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孫子歷史事件

孫子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3 23:12:21

Ⅰ 歷史上,孫武(孫子)為什麼被稱為「兵聖」呢

今日的山東在歷史上分屬齊魯兩國,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歷史上曾出現過很多名人。公元前551年,被譽為「至聖先師」的孔子就降生在這里,十幾年後,約535年,另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也在這里誕生。他就是與孔子被後人並稱為齊魯「文武兩聖」的武聖,後世百代兵家乃至各學派公認的「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鼻祖」——孫武。

孫武出生在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一個世襲貴族之家,本姓陳,其遠祖是春秋時期陳國公子的後代,後因在齊國做官改姓為田,到孫武祖父時因軍功被齊王賞賜樂安一塊采邑,並賜姓孫。對於孫武具體的生卒年月,歷史上沒有留下任何資料供參考,所知道的是,他的祖輩均精通軍事。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孫武自小就萌發了對軍事的興趣,並有機會學習先秦軍事典籍《軍政》,以及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等人的用兵策略。

此後,孫武又輔佐吳王在很多戰役中取得勝利,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吳國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因不聽孫武勸告,進攻越國慘敗,並氣憤病死。孫武繼續輔佐闔閭的兒子夫差治國練兵,於幾年後大敗越軍。

隨著夫差霸業的擴張,他走上了帝王慣於驕奢的老路,不僅不納忠言,還兇殘地將伍子胥殺死。對於孫武此後的經歷,史書上並無記載,有人認為孫武認識到了「飛鳥絕,良弓藏;狐兔盡,走狗烹」的道理,悄然隱居,不問世事,以豐富的實戰經驗修訂其13篇兵法,使之更趨完善。

公元前482年,夫差在黃池大會諸侯,爭得霸主地位,這與孫武的軍事謀略和精心訓練軍隊不無關系,孫武為夫差的霸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但也是在這一年,失去孫武和伍子胥輔佐的夫差遭越軍襲擊,從此一蹶不振,至公元前473 年被越國滅亡。至此,孫武希望吳一統華夏的夢想化為烏有。

孫武對後世的影響不僅僅在於他的赫赫戰功,更重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一本珍貴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此書總結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戰爭經驗,在軍事理論和軍事哲學方面達到了前無古人的高度,是我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最古老的軍事著作。而孫武也正因為在此書中所闡述的豐富、深刻且全面的哲學思想,成為春秋末期思想界和孔子、老子齊名的大思想家,在中國歷史的上空閃耀著光芒。

【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軍事著作,又名《孫子》、《孫武兵書》等,共13篇,5000多字。學術界一般認為是由春秋末期孫武草創,其後人孫臏整理成書。此書主要反映孫武的軍事思想和軍事理論,內容豐富,思想深邃,在中國和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系統地提出戰爭全局的問題。《孫子兵法》首次提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普遍規律,總結了很多現在仍很有價值的作戰原則,一直影響了後世二千五百多年。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流傳。

Ⅱ 歷史上有孫子伺候爺爺的故事嗎

有,比如建文帝伺候朱元璋。

Ⅲ 孫武故事

1、孫武八歲的時候,被送進「庠序」(政府辦的正規學校)接受系統的基礎知識教育。當時,「五教」、「六學」是「庠序」的主修課程。少年孫武天資聰明,對那些艱澀繁雜的「五教」以及規定的文化基礎課,看三兩遍就能熟記於心。往往其他同學還在埋頭苦讀,他早已記熟,跑到外面玩去了。

有一次,老師以為他貪玩,把他叫回去准備責罰一頓。責罰是要有理由的,老師就把剛剛學過的一段課文向他提問,孫武對答如流。老師找不出責罰的理由,只好作罷。久而久之,老師感覺這孩子有不同常人的天賦,將來必成大器。於是教育孫武也就更加用心了。

