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們所說的「五朵金花」各叫什麼名字
其中之一:楊麗坤
當時金花的角色並不是給楊麗坤的,而是暫時定了別的演員,當導演王家乙去找那位演員的時候,恰好碰到楊在擦窗戶,當時她一眼就看中了楊的靈氣,後來又知道她是一名舞蹈演員,一時間王也沒有立刻做決定,而是和攝影的人商量了一下,因為楊換上了白族的服裝實在讓人不能拒絕。在演完了《五朵金花》後,楊一夜成名。
所獲獎項:1960年第二屆亞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楊麗坤)
楊麗坤(1942.4.27-2000.7)女演員。1942年4月27日楊麗坤出生在雲南省磨黑縣,是彝族人。少年時在昆明讀書。
1954年她進入雲南省歌舞團,成為主要獨舞演員之一。她刻苦好學,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
1958年主演影片《五朵金花》,於1960年獲埃及第二屆亞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
1964年主演影片《阿詩瑪》。
「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致病。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阿詩瑪」演員楊麗坤去世華聲報訊:電影演員楊麗坤離開了曾使她輝煌,也使她痛苦的人世。這位當年銀幕上美麗動人的「阿詩瑪」,是7月21日晚上7時15分,在她位於上海莘庄金城綠苑的家中去世的,享年僅58歲。腦梗塞引起的並發症,奪去了她那多姿多彩而又多舛多難的生命。她是在平靜中去世的。據《新民晚報》楊展業報道,楊麗坤的小兒子唐韜告訴記者,三四年前,媽媽就患了腦梗塞,曾住院治療整整一年,病情有所穩定,因為她思念著家人,於是大家把她接回家中,請了一個保姆,日夜看護,但沒想到,上星期五那個悶熱的夜晚,因為猝不及防……,臨終前,楊麗坤身邊只有她的婆婆。1958年,楊麗坤在向國慶十周年獻禮的彩色故事片《五朵金花》中飾演女主角金花,朴實自然的表演,使她一舉成名,在1960年的第二屆亞非電影節上榮獲「最佳女演員銀鷹獎」。1964年,楊麗坤主演影片《阿詩瑪》,她發揮了自己的舞蹈特長,將阿詩瑪美麗善良的形象成功地樹立在銀幕上,全國億萬觀眾無不為之傾倒。「文革」中,她遭到「四人幫」殘酷迫害,以致患病,長期休養。唐韜告訴記者,因腦梗塞,媽媽最近一二年走路不便,但她的思路仍十分清晰,因受病魔的折磨,平時話不多。行動不便、怕受刺激,使這位把青春獻給電影的演員已多年沒有進過影院,只偶而在家中看看電視。楊麗坤去世的消息不脛而走,海內外所有關心她的人們都感到無比悲痛和惋惜。楊麗坤的大兒子在愛爾蘭留學,因為要等他趕回來和母親最後訣別,她的家人和上海電影製片廠初步決定,7月29日為楊麗坤舉行告別儀式。
㈡ 史學問題五朵金花
1、概括
「五朵金花」是指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問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參見《建國以來史學理論問題討論舉要》,齊魯書社1983年版)。
2、「五朵金花」的意識形態使命
古史分期問題:「戰國封建說」、「西周封建說」和「魏晉封建說」等。關注的是「五種生產方式」理論和社會形態學說是否適用於解釋中國歷史,並由此說明中國革命與歷史的前途問題。
資本主義萌芽問題:主要說明即使沒有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也能發展到資本主義去,即中國歷史會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所規定的路線前進,這一理論具有普世性。
農民戰爭問題:主要目的是為歷史上的造反者翻案,論證農民在當前革命中的地位。
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和漢民族形成問題也承擔著同樣的意識形態使命。
3、原因
第一,權力中樞(主要是毛澤東)對史學的興趣。毛澤東對史學的期待是注重現實、推崇致用。他關於中國歷史的一系列見解成為史學界的軸心,指導、規范、覆蓋著中國史學界,傳播、闡釋、學習這些見解成為中國史學界的當務之急。這一時期的史學論戰都與毛澤東的這些見解有關。
第二,「五朵金花」的綻放也來自於當時學者們對現實政治的全神貫注,養成了以服務現實為榮、以脫離現實(考據)為恥的治學取向和學術環境。
4、「五朵金花」問題與「歐洲中心論」
「五朵金花」的共同特點:「以論帶史」,用中國的史料與事實來印證西方歷史模式或理論(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的)的某些論斷,將西方模式視為不證自明的前提,而將中國歷史和史料置於被動、消極乃至從屬的地位。
