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湖北洪湖怎麼樣
47路 環行:咸陽北路(咸陽北路公交站)→裕國樓→寧成樓→七○七所大樓→丁字沽十一段→紅十字會醫院→洪湖裡→紅旗地道→西青道→小西關→黃河道→長虹公園→宜賓里→傳染病醫院→天拖大樓→天津圖書館→手錶廠→德才里→佟樓→兒童醫院→增進道→迎賓館→天津賓館→越秀路→西南樓→天津日報大廈(北)→光華橋→歷史博物館→中山門二號路→東興立交橋→泰興南路→東風立交橋→向陽樓→衛國道→常州道→正義道→增產道→建昌道→鹽坨橋→張興庄→倉聯庄→白廟→勤儉橋→丁字沽十一段→七○七所大樓→寧成樓→裕國樓→咸陽北路(咸陽北路公交站)(共48站) [返回] 咸陽北路 5:10-22:45 天津樂園 5:00-22:45 48路 環行:咸陽北路(咸陽北路公交站)→裕國樓→寧成樓→七○七所大樓→丁字沽十一段→勤儉橋→白廟→倉聯庄→張興庄→鹽坨橋→建昌道→增產道→正義道→常州道→衛國道→向陽樓→東風立交橋→泰興南路→東興立交橋→中山門二號路→歷史博物館→光華橋→天津日報大廈(北)→廣東路西南樓→越秀路→天津賓館→迎賓館→增進道→兒童醫院→佟樓→德才里→手錶廠→天津圖書館→天拖大樓→傳染病醫院→宜賓里→長虹公園→黃河道→小西關→西青道→紅旗地道→洪湖裡→紅十字會醫院→丁字沽十一段→七○七所大樓→寧成樓→裕國樓→咸陽北路(咸陽北路公交站)(共48站) [返回] 咸陽北路→咸陽北路 5:10--21:40 ;[區間] 越秀路(天津樂園)5:00--22:30 → 咸陽北路5:10--21:40 普通車1.50元,IC,無人售票,月票有效;空調車2.00元,IC,無人售票,月票無效 879路 水上公園(水上公交站)→水上公園東門→杏園里→體育中心北→腫瘤醫院→體院北→環湖中道→氣象南里→東風里→氣象台路德才里→醫科大學→四平西道→天大宿舍→西湖村→龍井裡→卧龍里→西湖道→宜賓里→長虹公園→黃河道→小西關→西青道→紅旗地道→洪湖裡→鳳屏公寓→大同門→風光里→棲霞里→北洋橋→白廟客運→柳灘→天穆村→家樂北辰店→馬庄→北倉禮堂→東升里→果園北道→北醫道→納河裡→集賢道(共40站) [返回] 水上公園6:00--21:00 集賢道6:00--21:00 911路 文江東里→琴江公寓→丹江里→趙沽里→月牙河→靖江橋→靖江路→公交一公司→增產道→建昌道→鹽坨橋→張興庄→倉聯庄→白廟→勤儉橋→紅十字會醫院→洪湖裡→紅旗地道→西青道→小西關→黃河道→長虹公園→宜賓里→傳染病醫院→天拖→天拖大樓→王頂堤金冠里→新技術產業園區→侯台村→侯台裝飾城→侯台花園→碧嶺園→中北工業園→侯台站(共34站) [返回] 侯台站5:55--22:00 → 文江東里6:00--22:00 空調車 2元
⑵ 全國有哪些著名的紅色旅遊的景點
濟源市愚公移山紅色教育基地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是濟源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投資5000萬元重點打造的一個集黨性培訓、紅色旅遊、商務會議、拓展訓練為一體的綜合性交流平台。
濟源市愚公移山紅色教育基地,位於濟源市王屋鎮中華愚公村,佔地210畝。基地以「緊扣時代脈搏,弘揚愚公精神」為主旨,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以開展紅色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核心內容,設置了系統、豐富的紅色教育課程體系。基地分為神話時代,革命年代,新時代三個篇章,重點建設了愚公村遺址院落、覺悟院、皮影館、新時代廣場、鐵卷書、科技體驗中心、「愚公」移山情景體驗區、挑戰自我訓練區、餐飲住宿生活區等情景場區,可同時滿足500餘人開展紅色教育及各類實踐活動、生活住宿的需求。其中,真切的場景體驗、現代多元的互動教學模式,使學員在感受愚公精神的同時,印象深刻、受益匪淺,倍受各級黨員幹部、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好評。
2018年5月被濟源市關工委確立為「濟源市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
2018年6月被河南省直機關確立為「主題黨日活動基地」;
2018年7月被濟源市總工會確立為「職工教育培訓基地」;
2018年10月被濟源市直機關確立為「主題黨日活動基地」;
2018年11月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命名為「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
2018年11月被濟源市教育局確立為「濟源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次年1月授牌。
⑶ 荊州旅遊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荊州古城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征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著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0子,把它作為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於是三方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時而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時而又偃旗息鼓,暗中爭斗。
魏、蜀、吳荊州之爭,構成了三國歷史發展的主軸,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經驗。終三國之世,無論是三國鼎足局面的形成,還是魏、蜀、吳霸業的興衰,無不跟荊州的得失相關;而其中興衰成敗的歷程,也無不給後人以有益的啟迪。 荊州城,位於荊州市城區西部,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組成部分之一。其城名因地處荊山之南而得。荊州為天下九州之一。西漢時,改九州為十三刺史部(州),荊州居其中。魏晉以降,荊州均為州、府之名。其治所多不固定,直到明初,荊州才作為城名固定下來。
荊州城又稱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後置江陵縣,作為縣城而得名。其後兩千多年裡,江陵作為地名,歷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荊州城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今荊州城北5公里的紀南城)後,這里就是楚國的官船碼頭。楚成王(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還在此修築了別宮,取名渚宮。公元前278年, 秦將白起攻佔郢都,這里成為江陵縣的治所。西漢初年,封臨江王於此地。其後有東晉安帝、南齊和帝、梁元帝、後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荊南國等在此建都。楚、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宋、明等朝,封王侯於此地。 荊州城的城郭,在戰國末年形成。漢代已有城牆。蜀將關羽、吳太守朱然,東晉桓溫、梁元帝、南平王高季興等,都對荊州進行修葺,北宋末年,城毀。南宋淳熙年間,重修城牆,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挖城壕。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荊州城。元末,朱元璋稱吳王時,派員依舊基重建荊州城。明末,張南忠率義軍攻佔荊州城,將城牆拆毀多半。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築荊州城,並重新命名城門:東門曰寅賓門,東南門(小東門)曰公安門,西門曰安瀾門,南門曰南紀門,大北門曰拱極門,小北門曰遠安門。 