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考歷史常考哪些歷史常識題
我是09屆江蘇的,就拿我們那一屆高考來說吧。09年的高考塵埃落地,全國二卷歷史高考試題猶如當頭棒喝,震驚了全國師生及家長。緊接著全國痛罵二卷的聲音鋪天蓋地,就是那些不用全國二卷的地方也加入了聲討隊伍,甚至有人把出題老師的名字放在網上供人有的放矢的謾罵。學不學一樣,教不教相同,尤其是一些平時功夫下足了,成績優秀的學生,與那些平時不怎麼讀書,上網、玩游戲的學生成績差不多,覺得實在不公平,怒火熊熊。
高考從大綱版向課程版轉型之際,高考試題在逐年變化。07年有了較大的變化,但因為當時試題偏離主幹知識,師生不滿之餘,沒有做更深入的研究。08年有了更大的變化,比如第12題就是一個信號。師生已經注意到了,只是沒想到會有整體性的調整,以為還會是漸進式的變化,尤其高三的師生根本不敢做太多的變動。結果09年做了乾脆徹底的調整,讓師生、家長無法承受。那麼09年試題的特點有哪些呢?
第一,09年高考全國二卷試題確實有偏、冷、怪之嫌。
1、試題內容忽略了學科具體知識。統攬試卷,試題幾乎全部是根據試題給出的材料有效信息,自求教材沒有的結論,只有第15、19、21題,算是與教材有隱性聯系。以往試題如果給出的材料是依託教材的新材料,試題答案是自求教材沒有的結論,如果給出的是與教材脫鉤的材料,試題答案與教材內容有隱性聯系。但今年的試題所給材料是與教材脫鉤的新材料,試題答案是自求教材沒有的結論。09年的歷史考綱與08年相比一字不差,沒有變化。以為在向新課程轉型時期,會保持穩定性。實際上是因為今年試卷不依據考綱所列考試范圍出題,所以沒用也就不用變。
2、試題立意缺乏人文關懷,沒有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出發,無法實現高考測試的選拔功能。如第39題與學不學歷史無關,只要學過初中語文課文《隆中對》,作答就可與學過三年高中歷史學生的答案相媲美。再如第37題所給材料是沒有依託教材的新材料,背景是20世紀初教材沒有涉及的思想領域,內容是學生讀不懂的古文,考查的是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分析、比較、評價等多種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中學生既要翻譯又要組織答案,實在難以做到。中學歷史課程是國民教育的基礎課程,中學歷史教育不同於大學的「專業化」的歷史教育,應該盡力避免中學歷史教育的「專業化、學術化、成人化」的傾向。從整體來看,試題顯然是把中學生當作大學生來對待,不從實際出發,測試過於「專業化、學術化、成人化」,所以缺乏區分度,不能實現高考測試的選拔功能。
3、試題形式刻板、不活潑,構思不精,有故作高深莫測之嫌。試題大部分是文字性材料,且主觀性試題所給材料全部是文言文,其他客觀性試題表述專業化、學術化、成人化非常濃厚,僅第14題、15題用了一幅圖、一個表格作為點綴。整體來看,試卷板著面孔、冷冰冰的樣子。試卷缺乏時代感,第39題考查三國時魏蜀吳的關系,讓這種特點尤為突出。第37題試圖體現熱點「國學熱」,但因為背景是20世紀初,材料是學生讀不懂的古文,隱性涉及當今社會對「國學」的看法和認識,所以其時代感就大打折扣。試題構思不精,欠缺嚴密。如第37題,所給材料過於突兀,讓人摸不著頭腦。如果在試題給出材料前先介紹一下鄧適其人,學生有一定的背景知識,就容易讀懂材料,也就易於作答。
總的來說,全國二卷歷史難得讓師生絕望。那麼,為什麼命題中心會以全國二卷做這么乾脆徹底的調整呢?是不是僅僅因為這些專家脫離實際,脫離中學教學呢?我分析這實際上是高考命題組有意為之,全國二卷相對全國一卷來說適用於邊疆相對落後地區,如黑龍江、吉林、雲南、貴州、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和西藏,歷年相對簡單,但今年是過分的難。是因為命題組就是想從這些考生成績相對差些、人數相對少些的地方入手,進行根本性的變化,通過這種根本性的變化來改變中學歷史教學的目標、內容和形式,具有很強的導向性。
第二,09年高考二卷試題強烈的導向性
1、高考測試力圖擺脫教材的束縛。
全國二卷歷史到底是怎麼調整的呢?仔細解讀09年高考試題,你會發現這種調整實質是脫離現行某一教材。這種調整幾乎貫穿了整個試卷,只有21題、22題、37題(1)、(2)問的部分與老教材有一定的隱性聯系。脫離教材的實質是教材職能的變化,教材的職能也許很多,但我認為過去教材最實用的職能就是考試,教材既是考試依據也是考試目標,也就是高考考查的是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果熟讀了教材、理解了教材,考試就沒問題了。試題的難度體現在對教材內容進行問法上或思維上的轉化,所以過去我們老是擔心出題人會在問法上為難學生,絕不擔心超出教材范圍。教材就是考試的工具。但是當前高中新課程歷史教材有四個版本,新課程高考試題不可能依據某一教材、某一版本,只能在《課程標准》規定的知識范圍內命制。擺脫教材、版本的束縛是高考從大綱版向課程版轉型的必然結果。
2、測試依託《考試大綱》考核目標與要求,體現《課程標准》要求,突出對三維目標的考查。測試首先考查了《課程標准》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即「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全國二卷歷史測試卷看,13題考查了唐朝的經濟,14題考查的是明清民族關系,15題是經濟體制改革,16、17是早期英美資產階級革命,19題是德國統一,21題是雅爾塔體系,22題是亞洲經濟,23題是全球化,37題是文藝復興和新文化運動等,可見考查的基本是重大歷史問題。試題通篇都是通過創設新材料、新情境、提出新問題的形式出現的,考查的是「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尤其37題和39題兩道主觀題,在設問中就明確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詞語體現其對能力目標的考查。
其次測試突出對「過程與方法」的考查。《課程標准》指出「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我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全國二卷歷史測試卷看,試卷所有的試題都是通過創設新材料、新情境、提出新問題的形式出現,並且是自求教材中沒有的結論。實際就是運用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歷史學習基本方法來解決問題。第37題的第(2)問是開放性試題,且在評分標准中明確要求「評析須有史實、有分析、有論點,言之成理。」學生必須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闡明自己的觀點,否定另外的觀點。體現了對「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和「探究性學習」能力的考查。
第三測試滲透了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體驗與培養。例如第37題試圖通過對「國學熱」的認識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並且與文藝復興運動進行比較,體現了開放的世界意識。
依據全國二卷歷史測試卷的特點,我認為今後教學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正確把握方向,教學目標要圍繞實現《課程標准》的三維目標進行。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既有能力的訓練,也有對史學方法的了解和應用,更有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體驗與培養。不僅掌握歷史知識,還要全面提高人文素養。
二、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掌握歷史基本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正確方法。歷史學習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正確理論指導下,研讀史料,獲取信息、辨別真偽、運用材料論證探討問題,堅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用教材中的史料和其他途徑收集的材料,引導學生從「材料」中而不是從「課本」中學習歷史,改「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以「提出問題,提供或收集材料,解決問題」的流程展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三、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包括政治學、經濟學、哲學、文學和法學等與歷史相關的人文科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高考改革也在進行。我們要及時轉變理念,把握課改和高考方向,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高考的需要,向真正實現課程改革目標邁出堅實的一步。