西方模式的問題:是東方主義的產物,是從西方的幻覺出發對東方歷史的一種重構。東方主義是「西方控制、重構和管轄東方的一種方式」,是西方關於東方世界的「種種意識形態的假設、意象和幻想。」(參見薩義德《東方學》,阿里夫•德里克《中國歷史與東方主義問題》,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等)東方主義對東方歷史的想像是:以嚴格管理「水利」為基礎的專制主義,以農業與家庭手工業頑固結合和反商業為特徵的生產方式,以村社為實體的公有制,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長期停滯、沒有發展。與此相伴的觀念,就是反復毀滅與重建,「野蠻」、「愚昧」、「未開化」或「半開化」、「殘忍」、「普遍奴隸制」等等。結論就是:東方需要西方來拯救,東方的一切民族要麼滅亡要麼西方化,沒有其他選擇。這樣,東方的歷史與未來就被納入了西方的軌道。從本質上說,這種模式和理論是「歐洲中心論」的派生物。歷史和事實都已經證明,這種理論是沒有根據的。
不幸的是,中國史家在當時相信這個模式和理論,並將之簡化為一般和特殊的關系。這樣,當西方歷史成為「標准」和「正常」之時,中國歷史就成為「特殊」、「例外」和「早熟」的了。中國歷史的意義只有在和歐洲歷史進行比照時才能被發現,從而失去了自身獨立存在的價值。
馬克思的東方理論也是在他的時代普遍存在的「歐洲中心論」的假設之上建立的,不管他受「歐洲中心論」的影響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不過,我們在指出這一點時,要充分肯定馬克思理論中所包含的豐富的人類學、社會學價值。
5、「五朵金花」的學術價值
「五朵金花」雖然受到政治意識形態的巨大影響並承擔了相應的使命,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它們所具有的學術價值。比如古史分期問題,使本來資料最為貧乏的先秦、秦漢史率先得到最為清晰、精細、深入的清理;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直接催生了明清社會經濟史這個研究領域,並取得了海內外公認的學術成就;農民戰爭問題使以往受到忽視的下層民眾的各種材料得到重視和整理,與國際史學倡導的「由下而上地看歷史」潮流不謀而合。而且,從這一時期唯物史觀派的總體治史理念、為學旨趣、作業方式來看,重視重大問題研究、重視長時段研究、重視社會經濟史研究、重視宏觀整體研究、重視由下往上看,等等,都與年鑒學派屬於同一種研究範式。這一點也是應當看到和肯定的。 我沒有找到什麼文章。
㈢ 史學「五朵金花」的歷史地位到底有多重要
在中國當代史學史上,「五朵金花」是指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對中國古史分期、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國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以及漢民族形成等五個重大理論問題的集中研究。這些問題的研究興起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鼎盛於五六十年代,嬗變於八九十年代,至今仍有重要影響。
顯示出旺盛生命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影響下,出現了某些質疑甚至否定「五朵金花」歷史地位和學術價值的觀點。例如,有人認為「五朵金花」研究是用西方歷史理論之「履」,削中國歷史實際之「足」,結果只能是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四不像」。有人乾脆將「五朵金花」貼上「假問題」的標簽,打入另冊。甚至有人認為,將秦代至清代稱為封建社會,是中國歷史研究中最大的「冤假錯案」。種種觀點不一而足。這些論點大多根據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西義和古義,來評判中國史家的「五朵金花」研究,指責這些研究「僵化膚淺」。
究竟應該如何看待「五朵金花」在中國近現代史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評價其中涉及的中西概念內涵和外延的差異?這是一個伴隨「五朵金花」而來的問題。其實,馬克思主義史家並非沒有注意到這批在中國歷史研究中被賦予特定學術含義的核心話語與其本義的區別。在馬克思主義史家看來,隨著研究的深入開展,這些區別已逐漸成為基本常識。不過顯而易見的是,經過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歷次激烈論戰後,中國無奴隸社會、無封建社會的觀點不僅沒有被廣大學界接受,而且漸趨淹沒無聞。相反,唯物史觀的基本話語逐漸被廣大學人接受,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根本基石也在與中國歷史研究相結合的過程中日漸穩固,顯示出旺盛的學術生命力。那些以西方理論產生時的含義來反觀和審視「五朵金花」研究和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所得出的認識,既是片面的、機械的,又是簡單的、武斷的,除了重復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些陳詞濫調之外,並沒有提出什麼新的觀點。