荊州城現存磚城為明末清初建築。整座城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城垣周長10.5公里,城內面積4.5平方公里,1970年後,隨著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城垣上新開3座三孔城門,原有的6座城門,共有9座城門。 磚城內有土築城牆,與磚城相依,城上可通行。磚城外有外環道與水城環繞。水城俗稱護城河。荊州城牆高9米左右,城牆厚10米左右,城牆上有3座藏兵洞,24座炮台。原有城樓6棟,其中5棟毀於戰亂,僅存拱極門(大北門) 城樓朝宗樓。八十年代,政府撥款重建寅賓門城樓,沿用舊名,曰賓陽樓。 荊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後一次修復以來,已有350年歷史, 至今保存完好,是我國現存為數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較完好的一座,是長江中游地區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尤其是《三國演義》故事的廣泛流傳,使得荊州名揚四海。現在,荊州城已成為我國三國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的旅遊區,有30多處三國遺蹤和文化景點供遊客探尋。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牆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干原腹地,是產生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荊州的古老底蘊,更可上溯到綿延久遠的史前時期。距今5、6萬年前的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就在古城東北4公里處;古城附近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多達20餘處。無可置疑的史跡辯地告訴人們,荊州這塊古老的熱土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荊州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秦時,這里置南郡設江陵縣。漢時,沿習秦制,漢武帝劃全國為十三州,荊州是其一。其時,荊州城已是當時全國的十大商業都會之一。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元代時,這里曾是荊湖行省省會。明代洪武年間,這里是湖廣分省的省會。明以後,這里一直是州(府、署)、縣的治所。荊州在中國漫長歷史的演進中,所處的這種重中之重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荊州古城的發展與進步。
荊州古城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荊州城內及其城周附近,有著眾多的古跡名勝。大禹治水的息壤,雄楚立國的故都,三國紛爭的遺跡,歷代名人的勝蹤……似繁星點點,數不勝數。荊州古城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跡之一。據《後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古城牆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厲王時期。經最新古城垣考古發掘實物科學驗證: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時期的磚城;兩晉、三國時期的土城。疊壓在現城牆10米以下的五代磚城的發現、使荊州城磚城的修造歷史從始於明代的普遍認同,又上溯了400多年。這次考古發掘還證實: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過大的變遷,移位距離僅在50米左右范圍內;土城牆遠遠早於磚城牆。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荊州城小北門西側,發現了一段長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間夯築的石灰糯米漿城牆。此段城牆雖經500多年,至今仍堅如磐石,世所罕見。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和時間。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而荊州城牆上發現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在萬里長城上發現的萬曆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07年。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同時也是人們游覽古城賞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瓮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里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此樓古樸壯觀,電影《小花》、《路漫漫》、《戰國鍾聲》等均在此拍攝過外景。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城牆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台26個以及藏兵洞4個,而如今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 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構建精巧、別致,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 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盪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荊州古城為AAAA級景點
荊州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佔地4.8萬平方米。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享譽海內外。1994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該館榮獲中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美譽。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建設,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2萬余件。其中,有戰國絲綢;四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有戰國秦漢漆器;有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有迄今為止保存年代最久遠、最為完好的西漢男屍。
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城西門內側,是一座融陳列展覽、群工
