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基礎知識。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分別有哪兩個陣營對決他們代表那幾個國家戰勝國和戰敗
一戰
兩大陣營:抄同盟國、協約國襲
主要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
主要協約國:大英帝國、法國、俄羅斯帝國
結果:協約國戰勝
二戰
兩大陣營:同盟國、軸心國
主要同盟國:英國、美國、法國、蘇聯、中國
主要軸心國:德國、義大利、日本
結果:同盟國戰勝
㈡ 有關歷史(一戰二戰)
巴黎和會 :將德國在山東利益轉讓給日本,
對德《凡爾賽和約》;對奧、保、匈、土和約
影響:歐洲和中東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矛盾:戰敗國和戰勝國的矛盾;戰勝國之間的矛盾
結果:建立國際聯盟,導致五四運動的間接發生
華盛頓會議
美日在亞太地區的爭奪與沖突;美、英、日三國海軍軍備競賽
結果:暫時調整帝國主義國家在亞太地區的利益沖突;美英海軍力量並駕齊驅;抑制日本勢力的膨脹
2)處理德國問題,決定由美,英,法,蘇四國分區佔領德國和德國必須交付戰爭賠償以及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的一般原則。②波蘭問題,三國決定波蘭東部邊界大體上以寇松線為准,在若干區域作出對波蘭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蘭在北部和西部應獲得新的領土,其最後定界留待和會解決;關於波蘭政府的組成經過激烈爭論,同意以盧布林的波蘭臨時政府為基礎進行改組,容納國內外其他民主人士。③遠東問題,蘇聯承諾在歐洲戰爭結束後2—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其條件是:維持外蒙古的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蘇、中共同經營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千島群島交予蘇聯;④聯合國問題,同意蘇聯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決定美、英、法、蘇、中五國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規定實質性問題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原則。此外,會議還討論了希臘、南斯拉夫、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有關問題。會議簽署了《雅爾塔協定》,通過了《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亞宣言》等文件。此次會議鞏固和維護了三國戰時聯盟,對協調盟國對德、日作戰,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和促進戰後和平穩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積極作用,為聯合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但會議的某些協議未經有關國家同意,具有明顯的大國強權政治和綏靖政策的傾向,嚴重損害了中國等國的主權、利益和領土行政完整。三大國在會議上作出的戰後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稱為雅爾塔體系,對戰後世界影響巨大。
3)百團大戰,百團大戰給日軍企圖分割各抗日根據地軍民的「囚籠政策」以沉重打擊,鉗制了日軍大量兵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百團大戰既鍛煉了人民軍隊,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又在抗日局面比較低沉時振奮了全國民心。共產黨堅持長期敵後抗戰和進行百團大戰的事實,有力地駁斥了所謂共產黨在抗戰中「游而不擊」的謬論
㈢ 歷史問答題(第一次世界大戰)
答案上是C
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內古猿的直立行容走造成了前後肢的分工,前肢所從事的活動越來越多。經過長期的磨練、進化,從偶爾發現和使用天然工具,如用棍子和石塊打獵,到經常使用天然工具,逐漸學會了製造和使用簡單的工具。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他們要與野獸及大自然進行搏鬥,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使他們的視野逐漸開闊,從自然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多,大腦容量加大,促使大腦漸漸發育。恩格斯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在以後漫長的過程中,他們的身體和智慧得到更大的發展,他們尋找到了更多的食物來源,學會了農耕稼穡。
㈣ 請扼要簡述一戰歷史,請勿轉錄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Central Powers)和協約國(Entente Powers)之間的戰斗。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Austria-Hungary)和義大利是同盟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1(又稱巴爾干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㈤ 請問各位:高二文科歷史中 一戰和二戰有哪些重點和注意點
1.19世紀末抄20世紀初,圍繞巴爾干問題的爭端,在歐洲形成了兩個軍事集團,正是這兩個軍事集團之間的爭斗釀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兩個軍事集團」是指( )A.三國同盟、三國協約 B.華約、北約組織
㈥ 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知識點
原因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目的後期的帝國主義國家(如德國)要求重新瓜內分世界
兩大侵略集團三國容同盟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
三國協約英國、法國、俄國
導火線1914年6月 薩拉熱窩事件
戰爭爆發爆發時間1914年7月
爆發標志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加入國家德國和英、法、俄很快捲入戰爭。義大利為了自身利益,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後來,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而後中國也加入協約國)
轉折點1916年 凡爾登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戰場歐洲→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結果以同盟國失敗而告終
結束1918年11月 德國投降
影響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歐洲變成一隻『火葯桶』,只等一粒火星將它引爆。」本句中的「火葯桶」指的是巴爾干半島,
「一粒火星」指的是薩拉熱窩事件。
㈦ 歷史探究·一戰
1,巴爾干半島歷來來就是歐洲的自火葯桶,而且列強的勢力交錯,都有利益。 奧匈帝國王儲夫婦在薩拉熱窩遇刺身亡。
戰前兩大軍事集團的軍事沖突已逼近臨界點。
2,毫無疑問是錯誤的,在這場帝國主義戰爭中,每個帝國主義國家都為爭奪利益而戰斗,毫無正義性可言。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英國、法國、俄國同樣。美國則更賤,從頭到底都是商人行徑,他想的始終都是以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利益。
這些國家都是企圖建立以自己為中心來劃分世界,都不具備一點正義性。
㈧ 一戰和二戰的知識點
一、二戰的轉折點
太平洋戰場轉折點是中途島戰役;北非是阿拉曼戰役;蘇德戰場是斯大林格勒戰役
二、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影響和評價
1、大危機給美國以空前嚴重的打擊。
2、時任總統的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傳統經濟政策,使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
3、在1932年大選中,羅斯福以「新政」為口號擊敗在任總統胡佛,於1933年3月就任總統。
三、綏靖政策影響
1、法西斯侵略日益膨脹,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
2、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四、雅爾塔體制
美、蘇、英三大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為了各自的利益,就如何結束戰爭、處理戰爭遺留問題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等問題,通過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所達成的一系列諒解協議。
(8)歷史一戰知識整理擴展閱讀:
1、三國同盟
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建立了針對俄羅斯帝國和法國的三國同盟,1879年,在俾斯麥的推動下,德奧簽署了「同盟條約」,這個條約具有明顯的反俄性質。後來,由於義大利在同法國爭奪突尼西亞的斗爭中失敗,俾斯麥趁機拉攏義大利,共同對付法國。1882年,德、奧、意三國簽署了「同盟條約」,三國同盟正式建立。德國成為三國同盟的核心。
2、三國協約
為了對付「三國同盟」,1892年,法國和俄羅斯帝國達成了軍事協議,它規定一旦法國遭到德國或是德國支持的義大利的進攻,俄國將以全部軍事力量進攻德國,一旦俄國遭到德國或是德國支持的奧匈帝國的進攻,法國應以全部的軍事力量來進攻德國。俄法同盟形成後,歐洲開始出現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
它也是向三國協約方向推進的第一步。隨著英德矛盾發展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調整同法國、俄國的關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別簽署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三國協約的建立,使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