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許倬雲歷史學

許倬雲歷史學

發布時間:2021-02-14 08:30:45

⑴ 許倬雲的一本關於歷史方面的書,書名是什麼

《歐洲文明史》
《文明史話》
《劍橋歐洲中世紀史》
《歐洲史》
還有季羨林編過一個叫《文明史話》

⑵ 專訪歷史學家許倬雲:中國的高等教育改革應怎麼做

許倬雲:我一直在大學裡面教書,高等教育我最熟悉。大陸的大學體系之前是跟著前蘇聯學專科與專科分開,以專業為主。於是乎,不但校和校之間沒有溝通,連校內系和系之間也沒有溝通,創新、原創力的基礎就被破壞了。什麼叫原創力?就是能在兩個不同學科交界地區,兩個不同方法的交界地區,找到新的角度。如果沒有交界地區,每個科系都會固步自封,我們沒有辦法找到原創力。狹窄的科系區分,使學生在學校除了專科知識外,生活和學問是分開的,可能在宿舍學到一些與人相處之道,但老師基本上不能帶他體驗「社會人」生活,而只是單單在過「學生」或「某個系的學生」的生活。我們很難在精師(專業老師),人師(做人老師)間聯系起來。改革開放以後,許多學校逐漸恢復全科教育,但科系之間的楚河漢界並沒有改良多少,許多大學搬到城外的大校區,老師不去,只有學生去,尤其本科生去,常常一個小區裡面只有學生,沒有人輔導,這些都會使精師、人師完全沒有著落,這是大學裡面的基本問題。科技方面的學問,只要把新的東西拿來教就可以了,而對於學生的人文教育,今天大陸的老師們不管老的小的,都心有顧忌,都不敢敞開來說,也不敢天馬行空的想像,窒息的人文空氣是中國大學教育中最失敗的地方。台灣教改教訓要借鑒《中國經營報》:台灣也提出過宏偉的教改計劃,但執行起來卻不盡如人意。許倬雲:在這里我談談台灣的教改教訓。台灣教改曾經想要添設出同時教育,即在專科教育以外加些同時課程,這也是仿照美國曾經面對這個問題提出來的解決方案。美國不外是自助餐式的教育,一個學校開許多課,就是同時課,你可以隨便去學兩三門課,可能三盤都是甜食,也可能三盤都是麵食;還有套餐式,有若干課程規定;讀書式則是規定若干書去讀,把心得在班上討論。到了台灣後這三個模式就發生了變化:有人主張讀精的,培養自己的人生哲學,做事為人的基本態度,但這是不夠的,倫理道德並不是一切,同時要知識廣博,也不能撿到籃子里都是菜,什麼廣博知識都要學,知識是要貫穿的。後來就有人開發出幾套合在一起的課,一個學生學兩套,比如一套是科學素養課,一套是藝術素養課,科學學科的學生,要讀藝術素養的課,藝術學科的學生,要讀科學學科的課,打破學科的界限,當然不只科學,藝術這兩門。這些做法都嘗試過,但今天台灣一直沒有走通這條路,原因是無法培訓一批能夠教這種課的教師隊伍。台灣的教師本身是小專科訓練出來的,怎麼能去打通學科的界限呢?自己怎麼協調,台灣的教師們沒有中心理念,沒有可以一以貫之的線索,這個嘗試基本上沒有成功,台灣的這個教訓大陸教育界可以借鑒。當時,台灣教改有個建議,即一年級不分院,二年級不分系,三年級到專門的科系去。但問題是一年級不分院,選課怎麼安排,二年級不分系,又怎麼選課,四年的學分、專業的東西在兩年半讀完是很困難的。台灣的解決辦法是把專業的訓練延遲,畢業以後的學生可以在碩士班,博士班再提升,但是提升效果並不讓人滿意。因為這只是拿碩士名字代替學士,博士名字代替碩士,基本知識水平並沒有因此多多少。台灣聯考(相當於大陸的高考)壓力很大,後來有人建議,如果大學多,高中畢業就都可以上學了。於是乎,從獨立學院變成大學,從專科變成獨立學院,從職校變成專科學院,這樣弄得台灣2300萬人口就有180多家大學,大學教師滿街走,大學生推遲了就業時間,但他得到的訓練不是社會需要的。比如社會需要修電的電工,職業學校訓練夠了,18歲出來就業挺好,但這個訓練沒有了,電工變成電機系的學生,已經不會修電了。所以真正的產業工人沒有了,基層幹部沒有了,大家都被擠著去做當年大學生做的工作,而那些工作卻應該是訓練得十分好的大學生才能擔任,這樣兩邊都不討好。我看,大陸的教育現在也在犯這個毛病。另外,台灣教改時成立了一個教改委員會,但是其中沒有章法,沒有專家,都是一批社會名流擔任委員,卻不找教育專家,起步就錯誤。教改討論3年出來的方案,是亂七八糟的結果,後來還是找了一些老的專家,把亂七八糟的方案弄成一個像樣的方案,也是基本上沒有具體可行的方法,但就是這樣一套方案也被台灣政府命令貫徹到底。全文(編輯:dq1024)

