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

發布時間:2021-02-13 06:29:03

㈠ 陝西歷史博物館展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中國「內AAAA」級旅遊景容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長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秦、漢、隋、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

㈡ 陝西歷史博物館有18件國寶級文物,分別是哪些,分別位於哪些展廳

1、西周早期【(方輿)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徑56.5厘米。1972年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
目前暫存庫房,沒有在展線上展覽。

2、西周中期【五祀衛鼎】通高36.3,口徑34.3厘米。1975年岐山縣董家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徑50厘米。1980年陝西長安縣下泉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4、西漢【皇後玉璽】高2,邊長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陝西咸陽市韓家灣鄉狼家溝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5、西漢【鎏金竹節熏香爐】通高58,口徑9,底徑13.3厘米。1981年陝西興平縣豆馬村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6、唐【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7、唐【闕樓.儀仗圖】高28O,寬28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宮女圖】高176,寬196.5厘米。1960年陝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馬球圖】高229,寬688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獵出行圖】高100-200,全長89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李賢墓出土。

11。唐【禮賓圖】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組18幅壁畫均保存密封庫房中,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內均有其復製品供遊客欣賞。

12、13、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兩件)】 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4、唐【鑲金獸首瑪瑙杯】長15.5,口徑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5、唐【鸚鵡紋提梁銀罐】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6、唐【三彩載樂駝】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庫房,其仿製品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3,腹徑14.3厘米。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徑30,底徑10.6厘米。陝西渭南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後段。

㈢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大藏品是什麼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大藏品:

1、金樽獸首瑪瑙杯。

2、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3、鴛鴦蓮瓣紋金碗 。

4、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籌建於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成立的陝西「勸工陳列所」,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里程。

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館區佔地6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1717950件(組)。

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 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3)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擴展閱讀:

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大館藏:

1、神秘瑰麗的青銅器。

雄偉的造型、古樸的紋飾、豐富的銘文,形成中國古代青銅器獨特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徵。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不同時代的青銅器約6千件,僅西周青銅器就近2千件。樂器、食器、水器和酒器,樣式多樣。

2、多姿多彩的歷代陶俑。

從秦朝到明朝的歷代陶俑藏品也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重頭戲。這里有氣勢磅礴秦朝兵馬俑、再到漢代跽(ji)坐俑、色彩絢麗造型妖嬈的唐俑等等,每個時代的陶俑都是風格鮮明,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審美觀。

3、精美絕倫的金銀器。

在古代,金銀器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目前唐代金銀器在我國出土的數量不多,在這里可以看到陝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近千件製作精美、做工精細的金銀器。舞馬壺、鴛鴦蓮瓣紋金碗,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4、獨具魅力的唐墓壁畫。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這些壁畫都是從唐代墓葬當中原件揭取下來的,描繪了當時的儀禮規范、生活習俗、服飾特色、娛樂方式與建築風格。

㈣ 陝西歷史博物館各展廳特色

1、第一展廳

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單元——《鳳鳴岐山》,以陝西作為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跡、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

第三單元——《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徵,表現了秦帝國垂範後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2、第二展館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如漢金餅、西漢「皇後之璽」玉印、西漢鎏金銀竹節銅熏爐、西漢彩繪雁魚銅燈、西漢彩繪陶鍾、漢醬釉綠彩雲紋陶奩、西漢彩繪騎兵俑、西漢上林銅鑒等,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

第五單元——《沖突融合》,以陝西豐富精美的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如漢金怪獸、晉「晉歸義羌王」金印、西魏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十六國靈華紫閣服乘金錯泥筩、北魏彩繪騎馬吹號角俑、南北朝彩繪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薩三尊銅像等,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徵。

3、第三展館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通過隋唐時代典型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的文化風貌,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和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並蓄、創新發展而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後,作為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造和精神傳承。