⑵ 大學歷史專業課考試都靠什麼,試題類型有哪些,答題技巧與高中一樣嗎
我知道簡答有個技巧,比如:
XXX事件為什麼失敗?(有3個或者3個以上的答案項)
可以這樣內答 1,因為沒有容正確的領導思想
2,沒有正確的領導階級
3,XXXXXX(各題有各題的不同)
XXXX時間為什麼成功?(有3個或者3個以上的答案項)
同上 1,因為有正確的領導思想
2,有正確的領導階級
3,XXXXXX(各題有各題的不同)
⑶ 歷史學基礎考試大綱
Ⅰ、考試性質
歷史學基礎考試是為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歷史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所掌握的歷史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評價的標準是高等院校歷史學學科優秀本科生所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於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博仁教育參考建議:
Ⅱ、考查目標
1.掌握基本史實,了解中外歷史發展的主要過程、基本線索和階段特徵;
2.掌握基本理論,能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比較和評價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歷史研究的基本史料並能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解讀。能辨析史料的價值、偏頗或局限,獲取有效信息;
4.論據確鑿,論證嚴謹,邏輯合理,文字准確。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中國古代史 約30%
中國近現代史 約20%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約20%
世界近現代史 約30%
史學理論和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等方面的內容將有機地體現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試卷題型結構
選擇題 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名詞解釋 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題 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論述題 3小題,每小題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內容
全部內容分為中國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兩大范圍。
-、中國古代史
1.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的人類
2.夏商西周
3.春秋戰國
4.秦漢
5.魏晉南北朝
6.隋唐五代
7.宋、遼、西夏、金、元
8.明清(前期)
二、中國近現代史
1.列強的對華侵略
2.清統治的衰落
3.近代化的啟動
4.清末 改革與社會變遷
5.辛亥革命
6.民初政局
7.五四運動與國民革命
8.南京國民政府建立與蘇維埃革命
9.抗日戰爭
10.國共內戰
11.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1949-1956年)
12.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4.撥亂反正(1976—1978年)
15.改革開放的進程(1978-1992年)
16.共和國時期的民族關系與區域發展
17.共和國時期的文化、教育與科技
三、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1.史前人類
2.古代西亞諸文明
3.古代埃及文明
4.古代印度文明
5.古代希臘文明
6.古代羅馬文明
7.中世紀的西歐
8.伊斯蘭文明的興起與擴張
9.中世紀的東歐
10.中世紀東亞與南亞
11.古代美洲文明
四、世界近現代史
1.近代初期的歐洲
2.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轉型
3.近代的亞非拉
4.近代歐洲國際關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5.俄國革命與共產國際
6.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7.兩戰之間的世界
8.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9.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格局
1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國家
1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蘇聯與東歐
以上是博仁教育提供信息
⑷ 2007歷史學碩士研究生專業課試卷
2007年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史學成功三套題(一)
一、選擇題: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請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我國境內發現的猿人化石主要有( )。
A.柳江人、河套人、山頂洞人 B.馬壩人、長陽人、丁村人
C.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 D.元謀人、山頂洞人、北京人
2
C
A.由少數帝國主義國家操縱,本質是重新瓜分世界
B.徹底解決了帝國主義爭霸世界的矛盾
C.涉及中國問題,並侵犯了中國主權
D.為資本主義相對穩定發展創造了條件
19、「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歸還中國」。出自哪一個文獻( )。
A.《大西洋憲章》 B.《聯合國宣言》 C.《開羅宣言》 D.德黑蘭會議決議
20、北約和華約兩個組織對峙近半個世紀,這( )。
A.直接導致蘇聯的解體
B.避免了大規模戰爭的發生
C.使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D.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發展機會
二、名詞解釋:21~2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21、國人暴動
22、張居正
23、子口稅
24、近衛聲明
25、聖像破壞運動
26、幕府制度
27、開明君主制
28、黑幕揭發者
三、史料分析題:29~30小題,每小題10分,共60分。
29、閱讀下列材料,根據你掌握的歷史只是,回答問題
材料一:初,府兵之置,居無事時耕於野,其番上(輪值)者,宿衛京師而已。若四方有事,則命將以往,事解則罷,兵散於府,將歸於朝。故士不失業,而將帥無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漸、絕禍亂之萌野。
——《新唐書》卷五十
材料二:開元二十五年,唐政府下赦:「於諸色徵人及客戶重,丁召募壯、長充邊軍。」稱之為「長征健兒」。此後,更番戍邊的制度已經不復存在,徵募到的長征健兒,便成為終身制的職業兵……於是,「師不土著,無家族之顧」,藩鎮的將帥就利用這一弱點,威脅利誘,使士兵服從他,來對抗朝廷。
——王仲葷《隋唐五代史》上冊
材料三:北宋沿用開始於唐後期的雇傭兵制度,並希望充分利用這種制度,把破產的農民收容到軍隊中去,免得他們鋌而走險,武裝暴動。(北宋政府對將領)常加以易置和更調,使「兵無常將,將無常師」,藉以防範兵士和將領之間發生深厚的關系。軍隊的駐屯地區也時常更換……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第三冊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分析唐府兵制的特點。
(2)對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唐朝兵制發生了什麼變化?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史什麼?
