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1978歷史事件

1978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4 06:18:51

A. 1956到1978這一段時期的歷史事件及意義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意義: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意義: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國初步建立起獨立的工業體系,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1958年提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總路線。內容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評價此路線:反映了黨和人民群眾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面貌的迫切願望。但在執行過程中,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片面強調高指標,高速度,是全國出現了紅紅累累的大躍進和運動。影響: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忽視了經濟建設的規律,給我國的國民經濟帶了嚴重的影響,造成了極大的浪費,破壞了生態環境沒事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1959年,北京建成人民大會堂等十大建築。
1966年5月,文革發動,歷時十年。文革的性質: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災難的內亂。文革的危害:嚴重破壞了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治,打亂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正常秩序,拉大了同世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教,科。文等反面也遭到嚴重摧殘。
1966年10月,劉少奇被開除黨,這是共和國歷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團覆滅。
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團覆滅,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1976年4月5日,四五運動發動,目的是悼念周總理,用戶鄧小平,聲討四人幫。後來為粉碎四人幫奠定了群眾基礎。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作出《關於恢復鄧小平職務的決定》。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主要內容有:1. 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2.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3.強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平反冤案。 意義: 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解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實現了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最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至中國歷史進入了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主要任務的歷史新時期。

B. 1978年全世界發生的大事件

1978:
歷史上最大一次海洋污染事件發生在1978年3月16日 夜,美國標准石油公司的超級油輪艾莫科.凱迪斯船舵失去控 制,隨之在法國布列塔尼海岸擱淺,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 次油輪溢油,也是損失最大的一次海岸擱淺航海污染事件。

價值1500萬美元的艾莫科油輪和2400萬美元的中東原油損失 在冰冷的海水中,溢出的原油形成一條寬18海里、長80海里 的海上油河,污染了130海里風景如畫的海岸。

6000名志願人員在法國軍隊配合下,從岸邊和港口海面 收集起25000噸原油。死於溢油污染的各種鳥類達10000隻。 還不得不把5000噸被原油嚴重沾污的牡蠣處理掉。法國政府 花費了9500萬美元補償溢油污染所造成了損失和清理溢油 所需的開支。布列塔尼地區居民的損失達3000萬美元。這次 海洋污染事件直接經濟損失達1億多美元。
1968:1968年日本的米糠油事件。日本北九州的一家食用油加工廠用有毒的多氯聯苯作脫臭工藝中的熱載體,因管理不善,毒物滲入米糠油中。這年3月,成千上萬只雞因吃了米糠油中的黑油而突然死亡。不久,人也因食用米糠油而受害。至7--8月份,患病者超過5000人,共有16人死亡。一時間,恐慌混亂籠罩著日本西部。
1988:
厄爾尼諾使中國的氣候也十分異常,1998年6月至7月,江南、華南降雨頻繁,長江流域、兩湖盆地均出現嚴重洪澇,一些江河的水位長時間超過警戒水位,兩廣及雲南部分地區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華北和東北局部地區也出現澇情。拉尼娜也會造成氣候異常。中科院院士、國家海洋環境預報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巢紀平說,現在的形勢是:厄爾尼諾的影響並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響又開始了,這使中國的氣候狀態變得異常復雜。一般來說,由厄爾尼諾造成的大范圍暖濕空氣移動到北半球較高緯度後,遭遇北方冷空氣,冷暖交換,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後,夏季到來,雨帶北移,長江流域汛期應該結束。但這時拉尼娜出現了,南方空氣變冷下沉,已經北移的暖濕流就退回填補真空。事實上,副熱帶高壓在7月10日已到北緯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緯18度,這種現象歷史上從未見過。

「拉尼娜」它是一種厄爾尼諾年之後的矯正過渡現象。這種水文特徵將使太平洋東部水溫下降,出現乾旱,與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溫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偏多。科學家認為:「拉尼娜」這種水文現象對世界氣候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將會給廣東、福建、浙江乃至整個東南沿海帶來較多並持續一定時期的降雨。

C. 1924-1978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分別屬於什麼歷史時期 求解 謝謝!

我有,採納即發,(因為剛才有個人我答完他沒采就把問題給刪了),希望你能理解哦!
如果還不信的話沒關系,我等你

D. 1976---1978的重大歷史事件.中國概況

1949年 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10月1日 中國人民志專願軍赴朝作戰屬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E. 1949年和1978年開啟中國歷史新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意義有哪些

