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遵義會議歷史事件在我國革命歷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為代表的內新容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志。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毛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
㈡ 按時間順序排列下列歷史事件,正確的是 ①遵義會議 ②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圍剿」
答案D
工農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被迫開始長征。紅軍突破國民黨的四道封鎖線回,在中國革命處在生答死攸關的時刻,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糾正了第五次反「圍剿」以來錯誤的軍事指揮路線,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與中央紅軍會師。
㈢ 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
一、主要內容
事實上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即遵義會議決議,後來在長征途中的扎西會議上通過。
陳雲手稿記載的遵義會議作出的四條決定:
(1)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3)常委中再進行分工;
(4)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5)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二、歷史意義
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從而使黨領導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戰爭轉危為安,轉敗為勝,大大加快了我國革命勝利發展的進程。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初步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的歷史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以後,在中國共產黨和根據地的各項工作中,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得到更加變本加厲的推行。在這種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迫使紅軍放棄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長征初期,「左」傾教條主義者從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成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並且把戰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使部隊的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致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力,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
為了擺脫尾追和堵擊的敵軍,毛澤東同志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
㈣ 遵義會議的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以後,在中國共產黨和根據地的各項工作中,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得到更加變本加厲的推行。在這種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迫使紅軍放棄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長征初期,「左」傾教條主義者從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成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並且把戰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使部隊的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致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力,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
為了擺脫尾追和堵擊的敵軍,毛澤東同志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
會議意義
1、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
2、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志。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
㈤ 遵義會議召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湘江戰役後,蔣介石迅速調集兵力,企圖在北去湘西的路上圍殲紅軍。回1934年12月10日,當中央紅軍行答至湘桂邊境的通道時,20萬國民黨軍已在前方張網以待。在這緊要關頭,毛澤東提出放棄北上湘西的計劃,全軍西進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歷史背景是什麼激烈的爭論,毛澤東的建議被通過。紅軍在通道轉兵,避免了覆滅的危險。
1935年1月初,紅軍強渡烏江,進占遵義。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月15日至17日召開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遵義會議。
㈥ 導致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事件及其主要內容
㈦ 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主要內容:
遵義會議作出的四條決定:
(1)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3)常委中再進行分工;
(4)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5)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
會議意義: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7)遵義會議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啟示:
遵義會議啟示我們,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與時俱進地提出和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我們黨的全部歷史表明,黨的理論和路線正確與否,是關系全局、決定一切的。黨要形成正確的理論和路線,關鍵在於深刻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深刻認識和掌握中國國情,並把兩者正確地統一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之中。
中國黨過去的失敗,「都是指導上的失敗」,「而並不是工作上的失敗」。這是「過去歷史上我們最吃虧的地方」。這些話思想深刻、耐人尋味。這里所說的「指導上的失敗」,就是指黨在理論和路線上發生的錯誤。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的會議,由此中國革命開始擺脫不真正了解中國情況的共產國際的干預和束縛而顯示出無窮的生命力。
㈧ 遵義會議發生在近代哪一事件中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專次極其重要屬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這次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
㈨ 遵義會議後,紅軍取得重大勝利的四件歷史史實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 飛奪瀘定橋。
四渡赤水是在雲貴川邊界地區機動作戰,與數倍於己的優勢敵人周旋,東西馳騁千里,南北往返數次,聲東擊西,調動敵人,妙趣橫生,精彩紛呈,被譽為戰爭史上的奇觀。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渡過金沙江,奪取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親自指揮的一個決定性戰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澤東以自己特有的偉大戰略眼光,靈活指揮3萬餘人的紅軍,與10倍於己的優勢敵人周旋,東西馳騁千里,南北往返數次,忽南忽北,聲東擊西,屢用奇兵,調動敵人,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跡。在四渡赤水作戰中,紅軍進行了大小40餘次戰斗,共殲敵1.8萬餘人。中央紅軍從此一反長征以來的被動挨打局面,取得了戰略轉移的主動權。四渡赤水是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於長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邊界的深山狹谷間,江面寬闊,水急浪大。如果紅軍過不去江,就有被敵人壓進深山狹谷,遭致全軍覆滅的危險。當紅軍大隊人馬向金沙江挺進時,蔣介石如夢初醒恍然大悟,認定紅軍的目的既不在貴陽,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無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達命令,控制渡口,毀船封江。就在紅軍進抵金沙江前夕,江邊的敵人已將所有船隻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軍委幹部團的同志們接受了搶奪皎平渡的任務。他們二話未說,翻山越嶺日夜兼程180里,當天夜晚就來到了金沙江邊。在渡口,他們幸運地找到了一條船。原來這條船是送探子來南岸探查情況的,探子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後來,他們又在當地農民的協助下,從水裡撈出了一條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後,他們乘坐這兩條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敵人的哨兵以為探子回來了,沒有在意。他們來了個突然襲擊,一舉消滅了一連正規軍和一個保安隊,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後來,他們又找到了五條船,動員了36名艄公。
與此同時,紅一軍團趕到了龍街渡口,紅三軍團趕到了洪門渡,但這兩個渡口都沒有船隻,加上江寬水急無法架橋。軍委命令他們迅速轉到皎平渡過江。
從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時間里,紅軍主力就靠這7隻小船從容地過了江。擔任後衛的9軍團在南渡烏江以後奉軍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繞圈子,時東時西,忽南忽北,牽制了敵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們到了雲南東川與巧家縣之間,並於5月9日在樹節渡順利地渡過了金沙江。兩天以後,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可是紅軍已經毀船封江,遠走高飛,無影無蹤
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紅軍從冕寧瀘沽地區分左右兩路北進。5月24日,中央紅軍先遣隊紅一師第一團夜襲安順場(在四川石棉縣境內),消滅守敵兩個連,奪得渡船1隻。5月25日 ,紅一團一營二連17名勇士,由連長熊尚林率領,乘木船戰勝激流駭浪,沖過敵人的重重火網,強行渡過了大渡河。紅軍從當年太平天國石達開全軍覆沒之地殺出一條生路。盡管紅軍大部隊沒有全部從這里渡河,但這一英雄壯舉震撼了敵人,也為紅軍沿大渡河兩岸北上夾擊瀘定橋守敵創造了有利條件,對紅軍奪取整個大渡河戰役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意義。
飛奪瀘定橋
瀘定橋的東橋頭與瀘定城相連,由川軍第三十八團主力防守。在紅軍到達之前,守軍已將鐵索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鐵索鏈懸在大渡河上,形勢十分險惡。1935年5月29日, 紅軍左縱隊先頭部隊紅四團一營二連22名英雄,在連長廖大珠率領下,冒著敵人火力,攀踏著懸空的鐵索向東橋頭攻擊,勝利佔領大橋。紅軍後續部隊跟進,迅速擊潰守敵一個團,佔領瀘定橋。中央紅軍主力從瀘定橋渡過了大渡河。這樣,蔣介石企圖使中央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的夢想徹底破滅。
㈩ 遵義會議的召開與中國革命哪一重大的歷史事件有
1、遵義會議的召開與紅軍長征有關.
2、2006年是該事件結束71周年(遵義會議1935年召開)內.
3、直接原因:博古和李容德的錯誤指揮使紅軍在長征初期損失慘重,血的教訓教育了紅軍,中央領導必須改組.
4、意義: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和紅軍,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