4、唐代壁畫珍品館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

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為國寶級,69件(組)82幅被定為一級品。

5、大唐遺寶展

何家村出土玉器、寶石等器物30餘件組,包括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獸首瑪瑙杯。

6、馬文化展

陝西歷史博物館每年還推出6—7個大型臨時展覽,如《驍騰萬里——中國古代馬文化展》。

展覽由陝西歷史博物館主辦,新疆博物館和甘肅博物館、山西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館等全國14家文博單位共同協辦,挑選了最具各地特色關於馬的文物精品。

7、文保修復展

《巧手良醫——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展》,是以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為主題的專題性展覽,主要展示多年來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方面的舉措,展示文物保護修復的理念、方法和技術。

(4)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擴展閱讀:

部分館藏文物:

1、青銅器

已登錄注冊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造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戰國鳥蓋瓠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

2、唐代壁畫

收藏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後從陝西關中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築、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

3、歷代陶俑

已注冊2000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藝術形象有文武官員、甲士侍衛、男僕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鎮墓獸和馬、駱駝等各種動物。

由於得天獨厚的優勢,陝西歷史博物館所藏古代陶俑種類多、數量大、等級高,而且產生演變的序列完整,在中國博物館極為少見,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漢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為著名。

㈤ 陝西歷史博物館有什麼好看的嗎

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中國「AAA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1],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2][3]
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長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秦、漢、隋、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4]
陝西歷史博物館前身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成立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1950年改稱西北歷史陳列館,1952年改稱西北歷史博物館,1955年6月改稱陝西省博物館。1983年,根據周恩來總理生前指示,開始在現址籌建新館,1986年夏破土動工,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開放,並定名現名[5][6]。2016年,陝西歷史博物館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評選入「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7]。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8]
2008年,陝西歷史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被確定為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館區佔地 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56萬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千平方米,展廳面積1.1萬平方米。館藏文物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

㈥ 陝西歷史博物館有什麼鎮館之寶

1、彩陶人面紋細頸瓶

新石器時代中期文物,高13.5厘米,口徑5.8厘米,腹徑10.5厘米,底徑3.5厘米,1977年陝西省臨潼縣姜寨遺址出土。

泥質紅陶,飾以黑色彩繪。小口,大平沿,瓶首形似花苞;束頸,溜肩,垂腹,小平底。口部繪制八道粗輻射紋,頸的上部飾黑彩,肩至中腹繪由三角、橢圓及圓點所組成的變形人面紋。

人面紋是這件細頸瓶的主題紋飾,突出兩只大大的眼睛,也有人稱之為「獸面紋」。人面紋可能是神話化了的圖像,反映了原始人的圖騰崇拜。

這種正面雙眼的人面或獸面紋的圖像一直影響到了後代,尤其是在商代的青銅器上常能見到類似的紋飾,表明這種紋飾的傳承具有一定的連續性。

2、龍泉窯刻花三足爐

明代文物,通高25.1厘米,口徑25厘米,腹徑27.5厘米。1956年西安市郊區出土。

寬沿上卷,束頸,鼓腹,三柱足,口沿上設兩只對稱的編索狀豎耳。頸部一周刻劃回紋,腹上刻劃折枝花卉三處,用凹寬頻區分。通體青釉晶瑩肥厚,有勻稱密集的氣泡。外底無釉,為紅色肚臍狀。胎質灰白細密。

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市境內,現已發現古窯址三百餘處。據調查,其創燒於北宋早期,興盛於南宋,衰落於明中期,有七八百年的燒造歷史。

3、「廿六年詔」陶權

秦朝文物,高12.4厘米,底徑15.3厘米,重2.85千克,1956年陝西省博物館徵集。

灰陶製成,陶質細膩。整體為覆缽形,上有橋形提鈕,鈕下穿圓孔。腹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為統一度量衡而頒發的詔令八行四十字:「廿六年,皇帝盡並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權是古代天平的砝碼。有皇帝詔文的秦權,其質地多為銅和鐵,這在陝西、甘肅、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山東、江蘇等省和自治區都有發現。作為陶質的秦權,出土較少,有詔文的更是罕見,因而這件「廿六年詔」陶權,極顯珍貴。