「五朵金花」是馬克思主義史家在唯物史觀指導下深入研究中國歷史實際而成功構建新話語、新理論的典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史家對諸如「封建」、「封建社會」、「資本主義」、「資本主義萌芽」、「階級」、「階級斗爭」、「民族」、「農民起義與農民戰爭」等術語進行了改造和嫁接,並賦予了新的含義,創造出行之有效的基本邏輯工具,前所未有地成功構建起探討研究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發展道路的學術話語體系。「五朵金花」因其對中國歷史發展道路的可貴探索,第一次使得中國人對自身的文明發展歷程看得如此清楚、如此真切,培育出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因而具有不可抹殺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若將「五朵金花」研究放到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加以考量,放到人類歷史發展道路一元多流的歷史發展路徑框架下加以探究,或許會得出更加富有說服力的判斷。
關於「五朵金花」問題的討論,不僅沒有隨著時代主題的變化和學術話語的轉換,變成無意義的「假問題」,相反隨著人們對中國歷史研究的深入,愈發顯示出它的意義和價值,反映出馬克思主義史學話語的包容性和闡釋力。
回應時代主題
有人以馬克思從來沒有使用過「資本主義」概念等觀點,試圖否認「五朵金花」研究的必要性。有人則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家有關中國社會形態的理論歸結為五種社會經濟形態的單線發展論,並橫加指責,甚至認為中國歷史上的奴隸社會與資本主義萌芽的研究都是建築在「歐洲中心論」基礎上的。這些否定中國歷史上存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乃至資本主義萌芽的諸種觀點,都曾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史上引起廣泛討論,引起激烈論戰。現在的事實是,無論這些否定者如何闡述其觀點,卻始終未能構建起完整的理論與話語,更拿不出運用其觀點闡釋中國歷史道路的宏觀性研究成果,尤其拿不出通史性成果。唯物史觀的基本話語與研究範式始終不失服膺者和捍衛者,「五朵金花」研究致力於探討的問題至今也仍在如火如荼地探討著,不斷取得新認識和新進展。「五朵金花」研究對中國歷史發展道路的貫通性研究,仍然是最有說服力的,其研究理念、基本觀點和價值判斷仍是人們認識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基本出發點和普遍遵循。
唯物史觀的社會形態理論和階級分析法,是闡釋五千多年中國歷史發展道路的銳利理論工具。正如有學者所講,以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為代表的「五朵金花」研究,事實上就是對「中國能現代化嗎」這個恆久問題的探討,只不過這個討論變換了論說方式和學術語言。以現代化的視角來審視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能夠輕而易舉地抓住問題的實質:資本主義萌芽研究最終的問題指向究竟是什麼?很顯然,關於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的討論,絕非對五種社會形態理論的簡單套用和機械模仿,而是對中國如何實現現代化的深層次思考與探討,是對近代中國時代主題的回應與關切。更有研究成果指出,現代世界並不是由西方獨自締造的,而是由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共同創造的,原發性的現代化決非西歐一條道路可走。因此,「五朵金花」研究也就是在探索中國逐漸走向現代世界的途徑與過程,具有內在的原發性驅動力。這一認識極大地拓展了「五朵金花」研究的空間,將「五朵金花」研究從線性發展觀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而大大提升了相關問題研究的世界意義。
中國當代史學不僅要在全球化視野下研究中國歷史發展道路,構建具備較強理論影響力和學術闡釋力的分析框架和解釋範式,而且要在世界范圍內展現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歷史形態與現實模式。中華民族在充滿信心地面對世界、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同時,也面臨著保持中國文化的民族特點和風格,構建具有中華民族氣派和品格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新形態的艱巨任務。從這個意義上看,這也是在延續「五朵金花」研究曾經成功構建起國人自信心的努力,這是時代賦予當代史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一個時代的學術,有其發生、發展、嬗變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不同的時代之所以對「五朵金花」研究揭示的問題表現出持之以恆、不絕如縷的研究興趣,也正說明了這些問題乃是事關中國歷史發展道路的大命題,需要根據時代需求和不斷發展變化的認識水平,取得更加接近歷史真相的研究成果。「五朵金花」研究對於中國歷史發展道路的研究具有發覆之功,成功構建了一個時代學術研究的話語體系和學術範式,並對西方學界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當今時代進一步深化歷史研究、構建適應新時代學術話語的前提和基礎。
