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誰知道有關發生在河南南陽的歷史事件
南陽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約在五六千年前,這里就出現了村落和房屋,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 西周時,南陽屬荊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稱為「周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設置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南陽已成為全國八大都會之一。在湍河上建造楚碣,引水灌田。已開始使用鐵器,有了冶鐵、蠶絲等手工業和商業。特別是鑄銅業發展迅速,工藝水平較高。 秦統一六國之後,遷不軌之民於南陽,使六國富豪和擅長經營的商人及手工業者雲集南陽,促進了南陽經濟的發展,尤其冶鐵業發達,成為全國冶鐵中心之一。西漢和東漢仍置南陽郡,轄境相當於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陽經濟文化的發展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西漢時,南陽水利與關中鄭國渠、成都都江堰齊名,並稱全國三大灌區。由於對東南和南方的開發,宛城也成了南北交通的要沖,東西往來的通道,是全國著名的五都(南陽、洛陽、臨淄、邯鄲、成都)之一,也是全國設工官的9個地區和設鐵官的46個地區之一。 東漢時,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成就帝業,南陽被稱為「帝鄉」。太守杜詩修治坡池,廣拓田土,全郡可灌農田4萬頃,這時的冶鐵用水排,水力鼓風機鼓風,大大提高了冶鐵效率,特別是採用球墨鑄鐵,提高了冶鐵工藝水平,這一技術的使用比歐州早1000多年。當時南陽郡人口240萬,為全國各郡之冠。郡城周長36公里,比1990年市區面積還大。漢代南陽人才輩出,燦若繁星。不僅劉秀的28個開國元勛大多出自南陽,還涌現出張衡、張仲景聞名世界的偉大科學家和醫學家。漢代達官貴人死後流行厚葬,南陽出土眾多的畫像石和畫像磚;是一部「綉像漢代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從唐朝起,南陽設鄧、唐二州。 經過貞觀、開元之治,南陽農業興旺,工商業繁榮。李白在《南陽行》中說:「清歌遏流雲,艷舞有餘閑,邀游盛宛洛,冠蓋隨風還。」明朝初年,南陽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唐王朱的封地,永樂年間在南陽城內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間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陽城內皇親貴胄,車水馬龍,商業隨之活躍,山、陝、江、浙、川、鄂客商紛到沓來,各種商務會館、公館在各地興起,南陽(市、區)、新野、唐河、社旗、內鄉、淅川成為水陸交通重鎮。糧食、棉花、生絲、煙草、綢緞、油料、皮毛、木材、葯材、銅器、鐵器等大量湧入市場,並行銷全國各地。 當時的南陽可謂百業俱興,建築、園林、繪畫、雕塑、書法等方面都有新的發展。清朝康熙年間,農業、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尤以建築業比較發達,武侯、山陝會館等古建築巍巍壯觀,富麗堂皇,南陽是北京通往湖廣和雲貴川的交通要道,陸路驛道與水路碼頭相接,有「南船北馬」之稱。山、陝、江、浙商賈雲之集,工商業興旺,南陽成了豫西南的經濟中心。光緒十年,鎮平開始生產絲綢,並遠銷歐洲及東南亞各國。 1948年11月4日,南陽全境解放,國民黨統治結束。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成立南陽地委,並宣布南陽專署原轄的葉縣、舞陽兩縣劃歸許昌地區,南召、南陽、鎮平、內鄉、淅川、鄧縣、新野、唐河、桐柏、泌陽、方城11個縣屬南陽專署管轄。1994年7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南陽地區,設立地級南陽市,實行市帶縣的領導體制,南陽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② 河南有哪些紅色旅遊聖地發生過什麼革命事件,哪個市
經過近幾年的發來展,河南紅色源旅遊景點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有些還相當有名氣,比如新縣、羅山的鄂豫皖蘇區及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林州的紅旗渠、南陽的彭雪楓紀念館、蘭考的焦裕祿紀念館、扶溝的吉鴻昌紀念館等,每年吸引不少遊客參觀游覽。尤其是到七一等重大紀念日,這些紅色旅遊景區往往人流如織,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③ 寫出歷史上發生在南陽的三次重大戰爭
南陽之戰(南齊討伐桓天生之戰)
487年(永明五年)正月,齊「荒人」桓天生自稱是原篡晉稱帝桓玄的宗族,與雍、司(今湖北、河南交界一帶)二州蠻族聯合起事,占據南陽(今屬河南)故城,請魏發兵南攻。
齊武帝蕭賾命代理丹陽尹蕭景先總率步騎,直指義陽(今河南信陽一帶),司州諸軍皆受其節度。又命代理護軍將軍陳顯達率征虜將軍戴僧靜等水軍開赴宛、葉(今河南西南部),雍、司諸軍均受陳顯達節度,共同討伐桓天生等。
桓天生引魏兵萬餘人至泌陽(今河南泌陽),陳顯達遣戴僧靜等與其戰於深橋(今屬河南泌陽),大破魏