4、彩繪胡人牽駝俑

唐代文物,高45厘米,1974年陝西省咸陽市契苾明墓出土。

該俑頭扎襆頭,凸目圓睜,闊鼻大口,留有蓬鬆的絡腮胡須,身著翻領袍服,袍服下擺撩起纏於腰間,外套毛皮坎肩,下穿紅色窄腿褲及皮靴;雙臂屈抬腰間,右手半握拳呈牽駝姿勢。

5、捧食盒侍女俑

宋代文物,高41厘米,陝西省漢中市出土。

女子頭發向後平梳,挽髻,上身穿襦襖,外罩宋代非常流行的一款服裝背子」,下著長裙,腳穿平底翹頭鞋,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用織物襯、蓋的多層食盒,似乎是為了保持盒中食物的溫度,正在靜靜地耐心侍奉主人。

參考資料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

㈦ 陝西歷史博物館有哪些館藏有什麼特色

作為綜合性歷史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陳列主要分為基本陳列、專題陳列、臨時陳列三部分。基本陳列為陝西古代史陳列。它以時代為序,將陝西古代史分為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個部分,用約2000件文物形象、系統地展現了陝西自舊石器時代早期的藍田人至鴉片戰爭一百多萬年的發展過程。

專題陳列是學術性、專業性較強並圍繞著某一主題而舉辦的不定期展覽。

臨時陳列是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的補充,具有周期短、內容豐富、常看常新的特點,同時它又是一個文化交流場所、博物館面對社會的文化窗口。

