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專業是什麼學士
歷史專業應該是歷史學學士學位。
目前我國按學士學位的種類大概可以分為十二大種:工學、理學、農學、管理學、經濟學、醫學、教育學、軍事學、哲學、歷史學、文學、法學學士學位。
『貳』 大學本科歷史學什麼學士
大學本科歷史學。是什麼學士?學士是。畢業的給你一種學位就是學士不管你是什麼系?畢業的給你的都是。學士學位。
『叄』 歷史學有哪些專業
歷史學有哪些專業呢?
一、歷史學什麼
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理論、中版國史學史、西方權史學史、考古學通論、中外關系史、文化人類學、歷史地理學、文獻學、古代漢語、中外歷史文化原典導讀、中國斷代史、專題史(經濟史、社會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歷史學科教學研究等。
二、歷史學專業培養什麼
歷史學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三、歷史學有哪些專業
1、歷史學專業
2、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3、文化市場經營與管理專業
4、檔案管理專業
5、考古專業
6、歷史文獻專業
四、總結,歷史學包括以上六個具體專業,歷史學雖然屬於冷門專業,但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專業。大部分畢業生在各類學校、文博科研單位、黨政機關、新聞出版部門、著名企業就業,有將近一半的本科生通過考研繼續深造。
『肆』 歷史學類專業包括哪些專業 哪個專業好
歷史學類專業介紹
一、歷史學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導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考古學通論、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中外歷史文化原典導讀與選讀、中國斷代史(從先秦到當代)、專題史(經濟史、社會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史(美、英、法、日、德、俄等國、拉美、非洲、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地區)、中外關系史。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社會公益活動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學年:4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及史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能力:1.掌握歷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對有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具有從事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較強的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學、版本目錄學、音韻學、訓詁學、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及考古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5.了解國內外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二、考古學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國考古學、考古學導論、舊石器時代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戰國秦漢考古、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博物館學概論、文物學理論、考古繪圖、田野考古學概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實習安排3~5個月。
學年:4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考古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館等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從事研究、教學、管理等實際工作的考古學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考古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了解考古學的多學科交叉發展趨勢和世界考古學發展概況,熟悉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在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博物館學、文物學理論、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古代漢語、史料學、地理學、第四紀環境學、古人類學等方面受到基本訓練。
畢業生能力: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方法與技能;
2.能夠從事田野考古發掘、整理及編寫考古報告;
3.掌握博物館管理技能;
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5.了解國內外考古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6.具有從事考古學及歷史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文物保護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能正確掌握文物保護所必需的文史及數理化等學科基礎知識,掌握一般文物學、博
物館學、考古學的基本知識;正確掌握文物保護技術的基本理論、一般程序、方法步驟,正確進行實際操作,具備一般文物保護技術的科研能力。能從事文物保護科
學研究和實際工作,以及專業管理方面的文、理、工相互交叉的高級綜合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文物保護導論、無機質文物保護、有機質文物保護、土遺址保護概論、文物保護材料學、文物材質分析、文物保護與修復實驗、古建築保護、壁畫保護、館藏文物與環境、田野考古技術、低溫技術與應用、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網路應用基礎、普通物理學、工程力學、高等數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考古學通論、文物學概論、博物館學概論等。
就業方向:可從事文化、文物、博物、環保、建設、公安、海關、旅遊及科研、高校等部門,從事教育、科研、設計、開發、管理等工作。
『伍』 歷史系學士的英文怎麼講 bachelor of
歷史學學士
Bachelor of Historiography