軍,殺獲以萬計。桓天生退保泌陽,戴僧靜領兵圍攻,不克而還。不久,桓天生又引魏兵攻齊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舞陰守將殷公愍拒而反擊,殺其副手張麒麟,桓天生受傷退走。三月,齊武帝以陳顯達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軍事、鎮北將軍,領寧蠻校尉、雍州刺史,進據舞陽城。五月,桓天生與魏南部尚書公孫邃等復攻舞陰,遭敗而逃。
3戰役後記
488年(永明六年)四月,桓天生又引魏軍出據隔城,齊武帝命游擊將軍曹虎督軍討伐。齊輔國將軍朱公恩途遇桓天生游軍,將其擊破,進圍隔城。桓天生引魏步騎萬餘人來戰,被曹虎擊敗,損失2000餘人。接著,齊軍攻拔隔城,斬其襄城太守帛烏祝,俘殺2000餘人。桓天生逃走。魏軍築城於醴陽(今河南桐柏西),陳顯達攻拔後,再進攻批陽,十餘日仍未下,又遭魏守將韋珍夜襲,乃領軍南還。
南陽之戰(北魏和南齊的戰役)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齊建武四年,497年)至次年,北魏軍進攻南朝齊宛城(今河南南陽)獲勝的作戰。
二十年,北魏遷都洛陽(今屬河南洛陽東北)後,魏孝文帝元宏派荊州刺史薛真度等進攻南齊宛城,被齊太守房伯玉部擊敗。魏帝對攻宛戰敗十分惱怒,以為南陽(治宛城)小郡,志必滅之,遂於次年六月,征調冀、定、瀛、相、濟等州兵20萬准備南攻。九月,親率大軍直指雍州(治今湖北襄陽),魏彭城王元勰等36路兵馬繼進,號稱百萬,分路攻齊。魏帝遣諸將攻赭陽(今河南方城東),自領兵南攻至宛,是夜克外城。齊將房伯玉退內城堅守。魏帝派中書舍人勸房伯玉投降。房伯玉拒絕。隨即,魏帝率軍自宛城東南角一橋上經過,遭房伯玉事先埋伏於橋下的敢死隊突然襲擊。魏帝即令神射手救援,方免於難。在攻宛不克的情況下,魏帝決定留部分士卒繼續攻宛,親領兵向新野(今屬河南)進攻。新野太守劉思忌登城拒守。至十月,魏軍攻城不克,遂築長圍久困。北魏右軍府長史韓顯宗率領一支部隊駐防赭陽附近,擊破齊軍的進攻。齊將裴叔業為牽制魏軍,攻克北魏虹城(今安徽五河西),俘4000餘人。十二月,齊帝蕭鸞詔度支尚書崔慧景領兵2萬,騎兵1000救雍州,裴叔業等攻北魏楚王戍(今安徽臨泉西南),遭伏擊,大敗,遁走。二十二年正月,北魏統軍李佐率軍攻克新野,擒守將劉思忌,後殺之。於是,沔水(即今漢江及其北源陝西留壩西沮水)以北地區大震,湖陽(今河南唐河西南)、赭陽、舞陽、南鄉(今河南浙川西南)等戍主相繼棄城南逃。二月,北魏軍攻克宛北城,守將房伯玉出降。
3結果
此戰,北魏以大部隊進攻南齊之南陽,先掃清外圍,後攻主要目標,終獲勝利。南齊因兵力不是,防守乏力而失敗。
南陽之戰(抗日戰爭中的戰役)
1945年3月,日軍又對第五戰區發動了一次攻勢,共集結五個師團並騎兵第4旅團共7萬多人,戰車百餘輛,於21日分路向南陽、老河口、襄樊進犯。負責南陽守衛任務的是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劉汝明上將。
第二集團軍是抗日雄獅,在台兒庄戰役中負責正面守衛的中國主力軍,由孫連仲上將率領。後孫連仲調任第六戰區,由副總司令劉汝明任總司令。劉汝明是原來全國聞名的29軍副軍長兼143師師長,在1933年長城抗戰中重創過日軍。劉汝明深知此次戰役的嚴重性,敵人氣勢洶洶集結這么多兵力是要一舉摧毀第二集團軍。為了避免重大傷亡,第二集團軍決定避開敵人鋒芒,保存實力以圖爭取有利時機予以還擊。當敵人主力由南陽以北的大石橋渡過白河以後,劉汝明決定以自己的嫡系部隊68軍第143師固守南陽城,由119師和暫編36師掩護總司令部逐步向內鄉、淅川一帶後撤。
2戰役過程
黃樵松此時已調任68軍143師師長,受命固守南陽。他一面督促部隊整修城防工事,一面屯積糧秣彈葯,還備棺材一口,親筆書寫「黃樵松靈樞」,表示決心與南陽共存亡。戰鬥打響後,黃率部頑強抵禦,當獨山為日軍佔領時,黃樵松遷師部於一醬菜店的頂樓上,白天憑欄指揮,入夜親臨前沿陣地。日軍集中火力攻打小西關,黃部連續打退敵人四次進攻;東關、北關的守軍與日軍展開了巷戰。守衛馬武冢、卧龍崗、元妙觀的429團三個排,在戰斗中殲敵近千人,直到彈盡援絕,全部壯烈殉國。經七晝夜激戰,頂住了敵人的壓力,我陣地巍然未動。
總司令劉汝明覺得南陽距我主力部隊數百里,補給困難,無法久守,乃電令黃樵松率部突圍,繞道撤回鄖陽附近。這次戰役,由於第二集團軍採取了節節抵抗,逐步後撤的戰術,所以損失不大,保存了實力。4月1日夜晚,士兵身穿棉衣涉水渡過白河。此時杏花初綻,河水仍寒。黃樵松回顧再三,依依不捨地告別戰地:「別矣南陽城,回顧復回顧,紅杏暗送香,白水牽衣訴。」這次突圍後,有人寫了一部名叫《鐵打宛城》的歷史小說,描寫了黃樵松堅守南陽的悲壯場面。
④ 歷史上,發生在南陽的戰役有哪些
解放戰爭時期的南陽戰役
1948年解放戰爭後期,我軍已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劉鄧率中原野專戰軍突破黃河,屬開辟大別山根據地,依照毛澤東、朱德等為首的黨中央的指導方針,劉鄧、陳栗、陳謝採用三路大軍配合、兩翼牽制的作戰方針,挺進豫西,開辟豫陝鄂根據地,陳賡受命,准備解放南陽,打開這豫西南的大門戶。另一方,蔣繫心腹愛將王凌雲奉命駐防南陽,建立十三綏靖區,妾圖與信陽、襄陽相呼應,阻止共軍南進,雙方實力相當,一場大戰一觸即發.在我地下黨的配合下,陳賡大軍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屢屢調兵遣將,集中優勢兵力,分開擊破,經過三十天的浴血奮戰,終於解放南陽,全殲蔣匪軍。
古代戰爭三個
戰國時,楚懷王被張儀所欺,用屈匄為將攻秦,被齊秦聯軍先敗於藍田,再敗於丹淅之間,丹淅一戰,楚軍副帥戰死,死傷八萬,最後割地求和。
2.三國時,曹操和張綉之間爆發了著名的宛之戰。
3.三國時,曹操和劉備之間爆發了著名的博望坡之戰