㈧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達37萬件,以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而享有盛譽。1996年,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組對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進行評鑒、定級,共有762件(組)文物評定為一級文物。 青銅器。
已登錄注冊的有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造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戰國鳥蓋瓠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 唐代墓葬壁畫。
館內收藏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後從陝西關中地區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築、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 歷代陶俑。
已注冊的有2000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藝術形象有文武官員、甲士侍衛、男僕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鎮墓獸和馬、駱駝等各種動物。
由於得天獨厚的優勢,陝西歷史博物館所藏古代陶俑種類多、數量大、等級高,而且產生演變的序列完整,在中國博物館極為少見,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漢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為著名。 歷代陶瓷器。
已注冊的有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漢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窯青瓷等。器物種類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歷代建材。
已注冊的有10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兩周秦漢,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種類有陶制的瓦、瓦當、磚、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屬建築構件。 金銀玉器。
包括湮金望銀的銅器。已注冊的有2000多件。其中如西周玉制禮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鳥、西漢皇後玉璽、金銀竹節銅熏爐和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鑲金獸首瑪瑙杯、八棱樂伎金杯、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赤金走龍等,均屬舉世罕見的精品。 歷代貨幣。
已注冊的有10000多件。未清理造冊(即不包括在總藏品數之內)的尚有50000多枚和近7000公斤。種類繁多,有西周貝幣、戰國刀幣、秦半兩、西漢金、王五株、王莽時的各種貨幣、唐金銀幣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幣。 除上述八大類外,陝西歷史博物館還收藏有字畫、版本、經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代文物和民俗民族等文物。 1996年,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組對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進行評鑒、定級,共有762件(組)文物評定為一級文物,其中十八件(組)被評定為國寶級,居中國博物館前列。這批國寶文物涵蓋了古代壁畫、金銀器、青銅器、陶瓷器、玉器等各大類別,並以其珍貴而獨有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而斐聲海內外。 鑲金獸首瑪瑙杯,國之重寶,海內孤品。
唐代酒器,長15.5厘米,口徑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鑲金獸首瑪瑙杯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更是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瑪瑙杯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紋理雕琢而成。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從選材、設計到工藝,都可稱為唐代玉雕藝術的精品,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旟鼎,國寶級文物。
西周早期的文物,鑄於西周康王時期,1972年出土於陝西省眉縣楊家村。造型敦厚雄偉,紋飾莊重神奇。
旟鼎通高77厘米,口徑56.5厘米。立耳,深腹,平沿方唇,三柱足。口沿下飾浮雕狀饕餮紋,地襯細雷紋。三足根部飾大饕餮面。雙耳外側各飾一條曲體上緣的夔龍。腹外壁及底部厚積煙跡,顯系長期使用所致。腹內壁鑄有銘文28字。旟鼎承襲商代圓鼎風格,造型厚重庄嚴,紋飾十分精美,所刻銘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貴的歷史及藝術價值,加之鑄刻時代明確,被公認為周康王時的標准器,是一尊著名的西周時期的國寶。 五祀衛鼎,國寶級文物。