2、孫武小時候特別喜歡聽打仗的故事,而且百聽不厭。除了聽故事,孫武還有一個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尤其是兵書,家中收藏的兵書塞滿了閣樓。孫武就喜歡爬上閣樓,把寫滿字的竹簡拿下來翻看。有不明白的問題就請教家聘的老師,甚至直接找祖父、父親問個明白。

有一次,孫武讀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他就跑去問老師:「先生,祀是什麼?戎是什麼?」老師想今天孫武問的問題倒是簡單,於是隨口說:「祀是祭祀,戎是兵戎。」

孫武接著問:「祭祀是種精神的寄託,怎麼能和兵戎相提並論為國家的大事呢?」老師頓覺奇異,一時答不出來。孫武接著說:「只有兵,才是國家的大事,君臣不可不察的大事。」

3、伍子胥七次向吳王闔閭舉薦孫武,闔閭於是接見了孫武,孫武的《孫子兵法》十三篇深得闔閭喜歡。闔閭對孫武的軍事理論是見識過了,而對孫武是否具備實戰指揮能力還存在懷疑。

於是闔閭選了一百多名妃子和宮女讓孫武訓練,孫武把宮女分為兩隊,讓闔閭的兩位寵妃作為隊長。孫武宣布軍令,妃子和宮女們都嘻哈大笑,根本沒當一回事,孫武再三申明軍令,依然無效。

於是按照軍規,下令把兩位隊長也就是闔閭的寵妃給斬了,宮女們都嚇壞了,個個都聽從孫武的指揮,一支有紀律的軍隊一下子呈現在吳王面前,吳王終於認同了孫武的能力。

4、吳國原來並不強大,後來闔閭重用伍子胥、孫武等人之後,國力迅速強大起來,為了和楚國爭奪江淮流域的控制權,兩國發生戰爭。吳王派孫武為將出戰楚國,吳軍五戰五勝大敗楚軍,證明了孫武出色的戰爭指揮能力。

(3)孫子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孫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軍事家,也是我國古代軍事科學理論的奠基人。

孫武,出生於約公元前552年,字長卿,後人又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其先祖為陳國的貴族陳公子,完因內亂逃到齊國,改姓田氏,齊景公時立功,賜姓孫氏。

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孫武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Ⅳ 有關孫子的問題(歷史)

孫子是指孫武
孫武和孫臏兩人,史書記載不詳,只有零星記載。關於二人的完整生平回,現已難答以考證,史學界眾說紛紜。
關於孫武孫臏的關系,有些人士推測為祖孫關系,即孫武是孫臏的爺爺,目前難以考證。
甚至現在有人提出《孫子十三篇》的真正作者不是孫武,而是名為孫武實為孫臏。
樓主提出的問題,現在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可以服眾的說法,讓我們期待中國的考古界能夠有新的考古發現,徹底解決籠罩在孫武和孫臏兩人身上的神秘光環!

Ⅳ 孫子的生平簡介及其故事,成就

孫子添加義項 設置 這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中選擇瀏覽
1.中國古代軍事家中國古代軍事家 2.子金山著作子金山著作 3.漢語詞語漢語詞語
1.中國古代軍事家 編輯本義項 孫子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孫子,名孫武,春秋末期軍事家。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著有《孫子兵法》。
中文名: 孫武
別名: 孫子,字長卿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齊國樂安(今山東廣饒縣)人
出生日期: 公元前535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0年
職業: 軍事家
主要成就: 留下不少珍貴的論兵、論政的篇章
代表作品: 《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
所處時代: 春秋

目錄

人物簡介
基本資料孫子兵法概述避隱吳國著兵法第一《計篇》第二《作戰篇》篇三《謀攻篇》第四《形篇》第五《勢篇》第六《虛實篇》第七《軍爭篇》第八《九變篇》第九《行軍篇》第十《地形篇》第十一《九地篇》第十二《火攻篇》第十三《間篇》
戎馬生涯
思想影響人物簡介
基本資料孫子兵法概述避隱吳國著兵法第一《計篇》第二《作戰篇》篇三《謀攻篇》第四《形篇》第五《勢篇》第六《虛實篇》第七《軍爭篇》第八《九變篇》第九《行軍篇》第十《地形篇》第十一《九地篇》第十二《火攻篇》第十三《間篇》
戎馬生涯
思想影響
展開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基本資料