後漢光武帝劉秀曾於此成起兵,發動反對王蟒的戰爭,創立後漢王朝也是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⑤ 南陽歷史
南陽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約在五六千年前,這里就出現了村落和房屋,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
西周時,南陽屬荊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稱為「周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設置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南陽已成為全國八大都會之一。在湍河上建造楚碣,引水灌田。已開始使用鐵器,有了冶鐵、蠶絲等手工業和商業。特別是鑄銅業發展迅速,工藝水平較高。
秦統一六國之後,遷不軌之民於南陽,使六國富豪和擅長經營的商人及手工業者雲集南陽,促進了南陽經濟的發展,尤其冶鐵業發達,成為全國冶鐵中心之一。西漢和東漢仍置南陽郡,轄境相當於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陽經濟文化的發展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西漢時,南陽水利與關中鄭國渠、成都都江堰齊名,並稱全國三大灌區。由於對東南和南方的開發,宛城也成了南北交通的要沖,東西往來的通道,是全國著名的五都(南陽、洛陽、臨淄、邯鄲、成都)之一,也是全國設工官的9個地區和設鐵官的46個地區之一。
東漢時,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成就帝業,南陽被稱為「帝鄉」。太守杜詩修治坡池,廣拓田土,全郡可灌農田4萬頃,這時的冶鐵用水排, 水力鼓風機鼓風,大大提高了冶鐵效率,特別是採用球墨鑄鐵,提高了冶鐵工藝水平,這一技術的使用比歐州早1000多年。 當時南陽郡人口240萬,為全國各郡之冠。郡城周長36公里,比1990年市區面積還大。漢代南陽人才輩出,燦若繁星。不僅劉秀的28個開國元勛大多出自南陽,還涌現出張衡、張仲景聞名世界的偉大科學家和醫學家。漢代達官貴人死後流行厚葬,南陽出土眾多的畫像石和畫像磚;是一部「綉像漢代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從唐朝起,南陽設鄧、唐二州。
經過貞觀、開元之治,南陽農業興旺,工商業繁榮。李白在《南陽行》中說:「清歌遏流雲,艷舞有餘閑,邀游盛宛洛,冠蓋隨風還。」明朝初年,南陽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唐王朱 的封地,永樂年間在南陽城內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間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陽城內皇親貴胄,車水馬龍,商業隨之活躍,山、陝、江、浙、川、鄂客商紛到沓來,各種商務會館、公館在各地興起,南陽(市、區)、新野、唐河、社旗、內鄉、淅川成為水陸交通重鎮。糧食、棉花、生絲、煙草、綢緞、油料、皮毛、木材、葯材、銅器、鐵器等大量湧入市場,並行銷全國各地。
當時的南陽可謂百業俱興,建築、園林、繪畫、雕塑、書法等方面都有新的發展。清朝康熙年間,農業、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尤以建築業比較發達,武侯、山陝會館等古建築巍巍壯觀,富麗堂皇,南陽是北京通往湖廣和雲貴川的交通要道,陸路驛道與水路碼頭相接,有「南船北馬」之稱。山、陝、江、浙商賈雲之集,工商業興旺,南陽成了豫西南的經濟中心。光緒十年,鎮平開始生產絲綢,並遠銷歐洲及東南亞各國。
1948年11月4日,南陽全境解放,國民黨統治結束。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成立南陽地委,並宣布南陽專署原轄的葉縣、舞陽兩縣劃歸許昌地區,南召、南陽、鎮平、內鄉、淅川、鄧縣、新野、唐河、桐柏、泌陽、方城11個縣屬南陽專署管轄。1994年7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南陽地區,設立地級南陽市,實行市帶縣的領導體制,南陽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⑥ 有關南陽的歷史故事
我告訴你了啊
血戰南陽初顯威:
何倫大怒,舉起宣花斧,劈面砍來,雲召把槍一架,叮當一響,何倫雙手酸麻,虎口震開。復一槍,結果了性命。眾將上前圍住雲召,雲召一桿槍,神出鬼沒,一連幾槍,又挑死了隋朝十餘員將官,眾皆敗走。雲召又趁勢把三軍亂砍,殺得血流成河,屍積如山,雲召後面迫來,四將上前擋住,雲召獨戰四將,不上二三合,二將中槍落馬而死。另外那二將見勢頭不好,正待要走,被雲召拔出青虹劍,俱斬落馬下。
隋兵敗走,雲召追至長平岡,只聽一聲炮響,閃出埋伙四將,領了三千人馬,攔住去路。後面那四員大將,聽得炮聲吶喊,連忙領兵從後面殺來。雲召急引兵回時,韓擒虎又差二員大將,一員是陳州總兵吳烈,一員是曹州參將王明,各帶兵馬五千,四面圍住。雲召東沖西突,隨兵愈加眾多,雲召手執長槍,殺上前面,四將來迎,雲召大喊一聲,竟沖四將。那四將抵敵不住,被雲召刺死三將,一將往前逃走,又被雲召一箭射死,前軍四散逃生。雲召從後追來,兩脅下伏兵齊起,吳烈、王明,各執大刀,一齊殺來。雲召在中央獨戰二將,全無懼怯,不上五個回合,吳烈中槍落馬。王明要走,也被雲召一槍,結果了性命。軍士亂逃,被雲召把青虹劍亂砍,如砍瓜切菜一般,不消半個時辰,四將皆喪在沙場。可憐麻叔謀帳下十二員將官,俱傷於伍雲召之手。只逃走了麻叔謀。
後人有詩贊曰:
血染銀袍透甲紅,隋將莫敢與爭鋒。當今多少英雄將,盡喪南陽戰澤中!
