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有關歷史事件

有關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3 07:35:33

❶ 請問有關歷史事件有那些

·漢謨拉比法典 ·埃及統一
·巴比倫之囚 ·羅馬的建國
·梭倫改革—奠定民主的基礎 ·古希臘首次舉行的奧運會
·佛教與佛祖 ·孔子與老子
·薩拉米斯海戰 ·古代希臘哲學的誕生
·亞歷山大東征 ·阿育王的頓悟
·秦始皇滅六國 ·愷撒改制
·阿克興海戰

·耶穌的誕生 ·君士坦丁的皈依
·漢帝國的反擊 ·日耳曼人的大遷徙
·查士丁尼法典 ·白江口之戰
·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 ·查理大帝由教皇加冕
·十字軍東征 ·大憲章—英國諸侯戰勝君主專制政治
·大學的創設 ·吉思汗的征服—促進東方文明的西傳
·火葯的發明與改良 ·黑死病的爆發
·谷登堡與印刷術

·百年戰爭—英、法王權的鞏固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者的出現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達·伽馬的航海 ·哥白尼的日心說
·路德的宗教改革—基督教的分裂 ·「無敵艦隊」從海上消失
·五月花號駛往美洲新大陸 ·血液循環的發現
·牛頓的科學—萬有引力的發現 ·威斯特伐里亞和約
·英國的《權利法案》 ·彼得大帝—促使俄國現代化的變革
·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動力

·工業革命—開啟現代資本主義社會 ·蒸汽機的發明—工業革命找到動力
·庫克船長的發現 ·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
·從人痘到牛痘 ·滑鐵盧之戰
·南美大陸獲得解放 ·法拉第的實驗
·攝影術的發明 ·近代麻醉術的發明
·鴉片戰爭—西方列強侵略中國

❷ 有關長城的重大歷史事件

長城歷史:根據歷史記載,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
[戰國長城] 戰國時期,楚國為了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

[秦朝長城]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朝長城]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明朝長城]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明代建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北逃的元朝殘余勢力的進攻,命令修築長城。全部工程歷時二百年才完成。明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遼寧丹東虎山南麓,全長一萬二千餘華里。

萬里蜿蜒於中華大地的長城,以其無比宏偉的雄姿久聞於世。今天在「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號召下,許多地方已修繕一新,更加氣勢磅礴,成為我國名勝之首。它吸引著國內外成千上萬的遊人,以一覽長城為平生快事。凡到過長城的人,莫不嘆為觀止。
像巨龍般騰越在崇山峻嶺、沙漠戈壁的長城,是由城關、城牆、敵台、烽火台等構成的,是我國古代各地和各民族統治集團間的軍事防禦工程體系。它是兩三千年來,由各族人民反復多次修築而成的,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和堅強意志,成為我國古代文明中的一項光輝燦爛的瑰寶。長城內外各族人民在無數次斗爭和長期交往中,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為它們賦詩作畫,在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增添了許多優美動人的篇章與畫卷。
遠在公元前十一世紀,我國西周就有「城彼朔方」的記載。公元前七到三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吞並,形成群雄並立不斷混戰的局面,他們在自己的邊境,先後築起長城以自衛。如楚率先在南陽地區築方城數百里;齊則在山東從平陰到東海邊琅琊台築長城,又沿黃河故道築堤為城;中山、魏、韓、燕、趙、秦等國,各修築長城數百里至數千里。當時長城總長已上萬里,不過是分散各自獨立而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一方面拆毀諸國間的長城,另一方面為防北邊匈奴,又調動軍民上百萬人,命大將蒙恬督築長城,西起洮河沿黃河向東,再按原秦、趙、燕長城走向一直到遼東,綿亘萬余里,成為我國最早的萬里長城。
西漢時,北部的匈奴族更強盛,屢向南犯,漢朝除採取通好、和親及出擊等手段外,並著手大規模興築長城以固邊陲。除修繕秦長城外,西面更增築河西、玉門關、居延澤等長城。北出雁門,五原陰山,東循燕秦長城,從遼東到最西的玉門關,長達兩萬余里。並列亭西至樓蘭,北至臚朐(烏蘭巴托東北地區),規模遠逾秦代。東漢初北防鮮卑、西防羌戎,又在西漢長城以內,大興障塞堠塢,總長也達萬里以上。兩漢時期一北一南所築長城,是歷代規模最大的。
此後,北方各族逐漸進入華北、關中,直至中原,建立起北朝政權,形成南北朝對峙的局面。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先後在黃河套以北東至遼西地區,修築了多重的長城,縱橫交錯,總長也上萬里。隋統一全國後,在黃河中上游由雲中經五原、榆林、寧夏至隴西,築長城四五千里,與北朝在東部的長城正好構成又一體系。
唐代國勢強盛,長城以北以西的各部族都歸附通好,因此未築長城,僅在陰山內建「受降城」三座,東西互距四百里,並連以城障;在甘肅西部復築瓜州故城。這時,東部的高麗為了防唐,在我國東北由扶余、開原、新賓至朝鮮大同江口築長城二千餘里。
朱、遼、金時期,華北的燕雲十六州盡歸契丹、河西已屬西夏、北宋只修治了雁門險阻。以後遼金相繼強盛,深入淮漢、以至江北,造成南宋偏安局面,再無力去修築長城。北方遼金政權卻因與蒙古和其他各族間的斗爭與矛盾,在今東北內蒙等地興築濠塹長城,總長也上萬里,稱明昌長城,俗稱成吉思汗邊牆。
明朝建立後,為防範元朝復辟及達旦、瓦刺、女真、吐蕃等族騷擾,在北方不斷修築長城,並且為抗擊外國入侵,在東南沿海要地也零星築了一些長城。明長城之多,是歷代之最。主要長城從鴨綠江邊的九連城到甘肅的嘉峪關,全長一萬五千餘里。在北京和山西偏關間,分成南北兩道長城。在許多地段上長城除主城牆大邊外,還有二邊、三邊、外邊、內邊、護邊等多道的城牆,如雁門關外有大石牆三道、小石牆二十三道。其中從山海關到嘉峪關間的一萬二千七百里的主長城保存較完善,特別是山海關到北京周圍,經戚繼光重新督築過的長城最為壯觀。
清朝初,在遼寧、吉林間築了有名的盛京邊牆(柳條邊),新舊邊牆總長2600餘里。對古長城也局部修繕了山海、居庸、雁門、嘉峪等關隘和長城的某些段落。中期以後就未再修繕了。
經歷了長久的歲月和人為的破壞之後,許多古長城已到了十分零落的程度。就是明長城也遭到許多損毀。但是,總長十幾萬里的中華巨龍,仍然是人類古代最巨大壯觀的工程。並且它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因險制塞、呈現著千姿百態、無一類同的奇麗景觀,體現了建築上的藝術才思。長城內外我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交往,終於突破人為的分割阻礙,已凝結成統一團結和睦友愛的中華民族大家庭。長城作為我們中華偉大文明古國的象徵,既是我們民族感到自豪、也為世界各地人民所嚮往,它將為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作出重大的貢獻。

