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齊國歷史博物館解說詞

齊國歷史博物館解說詞

發布時間:2021-02-14 05:20:46

⑴ 齊國歷史博物館的韶樂廳里有什麼圖+名字

齊國歷史博物館位於臨淄區齊都鎮政府駐地。齊國歷史博物館建在齊國故城宮城遺址東部,是在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文物陳列館的基礎上改建而成,以齊國故城大城與小城相互銜接的特殊形製作外形,青磚砌壘,形似古城堡,別具一格,內部裝飾古樸典雅,...5915

⑵ 齊國歷史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齊國歷史博物館,座落於齊國故城宮城遺址東部,張皇路與齊都路路口處,張皇路7號。在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文物陳列館的基礎上改建而成,以齊國故城大城與小城相互銜接的特殊形製作外形,青磚砌壘,形似古城堡,別具一格,內部裝飾古樸典雅,總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頂高15米,與宮城西部的宮殿建築遺址桓公台東西相望,交相輝映,顯得格外雄偉壯觀。在東北和西南方向設拱型圓門,門洞上方鑲嵌著黑色花崗岩匾額,刻有「齊瓊元府」四個金字,以示齊國珍寶收藏府地之意。走進館內展廳,迎門是巨幅齊長城照片。它是齊國悠久歷史的見證,也是齊國興旺發達、富民強國的象徵。門廳的中部,豎立著三根原始木柱,上部鑲嵌著三角形圖案,形成一個古「齊」字,這便是齊國歷史博物館的標志。
博物館始建於1985年,佔地105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1996年、1998年兩次分別對內部陳列、外部環境進行了大規模調整優化,以獨具魅力的區域特色,先進的陳列手段,優雅的游覽環境受到了中央、省、市領導及國內外知名人士、專家學者的好評。齊國歷史博物館因成績卓著,分別被授予全國十佳陳列展覽提名獎、國家aa級旅遊景點、省級風景區和省級優秀博物館。
臨淄,是中國古代東方歷史名都。從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齊建國,經春秋桓公稱霸,戰國威宣稱雄,開創稷下學宮,倡百家爭鳴,至西晉廢齊,臨淄作為諸侯王國的都城累計1300餘年。齊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十大異型博物館之一,內部裝修取漢代風格,古樸典雅,別具一格。

齊國史陳列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館的思想為指導,大力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突出齊文化在華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打破傳統的陳舊的陳列模式,闖出一條適合博物館發展的新路子。在堅持歷史真實性和文物陳列嚴肅性的原則下,實現了形式多樣化、方法靈活、生動形象,借鑒國際博物館和大型博物館陳列手段,增強現代化的陳列藝術,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為一體,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齊國歷史博物館已被公布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級名勝風景區,並獲得山東省優秀博物館、全省旅遊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吳官正同志參觀後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個展覽辦得很好,很有特色」。齊國歷史博物館的實踐,為中國中小型博物館闖出一條新路子,山東省文化廳、文物局領導在全省文物工作會議上,要求在全省文博系統推廣。