小時讀到這莫不為之震撼, 萬軍之中,槍挑、劍砍、弓射,隋軍血流成河,真是英雄氣蓋世,城破後推牆掩井,懷幼子力退尚師徒,活脫脫隋唐時代趙子龍!!且雲召生得也是異常漂亮,「銀盔銀甲,面如紫玉,目若朗星,三綹長髯,堂堂儀表,立於帳下。」
如果說元霸、成都、元慶、闊海無外都是以力大器沉的力量性選手,那伍雲召就是隋朝第一全能型戰將,標準的元帥型,槍與寶劍的配合使用堪稱一絕,遠者輔之以弓箭,連宇文成都也手中一箭敗走,這在以力致勝的<說唐>前十條好漢中僅其一人。
伍雲召的武藝究竟有多高,揚州奪魁中突厥老英王的大將鐵木金,使一條鐵棒,三合擊敗瓦崗五虎之一王伯當,而伍雲召出馬兩槍即剌死鐵木金,如果王伯當與伍雲召交手伯當一合之內極可斃命,與伯當武藝相當的如單雄信、程咬金諸將也等同。
如以隋朝前十條好漢為對比:
伍雲召VS李元霸 一合虎口震開,召大敗而走。
伍雲召VS宇文成都
「成都又是一鐺,雲召拿槍架住,兩個戰了十餘合,雲召料難敵他,回馬便走。成都縱馬追趕,看看相近,雲召回馬挺槍,又戰了二十餘台。雲召氣力不加,虛刺一槍,回馬又走,成都縱馬又趕。」
應該說伍雲召與成都交手十幾合內不會有任何問題,超過三十合就難支了,如聯合雄闊海、伍天錫之力則能與成都惡斗一天。
裴元慶則與成都武力相當,雲召、闊海、天錫三兄弟應在伯仲之間,書中有闊海、天錫殺了半月不肯住手之描寫。
伍雲召VS雄闊海
伍雲召、雄闊海與麻叔謀都有過交手的戰例,雄闊海占優,「殺出城來。遇著麻叔謀,也不說話,闊海把斧砍來,叔謀把槍架住,不知怎的,叔謀覺得兩手酸麻,回馬就走。闊海趕到,一斧砍作兩段」麻叔謀能與猛將司馬超大戰四十餘合,決非庸才,麻是使槍的技術型武將,遇同樣使槍的雲召還能糾纏兩三合,遇雄闊海更多的是輸在氣力上,槍法還來不及展開就力怯了,或許開挖運河,吃小孩,整天尋歡作樂,久疏陣仗,才有不知怎的覺得兩手酸麻之感。
對於雄闊海與伍雲召來說,類型不同,如同許褚與馬超,力量型的優勢更突顯在前幾合,雄闊海雖氣力上略勝雲召,但雲召武藝更強,長久纏斗下去,力量型的消耗會更大些,後期並不一定就能占優勢,而技術性的久纏之下, 摸熟套路,往往尋個破綻,大喝一聲,挑將於馬下, 林沖就屬此類,更何況伍雲召力量技術兼有之。單純以麻叔謀作參考來判斷雄闊海應比伍雲召強一些,但如兩人交手我想幾個月都不會有勝負,三英圍攻無敵將那回中是恰恰是力量型的雄闊海料不能敵,率先第一個撤出合斗,說唐把力量型抬得過高,而《興唐傳》里李元霸空有一身力氣,反成羅成槍下小丑。
伍雲召VS羅成
隋唐中還有另一使槍的羅成,很遺憾,揚州會上伍雲召死於沒尾駒下,錯過兩大槍的較量,但究竟誰高一籌,也只能從雙方戰例進行對比,這方面的例子很少,可用排名第十的尚師徒為參照,
「雲召無心戀戰,提槍撞陣而走。尚師徒拍馬道趕道:「反臣那裡走?」照背後一槍刺來,雲召回馬,也是一槍刺去。大戰八九合,尚師徒那裡戰得過。」尚師徒更得益於呼雷豹與提爐槍之威,特別是提爐槍,好不厲害,若撞著身上,見血就不活了。我想如果是打隋唐游戲,伍雲召的運氣應該設為C級,說唐中最精典的兩匹怪馬都讓他遇上了。
伍雲召懷幼子八九合戰退排名第十的尚師徒,而羅成要想在八九合戰退尚師徒恐怕就有一定難度了,因為羅成的有效戰例是十餘合戰退劉黑闥。「羅成大怒,把槍刺來,劉黑闥舉刀迎敵,大戰十餘合,黑闥漸漸招架不住。」隋朝中劉黑闥排名第幾不太清楚,曾十合左右鞭擊李建成之流,武藝肯定不會在尚師徒之上,對比下來伍雲召武藝應在羅成之上,兩人槍法都神出鬼沒,但伍雲召聲如銅鍾,力能舉鼎,氣力方面羅成應該是遠不如的,否則也不會讓尉遲恭給提了起來,書中伍雲召的戰例中有數次一合使敵力怯或虎口震開的情況,而羅成則不多,羅成應該是偏重技巧性的。
而現代評書《興唐傳》里伍雲召被劉黑闥兩回合就挑了,第六的伍天錫又被蘇烈所殺,純屬莫名其妙。
伍雲召VS楊林
至於第八的楊林與雲召交手的可能結果,因無對比戰例,只能另作分析了,南陽關上與伍雲召交手過的還有齊國公韓擒虎,韓擒虎是隋朝開國元老,出場只一次,但絕不可輕視,與楊林、羅藝齊名,十二歲打過老虎,十三歲出兵,曾破番兵數十萬。南往北討,不知會過多少英雄,並無敵手。雖未在隋唐好漢排名中,但年近七旬,須發蒼白,竟能與雲召大戰十餘合,方抵敵不住,武力應不低於尚師徒,與楊林、魏文通接近,估計伍雲召與楊林交手勝負當在三十合之間,當然這只是個人推測。
楊林雖然被羅成回馬槍所殺,但第七、第八好漢武力應該沒有質的差距,羅成有兩合剌敗程咬金的戰例,而楊林也有三合生擒程咬金的本事,「羅成遂提槍直刺,楊林舉棍相迎,大戰十餘合。楊林只戰得平手,卻被瓦崗眾好漢殺來,楊林心中一慌,被羅成正中左腿。」不能作為高下的依據。
「卻有高麗國內來的一員大將,姓左名雄,使一柄板斧,坐下一匹異馬,沒有尾巴的,名為沒尾駒。那左雄大叫道:『留下狀元,我來也!』將斧照雲召劈來。雲召把槍一架,當的一響。左雄叫聲:『好傢伙!』回馬便走。伍雲召大喝一聲:『哪裡走!』拍馬趕來。左雄把沒尾駒頭上撲撲撲連打幾下,那馬蹄一低,後蹄一立,屁股內『呼』一聲響,撒出一根一丈長的尾巴來,『光』地一掃,把伍雲召的頭都打得粉碎,死於馬下。眾將齊吃一驚。」
再次悼念心中的隋朝趙子龍,南陽地委書記兼軍區司令員伍雲召同志,在揚州世錦賽上兩拳擊敗土耳其選手鐵木金,一腳踢跑韓國種子選手左雄,遭此毒手,實為不幸。
⑦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南陽發生事件
抗日戰爭:南陽新唐大戰
解放戰爭:南陽大會戰,中原我軍佔領南陽
⑧ 南陽英雄烈士故事
葉挺,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名將。毛澤東曾當面稱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他開創人民軍隊之路的功績以及崇高的氣節,將永世流芳。
生平
■北伐時他連戰連捷,從團長被破格提為少將
■廣州起義首次打出「紅軍」旗號,他當了兩天的總司令
葉挺,原名為詢,字希夷。1896年出生於廣東惠陽縣一個農家,父親開過葯鋪,到南洋打過工。他從小過著貧寒的生活,養成勤儉朴實的作風。7歲時,他上了剛由私塾改成的小學,15歲時考上了免費的惠州蠶業學校。辛亥年受廣州起義影響,他帶頭剪辮子而入獄一次。此後,他感到救國應從軍,於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五年時間逐級升入湖北陸軍預備學校和全國最高軍事學府———保定軍校。在校期間,他喜歡讀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在黑暗的軍閥式教育中嚮往新思想的光明。
1917年,葉挺回廣東後不久參加粵軍。1922年,他任孫中山的警衛團二營營長。翌年,在陳炯明炮轟總統府時,葉挺率部苦戰,保護孫中山和宋慶齡脫險。1924年,孫中山為了培養國民黨的軍事人才,親自決定讓葉挺去蘇聯學習。他先入東方大學,受到李大釗和同學中共產黨員的影響。翌年,他又與聶榮臻等人進入軍事學院,在那裡提出入黨要求並得到批准。
1925年秋,周恩來、陳延年領導的中共廣東區委,經過爭取得到第四軍軍長李濟深的同意,建立了由共產黨領導的獨立團(起初番號為第三十四團),派剛回國的葉挺擔任團長。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葉挺率獨立團作為先鋒首出湘南,連戰連捷,一路攻下武昌。他以團長職務被國民政府破格提為少將。隨後,該團擴編為兩個師,他任第二十四師師長。1927年南昌起義時,他率部作為主力,部隊受挫後潛往香港。同年12月,廣州起義首次打出「紅軍」旗號,他任總司令。兩天後,廣州起義失敗。組織上對葉挺有不適當處分,調他到莫斯科學習後又對其進行批判。葉挺一氣之下出走西歐,與黨脫離關系。
背景
■在德國學習軍事,因生活困難開過飯館
■「革命好比爬山……我有一段時間,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現在又跟上來了!」
葉挺脫黨後到德國學習軍事,因生活困難開過飯館,旅歐五年後回到澳門。國民黨要人們得知後紛紛送禮拉攏,葉挺一概拒絕並積極尋找共產黨。1937年抗戰爆發後,他馬上趕到延安。毛澤東主持為他召開歡迎大會。會上,葉挺激動地說:「革命好比爬山,許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險,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時間,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現在又跟上來了!」