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標志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的完內成,為現代化開辟容了廣闊的道路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新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序幕。黨掌握了撥亂反正的主動權,有步驟地解決了建國以來的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和實際生活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了繁重的建設和改革工作,使國家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出現了很好的形勢。

F. 1978年中國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1、知青返鄉

1977年高考被恢復,大多數在農村的知識青年想方設法要回到故鄉去。1978年冬在雲南的知識青年以請願和罷工的形式來將他們的要求表達出來,再次使的中央感覺到問題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鄉,10月1日中央基本上決定過去下鄉的知識青年可以回故鄉城市。

2、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會議由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主持。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3、安徽鳳陽點燃「星星之火」

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十八位農民以「託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紅手印, 這一「按」竟成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變了中國農村發展史,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自強不息的小崗人創造出了「敢想敢幹,敢為天下先」的小崗精神。

4、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出。

1978年1月1日起《新聞聯播》每天19: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直播,同時各省級衛視進行轉播。播出時長20分鍾,給各個新聞影片加了配音。 並且啟用了新的片頭。5月1日,經中共中央批准,北京電視台更名為中央電視台。

5、中美確認建交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中美建交公報》發表,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它的發表,標志著中美隔絕狀態的結束和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決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系。

G. 1978年中國發生了什麼重大的歷史事件為什麼說這一年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具

1978年中國大事記

1、全國政協五屆一次會議

1978年2月24日至3月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第一次召開全國政協會議,與上一次全國政協會議相隔已有13年。出席這次政協會議的委員有1862人。他們當中除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外,有各愛國民主黨派和各界愛國人士的代表;有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界人士;有各民族的代表;有工人、農民、婦女、青年的代表;有台灣省籍同胞的代表和港澳同胞、歸國僑胞代表和其他有代表性的人士。大會通過了新的《中國人民政政協會議章程》和決議,選舉鄧小平為第五屆政協主席,烏蘭夫、韋國清等22人為副主席。這一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政協恢復了重建,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由於其取得的成果和特殊背景,而時常引起後人的關注。出席這次會議的代表達3456人。華國鋒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會議選舉葉劍英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宋慶齡、聶榮臻、劉伯承等20人為副委員長,姬鵬飛兼秘書長,委員175人。根據中共中央的提議,會議決定華國鋒為國務院總理,根據國務院總理華國鋒的提議,決定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13人為副總理,決定了國務院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會議選舉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從最高領導人員的構成上看,一批老一輩革命家重新回到領導崗位。會議取得的另一個巨大成果是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

1978年3月18~31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6000人出席,盛況空前。代表中,來自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工廠、農村、部隊、醫院的科技人員3478人,占代表總數的62.3%。其中,副研究員、副教授、副總工程師以上的有近千人。開幕大會由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主持,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發表重要講話,他著重闡述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強調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號召大家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華國鋒作《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的報告,閉幕會上宣讀了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書面講話「科學的春天」。大會通過了《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草案)》、表彰了826個先進集體、1192名先進科技工作者。

大會對改革開放的影響既重且深,在中國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4、《工業三十條》

1978年4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中共中央關於加快工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簡稱《工業三十條》),發到各工業管理機關、各工交企業試行。《工業三十條》規定,國營工業企業要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分工負責制和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的責任制,建立黨委領導下的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制。並分別明確了企業黨委和職工代表大會的職責。這個文件下達後,各地抓緊進行整頓企業的工作,使一批重點企業較快地改變了面貌。《工業三十條》指導了工交領域撥亂反正,從而推動了中國工業的改革和發展,成為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新開端。

5、按勞分配問題的討論

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發動之前,經濟學界開始了以按勞分配問題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理論大討論。大討論始於1977年2月,到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

在討論過程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研究》等報刊從1977年年中開始,發表了一系列相關文章,把經濟學界的討論引向了社會。1978年5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貫徹執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一文,將按勞分配問題的討論推向高潮。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以按勞分配問題討論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理論大討論共舉行了七次研討會,至少有兩千人次以上的理論工作者參加研討。研討成果先後編輯成《批判「四人幫」對「唯生產力論」的「批判」》、《關於按勞分配問題》、《論按勞分配》、《建國以來按勞分配論文選》等文集出版。