⑶ 求助碧霞祠,孔廟,齊國歷史博物館的導游詞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順著天街向東走,在天街的東首,我將帶您去游覽一座白雲繚繞的「天上宮殿」,這座大殿布局周密,結構嚴謹,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銅、鐵小鑄件,而且這天上宮殿還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築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後,都會感嘆我們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勞和智慧。哎,這天上宮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廟——「碧霞祠」。在古詩中啊,曾有詩人用"天門遙指碧霞祠,雲霧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雲邊"等句子來贊頌它。
「碧霞祠」創建於宋真宗東封泰山的時候,後世有過多次重修。碧霞祠最開始的時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觀,明代擴建以後改稱碧霞靈佑宮,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後改稱的。碧霞祠現在有二進院落,五間正殿。它在建築上最大的特點是殿頂有瓦壟360條, 象徵著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稱為「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傳說為玉皇大帝的女兒。在清代張爾吱的《篙庵閑話》曾經記載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漢時仁聖帝時,泰山上曾經有一對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時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壞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裡,而玉女則淪於泰山頂的「玉女池」中。宋真宗東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時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凈之後,原來就是曾經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於是宋真宗命有司為玉女建立祠堂,號為聖帝之女,封號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則俗稱「泰山老母」,相傳是保護婦女、兒童的神仙。我們來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飛檐畫棟,宏偉壯麗。
碧霞祠的五間正殿由於山頂上狂風暴雨較多,加以冬季特別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蓋瓦,檐鈴都是銅的。左右各三間配殿和五間山門的蓋瓦,都是鐵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內神像、擺設也都是銅質的。鉚固瓦當的是水獸,用來防止火災。正殿外的匾額由乾隆皇帝題字:「贊化東皇」、內匾由雍正皇帝題字:「福綏海寧」。殿內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東西配殿供奉的分別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據說,這碧霞元君、陽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們姊妹三人在老年婦女中特別有威望,而這也正是很多老年婦女執著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做領導的有沒有威信,關鍵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眾的擁護一樣,這神威不威,看來也主要是看乾的事能不能幹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繼續參觀碧霞祠。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裡面供奉著元君的小銅像,大概是泰山奶奶為香客「開小灶」的地方。亭的兩側是兩塊巨大的銅碑,這兩塊東西對峙的巨大銅鑄大碑俗稱「金碑」,東面的一塊是明萬曆年間《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西面的呢是天啟年間《敕建泰山靈佑宮碑記》。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萬曆年間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
南邊的大山門,門的裡面分別列有四尊銅像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門神。左右兩邊是兩座鍾鼓樓。南樓的門上曾設有歌舞樓,看來啊,元君奶奶也是愛聽歌看舞的。大門的外面是金藏庫,俗稱「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煙繚繞,紙火升騰。考試大收集
我們知道道教是以泰山為「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地之神,神靈之府」 ,故碧霞祠的聲望遠播海內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為道教的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參觀完了這座「天上宮殿」,現在我們繼續前行,到別的觀光點繼續游覽泰山。

孔廟導游詞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游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游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里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梁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 >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布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了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贊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鍾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贊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鍾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欞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欞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欞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系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棱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台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跡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贊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里亭子里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為什麼成為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贊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棱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里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制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范化、標准化,精湛引人,字體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為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游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為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為「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謚、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為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里。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卧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為「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里起分為三路布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聖門」,再往東為「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斗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里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里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14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是供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啟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為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為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著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為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台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18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黨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為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為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棱的淺浮雕龍柱,一個棱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棱,八九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著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為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為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為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為「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是光緒寫的,意為天下的文化都在這里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隻,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聖跡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跡。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為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征在,皇帝封為啟聖王和啟聖王夫人,建有啟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跡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14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跡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里,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齊國歷史博物館導游詞