接待、文物保護、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始建於一九五八年,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荊州博物館在地方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累計投資近億元,目前,館舍佔地面積4.6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77萬平方米。荊州博物館配合各種基本建設,累計發掘了七千餘座古墓葬和五十餘處古遺址,其中江陵馬山戰國絲綢、江陵張家山漢簡及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均為當年全國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出土了大批珍貴的文物。是全國最大的地市級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館藏文物13多萬件。其中楚國和秦漢時期的漆器逾萬件,是全國收藏古代漆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楚和秦漢簡牘數量在全國居第一,戰國絲織品更以其時代早、品種多、保存完好而聞名中外,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絲綢寶庫」。此外,還有保存完好的珍貴的西漢古屍。
為了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荊州博物館先後推出了《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傳世文物展》、《荊州出土簡牘文字展》、《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古代漆器精品展》、《楚漢織綉品展》七個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專題文物陳列展覽。
荊州博物館現有工作人員一百多人,其中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4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門類齊全、 學術水平較高的文博專業隊伍,並出版了一大批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先後出版了《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楚漆器研究》、《楚國絲織品研究》、《楚系簡帛文字編》、《肖家屋脊》、《荊州高台秦漢墓》、《棗林崗與堆金台》等專著及三百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等專著還分別獲得全國夏鼐考古學術研究成果二等獎和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一九九三年,荊州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地縣級十佳優秀博物館之首,一九九五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一九九九年《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獲得國家文物局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二○○○年,荊州博物館榮獲國家旅遊局4A級旅遊單位稱號。二○○三年,我館「馬山一號墓戰國楚墓絲織物的保護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荊州博物館為AAAA級景點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湖北荊州洪湖瞿家灣鎮。風景區陸路四通八達,距宜黃高速公路58公里,東接武漢,距武漢市170公里,西挽荊州。洪湖藍田旅遊風景區是以洪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為依託的風景區,具有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區)、水(水鄉特色)、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等特點。屬湖泊型自然風景區。
洪湖是世界上迄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淡水湖泊,有著自然純朴的原始生態美。20世紀90年代,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依託洪湖豐富的水生資源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大力興辦生態農業旅遊,在洪湖的西北角建造了一個佔1.2萬多畝的生態園。於1998年開園。生態園區碧水似鏡,鶴鷗翔集,游魚騰浪;蓮湖紅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蓮花源似海市蜃樓。
在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中,有湘鄂西革命舊址群、觀荷橋、蓮花源、觀音蓮台、荷花仙子、百米等數十處景點。
民俗街:有500多年歷史,集古建築和革命舊址於一體,是國內少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徽派的飛檐翹角、雕欄畫棟;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湘鄂西革0據地首府,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生態園:門口巨大的仿古建築牌坊,古色古香。生態園以垂釣、賞荷采蓮、劃船捕魚、漁家樂等水上特色的生態農業旅遊項目為主打旅遊產品。
蓮花源:原為百里洪湖上的一個自然小島,每年夏季,這里的荷花最先開放,格外清香。周邊有朝聖門、重約22.5噸的銅鑄觀音像等景點。島上可眺望湖區的自然美景。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為AAAA級景點
⑷ 中國革命遺址有哪些
井岡山革命遺址、大南山革命遺址、延安革命遺址、茶陵革命遺址、浮山革命遺址等。
1、井岡山革命遺址
井岡山革命遺址,位於江西省吉安井岡山市境內,地處江西、湖南兩省相交接的羅霄山脈中段,四周環繞高山,中部多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
1927年10月,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率領部隊挺進井岡山,在井岡山創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根據地以茨坪為中心,擁有寧崗、永新、蓮花三縣和吉安、安福、隨縣、酃縣的一部分,方圓275公里。井岡山革命遺址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井岡山市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國務院批准井岡山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2017年12月2日,井岡山革命遺址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2、大南山革命遺址
大南山革命遺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大南山潮南區紅場鎮雷嶺鎮處,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尤其是紅場鎮,被定為汕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場是二戰時期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
