菲迪皮茨)(希波戰爭是早期東西方文明的重要沖突之一)*波斯帝國的形成與擴張:公元前6世紀(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古代伊朗以波斯人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頻繁地出征和擴張,先後征服埃及等國家和地區。*希波戰爭:①過程:公元前5世紀早期,波斯帝國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②結果:公元前5世紀中期,希臘軍民贏得戰爭的勝利。二、亞歷山大大帝東征*馬其頓王國: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於公元前4世紀後期打敗希臘聯軍,控制了希臘。*路線:亞歷山大大帝出兵東征,掃盪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後回師佔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影響:①積極: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極:戰爭帶來災難,充滿暴力。三、羅馬帝國(大秦)的擴張與文化傳播*擴張:公元前27年以後,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文化傳播及其影響:一方面,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第7課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阿拉伯人把中國的古代發明輾轉傳入西亞和歐洲等地,也給中國帶來阿拉伯的天文學和醫學知識,以及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教文化。他們在不同文明之間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二、阿拉伯數字的由來:印度人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紀初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16世紀時寫法已與現在的寫法基本一致。三、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①翻譯保存了許多希臘著作;②創立了完整的代數學;③拉齊斯的《醫學集成》、依本•西拿(醫王)的《醫典》被歐洲醫學界長期奉為權威著作。四、絲綢之路——連接東西方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的重要道路五、元朝宮廷中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及《馬可•波羅行紀》*1217年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出發,1275年到達中國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國生活了17年以後,從海路回到義大利。後口述了在東方的經歷和見聞,由其一位獄友記錄成為《馬可•波羅行紀》一書。*《馬可•波羅行紀》一書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和嚮往,刺激了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友好往來。六、和平交往的意義:和平交往是主旋律,傳播了世界先進文化與生產力。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對人類整體文明的進步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積極影響。第8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①象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古代埃及人;②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③腓尼基字母(公元前2000年)——腓尼基人;④希臘字母 拉丁字母(羅馬) 歐洲字母。二、世界三大宗教*佛教 創立時間:公元前6世紀;地點:古印度;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教義:眾生平等,忍耐服從,滅欲;經典、節日:《大藏經》,成道節、浴佛節*基督教 創立時間:公元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始人:耶穌;教義:耶穌就是「救世主」,死後可以升入「天堂」;經典、節日:《聖經》,聖誕節、復活節*伊斯蘭教 創立時間:公元7世紀;地點:麥加;創始人:穆罕默德;教義:只有唯一的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經典、節日:《古蘭經》,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共同特點:三大宗教均產生於亞洲,教義中均宣揚「忍耐順從」;後來都被統治階級利用,成為控制人們思想的工具。三、耶路撒冷被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視為「聖地」。耶路撒冷成為伊斯蘭教僅次於麥加、麥地那的第三大聖地。第9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二)一、傑出的科學家*阿基米德(古希臘)——「科學之神」①品質:從小善於思考,喜歡辯論;②重大發現及發明:杠桿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車。*亞里士多德(古希臘)——「網路全書式」的學者二、文學與戲劇(古代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荷馬史詩》:①國家及作者:古希臘的荷馬;②價值: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是古希臘著名的英雄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俄底浦斯王》:國家及作者:古希臘的索福克勒斯(把古代悲劇藝術推向成熟);*「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間故事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和神燈》《漁翁的故事》。三、著名建築*阿拉伯式建築代表:麥加大清真寺(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寺)*哥特式建築代表: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2世紀,用了180年建成,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石頭的交響樂」)第10課 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14世紀至16世紀的歐洲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一、文藝復興——「人的發現」*時間及地點:①14世紀前後,開始於義大利;②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他地方。*根本原因:義大利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產生和發展(經濟基礎)。*實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特點:借古典文化宣傳。*指導思想:人文主義(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義大利),代表作:長詩《神曲》;②文藝復興的藝術家——達•芬奇(義大利),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③文藝復興的文學巨匠——莎士比亞(英國),代表作:《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意義:文藝復興摧毀了歐洲中世紀教會的精神獨裁,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有力地推動了西歐社會由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的過渡。