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博物館里有什麼著名文物
1、人面魚紋陶盆
此彩陶盆呈紅色,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發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
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樑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
2、大盂鼎
大盂鼎系清道光初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先後為當地鄉紳郭氏、縣令周廣盛以及左宗棠、潘祖蔭等所有,1951年潘氏後人潘達於女士將其捐贈予上海博物館,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
而另一尊同為盂所鑄之鼎,形制略小,習稱「小盂鼎」,器上銘文涉及西周與鬼方之間的戰事,但此器在輾轉收藏的過程中已不見蹤跡,僅於著錄中保存銘文拓本。
3、三星塔拉玉龍
玉龍由墨綠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捲曲若鉤。造型生動,雕琢精美,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
新石器時代很多遺址中都發現有類似龍形的遺存,或為蚌塑,或為彩繪,或為雕塑。關於龍的原型,研究者們提出過各種假說,如蛇、鱷魚、蜥蜴、魚、鯢、馬、牛、豬、鹿、熊、虎、蠶、蠐螬、松樹、雲、閃電等等。
4、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外表呈紅色,作直壁平底圓筒狀。陶缸外壁有彩繪一幅。畫面左側為一隻站立的白鸛,通身潔白,圓眼、長嘴、昂首挺立。鸛嘴上銜著一條大魚,也全身塗白,並用黑線條清晰描繪出魚身的輪廓。
畫面右側豎立一柄石斧,斧身穿孔、柄部有編織物纏繞並刻劃符號等。白鸛的眼睛很大,目光炯炯有神,鸛身微微後仰,頭頸高揚。魚眼則畫得很小,身體僵直,魚鰭低垂,毫無掙扎反抗之勢,與白鸛在神態上形成強烈的反差。
5、子龍鼎
子龍鼎,因器內壁近口緣處鑄有銘文「子龍」而得名。此器厚立耳,微外撇,外側飾兩周凹弦紋,折沿寬緣,腹部橫向寬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頸部以雲雷紋為地,周飾2類6組浮雕式饕餮紋,足上端飾高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周凸弦紋。
B. 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都有哪些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一座以歷史和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該館坐落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中國國家博物館裡面珍藏很多具有歷史和文化藝術的珍奇寶物,因此倍受歡迎。
利簋出土在陝西臨潼縣零口鎮,是我們迄今為止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在中國商周時期,青銅的差量是很稀缺的,所以當時人們稱青銅為「金」,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使用這種貴金屬。
利鑄造青銅器的金屬就是武王賞賜給他的,讓他打造一件青銅器作為永世留念。利簋價值的體現集中在該器腹內底部4行33字的銘文上。雖然這段字簡單,但是證實了歷史上的「牧野之戰」。它為古代史上這一著名的戰役有了一個絕對年代;它為商周兩代的劃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據 。
C. 誰知道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1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文物第一號。器高47cm,1978年河南省汝州閻村出土,此缸本是盛放人骨所用,上畫鸛鳥叼魚及石斧。中國的石器時代圖畫極其罕見,而這幅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史前圖畫,價值無可估量。
2 陶鷹鼎,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1993年洛桑申奧展覽會七件代表中國文化的文物之一,中國史前雕塑的代表作。這個陶鷹鼎威武雄壯,鷹胸為鼎腹,器口開於鷹背,鷹的雙足和尾部為鼎足,後收的雙翅圍過鼎的中後部,形成一種前撲的動勢。是中國史前文物中絕無僅有的神品。
3 後母戊鼎,也稱司母戊鼎。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中國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中國古代對財富的標準是計重製,越重越值錢。大鼎重達832.84公斤,在當時屬於國之重器了。器身飾獸面紋及夔龍紋,耳外廓飾雙虎食人紋。腹內鑄有「後母戊」三字,字體雄健豐腴。該鼎是商王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於1939年3月在安陽出土,險些被切割賣走。村民將其埋在土裡,終於熬過了八年抗戰。戰後大鼎被運到南京,由於太重,沒被運到台灣。1959年轉交國博。
4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聳出四個卷角羊頭,尊腹為羊的前胸。此尊集線雕、圓雕、浮雕等各種技巧,端莊典雅,鑄造精細,是商代泥范法鑄造工藝的巔峰之作。這個器物解放前出土於湖南寧鄉,抗戰期間隨湖南省銀行內遷沅陵的途中,車隊遭到日寇轟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塊。之後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內,直到解放後才被修復,現在幾乎看不到破損的痕跡了。
5 利簋,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簋為盛放黍稻之用,常與鼎組合使用,是重要禮器,天子可以用八簋。此簋是西周最早的青銅器,底部鑄有銘文4行32字,記載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獲勝,取得了政權,是唯一跟武王伐紂直接相關的歷史實物,價值無可估量。
6 大盂鼎,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為圓體,口沿下環飾六個曲折角獸面紋,足上端飾卷角獸面紋,襯以雷紋為地,內壁鑄銘文19行291字,銘文字體雄渾,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該鼎於清道光年間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內三寶之一。
