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最感興趣的歷史事件作文600字
我最喜歡的歷史故事
中國歷史淵源流淌,久不忘懷。有一些偉大的人物給我們留下懷念,還有一些人物給我們留下仇恨。
我愛看書,在《中國少年兒童網路全書》上我了解了許多世界文化的歷史。也讓我知道了春秋時期卞和為什麼失去雙腳?易牙為什麼殺子?........讓我愛不釋手。
讓我感動的歷史故事《管仲以「鹿之謀」征楚》,用智慧打倒了敵軍。
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精明能乾的管仲為卿來治國安邦。管仲一上台便推薦賢良,懲治腐敗,大力發展生產,很快,齊國就民富國強,國運昌盛。
但楚國,它不順從齊國的號令,專跟齊國抗衡,齊桓公為了征服楚國,統一華夏,只好讓管仲出個主意。在楚國產生了一的批鹿,而齊國視鹿為寶,管仲就派了100名商人到楚國賣鹿,又四處揚言:「齊桓公最喜歡鹿,無論多貴,也要大量購買。」
楚王一聽說齊桓公要重金買鹿,心想「哈哈,齊國的國王瘋了,要亡國了。」楚國的老百姓和士兵一聽到鹿可以賣許多錢,就不再去農田幹活了,到山中抓鹿,最後楚國缺了糧食,人們有很多錢也買不到糧食了,百姓們都餓著肚子,都逃離了自己的國家。
齊桓公見時機成熟,就派大軍懲治楚國,楚王連忙叫人到齊國求和,最後楚國不戰而敗。大夥們把管仲的計謀就叫:「鹿之謀。「
管仲用他的智慧力量,讓楚國受騙,從而戰勝了楚國。
看了這篇故事,讓我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考慮,用智慧判斷真假。
② 中國古代歷史人故事600字左右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縱然有蓋世神功也無法改變楚國破滅的事實。烏江旁,他已被敵軍層層包圍,空氣中飄盪著象徵繁盛的楚歌,悠遠婉轉。此刻,他剛毅無比的心開始脆弱起來,看到四處躺著的無數兄弟,他懊惱曾經的剛愎自用,悔恨楚國的大好局勢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裡。懷著深深的自責,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剎那間,血染紅了烏江河畔,倒映著半邊天空。殘陽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纏綿。一個巨人倒下,卻留給後人無限的感慨。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幾分哀愁,幾分無奈。在我看來,他是充滿稜角的多邊形,縱使有豪邁的氣概,稱霸的壯志,卻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時放縱形骸,蒼涼的歌頌只能讓滾滾的烏江為之伴奏,又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他的銳氣,他的突兀,他的彰顯,讓歷史也懼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諸侯」的始皇已將天下擾得惶惶不得終日,哪又容得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
③ 跪求:歷史人物事件 600字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後建立了十餘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中國南北分立的局面繼續維持。東晉乘勝北伐,收回黃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謝安去世和前線主帥謝玄退隱而轉為守勢。前秦元氣大傷,苻堅於公元385年被羌族姚萇所殺,各族紛紛獨立,中國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亂的局面,先後成立了十國。直到439年北魏重新統一北方。而東晉則延續了數十年,直至公元420年被劉裕篡位,改國號為宋;中國的南北朝時代開始。一直持續到公元589年,才被隋文帝楊堅統一,建立了「隋朝」。
淝水之戰發生在安徽壽縣,古稱壽州,壽陽。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壽縣之間的將軍嶺。同源而異歸:向西北流者,經200里,出壽縣而入淮河;向東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國時,魏將張遼曾敗孫權於淝水。東晉時,謝玄亦敗苻堅於淝水。是有名的古戰場。特別是東晉的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 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其他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此戰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復全中國的統治權,但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淝水之戰也成為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入軍事史,對後世兵家的戰爭觀念和決戰思想產生著久遠影響。
④ 歷史文稿600字
我看秦始皇
在我的心中,秦始皇並沒有我們所說的那麼殘暴,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焚書坑儒的事例在他之前並不是沒有,而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沒有人關注那一個事件。只是因為他是千古一帝吧。忽然的,就為他不平了。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從小就是質子。因為後來秦國的不斷進攻,事實上,嬴政的生活是不夠好的。甚至可能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他就是在這個情況下生活的。
而在後來的執政中,修長城,搞運河。都是為了百姓。這些不是對大家有利的么??