❸ 有關烏山歷史的事件有哪些

福州自古別稱「三山」。烏山是三山之一。
烏山又稱烏石山、射烏山,位市中心,與於山、屏山鼎足而立。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於重陽節登烏山攬勝,引弓射烏,故又稱「射烏山」。唐天寶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為「閩山」。宋代熙寧年間,郡守程師孟又以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後程師孟延請福州前任太守兼福建路兵馬鈴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作《道山亭記》。一時洛陽紙貴,馳名遠播。
烏山可以從正面進入外,也可以從道山路處入
烏山素有36奇觀之稱,從山東南麓拾級登山至天香台,又向西折至「沖天台」。相傳唐刺史崔干游山,所攜青田白鶴在此地沖天飛逸,後人建「放鶴亭」。亭子後崖石上鐫有「古放鶴亭」4字,台側亦有程師孟篆書「沖天台」,道勁有力。沖天台畔有兩方夾峙的巨崖,崖頂凌空飛越一天然條岩,稱天台橋。此橋險絕,據說只有「肯捨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順台階又行數十步至道山亭,沿亭西下逶逛至天章台。元朝傑出詩人薩都剌曾詠有「晚涼上烏山,置酒天章台」的名句,篆刻在蒼崖之上。過天章台奮力攀上一小山峰,峰頂有霹雷岩,此石長達9米,中分兩半,微露一隙,據史載,唐嗣聖年間,有一高僧手持《華嚴經》在此誦讀,突然「一夕雷雨大震,霹石為室,高僧遂宴坐其間」。霹雷岩由此得名。
霹雷岩左面石崗上矗有一座長方形亭子。離亭約200步,一塊崖石上鐫刻著「烏石在、黎公在」6個楷書大字。此崖俗呼「黎公岩」。黎公即黎鵬舉。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侵寇犯閩,閩江口五虎要塞陷落,福州城危如累卵,當時身為指揮金事的黎公親率將士,在馬尾至閩安鎮一線與敵寇浴血作戰,殺得倭寇遍野,福州城垣危而復安。福州人因此刻石紀念這一位民族英雄。
霹雷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長官--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所建。「清冷」是靜肅之意,意在勉勵自己為國家幹事。可是他華而不實,時常擺宴於此,到任數月,即身敗名裂,亭台亦隨之記廢。
由清冷台踏上數十層石階至先薯亭。該亭為紀念明萬曆年間引種和推廣番薯的華僑陳振龍和巡撫金學曾而建。陳振龍僑居菲律賓。菲律賓曾為西班牙殖民地,曾引種美洲印第安人發現的番薯。陳振龍為躲避菲律賓殖民當局的檢查,將番薯枝條系於船底,帶回大陸後,又在福州南台紗帽池闢地種植,當年即獲豐收,後又經金學曾推廣。金著有《金薯傳習錄》。
從先薯亭北出即至「觀音岩」,傳說晚唐時岩壁遭雷火襲擊,壁上顯出隱隱約約的觀音形象。岩畔有朱子楷書"福"字,長三四米,堪與鼓山「壽」字相匹。
烏石山最高點為凌霄台,蔡襄曾寫有《凌霄台詩》,其中:「締結青雲上,登臨滄海濱」,傳為絕唱。
烏石山除36奇景之外,還有摩崖石刻200多處,最著名的首推華嚴岩側的唐朝李陽冰《般若台銘》。李陽冰的篆字與秦代李斯齊名,被書法界稱為「大小李」。《般若台銘》與浙江處州《新驛記》、紹雲的《城隍記》、麗水的《忘歸台銘》合稱為天下四絕。此外程師孟、陳襄、趙汝愚、梁克家、葉向高等在烏山也皆有題刻。
做為道教名山,烏石山歷代建造的道觀祠堂亦有不少。如紀念理學大師朱熹的「朱子祠」,紀念我省9位名學者楊時、游酢、胡安國、羅從周、蔡文才、蔡沈、黃干、真德秀的「九賢祠」;紀念明代抗侯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桐」以及「先薯祠」等。
烏石山南麓靈鴛庵左,有南宋遺民游汶居所。游汶曾得罪奸相賈似道罷官,元初不仕,並自題其居曰「遺民浮宅」。他平素穿一布袍,自書其背日「遺民破袖」,其氣節可與鄭所南同譽。山之東北麓有「第一山」,邑人建「第一山房」。屋旁鱗次台,登其巔可望城中屋宇鱗次。石山刻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3字,宋朝狀元黃朴曾居此並刻詩一首於石:「祖居山下自唐遷,故老相傳七百年。若使兒孫能守分,免教滄海變桑田」。革命前輩鄧拓也曾在這里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如今「第一山房」已辟為「鄧拓紀念館」,古老的烏山,也為此而生色。
在南門西側的市政府旁邊,又名道山,與於山相峙,海拔84米。這里林木參天,風景幽深,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曾在此地登高射烏鴉,故名烏山。
烏山於唐代時就已是游覽勝地,山上有古人留下的200多處摩崖石刻,篆、隸、楷、行、草各臻其妙。其中唐代書法家李陽冰的篆書,堪稱一絕。
烏塔位於烏山東麓,與於山白塔遙遙相對,它的前身系唐貞元年間 所建的「凈光塔」。塔為八角七層,通高35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經過修繕後,塔可登臨。山上的道山亭中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所作的《道山亭記》,記述了烏山風景和福州風土民俗。
福州自古別稱「三山」。烏山是三山之一。烏山又稱烏石山、射烏山,位市中心,與於山、屏山鼎足而立。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於重陽節登烏山攬勝,引弓射烏,故又稱「射烏山」。