西周文物,通高36.5厘米,口徑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1975年岐山縣董家村出土。
雙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傾垂,鼎外底積結著厚厚的一層煙炱,口沿下飾以細雷紋填地的變形獸體紋腹內壁鑄銘文19行207字,記錄了一場衛和邦君厲之間因為土地補償而引起的違約案件。對研究西周時期的法律情況有重要作用。鼎內的銘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實際上已屬私有,但土地的轉讓,仍需通過王朝眾臣,說明貴族對土地的處分已得到制度上的默認。它是研究西周中期社會經濟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資料,對史學界和法學家都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多友鼎,國寶級文物。
西周晚期文物,1980年陝西長安縣下泉村出土。通高51.5厘米,耳高10厘米、寬11.6厘米、厚3厘米,腹徑50厘米、深31厘米,口沿外折2厘米,重35千克,蹄形足高20厘米,徑7厘米。
多友鼎鑄於西周厲王時期。腹內壁鑄銘文二十二行,二百七十九字,記載了西周歷王時期反擊獫狁侵犯的一場戰爭。其銘文是重要的上古文獻,對於研究匈奴史及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民族關系,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銘文結構凝練,字跡秀麗,又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中的重要篇章。 皇後之璽,國寶級文物。
西漢早期文物,高2厘米,邊長2.8厘米,重33克,以和田羊脂白玉雕成。1968年陝西咸陽市韓家灣鄉狼家溝出土。
玉色純凈無瑕,晶瑩潤澤。玉質堅硬緻密,無任何受沁現象。璽體為正方形,鈕為高浮雕的匐伏之螭虎。螭虎形象兇猛,體態矯健,四肢有力,雙目圓睜,眼球圓而凸出,隆鼻方唇,張口露齒,雙耳後聳,尾部藏於雲紋之中,背部陰刻出一條較粗的隨體擺動的曲線,6顆上齒也以陰線雕琢。螭虎腹下鑽以透孔,以便穿綬系帶。璽台四側面呈平齊的長方形,並琢出長方形陰線框,其內雕琢出4個互相顛倒並勾連的卷雲紋,每個雲紋均以雙陰豎線與邊框相連。陰線槽內殘留有部分硃砂。璽面陰刻篆書「皇後之璽」4字,字體結構嚴謹大方,筆畫粗細均勻,深度一致。《漢舊儀》載:「皇後玉璽,文與帝同,皇後之璽,金螭虎鈕。」此印形制與印文正與漢制相合。因出土地點距漢高祖和呂皇後合葬的長陵約1公里,推測為呂皇後呂雉之物,是漢代皇後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彌足珍貴。 鎏金銀竹節熏爐,國寶級文物。
西漢文物,通高58厘米、口徑9厘米,底徑13.3厘米,重2.57公斤,1981年陝西省興平縣茂陵1號陪葬墓出土。
高柄竹節豆形,蓋如博山,通體鎏金鋈銀,圈足底盤透雕兩蟠龍,均以頭承托盤腹,盤腹下部有十組三角形,內雕飾蟠龍紋,龍首回顧,龍身從波濤中騰出,線條流暢,造型奇妙。爐口外側刻銘文一周135字。漢武帝時稱「陽信」者惟其姊陽信長公主。陽信家當為漢武帝姐姐陽信長公主家,熏爐原為未央宮之物,後來被賞賜給陽信家。中國古代香爐,以漢晉間流行的博山爐最為精美,而此爐又為所見博山爐中最精美者,是古代罕見的藝術品。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國寶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唐代文物,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壺的造型採用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狀,壺身為扁圓形,一端開有豎筒狀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蓮瓣式的壺蓋,壺頂有銀鏈和弓形的壺柄相連,這種形制,既便於外出騎獵攜帶,又便於日常生活使用,表現了唐代工匠在設計上的獨具匠心。銀壺的兩側採用凸紋工藝各塑造出一匹奮首鼓尾、躍然起舞的駿馬。《明皇雜錄》載,玄宗曾在宮中馴養舞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時,給這些舞馬披上錦綉衣服,按著「傾杯樂」的節拍,跳舞祝壽,高潮時,舞馬躍上三層高的板床旋轉如飛,有時還讓壯士把床舉起,讓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樂工則站在周圍為馬伴奏。亦有詩描寫舞馬完成表演後的神態:「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棹尾醉如泥。」此壺的舞馬形象正好與書中記載相互印證,是十分難得的文物珍品。 闕樓儀仗圖,國寶級文物。
唐代文物。1971年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闕樓圖共兩幅,內容相同,分別繪於唐懿德太子墓墓道東壁和西壁,位於儀衛圖之前東壁闕樓圖高304厘米,寬296厘米;西壁樓圖高305厘米,寬298厘米。
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孫子。大足元年(701年)遭讒言被武則天杖殺,時年19歲,中宗復位後,於神龍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並號墓為陵。 宮女圖,國寶級文物。
唐代文物,高176厘米,寬196.5厘米。1960年陝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繪於墓前室東壁南側。
此畫為國寶級文物。畫中共9人。為首一人頭梳單刀半翻髻,目視前方,雙臂交又於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華貴高雅。其後一人頭梳螺髻,回頭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其餘7位宮女頭梳半翻髻、螺髻或雙螺髻,手中分別持有獨台、團扇、如意、方盒、高足杯、拂塵、包袱等物,側身緩行。其中除2位著男式袍衫外,其它7位皆著窄袖袒胸短襦,肩披絲帛,下穿紅、黃、綠等色曳地長裙,腳著如意雲頭履,畫面形象生動,似是侍寢的圖景。 馬球圖,國寶級文物。