(3)依據材料二、三,分析北宋對唐兵制有哪些繼承和改革?並發生了哪些影響?
30閱讀下列材料,並根據所學歷史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們與希特勒或他們的匪幫永不會談,永不斡旋,我們將在陸地上、海洋上、天空中與他們作戰,直到把籠罩陰雲於大地的一切敵人消滅為止……任何為反對納粹主義而戰斗的國家或人民,都將得到我們的支援。任何與希特勒為伍的人或國家都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將盡一切力量幫助俄國和俄國人民。
過去25年裡,沒有人比我更加始終一致地反對共產主義。凡是我談過的關於共產主義的話,我決不收回。
——摘自邱吉爾對德國侵略蘇聯發表的聲明(1941年6月)
材料二:我希望看到德軍葬身於墳墓之中,而且希望看到俄國躺在手術台上。
——摘自《邱吉爾的廣播講話》(1941年6月)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邱吉爾的立場?
(2)材料一,邱吉爾為什麼要「盡一切力量幫助俄國和俄國人民」?
(3)根據材料二的有關內容,說明英國首相邱吉爾希望看到什麼樣的戰爭結局?為什麼
四、解答題:31~34小題,每小題30分,共120分。
31、簡釋中國科舉制度從唐朝至明清的發展和演變及其特點
32、簡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33、評述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並比較其異同。
34、簡述美國從一戰參戰到二戰對外政策的變化
一、選擇答案
1~5 CBBBD 6~10 ABCBC
11~15 DDBAC 16~20 CCB CB
三、材料
29題
(1)特點:寓兵於農,兵農合一。府兵平時務農,戰時出征;將帥臨時委派,平時不能掌握軍隊,
(2)表明唐朝的府兵制被募兵製取代。
主要原因:土地兼並,均田制破壞,府兵制失去經濟基礎
(3)繼承了唐朝後期的募兵制度。但改變了唐朝後期兵將結合的方式,實行兵將分離。
影響:防止兵變和軍事割據,加強中央集權;造成軍隊戰鬥力底下的「積弱」現象。
30題
(1)邱吉爾作為一個資產階級自由思想的捍衛者、鬥士,堅持其既反對納粹主義,又反對共產主義的一貫立場。自從社會主義蘇俄建立,邱吉爾就是反對共產主義的代表人物。他曾經把蘇俄社會主義「扼殺在搖籃里」的言論,積極支持協約國一戰後對蘇聯的武裝干涉。邱吉爾還是一個反納粹的戰士,他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堅定支持者,還是大英帝國既得利益的維護者,他反對納粹的侵略。
(2)當英國與整個歐洲面臨德國法西斯侵略的威脅時,作為一個靈活的政治家,邱吉爾認識到需要拋開對共產主義與蘇聯的意識形態的偏見,聯合蘇聯共同反對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性,從而最大限度地維護英國的利益。
(3)做為一個狡猾的政客,邱吉爾希望通過戰爭的延長,看到法西斯德國與社會主義蘇聯兩敗俱傷,這體現了邱吉爾既痛恨侵略自己國家的法西斯德國,又頑固地堅持發對共產主義的頑固立場。邱吉爾一貫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英國的利益。
2007年海文考研學校歷史學成功三套試題(二)
一、選擇題: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請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我國境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六千多處,遍布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其中江南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遺址是 ( )。
A河姆渡文化 B仰韶文化 C那家窯文化遺址 D紅山文化
2、下列歷史事件,發生再漢武帝在位時期的有( )。
①確立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②建立察舉制 ③昭君出塞 ④鑄造五銖錢 ⑤西南夷地區並入漢朝版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3、魏晉南北朝時期,促進江南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
①大批北方農民南遷 ②江南地區戰亂較少,相對安定
③南方自然條件相對優越 ④南方統治者採取了相對經濟的措施
A. ①②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元世祖在評定了東北諸王叛亂後,設置了( )。
A.東北行省 B.遼陽行省 C.遼寧興省 D.東北布政司
5、努爾哈赤即位後,金明進行的三次大的戰役是( )。
A.薩爾滸之戰、遼西之戰、寧陽之戰 B. 薩爾滸之戰、遼沈之戰、寧陽之戰
C.薩爾滸之戰、遼西之戰、寧遠之戰 D. 薩爾滸之戰、遼沈之戰、寧遠之戰
6、洋務運動欲「自強」而不強的結局,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 )。
A.沒有堅決反對西方列強侵略 B.創辦的近代企業採用封建生產方式
C.沒有從根本上觸動中國封建生產關系 D.西方列強的破壞
7、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最主要的依據是( )。
A.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 B.無產階級成為運動的主力
C.是先進階級領導的具有廣泛群眾基礎 D.十月革命的影響
8、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蔣介石政治態度表現出兩面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B.日本改變侵華方針的影響
C.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相互作用 D.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戰局的變化
9、1939年,國民政府重心發生轉變的直接原因是( )
A.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接連失利 B.汪精衛集團叛變導致國民黨分裂
C.日本實行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政策 D.美英的主意力集中於歐洲戰場
10、重慶談判簽署的協定是( )。
A.政協決議 B.停戰協定 C.雙十協定 D.北京會談紀要
11、下列關於希臘化時期的文化,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是指從亞歷山大東徵到托勒密埃及被並入羅馬帝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文化