❹ 有關歷史的新聞事件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這一路現已佔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於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❺ 有關歷史重大事件有哪些

世界第一次大戰、二次大戰、

❻ 關於歷史事件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1842年
雙方:英國 中國
原因:貿易不均衡,英國向中國傾銷鴉片。
經過:英國戰艦東南沿海北上,一路攻城克地。
結果:中國簽訂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
性質:初步使中國進入半封建辦殖民地時代。
感人故事:三元里抗英
~~~~~~~~~~~~~~~~~~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1860年
雙方:英國聯合法國 中國
原因:其實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經過:廣州被攻克,大沽口陷落,世界園林的精華圓明園被劫掠焚毀
結果:與諸列強簽訂《北京條約》,中國再次損失了大量主權和領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進了一大步。外國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影響和控制,中國社會進一步半殖民地化。
感人故事:1858年6月25日,英法聯軍突然向大沽炮台進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守軍英勇抵抗,戰斗異常激烈。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協副將龍汝元身先士卒,先後陣亡。激戰結果,英法聯軍慘遭失敗,損失艦艇多艘,死傷四百多人,英艦隊司令何伯也受重傷。
~~~~~~~~~~~~~~~~
甲午戰爭 1894年~1895年
雙方:日本 中國
原因:作為朝鮮當時的宗主國,中國在朝鮮請求下出兵同試圖吞並朝鮮的日本作戰。
經過:清政府屢戰屢敗,丟失了朝鮮半島,最精銳的北洋水師被摧毀,日本長驅直入,在東北大肆破壞,****。
結果:簽訂了最恥辱的《馬關條約》,失去對朝鮮的宗主權,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割讓台灣。
感人故事:鄧世昌的定遠號成為精神符號激勵後世千千萬華夏兒女保家衛國。

❼ 與什麼歷史事件有關

兩江師范學堂是1906年至1911年在中國南京辦學的一所師范學堂,也是中國回近代最早設立的師范學校答之一,由清末兩江總督張之洞創建,初名三江師范學堂,1906年易名兩江師范學堂,李瑞清出任監督,專辦優級師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停辦。期間由於兩次兵災,房屋多數被毀,僅剩口字房等少數幾棟建築。1914年續辦,不過遺憾的是,1923年口字房也毀於火災。

閱讀全文

與有關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