7 虢季子白盤,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盤為水器,此盤為先秦最大銅盤,堪稱西周青銅器的魁首。它重400多斤,圓角長方形,盤內底部鑄有銘文8行110字,通篇用韻,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此盤在太平天國戰爭時期被劉銘傳發現,當時是一個馬槽,後來劉家後人將其埋入土中,秘不示人,直到解放後捐獻給國家。
8 九龍九鳳冠,明代。明神宗(萬曆皇帝)孝靖王皇後鳳冠。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出土於定陵。帽胎以漆竹紮成,覆蓋以絲帛面料,鳳冠正面飾以九條等大的騰雲金龍,均口銜珍珠寶石做成的珠滴,與九龍對應的是八隻同樣口銜珠滴的金鳳,加上鳳冠後側正中的一條金鳳,一共是九龍九鳳。這件鳳冠上嵌有寶石百餘顆,珍珠五千多粒,華麗貴重之極。
9 太平天國玉璽,清代。國博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革命博物館,裡面都是近現代文物,所以我在近代和現代文物中各選了一個代表。這個洪秀全的玉璽是中國歷代農民戰爭史中最重要的文物,也是中國近代史上首當其沖的重要史料文物。玉璽為清白玉質,印紐兩側均刻著精緻丹鳳朝陽的圖案,四周刻有雙龍雙鳳。璽面長、寬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璽都大。印面上刻有吉利韻語11句44個字,和歷代國璽都不一樣,十分奇特。該璽在天京陷落後被曾國藩得到,一直藏於軍機處,解放後歸於中國革命博物館。
10 開國大典油畫。中國現代史上的最重要文物。被譽為「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1953年董希文作。董希文是國家文物局規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師之一。此畫曾被多次修改,見證了建國初期的歷史。1955年,高崗集團被清算,於是高崗的原位以一盆鮮花代替。文革期間,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批鬥致死,於是在油畫上也被抹去,換成了董必武。1979年,畫家閻振鐸受命,另畫了一幅修改前的原始版本,繼續對外展示。而記載了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原畫,則成了國博現代史文物中的扛鼎之作,國博新館開館前從未對外展示過。
D. 國家博物館中被稱為國寶的十大文物有哪些
1.鴞尊此鴞尊是商代鳥獸形青銅器中的精品,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2.四羊方尊為商晚期青銅鑄的貯酒器。1938年出土於湖南省寧鄉市,是我國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器為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展示了酒禮器中的至尊氣象。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3. 匽侯盂西周時期的器物,出土於遼寧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整體器具造型莊重,顯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貴。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4.大盂鼎三足圓鼎,周康王時器,清道光初年出土於陝西歧山縣,鼎腹內記載了康王向孟舒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國經驗,為史學家所重視。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5.琱生簋周宣王時期器物,早年出土於陝西,它不僅是一件精美的青銅藝術品,也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6.龍虎尊商代器物,1957年出土於安徽阜南縣,紋飾的主題為「虎口銜人」,意義深刻,此器也是與四羊方尊齊名的珍品。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7.銅冰鑒銅冰鑒為戰國時期器物,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是一件雙層的器皿,方鑒內套有一方壺。夏季,鑒、壺壁之間裝冰,壺內裝酒,可使酒涼。可以說,銅冰鑒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冰箱,是一個構思精巧,實用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的青銅器物,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部分採用失蠟法鑄造的較早的典範作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8.虢季子白盤是西周宣王時期青銅禮器,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寶雞,底部有銘文110字,四壁各有含環獸首兩個,腹上部為竊曲紋,下部為環帶紋,是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9.曾仲斿父壺為春秋時期的盛酒器,1966年出土於湖北京山縣,為古代著名的盛酒器或盛水器。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10.司母戊鼎為商後期即公元前十四世紀--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1939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的代表作,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院。
E. 中華第一玉龍 是什麼玉
中華第一龍——紅山玉龍
紅山文化玉龍的製造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材料為玉,高26厘米,現收藏於內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館。
此件玉龍的具體用途尚有待進一步探討,不過龍體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經試驗,若穿繩懸起,龍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線上,顯然,孔的位置是經過精密計算的。考慮到玉龍形體碩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飾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國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關的禮制用具。