葉挺受中共中央的委託,以非黨員的身份向國民黨交涉,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成新四軍,並擔任軍長。
在皖南抗日前線,新四軍副軍長、中共東南局書記項英用對黨外人士的眼光看待葉挺,兩人關系不融洽,國民黨乘機挑撥。毛澤東卻一直要求項英等尊重葉挺。周恩來親自出面勸說後,葉挺為顧全大局還是留下工作。1941年,國民黨在皖南圍攻新四軍軍部的危急關頭,毛澤東致電決定全軍由葉挺指揮。葉挺對中央的信任非常感激,率軍血戰,最後奉命去談判時被國民黨扣押。經中共中央長期交涉,他於1946年3月獲釋。
出獄第二天,葉挺便致電中央請求再次入黨,兩天後得到批准。1946年4月8日去延安時,因飛機在大霧中撞山遇難。
故事
■1955年授銜時,陳毅對葉劍英感嘆說:「若是葉挺同志還在,就該有兩個葉帥了!」
■毛澤東、朱德等經過長期實踐,提出適用於中國革命戰爭的一整套獨特的原則。但是,就我軍歷史的延續性來講,這裡面也應該包含葉挺在軍事上的開拓和探索
任何一支軍隊的歷史都有著繼承性,如同子體都脫胎於母體。盡管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是共產黨獨立領導的軍隊正式誕生日,但此前的葉挺獨立團已經奠定了組織基礎,而北伐時期在武昌城下等一系列血戰中也已積累了戰爭經驗。
葉挺從軍的時代,正是中國軍事制度的新舊交替之際。在他的同學大都為軍閥服務的時候,他卻把才能獻給了為中國共產黨建立軍隊的事業———他使軍事與最先進的政黨相結合。
應該承認,葉挺從正規軍校中沒有學到適合共產黨軍隊進行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南昌起義部隊在廣東作戰時硬打硬拼吃了虧。這在全黨都缺乏軍事經驗的時候,也不能過於苛求前人。毛澤東、朱德等後來經過長期實踐,提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一整套獨特的原則。但是,就我軍歷史的延續性來講,這裡面也應該包含葉挺在軍事上的開拓和探索。講人民軍隊的建設,不能忘記這位雖然只正式當過兩天「總司令」、未等到授元帥銜就不幸遇難的北伐名將。
■陳炯明叛變時,葉挺手持一支「花機關槍」,為當時已懷孕的宋慶齡殺出一條血路
■北伐時有人說:「打仗千萬不能後退,小心葉挺的手槍!」
葉挺從小就喜好練拳習武,此後又是多所軍校的正規科班出身。他不僅精通陸軍業務,作戰時還身先士卒。1923年,陳炯明進攻廣州總統府時,葉挺率兵先掩護孫中山脫險,隨後親自手持一支「花機關槍」(即沖鋒槍)掃射叛軍,為已懷孕的宋慶齡突圍打開通路。
在北伐戰爭開始後,雙方部隊火力均不強,葉挺強調遇敵後就猛烈射擊,然後迅速沖進敵陣將其打亂,乘其未及整頓再長途追擊,後來總結成「猛打、猛沖、猛追」。他鼓勵部隊向前沖,對那些臨陣退縮者毫不留情地執行戰場紀律。當時,一些學生兵上了戰場怯場,別人都告誡說:「打仗千萬不能後退,小心葉挺的手槍!」後來的紅軍一向能以少勝多,其中繼承了葉挺鐵軍的這種戰斗精神,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葉挺被押往重慶時,手持一盞油燈,他說這是因為「天還未明」
■葉挺遇難,毛澤東傷感不已,將其在延安的兩個兒子接到家中安慰說:「我的家也是你們的家。」
葉挺救過孫中山夫婦,又是北伐名將,在國共兩黨中都享有盛譽。國民黨一再拉他,而且許以高官厚祿,但走上革命道路後的葉挺,從沒向國民黨的威逼和利誘屈服過;另外,雖然葉挺在黨內受過委屈,也走過彎路,但依然執著著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葉挺被扣押。隨後,他被解往上饒牢房,接著又關入桂林一個潮濕的山洞中。他為表示抗議拒絕理發。一年多後,蔣介石認為他嘗夠了苦頭可能會被軟化,下令押往重慶。據當時的軍統特務頭子沈醉記載,葉挺下飛機時頭發鬍子都很長,手持一盞油燈。別人問白日為何舉燈,葉挺回答說天還未明,對國民黨的黑暗予以了辛辣的諷刺。
葉挺先被送進「優待室」,蔣介石當面勸他「悔過」,陳誠還許以戰區副司令長官之職。葉挺斷然拒絕,只要求釋放被囚的新四軍人員。蔣介石惱羞成怒,又把他關入「中美合作所」單獨監禁。後來,葉挺曾在特務監視下被流放到恩施、桂林等地,對國民黨給的錢拒絕領取,只向朋友借生活費,並說明將來共產黨會歸還。有的國民黨高官到監房探問他日後想干什麼,葉挺說,如果能恢復自由,「第一件事就是申請中共中央恢復我的黨籍」。他出獄時,解放軍各戰區都發來賀電。可惜一個月後,葉挺與夫人及一子一女不幸遇難。毛澤東得知後傷感不已,將葉挺在延安的兩個兒子接到家中安慰說:「我的家也是你們的家。」
任腳下響著沉重的鐵鐐,
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麼「自白」,
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
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
對著死亡我放聲大笑,
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
這就是我━━一個共產黨員的「自白」,
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這是年青的共產黨員、革命烈士陳然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死亡威脅,在獄中留下的題為《我的「自白書」》的著名詩篇。
陳然,1923年11月出生於河北省香河縣。抗戰爆發後,他隨家人流亡到湖北宜昌等地。1938年夏,15歲的陳然在鄂西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劇團」。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初,在中共南方局文委的領導和支持下,他在重慶參與籌辦了《彷徨》雜志,引導青年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革命道路。1947年7月,重慶地下黨決定編印《挺進報》,他先任《挺進報》特支組織委員,後任書記,負責報紙的油印工作。
1948年4月22日,由於叛徒的出賣,陳然被國民黨特務逮捕,被囚禁於軍統白公館監獄。國民黨特務對他使用了老虎凳等種種酷刑,他被折磨得死去活來,兩腿受了重傷,但他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在獄中,他把從國民黨高級將領黃顯聲那裡得到的消息寫在紙條上,秘密傳給難友,被稱為「獄中挺進報」。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監獄時,他和難友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親手縫制了一面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28日,陳然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於重慶渣滓洞附近的大坪刑場,犧牲時年僅26歲。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對黨的庄嚴誓言:「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為革命斗爭到底!」
方誌敏,1899年
生,江西省弋陽縣人。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起義,創建贛東北蘇區,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先後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誌敏式」的根據地。