孫子故園(13張)孫武,字長卿,前535-前470年,漢族[1][2],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人。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曾祖、祖父均為齊國名將。他自幼喜研兵法,頗有心得。在其18歲時,因齊國內亂不止,他深感無用武之地,便離開齊國去往吳國。 孫子的先祖為陳完,陳厲公之子,媯姓,氏陳。陳厲公兄陳恆公之少子林殺厲公而自立,是為庄公。故陳完不得立,為陳大夫。庄公卒,立弟杵臼,是為宣公。宣公二十一年,殺其太子禦寇。禦寇與完交好,恐禍及己,完故奔齊。齊桓公素聞陳完之才學,欲使為卿。陳完以「羈旅之臣不可當高位」為由婉拒。後齊桓公命陳完為工正(掌管百工)。陳完在齊國定居以後,由陳氏為田氏,故他又被稱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孫田書(即孫子的祖父),原是齊國大夫,在攻打莒國的戰爭中立下了戰功,齊景公便把樂安封給了田書,同時還賜姓「孫」氏。公元前532年,齊國發生內亂(史稱「四姓之亂」),孫子便離開齊國,到了南方的吳國,在吳國的都城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過起了隱居生活,潛心研究兵法。在吳國,孫子結識了伍子胥。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在諸侯爭霸中,南方新興的吳國國君闔閭,為圖霸業,欲攻打楚國,但是,一時難以選出合適的將領。伍子胥常與吳王論兵,他曾向吳王推薦說:孫子「精通韜略,有鬼神不測之機,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誠得此任為將,雖天下莫敵,何論楚哉!」伍子胥先後七次向吳王推薦孫武,吳王便讓伍子胥拜請孫子出山。
孫子兵法

