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六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六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2-13 03:10:06

1. 初中歷史六年級復習提綱

(1)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2)導火線:1839年林則徐領回導的虎答門銷煙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
(3)主要經過:1840年6月,英國挑起戰爭。1842年8月,英艦開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簽訂《南京條約》。
(4)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④協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2. 人教版歷史復習資料(六年級)

自己復習課本上的誒

3. 六年級歷史下冊歷史

隋煬帝修大運河 隋朝。

4. 六年級歷史同步整合知識

小學不學歷史

5. 六年級下冊歷史時間軸

按時間來寫,打開記憶的閥門。

6. 歷史六年級下冊每課重點句子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隋文帝(楊堅)的功績:
1、建立隋朝:581年,楊堅定都長安。
2、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統一全國的條件:A、江南經濟的發展,B、北方民族的大融合,C、人民渴望統一。統一的意義:結束了分裂格局的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3、措施:A、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提倡節儉。B、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結果: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經濟繁榮。
(二)隋煬帝的功績:
1、下令開鑿大運河:(1)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2)中心:洛陽(3)起止點: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五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4)評價:積極作用: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消極作用: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負擔,加強了對江南人民的搜刮和掠奪。
(「天下轉漕,仰此一渠」。大運河現在的價值:濟寧以南還可航運,進行南水北調。)
2、創立科舉制:隋煬帝時設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正式形成.
(三)隋朝對中國歷史的貢獻:A、開通大運河(最大的貢獻);B、統一全國;C、創立科舉制。(隋朝的統治與秦朝相似)

第2課「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他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李世民)的統治:貞觀之治。
1、 措施:(1)吸取隋亡的教訓;(2)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經濟措施);(3)戒奢從簡;(4)合並州縣,減輕人民負擔(政治措施);(5)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房玄齡,杜如晦,人稱「房謀杜斷」。魏徵進諫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諫臣。)
2、 結果:政治比較清明,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為什麼這么說?因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強大。根本目的是鞏固其封建統治。)
三、女皇武則天: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國號為周)
1、措施:繼續推行唐太宗發展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貞觀遺風)
2、結果: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四、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
1、武則天以後,唐玄宗即位。任用姚崇等人當宰相,重視地方吏治,把中央優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並親自考核縣令的政績。還注重節儉。在他統治前期,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稱「開元盛世」,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
2、唐玄宗統治後期(天寶年間),寵愛楊貴妃, 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907年唐朝滅亡。
第3課 盛世經濟的繁榮
一、農業:A、修建了40多處大型水利工程;B、南方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栽培;C、蔬菜有許多新品種,大都是從西域傳來的;★ D、唐朝製造了曲轅犁(用來耕地的工具),還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

二、手工業:越窯的青瓷和邢窯的白瓷和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最有名。
三、商業:唐朝著名的大都會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長安城內分為坊(居民住宅區)和市(商業區)。長安成為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
四、材料解析題: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1)這是誰的詩句? ——杜甫 2)「開元」是誰的年號? ——唐玄宗
3)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課本P12的註解。)4)文中描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象?——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 5) 人們尊稱這首詩的作者為什麼?——詩聖
隋唐時期還有哪些盛世?——開皇之治、貞觀之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6)與這位大詩人同朝代的著名詩人還有哪些?試舉一例。
——李白《望廬山瀑布》、白居易《新樂府》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一、科舉制度的誕生:——隋朝
1、隋文帝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之前,按門第選官)
2、隋煬帝正式設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正式形成。
3、科舉制創立的作用: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選拔官吏的權力,也從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舉制的完善:——唐朝
科舉制逐漸完善於唐朝。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最為重要。
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
1、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擴充國學的規模,擴建校舍,增加學員。
2、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創立殿試和武舉。
3、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4、隋唐科舉制的影響: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又利於人才的選拔,擴大了封建統治的基礎;②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讀書的風氣盛行;③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有利於唐詩的繁榮。(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對世界影響深遠,今天考試仍然是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要公平、公正)
三、明代科舉制:「八股取士」。在四書五經的范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文體分為八部分,稱為「八股文」。
(顧炎武: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餘人也。
——八股取士的危害比焚書坑儒還嚴重。)
消極影響(危害):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鑽研八股,不講究實際的學問。考中做官後,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僕。從而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進步。
四、科舉制的廢除:——清朝末年。
五、材料解析:
1、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1)材料一出自何人之口?——唐太宗
2)該材料反映了唐朝的什麼現象?——反映了唐朝的科舉制度。
3)該現象正式形成於什麼時候?——科舉制度正式形成隋煬帝時。
4)明朝時科舉制有了什麼新發展?——八股取士
5)這種現象(制度)有何影響? 或你如何評價古代的這種制度?——(略)
6)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它對誰最有利?——封建統治者(皇帝)
2、「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北宋汪洙《訓蒙幼學詩》
1)詩中反映了封建知識分子的什麼理想? ——做官。
2)實現理想的途徑是什麼?——參加科舉考試。

(太多了,剩下的貼不上來 給你郵箱 我發你郵箱里,36小時內有效,不然我不看這個題了 趕緊)

7. 六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六年級沒有歷史!

