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對外開放的歷史必勝
我國提出對外開放、是在准確把握歷史和時代發展規律基礎上作出的正確的抉擇。專
1、是對當代世界經屬濟、科技發展和國際形勢發展敏銳觀察的結果。
2、是對中國長期停滯落後歷史教訓深刻總結的結果。
3、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
❷ 中國歷史上對外開放的事例
1、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當時,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建設資金以引進外資為主,所有制結構為多種形式共存,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產品以出口外銷為主。經濟特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2、1990年4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開發上海浦東,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上海浦東新區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之後中國對外開放的又一個領頭羊。
3、2001年11月:在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審議並批准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隨即遞交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的通知書。一個月後,中國於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43個成員。
4、2008年8月: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國首都北京開幕,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香港為協辦城市。奧運會在北京舉辦,不僅圓了國人百年奧運夢,更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次盛會,展示了中國在過去數十年現代化和開放之路上取得的成就。
5、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在簡政放權、負面清單、人民幣自由兌換、推動境內資本的境外投資和境外融資等方面進一步探索了寶貴經驗,最終復制推廣至福建、廣東、天津、遼寧、陝西等省份,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對外開放邁上新台階。
❸ 中國歷朝歷代對外開放歷史
先秦時期,連接中國東西方交流的通道就已經存在。玉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無與倫比的意義,中國美玉都來自西域。至少在距今1.2萬年前,先民就發現了普通石塊中卓爾不群的玉石,並且通過交換將玉石源源不斷運向東方,延續萬年的玉石之路,正是沙漠絲綢之路的前身 。史籍對於西域的玉有諸多記載。西晉時期,在汲縣戰國墓中出土了一批古簡,其中整理出一篇《穆天子傳》,記載了近三千年前的周穆王駕八駿馬車西巡遊獵之事。周穆王從中原出發,途經甘肅、內蒙古和新疆,最終抵達昆侖山西麓。當時仍是母系社會的部落首領西王母,不僅款待周穆王,還贈他八車寶石,留下一段佳話。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采玉、琢玉的部落處獲取不少玉石,滿載而歸。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漢武帝時張騫從長安帶隊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人,共同抗擊匈奴。首次開拓絲綢之路,被稱為「鑿空之旅」。此後,漢朝頻繁的派出使節出使西方,漢武帝時期最遠的漢使到了犁軒(今埃及亞利山大港),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漢武帝時張騫從長安帶隊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人,共同抗擊匈奴。首次開拓絲綢之路,被稱為「鑿空之旅」。此後,漢朝頻繁的派出使節出使西方,漢武帝時期最遠的漢使到了犁軒(今埃及亞利山大港)。
唐朝由於經濟發達,文化在當時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朝鮮、日本派來許多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唐朝同阿拉伯地區的友好往來,使綠寶石、胡椒、伊斯蘭教先後傳入中國。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元朝包容和接納歐洲文化,甚至能准須歐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歐洲著名歷險家馬可.波羅曾是元朝的重要官員。元朝時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各地派遣的使節、傳教士、商旅等絡繹不絕,其中威尼斯商人尼可羅兄弟及其子馬可波羅成為得到元朝皇帝寵信,在元朝擔任外交專使的外國人。
明朝永樂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永樂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命鄭和七下西洋,之後便採取海禁政策,禁止造大船。明朝時,我國對外貿易主要港口是泉州、寧波與廣州三處,設市舶司。到了明朝中葉,由於沿海地區常遭日本倭寇騷擾,至公元1522年,封閉泉州與寧波二港口,僅留廣州。
清朝前期,對外政策為閉關鎖國,清初為防範反清勢力,先後實行過「海禁」政策。康熙後期禁止西方天主教傳教士在中國傳教,乾隆時期開始嚴格限制中外交往,只許外商在廣州一地與朝廷特許的「行商」做生意,同時嚴格限制中國商品出口。
❹ 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的歷史事件是
答案是B,浦東開發,上海經濟開放區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從而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❺ 歷史上與對外開放政策相似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日本的明治維新
❻ 國內對外開放的重大事件
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設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長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地帶,珠江三角洲對外開放地區
建立天津濱海新區
建立上海自貿區。
❼ 求中國近幾年對外開放的事例
有以下事例:
1、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當時,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建設資金以引進外資為主,所有制結構為多種形式共存,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產品以出口外銷為主。經濟特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2、1990年4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開發上海浦東,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上海浦東新區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之後中國對外開放的又一個領頭羊。
3、2001年11月:在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審議並批准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隨即遞交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的通知書。一個月後,中國於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43個成員。
4、2008年8月: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國首都北京開幕,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香港為協辦城市。奧運會在北京舉辦,不僅圓了國人百年奧運夢,更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次盛會,展示了中國在過去數十年現代化和開放之路上取得的成就。