唐代文物,高229,寬688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圖繪於墓道西壁。
有20餘騎馬人物,均著深淺兩色窄袖長袍,戴襆頭,穿黑靴。壁畫突出五個持偃月球杖的騎者驅馬搶球。前一騎作反身擊球狀,其餘縱馬迎擊。後10餘騎人馬,行者騎棗紅馬,或山間奔行,或馳騁騰空。止者著綠色長袍,紅翻領,佇目凝神,無球杖。背景襯起伏山巒,五顆孤零零的古樹點綴在空曠的畫面上,與墓道東壁的「出行圖」中的古樹遙相對應。此圖是有關馬球運動最早的形象資料。 狩獵出行圖,國寶級文物。
唐代文物,高100—200厘米,全長89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李賢墓出土。
原圖揭取時分為數幅,畫面以青山松林為背景,四十多個騎馬狩獵者攜弓帶箭或持旗或持馴豹鞭,浩浩盪盪地賓士在長安郊外的大道上,簇擁著主人縱馬馳向獵場。人物排列有序,最前方為兩名探路隨從,兩側為執旗衛士,最後為兩匹輜重駱駝和殿後隨從,中間大隊人馬束腰佩箭,架鷹抱犬、前呼後擁。構圖氣勢磅礴,宏偉壯觀,是唐墓壁畫中上乘傑作。
畫中行走在大隊人馬最前列的是一位身著紫袍、雍容端莊的官員,他身無佩箭及箭囊,坐騎是一匹白色「走馬」。這種走馬只有極少數地位很高的人才可使用。由此分析,騎此白馬的人應是章懷太子李賢。 鴛鴦蓮瓣紋金碗,國寶級文物。
唐代文物,通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碗由錘擊成型。侈口,圓唇,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器身滿飾珍珠地紋,腹部捶出雙層仰蓮瓣,上層蓮瓣中分別鏨鴛鴦、鸚鵡、鴻雁、鸛翎、鹿、狐、獐、兔、鴨等珍禽異獸;下層蓮瓣內刻忍冬花草。碗內底刻寶相花。圈足飾方勝紋一周,內刻鼓翼雲端的飛鳥一隻及流雲數朵,底沿以小聯珠綴成。碗內壁有墨書重量「九兩三」(實際稱重,為九兩半)。製作精妙絕倫,富麗堂皇。這兩件金碗流暢的蓮瓣、穩重的雙重結構和華麗的紋飾,是典型的唐代藝術風格,充分體現了唐代金銀器裝飾藝術的成熟,是罕見的藝術作品;而將多層次高密度的紋飾這樣繁而有序、清淅准確地鏨刻在小小的空間內,更是唐代金銀細工高超技藝的傑出表現。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國寶級文物。
唐代文物,高24.2厘米,口徑12.4厘米,足徑14.3厘米,重達1789克。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銀罐外觀大口短頭,罐腹圓鼓,喇叭形圈足,可活動提梁插入焊接在罐肩部的兩個葫蘆形附耳內,底部為圈足,足與罐體的連接處加焊一圈圓箍,罐體為純銀錘擊成型,花紋平鏨,魚子紋地,紋飾鎏金。提樑上飾有菱形圖案罐身通體裝飾以鸚鵡為主體、周邊環繞折枝花,組成兩組均衡式圓形圖案鸚鵡展翅於花叢間,靈動可愛,栩栩如生,裝飾在提梁罐兩面,其餘空白處以單株折枝點綴。銀罐上鏨刻的鸚鵡振翅欲飛,鮮活而豐滿,恰好與圓渾的外型,飽滿的團花相配,給人以富貴喜慶的感覺。是迄今已知唐代銀罐中最大氣和精美的一件。透過這種銀罐不僅可以領略唐代金銀器的工藝水平,同時它那圓渾飽滿的造型和豐富的裝飾題材,也是唐代審美時尚、生活態度和精神面貌的一種折射。 三彩載樂駝,國寶級文物。
唐代文物。通高58厘米,高24.2厘米,口徑12.4厘米,足徑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這組樂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時期的作品,舞樂者均穿著漢族衣冠,使用的卻大都是從西域傳入的樂器,表現的是流行於開元、天寶時期的「胡部新聲」即胡漢文化融合後的新舞樂。這組俑以狹小的駝背作舞台,卻承載陣容龐大的樂隊來表現當時流行的新舞樂,大膽運用了藝術誇張,充滿想像與浪漫。製作工藝精湛,形態逼真傳神,使人彷彿耳聞悠揚的樂曲。釉色鮮明亮麗,協調自然。堪稱唐三彩中的極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對研究盛唐時期的音樂、歌舞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青釉提梁倒注瓷壺,國寶級文物。
五代文物。1968年出土於陝西彬縣。
高18.3厘米,腹徑14.3厘米。胎質堅細,呈灰白色。釉色淡青而略泛灰,光澤瑩潤。壺身呈圓球形,虛設的壺蓋與壺渾然一體,伏鳳式提梁,以花蒂象徵壺蓋。蓋、壺銜接處堆塑哺乳母子獅,母獅張口為流。球形壺腹刻飾纏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窯瓷器出類拔萃的絕世珍品。
這件提梁倒灌壺是著名的耀州窯(窯址在今陝西銅川市黃堡鎮)產品。耀州窯是唐宋時中國北方名窯,時人推崇耀瓷「巧如範金,精比琢玉」。此壺造型古樸典雅,製作規整精細,紋紋繁褥華麗,尤其是構思奇特,設計巧奪天工,被認為是國內外存世耀州窯瓷器中最為精美的一件。 黑釉油滴碗,國寶級文物。
北宋文物。出土於陝西渭南。高9厘米、口徑30.2厘米、足徑11.8厘米。
碗大口小足,胎質灰白,通體施黑釉。油層表面布滿了大小不一,稱金屬光澤的小圓點,這些圓點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樣,因此被成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個特殊的種類,屬於結晶釉。
迄今所見的油滴釉器多出自建窯,胎體較厚,器型較小,而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這件黑釉「油滴」瓷碗,胎體厚重,釉面漆黑。如此之大和如此之美的油滴碗,具有典型的北方窯口的工藝特徵,特別是環布碗底的油滴斑點,晶瑩透亮,增添迷人的色彩,堪稱瓷中珍品。是迄今所見同類器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