紅山文化玉龍曾有「中華第一龍」的稱譽,雖然此後我們又發現了更早的龍形的蹤跡,但紅山玉龍的典型意義仍不容置疑。中華民族向以「龍的傳人」自居,龍的起源同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時代的肇始緊密相關。紅山玉龍對於研究我國遠古的原始宗教,總結龍形發展的序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從這一點上來看,怎樣估價紅山玉龍的文化價值均不為過。
--------------從其他的網路問題回答中找的,所以就不寫出處啦~要更多的話可以直接在網路知道搜的!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F. 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
第一件: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是商朝的一件價值連城的青銅文物,其作用主要是用於祭祀。
司母戊鼎出土於1939年,從1959年開始就一直藏於國家博物館。這件巨物重達832.84公斤,連耳高133厘米。
據考證此物後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製作水平是當時最為頂尖,幾乎可以代表整個商周時期的巔峰工藝。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第二件:孝端皇後鳳冠
孝端皇後鳳冠,一件從上大下全部是珠寶的文物極度奢華,上面有九龍四鳳,上有翠蓋,下垂結珠,周身布滿了各種寶石,翡翠,珍珠,工藝也及其復雜,上面還用了很殘忍的翠鳥羽毛點翠技術,左右兩條口銜珠寶流蘇。
冠後部飾六扇珍珠、寶石製成的「博鬢」,呈扇形左右分開。此冠被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孝端皇後鳳冠是明朝明神宗孝端顯皇後(萬曆皇帝的愛妃)的鳳冠,1956年在明十三陵附近被考古隊挖掘出土。當時清理到這件文物時隊員全部被震撼到了,馬上向上級報告。
第三件: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一件罕見的繪畫珍品)
在國內的各個大小博物館中你也許見到過類似的文物,這是一個時代的陶器風格,其最有價值的一件現給就珍藏於國家博物館。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是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文物,其主要作用是陪葬品。1978年在河南汝州附近挖掘出土。
其文物為為紅陶砂質,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底徑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側就是著名的鸛魚石斧圖,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副畫作,是現在中國畫的老祖宗,是最原始的中國畫雛形,
同樣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史前圖畫,它的價值無可估量,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在 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
(6)國家歷史博物館玉龍擴展閱讀:
中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簡稱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截止至2013年末,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國博藏品數量為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
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2012年遊客接待量達到537萬人次,2013年達到745萬人次,是全世界最受遊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2018年3月,國家博物館正式取消紙質門票,觀眾持身份證即可直接進入國博參觀。
參觀須知
開放時間
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16:30清場,17:00閉館)周一閉館(含國家法定節假日)
2018年9月22日,國家博物館發布公告,因展覽施工原因,國家博物館自2018年9月25日起暫停對公眾開放,恢復開放時間另行公告。
服務介紹
國博一層大廳服務台提供手機自助導游服務(租機40元或者下載客戶端30元)和普通導覽器(30元)。各展廳有志願者提供免費講解服務。國博專職講解員在特定展廳提供定時免費講解服務,具體安排如下:
古代中國:9:15、9:45、14:00、14:30在地下一層北側《古代中國》序廳集合,每場約2小時
《復興之路》:9:15、9:45、14:00、14:30在一層大廳北側《復興之路》序廳集合,每場約1.5小時。
專題展覽(含青銅器、佛造像、錢幣、玉器、古代繪畫):9:15、14:00、14:30在三層大廳《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廳南側入口處集合,每場約2小時。
觀眾須知
基於國家博物館藏品舉辦的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觀眾可以拍照留念,但請勿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引進的臨時性展覽,將依據辦展協議確定是否可以拍照,若不可拍照,將在展廳內設立明顯的提示標識。
請勿吸煙。請勿觸摸展櫃。
觀眾自帶液體飲料經本人試喝檢驗後可以帶入場館,觀眾自帶食品經安檢後可以帶入場館;
請勿將各類管制刀具、打火機、光碟、危險品及寵物帶入場館;
為快速完成安檢,請盡量不要攜帶箱、包入場(尤其是雙肩包和單一尺寸超過40厘米的大包),如已隨身攜帶箱、包,請先持國家博物館門票經安檢、存包後再進入場館參觀;
違禁的私人物品請存包或於館外自行處理;
參觀前請您整理好衣物,衣冠不整者謝絕入內;
參觀時請勿大聲喧嘩並請將手機設置為靜音以免影響他人參觀;參觀時請勿觸摸展品;
請您在指定區域就餐;場館內請勿吸煙;場館內請勿奔跑、追逐、攀爬、躺卧。
G. 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這尊泥塑是誰
北京猿人的塑像。
H. 紅山玉龍存在哪個博物館
查海遺址?