二、新航路的開辟(始於15世紀)——「地理大發現」「世界的發現」*原因: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商品經濟活躍,要求擴大市場;②其它原因:《馬可•波羅行紀》、造船技術進步、地圓學說流行、指南針得到廣泛應用、某些歐洲人想發財。*過程:①迪亞士:葡萄牙資助,1487~1488年,繞過非洲最南端,並發現好望角,開辟了從歐洲到達印度洋的航路;②哥倫布:西班牙資助,1492年,到達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開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③達•伽馬:葡萄牙資助,1497~1498年,到達印度,開辟了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大陸的新航路;④麥哲倫:西班牙資助,1519~1522年,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航行。*影響:①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②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③為殖民掠奪開辟道路,進行原始資本積累,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給亞、非、拉各洲帶去災難。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共和——獨裁——復辟——妥協)(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一、「君權神授」下的英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間:1640年~1688年)*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1640年)。*開始的標志:長期關閉的議會重新開會(1640年)。*領導階級:資產階級、新貴族。*領導人物:克倫威爾。*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發展資本主義。*重要戰役:納西比戰役(1645年6月)。*特點:曲折性,不徹底性。*結果: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二、查理一世命喪斷頭台——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英國成立共和國,克倫威爾擔任「護國主」三、《權利法案》的頒布(英國議會)*查理二世復辟(1660年),進行了瘋狂的反攻倒算。*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光榮革命」),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①時間:1689年;②目的: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③內容:規定不經議會的批准,國王不能征稅(財政權),也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軍權);同時,還規定國王既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立法權)。*意義:⑴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⑵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第12課 美國的誕生一、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發展*北美13個殖民地的居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奴隸。*北部:資本主義工商業(如造船業);中部:盛產糧食(如小麥、玉米);南部:種植園盛行(如稻米、煙草、棉花)。二、美國獨立戰爭(時間:1775年~1783年)(既是民族解放運動,又是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任務:脫離英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階級。*導火線: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開始:1775年4月,來剋星頓槍聲。*建軍(大陸會議):1775年5月,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建國: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戰役。*勝利:1781年,約克鎮英軍投降。*勝利原因:戰爭的正義性,人民群眾積極參戰,有利的國際緩助,大陸軍的頑強作戰,華盛頓的英明指導。*和約: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結果:建立了聯邦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聯邦政府)。三、《獨立宣言》的發表及美國1787年憲法*獨立宣言的發表(時間: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意義:①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②宣言同時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誕生了。*1787年憲法的制定——聯邦政府成立: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 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權。四、美國獨立戰爭的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第13課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一、法國大革命(時間:1789年~1794年)*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發展資本主義。*領導階級: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羅伯斯庇爾。*導火線:1789年,三級會議的召開。*開始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佔巴士底獄。*《人權宣言》的頒布(制憲會議):①內容: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②意義:體現了反對封建等級制度和君主專制的進步思想。*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成立(1792年~1804年)和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1792年)。*高潮:羅伯斯庇爾等人的恐怖政策(當時雅各賓派專政)。*羅伯斯庇爾等人於1794年7月在政變(熱月政變)中被推上斷頭台,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結果: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法國大革命的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封建秩序,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它的徹底性,為世界各國樹立了榜樣)。二、拿破崙和他的帝國*拿破崙政變和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1799年底,拿破崙發動政變(霧月政變),奪取了政權。