8.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各科全部知識點

循環小數
一、把循環小數的小數部分化成分數的規則
①純循環小數小數部分化成分數:將一個循環節的數字組成的數作為分子,分母的各位都是9,9的個數與循環節的位數相同,最後能約分的再約分。
②混循環小數小數部分化成分數:分子是第二個循環節以前的小數部分的數字組成的數與不循環部分的數字所組成的數之差,分母的頭幾位數字是9,9的個數與一個循環節的位數相同,末幾位是0,0的個數與不循環部分的位數相同。
二、分數轉化成循環小數的判斷方法:
①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既含有質因數2和5,又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那麼這個分數化成的小數必定是混循環小數。
②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那麼這個分數化成的小數必定是純循環小數。
不定方程
一次不定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的一個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由於它的解不唯一,所以也叫做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常規方法:觀察法、試驗法、枚舉法;
多元不定方程:含有三個未知數的方程叫三元一次方程,它的解也不唯一;
多元不定方程解法:根據已知條件確定一個未知數的值,或者消去一個未知數,這樣就把三元一次方程變成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按照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即可;
涉及知識點:列方程、數的整除、大小比較;
解不定方程的步驟:1、列方程;2、消元;3、寫出表達式;4、確定范圍;5、確定特徵;6、確定答案;
技巧總結:A、寫出表達式的技巧:用特徵不明顯的未知數表示特徵明顯的未知數,同時考慮用范圍小的未知數表示範圍大的未知數;B、消元技巧:消掉范圍大的未知數;
簡單方程
代數式:用運算符號(加減乘除)連接起來的字母或者數字。
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列方程:把兩個或幾個相等的代數式用等號連起來。
列方程關鍵問題:用兩個以上的不同代數式表示同一個數。
等式性質: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等式不變;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數(除0),等式不變。
移項:把數或式子改變符號後從方程等號的一邊移到另一邊;
移項規則:先移加減,後變乘除;先去大括弧,再去中括弧,最後去小括弧。
加去括弧規則:在只有加減運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弧前面是「+」號,則添、去括弧,括弧裡面的運算符號都不變;如果括弧前面是「-」號,添、去括弧,括弧裡面的運算符號都要改變;括弧裡面的數前沒有「+」或「-」的,都按有「+」處理。
移項關鍵問題:運用等式的性質,移項規則,加、去括弧規則。
乘法分配率:a(b+c)=ab+ac
解方程步驟:①去分母;②去括弧;③移項;④合並同類項;⑤求解;
方程組:幾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一組方程。
解方程組的步驟:①消元;②按一元一次方程步驟。
消元的方法:①加減消元;②代入消元。

經濟問題
利潤的百分數=(賣價-成本)÷成本×100%;
賣價=成本×(1+利潤的百分數);
成本=賣價÷(1+利潤的百分數);
商品的定價按照期望的利潤來確定;
定價=成本×(1+期望利潤的百分數);
本金:儲蓄的金額;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
利息=本金×利率×期數;
含稅價格=不含稅價格×(1+增值稅稅率);

時鍾問題—快慢表問題
基本思路:
1、按照行程問題中的思維方法解題;
2、不同的表當成速度不同的運動物體;
3、路程的單位是分格(表一周為60分格);
4、時間是標准表所經過的時間;
5、合理利用行程問題中的比例關系;
邏輯推理
基本方法簡介:
①條件分析—假設法:假設可能情況中的一種成立,然後按照這個假設去判斷,如果有與題設條件矛盾的情況,說明該假設情況是不成立的,那麼與他的相反情況是成立的。例如,假設a是偶數成立,在判斷過程中出現了矛盾,那麼a一定是奇數。
②條件分析—列表法:當題設條件比較多,需要多次假設才能完成時,就需要進行列表來輔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題設的條件全部表示在一個長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別表示不同的對象與情況,觀察表格內的題設情況,運用邏輯規律進行判斷。
③條件分析——圖表法:當兩個對象之間只有兩種關系時,就可用連線表示兩個對象之間的關系,有連線則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狀態,沒有連線則表示否定的狀態。例如A和B兩人之間有認識或不認識兩種狀態,有連線表示認識,沒有表示不認識。
④邏輯計算:在推理的過程中除了要進行條件分析的推理之外,還要進行相應的計算,根據計算的結果為推理提供一個新的判斷篩選條件。
⑤簡單歸納與推理:根據題目提供的特徵和數據,分析其中存在的規律和方法,並從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況,並遞推出相關的關系式,從而得到問題的解決。
工程問題
基本公式:
①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②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③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基本思路:
①假設工作總量為「1」(和總工作量無關);
②假設一個方便的數為工作總量(一般是它們完成工作總量所用時間的最小公倍數),利用上述三個基本關系,可以簡單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時間.
關鍵問題:確定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間的兩兩對應關系。
經驗簡評: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