大南山革命遺址現有革命舊址紅場、紅宮、石刻革命標語被列為廣東省重點保護革命文物單位。
紅場鎮原名「石船」,1961年為紀念革命舊址「紅場」而改稱紅場。紅場是二戰時期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早在民國17年(1928),紅場已是東江革命根據地。
紅宮原為紅場鎮林招村李氏祖祠,是紅軍47團成立和潮陽縣革命委員會成立的舊址,也是彭楊軍校第四分校的校址。
大南山石刻革命標語分布在大南山腹地。對於研究大南山土地革命歷史具有較為重要的保護價值。
3、延安革命遺址
延安革命舊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陝甘寧邊區首府,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是革命聖地。
延安革命舊址包括鳳凰山中央中央舊址、楊家嶺中共中央舊址、棗園中共中央書記處舊址、王家坪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舊址、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等。
以及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延安寶塔、橋兒溝魯迅藝術文學院(六屆六中全會舊址)、南泥灣、清涼山新聞出版部門舊址、中共中央黨校、中共中央西北局、陝甘寧邊區銀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舊址等遺址。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9月,延安革命舊址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4、茶陵革命遺址
茶陵是中國第一個工農兵政府誕生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斗爭中,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重大犧牲,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和寶貴的遺產。據統計,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茶陵的革命紀念舊(遺)址有近100處,其重要遺址有7處。
5、浮山革命遺址
位於桐城東鄉,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上海、安慶的部分共產黨人,轉移到浮山,繼續從事地下斗爭,因而當時的浮山成為安徽省的一個革命活動中心。
周恩來總理曾說:「浮山地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前哨,浮山中學不同於一般的學校,它是該地區革命活動的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井岡山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南山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延安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茶陵革命遺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浮山革命遺址
⑸ 發生在瞿家灣的歷史故事
瞿家灣鎮距洪湖市城區85公里,與監利縣接壤。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里曾是湘鄂西蘇區的革命中心。1931年3月,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中共湘鄂西省委,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軍事委員會以及下屬的二十餘個機關均先後設在這里。賀龍、周逸群、段德昌、謝覺哉、柳直荀等均在瞿家灣領導過根據地的革命斗爭。
現將湘鄂西革命舊址分別簡介如下:
中共中央湘西分局,坐落在瞿家灣正街南側東段,屋長十五米,寬七米,為二進二間中式磚瓦結構。1931年3月至1932年9月間,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機關設在此處。
中共湘鄂西特委,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洪湖獨立團(新六軍)舊址。
上述四機關舊址,坐落在瞿家灣正街南側西段,原為瞿氏宗祠,現為湘鄂西瞿家灣革命紀念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震為該館親筆題寫館名。房屋長三十二米,寬二十一米,為三進二廂房中式磚瓦結構,房屋始建於1903年。1980年以前,由於多年失修,加上木結構被白蟻蛀壞,房屋損壞嚴重,湖北省人民政府為保護這一珍貴舊址,於1980年拔款十萬元進行復修。經修葺後。恢復原來面貌,王震題書的館匾在大門內廳正中懸嵌著,顯得庄嚴肅穆。
中共湘鄂西省委員會舊址,坐落在瞿家灣正街北側東段,房屋建於1922年,長十八米,寬十一米,為二進中式磚瓦結構建築,1931年6月至1932年9月,中共湘鄂西省委機關駐此。
明清一條街湘鄂西省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西省郵局二機關舊址,坐落在瞿家灣正街北側東段,1977年在此設立「洪湖革命歷史博物館瞿家灣分館陳列室」,房屋長三十一米,寬十一米,為三進二廂房中式磚瓦建築,1931年3月至1932年9月,賀龍、段德昌曾在這里主持過重要軍事會議,房內右側有一單間,曾是賀龍住室兼辦公室,二進東正房是段德昌住室兼辦公室。賀龍、段德昌住室已恢復當年原貌,保存完好。湘鄂西省政治保衛局舊址、湘鄂西省政治保衛局、湘鄂西省司法部二機關舊址在瞿家灣正街北側東頭,是一座長九米,寬十一米的中式磚瓦建築。當年,湘鄂西省政治保衛局由彭國材主持工作,他在此辦公,住宿一年多(1931年7月至1932年9月)。湘鄂西省政治保衛局、湘鄂西省司法部經常合署辦公,曾在這里審理過國民黨密探。不法豪紳地主也在此審理過「改組派」案。1981年,洪湖縣民政局在此設有瞿家灣光榮院。對舊址在保持外觀不變的情況下進行了修葺。
中國共產黨湘鄂西第四次代表大會,於1932年1月在這里召開,這是一棟三間二進磚瓦結構樓房,舊址門牆大門曾部分損壞,近幾年來,由市民政部門撥款修復,現保存完好。
《紅旗日報》 是中共湘鄂西省委機關報,1931年4月至1932年8月,先後由毛簡青,李培芝任主編。房長九米,寬十米零五。是一進三間中式磚瓦建築。
湘鄂西省總工會,共青團湘鄂西省委,湘鄂西省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和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機關報 《工農日報》 四機關,同在瞿家灣正街北側中段,房屋長二十五米,寬七米,為三進二間中式磚瓦結構。1931年5月至1932年9月,湘鄂西省共青團省委書記兼省總工會主席張昆弟在這里主持共青團省委和總工會工作。謝覺哉主編的《工農日報》也在此辦公。
瞿家灣旅遊圖逸群書店舊址在正街中段南側,原房屋長十五米,寬六米,為二進中式磚瓦建築。
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在瞿家灣誕生後,此屋辦為「列寧室」,是湘鄂西省機關幹部北斗星室。
1931年5月,周逸群同志犧牲後,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社會各界人士為緬懷烈士在湘鄂西革命斗爭中的巨大功績,在沉痛哀悼周逸群的同時,為永誌不忘烈士業績,於1931年6月改「列寧室」為湘鄂西省「逸群書店」。