B.仍屬於希臘文化的范疇,但與古典時期的希臘文化有明顯不同
C.希臘一體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結合,消極沒落的個人主義和眼界開闊的世界主義相並存,是這一文化的基本特徵
D.希臘化時期的文化中心在雅典
12、元首制的建立者是( )。
A.愷撒 B.屋大維 C.蘇拉 D.馬略
13、莫卧兒帝國時期柴明達爾的構成與德里蘇丹國時期有不同的是( )。
A.土著部落酋長 B.印度封建王公
C.貴族應遵守的政治規范 D.穆斯林戰士
14、到十九世紀蒸氣機時代資本主義取得了決定意義的勝利,意思是說( )。
A.一系列國家通過改革進入資本主義 B.蒸氣機已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
C.工業革命前的舊體制已被徹底摧毀 D.資本主義在全世界范圍內最終得以確立
15、直接促成第一國際成立的事件是( )。
A.1857年世界性經濟危機 B.1860年英國工聯倫敦理事會的出現
C.1863年德國工人聯合會成立 D.1863年英法工人集會聲援波蘭民族起義
16、下列選項中不屬於《國際聯盟盟約》內容的是( )。
A.裁減軍備,並規定了對德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殖民地或領地實行「委任通知」
B.會員國有相互尊重並保持領土完整和行政獨立,以防禦外來侵略的義務
C.凡會員國之間訂立的與國聯盟約不符的條約均應廢止
D.宣布在國家關系中放棄以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
17、30年代,美國政府對一系列國際問題執行中立政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軍事政治實力不及英法 B.和平主義和孤立主義盛行
C.著手應付經濟危機 D.以圖避戰自保
18、二戰中,中國進行百團大戰時,歐洲戰場正在進行( )。
A.不列顛之戰 B.莫斯科保衛戰 C.阿拉曼戰役 D.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近代以來,國際關系中先後出現了維也納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和雅爾塔體系。關於這三個體系共同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在戰爭後建立的 B.重新劃分了世界的國際關系格局
C.帶有大國強權政治的色彩 D.帶來了進步意義
20、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西歐和日本資本主義經濟持續發展的共同原因是( )。
①政府都推行了一些社會改革,促進了經濟發展
②都注重發展或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③都重視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④都接受國外大量訂貨,刺激了經濟發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名詞解釋:21~2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21、占田蔭客制
22、胡三省
23、公車上書
24、二次革命
25、諾曼征服
26、《君主論》
27、克里米亞戰爭
28、基洛夫事件
三、史料分析題:29~30小題,每小題10分,共60分。
29、閱讀下列材料,根據你掌握的歷史只是,回答問題
材料一:初,府兵之置,居無事時耕於野,其番上(輪值)者,宿衛京師而已。若四方有事,則命將以出,事解輒罷,兵散於府,將歸於朝。故士(兵)不失業,而將帥無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漸。絕禍亂之萌也。
——《新唐書》卷五十
材料二:初置府兵皆於六戶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選材力(勇武有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調。
——《玉海》卷一三八
材料三:(貞觀十年)置府六百三十四,而關內二百六十一……每人兵甲糧裝各有數,皆自備,輸入庫,有徵行則給之。
——《資治通簽》卷二一二
材料四:初,諸衛府兵,自成丁(成年)從軍,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雜徭,浸以貧弱,逃亡略盡,百姓苦之。(開元十年)張說建議,請招壯士充宿衛,不問色役(免除各種徭役),優為之制;逋逃者爭出應募。上從之。旬日,得精兵十三萬,分隸諸衛,更番上下。兵農之分,從此始矣。
——《資治通簽》卷二一二
材料五:及府兵法壞而方鎮盛,武夫悍將雖無事時,據要險,專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以布列天下。然則方鎮不得不強,京師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勢使然者,以此也。
——《新唐書》卷五十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三,概括此兵制的特點,並指出其對唐朝前期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2)根據材料一、二、三、四,分析此兵制與當時所行土地制度之間的關系。
(3)根據材料四、五,指出此兵制在唐玄宗時期發生了什麼變化?並分析這種變化對唐中後期政局的影響。
30、閱讀下列材料,根據你掌握的歷史只是,回答問題
材料一:16、17世紀時,西歐醫生的地位還很低,盡管主要的宮廷醫生有很高的經濟收入,但醫生並不被認為是一個很光榮的職業,,直到17世紀中葉,一位紳士還拒絕同一位有錢的醫生的女兒結婚。律師職業雖然不被視為低等,但也不受人尊重。20世紀以後醫生和律師是備受歡迎和尊重的職業。
材料二:17世紀上半葉,茶葉、咖啡等飲料進入歐美,飲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層社會的時尚。18世紀時已有大量的熱帶水果和蔬菜進入歐洲市場,到了19世紀,比較富裕的家庭的飲食結構逐步趨向合理。
材料三:18世紀,社會底層的人民娛樂活動主要是看斗雞、鬥牛,去小酒店喝劣質的烈性酒。上層人士的消遣有打獵、賽馬。賭博是各個階層都普遍參加的活動。19世紀中葉開始,各種體育活動迅速發展起來,壘球、足球、田徑運動紛紛誕生,特別是足球和田徑比賽,不但吸引了許多參加者,而且吸引了更多的觀眾,成了各階層人士喜愛的消遣。
——吳於廛,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
請回答
(1)從16世紀到20世紀歐洲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
(2)發生上述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3)材料表述的變化說明了什麼?