而再看焚書坑儒,在文首我便談到,這只是一種政治手段。
又說阿房宮,我冒昧的揣測,或許,這和他的感情有關。
還看長生不老葯,那個帝王又不想多活幾年。或許,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兒子不中用。自己的多活幾年只是想更好的把國家帶入正軌呢??說他的殘暴,不如說是他太過於求成了。我想,既然他有能力可以統一六國,那麼,我想信他不會沒有察覺到這個錯誤。或許,他還沒來得及改正,便匆匆離開了人世。
所以我認為,秦始皇與其說是因為暴政而成為了暴君,不如說是因為他的功勞之大,能力之深,也是「千古一帝」這個累贅的稱號,才使他成為了人人惡之的暴君。
其實,無論那個人的成就有多大。比如***,比如嬴政,他們,都只是平常人而已。
也會犯錯,也有感情。
嬴政,是一個好皇帝!
⑤ 歷史小故事六百字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專諸殺吳王僚
春秋時期吳國內部發生權力斗爭。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雇專諸刺殺王位競爭對手吳王僚。話說事發當日,公子光宴請王僚,私下埋伏甲兵於室內。王僚也早有防範,命人沿途布滿兵卒,門窗檯階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親信,夾道而立的侍衛,皆手持長鈹。酒酣耳熱之時,公子光佯裝有足疾,退入內室。這時專諸閃亮登場了!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魚腹中,佯裝為王僚獻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說時遲那時快!專諸突然撕開魚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當場斃命。遺憾的是,專諸當即也被侍衛殺死。公子光趁對方群龍無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擊王僚的侍從,盡數將其誅殺。為感念專諸,吳王闔閭加封專諸之子為上卿。---這件事改變了吳國的形勢,公子光雄才大略,任用孫武,伍子胥等把吳國治理得整整有條,一躍成為大國,破楚國都,威震中願。後來的吳越爭霸也一定程度受專諸殺吳王僚而產生。[夫差乃公子光之子]。專諸殺吳王僚是一次很高水準的刺殺,創意新奇,驚天動地。專諸應被授於「最佳創意刺客」。
荊柯刺秦王
荊柯大名頂頂,別跟我說不知道他的故事。「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至今成了絕唱。荊柯的刺殺雖以失敗告終
⑥ 講一個"歷史"上一個名人故事,,600字
歷史名人的故事——負荊請罪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寫一封信給趙王,說願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
趙王接到了信非常著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進攻。
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藺相如,他勇敢機智,也許能解決這個難題。
趙王把藺相如找來,問他該怎麼辦。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趙王和大臣們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聽他這么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藺相如知道秦王絲毫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賓館,就叫手下人化了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做好了抵禦秦兵的准備。
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王沒佔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准備,不敢拿趙王怎麼樣,只好讓趙王回去。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麼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⑦ 600字的關於歷史的作文
談歷史
-
我不敢說歷史是什麼,我只能說歷史像什麼。
歷史像一條滿滿的海灘,古人是海灘的締造者,而我們是一個個悠閑地過客,我們在歷史的海灘上散步,又想拾起點什麼
於是我們知道了秦前的戰亂紛飛、群雄爭霸;漢朝的文景之治、絲綢之路;盛唐的公主出嫁,歌舞昇平;宋末的骨肉分離,詞人思瘦;還有大元並不屬於我們的莫斯科,我們的祖宗通過鄭和下西洋將恩澤遍灑藍色星球,我們還看到了史上最貴的一把火怎樣燒掉天朝上國的尊嚴,燒毀半個中國的驕傲,燒痛我們後輩人的心,月光下破碎的斑駁是那些琉璃的淚嗎?