上屬遺址保持著明清風格,古樸的湖鄉集鎮,又稱明清一條街。原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任重題寫了:湘鄂西蘇區首府——瞿家灣;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震題寫了:瞿家灣革命烈士紀念碑。198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瞿家灣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又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交由中國藍田公司託管,開創了國家文物保護的先河。藍田公司投巨資對革命舊址進行整修,2001年對外重新開放。雕龍畫鳳的古建築,古樸的商業文化,純朴的民風讓您飽嘗明清風光。
⑹ 修建歷史紀念館需要那些手續
1. 北京市
故宮博物院
順義區焦庄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2. 天津市
平津戰役紀念館
3. 山西省
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
「百團大戰」磚壁指揮部舊址
黎城縣黃崖洞革命紀念地
晉中市左權縣麻田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
4. 內蒙古自治區
烏蘭夫故居和紀念館
武川縣大青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5. 遼寧省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平頂山慘案遺址紀念館
戰犯管理所舊址
鴨綠江斷橋景區
遼沈戰役紀念館
黑山阻擊戰紀念館
葫蘆島市塔山阻擊戰紀念館
大連市關向應故居紀念館
6. 河北省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涉縣129師司令部舊址
阜平縣城南庄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
易縣狼牙山風景區
清苑縣冉庄地道戰遺址
豐潤區潘家峪慘案紀念館
樂亭縣•李大釗故居和紀念館
邢台市邢台縣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陳列館
滄州市獻縣馬本齋烈士紀念館
承德市隆化市董存瑞烈士陵園及紀念館
7. 吉林省
四平戰役紀念館
四平戰役革命烈士陵園
四平烈士紀念塔
白山市郊七道江遺址
臨江市「四保臨江」烈士陵園
陳雲舊居
靖宇縣楊靖宇將軍殉難地
通化市楊靖宇烈士陵園
8. 黑龍江省
東北抗聯博物館
9. 上海市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
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
上海外灘歷史紀念館
10. 江蘇省
句容縣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鹽城市新四軍重建紀念館
徐州市淮海戰役紀念館
南通市海安縣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
新安旅行團革命歷史陳列館
常熟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
11. 浙江省
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紀念地
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舊址
寧波市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
12. 安徽省
淮北市濉溪縣、宿州市蕭縣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
六安市金寨縣、金安區、裕安區、霍山縣
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皖西烈士陵園
中原局舊址
13. 福建省
a.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
b.龍岩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上杭縣古田會議舊址,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長汀縣福建省蘇維埃舊址,福音醫院舊址,縣革命委員會舊址,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福建省職工聯合總工會舊址,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c.三明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寧化縣紅軍醫院舊址,長徵集結出發地,北山革命紀念園,泰寧縣紅軍街,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總政治部舊址)
d.漳州市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陳列館
e.南平市武夷山赤石、大安紅色旅遊景區
f. 武夷山閩北革命歷史紀念館
14. 江西省
萍鄉市、銅鼓縣、修水縣秋收起義紀念地系列景點
贛州市、吉安市、撫州市中央蘇區政府根據地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
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歷史紀念館」
15. 山東省
棗庄市、濟寧市鐵道游擊隊紅色旅遊系列景區
棗庄市台兒庄大戰遺址
萊蕪市萊蕪戰役紀念館
16. 河南省
南陽市葉家大庄桐柏英雄紀念館
鄭州市二七紀念堂
17. 湖北省
江漢區八七會議舊址紀念館
武昌區毛澤東舊居及中央農民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麻城市烈士陵園
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英山縣英山革命烈士陵園
羅田縣勝利烈士陵園
湘鄂西紅色旅遊系列景區(荊州市監利縣周老嘴鎮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群,洪湖市烈士陵園
孝感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大悟縣宣化店談判舊址,新四軍五師舊址)
18. 湖南省
瀏陽市文家市鎮秋收起義會師舊址紀念館
平江縣平江起義舊址
郴州市宜章縣湘南暴動指揮部舊址
衡陽市衡東縣羅榮桓故居
湘西自治州永順縣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
19. 廣東省
梅州市梅縣葉劍英元帥紀念館
梅州市革命歷史紀念館
惠州市惠陽區葉挺紀念館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
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舊址
興安縣界首鎮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21. 海南省
1、五指山市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
2、海口市瓊山區工農紅軍瓊崖縱隊改編舊址
3、瓊海市紅色娘子軍紀念園
4、定安縣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
22. 四川省
華鎣市華鎣山游擊隊遺址
巴中市通江縣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
川陝蘇區紅軍烈士陵園
南江縣巴山游擊隊紀念館
平昌縣劉伯承紀念館
達州市萬源市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