『陸』 歷史學出身的名人有哪些
1、錢文忠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
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2007年登上百家講壇主講《玄奘西遊記》,2013年主講《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一二部。2015年錢文忠老師參加安徽衛視《中華百家姓》節目,與王立群、蔣方舟共同擔任分享嘉賓。
2、錢鍾書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篇》。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3、季羨林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4、王立群
1945年3月14日出生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祖籍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 ,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主攻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2006年,登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講述「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人物並出版相關圖書,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是十年來連續在《百家講壇》擔任主講人的學者。2013年,擔任青歌賽評委。2015年參加安徽衛視《中華百家姓》節目,與錢文忠、蔣方舟共同擔任分享嘉賓。
曾榮獲河南省、國家高校教學名師獎,河南省十大師德標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稱號,是河南省省管專家,河南省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委員。
先後出版《現代<文選>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選>成書研究》(商務印書館)、《中國古代山水游記研究(修訂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5、易中天
1947年2月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2年起任教於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2015年4月聲明已經退休。
易中天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作品。
2005年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2006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品三國》。2008年主講《先秦諸子百家爭鳴》。2013年宣布寫作36卷本《易中天中華史》,2013年12月5日,榮獲第八屆作家富豪榜最佳歷史書。
『柒』 歷史師范專業是被授予教育學學士還是歷史學學士,為什麼
歷史學學士。我也不太清楚。大學畢業那會還專門去歷史系問了下,就是發歷史學學士的學位。具體原因就不知道了。
『捌』 歷史上學士,碩士,博士這些是什麼時候確立的
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制,最初始於歐洲中世紀,現在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實行了學位制。我國直到1935年,才由當時的國民政府頒布了《學位授予法》。這是我國實行學位制的開始,但並沒有完全施行。1980年2月,人大常委會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2004年8月修正),按照國際上一般通行的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制授予學位。據此,許多人便以為學士、碩士、博士的名稱是舶來品。其實非也!最早發明與使用這些名稱的,是我們中華民族賢達的祖先。 學士、碩士、博士的稱呼,在中國古已有之。但這並不是說我國古代就有學位制度。 博士,在我國古代是一種官銜,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史記·循吏列傳》載:「公儀休者,魯博士也,以高第為魯相。」秦始皇時代,博士作為朝廷顧問,掌管古今史事待問及書籍典守。漢代以後,博士開始任學官,擔任教學工作。博士作為一種職位,除授予學官外,還授予一些有特殊技藝、專門學問的職官。諸如魏晉以後的醫學博士、天文博士、歷博士、卜博士、律博士等,要求擔任這個職務的人「掌通古今」,有淵博的知識,以便充當皇帝的顧問、從事編纂著作或教授學生、培養人才的工作。不過,它的官階品位並不高。 碩士這一名稱始於五代,《新五代史·宦官列傳》中雲:「前後左右者益親,則忠臣碩士益疏。」當時,不過是對德高望重、博學多聞之人的一種尊稱,既非官銜,更非學位。 學士稱謂,最早出現在周朝,是指在學讀書的貴族子弟。同時,也是對文人學者、飽學之士的一種泛稱。《周禮·春官》中就有「詔及徹,帥學士而歌徹」的記載,當時專指讀書的文學之士。魏晉南北朝以後,學士逐漸變成了一種官職,且掌管的事情各有不同。其中以文學、技藝而授予學士職位的居多,品位也不高。唐宋分別設置了侍讀學士和侍講學士,其職責是為皇帝侍講、侍讀。唐太宗時設置文學館,以房玄齡、杜如晦等十八人為學士,學士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並開始參與朝政。其中,翰林學士為學士之首,均為皇帝信任的顧問和秘書官,負責為皇帝草擬詔誥,參與軍國機密,故有「內相」之稱。還有集賢殿學士,為文學著作之官。由於「伴君」的緣故,自宋朝開始,一經授予翰林學士,即有當宰相之望。明朝初年,以學士充任皇帝顧問,後來還把資望特高的學士冠以大學士。明成祖永樂年間,凡入閣參與機務的,皆由學士升為大學士。明朝中葉以後,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起草詔令,批答奏章,實際執行宰相之職。清朝未設宰相,仍然沿襲明制,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殿、閣大學士即為宰相,地位顯赫,官階為正一品,是文官之首。 日本在明治年間,從西方引進學位制度時,借用漢語中的博士、碩士、學士這些詞彙,來翻譯英文中DOCTOR、MASTER、BACHELOR這些學位稱呼。到清末民初,中國人又從日本把這種譯法搬了過來。這樣,源自中國的博士、碩士、學士的稱呼,才第一次在它的發源地中國,與現代學位制度掛上了鉤。 由此可見,學位制始於西方,而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名稱則源於中國,只是我國古代的學士、碩士、博士,與現代的學位名稱含義不同而已
『玖』 歷史學學士學位包括哪些專業
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的本科專業有:歷史學、世界歷史、博物館學、考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