臨淄,是我國古代東方歷史名都。從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齊建國,經春秋桓公稱霸,戰國威宣稱雄,開創稷下學宮,倡百家爭鳴,至西晉廢齊,臨淄作為諸侯王國的都城累計 1300 余年。戰國時,臨淄城中 7 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聯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西漢時期,臨淄仍是一個「有戶十萬,市租千金,人眾殷富,鉅於長安」的天下名都。
姜太公、齊桓公、管仲、晏嬰、司馬穰苴、齊威王、孫臏、田單等聖君明主、賢相良將,都曾在這里施展過他們的雄才大略,為齊國歷史,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譜寫了輝煌的篇章;為齊文化,為華夏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兩千多年過去了,那宏偉華麗的宮室台榭雖不復存,但齊國故城垣和宮殿台基依然存在,故城內外還聳立著 150 多座齊王和名士陵墓。齊國故城人為景觀薈萃,文物古跡聞名遐邇,地上地下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文物,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美譽。國家已經採取了多種保護措施,市、區人民政府充分利用齊文化,發展文物旅遊事業,建起了既有文物價值,又有觀賞游樂性的文物旅遊景點,如仿城堡式的齊國歷史陳列館、東周殉馬館、臨淄石刻藝術館、齊故城排水道口、孔子聞韶處等,形式各異,各具特色。僅從十幾處文物景點便可窺視到泱泱大國之風貌,領略那昔日霸主之雄風。
我們先來看一下齊國歷史博物館。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式的建築是齊國歷史博物館,是全國十大異型博物館之一。它是以齊國故城大、小相銜接的形式而建,建築面積 2600 平方米,設有東、南兩個拱形圓門,門楣上嵌有「齊瓊元府」四個金文大字,意思是「收藏陳列齊國精美瑰麗珍寶的第一府地」。其內部裝修取漢代風格,古樸典雅,別具一格,使陳列內容、形式與外部環境、室內氣氛交相輝映,渾然一體。
大家先來看序廳。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齊長城的照片。齊長城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之一,修建於公元前 480 年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它從平陰縣的防門開始,綿延東行,到膠州市小珠山入海,全長一千多里。
序廳的中間聳立著三根直徑為 0.6 米的巨型原木,頂端鑲嵌著對角線為 1.2 米的菱形不銹鋼圖案,粗糙的原木與精緻的圖案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寓意深刻。它是齊國歷史博物館的標志物,也是古「齊」字的象徵。
序廳的第三大部分是齊國地理位置圖,這是一張春秋時代晚期的齊國地圖,高 3.5 米,寬 6 米,防漢代漆畫製作,古樸典雅,做工精細。齊國地處黃河下游,華北平原的東部,東至黃海、渤海,西至黃河,南到沂水的穆棱,北到無棣,方圓二千餘里,疆域佔山東省的大部分地區。
接下來我們看先齊時期展廳。先齊時期陳列內容為五大部分, 15 個展廳,既突出了歷史,又突出了文物,形成了齊國歷史陳列序列。下面我們先從先齊時期看起。
在齊國還沒有建立之前,在臨淄周圍已形成了豐富的古文化,目前發現最早的是後李文化,因為是 1990 年在臨淄後李官莊發現的,所以叫後李文化,距今 8300----7300 年,它是早於北辛文化千餘年的一種文化。這些文物都是從後李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主要特點是造型古樸,質地松軟,以夾砂紅陶為主,紅褐色占絕大多數。生產工具多為蚌器,石器少見。
大汶口文化是由北辛文化發展而來, 1959 年首次發現於山東省泰安大汶口而得名,距今 6500 年 --4500 年,社會已進入父權制。陶器以紅陶為主,也有灰、黑陶和少量硬質白陶,手工為主,晚期出現輪制,造型較規正。生產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骨、角、牙器也多而精緻。 1973 年臨淄薛家遺址出土紅陶、灰陶等大汶口文化陶器多件。
以後,大汶口文化又過渡到了龍山文化,這個場景就是龍山文化時期齊地的先民們在生產和生活時的情景。下面我們詳細了解一下龍山文化。請大家繼續參觀。
龍山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一種文化。 1928 年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城子崖,所以稱龍山文化,距今 4500 年 --3900 年。臨淄地區已經發現了 12 處龍山文化遺址,其中最大的是桐林田旺遺址,面積 50 萬平方米。這幅照片就是遺址的地層剖面圖,上面劃分的層次分別代表不同時期的文化層。陶器以灰陶為主,黑陶次之,紅陶和白陶極少。黑陶中有一種薄而有光澤的「蛋殼陶」,象這種「薄如紙,明如鏡,黑如漆」的黑陶,顯示了先民的制陶工藝的精美絕倫,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這一件叫做陶甗,是一種炊具。上半部可以蒸飯,叫做甑,下半部可以燒水,叫鬲,中間細腰內有孔往上透蒸汽。通高 115 厘米。一次蒸煮的飯食可供十幾個人同時用餐,反映了父系大家族的昌盛。
岳石文化是晚於龍山文化而早於商代文化的一種文化,得名於平度岳石遺址,距今 3900 年 --3600 年,即處於夏代紀年之內,即有其器物形制上的共同特徵,又各自顯示出不同的地方色彩;使新石器文化與青銅文化有機的聯系起來。臨淄地區出土的方孔石鏟是岳石文化的代表器物。
商部落本是東夷族的一支,其早期活動范圍大多數都在今山東境內。商代農業比較發達,已用多種谷類釀酒。手工業已能鑄造精美的青銅器和燒制白陶。交換也比較擴大,出現了規模較大的城市。齊故城遺址及其周圍出土的銅戈、玉戈、陶鬲等,說明齊都是建立在商代遺址上