㈨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18件國寶都有哪些

分別是:鑲金獸首瑪瑙杯、旟鼎、五祀衛鼎、多友鼎、皇後之璽、鎏金銀竹節熏爐、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客使圖、闕樓儀仗圖。

馬球圖、宮女圖、鴛鴦蓮瓣紋金碗、鎏金鸚鵡紋提梁壺、三彩載樂駝、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黑釉油滴碗、狩獵出行圖、鴛鴦蓮瓣紋金碗有兩件,所以共計18件。

1、黑釉油滴碗

黒釉碗大口小足,胎質灰白,通體施黑釉。油層表面布滿了大小不一,稱金屬光澤的小圓點,這些圓點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樣,因此被成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個特殊的種類,屬於結晶釉。這件是迄今所見同類器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

古籍記載黑釉油滴碗「盛茶閃金光,盛水閃迄今所見銀光。映日透視,光彩奪目。

2、青釉提梁倒注提壺

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3厘米,腹徑14.3厘米。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這件造型獨特、構思巧妙的倒灌壺,壺身呈圓形,蓋、梁、身連為一體。

象徵性的壺蓋為柿蒂形,提梁是一隻伏卧著、圓眼短嘴的鳳凰。壺嘴為一張口側卧的母獅,一隻幼獅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動,活潑可愛。

壺身一周飾有凸雕的纏枝牡丹花,下飾一周仰蓮瓣,紋飾簡潔明快。因為鳳凰、獅子和牡丹分別為百鳥之王,百獸之王和百花之王,這件壺也被稱作「三王壺」。

3、唐鴛鴦蓮瓣紋金碗

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共出土兩件。一件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徑13.5厘米,足徑6.8厘米,重391克。

兩碗造型、紋飾均相同。純金質,錘碟成形,鏨刻為紋,造型飽滿莊重。侈口,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兩層向外凸鼓的蓮花瓣紋,每層十片,上下輪廓相合。每一個蓮瓣單元里都鏨刻有裝飾圖案,上層主題是動物紋,有鴛鴦、野鴨、鸚鵡、狐狸等。

下層是單一的忍冬花裝飾圖案。蓮瓣上空白處裝飾飛禽和雲紋。魚子紋底。兩碗內壁分別墨書「九兩半」、「九兩三」,應是碗的重量。墨書標重顯示兩碗重量略有差異,但天平實測重量相同。