孫子晉見吳王,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後,贊不絕口。據有關資料記載,為考察孫子的統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80名宮女由孫子操練。這就是人們所傳說的孫子「吳宮教戰斬美姬」的故事。吳宮操練之後,吳王任命孫子為將軍。從此,孫子與伍子胥共同輔佐吳王,安邦治國,發展軍力。公元前506年冬,吳國以孫子、伍子胥為將,出兵伐楚。孫子採取「迂迴奔襲、出奇制勝」的戰法,溯淮河西上,從淮河平原越過大別山,長驅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漢水,在柏舉(今湖北漢川北)重創楚軍。接著五戰五勝,一舉攻陷楚國國都郢。「柏舉之戰」後,楚國元氣大傷,而吳國的聲威則大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吳國不僅成為南方的強國,而且北方的齊、晉等大國也畏懼吳國。對於孫子的歷史功績,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寫道:「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著書兵法
概述
《孫子兵法》是從戰國時期起就風靡流傳的軍事著作,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們都使用其中論述的軍事理
《孫子兵法》
論來指導戰爭,而且,其中論述的基本理論和思想還被運用到了現代經營決策和社會管理方面。然而,這部著作者是誰呢?學術界議論紛紛,一種認為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孫武所著,一種認為是孫臏整理而成,一種認為是戰國初年某位山林處士編寫,還有的說是三國時代曹操編撰的。直到1972年4 月間,在山東臨沂銀雀山發掘的兩座漢代墓葬中同時發現了用竹簡寫成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這樣,數百年的爭論方告結束,《孫子兵法》的作者被確認為春秋時期吳國的將軍孫武。孫子主張「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等戰術。
避隱吳國著兵法
由於貴族家庭給孫武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孫武得以閱讀古代軍事典籍《軍政》,了解黃帝戰勝四帝的作戰經驗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實,加上當時戰亂頻繁,兼並激烈,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善於帶兵作戰的將領,他從小也耳聞目睹了一些戰爭,這對少年孫武的軍事方面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但孫武生活的齊國,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齊景公初年,左相慶封滅掉了右相崔杼。接著田、鮑、欒、高等四大家族又聯合起來,趕走了慶封。後來,內亂日甚一日,齊國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愈演愈烈。孫武對這種內部斗爭極其反感,不願糾纏其中,萌發了遠奔他鄉、另謀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頭。當時南方的吳國自壽夢稱王以來,聯晉伐楚,國勢強盛,很有新興氣象。孫武認定吳國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實現抱負的地方。大約在齊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 年)左右,孫武正值18歲的青春年華,他毅然離開樂安,告別齊國,長途跋涉,投奔吳國而來,孫武一生事業就在吳國展開,死後亦葬在吳國,因此《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就把孫武稱為「吳人」。 孫武來到吳國後,便在吳都(今蘇州市木瀆藏書,穹窿山)郊外結識了從楚國而來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國的名臣,公元前522 年因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被楚平王殺害而潛逃到吳國。他立志興兵伐楚,為父兄報仇。孫武結識伍子胥後,十分投機,結為密友。這時吳國的局勢也在動盪不安之中,兩人便避隱深居,待機而發。 公元前515 年,吳國公子光利用吳國伐楚,國內空虛的機會,以專諸為刺客,襲殺吳王僚,然後自立為王,稱闔閭。闔閭即位後,就禮賢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賢臣,他又體恤民情,不貪美味,不聽淫樂,不近女色,注意發展生產,積蓄糧食,建築城垣,訓練軍隊,因而大得民心,吳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闔閭又注重搜求各種人才,立志要使吳國更加強盛,時而向長江中游發展,滅楚稱雄。隱居吳都郊外的孫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隱居之地,一邊灌園耕種,一邊寫作兵法,並請伍子胥引薦自己。終於,孫武寫了傳世名篇《孫子兵法》,現僅存13篇兵法。即使是僅存的13篇兵法,講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全書構成了一個嚴密的體系。兵書介紹