⑷ 齊國歷史博物館 詳細介紹

齊國歷史博物館位於臨淄區齊都鎮政府駐地。齊國歷史博物館建在齊國故城宮城遺址東部,回是在齊國故答城遺址博物館文物陳列館的基礎上改建而成,以齊國故城大城與小城相互銜接的特殊形製作外形,青磚砌壘,形似古城堡,別具一格,內部裝飾古樸典雅,總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頂高15米,與宮城西部的宮殿建築遺址桓公台東西相望,交相輝映,顯得格外雄偉壯觀。陳列內容是以齊國歷史為綱,以時代先後為序,分先齊時期、周代齊國,以此為重點,突出了西周、春秋、戰國三個時期,最後是秦漢時期。陳列形式靈活、多樣、生動、形象,融知識、藝術、趣味性於一體,分設15個展廳,有序館、龍山文化廳、西周文化廳、桓管霸業廳、韶樂廳、武威廳、城郭廳、稷下廳、科技廳、禮俗廳、火牛陣廳,陳列各類文物精品300餘件(套),並輔以雕塑、模型、沙盤等傳統藝術形式和燈光、音響、影視等現代化高科技手法,全面細致地反映了齊國八百多年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展示了齊文化在華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目前博物館陳列形式中的一種創新和有益嘗試。

⑸ 齊文化博物院簡單介紹20字

齊文化博物院,由淄博市臨淄區籌建 ,由天津華匯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周愷回 大師主創設計,目答前已完成總體規劃 及博物館外型的概念設計,已完成項 目備案手續、基本建築規劃和環評手

總投資為6億多元,建築面積為

續等。

13.3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一座集 收藏、保護、研究、展陳、教育、休 閑功能為一體、以齊文化為主線,

齊國故都臨淄為核心,展示齊國各種 歷史及現代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

⑹ 齊國歷史博物館 齊文化博物院 哪個好

齊國歷史博物館
因為其包含比較全面

⑺ 齊國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齊國歷史博物館抄建在齊國故城宮城遺址東部,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外形似古城堡,系中國十大異型博物館建築之一。博物館共分15個展廳,包括齊國歷史典故展和各類文物精品300餘件(套),並輔以模型、雕塑、沙盤、壁畫、燈箱等傳統藝術形式和音響、燈光、電影、電視、電動等現代藝術手段,全面細致地展示了齊國八百餘載的輝煌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充分反映了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技、軍事和禮俗,顯示了齊文化在華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⑻ 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原位於齊國故城宮城遺址東部,1997年成立,陳列面內積1500平方容米,是以齊國故城大城與小城相互銜接的特殊形製作外形,青磚砌壘,形似古代城堡。總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頂高15米,四周有宮殿建築遺址桓公台、齊故城城牆遺址、排水道口、東周墓殉馬坑、孔子聞韶處、晏嬰墓、三士冢、稷下學宮、營丘故城等眾多遺址。 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座落於世界足球起源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淄。齊國故城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48處重點遺址,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美譽。齊國歷史博物館是首館,古城堡式建築,是全國十大異型博物館之一。 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是《齊國歷史陳列》。 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已於2016年7月8日閉館,喬遷至之太公湖北岸,並更名為齊文化博物館,隸屬於齊文化博物院,新館於同年9月面向公眾開放。
注冊資本:346萬人民幣

⑼ 關於臨淄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的導游解說詞

臨淄,是我國古代東方歷史名都。從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齊建國,經春秋桓公稱霸,戰國威宣稱雄,開創稷下學宮,倡百家爭鳴,至西晉廢齊,臨淄作為諸侯王國的都城累計 1300 余年。戰國時,臨淄城中 7 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聯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西漢時期,臨淄仍是一個「有戶十萬,市租千金,人眾殷富,鉅於長安」的天下名都。
姜太公、齊桓公、管仲、晏嬰、司馬穰苴、齊威王、孫臏、田單等聖君明主、賢相良將,都曾在這里施展過他們的雄才大略,為齊國歷史,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譜寫了輝煌的篇章;為齊文化,為華夏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兩千多年過去了,那宏偉華麗的宮室台榭雖不復存,但齊國故城垣和宮殿台基依然存在,故城內外還聳立著 150 多座齊王和名士陵墓。齊國故城人為景觀薈萃,文物古跡聞名遐邇,地上地下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文物,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美譽。國家已經採取了多種保護措施,市、區人民政府充分利用齊文化,發展文物旅遊事業,建起了既有文物價值,又有觀賞游樂性的文物旅遊景點,如仿城堡式的齊國歷史陳列館、東周殉馬館、臨淄石刻藝術館、齊故城排水道口、孔子聞韶處等,形式各異,各具特色。僅從十幾處文物景點便可窺視到泱泱大國之風貌,領略那昔日霸主之雄風。
我們先來看一下齊國歷史博物館。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式的建築是齊國歷史博物館,是全國十大異型博物館之一。它是以齊國故城大、小相銜接的形式而建,建築面積 2600 平方米,設有東、南兩個拱形圓門,門楣上嵌有「齊瓊元府」四個金文大字,意思是「收藏陳列齊國精美瑰麗珍寶的第一府地」。其內部裝修取漢代風格,古樸典雅,別具一格,使陳列內容、形式與外部環境、室內氣氛交相輝映,渾然一體。