彰顯史學時代品格
19世紀以來,西強中弱的整體格局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即便在中華民族實現了民族獨立、西方武力不能奏效的形勢下,西方列強也沒有放棄瓦解、分化中國的圖謀,而是寄希望於文化滲透和文化侵略,西方強勢話語不斷變換著面貌,對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中蘊含的歷史觀、價值觀加以沖擊與否定、腐蝕與改鑄。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告別革命論、歐洲中心論、東方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化全球化、「普世價值」等,都沒有改變其腐蝕和否定中國主流價值、學術話語和發展道路的基調。
就拿興起於西方的國際漢學來說,正如有學者所言,它既有意無意地受到其本民族不同歷史經驗的影響,又受不同地區漢學學術傳統的制約,因而無不是站在以西方為主體的立場之上。遺憾的是,對於這樣一種改換面貌的西方話語表達形態,不少學者採取了一味追求和模仿,甚至全盤接受、照搬照抄的態度。在筆者看來,一個時期以來盛行的「漢學熱」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推進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如果我們對這些舶來之物不加區別地悉數接受,甚至對這種「漢學熱」持以某種崇拜心態,那就不僅起不到繁榮中國文化、中國學術的作用,而且不利於我們的學者建立學術自信。在此背景下,史學界對「五朵金花」基本評價發生重大分歧和激烈爭鳴,也就在所難免。
當代中國史學話語體系的構建,應該以中國史學優良傳統和優秀遺產為土壤,以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優秀遺產為根基,在借鑒外國史學優秀思想基礎上,培育出當代中國歷史學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彰顯出當代中國歷史學的時代品格和學術風貌。「五朵金花」討論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取得的重要理論成果,是中國當代史學最重要的理論遺產之一。通過「五朵金花」研討,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不僅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學術話語體系,而且成功構建了至今為止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和理論闡釋力的研究範式,創造出緊扣時代脈搏、推動社會發展、經得住歷史檢驗的文化成果。歷史上的「五朵金花」研究盡管存在某些時代局限性,但從整體上看仍具有得天獨厚的學術優勢和不可忽視的理論價值,是當代中國史學上的一座「富礦」。
㈣ 史學界的五朵金花是誰
不是指認,是指中國歷史學中的五個問題。
「五朵金花」是指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五朵金花式問題、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問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參見《建國以來史學理論問題討論舉要》,齊魯書社1983年版)
古史分期問題:「戰國封建說」、「西周封建說」和「魏晉封建說」等。關注的是「五種生產方式」理論和社會形態學說是否適用於解釋中國歷史,並由此說明中國革命與歷史的前途問題。
資本主義萌芽問題:主要說明即使沒有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也能發展到資本主義去,即中國歷史會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所規定的路線前進,這一理論具有普世性。
農民戰爭問題:主要目的是為歷史上的造反者翻案,論證農民在當前革命中的地位。
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和漢民族形成問題也承擔著同樣的意識形態使命。