闔閭即位三年,即公元前512年,吳國國內穩定,倉廩充足,軍隊精悍,向西進兵征伐楚國的准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伍子胥向闔閭提出,這樣的長途遠征,一定要有一位深通韜略的軍事家籌劃指揮,方能取勝。他向吳王闔閭推薦了正在隱居的孫武,向吳王介紹孫武的家世、人品和才幹,稱贊孫武是個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蓋世奇才。可是,孫武自從來到吳國後一直隱居著書,吳王連孫武這個名字都不曾聽說,認為一介農夫不會有大本事。伍子胥便反復推薦,僅一個早上就推薦了7次,吳王才答應接見孫武。 孫武帶著他剛寫就的兵法進見吳王。吳王將兵法一篇一篇看罷,嘖嘖稱好,但忽然產生一個念頭,兵法頭頭是道,是否真適合於戰爭的實用呢?孫武能寫兵法,又怎樣才能證明他不只是一位紙上談兵的人呢?吳王便對孫武說:「你的兵法十三篇,我已經逐篇拜讀,實是耳目一新,受益不淺,但不知實行起來如何,可否用它小規模地演練一下,讓我們見識見識?」 孫武回答說:「可以」。吳王又問道:「先生打算用什麼樣的人去演練?」孫武答:「隨君王的 意願,用什麼樣的人都可以。不管是高貴的還是低賤的,也不論是男的還是女的,都可以。」吳王想給孫武出個難題,便要求用宮女來演練。 於是,吳王下令將宮中美女180 名召到宮後的練兵場,交給孫武去演練。孫武把180 名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指定吳王最為寵愛的兩位美姬為左右隊長,讓他們帶領宮女進行操練,同時指派自己的駕車人和陪乘擔任軍吏,負責執行軍法。 分派巳定,孫武站在指揮台上,認真宣講操練要領。他問道:「你們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後背和左右手吧?向前,就是目視前方;向左,視左手;向右,視右手;向後,視後背。一切行動,都以鼓聲為准。你們都聽明白了嗎?」宮女們回答:「聽明白了。」安排就緒,孫武便擊鼓發令,然而盡管孫武三令五申,宮女們口中應答,內心卻感到新奇、好玩,她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孫武便召集軍吏,根據兵法,斬兩位隊長。吳王見孫武要殺掉自己的愛姬,馬上派人傳命說:寡人已經知道將軍能用兵了。沒有這兩個美人侍候,寡人吃飯也沒有味道。請閽軍赦免她們。」孫武毫不留情地說:「臣既然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孫武執意殺掉了兩位隊長,任命兩隊的排頭充當隊長,繼續練兵。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後左右,進退迴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孫武傳人請闔閭檢閱,闔閭因為失去愛姬,心中不快,便托辭不來,孫武便親見闔閭。他說:「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為將治軍的通則。對士卒一定要威嚴,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從號令,打仗才能克敵制勝。」聽了孫武的一番解釋,吳王闔閭怒氣消散,便拜孫武為將軍。 在孫武的嚴格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就在公元前512年,闔閭、伍子胥和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鍾吾國(今江蘇宿遷東北)、舒國(今安徽廬江縣西),這時闔閭頭腦發熱,想要長驅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縣紀南城)。孫武認為這樣做不妥,便進言道:「楚軍是天下的一支勁旅,非舒國和鍾吾國可比。我軍巳連滅二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吳王聽從了孫武的勸告,下令班師。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孫武的主張,並向吳王獻策說:「人馬疲勞,不宜遠征。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法使楚人疲睏。」於是伍子胥說孫武共同商訂了一套擾楚 、疲楚的計策,即組成三支勁旅,輪番襲擾楚國。當吳國的第一支部隊襲擊楚境的時候,楚國見來勢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擊。待楚軍出動,吳軍便往回撤。而楚軍返回駐地時,吳國的第二支部隊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輪番襲擊,弄得楚國連年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國內十分空虛,屬國紛紛叛離,吳國卻從輪番時攻中搶掠不少,在與楚對峙中完全占據上風。 公元前506年,楚國攻打已經歸附吳國的小國——蔡國,給了吳軍伐楚的借口。闔閭和伍子胥、孫武指揮訓練有素的3萬精兵,乘坐戰船,溯淮而上,直趨蔡國與楚國的交戰。楚軍見吳軍來勢兇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收縮部隊,調集主力,以漢水為界,加緊設防,抗擊吳軍的進攻。不料孫武突然改變了沿淮河進軍的路線,放棄戰船,改從陸路進攻,直插楚國縱深。 