四、解答題:31~34小題,每小題30分,共120分。
31、簡述一條鞭法實施的背景、內容和意義?
32、對國民革命時期國民政府的「北伐」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北伐」的認識。
33、簡述中世紀西歐的文化。
34、維也納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一、選擇
1~5 ACDBD 6~10 CBCCC
11~15DBCDD 16~20 DBABB
三、材料閱讀
1.(1)兵農合一:府兵自備武器和其他裝備:士兵、將帥管理分離。影響:在府兵制下,將帥不能長期控制士兵,不易擁兵自重,有利唐朝前期中央集權和統治的穩定
(2)關系:均田制是府兵制存在的基礎。政府從受田農民中選拔士兵,士兵自備軍械從軍征戰。均田制的破壞後,農民難以承受當兵從征的負擔而逃亡,府兵制破壞。
(3)唐玄宗時,府兵逐步演變為募兵制。職業兵長期受將帥控制,成為叛亂割據的工具,形成唐中後期藩鎮割據的局面。
2.(1)人們在價值觀上的擇業標准和生活方式上的飲食結構以及體育運動等方面發生了變化
(2)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迅速發展,使世界各地區經濟聯合加強: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法律意識、科學意識逐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3)要提高和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必須發展社會生產力。人們的社會生活水平是不斷向高境界發展的。
四.簡答
31、一條鞭法實施的背景:明初賦是以土地為對象徵收的,按田畝計算。明中葉以後的社會經濟情況變化,一是土地兼並在猛烈地發展,一是商品經濟在迅速地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舊的賦役制度不適合社會經濟的發展,一條鞭法應運而生。
具體內容:田賦和力役折銀徵收;把力役部分攤入田賦徵收;歸並和簡化徵收項目,統一編派;賦役的徵收解運,由過去的民收民解改為官收官解。
意義:統一賦役;有利減輕農民負擔;使農民擺脫國家的勞役束縛;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
32、(1)相同點,都是國民政府同北洋軍閥之間的戰爭
(2)不同點:
第一,背景不同:前者是在革命統一戰線領導喜愛,在工農運動蓬勃發展的情況下進行的;後者是在國民黨一黨專政的獨裁統治逐步建立的情況下進行的,革命統一戰線已經破裂。
第二,目的不同:前者是為了打倒帝國主義,實現中國統一;後者是同張作霖爭奪全國統治權。
第三,性質不同:前者是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廣大工農群眾參與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戰爭;後者是國民黨新軍閥與北洋舊軍閥之間的爭奪戰。
第四,組織領導者不同:前者是以國民黨左派為核心,當時的國民黨是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後者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政府。
第五,參加軍隊不同:前者是國共合作的革命軍隊——國民革命軍;後者是帝國主義幫助建立的反革命軍隊
33、中世紀的哲學和神學是二位一體。教會哲學家搜集若干條正統教義中明顯的謬誤,利用形式邏輯進行繁瑣的論證和詭辯,最後證明這些謬誤是「正確」的,這種哲學或神學的論證完全脫離實際經驗,被稱為「經院哲學」。
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和阿拉伯世界的交往,西歐人逐漸接觸到了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教會壟斷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大學開始興起。
中世紀西歐的建築以格特式教堂為主要表現形式,一般用石頭建築,以雕刻和繪畫加以裝飾。
中世紀西歐文學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早期主要是教會文學,公元11~13世紀,騎士文學流行,13世紀,城市的興起使城市文學開始出現。
34、(1)維也納會議召開的背景。1814年5月30日,法國與同盟國家簽訂《巴黎和約》,條約規定交戰列強派出全權代表到奧國維也納,舉行國際會議。英、俄、奧、普魯士掌握了會議。
(2)維也納會議上主要大國的目的
(3)維也納會議的原則
(4)《最後議定書》
2007年海文考研學校歷史學成功三套試題(三)
一、選擇題: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請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在下列歷史事件中,導致王朝更替的是( )。
A.盤庚遷殷 B.牧野之戰 C.周公東征 D.共和行政
2.王莽改制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王莽篡位「名不正,言不順」 B.當時的社會矛盾尖銳
C.改稱「王田」倒行逆施 D.不許買賣奴婢,違背社會發展規律
3、下列關於唐朝均田制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和隋朝相比,增加了對雜戶、官戶工商業者和僧道的授田
B.取消了對婦女、奴婢、部曲的授田
C.法令上允許買賣口分田
D.觸動了地主官僚的私有土地
4、南宋學者鄭樵著有( ),是一部記述典章制度的通史,與唐杜佑、元馬端臨的作品合稱「三通」。
A.《通典》 B.《文獻通考》 C.《通志》 D.《通史》
5、在清查全國土地的基礎上,針對賦役制度存在的弊病,張居正推廣了( )。
A.賦役合並 B.田糧攤派 C.賦稅征銀 D.清查土地
6、太平天國之所以是中國農民戰爭發展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為( )
A.其規模和延續時間均屬空前 B.建立了與清朝政府對立的政權
C.制定了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 D.對封建王朝的打擊空前嚴重
7、辛亥革命後,中國先後出現袁世凱和張勛的復辟,其根本原因是( )
A.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不適合中國國情
B.兩千多年君主專制主義思想影響
C.辛亥革命不徹底,社會上存在復辟勢力
D.帝國主義的支持
8、1935年,中國共產黨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宣言是:( )。
A.《國共合作宣言》 B.《八一宣言》 C.《開羅宣言》 D.《共產黨宣言》
9、抗戰勝利後,國共關系由合作轉為對抗,其原因是( )。
①國內主要矛盾變化 ②美國推行扶蔣反共政策
③國民黨堅持一黨獨裁統治 ④國民黨對陝北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1949年,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主要是為了( )。
A.奪取全國革命的最後勝利 B.解決民主革命遺留問題
C.解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問題 D.解決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問題
11關於伯羅奔撒戰爭,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是兩個同盟伯羅奔撒同盟和提洛同盟的爭霸戰爭