1934年11月初,方誌敏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至皖南遭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艱苦奮戰兩月余,被7倍於己的敵軍圍困。他帶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為接應後續部隊,復入重圍,終因寡不敵眾,於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隴首村被俘。被捕那天,兩個國民黨士兵搜遍方誌敏全身,除了一塊懷表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誠如方誌敏所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時年36歲。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
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雷鋒,原名雷正興,(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雷鋒出生在湖南省長沙望城縣簡家塘一個貧苦農民家裡。因為這一年是農歷「庚辰」年,給他取了個小名叫「庚伢子」。
雷鋒出生的時候,正是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雷鋒曾在一篇日記中寫道:「我家裡很窮,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敵人和階級敵人的手裡,這血海深仇,我永遠銘記在心。」
雷鋒的爺爺叫雷新庭,以租種地主田地謀生,整年辛苦勞作,但仍無法維持家人的生計,最後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到年關,地主前來逼債,要雷家在年前還清租債,雷新庭無力償還,悲憤交集,在過年的鞭炮聲中被活活逼死。
父親雷明亮,參加過毛主席領導的湖南農民運動,當過自衛隊長。一九三八年被抓去,遭到國民黨的毒打,造成內傷和殘疾,回到家鄉後邊養病邊種地勉強度日。一九四四年又遭到日寇毒打,傷勢更加嚴重,翌年秋天終於死去。哥哥雷正德,十二歲時外出當了童工,在繁重勞動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癆(肺結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機器旁,軋傷了胳膊和手指。被解僱後又到一家印染作坊當了童工,由於勞累過度,肺病加重,又無錢醫治,沒幾天就死去了。 弟弟也因為飢餓而死去。雷鋒6歲的時候,家裡只剩下了他和媽媽兩個人。雷鋒的媽媽也是一個受盡折磨的苦命的人。她是鐵匠的女兒,生下來幾天,由於過於貧窮,父母沒能力撫養,就把她送進長沙一家育嬰堂,簡家塘一個姓楊的婦女把她抱回家撫養,6歲時把她送給雷家做了童養媳。後來,雷鋒的母親被地主唐四滾凌辱而自盡。
雷鋒在不滿七歲時就成了孤兒。鄰居家的六叔奶奶收養了他。他為了幫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當地的柴山全都被地主婆霸佔了,不許窮人去砍柴。有一天雷鋒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見了,這個地主婆指著雷鋒破口大罵,要雷鋒把柴運到她家,並搶走了柴刀,雷鋒哭喊著要奪回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舉起柴刀在雷鋒的左手背上連砍三刀,鮮血順著手指滴落在山路上。雷鋒趕忙捂住傷口,忍住疼,兩眼瞪著地主婆,心想:「總有一天,我要報仇!」從此,雷鋒手背上留下三條傷疤。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時,小雷鋒便找到路過的解放軍連長要求當兵。連長沒同意,但把一支鋼筆送給他。1950年,雷鋒當了兒童團團長,積極參加土改。同年夏,鄉政府的黨支書供他免費讀書,後來加入少先隊。
1956年夏天,他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為機關雷鋒在武漢模範工作者,並於1957年加入共青團。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同年9月,雷鋒響應支援鞍鋼的號召,到遼寧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翌年8月,他又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曾帶領夥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當時的《遼陽日報》報道了這一事跡。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他曾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標兵,18次被評為紅旗手,並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
1959年12月徵兵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軍,焦化廠領導捨不得放他走。雷鋒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兵役局(現人民武裝部)表明參軍的決心。他身高只有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徵兵條件,但因政治素質過硬和有經驗技術,最後被破例批准入伍。參加人民解放軍後,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任班長。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願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評為節約標兵和模範共青團員。1960年11月入黨,並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職。
因公殉職後,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雷鋒班」。1963年3月1日, 朱德題詞:「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劉少奇題詞:「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周恩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此後,掀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向雷鋒學習的熱潮。此後,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學雷鋒的日子。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
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於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詩歌頌雷鋒:
有眾讀毛選,雷鋒特認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階級觀清楚,勞動念朴純。
螺絲釘不銹,歷史色常新。
只做平凡事,皆成巨麗珍。