我們就在這條海灘上一步一步的前行,拾起古人留給我們的記憶,岳飛、秦檜同樣應該被記住,就像石頭鑽石同樣硌腳。
人累了,天黑了,海灘卻同樣在那裡,我不敢說明天也不敢信明天,但願明天的海灘有更多下陷的足跡。
歷史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大自然來作詞,人類來譜曲,農民和領袖同樣唱得出轉音,只不過秦始皇轉的大一點,陳勝轉的小一點,五線譜寫滿了前輩們足夠的功底,讓他們一直從離騷唱到東方紅,有花美的霓裳羽衣曲,也有悲涼的驪山懷古,還有黃河大合唱和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每一個詞都是歷史的賜予,每一個音符都是感人的觸摸,在音樂的靈魂里我讀出了歷史的發展壯大,80後華人的歷史不止只唱到R&B,中國人的歷史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我不敢說明天也不敢信明天,但願明天的歌謠可以讓更多的人傳唱。
歷史不是誰寫給誰看得而是誰來書寫的,古人寫下了萬里長城,近現代人寫下了萬里長征,我們應該寫下更多可以萬年來輝煌,歷史是偉大的。
⑧ 求一個歷史小故事,600字左右,,要快
來戰國時期,秦王自想獨霸天下,派兵向燕國逼近,燕太子丹萬分恐慌 。流落到燕國的荊軻為了報答太子丹對自己的恩德,准備赴湯蹈火,刺殺秦王。怎樣才能使秦王接見自己呢?他苦苦思索,終於想起了秦王的仇人樊於(w ū)期(j ī)。樊於期是秦國將領,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國避難。秦王正用千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買他的頭。荊軻想,如果我將他的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一起獻上,秦王必定會高興地接見我,那時就有機會行刺了 。於是荊軻前去拜訪樊於期 ,把刺殺秦王的計謀告訴他。樊將軍聽了,激動而憤怒地說 :"這正是我日夜盼望的事啊,今天終於機會來啦 !"說罷,拔劍自刎。荊軻將樊將軍的頭裝入木匣封好,又將一把有毒的匕首藏在捲起的地圖里,與太子丹商定了啟程的日子。出發那天,太子丹和了解內情的朋友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 ,來到易水邊送行。大家迎著刺骨的寒風,心情異常沉重。這時,高漸離在岸邊敲起竹製的樂器,荊軻和著樂聲高聲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那慷慨激昂的歌聲激盪著易水,震撼著人心,連頭發梢都向上豎了起來。佇立岸邊的人們禁不住掉下熱淚,目送著壯士的車馬漸漸遠去……
⑨ 歷史小故事600∼800字
元宵節的傳說: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後手中.
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3、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只要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象「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一樣對待你。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三個關於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的小故事吧:
古時候牛皋向一位老大爺吼叫著問路,這位老大爺不但沒給他指路,還罵他是個「冒失鬼」。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里,他先離鐙下馬,然後很有禮貌地施禮並問路,這位老大爺見岳飛很有禮貌,便給他指路。
一個女青年下公共汽車,她的長裙拖在車廂的踏板上,被後面的小學生踩了一下,女青年看見了,小學生連忙抬腳,向女青年道歉,女青年並沒和他計較,反而說了聲「沒關系」,於是一場可能發生的糾紛避免了。
朱師傅為周總理理發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師傅不小心在周總理的臉上劃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還安慰他。