⑶ 許倬雲說歷史 現代文明的成壞怎麼樣

讀《現代文明的成壞》的一點書摘 時間:2013年12月3日晚 今年史學方面的讀書,主要集中在台灣的兩位歷史學家,前半年讀黃德剛,後半年看許倬雲。歷史風雲,在兩位史學家的筆下信手拈來,類似講學類的許倬雲的《知識分子》、《從歷史看組織》、《台灣四百年》介都是宏觀敘事,但黃德剛的書「口述歷史」卻給人更多的額歷史細節,讓筆者玩味唏噓。今天剛讀完許倬雲的《現代文明的成壞》,書摘隨筆如下,備忘。 1、所謂現代文明,也是主宰人類生活的將近300年的主流文明,它起源於西歐。 筆記:記得大學曾有老師說過,希臘文化可以救全世界,儒家文化只能救中國,雖是玩笑, 但也從一方面說明西歐對於現在文明的影響如此之大。 2、中古時期,基督教是蠻族的「地下宗教」。 筆記:沒有哪一種宗教,生來合法,也沒有哪一種宗教,生來就是神聖。 3、教宗,我們稱為教皇,自以為是彼得的傳人,又能代彼得傳說,也就是有代表耶穌發言的權 利。耶穌既然是神的兒子,而且奉神的命令道世間傳播唯一信仰真神的宗教。 筆記:也就是說,教宗、或者我們現在說的牧師,其實是神的中介。教堂是中介辦公,轉達 神意的地方,並沒有那麼神聖。 4、《聖經》中的《舊約》,其中有很多事大小先知的訓諭,這一部分先知,大部分是邊緣人物 ,有的是牧羊人,有的是山洞隱居的隱士,當然還有一些沒有隱居但沒有社會地位的人。耶穌 基督本人,如果沒有後來基督教的擴張,也許只能成為先知中的一個。 筆記:真理從來不來自廟堂,而在江湖。政權以及所謂御用文人們的狗屁文章,從來不廢 江河萬古流,隨風而逝化為煙塵,更可憐的是捧他們臭腳的人。無明,真是身而為人的大罪。 5、上帝造人,是每個人的神,神和人直接相通, 並不需要另外一個人作為中介。---胡斯 筆記:教會想發財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15實際教會就賣過上帝的「贖罪券」,教民可以通 過錢來購買「贖罪券」而免罪,簡直荒唐。但這種行為在21世紀的今天,另一種形式的「贖罪券」就沒有人賣嗎?寺廟的香火錢,就能免災祛病,高僧的墨寶篆刻雖藝術價值一文不值,但往往高價出售,其實大家都是想跟神做個交易。 6、17世紀以後,耶穌會教士傳述康熙皇帝的「聖王」特質。耶穌會教士表揚中國的制度,是符 合柏拉圖「理想國」理念的聖王和理性的秩序。 筆記:康熙這個位置對於中國歷史簡直太重要了太詭譎了,是康乾盛世的發端,是教士眼裡的「聖王,但也是中國近代盛極而衰的起點。殊不知,耶穌會力捧的「聖王」,也有文字獄,也有刀下的無數亡魂。 7、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在羅馬法典的基礎上,編纂出《拿破崙法典》,也不外乎根據神設定的秩序制定出一套人間行為規范,這種法典,必須合乎理性。這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謂的大陸法系,按照天理的神律,落實為人間的法律。與此相對,則是英國系統的習慣法,眾人認為是,就是是,眾人認為非就是為非,建立在人情之上,但還要遵從理性。 筆記:在真個歐洲啟動運動和宗教改革中,「理性」是出現頻率最多的詞彙。而在我們尚未過去半個世紀的「十年浩劫」中,理性是被侮辱、踐踏的詞彙,這點可以參見王小波的書,以理性思考寫時代荒誕,令人忍俊不禁,恍若文革就是個玩笑。 8、17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很多的學術團體出現,比如英國皇家學會、法蘭西學院、劍橋、牛津、索邦、柏林大學都在此時出現。 筆記:心智活動或者說文化活動其實必有有兩點基礎,有錢,有閑。狄更斯《皮克威克傳》中,就是一群無所事事的鄉紳,群居倫敦,彼此結合成學術團體,討論學術問題。所以,悠閑是智慧的溫床,每天庸庸碌碌的工作外,抬頭看天,才會靈光常閃。 9、英國13世紀,就頒布《自由大憲章》,1628年,英國的中產階級向政府遞出《請願書》,1678年通過《人身保護法》,其中要義就是:限制政府權力,不能任意逮捕公民,人民議會高於英王。 筆記:首先,目前我國的經濟社會是否真的有中產階級,其次,我們的中產階級是否有這樣的意識和擔當,還是玩弄權貴資本主義那一套,至死方休。中產階級該做什麼,英國13世紀都做出表率了,你還在沉默! 10、俄國、德國、日本,都是以民族主義和振興王權兩個口號建立的近代國家。所以,也很難真正走向民主政治,乃至都在後來走上軍國主義道路。 筆記:二戰的的原因各種專家討論的多了,但在國內沒有足以平衡一元政權的社會力量,是核心的核心。想想吧,一元政權的威權之下,理性的德國如此,其它呢!你懂得,法西斯不是德國專利。 11、丘吉爾在危難之中領導英國抵擋德國,轉敗為勝。正在勝利的時刻,卻被老百姓用選票選下台。美國亦是如此,華盛頓沒有成為皇帝式總統。林肯打完南北戰爭,居然被刺;羅斯福建立不世功勛,破例連任四屆,也未獨裁。 筆記:記得前人一句話,民主只是最不壞的制度,因為它總是防範強人政治。因為強人和劊子手,一線之隔。時下談改革話題大熱,該改的是什麼,革的是什麼,不言自明。