廣元市劍閣縣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
蒼溪縣紅軍渡江紀念地
南充市儀隴縣朱德故居紀念館
涼山州會理縣皎平渡紅軍渡江遺址、會理會議遺址
冕寧縣彝海結盟遺址、紅軍長征紀念館
瀘州市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雅安市寶興縣夾金山紅軍紀念碑
石棉縣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
甘孜州瀘定縣瀘定橋革命文物紀念館
阿壩州若爾蓋縣巴西會議會址
馬爾康縣卓克基會議舊址
紅原縣紅原瓦切紅軍長征紀念遺址
小金縣兩河口會議舊址
松潘縣紅軍長征紀念碑園
陳毅故居
23. 貴州省
遵義市遵義會議會址
紅花崗區紅軍山烈士陵園
匯川區、桐梓縣婁山關景區
赤水市赤水紅軍烈士陵園
習水縣、赤水市、仁懷市風溪渡口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地
習水縣黃皮澗戰斗遺址,赤水市丙安紅一軍團紀念館
黔南州甕安縣、遵義市余慶縣、遵義縣和息烽縣烏江景區
黔東南州黎平縣黎平會議舊址
安順市王若飛故居
貴陽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
24. 雲南省
曲靖市會澤縣水城紅軍擴軍舊址
昆明市祿勸縣皎平渡,尋甸縣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
麗江市玉龍縣萬里長征第一灣-石鼓紅軍渡口
楚雄州元謀縣龍街紅軍橫渡金沙江渡口
昭通市威信縣扎西會議紀念館
昆明市「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紀念館
25. 西藏自治區
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澤當鎮山南烈士陵園
26. 陝西省
西安事變紀念館
漢中市川陝革命紀念館
鳳凰山舊址
清涼山舊址
四八」烈士陵園
洛川縣洛川會議舊址紀念館
子長縣瓦窯堡會議舊址等
咸陽市旬邑縣馬欄革命舊址
銅川市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舊址
延安革命歷史紀念館
27. 甘肅省
通渭縣榜羅鎮革命遺址
慶陽市華池縣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28. 寧夏回族自治區
a. 六盤山紅軍長征紅色旅遊系列景區(固原市隆德縣六盤山長征紀念亭,西吉縣將台堡一、二方面軍會師紀念碑,西吉縣興隆鎮單家集紅軍長征遺址,涇源縣老龍潭革命烈士紀念亭)
b. 吳忠市同心縣紅軍西征紅色旅遊系列景區(同心縣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舊址,紅軍西征紀念園,豫旺堡西征紅軍總指揮部舊址)
c. 吳忠市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d. 鹽池革命歷史紀念館
2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
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⑺ 荊州哪個景點最好玩哪
湖北荊州旅遊景點一覽:
荊州古城
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從他們自己立國圖強、建立霸業的政治目的出發,都想得到荊州這塊重要的戰略之地。曹操經多年征戰基本統一北方之後,即揮師南下取荊州;處於荊州下游的東吳孫氏政權,把荊州視為自己立國的屏障,早就兩眼緊盯著荊州;大半生顛沛流離、苦於沒有立足之所的劉備,更是將荊州看作0子,把它作為建立未來政權最理想的基地。於是三方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的爭戰,時而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時而又偃旗息鼓,暗中爭斗。
魏、蜀、吳荊州之爭,構成了三國歷史發展的主軸,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經驗。終三國之世,無論是三國鼎足局面的形成,還是魏、蜀、吳霸業的興衰,無不跟荊州的得失相關;而其中興衰成敗的歷程,也無不給後人以有益的啟迪。 荊州城,位於荊州市城區西部,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組成部分之一。其城名因地處荊山之南而得。荊州為天下九州之一。西漢時,改九州為十三刺史部(州),荊州居其中。魏晉以降,荊州均為州、府之名。其治所多不固定,直到明初,荊州才作為城名固定下來。
荊州城又稱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後置江陵縣,作為縣城而得名。其後兩千多年裡,江陵作為地名,歷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荊州城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今荊州城北5公里的紀南城)後,這里就是楚國的官船碼頭。楚成王(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還在此修築了別宮,取名渚宮。公元前278年, 秦將白起攻佔郢都,這里成為江陵縣的治所。西漢初年,封臨江王於此地。其後有東晉安帝、南齊和帝、梁元帝、後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荊南國等在此建都。楚、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宋、明等朝,封王侯於此地。 荊州城的城郭,在戰國末年形成。漢代已有城牆。蜀將關羽、吳太守朱然,東晉桓溫、梁元帝、南平王高季興等,都對荊州進行修葺,北宋末年,城毀。南宋淳熙年間,重修城牆,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挖城壕。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荊州城。元末,朱元璋稱吳王時,派員依舊基重建荊州城。明末,張南忠率義軍攻佔荊州城,將城牆拆毀多半。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築荊州城,並重新命名城門:東門曰寅賓門,東南門(小東門)曰公安門,西門曰安瀾門,南門曰南紀門,大北門曰拱極門,小北門曰遠安門。 荊州城現存磚城為明末清初建築。整座城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城垣周長10.5公里,城內面積4.5平方公里,1970年後,隨著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城垣上新開3座三孔城門,原有的6座城門,共有9座城門。 磚城內有土築城牆,與磚城相依,城上可通行。磚城外有外環道與水城環繞。水城俗稱護城河。荊州城牆高9米左右,城牆厚10米左右,城牆上有3座藏兵洞,24座炮台。原有城樓6棟,其中5棟毀於戰亂,僅存拱極門(大北門) 城樓朝宗樓。八十年代,政府撥款重建寅賓門城樓,沿用舊名,曰賓陽樓。 荊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後一次修復以來,已有350年歷史, 至今保存完好,是我國現存為數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較完好的一座,是長江中游地區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尤其是《三國演義》故事的廣泛流傳,使得荊州名揚四海。現在,荊州城已成為我國三國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的旅遊區,有30多處三國遺蹤和文化景點供遊客探尋。