B.公元前405年的高加米拉之役,雅典海軍被全部殲滅
C.戰爭導火線是斯巴達的盟邦底比斯襲擊雅典盟邦普拉體亞
D.希波戰爭結束後,希臘歷史進入城幫危機階段,希臘古典文明由全盛走向衰落
12、古代亞歐大陸的文明整合大多是通過武力的征伐得以實現的,與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帝國的建立有關的征戰是( )。
A.希波戰爭 B.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C.羅馬帝國的擴張 D.十字軍東侵
13、最早以立法的形式鞏固大化改新成果的法令是( )。
A.《德政令》 B.《養老律令》 C.《大寶律令》 D.《飛鳥凈御原令》
14、說俄國1861年改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美國內戰是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其共同的根本依據是( )
A.廢除了束縛資本主義發展的舊的生產關系B.有利於資產階級加強政治統治
C.運動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 D.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特權
15、巴黎公社革命的最主要經驗是( )。
A.打破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的專政
B.實行無產階級的真正民主
C.建立工農聯盟
D.取消高薪制,防止工職人員由公僕變為社會主宰
16、關於一戰後構築的凡爾賽體系,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確立了英法在歐洲的主宰地位
B.改變了歐洲和中東的政治格局
C.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中東、非洲的統治新秩序
D.國聯是英法控制下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17、20世紀20年代日本實行「協調外交」的外務大臣是( )。
A.幣原喜重郎 B.田中義一 C.濱口雄幸 D.廣田弘毅
18、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在內容上一致之處是( )。
A.根除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B.蘇聯在歐洲戰爭結束後參加對日作戰
C.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D.在對德作戰中一致行動
19、二戰後,聯合國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和平的願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聯合國宣言》提出了成立聯合國的構想
B.聯合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宣布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宗旨的國際組織
C.聯合國大會是唯一有權採取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行動的機構
D.除政治外,聯合國的活動范圍還涉及經濟、文化等領域
20、二戰後世界經濟發展變化迅速,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 )。
①國際金融體系和貿易體系的形成 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空前發展
③形成以美蘇冷戰為特徵的兩極格局 ④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發展更為迅速
A. ①② B.②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名詞解釋:21~2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21、文景之治
22、紹興和議
23、中山艦事件
24、「一二•九」運動
25、斯多葛派
26、《航海條例》
27、威爾遜十四點
28、邱吉爾
三、史料分析題:29~30小題,每小題10分,共60分。
29、閱讀下列材料,根據你掌握的歷史只是,回答問題
材料一:西人立國,……馴至富強,亦具有體用。育才於學堂,論政於議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務實而戒虛,謀定而後動,此其體也;輪船、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趨步,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
——鄭觀應《盛世危言》
材料二:新式企業「全恃官力則巨費難籌,兼集商資則眾擎易舉。然全歸商辦,則土根或至阻撓,兼倚官威則力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辦,各有責成……則上下相維,二弊俱去。」
——鄭觀應《盛世危言》第4卷
材料三:早期維新派如鄭觀應等人呼籲由「民間自立公司」,「不使官吏得其肘」,要求興建鐵路,開礦,紡織。製造等近代企業一律准許民間興辦,並「全以商賈之道行之,絕不拘以官場體統。」
——《中國政治思想史》
結合材料回答
(1)簡述早期維新派的「體、用」觀,與洋務派「體、用」相比較有何區別。
11~15BBDAA. 16~20 AAADC
三、材料
29、(1)在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是「體」,各種技術設備是「用」。早期維新派認為在一種社會制度下,「體」和「用」。而洋務派認為「體」和「用」是可以分離的,中國傳統的思想理論是「體」,西方科學技術是「用」
(2)主張:「官督商辦」;准許民辦;企業按價值規律嚴格管理,追求利潤。實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封建主義的矛盾。原因:因為「商」已不是舊式商人,而是投資近代企業的實業家。
30(1)這是1922年列強在華盛頓會議簽訂的《美英法意日五國關於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即《五國海軍條約》。一戰後,戰勝國列強之間實力消長變化很大,需要重新確定統治秩序。通過巴黎和會,列強基本解決了在歐洲、非洲及中東的統治問題;而存在激烈的矛盾,新的海軍軍備競賽使矛盾尖銳化,亟待召開一次國際會議來解決。
(2)有利美國。美國確立了自己的海軍優勢,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削弱了英國的海軍實力,使之逐步退出在亞太地區的爭霸;使日本的海軍實力處於二流水平,抑止了其在亞太地區的擴張。
⑸ 歷史學基礎18年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是什麼呢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
二、答題方式專
答題方式為閉卷屬、筆試。
三、試卷考查內容比例
中國古代史約30%
中國近現代史約20%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約20%
世界近現代史約30%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等方面的內容將有機地體現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試卷題型結構