五年後(1804年),他加冕稱帝,建立帝國——歷史上稱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1814年)。*拿破崙的早期戰爭捍衛了大革命的成果,動搖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後期戰爭侵犯歐洲各國,掠奪各國人民,最終導致帝國滅亡。*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當時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遠遠大於資產階級勢力。第14課 「蒸汽時代」的到來一、英國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840年前後)*開始:「珍妮機」的發明為開始的標志。*完成:18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完成標志)。*政治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確立。*直接原因:18世紀,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帝國。*進程:①18世紀60年代,英國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②1785年,英國機械師瓦特改良蒸汽機(標志著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瓦特蒸汽機出現以後,在許多生產部門,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1807年,美國的富爾頓用蒸汽作動力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輪船「克萊蒙號」(當時人稱「汽船」)。*1825年,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機車「旅行者號」。三、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新興工業部門:機器製造業、鋼鐵冶煉廠、交通運輸業。具有核心地位的技術創新:瓦特改良蒸汽機。四、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五、第一次工業革命給中國帶來的影響答:①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後,歐美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近代工業產生(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③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六、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第15課 血腥的資本積累(三角貿易、殖民掠奪和殖民擴張)——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一、罪惡的「三角貿易」(16世紀末~19世紀中期,最先進行黑奴貿易的是葡萄牙)*背景:新航路開辟以後,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是英國和法國等國都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路線:【出程】歐洲(攜帶槍支、雜物等);【中程】非洲(換取或擄獲黑人後運往美洲);【歸程】美洲(把黑奴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再把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運回歐洲)。*影響:「三角貿易」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力,奴隸販子卻大發橫財,利潤高達百分之幾百。很多人發財後,回到歐洲,把從黑奴身上賺來的血腥錢投資於工商業,促進了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二、「日不落帝國」(英國)在印度*形成過程:16世紀打敗西班牙,17世紀打敗荷蘭,18世紀打敗法國。*對印度的擴張和侵略(時間:17世紀)①機構:英國東印度公司;②擴張的步驟:建立沿海據點→在內地擴張→掠奪財富。*影響:英國通過在印度及其他地方的殖民侵略,掠奪了無數的財富。英國人利用搶來的這些財富,發展國內經濟;同時,這些殖民地也為英國工業生產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場,進一步刺激了工業的發展,促使英國迅速成長為資本主義工業強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亞、非、拉美地區的貧困、落後。第16課 殖民地人民的戰爭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大起義的背景:19世紀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國侵佔;英國對印度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統治。*時間:1857年~1859年。*領導者: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為代表)。*性質:反抗殖民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1858年,章西女王領導起義軍隊,英勇抗擊進犯章西的英國軍隊。章西失陷後,她率軍轉戰外地,誓死不屈,最後壯烈犧牲。*影響: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爭,表現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沉重地打擊了英國殖民者。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爾(「南美的喬治•華盛頓」)*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背景:新航路開辟以後,葡萄牙獨占巴西,西班牙佔領了除巴西以外的整個拉丁美洲。*原因:①西班牙、葡萄牙對殖民地的殘酷壓榨,殖民地人民對殖民統治不滿;②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概況:①時間:18世紀末19世紀初;②人物:印第安人、黑人、土生白人。代表人物:玻利瓦爾,聖馬丁;③1816年以後的十年間,玻利瓦爾由北向南橫掃南美大陸上的西班牙軍隊,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④特點:時間長,范圍廣,南北起義軍聯合作戰。*性質:反抗殖民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結果: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統治者為大勢所迫,宣布獨立。拉美許多國家贏得了民族獨立,建立起一系列的新興國家。第17課 國際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一、英國的憲章運動(時間:1836年~1848年)*背景: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資產階級越來越富有,工人待遇卻很差。廣大工人為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提高政治地位積極進行斗爭。*政治綱領:《人民憲章》。*中心內容:工人們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性質: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結果:失敗(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歷史意義: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實踐經驗。