大家先來看序廳。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齊長城的照片。齊長城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之一,修建於公元前 480 年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它從平陰縣的防門開始,綿延東行,到膠州市小珠山入海,全長一千多里。
序廳的中間聳立著三根直徑為 0.6 米的巨型原木,頂端鑲嵌著對角線為 1.2 米的菱形不銹鋼圖案,粗糙的原木與精緻的圖案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寓意深刻。它是齊國歷史博物館的標志物,也是古「齊」字的象徵。
序廳的第三大部分是齊國地理位置圖,這是一張春秋時代晚期的齊國地圖,高 3.5 米,寬 6 米,防漢代漆畫製作,古樸典雅,做工精細。齊國地處黃河下游,華北平原的東部,東至黃海、渤海,西至黃河,南到沂水的穆棱,北到無棣,方圓二千餘里,疆域佔山東省的大部分地區。
接下來我們看先齊時期展廳。先齊時期陳列內容為五大部分, 15 個展廳,既突出了歷史,又突出了文物,形成了齊國歷史陳列序列。下面我們先從先齊時期看起。
在齊國還沒有建立之前,在臨淄周圍已形成了豐富的古文化,目前發現最早的是後李文化,因為是 1990 年在臨淄後李官莊發現的,所以叫後李文化,距今 8300----7300 年,它是早於北辛文化千餘年的一種文化。這些文物都是從後李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主要特點是造型古樸,質地松軟,以夾砂紅陶為主,紅褐色占絕大多數。生產工具多為蚌器,石器少見。
大汶口文化是由北辛文化發展而來, 1959 年首次發現於山東省泰安大汶口而得名,距今 6500 年 --4500 年,社會已進入父權制。陶器以紅陶為主,也有灰、黑陶和少量硬質白陶,手工為主,晚期出現輪制,造型較規正。生產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骨、角、牙器也多而精緻。 1973 年臨淄薛家遺址出土紅陶、灰陶等大汶口文化陶器多件。
以後,大汶口文化又過渡到了龍山文化,這個場景就是龍山文化時期齊地的先民們在生產和生活時的情景。下面我們詳細了解一下龍山文化。請大家繼續參觀。
龍山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一種文化。 1928 年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城子崖,所以稱龍山文化,距今 4500 年 --3900 年。臨淄地區已經發現了 12 處龍山文化遺址,其中最大的是桐林田旺遺址,面積 50 萬平方米。這幅照片就是遺址的地層剖面圖,上面劃分的層次分別代表不同時期的文化層。陶器以灰陶為主,黑陶次之,紅陶和白陶極少。黑陶中有一種薄而有光澤的「蛋殼陶」,象這種「薄如紙,明如鏡,黑如漆」的黑陶,顯示了先民的制陶工藝的精美絕倫,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這一件叫做陶甗,是一種炊具。上半部可以蒸飯,叫做甑,下半部可以燒水,叫鬲,中間細腰內有孔往上透蒸汽。通高 115 厘米。一次蒸煮的飯食可供十幾個人同時用餐,反映了父系大家族的昌盛。
岳石文化是晚於龍山文化而早於商代文化的一種文化,得名於平度岳石遺址,距今 3900 年 --3600 年,即處於夏代紀年之內,即有其器物形制上的共同特徵,又各自顯示出不同的地方色彩;使新石器文化與青銅文化有機的聯系起來。臨淄地區出土的方孔石鏟是岳石文化的代表器物。
商部落本是東夷族的一支,其早期活動范圍大多數都在今山東境內。商代農業比較發達,已用多種谷類釀酒。手工業已能鑄造精美的青銅器和燒制白陶。交換也比較擴大,出現了規模較大的城市。齊故城遺址及其周圍出土的銅戈、玉戈、陶鬲等,說明齊都是建立在商代遺址上。
3 、西周時期
周滅商以後,姜太公以首功,被封到營丘建立了齊國。姜太公,名尚,字子牙,炎帝後裔,東海人。先祖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 ,受封於呂地,所以又稱呂尚。姜太公死後,是返祖而葬的,後來齊地人民為懷念他的功德,把他的衣帽葬在這里,稱「太公衣冠冢」。
周武王把齊地封賞給了姜太公。太公率眾人去自己的封國,半路上住在一起有人說:「我聽說時機難得而易失,這些客人睡的這樣安逸,恐怕就沒有去封國就任的心」。太公聽後,便連夜穿衣上路,姜太公黎明趕到了齊營丘,正遇上萊侯率兵攻打,與太公爭國。經過一場激烈的爭奪戰,打敗萊夷,太公才在營丘安定下來。