I. 玉龍到底最早出土在哪裡
A)紅山文化玉龍
【名稱】:玉龍
【類別】:玉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
【文物原屬】:紅山文化遺物
【文物現狀】:現藏內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館
【簡介】:
玉龍通高26厘米cm,墨綠色,體捲曲,平面形狀如一「c」字,龍體橫截面為橢圓形,直徑2.3~2.9厘米。龍首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緊閉,鼻端截平,端面近橢圓形,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龍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圓而起棱,眼尾細長上翹。頸背有一長鬣,彎曲上卷,長21厘米,占龍體三分之一以上,與內曲的軀體相合,造成一種飛騰的效果。鬣扁薄,並磨出不顯著的淺凹槽,邊緣打磨銳利。龍身大部光素無紋,只在額及鄂底刻以細密的方格網狀紋,網格突起作規整的小菱形。值得注意的是,玉龍形象帶有濃重的幻想色彩,已經顯示出成熟龍形的諸多因素。龍體正中有一個小穿孔,以穿繩懸掛,若穿繩懸起,龍的首尾正好呈向下的水平狀態,可見孔的位置經過了精密選擇。整個龍體恰如一條即將出水的巨龍,正翻騰而起,氣勢雄渾。
玉龍以一整塊玉料圓雕而成,細部還運用了浮雕、淺浮雕等手法,通體琢磨,較為光潔,這都表明了當時琢玉工藝的發展水平。其造型獨特,工藝精湛,圓潤流利,生氣勃勃。玉龍身上負載的神秘意味,更為它平添一層美感。
此件玉龍的具體用途尚有待進一步探討,不過龍體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經試驗,若穿繩懸起,龍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線上,顯然,孔的位置是經過精密計算的。考慮到玉龍形體碩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飾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國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關的禮制用具。
紅山文化玉龍曾有「中華第一龍」的稱譽,雖然此後我們又發現了更早的龍形的蹤跡,但紅山玉龍的典型意義仍不容置疑。中華民族向以「龍的傳人」自居,龍的起源同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時代的肇始緊密相關。紅山玉龍對於研究我國遠古的原始宗教,總結龍形發展的序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從這一點上來看,怎樣估價紅山玉龍的文化價值均不為過。
B)三門峽虢國墓地玉龍
【名稱】:玉龍
【類別】:玉器
【年代】:西周
【文物原屬(出土地點)】:河南省三門峽虢國墓地
【收藏地點】: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
【簡介】:
長4.3厘米,寬2.3厘米,厚0.4厘米。玉呈豆青色,器身有部分紅色斑塊。扁平體,龍垂首,柱狀角,張嘴,曲腿躬身,尾部上翹回卷,兩面飾簡單線刻紋,方形目,嘴部有一圓穿。
【相關資料】:
龍之故鄉,龍的傳人,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它的身上寄託了力量、希望和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同任何一種「神聖之物」一樣,龍的形像也來源於先民對於「圖騰」的崇拜。古代人多把對自然界的畏懼和對美好生活的希冀用一種徽號或保護神來代表,黃帝的後裔就用龍作為標記,稱自己是「龍的傳人」。後世的帝王也借龍來神化自己,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越來越居於崇高的地位。這件玉龍便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以玉為原料琢制的龍的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