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歷史學,是研究歷史事件的。如果是想學文物鑒定,應該學考古學。中大這兩個學科都很出名,分數也不太高
❷ 中山大學歷史系在哪個校區
大一大二的學生在珠海,大三大四以及研究生在南校區。
中山大學歷史版學系成立於1924年,是中山大權學最早設立的學系之一。
本系是國家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擁有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三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可招收的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專業方向覆蓋了歷史學科下所有的專業,並且擁有國家設立的以上三個學科的博士後流動站。歷史學專業是廣東省名牌專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此外,以歷史學系為基礎設立的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是國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創新基地。
❸ 中山大學的歷史學專業的錄取分數是多少
如果是廣東省的考生,700分都可以上了,如果是其它的省的話,就要750左右吧
可是如果是歷史學研究生的話,就比較難考了.分數會很高.
❹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歷史系和南校區有什麼不同
中山大學和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區別: 大一、大二年級在中山大學珠海回校區就讀,大三、大答四年級回廣州中山大學就讀。一個是本部,一個是分校。珠海校區也是中山大學的一個校區,屬於中山大學的組成部分,只不過中山大學把某些專業放在這個校區而已,有的專業只有該校區才有 中山大學照片如下: 設立的專業如下:中國語言文學系 歷史學系 哲學系 人類學系 國際商務系 經濟管理系 經濟學系 金融系 財政稅務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外語一系 外語二系 政治科學系 行政管理學系 社會學系 國際關系學系 公共傳播學系社會工作系
❺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學的什麼,就業前途
學歷史啊!就業的話,很多人出來都不搞歷史這一塊, 比如做編輯啦,記者啦,寫些文章的人比較多。然後就是在學校做歷史老師,不過留中大比較困難。再有就是去考公務員的。就業當然不是很好啦,除非你人特別能寫,然後人際關系搞得很好,就可以往寫作,文秘,作家,編輯方面發展,否則的話,硬著頭皮讀研究生讀博士出來當老師教授吧。。。
❻ 中山大學有哪幾個校區,分別是做什麼的
中山大學有三個校區,分別是廣州校區、珠海校區和深圳校區,區別如下:
1、佔地面積不一樣:廣州校區分為南校園、北校園和東校園,佔地面積分別是1.208平方公里、0.203平方公里和0.989平方公里。珠海校區佔地面積3.571平方公里。深圳校區佔地面積3.217平方公里。
2、院系設置不一樣:廣州校區南校園設有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博雅學院(人文高等研究院、通識教育部)、嶺南學院、外國語學院、管理學院(創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逸仙學院、體育部。
北校園設有中山醫學院、光華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
東校園設有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管理學院(創業學院)、心理學系、傳播與設計學院、資訊管理學院、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國家保密學院、網路安全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葯學院。
珠海校區設有中國語言文學系(珠海)、歷史學系(珠海)、哲學系(珠海)、國際金融學院、國際翻譯學院、國際關系學院、旅遊學院、數學學院(珠海)、物理與天文學院、大氣科學學院、海洋科學學院、地球科學與地質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海洋工程學院、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
深圳校區先期開設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深圳)、葯學院(深圳)、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材料學院、電氣與通信工程學院、智能工程學院、航空航天學院、海洋工程與技術學院等。
3、建設情況不一樣:廣州校區和珠海校區都已經建設完成了,深圳校區位於深圳市光明新區,正在建設中,還未建設完成。
❼ 80後教授謝湜擬任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任是為什麼
謝湜教授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入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攻讀博士,並於2009年獲博士學位,由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至歷史學系任教。現任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中央組織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和中山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基地刊物《歷史人類學學刊》執行主編,兼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持項目
復旦大學第七批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博士論文項目「高鄉與低鄉:13-17世紀江南蘇松地區開發史研究」(2007-2009)
2.中山大學人文社會青年桐山基金項目「區域社會經濟轉型中的行政區劃調整——以11-16世紀的江南地區為例」(2009-2010)
3.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1-16世紀江南區域歷史地理研究」(2010-2013)
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明清時期浙閩沿海島嶼治理過程的研究」(2011-2013)
5.中央組織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南嶺地區政治地理與民族文化的歷史人類學研究」(2013-2016)
發表論文
1. 謝湜,〈清代杭州城市管理與社會生活——以火政為中心的研究〉。《華學》第7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頁319-332。
2. 謝湜,〈「利及鄰封」——明清豫北的灌溉水利開發和縣際關系〉。《清史研究》2007年第2期,頁12-27。
3. 謝湜,〈清代江南蘇松常三府的分縣和並縣研究〉。《歷史地理》第22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111-139。
4. 謝湜,〈十五至十六世紀江南糧長的動向與高鄉市鎮的興起——以太倉璜涇趙市為例〉。《歷史研究》2008年第5期,頁35-57。
5. 謝湜,〈陳坤《如不及齋叢書》與晚清潮州社會〉。《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0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頁224-248。
6. 謝湜,〈11世紀太湖地區農田水利格局的形成〉。《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5期,頁94-106。
7. 謝湜,〈宋元時期太湖以東的地域開發與政區沿革〉。《史林》2010年第5期,頁64-74。
8. 謝湜,〈太湖以東的水利、水學與社會(12-14世紀)〉。《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年第1期,頁17-31。
9. 謝湜,〈11世紀太湖地區的水利與水學〉。《清華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3期,頁98-105。
10. 謝湜,〈明前期江南水利格局的整體轉變及相關問題〉。《史學集刊》2011年第4期,頁44-49。
11. 謝湜,〈明代太倉州的設置〉。《歷史研究》2012年第3期,頁29-43。
12. 謝湜,〈十五、十六世紀江南賦役改革與荒地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3本第二分,2012年6月,頁345-388。
13. 謝湜,〈16世紀太湖流域的水利與政區〉。《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5期,頁92-104。
14. 謝湜,〈治與不治:十六世紀江南水利的機制困境及其調適〉。《學術研究》2012年第9期,頁109-119。
15. 謝湜,〈十六世紀江南城鄉商貿與市鎮網路〉。《華學》第11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年),頁173-184。
16. 謝湜,〈「以屯易民」—明清南嶺衛所軍屯的演變與社會建構〉。《文史》2014年第4輯(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頁75-110。
17. 謝湜,〈明末清初江南的「異鄉甲」——嘉定、常熟墾荒碑研究〉。廈門大學民間文獻研究中心編《民間歷史文獻論叢》第二輯《碑銘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頁274-298。
18. 謝湜,〈千頃頗黎色:江南水利史之反思〉。《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2月4日第701期A05版。
19. 謝湜,〈14-18世紀浙南的海疆經略、海島社會與閩粵移民〉。《學術研究》2015年第1期,頁9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