6、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發表了經胡耀邦審定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的署名公開發表。文章遭到了嚴厲的指責。在激烈的反對聲中,理論工作者又在6月16日的《人民日報》上發表《關於真理的標准》的文章。在羅瑞卿的支持下,6月24日,《解放軍報》發表了署名「解放軍報特約評論員」文章:《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人民日報》給予轉載。但指責批評仍在繼續。在這個關鍵時刻,7月21日和22日,鄧小平分別找中宣部長和中組部長談話,對這場思想解放表示明確的支持。9月10日《理論動態》發表了經胡耀邦審定的《一切主觀世界的東西都要經受實踐檢驗》一文,《人民日報》9月25日作為特約評論員文章公開發表,《光明日報》、《解放軍報》9月26日轉載。這一系列的文章直指「兩個凡是」的要害,從哲學層面上討論解決黨內的路線分歧,在全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討論。這場大討論,實質上是一場呼喚社會主義新時期偉大變革的思想解放運動,是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性巨變的先導。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意識和執政意識的新覺醒,為黨和國家進行撥亂反正、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7、全軍政治工作會議

1978年4月27日~6月6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召集,主要任務是,研究確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軍隊政治工作的方向和任務。這次會議有軍以上單位的政治委員或政治部主任等383人參加。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到會講話。總政治部主任韋國清在會上作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政治工作優良傳統,提高我軍戰鬥力》的報告。6月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到會作了重要講話。他強調,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是政治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實際上批評了「兩個凡是」的錯誤主張。鄧小平的講話有力地支持了國內正在進行的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

鄧小平在講話中還談到怎樣恢復和發揚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提高我軍戰鬥力的問題。指出,政治工作是黨的工作,政治機關是黨的工作機關,要搞好各方面的整頓,恢復政治工作的職能、作用和威信,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以身作則。會議討論和修改了加強軍隊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條例、幹部服役條例三個文稿。

8、《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從1974年11月起,中國和日本就簽訂和平友好條約開始談判。1978年8月12日,兩國和平友好條約簽字儀式在北京舉行。華國鋒、鄧小平、廖承志出席,中國外交部長黃華和日本國外務大臣園田分別代表本國在條約上簽字。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關系史上的又一件大事。《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共五條,其基本內容是,確認《中日聯合聲明》是兩國和平友好關系的基礎;締約雙方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系;在相互關系中,確定彼此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或武力威脅;願意繼續為開展經濟和文化合作,促進兩國人民的往來而努力。締約雙方還聲明,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太地區或其他地區謀求霸權,並反對任何其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條約有效期十年。8月16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這項條約。10月16日、18日、28日,日本的眾議院、參議院、日本政府分別批准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同年10月,鄧小平應邀訪日,兩國在東京交換了條約的批准書,《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為中國的改革開放贏得了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

9、鄧小平發表「北方談話」

「北方談話」是相對於鄧小平1992年在深圳等地的「南方談話」而言的,是指1978年9月13~20日,鄧小平出訪朝鮮歸國,先後視察本溪、大慶、哈爾濱、長春、沈陽、鞍山,之後又經停唐山、天津,所到之處發表的重要談話。

「北方談話」的主要內容:1,尖銳地批評了「兩個凡是」,提出要完整准確地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堅持實事求是原則。2,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生產力發展的速度比資本主義慢,那就沒有優越性,這是最大的政治。3,我國體制存在很大的弊端,有好多體制問題要重新考慮,現在我們的上層建築非改不行。加大地方權力,特別是企業權力,要講責任制;按勞分配,增加收入,刺激經濟發展;精簡機構,發展服務行業安置勞動力;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改造企業,要到發達國家看看,要以世界先進的科學成果作為我們發展的起點等等。「北方談話」集中反映了鄧小平在歷史大轉折前夕的理論思考,對這一轉折時刻的到來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

10、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偉大抉擇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共290人。

此前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為三中會議作了充分准備。

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主要體現在:1、會議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開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確定了根本的指導思想。2、會議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做出了「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戰略決策。3、會議提出了要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任務,是中國共產黨確立全面改革開放戰略方針的開端。4、會議旗幟鮮明地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無產階級專政、共產黨的領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5、鑒於「文化大革命」的教訓,會議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6、會議給已經查清的冤假錯案進行了平反,並提出要繼續按照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進行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7、會議提出科學對待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問題,強調要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8、會議研究了國際戰略,確定了外交方針。9、會議確定了祖國統一的新方針。10、恢復和確定了正確的組織路線。以這次會議為標志,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為貫徹執行正確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奠定了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標志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期,開辟了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新篇章,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11、中美建交

1978年12月16日,中國和美國兩國政府分別在北京和華盛頓同時發表《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聯合公報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系。公報說: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雙方認為,中美關系正常化不僅符合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事業。公報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將於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互派大使並建立大使館。」中國和美國建交當日,美國政府宣布,與台灣斷交,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從台灣撤出美國軍隊。中美建交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創造了一個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