4、唐舞馬銜杯紋銀壺

壺的造型採用的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狀,壺身為扁圓形,一端開有豎筒狀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蓮瓣式的壺蓋,壺頂有銀鏈和弓形的壺柄相連,這種形制,既便於外出騎獵攜帶,又便於日常生活使用,表現了唐代工匠在設計上的獨具匠心。

銀壺的兩側採用凸紋工藝各塑造出一匹奮首鼓尾、躍然起舞的駿馬。壺上的駿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馬形象,《明皇雜錄》記載,玄宗曾在宮中馴養舞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時,則給這些舞馬披上錦綉衣服。

按著「傾杯樂」的節拍,跳舞祝壽,高潮時,舞馬躍上三層高的板床旋轉如飛,有時還讓壯士把床舉起,讓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樂工則站在周圍為馬伴奏。

亦有詩描寫舞馬完成表演後的神態:「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棹尾醉如泥。」此壺的舞馬形象正好與書中記載相互印證,是十分難得的文物珍品。

5、唐獸首瑪瑙杯

唐獸首瑪瑙杯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紋理雕琢而成。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畫細微精確,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唐獸首瑪瑙杯上口近圓形,下部為獸首形,獸頭圓瞪著大眼,目視前方,似乎在尋找和窺探著什麼,獸頭上有兩只彎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卻似牛,所以不能認為造型完全出自寫實的手法。

但看上去安詳典雅,並無造作感。獸首的口鼻部有類似籠嘴狀的金冒,能夠卸下,突出了獸首的色彩和造型美。

㈩ 求一篇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觀後感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遵照周總理遺願,1983年開始籌建,1991年6月20日建成開放。這座標志著中國博物館事業在20世紀年代發展最高水平的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自開放以來,便以其雄偉莊重的仿唐建築,豐富精美的藏品和博大雄渾的歷史陳列聞名中外,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成為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築之一。作為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無論在建築功能,陳列展示還是文物收藏保護技術和設施等方面,均代表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最高水平,它的建成開放被視為中國博物館事業走向現代化的標志和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里程碑。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陝西古代史》以時代為序,將陝西古代史劃分為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個階段,從館藏文物中精選了2000餘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以周、秦、漢、唐為重點,在6000平方米的面積、2000餘米長的展線上系統地展現了自藍田猿人至鴉片戰爭前人類進化發展的艱難足跡以及幾千年來陝西古代文明的興衰和滄桑,被譽為「濃縮的中國古代史」。除《陝西古代史》外,陝西歷史博物館還利用館藏優勢與國內外文博機構合作,在東、西展廳舉辦了《陝西古代青銅器珍品展》、《陝西歷代陶俑精華展》等十幾個主題鮮明、品位高雅的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從多角度、多側面向廣大觀眾揭示了歷史文物的豐富內涵以及華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同時也形成了自己互為補充、交相輝映的陳列體系。
陝西歷史博物館每年接待遊客60多萬人次。開館20年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上千萬人次,作為展示陝西及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陝西歷史博物館在熱情歡迎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同時,還在國家文物局和陝西省政府和上級機關的支持下,獨立或與有關單位合作,先後在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墨西哥、巴西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近40個文物展覽。不少展覽都在當地引起了巨大轟動,在不同程度上掀起了「中國熱」,為我們與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人們之間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橋梁,真正實現了讓世界了解陝西,讓陝西走向世界,同時也為弘揚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做出了貢獻。通過文物對外展覽交流,陝西歷史博物館與世界許多著名的博物館、美術館、研究機構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關系,並由此進一步奠定了在世界博物館中的重要地位。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藏品無論對微觀和宏觀的考古學研究,還是對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並評估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均具有重要意義。開館以來,陝西歷史博物館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主辦了西周史學術討論會、唐墓壁畫國際學術研討會、秦漢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其學術水平和地位已為國內外學術界廣為認可,並被視為周秦漢唐研究的重要信息交流中心之一。

閱讀全文

與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欣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