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牆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干原腹地,是產生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荊州的古老底蘊,更可上溯到綿延久遠的史前時期。距今5、6萬年前的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就在古城東北4公里處;古城附近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多達20餘處。無可置疑的史跡辯地告訴人們,荊州這塊古老的熱土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荊州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秦時,這里置南郡設江陵縣。漢時,沿習秦制,漢武帝劃全國為十三州,荊州是其一。其時,荊州城已是當時全國的十大商業都會之一。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元代時,這里曾是荊湖行省省會。明代洪武年間,這里是湖廣分省的省會。明以後,這里一直是州(府、署)、縣的治所。荊州在中國漫長歷史的演進中,所處的這種重中之重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荊州古城的發展與進步。
荊州古城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荊州城內及其城周附近,有著眾多的古跡名勝。大禹治水的息壤,雄楚立國的故都,三國紛爭的遺跡,歷代名人的勝蹤……似繁星點點,數不勝數。荊州古城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跡之一。據《後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古城牆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厲王時期。經最新古城垣考古發掘實物科學驗證: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時期的磚城;兩晉、三國時期的土城。疊壓在現城牆10米以下的五代磚城的發現、使荊州城磚城的修造歷史從始於明代的普遍認同,又上溯了400多年。這次考古發掘還證實: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過大的變遷,移位距離僅在50米左右范圍內;土城牆遠遠早於磚城牆。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荊州城小北門西側,發現了一段長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間夯築的石灰糯米漿城牆。此段城牆雖經500多年,至今仍堅如磐石,世所罕見。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和時間。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而荊州城牆上發現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在萬里長城上發現的萬曆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07年。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同時也是人們游覽古城賞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瓮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里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此樓古樸壯觀,電影《小花》、《路漫漫》、《戰國鍾聲》等均在此拍攝過外景。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城牆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台26個以及藏兵洞4個,而如今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 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構建精巧、別致,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 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盪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荊州古城為AAAA級景點
荊州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佔地4.8萬平方米。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享譽海內外。1994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該館榮獲中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美譽。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建設,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2萬余件。其中,有戰國絲綢;四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有戰國秦漢漆器;有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有迄今為止保存年代最久遠、最為完好的西漢男屍。
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城西門內側,是一座融陳列展覽、群工
接待、文物保護、田野考古、文物收藏、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始建於一九五八年,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荊州博物館在地方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累計投資近億元,目前,館舍佔地面積4.6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77萬平方米。荊州博物館配合各種基本建設,累計發掘了七千餘座古墓葬和五十餘處古遺址,其中江陵馬山戰國絲綢、江陵張家山漢簡及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均為當年全國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出土了大批珍貴的文物。是全國最大的地市級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館藏文物13多萬件。其中楚國和秦漢時期的漆器逾萬件,是全國收藏古代漆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楚和秦漢簡牘數量在全國居第一,戰國絲織品更以其時代早、品種多、保存完好而聞名中外,被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絲綢寶庫」。此外,還有保存完好的珍貴的西漢古屍。
為了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荊州博物館先後推出了《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傳世文物展》、《荊州出土簡牘文字展》、《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古代漆器精品展》、《楚漢織綉品展》七個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專題文物陳列展覽。