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產生條件:①國際工人運動、無產階級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的誕生提供了政治基礎;②馬克思、恩格斯結合工人運動實踐,不斷總結經驗;③汲取前人的精華(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共產黨宣言》(1848年)(第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①內容:《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②影響: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三、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背景:1870年,法國同普魯士發生戰爭。法國戰敗,普軍兵臨巴黎城下。資產階級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准備鎮壓人民。*經過:①1871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沖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②不久,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③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攻入巴黎城內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意義: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國際歌》(作詞:歐仁•鮑狄埃;作曲:狄蓋特)(為了紀念公社、鼓勵無產階級的斗爭)第18課 美國南北戰爭(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一、戰爭的爆發(時間:1861年4月)*根本原因:南(種植園經濟)北(資本主義工業)兩種經濟制度不可調和。*矛盾的表現:①關稅問題;②勞動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實行奴隸制。*矛盾焦點:奴隸制的廢存。*導火線:1861年3月,林肯當選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二、北方的勝利*戰爭經過: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個州脫離聯邦,組成「南部聯盟」;②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③1862年9月,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之前還頒布了《宅地法》,戰爭出現重大轉折;④1865年4月,北方軍隊攻佔「南部聯盟」的「首都」里士滿,取得戰爭的勝利。*南北戰爭結束後不久,林肯在劇院被擁護奴隸制的狂熱分子刺殺。三、戰爭初期南方取得勝利的原因答:①南方對戰爭已准備很久;②南方有強大的後盾——英國支持;③南方將領具有較強的軍事指揮能力,有作戰經驗;軍隊在裝備上和組織上都比較好。四、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北方能夠最終獲勝的原因答:①北方實力雄厚,在經濟方面、軍隊人數方面、軍事力量方面、交通運輸方面占優勢;②美國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五、美國內戰的意義: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第19課 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一、俄國廢除農奴制——1861年改革(農奴制改革)*根本原因: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目的:為了挽救統治危機,鞏固貴族統治。*前提:不損害地主的利益。*過程: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進行廢除奴隸制的改革,簽署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內容: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解放」農奴;收取份地贖金)(維護地主階級利益)*意義: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次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二、日本明治維新(時間:1868年)(此時中國正在進行洋務運動)(與此性質相同的還有中國的戊戌變法)*背景:①閉關鎖國、落後的封建國家,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掌握實權;②1853年西方勢力入侵,激化了國內矛盾;③一部分中下級武士開始接受西方先進技術和思想,主張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統治, 並取得成功。(或:①內:閉關鎖國、落後的封建國家;②外:美國叩關(「黑船」事件 ,1853年)。)*倒幕運動(時間:1868年)主力軍:中下級武士。*內容: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目的:富國強兵,發展資本主義,擺脫民族危機。*意義: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但日本強大起來以後,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改革的作用:改革社會中某些不利於社會發展的因素,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只有以奮進的精神實施改革開放,吸取先進文化、科技,才能使一個民族實現自強。改革是推動國家繁榮、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吐故納新,才能充滿活力。
不懂再問,OK?
㈡ 蘇教版初中歷史復習,知識點歸納!!!
初中歷史簡單要求低,只要知道歷史事件和簡單原因就行了,考試要求低,中考又不考,過了就行,到高中才有一點要求,那是才是真正學歷史的時候。
㈢ 蘇教版初三歷史
其他的都成功了,洋務運動失敗了。
根本上講,其他是真正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改變的是制度,洋務運動只是表面的,沒有改變中國雙半社會的局面。
㈣ 蘇教版初一下學期的歷史復習資料。急用。幫幫忙,好的話追加分!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 A )1、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C )2、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是
A、巴拿馬運河 B、京杭運河 C、隋朝大運河 D、蘇伊士運河
( D )3、唐朝出現「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兩位統治者
A、善於用人,重視納諫 B、具有雄才大略治國安邦
C、善於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 D、順應歷史潮流和人民的意願
( A )4、科舉制的殿試開始於
A、武則天時期 B、隋文帝時期 C、隋煬帝時期 D、唐玄宗時期
( B )5、我國封建社會歷時最長的朝代是
A、西周 B、唐朝 C、西漢 D、元朝
( A )6、下列內容是唐朝與國外友好交往的史實,出現在唐玄宗時期的是
A、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國
C、高僧玄奘西遊天竺取經 D、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