邱少雲(1931~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出生於四川銅梁縣(1997年後屬重慶市)關建鄉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鮮作戰。
1952年10月,為打擊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邱少雲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戰後,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雲烈士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偉大戰士邱少雲永垂不朽」。志願軍第15軍全體指戰員獻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會給邱少雲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四川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雲烈士的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偉大人民的戰士,英雄不朽的功績」。為了表彰邱少雲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被中國共產黨志願軍某部委員會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於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勛章、一級國旗勛章,並將邱少雲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為整體、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的戰士邱少雲同志永垂不朽。」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為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於婦救會工作,並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姓 名: 趙一曼
學 籍: 黃埔軍校六期
黨 派: 中國共產黨
籍 貫: 四川省宜賓
生 卒: 1905—1936
軍 職: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
「紅槍白馬女政委」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進入宜賓市女子中學讀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大姐夫鄭佑芝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她加入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1927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7月,武漢政府反共,她轉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與同學陳大榜(陳達邦)結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後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翌年,為掩護身份,她曾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一度被抗聯戰士誤認為是趙尚志總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群眾親切稱她「瘦李」、「李姐」,被當地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 日偽報紙也為之驚嘆的這位「紅槍白馬」的婦女。
羅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縣人。 原名雨成,新化縣松山鄉人。少時在維新、文德小學讀書,後因家貧輟學。1945年冬,去乾城縣所里鎮(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師附小就讀。1947年,考入省立九師,畢業後升入省立十三中學高中部求學,並改名羅盛教。
由於家境貧寒,羅盛教11歲時才上小學,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學了。為了有口飯吃,父親將他送去當了道士。14歲那年,他不得不到鎮上叔叔開的雜貨鋪幫工。
1949年,羅盛教的家鄉解放了。這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湘西軍政幹部學校的一名學員。羅盛教文化程度較低,聽起課來感到吃力,抓不住重點,筆記記不全。為了不掉隊,每次下課後,他都要將別人的筆記借來,和自己的筆記對照,查缺補課,然後用鋼筆工工整整地抄寫一遍。在建校勞動中,需要將倒在河中的一棵樹抬到岸上搭橋用。羅盛教第一個跳進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帶動下,全班二三十個同學都跳進河裡,終於將樹拖上了岸,搭起了橋。1950年2月1日,羅盛教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1年4月,羅盛教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並隨部隊奔赴朝鮮。 任志願軍第47軍141師偵察隊文書。在朝鮮他曾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
在朝鮮的日子裡,羅盛教時時感到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他和駐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的老鄉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經常幫房東大媽擔水、劈柴,鄉親們都誇獎羅盛教是好樣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和戰友宋惠雲一起去河邊練習投擲榴彈。正值隆冬季節,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蓋住,幾個兒童正在滑冰,笑聲陣陣。忽然,傳來了呼救聲,有人掉進冰窟窿了!羅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彎腰,直沖過去。他一邊跑一邊飛快地脫掉身上的衣服,接著跳進了冰河裡。過了好一會,羅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氣,又鑽進水裡。又過了一會,羅盛教終於將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當那少年兩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時,突然,嘩啦一聲,冰又塌了,少年連人帶冰又落入水中。這時羅盛教全身已凍得發紫,體力已快消耗殆盡,但他卻又一次潛入水中,好久,才用頭和肩將少年頂出水面。這時宋惠雲已將一根電線桿拖到河邊,少年抱住電線桿被拉上了岸。人們急切地等待著羅盛教,然而,他卻再也沒有上來。為了救落水的朝鮮兒童,羅盛教英勇獻身。
全村老百姓都趕到了河邊,沉痛哀悼這位英雄的志願軍戰士。村民們將羅盛教安葬在村莊邊的佛體洞山。