伍子胥問孫武:「吳軍習於水性,善於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 孫武告訴他說:「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別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說得伍子胥點頭稱是。 就這樣,孫武在3萬精兵中選擇了強壯敏捷的3500人為前陣,身穿堅甲,手執利器,連連大敗楚軍。舊歷11月28日攻入楚國的國都郢,楚昭王帶著妹妹倉皇出逃。孫武以3萬軍隊攻擊楚國的20萬大軍,獲得全勝,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然而,這時越國乘吳軍伐楚之機進攻吳國,秦國又出兵幫助楚國對付吳軍,這樣,闔閭不得不引兵返吳。此後,吳又繼續伐楚,楚為免亡國,將國都由郢遷到都(今湖北宜城縣東南)。 孫武在幫助闔閭西破強楚的同時,計劃征服越國。公元前496年,闔閭聽說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踐年輕稚弱,越國國內不大穩定,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便不聽孫武等人的勸告,不等准備工作全部就緒,就倉猝出兵,想要擊敗越國。不料,勾踐整頓隊伍,主動迎戰,兩軍相遇於吳越邊境的 李(今浙江嘉興縣西南)。勾踐施展巧計,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陣,排成三行,把劍放在脖子上,一個個陳述表演後,自剄於陣前。吳國士兵不知那是一個個罪犯,居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越軍乘機發動沖鋒,吳軍倉皇敗退,闔閭也傷重身亡。 闔閭去世後,由太子夫差繼承王位,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進發,夫差率10萬精兵迎戰於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邊),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在夜間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高舉火把,只見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連成一片,迅速向越軍陣地移動,殺聲震天,越軍驚恐萬狀,軍心動搖,吳軍乘勢總攻,大敗越軍,勾踐在吳軍的追擊下帶著5000名甲士跑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市東南)上的一個小城中憑險抵抗,由於吳軍團團包圍,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夫差不聽伍子胥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要求。 吳國的爭霸活動在南方地區取得勝利後,便向北方中原地區進逼,公元前485年,夫差聯合魯國,大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領著數萬精兵,由水路北上,到達黃池(今河南封丘縣南),與晉、魯等諸侯國君會盟。吳王夫差在這次盟會上,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爭得霸主的地位。孫武雖沒有直接參加攻齊取勝、與晉爭霸兩事,但在此前孫武精心訓練軍隊和制定軍事謀略,對夫差建立霸業有不可抹煞的巨大貢獻。編輯本段思想影響
悄然歸隱留《孫子》 思想影響2500年 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夫差漸漸自以為是,不納忠言。伍子胥認為:勾踐被迫求和,一定還會想辦法到以後報復,故必須徹底滅掉越國,絕不能姑息奸,留下後患。但夫差聽了奸臣的挑撥,不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諫,反而製造借口,逼其自盡,甚至命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一隻皮袋裡,扔到江中,不給安葬。孫武深知「飛鳥絕,良弓藏;狐兔盡,走狗烹」的道理,對伍子胥慘死的一幕十分寒心,於是便悄然歸隱,息影深山,根據自己訓練軍隊、指揮作戰的經驗,修訂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事情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踐屈辱求和後,卧薪嘗膽,立志報復,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越國富足,越軍精悍。公元前482 年,越軍乘吳軍主力聚集黃池與中原諸侯盟會、吳國國內兵力空虛之際,發兵襲擊吳國,攻入吳國國都,吳國遭此劫難,便一蹶不振,由盛轉衰,延至公元前473 年,正式被越國滅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孫武所夢想的由吳王統一華夏,也就成為泡影 。 孫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戰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珍貴的論兵、論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傳下來的《孫子兵法》最著名。