( D )7、下列關於「開元盛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出現於唐玄宗統治前期
B、史稱唐玄宗有貞觀遺風
C、這時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
D、唐玄宗任用富於改革精神的房玄齡等人為相
( C )8、唐朝被稱為「詩仙」、「詩聖」和「畫聖」的是
①李白 ②閻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⑤吳道子 ⑥柳公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 C )9、「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作者是
A、李白 B、王維 C、杜甫 D、白居易
(B)10、下列關於唐朝與少數民族交往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C、吐蕃贊普上書唐皇帝說,吐蕃與唐朝已經「合同為一家」
D、唐玄宗冊封過回紇、南詔和粟末靺鞨的首領
(A )11、下列有關唐對外交往的正確敘述是
A、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
B、天竺參照漢字創制了文字,在社會上至今還保留著唐人的某些風尚
C、唐太宗時,鑒真應日本邀請,東渡日本
D、唐玄宗後期,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
( B )12、隋唐時期開鑿的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
A、龍門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雲岡石窟 D、樂山大佛
( B )13、澶淵之盟簽訂雙方是
A、南宋與金 B、北宋與遼
C、南宋與西夏 D、北宋與西夏
(C)14、下列各項中,不屬於宋遼之間、宋夏之間「和議」共同點的是
A、緩解了雙方的戰爭狀態
B、宋朝都需交納「歲幣」
C、導致了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觀上有利於雙方和平共處
( D )15、北宋、遼、夏、金四個政權從建立的時間排列順序是
A、北宋、遼、夏、金
B、遼、金、北宋、夏
C、北宋、遼、金、夏
D、遼、北宋、夏、金
( C )16、下列關於紙幣出現的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A、宋朝的造紙業發達
B、紙幣的製造比鐵錢製造方便
C、由於商業發展很快,攜帶鐵錢不方便
D、對外貿易中,對方不使用鐵錢
(A)17、下列關於兩宋時期社會經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B、兩宋時,從越南引進了占城稻得到推廣
C、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
D、宋朝時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 B)18、後來發展為著名瓷都的景德鎮興起於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C)1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為
A、士大夫的提倡 B、達官貴人的需要
C、市民階層不斷壯大 D、農民的需要
( D )20、成吉思汗主要功績是
A、滅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統一蒙古
( D )21、下列敘述與回族的形成有關的是
A、回族是漢族與畏兀兒人融合的結果
B、漢族與女真、契丹等民族融合結果
C、蒙古草原的統一
D、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來中國後與漢、蒙、畏兀兒等民族融合的結果
(A )22、下列對唐都長安和北宋東京相同點敘述,不對的是
A、有「市」、有「坊」,界限分明
B、城內大街小巷店鋪林立,熱鬧非凡
C、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D、都居住著大量人口
( B )23、與北宋和南宋關系類似的政權是
A、西漢與東漢 B、西晉與東晉
C、唐朝與後唐 D、西魏與東魏
( B )24、我國歷史曾出現過幾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實現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A、封建統治者採取促進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間的長期交往
C、經濟繁榮,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
D、少數民族大量的內遷
(C )25、下列人物屬於古代蒙古族的傑出統治者的是
①完顏阿骨打 ②元昊 ③鐵木真 ④耶律阿保機 ⑤忽必烈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④
二、仔細推敲,准確填空(共15分)
26、從公元581年 隋 朝建立,到 907 年唐朝滅亡,是我國封建社會 繁榮 時期。
27、 隋煬帝 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誕生;殿試開始於 武則天 時期。
28、 唐玄宗 時,鑒真應日本邀請,東渡日本。
29、隋朝書法融合 南朝 的秀美和 北朝 的雄健,為唐代書法創新奠定了基礎。
30、宋朝時期,太湖流域的 蘇州 、 湖州 ,成為重要糧倉。
31、宋朝海外貿易超過前代, 廣州 、 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 泉州 ,加以管理。
32、元朝時義大利旅行家 馬可?波羅 ,在元世祖來華,居住十幾年。他的《 馬可?波羅行紀 》,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三、情境再現,體會回答(本題12分)
33、閱讀下列材料:
唐太宗貞觀23年(649年)有人口19000000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
唐玄宗開元14年(726年)有人口41410000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有人口45310000
唐玄宗天寶14年(755年)有人口52910000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有人口16900000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有人口15760000
請回答:
(1)從64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呈現什麼趨勢?為什麼?
人口呈直線上升趨勢。經過貞觀之治,到唐玄宗時,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人口增長迅速。
(2)從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現何種趨勢?為什麼?
從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現下降趨勢。主要由於安史之亂,生產受到破壞。再之後的長期戰亂,戰爭不斷,社會動盪不安,不僅人口大量死亡,而且由於中央對地方失控,使注冊的人數也日益減少。
(3)從上面材料人口變化中,我們能得到怎樣的認識?
從唐朝人口上升與下降趨勢的變化中,我們認識到只要社會安定,生產發展,人口的增長就快。反之,人口增長緩慢或出現減少的趨勢。
34、閱讀下列材料:(本題13分)
材料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戶) 佔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戶) 佔全國戶口數比例
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 朝廷在故都(東京)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江蘇)中又為東南根抵。語曰「蘇常熟,天下足」。
請回答:
(1)上述能反映什麼問題?