這些內容其實都是《談禮貌》這篇課文里的,它告訴我們:禮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減少矛盾。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和文化修養。正如俗話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乾隆剃頭:
乾隆皇帝下江南遊玩,路過天津衛。天晚了,就住在龍亭行宮里。
轉天清早起來,乾隆問隨從太監:「今天是什麼日子牽」太監說:「啟稟皇上,今兒個是二月二。」乾隆聽了很高興:「好,今天龍抬頭。我要剃頭,取個吉利。」於是命太監去找個手藝高的理發師傅來。太監急急忙忙到一家有名的剃頭棚請來一位好師傅,先教了他參拜皇上的禮法,然後才領著他面見皇上。理發師傅行了大禮後,乾隆說:「給朕理發有三條規定:第一不許用臭嘴熏我;第二不許喘大氣噴我;第三不許劃破我的頭皮!」
理發師傅聽說給皇上剃頭,早慌了神,聽了這三條規定,更嚇得六神無主。想不剃,犯「抗旨」罪,要殺頭。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給皇上剃。太監給他一把砂仁含在嘴裡防止口臭。
那時,「剃頭」並不是剃個光葫蘆,而是在頭中心梳辮子,周圍留一圈齊馬穗,俗稱「留鍋圈兒」,然後再用剃頭刀刮邊。這理發師傅越提心吊膽,手就越哆嗦,剃了沒兩下,心裡發慌,手一抖,「哧」,在乾隆的後腦勺上拉了一個口子。乾隆一聲喝罵:「混賬東西,你要刺殺朕牽拉出去!」侍衛們立即把理發師傅拉出去砍了頭。乾隆把太監罵了一頓,傳旨換一個手藝高的來。
工夫不大,又找來一位理發師傅。乾隆又把三條規定重說了一遍,還加了一句:「給朕拉了口子,小心腦袋!」把理發師傅嚇得臉色慘白,渾身顫抖。剃了沒兩三下,「嚓」的一聲,乾隆的腦門子上又出了一個口子。乾隆更加惱火:「好大膽的賤民,膽敢在朕面前行凶,給我推出去!」侍衛們又把這位師傅推出去砍了頭。
這可把乾隆氣壞了,他拍著桌子訓斥太監:「快去,把他們掌櫃的叫來!」太監也害怕了,慌里慌張地跑進剃頭棚,沖著掌櫃的撒氣發威:「好你個狗崽子,誰叫你派兩個廢物去給皇上剃頭,把皇上腦袋瓜上拉了兩個口子,直冒血筋兒。皇上急了,傳你去,剃好了有賞,剃不好別想要腦袋!」掌櫃的一聽,嚇得魂不附體,渾身篩糠,急忙跪下磕頭求饒:「公爺,我膽小不敢見皇上。您另請高明吧!」太監罵道:「你敢抗旨不遵!不要腦袋啦!」掌櫃的心想,兩位手藝高的都不行,我這兩下子更是白搭了。哎,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他面帶微笑:「您別著急,我去,請稍等一會兒,我到後面換件衣服就走。」掌櫃的點頭哈腰說著溜到後邊,逃走了。
這時剃頭棚只剩下一個十五六歲的小伙計,他是清河縣人,因為家鄉鬧災荒,逃難到天津衛求條生路,就在這家剃頭棚里學手藝。小夥子一口清河土腔,掌櫃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小怯勺」。別看他說話口音侉,可人聰明勤快,是個機靈鬼兒。他正在練剃頭,拿著剃頭刀刮冬瓜皮上的白霜,一刀接著一刀,颳得利索干凈。其實,小怯勺早已練好功夫,很想找個頭試試身手,可掌櫃的就是不讓他上座。
太監等了一袋煙的工夫,還不見掌櫃的出來,就沖著小怯勺大發雷霆:「你們掌櫃的怎麼還不回來牽」小怯勺笑著說:「公爺,實話對您說,掌櫃的怕見皇上,他腳底下抹油——溜啦!讓我去,中不中牽」太監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胡鬧!兩個手藝高的老師傅都砸了鍋,你個小毛孩子能行牽弄不好連我的腦袋也保不住!」小怯勺一本正經地說:「怎麼牽公爺,您別看我年紀小,咱手藝可比他們高著呢!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您讓我去,準保皇上滿意。」太監琢磨:掌櫃的跑了,正愁沒處找人,權且帶這個小替死鬼去,也許他還真行。
他們來到龍亭,乾隆皇帝見是個小孩,馬上滿臉怒氣,剛要斥責太監,小怯勺急忙給乾隆磕頭道:「皇上萬歲,萬萬歲!您別看我人小,手藝可是頂呱呱呀!大夥都叫我『小神手』,我要是給您剃不好,就殺了我,中不中牽」乾隆見這小孩能說會道,氣消了一半。再仔細一瞧,這小孩個頭不高不矮,五官端正,長得很精神,心裡又生了三分喜愛,於是就答應讓他給剃頭。
小怯勺開始也有點兒怕,可心裡早打好了譜:俺萬一失手,就豁出去,先下手為強,把你的腦袋削下去,拿條小命兒換你皇帝的老命也夠本。他這么一想,就不害怕了。再說,小怯勺的基本功練得確實扎實,心沉靜下來,手頭麻利,不大會兒工夫就剃完了,刮完臉,梳好辮子。乾隆皇帝好像一點感覺沒有,舒舒服服地理了發,整了容。拿鏡子一瞧,嘿!甭提多好啦。不由伸出大拇指連聲稱贊:「真不愧是剃頭『小神手』!」又轉回頭埋怨太監:「要是早傳他來,何至於給朕劃兩個口子!」太監急忙跪下道:「奴才有罪,奴才該死!」