姜太公封齊建國後,以尊賢尚功,富民強國為立國之本,興開放務實之政,求富民強國之效。所採取的治國方略主要有三條:第一,簡化君臣之禮,順其當地風俗,平易近民,所以他到齊國僅 5 個月,就初步奠定了開國主政的大基業。當周天子十分驚訝地問他,怎麼如此之快時,姜太公胸有成竹,微笑作答:「簡其君臣禮,從其俗也」。第二,推行調理陰陽,治國安邦之術,尊崇賢智,獎賞有功的任人唯賢的政策。第三,開放工業、商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同時勸勉婦女做工,發展手工業,所以人和物都聚集到齊國來,使齊國很快成為「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衽而往朝」,這就說,當時齊國的衣飾鞋帽領導著周朝個諸侯國的服裝新潮流。難怪到了西漢,皇家貴族還要在這里專門設立製作春夏秋冬三季服裝的「三服官」呢。
姜太公的五世孫哀公,因受紀侯的誣陷而被周夷王烹死,他的弟弟胡公遷都薄姑(今博興縣境內)。哀公的同母少弟山,率營丘人攻殺胡公而自立,就是齊獻公。公元前 859 年齊獻公復都營丘,因臨淄水而更名臨淄。
臨淄齊國故城遺址分布圖(電動圖表)。
齊國興建國都時,地理位置是經過周密考慮和科學安排的,它利用系水、淄水作為西、東天然屏障,又在大、小城南北牆,挖護城河,使水系相連,四面環繞,構成了一完整的排水網路。使這個具有 7 萬戶,達 30 多萬人口的繁華城市內的廢水、積水得以順利排出,即使大雨滂沱也安然無恙。這是位於齊故城西北部的一處排水道口,如此既能排水,又能御敵的科學建築,是世界同時代古城排水系統建築史上所僅見的。
4 、春秋時期
公元前 686 年,齊國內亂,襄公被殺,國內無君。逃往國外避難的公子糾和小白,於公元前 685 年,分別率兵從魯國和莒國日夜兼程奔赴齊都,以求繼承王位。不料途中相遇被輔佐哥哥的管仲一箭射中,險些喪了性命。
後來,大難不死的公子小白終於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齊桓公。本來他想殺掉管仲,報一箭之仇。但是他卻能聽取勸告,捐棄前嫌,沐浴更衣,親自迎接滿腹經綸、治國有方的管仲,並拜為丞相。從此兩個人攜手共進,於是就有了著名的「桓管改革」,也因此成就了一匡天下的宏圖大業。
姜子牙在建立齊國時帶來的舒張、達觀的國風,自由、開朗的民風,終於為齊國後來的稱霸春秋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不過,真正給齊國帶來盛世雄風的還是他,這位長眠在牛山的一代賢相 --- 管仲。
管仲臨危受命,輔政 40 年,殫精竭慮。公元前 685 年,出任宰相時,正面臨著一個充滿動盪和白廢待興的局面。管仲上台後,立刻治理整頓,穩定局勢。首先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發展生產,通漁鹽之利,興山林、海河、農工之業,壯大經濟,增強國力。其次鑄行貨幣,繁榮商業,打開關禁,降低關稅,不搞地區封鎖。齊國規定,帶 4 馬 1 車來的商人,免費吃飯;帶 12 匹馬 3 輛車的既免費吃飯又免費供給飼料;帶 20 匹馬 5 輛車的除上述條件外,還專門配備 5 個俑役人員,以供使喚。一時到齊國作買賣搞貿易的人,竟「歸之若流水!」大家看這邊陳列的便是當時流通的貨幣 --- 齊刀幣。管仲改革的第三點是相地衰征。把土地分給農民,根據土地的肥瘦決定加減稅收,休養生息。「養桑麻,育六畜」,「通貨積財」,結果贏得了民富國強,社會穩定。第四,在軍事上「作內政而寄軍令」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在外交上,反對「遠交近攻」,主張首先要與自己相鄰國家建立睦鄰關系,保持一個和平的環境。第五,實行「三選法」,舉賢任能。所謂三選,就是先由基層推薦,再試聘官職,加以政績考核,最後由最高當局下基層考察確定,認為合格者委以重任。即便是通過了三選,也不是終身制,期間還要經過多次的考核,發現問題隨時罷免。古齊國法律規定,如果有人出於私心,有賢不報,泯滅人才,一旦發現,就犯了忌賢妒能,有賢不讓的罪。重者,可開刀問斬!不用人才就是對國家犯罪,這恐怕是在古今中外的法律上都是首創吧。桓管改革,短短幾十年,齊國就「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郭沫若先生曾經這樣充滿熱情地寫道:「齊桓公稱霸,並不是僅僅由於產生了一位特殊的政治家管仲,而是由於這位特殊的政治家找到了使國富民強的基本要素」。這個基本要素就是「不圄現狀,勇於改革」。