從材料看,唐代南方戶口增加,數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數量大大超過北方,農業迅速發展,國家賦稅仰仗南方。
(2)從材料上看我國古代經濟發展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隨著南方經濟發展,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從北方轉到南方。
(3)南方經濟發展原因是什麼?
南方社會相對穩定;人口增長,勞動力增加,特別是北方農民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有利農業發展
。
四、活學活用,解答疑難(10分)
35、簡述唐太宗的主要政績。
①吸收隋亡教訓,勤政愛民;②善於用人,重視納諫,聚集了不少人才;③沿用、完善隋朝的官制,對國家機構做了改革和整頓;④沿用隋朝的科舉制,以進士、明經兩科最為重要;⑤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經濟出現繁榮景象;⑥重視文化教育,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⑦實行了開明的民族政策;⑧促進了中外經濟和文化交流。總之,唐太宗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總結其中五點以上者給滿分,其餘可酌情給分)
㈤ 初中歷史復習提綱(蘇教版)
八年級上歷史期末復習材料
第1課 鴉片戰爭的爆發
1.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白銀,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林則徐上書光緒帝請求嚴禁鴉片.
(2)經過: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110多萬千克鴉片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3)影響: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2、鴉片戰爭(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國的禁煙運動為借口,保護鴉片貿易。
根本原因是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3.中英《南京條約》 (1)時間: 1842年6月
(2)內容: ①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②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
③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影響:《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魏源和《海國圖志》
魏源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用來抵抗外國的侵略)
第2課 劫難中的抗爭
1、第二次鴉片戰爭
原因:英國不滿足已經攫取的權利,要求修改條約,擴大侵略權益。
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為主凶,美俄為幫凶.
結束:1860年,10月奕忻與英法兩國簽定《北京條約》
2.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國侵佔中國領土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機割佔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 ,其中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是《璦琿條約》。
5、太平軍痛打洋槍隊
(1)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建立太平天國, 起義軍稱「太平軍」。
(2)在浙江慈溪的戰斗中,打死洋槍隊的頭目華爾.
6、 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討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意義:新疆的收復,不僅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而且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同時對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第3課 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1、時間: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戰役: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
3、在黃海海戰中,愛國將領: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英勇犧牲。
4、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5、結果:清朝戰敗, 簽訂《馬關條約》 時間:1895年4月
內容: 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影響:《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割台灣等領土,不僅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賠款是清政府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經濟;開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允許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國聯軍2000多人隊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條約》:1901年9月,李鴻章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簽定。
內容:
①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③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④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影響:《辛丑條約》的簽定,西方列強完全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這一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
知識聯想: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淪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第6課 近代工業的興起
(一)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統治集團中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他們被稱為「洋務派」。中央以奕忻為代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他們從19世紀60——90年代,掀起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
2、內容
(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 如: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 1866年,張之洞在福州創辦福州船政局,開辦船政學堂。
(2)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 如:李鴻章創辦的開平礦務局和上海機器織布局; 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織布官局和漢陽鐵廠。
(3)為實現「自強」的目的,積極籌建陸海軍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4)開辦船政學堂,派遣留學生等。
3、近代軍事與國防建設帶動了交通和通訊事業的發展
如: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鐵路竣工,中國開始有了自己的鐵路 1880年,電報總局在天津設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間的電線架設完工.
4.評價洋務運動
(1)性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2)目的: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3)作用: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客觀地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二)狀元實業家是張謇,他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他興辦實業的歷程,成為中國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一個縮影。
(三)鐵路工程師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張鐵路。評價: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它的建成,振奮了民族精神,為中國工程界贏得了榮譽.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1、公車上書(時間:1895年春)
背景:《馬關條約》的簽定 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作用:為維新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2、康有為稱的「中國西學第一」指嚴復,他著有《天演論》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他是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3.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到9月慈禧發動政變,前後103天,最終失敗.