「五朵金花」雖然受到政治意識形態的巨大影響並承擔了相應的使命,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它們所具有的學術價值。比如古史分期問題,使本來資料最為貧乏的先秦、秦漢史率先得到最為清晰、精細、深入的清理;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直接催生了明清社會經濟史這個研究領域,並取得了海內外公認的學術成就;農民戰爭問題使以往受到忽視的下層民眾的各種材料得到重視和整理,與國際史學倡導的「由下而上地看歷史」潮流不謀而合。而且,從這一時期唯物史觀派的總體治史理念、為學旨趣、作業方式來看,重視重大問題研究、重視長時段研究、重視社會經濟史研究、重視宏觀整體研究、重視由下往上看,等等,都與年鑒學派屬於同一種研究範式。這一點也是應當看到和肯定的。
山東大學王學典教授曾發表文章,論述過此類問題。其有一句結論:是「假問題」,但在論證假問題時,顯現出「真學術」。
㈤ 中國古代史研究五朵金花shi哪五朵
中國古史分期問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農民戰爭問題、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是建國後前30年間史學爭鳴的熱點問題,被稱為古代史研究的「五朵金花」。
㈥ 史學界「五朵金花」指的是什麼啊
史學界「五朵金花」:
古代史分期問題、歷代土地制度問題、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問題、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其中又以古代史分期問題的爭鳴歷時最久、影響最大,吸引了許多專家學者。
㈦ 數學史上的五朵金花是什麼其中把復數中的兩種表示方法包括進去了的歐拉公式,聯繫上了三角函數和指數函
^e^ix=cosx+isinx,e是自然對數來的底,i是虛自數單位。它將三角函數的定義域擴大到復數,建立了三角函數和指數函數的關系,它在復變函數論里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當x=π時,就有e^iπ+1=0,這個恆等式也叫做歐拉公式,它是數學里最令人著迷的一個公式,它將數學里最重要的幾個數字聯繫到了一起:兩個超越數:自然對數的底e,圓周率π,兩個單位:虛數單位i和自然數的單位1,以及被稱為人類偉大發現之一的0。
數學史上的五朵金花就是指e,π,i,1,0。
㈧ 五朵金花中金花原意是什麼花
《五朵金花》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59年製作的一部愛情電影。該電影講述的是白族版青年阿鵬與副社權長金花在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相遇時一見鍾情,次年阿鵬走遍蒼山洱海淘金花,顛末一次次的誤會之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
《五朵金花》先後在46個國家公映,創下當時中國電影在國外發行的紀錄。 1960年,在埃及開羅舉行的第二屆亞非電影節上,該片引起轟動,導演王家乙獲最佳導演銀鷹獎,楊麗坤獲最佳女主角銀鷹獎。埃及總統納塞爾點名請楊麗坤親自前往埃及領獎。該片獲得2000年中國電影百年十佳評選第一名。
影片描繪了一幅積極、上進的生活畫卷,展現了人與人之間最純真、最質朴的情感,並通過這個曲折溫馨的喜劇故事,展示了活躍在不同崗位的五位金花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片中人物情感真摯、自然流露,還穿插了悅耳的音樂和雲南大理的秀麗山水,帶給觀眾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使本片成為一部
㈨ 有誰知道五朵金花是哪幾個
黃梅戲「五朵金花」是指:馬蘭、吳瓊、楊俊、吳亞玲、袁玫
㈩ "五朵金花"什麼意思
「五朵金復花」是指中國古代史制分期問題、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問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參見《建國以來史學理論問題討論舉要》,齊魯書社1983年版)。
(10)歷史學五朵金花擴展閱讀:
意識形態
古史分期問題:「戰國封建說」、「西周封建說」和「魏晉封建說」等。關注的是「五種生產方式」理論和社會形態學說是否適用於解釋中國歷史,並由此說明中國革命與歷史的前途問題。
資本主義萌芽問題:主要說明即使沒有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也能發展到資本主義去,即中國歷史會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所規定的路線前進,這一理論具有普世性。
農民戰爭問題:主要目的是為歷史上的造反者翻案,論證農民在當前革命中的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和漢民族形成問題也承擔著同樣的意識形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