這時小怯勺接過話說:「啟稟皇上,這咋能怨公爺呀。其實那兩位師傅的手藝都比我高,他們害怕,手哆嗦,才傷了皇上龍頭!」乾隆納悶問:「那你怎麼不怕牽」小怯勺回答:「您是真龍天子,天下數您最尊貴啦!您叫我剃頭,我高興還來不及,怕啥!」
乾隆聽了這番話,前思後想,心說:「唉呀!這兩位師傅本是忠於我的,只因害怕才給我……錯殺了。錯殺了,後悔也來不及了,多賞賜些撫恤銀兩,好好埋葬。」乾隆想罷,便傳下旨意,命地方官好生辦理去了。
乾隆見這個小剃頭的手藝好,有膽量,人也滿機靈,封為五品隨賀官,專門給他理發整容。
「孺子可教」
漢高祖的謀臣張良,年輕時因在博浪沙阻擊秦始皇被通緝,逃亡隱藏在下邳。
一天,張良閑來無事,慢慢地步行經過下邳的橋上,看見有一位身穿粗布衣服的老頭正向他走來,到了面前,老頭把腳一甩,將鞋子扔到橋下,然後對他說:「小子,下去把鞋子給我撿起來。」他感到十分驚奇,天下哪有如此無禮的人!真想揍他幾拳,但想到他年歲已大,就強忍了那口氣。張良下橋去把鞋子撿了起來,不料老頭伸出腳說:「給我穿上。」張良更加憤怒;但想到既然已經撿來了,就再次強忍著跪在地上給老頭穿上。老頭見鞋子穿好,就笑哈哈地走了。
張良在橋上看著老頭漸漸遠去的背影,心裡感到無比的羞辱。不一會兒,老頭又轉回來了。他對張良說:「小子可以教育了。(『孺子可教矣。』)五天後的早晨,你在這里等我。」張良勉強答應了下來。
第五天清晨,張良來到橋上,可是老頭子已經早來了。他抱怨地說:「與老人相約,為什麼遲到呢?回去吧,再隔五天早上來。」說完老人就走了。第五天早上,雞剛叫張良就趕往橋上,不料老頭又先到了。老頭憤怒地說:「再過五天早上來。」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來到橋上。不一會兒,老頭來了,高興地說:「這就對了。」然後他從懷里拿出一本書遞給張良,說:「認真地讀吧,今後可以作為帝王的老師。十年後,必有用處。十三年後,你到濟北谷城山下來,如果見到一塊黃色的石頭,那就是我。」說完,老頭就不見了。
等到天亮,張良翻開書一看,原來是一本世間失傳已久的《太公兵法》。
⑩ 歷史小故事600字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回小答的鄭國,實在沒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事結束後,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鄭頡的功勞,說鄭王頡是由他俘獲的,於是穿封戌
和公子圍二人便發生爭執,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得來。後來,他們便請伯犁作公正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鄭王。於是命人帶了鄭王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後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王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很是
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於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上下其手」這句成語便是出於這個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顛倒是非的意思。
在現在的社會中,這種情形是常常會發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應得,難逃被懲處的厄運;於是暗地裡進行賄賂,或請托親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結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無,仍得消遙法外。像這種參與其事的人,從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說是:「上下其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