(2)內容:(P39自我測評答案)
經濟:發展工商業;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文化教育:開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廢除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創辦報刊。
(3)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但不可能實現救亡圖存的願望,不可能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第8課 辛亥革命
1.孫中山創立同盟會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為匯集革命力量,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
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時間:1905年8月。地點:日本東京。領導人:孫中山為總理。
性質: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革命旗幟(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影響: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2.武昌起義:時間: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華民國成立:
時間:1912年1月1日 地點:南京。 人物:孫中山。
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辛亥革命的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
第9課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
背景:書P45(小字部分)
興起的標志: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宣傳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
兩面大旗:民主和科學
代表人物: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掀起新文化運動,明確提出「文學革命」的口號
(P49自我測評) 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論》,提出文學改良「八不主義」,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擊封建禮教。
主要內容:提倡民主, 反對專制;提倡科學, 反對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意義:是中國近代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啟蒙和解放運動,為中國社會日後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
第10課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
1、1872年,《申報》在上海創刊,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
2、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它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
3、1898年戊戌維新期間,光緒帝頒布詔書,設立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4、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並在全國實行的學制。
5、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止科舉制,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11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
1、19世紀40年代,照相術傳入中國.
2、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定軍山》。
3、1912年,孫中山以大總統的名義頒布剪辮令,要求剪去辮子,做中華民國的新國民; 還頒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爺」等前清官場的稱呼,規定民國政府官員之間一律改稱職務,.民間普通稱呼改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西服成為男士在正式場合首選的服裝。孫中山創制的中山裝是這一時期最具特色的服裝.在女士服飾方面,高領服裝逐漸流行,它是現代中式旗袍的雛形。
㈥ 蘇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書
新華書店有啊,就是貴了點
㈦ 初中歷史知識點
望採納!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1、中英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2)導火線:1839年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
(3)主要經過:1840年6月,英國挑起戰爭。1842年8月,英艦開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簽訂《南京條約》。
(4)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④協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5)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參戰國家: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
(3)主要經過:1856年10月英、法發動,1860年,英、法軍隊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俄國趁火打劫,共割佔了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4)影響: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3、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1862年,太平軍在慈溪戰斗中,擊斃了洋槍隊頭目華爾。
4、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陰謀,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左宗棠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除沙俄強占的伊犁地區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經過:1894年,日本佔領朝鮮,侵略中國,在黃海戰役中,鄧世昌英勇抗敵,以身殉國,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同年4月,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戰爭結束。
(3)《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地——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 ②賠款——2億兩白銀
③開放通商口岸 ④設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廠
(4)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
(1)起因:從1898年起,義和團掀起了一場反帝愛國運動,威脅到列強在華利益。
(2)經過:1900年由西摩爾率八國聯軍入侵,攻佔天津,隨後攻陷北京,慈禧太後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3)《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經濟—賠款白銀4.5億兩 ②政治—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外交—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④軍事—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4)影響:《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 (2)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3)學習對象:西方先進生產技術 (4)領導階級:地主階級
(5)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6)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8)主要內容: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主要有安慶內軍機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簡稱「兩局一所」)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民用工業,主要有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後來還籌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興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
(9)結果:甲午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標志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10)性質:封建統治者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
(11)評價:消極: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積極: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工業,客觀上為中
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西方列強、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製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8、戊戌變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4)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君主立憲制)
(5)主要經過:序幕—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
↓
發展—康有為、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後更名為《中外紀聞》),組織強學
會,宣傳變法,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
高潮—1898年,光緒帝發布變法法令,前後持續103天,
↓ 史稱「百日維新」(又叫戊戌變法)
結束—1898年9月,慈禧太後發政變,囚禁光緒帝,譚
嗣同等六人被殺害,變法失敗。
(6)「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
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文化教育上—開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創辦報刊。
(7)性質: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場政治改良運動。
(8)失敗原因:①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沒有實權的皇帝。
②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極力反對。
(9)歷史意義: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使資產階級的斗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孫中山
(4)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5)機關刊物—《民報》
(6)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7)主要經過:①革命准備—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
體興中會;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
立了中國同盟會。(意義:大大推進了全國
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②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