⑷ 許倬雲先生是誰

  1. 簡介:抄

    許倬雲,江蘇無錫人,1949年赴台,就讀於台南二中,完成高三最後半年學業,進入台大歷史系,後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人文學科博士學位。先後被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南京大學講座教授、夏威夷大學講座教授、杜克大學講座教授、匹茲堡大學史學系退休名譽教授等職。

  2. 代表作:

    《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西周史》、《萬古江河》。

⑸ 誰看過許倬雲寫的《歷史大脈絡》,評價一下這本書怎麼樣啊

閱讀本書,對我而言,無疑是一次愉悅的閱讀之旅。平素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很少閱讀通史類的圖書,而在教科書中,世界史與中國史往往是分裂的,不詳細梳理很難弄清同期世界發生了什麼,對後世、對世界又有什麼影響。許倬雲先生的新書《歷史大脈絡》把古代史與現代史、東方與西方都納入其歷史書寫中,凡是歷史教科書中詳細描述的地方,該書均簡略一筆帶過,重點敘述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大方向,中國史與中國之外的世界史的發展脈絡清晰可見。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是一句雖然以訛傳訛,但影響巨大的話。歷史自有其真相的存在,雖然我們今天無法完全還原歷史,但歷史寫作絕不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無限靠近歷史的真實是歷史寫作的追求。當然,在追尋歷史的真實的前提下,歷史寫作總歸有個性在其中。正如許倬雲先生在簡體字版序言中所說,「一本歷史性質的書,總反映一些撰寫者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司馬遷的《史記》是一部通史,其實他在撰寫他身處的當代史。歷史學家克羅齊也曾指陳:『所有的歷史,其實都是當代史。』我的這一部小書,何嘗不是嘗試從現代人的角度組織過去的事跡,選擇與後來發展有關的部分陳述其發展的大勢?」這種追求與太史公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一脈相承的。
讀完本書,印象最深的有三點:
一、全球視野
從章節安排就可以看出這一特點,「古代世界與傳統中國(從遠古到1500年」、「近古世界與中國(1500—1840)」、「近代世界與中國(1840—1950)」、「現代世界與東亞(1950—2000)」。在世界史的框架中理解中國史,在同一時期內,中國史的大事件與世界史的大事件並呈,中國的強盛與落後,列強的崛起,歷史的吊詭一一展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末附錄了一篇「中外大事記」,以表格的形式直觀地把從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2007年的中國大事與世界大事列出來,一一對照同期的中外大事,歷史發展的大脈絡就清晰可見了。
二、國族意識的產生與消泯
古代世界並沒有那麼清晰的邊界,國族國家只不過是近代以來產生的「想像的共同體」,並非人類群體必然和終極的模式。近代主權國家雖有許多功能,但國家公權力的極度擴張,個別公民的權利被國家公權力侵犯。在許倬雲先生看來,「一個人數不過百萬的地緣小區組成共同體,再加上理念或職業相近的社群組成另一層次的群體(例如政黨、工會),在小區共同體中以協商方式共謀群體的最大福祉,代替現在『主權國家』層次的群體,可能避免強大公權力侵犯個人民權的弊病。」當然,這是指向未來的。
三、台灣史的書寫
在傳統教科書中對台灣史的描述較少,《歷史大脈絡》專門用了八章來詳論台灣史。從「大洋航道的開通對台灣的影響」、「台灣的開拓」,到「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光復後的台灣」、「國民黨遷台」,再到「重整時期的台灣」、「台灣的經濟起飛」、「台灣的民主化」。通過這些介紹,了解台灣的過去,方明白台灣民眾對日本的態度、台灣族群之間的矛盾與隔膜。這對於理解今天的台灣,理解今日大陸與台灣的關系也不無裨益。
另外簡體中文版為該書配了插圖,有些並置的圖片也在無聲地告訴我們一些值得知道但不便言說的信息。
這是我摘錄的,我也想看這本書。

閱讀全文

與許倬雲歷史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