這短短的13篇5000字,體現了孫武完整的軍事思想體系。 孫武的軍事思想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觀點。他強調戰爭的勝負不取決於鬼神,而是與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有聯系,預測戰爭勝負主要就是分析以上這些條件如何,這就體現了他樸素的唯物論觀點。孫武不僅相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強調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對立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表明孫武掌握了生動活潑的辯證法。正是因為孫武在軍事科學這門具體科學中概括和總結出了異常豐富、多方面的哲學道理,確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與孔子、老子的並列地位,被並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顆明亮的星體。 孫武的軍事理論並非沒有缺點、錯誤的東西,但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見識深深影響了後世,受到古今中外軍事家的廣泛推崇。例如:孫武主張「慎戰」。在《孫子兵法》中開宗明義便指出:「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繫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慮的」。孫武又警告國君不可因憤怒而興兵,將帥也不可因惱火而交戰,一定要瞻前顧後,以國家利益為尺度作出決策。例如,孫武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個著名論斷,認為一定要對自己的實力和對方的情況了如指掌,隨時隨地掌握對方的動態變化,採取相應的應變措施,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例如,孫武又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主張,認為不管敵我總體力量對比的強弱如何,一定要創造機會,造成我在局部兵力上的優勢,以十攻一,以眾擊寡,全殲敵方。還提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強調了戰略戰術上的「奇正相合」和靈活運用……這些光輝的軍事思想和軍事論斷都倍受軍事家們的推崇,孫武被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致尊崇為「兵家之祖」。戰國時代的吳起、孫臏、尉繚等眾多的軍事家推崇孫武的軍事藝術首屈一指。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盛贊《孫子兵法》,他親自整理前人對《孫子兵法》的研究,作成簡明的「略解」,為後人學習運用《孫子兵法》提供方便。宋代,《孫子兵法》作為《武經七書》的第一部,成為科舉中武科考試的理論科目,《孫子兵法》從此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流傳。同時,《孫子兵法》也向越南、朝鮮、日本、以色列乃至英、德、俄等國流傳。 近現代的戰爭使用許多新式武器,與古代戰爭的條件大不相同,但《孫子兵法》所論述的戰爭的基本原理和原則都沒有因戰爭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仍然受到軍事家們的普遍推崇。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說:「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在1990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將軍斯瓦茨科夫使用最古老的《孫子兵法》中「重將治兵」的原則及名種謀略思想來驅動裝備著最現代化的戰爭武器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斯瓦茨科夫也由此被譽為「將星奇才」。英國著名戰略家利德爾.哈特在《孫子兵法》英譯本序言中說:「2500多年前中國這位古代兵法家的思想、對於研究核時代的戰爭是很有幫助的。」 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們都使用其中論述的軍事理論來指導戰爭不僅運用於軍事領域,還被推廣運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尤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孫武的軍事理論與企業管理雖然活動的領域不同,但它們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市埸,競爭即戰爭。日本企業家大橋武夫所著《兵法經營全書》指出:「採用中國的兵法思想指導企業經營管埋,比美國的企業管理方式更合理、更有效。」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霍吉茲在《企業管理》一書中指出:《孫子兵法》一書中「揭示的許多原理原則,迄今猶屬顛撲不破,仍有其運用價值」。古老的兵法在現代社會中閃耀著迷人的光彩。