5、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在簡政放權、負面清單、人民幣自由兌換、推動境內資本的境外投資和境外融資等方面進一步探索了寶貴經驗,最終復制推廣至福建、廣東、天津、遼寧、陝西等省份,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對外開放邁上新台階。
6、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向世界發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一帶一路」旨在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和歷史符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重點,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7、2015年1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宣布,人民幣2016年10月1日起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即「SDR貨幣籃子」)。人民幣由此成為與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並列的第五種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入籃」被視作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里程碑,這也是對於中國在過去幾年在貨幣和金融體系改革開放方面所取得進步的認可。
8、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2017年5月在北京舉行,29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及聯合國秘書長、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等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高峰論壇,來自130多個國家的約1500名各界嘉賓作為正式代表出席論壇。同時,論壇吸引了來自全球的4000餘名記者注冊報道。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體現了中國推動更高標准對外開放的決心和誠意,更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清單,進一步為「一帶一路」在全球贏得了人心。
❽ 標志著中國開始主動開放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近代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波瀾起伏,曲折坎坷,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
1、被動式對外開放。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建立的109年間,中華民族在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炮艦欺壓下,被迫走上對外開放的歷史軌道。法國學者佩雷菲特說:「中國拒絕對世界開放,而英國人則不管別人願意與否想讓世界對所有的交流開放。歐亞大陸的兩極在50年裡將從文化沖突變成兵戎相見。」結果,先進的生產方式戰勝了落後的生產方式,清王朝變成了「洋人的朝廷」,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不平等地向西方世界開放。其有兩個明顯表徵:一是在1861年清廷將理藩院改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管清朝對外開放事宜,它更多地具有為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服務的功能;同年設立總稅務司,官長由洋人擔任,洋人從此掌握了中國的海關大權。二是一代又一代的進步中國人,為尋求救亡圖存的真理,歷盡千辛萬苦,向西方學習,如孫中山、陳獨秀等人,主張變被動為主動,「順乎世界之潮流」,「使我們的國家對歐洲文明採取開放的態度」。這種被動式的對外開放,打上了濃重的殖民化烙印,反映了西方壓迫東方,外國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欺壓中華民族的歷史格局。
2、一邊倒式的對外開放。新中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為了發展新中國經濟文化事業,中國必須向世界學習,對外開放。如何開放?從帝國主義封鎖新中國,妄圖扼殺新中國於搖籃之中的現實條件出發,中國共產黨人制定了著名的「一邊倒」政策。在建國後的一段時間里,中國實行向蘇聯、東歐以及周邊社會主義國家開放的政策。這種「一邊倒」式的對外開放,打上了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獨立與領土完整的濃厚特徵。剛剛站起來的中國人,還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必須聯合世界上的正義力量同帝國主義妄圖壓垮中國的陰謀作堅決的斗爭。
3、主動式的對外開放。1978年底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制定了改革開放的內政外交政策。20多年的實踐證明,執行對外開放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對外開放政策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注入了新的不可替代的生機和活力。我們已告別了封閉和半封閉狀態,中國人的生活已經同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行進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快車道上,正創造著新的輝煌,經歷著偉大的歷史性飛躍。從封閉到被動地開放,再到主動地開放,歷史演進到今天,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❾ 宋朝對外開放的典型事件
宋朝重要的外貿港口有泉州、廣州,明州等,兩宋政府在這些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首先硬體達到了就是船隻的技術在當時的世界領先,2.宋代因為政治軍事的軟弱,需要高額的稅收維持國家的開銷,所以宋沒用抑制商業的發展。3.歷史原因,強大的唐朝為宋朝開了一個好頭4.在世界上,當時世界的各個國家基本已經到了封建時期,生產力逐漸發展起來了,有能力同中國交往了。5.宋代本身就是封建經濟的頂峰,經濟發展要求對外貿易。
北宋時,浙東沿海對外貿易的主要國家是日本和高麗。這一時期,來往於中日之間的幾乎都是宋朝的商船。這些商船大都從明州出發,回國時也在明州上岸。他們去日本時還攜帶明州的牒文。如神宗元豐三年(1080)宋商孫忠就是攜帶明州的牒文到日本越前敦賀港的。[2]進入南宋時,從日本輸入的貿易品更多。根據《寶慶四明志》記載,細色有金子、沙金、珠子、葯珠、水銀、鹿茸、茯苓;粗色有硫磺、螺頭、松板、衫柏、羅板。日本的木材,曾大量輸入明州。
設置市舶司,負責管理對外事務;絲織品,茶葉,瓷器輸向日本,東南亞;阿拉伯商人與宋通商較多;泉州是當時世界最大貿易港。
http://tieba..com/p/1849440804?see_lz=1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宋朝時由於海外貿易的空前繁盛,宋朝對於外來的商人是很歡迎的。所以你說宋朝對外開放也可以!
❿ 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背景
1.第一次開放:19世紀中期。
原因:英國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擴張的本性促使其瘋狂專對外侵屬略,尋求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由於中國仍處於封建社會後期,制度腐敗,經濟落後,國力衰退,成為英國侵略的對象;鴉片戰爭英國憑借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
2.第二次開放:1978年以來。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發展,世界經濟越來越向國際化、全球一體化方向發展,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封閉狀態中求得生存;70年代以來,國際格局由兩極向多極轉變,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十一屆三中全會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