⑽ 陝西歷史博物館導游詞

陝西歷史博物館導游詞
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國家級現代大型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位於小寨東路大雁塔西北1公里處,是一組雄偉壯觀的仿唐建築群,佔地約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萬多平方米。它匯集了陝西文化精華,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鑒於陝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國家共投資1.44億元人民幣,興建了陝西歷史博物館,於1991年6月建成開放。 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別具特色。珍藏出土文物精品11.3萬件,展室面積達1100平方米。
陝西歷史博物館主要展示陝西出土的歷史文物,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形象地展現出115萬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陝西歷史。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11個朝代在陝西建都,歷時1000多年,是我國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地區,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陝西古代史是中國歷史的濃縮。
●特點:陝西省博物館融中國古代宮殿與庭院建築風格於一體,典雅凝重,古樸大方,布局協調,氣勢宏偉,體現了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館內設有中央空調、多功能照明系統,採用計算機管理系統和中央控制系統。設有現代化文物庫房和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
鑲金玉鐲
●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造型繼承唐代博大雄渾、典雅凝重的風 格,借鑒我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 崇樓」的布局形式,同時運用現代先進技術,把我國盛唐時期古 典建築風格與現代博物館功能要求有機地結合為一體,既保持了 古老風貌,又有現代化的特點。屋頂採用唐代盛行的灰綠色琉璃 瓦,顯得華貴莊重,古樸大方,牆面材料為仿石棉磚,門窗則采 用大塊茶色玻璃和鋁合金框架,館內配備可控制溫濕度的全封閉 中央空調系統,多功能的照明系統,自動防火防盜系統,計算機 控制管理系統;設有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具有先進的化驗、測試 技術和文物保護修復手段。為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建有電腦控制 並擁有30萬冊藏書的圖書館和6國語言同聲傳譯的國際學術報 告廳。此外,還有設施完善的文物庫、資料室、購物中心等。
●珍藏:館內珍藏了陝西出土文物精品37萬件,遊客可欣賞到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萬年前到公元1840年間的陝西歷史文物。
●結構:展室總面積達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三大部分,其中陝西古代史陳列、陝西青銅器珍品展、陝西歷代陶佣精華展和唐墓壁畫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進入博物館大廳,迎面巨幅照片向人們展現出奔騰咆哮的黃 河和綿亘無垠的黃土高原。這是孕育誕生陝西歷史文化的地理環 境。陝西的歷史是黃土地文明的歷史。昂首屹立在大廳中央的巨 獅是這種文明的標志。它造型雄偉,氣勢澎湃,石刻之精美,氣 魄之弘大,堪稱「東方第一獅」。這頭石獅來自中國歷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武則天母親楊氏的順陵。中國古代的獅子及獅子雕刻藝術 由阿富汗傳入,中亞的浪漫奇特與東亞的深沉渾厚在這里如此完 美地融合為一體,集中體現了陝西歷史文化的基調。 近1500米的展線由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三部分組成。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陝西古代史的第一部分是史前史,從距今約115萬年至公元前21世紀。1964年在陝西省藍田縣發現頭骨化石是目前亞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新石器時代區別於舊石器時代的標志有3個:一是出現磨製石器;二是發明陶器;三是開始定居並出現了原始農業。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5000年,處於仰韶文化社會的半坡人生產力已大大提高。從半坡出土的陶塤,是我過迄今發現最早的吹奏樂器,引起了國際音樂界極大興趣。