Ⅵ 孫武及其後代出名的事跡

孫武也就是孫子,中國第一兵聖。
《孫子兵法》的作者名孫武,字長卿內,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容)人,春秋末期軍事家,大約與孔子同時。曾以《兵法》十三篇呈獻吳王闔閭。吳王選派宮內美女一百八十名,拿戟列隊,聽從孫武操演。鼓擊令下,宮婦不聽指揮,孫武三令五申,還是沒有效果。孫武三令五申,還是沒有效果。孫武以軍紀處斬兩名隊長(吳王心愛之人),女兵才服從號令,認真操練。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孫武「演陣殺嬪」的故事。吳王闔閭深知孫武確實能用兵,便委以重任,率吳軍大破楚軍,揚威齊晉。
孫武的後代有戰國的孫臏。
孫臏,戰國時軍事家。在今山東鄄城人。孫武後代。身長七尺約為(1.86米)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誑他到魏,處以臏刑(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經齊國使者秘密接回,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著作有《孫臏兵法》,久已失傳。1972年銀雀山出土,有一萬一千餘字。
孫堅也是自稱孫武後代,詳見《三國志》或者《三國演義》

Ⅶ 孫武 故事

孫武斬殺夏、姜兩妃
孫武初到吳國時,
吳王經常請他講解戰術兵法。孫武列舉歷史上許多著名戰例,詳細剖析勝敗原因,吳王聽得津津有昧。不過,吳王並不盲從,聽不明白的地方,常常和孫武抬扛。比
如,孫武說:「戰爭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軍事指揮者的本領,傑出的指揮者,調動千軍萬馬,像運用自己手腳那麼自如。」還說:「不僅如此,傑出的指揮者可
以將一支弱兵變為強兵,即使嬌小的女子,也可以訓練得像兵士一樣堅強勇猛。」
吳王不相信了,說:「女子怎能訓練成軍隊呢,不可能吧!」孫武:「大王若不
信,我們可以試一試,你把宮中的宮女、妃子交給我訓練,保證一個月後可上戰場!」
吳王想看看孫武究竟有沒有能耐,答應了孫武的要求,把一百多名宮女、妃子交給
孫武訓練。
孫武把宮女分成兩隊,讓夏、姜兩妃當頭目。他對宮女宣布紀律,講明在軍事訓練期間,不管有任何理由,都要服從命令聽指揮,不服軍令者,以軍法嚴辦,處
以斬刑。這些宮女、妃子平時寵慣了,只把孫武的話當耳邊鳳。特別是夏、姜兩妃。濃妝艷抹,嘻嘻哈哈,行動慢慢吞吞,就像逛山水一樣。
孫武要她們東,她們偏要西,媚眼不屑地瞧著孫武,孫武忍無可忍,將兩人以
違令罪處斬。吳王痛失愛妃,嘴上下說,內心非常不快。要不是伍子胥及時做解釋工作,他准備禮送孫武出境了。
伍子胥看出孫武心存疑慮,便備了酒菜,和老朋友邊喝酒邊談心。他說:
「吳王開始確是很生你的氣。後來,我勸他說,『孫武這樣做是對的,軍隊必
須有鐵的紀律,不聽指揮,一盤散沙,怎能打勝仗呢。大王既然把宮女和妃子交給
他訓練,那麼,她們就是他的士兵了,將軍處罰違犯軍紀的士兵,是天經地義的事。

Ⅷ 關於有孫子兵法的歷史事件

兵不厭詐

「兵不厭詐」這則成語的厭是:滿足,詐:欺騙手段。用兵作戰可以盡可能多用欺詐的戰術迷惑對方,以獲取勝利。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難一》,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舍為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Ⅸ 孫武演兵歷史故事詳細的,最好短一些。

據記載:孫武去見吳王闔閭,與他談論帶兵打仗之事,說得頭頭是道。吳王心想,「紙上談兵管什麼用,讓我來考考他。」於是便出了個難題,讓孫武替他訓練姬妃和宮女。孫武把一百個宮女分成兩隊,讓吳王的兩個寵姬擔任隊長。
孫武將列隊訓練的要領講得清清楚楚,但正式喊口令時,這些女人笑作一堆,亂作一團,誰也不聽他的。孫武再次講解了要領,並要兩個隊長以身作則。但他一喊口令,宮女們還是滿不在乎,兩個當隊長的寵姬更是笑彎了腰。孫武嚴厲地說道:「這里是演武場,不是王宮;你們現在是軍人,不是宮女;我的口令就是軍令,不是玩笑。你們不按口令訓練,兩個隊長帶頭不聽指揮,這就是公然違反軍法,理當斬首!」說完,便叫武士將兩個寵姬隊長殺了。
場上頓時肅靜,宮女們嚇得誰也不敢出聲,當孫武再喊口令時,她們步調整齊,動作劃一。孫武派人請吳王來檢閱,吳王正為失去兩個寵姬而宛惜,沒有心思來看宮女訓練,只是派人告訴孫武:「先生的帶兵之道我已領教,由你指揮的軍隊一定紀律嚴明,能打勝仗。」孫武沒有說什麼廢話,而是從立信出發,換得了軍紀森嚴、令出必行的效果。
做人難,做個優秀的管理人才更難。特別是擔任管理職務的中層幹部,往往會遇到孫武這樣的問題,制定一些政策出來在推行的時候卻因為觸及了一些人的舊有利益而無法施展。這些人或者是比自己職位更高,或者有很多自己開罪不起的背景,他們形成的阻礙會讓你進退兩難。
正所謂「慈不掌兵」,管理者就應該堅持正確的原則,雖然推行的結果可能是得罪一些高層人士導致自己的職位不保,但如果你的政策推行不下去那你的前途同樣玩完。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機會成本,它所運用的就是經濟學最常用的一種理論:博弈論。其實只要你真正是客觀公正地執行政策,而不是過多糾纏於自己的私利,你成功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Ⅹ 帶孫子可以說是歷史史命么

從繁衍來說,是

閱讀全文

與孫子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