12、城市改革的試點

1978年開始的城市改革試點有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第一,簡政放權、擴大企業自主權。1978年10月,四川就開始在重慶鋼鐵公司、成都無縫鋼管廠等六個企業進行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不久,試點企業擴大到100個企業。1979年5月,國家經濟委員會、財政部等6個部門在北京、天津、上海選擇首都鋼鐵公司等8個企業,進行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第二,改革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從1980年起,開始實行新的財政體制。主要作法是:北京、上海、天津仍實行統收統支;江蘇省實行「比例包干」;廣東省、福建省分別實行「定額上交」和「定額補貼」;雲南、貴州、青海3省和新疆、寧夏、內蒙古、西藏、廣西5個民族自治區實行特殊照顧(中央補助的數額每年遞增10%);其餘15個省實行「劃分收支、分級包干」的新辦法,一定5年不變。第三,發展多種經濟形式。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了鼓勵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的發展,中央制訂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從1978年到1982年,城鎮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這對繁榮經濟,活躍市場,擴大就業門路,增加服務網點,方便群眾生活,起了積極的作用。上述三個方面的改革試點,使我國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開始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可以說既為今後的改革積累了經驗,又為改革的繼續發展創造了條件。

13、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的突破口

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聯產承包責任制,即「包產到戶」,長期以來被當作「資本主義」進行過嚴厲的批判。

1978年冬,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將全村土地按人口承包到戶,國家和公社大隊的攤派任務分包到戶完成,剩餘的全歸個人,即「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幾乎與此同時,四川省農民也實行包產到組等責任制。這一作法得到兩省領導的支持。

聯產承包責任制由於把生產隊的統一經營與家庭的分戶經營結合起來,把農民的切身利益同產量密切聯系起來,有效地克服了平均主義和幹活大呼隆、瞎指揮的弊病,有利於貫徹「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由於聯產承包,農民在集體經濟中的地位由單純的勞動者變為既是生產者又是經營者,變為真正的主人翁,受到農民的歡迎。聯產承包也遇到巨大阻力。鄧小平、陳雲等人給予支持,1980年9月,中央發出文件,突破多年來把包產到戶等同於分田單乾和資本主義的觀念。隨後幾年時間,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推開。解決了農村體制的重大問題,推動了中國農業的發展,帶動了整個改革和建設事業

H. 1949年到1978年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中蘇建交

1949年10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復電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對蘇聯政府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並互派大使表示熱烈歡迎。這一天,中蘇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3、出席日內瓦會議

1954年4月26日,日內瓦會議開幕,首先討論朝鮮問題。會議一開始,朝鮮外務相南日就提出了關於恢復朝鮮統一和組織全朝鮮自由選舉的方案。周恩來外長表示完全支持南日外務相提出的方案。

4、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毛澤東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5、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I. 1978年有什麼歷史事件及意義

十一屆三中抄全會召開
.主要襲內容:〔1〕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全會總結了建國以來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方針,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全會還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嚴肅黨紀。

3.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完成了黨在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思想開始形成,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形成。

J. 公元1978年重要歷史事件

1月1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出
1月24日,蘇聯攜帶核能發電機的間諜衛星墜落於加拿大。
2月16日,中國和日本簽署中日長期貿易協議。同日,世界上第一台電腦BBS啟用。
2月18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二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對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各項文件進行討論,通過了准備提交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1976年至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10年規劃綱要(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和《關於修改憲法的報告》。
4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統戰部和公安部關於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請示報告,決定全部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
4月28日,西班牙共產黨正式與莫斯科斷絕關系。
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更名為中央電視台。
5月10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發表。
5月24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根據憲法規定,重新設置人民檢察院,與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互相配合,又相互制約,同各種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
6月26日,中國第一座抗高烈度地震公路橋,河北灤河新橋竣工通車。
7月3日,巴西、秘魯等8國代表正式簽署《亞馬遜合作條約》,組成亞馬遜合作條約組織。
7月13日,中國宣布停止向阿爾巴尼亞提供一切技術和經濟援助。
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北京簽字。
8月17日,三名美國人駕駛氣球首次完成橫渡大西洋的飛行。
10月22日,羅馬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正式被冊封。
12月18日至12月22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為彭德懷、陶鑄舉行追悼大會,為他們恢復了名譽,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12月28日,國務院通知,決定在全國恢復增設169所普通高等學校,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以逐步適應四個現代化的需要。

閱讀全文

與1978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