這里是周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包括從公元前21世紀在陝西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國、西周王朝3個歷史發展階段。這件是牛的肩胛骨,是用來占卜,事後在卜骨記錄下結果。這些占卜記錄便是最早形成—甲骨文。西周是我國青銅時代繁榮興盛的頂峰。青銅器也是是奴婢社會的禮制,即權力與等級的象徵。這些是鼎,是古代的一種炊具,用來煮肉類。銅鼎是由原始社會的陶鼎演變而來的。在夏、商、周三代,銅鼎作為禮器,在奴婢主貴族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時使用。傳說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為政權的象徵。所以,以後把取得天下叫「定鼎」。青銅器紋飾是研究青銅器藝術的重要內容。青銅器紋飾有兩大類:動物紋和幾何紋。二者均神秘怪誕,很難看懂。這是因為製作的本意是用這些青銅器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說明構思的巧妙和成功。
大家看這些出土的大量的鐵農具,是在秦朝農業為主出土的物品,秦朝以農業為主,這說明鐵器當時已經取代了青銅器被廣泛使用。公元前350年,秦國遷都咸陽。秦始皇繼位後,在10年先後吞並6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秦。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取了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對促進我國封建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秦始皇兵馬俑發現的兵器、馬俑銅車馬,集中展示出秦王朝在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所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朝代,構成中華民族主體的漢族也在這時正式形成。漢長安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國際性大都市。它比當時西方的古羅馬城還大兩倍。漢代非常重視農業,發達的農業也是漢代強盛的物質基礎。漢代在冶鐵、紡織、造紙等手工業的規模和技巧上都超過了前代。這是1957年在西安霸橋一座漢墓中出土的西漢紙。霸橋紙的發現將我國造紙的時間向前推進了近200年。漢代絲織品種繁多,這些是從絲綢之路沿線發現的絲綢殘片,而求良馬正是汗王朝開通絲綢之路的重要目標之一。
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的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社會大動盪、民族大融合的時期。這是匈奴大夏政權在今陝北靖邊縣建立的都城統萬城的照片。統萬城堅固無比,雄偉壯觀,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之一。
隋、唐兩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長安城面積達84.1平方公里,是東古羅馬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達6倍,明代長安城的9.3倍。我國瓷器起源很早,這些是唐三彩,是唐盛時的一種以黃、褐、綠3種顏色為主色釉的陶瓷工藝品。三彩器流行的時間較短,燒制的區別較少,因此遺物不多,非常珍貴。
這些是在陝西發現的元代文物。蒙古族統一中國建立元朝。1369年,明王朝攻佔西安,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就是從此得名的。宋代到清代是中國瓷器的繁榮時期。這里陳列的壺、罐、茶座、等器物工藝高超,造型古樸,使人留連往返。
漢•四神瓦當(朱雀)直徑15.8厘米,邊輪寬2厘米,陝西漢長安城遺址出土。朱雀口卸寶珠,昂首翹尾,更顯得威嚴勢猛,神聖異常。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給大家一小時的活動時間在此參觀,一個小時後我會在門口等大家集合。

閱讀全文

與齊國歷史博物館解說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