發動起義,佔領楚望台軍械所,到11日,
起義軍完全佔領武昌城,史稱「辛亥革命」。
③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
國正式成立,這一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④結 束—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
(8)歷史意義: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
建社會的性質,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
10、新文化運動(1915年—20世紀20年代)
(1)領導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4)性質:思想解放運動
(5)旗幟:「民主」和「科學」 (6)宣傳陣地:《新青年》
(7)主要內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對」
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
爾會維主義的勝利》,頌揚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釗又在北京
創辦了《每周評論》。
(8)意義:①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②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9)局限性:對東西方文化有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
第三單元 新民主義革命的興起
11、五四愛國運動(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3)斗爭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
(4)經過: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爭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以罷課為主要斗爭方式
1919年6月初以後,斗爭中心轉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成為主要斗爭方式。
(5)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在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③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6)性質: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7)意義: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時間:1921年7月 (2)地點:上海,後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
(3)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4)內容:①通過了黨的綱領—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實現共產主義
②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③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5)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了。
13、北伐戰爭
(1)1924年5月,黃埔軍校在廣州成立,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北伐戰爭
①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②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③主戰場:湖南、湖北 ④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戰役(葉挺獨立團)
⑤戰果: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⑥結局:蔣介石、汪精衛等突然叛變革命,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
14、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
15、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隨後率領部隊向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6、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起義軍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17、紅軍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嚴重失利,被迫長征。
(2)經過:瑞金出發→挺進湘西→沖破四道封鎖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甘肅會寧(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
(3)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解決了博古等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的軍事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②意義: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長征勝利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5)長征精神:艱苦奮斗、百折不撓,嚴守紀律,不怕犧牲,堅定信念,以苦為樂等。
第四單元 抗日戰爭(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8、1931年9月18日,日軍有預謀地製造了柳條湖事件,並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了,由於蔣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東三省完全淪陷,共產黨員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九•一八事變拉開了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序幕。
19、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國已成為當務之急。
②催化劑—受中共呼籲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
③直接原因—蔣介石拒絕張、楊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建議。
(2)目的:逼蔣抗日
(3)經過:張學良,楊虎城聯合行動,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4)解決: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到西安調停,最後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5)意義: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0、1937年7月7日,日軍突然進攻盧溝橋,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21、盧溝橋事變後,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爭。
22、盧溝橋事變以後,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國民政府被迫遷都重慶。
23、1937年9月的「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天李宗仁將軍指揮的台兒庄戰役,殲敵一萬多人,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
24、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頑強抗戰,成為抗擊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延安是敵後戰場的戰略總後方。
25、為了粉碎敵人「囚籠」政策,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發動了「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26、中共七大
(1)時間:1945年4月 (2)地址:延安
(3)背景:抗戰即將勝利
(4)中心任務: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
(5)內容: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參見P82)
(6)意義: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27、抗日戰爭的勝利
(1)原因:①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非正義,失道寡助;中國的抗日是正
義戰爭,得道多助。
②美蘇的配合與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③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敵後抗日武裝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④國共合作,全民族抗戰。
(2)經過:①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
②蘇聯進攻在中國東北的日軍;
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始由局部反攻轉入大反攻。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戰取得偉大勝利。
(3)啟示:反對戰爭,珍惜和平;勿忘國恥,發奮圖強;警惕日本軍國主
義復活等。
(4)意義: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雪了百年恥辱。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
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五單元 解放戰爭的勝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
28、重慶談判(1945年8月—1946年1月)
(1)背景: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蔣介石在美國支撐下,陰謀發動內戰。
(2)目的——蔣介石:為發動內戰贏得時間,欺騙人民
毛澤東: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3)結果: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赴重慶談判,國共雙方達成「雙十協定」。
29、1940年6月,蔣介石對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3月國民黨大舉進攻陝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陝北。
30、1947年夏,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開辟大別山根據地,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31、從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共殲敵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
32、遼沈戰役(東北解放軍)先後解放了錦州、長春、沈陽和東北全境;淮海戰役(中原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殲敵最多,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平津戰役(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先後攻克張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使華北全境解放。
33、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標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台。
34、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
(1)共產黨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主要原因) (2)廣大解放軍戰士英勇善戰
(3)黨中央正確的戰略戰術 (4)國民黨統治腐敗,土氣低落
35、啟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