選擇題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名詞解釋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題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論述題3小題,每小題40分,共120分
⑹ 歷史學考試都考什麼,有往屆的試卷可以
中國史專業考近現代史和古代史,世界史專業考世界史,往屆試卷在可以在一些考研的qq群里買到,這個可以到想考的大學貼吧里去問問。
⑺ 誰能給我提供華東師范大學914歷史學基礎真題啊,苦
歷史學基礎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第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試題要求。
1.春秋時期「救邢存衛」的國君是
A.齊桓公 B.秦穆公
C.晉文公 D.楚莊王
2.十六國時期建立政權最多的民族是
A.氐 B.匈奴
C.羌 D.鮮卑
3.下列君主中大力扶持佛教的是
A.北魏太武帝 B.梁武帝
C.唐武宗 D.北周武帝
4.中國古代大型天文儀器「水運儀象台」的研製者是
A.張衡 B.一行
C.蘇頌 D.沈括
5.明清皇帝極少改動年號,但也有例外。有兩個年號的明朝皇帝是
A.成祖 B.仁宗
C.宣宗 D.英宗
6.中國近代早期科技刊物《格致匯編》的主編者是
A.偉烈亞力 B.傅蘭雅
C.合信 D.李提摩太
7.1885年,清廷在台灣設省。第一任台灣巡撫是
A.姚瑩 B.沈葆楨
C.劉銘傳 D.唐景崧
8.民國時期,提出劃區實驗與發展鄉村教育的是黃炎培及其主持的
A.《村治月刊》 B.中華職業教育社
C.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 D.中華教育促進社
9.最早由中國人主持的重大科學考古是
A.北京人遺址的發掘 B.敦煌文書的發現
C.殷墟的發掘 D.半坡遺址的發掘
10.毛澤東首次提出中國共產黨處理與各民主黨派關系的「長期共存,
互相監督」原則的文獻是
A.《論十大關系》
B.《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C.《論人民民主專政》
D.《論聯合政府》
11.下列各組古代民族,其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的是
A.雅利安人、赫梯人、波斯人
B.雅利安人、赫梯人、以色列人
C.蘇美爾人、雅利安人、以色列人
D.蘇美爾人、以色列人、波斯人
12.下列哲學學派中,不屬於希臘化時期的是
A.斯多噶學派 B.伊壁鳩魯學派
C.犬儒學派 D.畢達哥拉斯學派
13.羅馬帝國時期,在不列顛北部修建長城的皇帝是
A.圖拉真 B.哈德良
C.奧列略 D.涅爾瓦
14.中國僧人玄奘和義凈西行求法時到過的大乘佛教中心是
A.飛行寺 B.超岩寺
C.那爛陀寺 D.大寺
15.下列蒙古四大汗國中,被歐洲人稱為「金帳汗國」的是
A.窩闊台汗國 B.察合台汗國
C.伊兒汗國 D.欽察汗國
16.下列人物中,參與起草美國1787年憲法的是
A.麥迪遜 B.富蘭克林
C.傑斐遜 D.潘恩
17.18世紀從事大西洋HA奴隸貿易規模最大的國家是
A.西班牙 B.法國
C.荷蘭 D.英國
18.簽訂1807年《提爾西特和約》的兩個國家是
A.法國和俄國 B.俄國和奧地利
C.法國和西班牙 D.俄國和英國
19.1918年,揭開協約國武裝干涉蘇維埃俄國序幕的事件是
A.捷克軍團叛亂 B.英軍進入巴庫
C.英軍登陸摩爾曼斯克D.日軍登陸海參崴
20.1962年,美國女作家雷切爾?卡爾森出版《寂靜的春天》,引起對
A.熱帶雨林砍伐的關注 B.殺蟲劑使用的關注
C.大氣環境圈污染的關注D.地質與土壤環境的關注
二、名詞解釋:第21—2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21.北府兵
22.青苗法
23.《籌辦夷務始末》
24.《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25.提洛同盟
26.耶穌會
27.彼得一世改革
28.弗萊明
三、史料分析題:第29~30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29.閱讀材料
材料一
今海宇承平已久戶口日繁若按見在人丁加徵錢糧實有不可人丁雖增地畝並未加廣應令直省督撫將見今錢糧冊內有名丁數勿增勿減永為定額其自後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錢糧編審時止將增出實數察明另造清冊題報
——《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二四九,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壬午
材料二
丁口之輸賦也其來舊矣至我朝雍正間因各疆吏奏請以次攤入地畝於是輸納徵解通謂之地丁或曰丁隨地起是古來夫布之徵口率之賦一切取之農夫而戶冊所謂富民市民者擁貲千萬食指千人不服田畝即公家一絲一粟之賦無輿焉
——王度雲《熙朝紀政》卷三《記丁隨地起》
回答問題:
(1)在答題紙上對材料一、二加以句讀。
(2)依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評述清前期的賦稅改革措施。
30.閱讀材料
材料一
以下為1918年1月8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國會演講中提出的 「十四點宣言」的部分內容:
X.對於我們希望保障其國際地位的奧一匈帝國治下的各民族,必須給予最自由的機會,使之獲得自治的發展。
Ⅺ。必須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門第內哥羅撤退軍隊;被佔領的領土必須歸還;塞爾維亞應獲得自由而安全的出海口;巴爾干各國之間的相互關系應以歷史上建立起來的政治歸屬和民族界限為准則,通過友好的協商來決定;對巴爾干各國的政治和經濟的獨立和領土完整,亦應予以國際的保證。
Ⅻ。必須成立一個獨立的波蘭國……
——齊世榮:《世界通史資料選輯?現代部分》第1分冊,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9~11頁。
材料二
以下為1919年6月28日,協約國集團簽訂的對德《凡爾賽條約》
的部分內容:
第八十條德國應照將來奧國與協約國及參戰各國所訂之條約中規定之疆界,承認並確切尊重奧國之獨立;復承認奧國之獨立如非經國際聯盟行政院之許可,不得變易。
第八十一條德國承認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獨立,一如協約國及參戰各國所已為者,該國包括喀爾巴阡山脈以南的羅塞尼亞自治領土……
第八十七條 德國承認波蘭完全獨立,一如協約國及參戰各國所已為者……
——齊世榮:《世界通史資料選輯?現代部分》第1分冊,
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20~21頁。
材料三
以下為1937年11月19日希特勒與英國樞密院長哈利法克斯談話的部分內容:
所有其餘一切問題,歸納起來可以說是關系於大概遲早定會發生的歐洲秩序變更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就是指但澤、奧地利和捷克斯洛
伐克而言。
——齊世榮:《世界通史資料選輯?現代部分》第1分冊,
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131頁。
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十四點宣言」和凡爾賽體系所倡導的國際關系原則是什麼?