1952年2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羅盛教追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模範」、「特等功臣」的稱號。同年4月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決定追認羅盛教為「模範青年團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及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在革命和戰爭的年代裡,建湖人民,在中國共產的領導下,無數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為了民族的獨立,國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投身革命,奔赴前線,同國內外敵人進行了殊死斗爭,有1400餘名烈士為國捐軀。
在建國六十年大慶時,我們懷念他們的豐功偉績。今天為了更好了解他們的英雄事跡,早期曾經在建湖大地上浴血奮戰人士的小傳,宣揚他們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光輝業績,讓他們的風流余韻,光照人寰。
崔 鑒(1911—1934)
崔鑒,出生於蘆溝大崔庄的一個地主家庭。1927年入鹽城亭湖中學讀書,受到中共鹽城地方組織的熏陶和進步師生的影響,思想進步,
⑨ 革命歷史事件有哪些
有:平型關大捷、南昌起義、百團大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七七事變等。
1、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
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2、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3、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4、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5、平津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予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決戰性戰役。是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台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
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平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個戰役。
⑩ 講述南陽歷史
多了,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他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 范蠡:生於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戰國末期,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是歷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我囯長達五千餘年的封建傳統,均以「士、農、工、商」為列,士為首,商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須著一黑一白之劣規,故范蠡一生雖有輝煌業績,然終因棄官經商的經歷使他無緣與歷史名人共同載入史冊。) 張仲景 張仲景,東漢南郡涅陽(今河南鄧縣穰東鎮,一說今南陽)人,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於1945年9月29日吳漢 吳漢(?—44年),字子顏,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位居第三。任偏將軍、大將軍,劉秀稱帝後,升任大司馬,封舞陽侯。 鄧禹 鄧禹(2—58年),字仲華,南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馮友蘭 馮友蘭(1895 -- 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52年後一直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馮景蘭 礦床學家。河南唐河人。192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碩士學位。北京地質學院教授。40年代曾參加川、康、滇三省銅礦勘探及滇緬鐵路沿線礦產調查;50年代在豫西調查中對評價平頂山煤礦和河南鞏縣鋁土礦作了指導工作,參加選定三門峽壩址建議書的編寫工作。對兩廣、陝北以及瀋海鐵路、隴海鐵路沿線的地質調查,為這些地區以後的地質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礎。對川、康、滇各省銅礦的成因類型和次生富集作用發表了有開創性的意見。1957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 彭雪楓 文武兼備一代英才彭雪楓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戰,智勇雙全,戰功卓著,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 姚雪垠 (1910.10.10)原名姚冠三,河南鄧縣人。幼年在家鄉讀私塾和小學。1924年至信陽一所教會中學就讀。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學預科。次年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捕,釋放後被校方開除,離開河南至北平。1935年起,陸續在北平《晨報》、天津《大公報》發表短篇小說。1937年到開封,與嵇文甫、範文瀾、王闌西等人創辦《風雨》周刊。1938年春到武漢,在《文藝陣地》l卷3期發表著名的短篇小說《差半車麥秸》。1939年,長篇小說《春暖花開的時候》開始在胡繩主編的重慶《讀書月報》上連載。1943年初至重慶,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東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返成都創作了取材於自身經歷的長篇小說《長夜》。 王永民 王永民,漢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43年12月生於河南省南陽地區南召縣貧農家庭。1962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通詩文、書法、篆刻和音樂。 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並發明被國內外專家評價為「其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的「五筆字型」(王碼),以多學科最新成果之運用、集成和創造,提出「形碼設計三原理」,首創「漢字字根周期表」,發明了25鍵4碼高效漢字輸入法和字詞兼容技術,在世界上首破漢字輸入電腦每分鍾100字大關並獲美、英、中三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