確認了哪些民族國家的獨立?
(2)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擴張的步驟。分析凡爾賽體系在民族
問題上的歷史影響。
四、問答題:第31~34小題,每小題30分,共120分。
31.論述西漢時期的諸侯王國問題。
32.論述20世紀20—30年代的「中國社會性質」論戰。
33.概述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歐亞大陸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
思想特徵。
34.論述日本自由民權運動的歷史背景、性質及影響。
⑻ 歷史知識競賽試題
、「一人稱帝,天下騷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奮勵,冒死以進,滇黔獨立,文意豁然。」此文字與下列哪一次革命有關
A、二次革命 B、護國運動 C、辛亥革命 D、護法運動
46、黃遵憲詩作中「一夕狂奔三百里,敵軍便渡鴨綠江」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戰爭的A、平壤戰役 B、黃海戰役 C、遼東戰役 D、威海戰役
47、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關系中的重要轉折是
A孫中山逝世 B、中山艦事件
C、「整理黨務案」提出 D、「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48、下列既參加過甲午中日戰爭,又反擊八國聯軍侵華的清軍將領是
A、丁汝昌 B、聶士成 C、鄧世昌 D、林永升
49、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懸掛一幅楹聯:「提挈自東西,……十年戎馬書生老;指揮定中外,……萬里寒鴉相國寺。」它頌揚的是
A、曾國藩 B、左宗棠 C、李鴻章 D、張之洞
50、學習明、清史後,有四位同學分別就下列主題作了演講,你認為其中哪一個概括了這段歷史的全過程
A、帝國的彷徨 B、中華的榮耀 C、東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興
51、我過境內原始人分布十分廣闊,其中活動范圍最為接近的是
A、元謀人、藍田人 B、元謀人、北京人
C、北京人、山頂洞人 D 、藍田人、山頂洞人
52、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中通過漢化推動社會進步,影響最大的是
A、鮮卑 B、匈奴 C、羯 D、氐
53、晚清有御史上奏稱:「近日人心浮動,民主民權之說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紛紛立會,恐會匪聞風而起,其患不可勝言。」這個奏摺針對的是
A、太平軍 B、洋務派 C 、維新派 D、義和團
54、「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引自毛澤東1927年作的一首詞)這首詞贊頌的是
A、上海工人起義 B、南昌起義 C、湘贛邊界起義 D、廣州起義
55、《敕勒歌》中唱到:「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繪了景色如畫的塞外風光。《敕勒歌》是哪一個民族的民歌
A、蒙古族 B、敕勒族 C、鮮卑族 D、匈奴族
56、李白詩:「日本晁衡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該詩懷念的是作者的哪一位友人?
A、鑒真 B、阿倍仲麻呂 C、玄奘 D、僧一行
57、林升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詩諷刺的是哪朝的統治者?
A、南朝 B 、後周 C、北宋 D、南宋
58、林升的這首詩主要反映了
A、杭州西湖景色的秀麗迷人 B、杭州城的繁華富裕
C、人民收復北方失地的願望 D、統治者的腐敗和苟且偷安
59、劉禹錫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所諷詠的是
A、西漢王國勢力衰落 B、士族勢力的衰落
C、春秋時期王室衰微 D、安史之亂後唐朝衰落
60、20世紀初,近代學堂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的主要去向是
A 、英國 B、法國 C、日本 D、美國
61、明代以茶葉為依託而發展起來的專業性城市是
A、武昌 B 、揚州 C 、成都 D、福州
62、堪稱當時世界之最,卻加速民不聊生、王朝傾覆的宏大工程,除隋朝的大運河外,最為典型的是
A、都江堰 B、秦長城 C、唐長安 D、明皇宮
63、四川廣安鄧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聯:「扶大廈之將傾,……安邦柱國,萬民額手壽巨擘;挽狂瀾於既倒,……興工扶農,千載接踵頌廣安」。此聯創作當不早於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護國運動 (網路上有,搜到的……)
A、平壤戰役(同上)
D、「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B、聶士成
B、左宗棠
A、帝國的彷徨
B、元謀人、北京人
A、鮮卑
C 、維新派
B、南昌起義
A、蒙古族
A、鑒真
D、南宋
D、統治者的腐敗和苟且偷安
D、安史之亂後唐朝衰落
D、美國
D、福州
B、秦長城
D、1978年
http://..com/q?word=%C0%FA%CA%B7%D6%AA%CA%B6%BE%BA%C8%FC%CA%D4%CC%E2&ct=17&pn=0&tn=ikaslist&rn=10&lm=0&fr=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