荊州博物館現有工作人員一百多人,其中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4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門類齊全、 學術水平較高的文博專業隊伍,並出版了一大批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先後出版了《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楚漆器研究》、《楚國絲織品研究》、《楚系簡帛文字編》、《肖家屋脊》、《荊州高台秦漢墓》、《棗林崗與堆金台》等專著及三百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江陵雨台山楚墓》、《江陵馬山一號楚墓》等專著還分別獲得全國夏鼐考古學術研究成果二等獎和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一九九三年,荊州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地縣級十佳優秀博物館之首,一九九五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一九九九年《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獲得國家文物局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二○○○年,荊州博物館榮獲國家旅遊局4A級旅遊單位稱號。二○○三年,我館「馬山一號墓戰國楚墓絲織物的保護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荊州博物館為AAAA級景點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
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位於湖北荊州洪湖瞿家灣鎮。風景區陸路四通八達,距宜黃高速公路58公里,東接武漢,距武漢市170公里,西挽荊州。洪湖藍田旅遊風景區是以洪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為依託的風景區,具有古(明清文化)、老(革命老區)、水(水鄉特色)、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等特點。屬湖泊型自然風景區。
洪湖是世界上迄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淡水湖泊,有著自然純朴的原始生態美。20世紀90年代,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依託洪湖豐富的水生資源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大力興辦生態農業旅遊,在洪湖的西北角建造了一個佔1.2萬多畝的生態園。於1998年開園。生態園區碧水似鏡,鶴鷗翔集,游魚騰浪;蓮湖紅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蓮花源似海市蜃樓。
在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中,有湘鄂西革命舊址群、觀荷橋、蓮花源、觀音蓮台、荷花仙子、百米等數十處景點。
民俗街:有500多年歷史,集古建築和革命舊址於一體,是國內少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徽派的飛檐翹角、雕欄畫棟;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湘鄂西革0據地首府,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生態園:門口巨大的仿古建築牌坊,古色古香。生態園以垂釣、賞荷采蓮、劃船捕魚、漁家樂等水上特色的生態農業旅遊項目為主打旅遊產品。
蓮花源:原為百里洪湖上的一個自然小島,每年夏季,這里的荷花最先開放,格外清香。周邊有朝聖門、重約22.5噸的銅鑄觀音像等景點。島上可眺望湖區的自然美景。
洪湖藍田生態旅遊風景區為AAAA級景點
⑻ 湖北省內的博物館有哪些
安陸李白紀念館
安陸市博物館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
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巴東縣博物館
赤壁市博物館
曹禺紀念館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博物館
陳譚秋烈士紀念館
大悟縣宣化店紀念館
大冶市博物館
丹江口市博物館
當陽市博物館
地質礦產部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陳列館
大悟縣革命博物館
大悟縣白果樹灣紀念館
董必武紀念館
鄂州市博物館
恩施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
鄂豫邊區革命烈士紀念館
谷城縣博物館
廣水市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科技館
湖北地質博物館
湖北省藝術博物館
鶴峰縣博物館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
湖北省襄樊市博物館
黃岡市博物館
黃石市博物館
黃岡市李四光紀念館
紅安縣革命博物館
黃梅縣博物館
洪湖瞿家灣革命紀念館
洪湖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
黃石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
黃石市科技館
洪湖革命歷史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
江漢石油學院陳列館
荊門市博物館
嘉魚縣博物館
老河口市博物館
陸羽紀念館
李自成墓
蘄春縣李時珍紀念館
潛江市博物館
屈原紀念館
十堰市博物館
石首市博物館
沙市區博物館
松滋縣博物館
隨州市博物館
隨州市洛陽九口堰五師舊址紀念館
祟陽縣博物館
通山縣博物館
天門市博物館
通城縣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武漢二七紀念館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
武漢市革命博物館
武漢市江夏區博物館
武漢市科技館
武漢市新洲區博物館
武漢市晴川閣管理處
武漢市蔡甸區博物館
武漢市黃陂區博物館
武穴市博物館
武昌起義紀念館
武當山文物珍品陳列館
浠水縣博物館
仙桃市博物館
孝感市博物館
浠水縣聞一多紀念館
孝昌縣博物館
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辛亥革命博物館
咸寧市博物館
鄖陽博物館
陽新第八鄉蘇維埃政府舊址
陽新縣博物館
宜昌博物館
宜都市博物館
宜城市博物館
楊守敬紀念館
應城市博物館
英山縣博物館
雲夢縣博物館
鄖縣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
鍾祥市博物館
昭君紀念館
棗陽市博物館
枝江市博物館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⑼ 洪湖革命歷史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洪湖革命歷史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洪湖市新堤玉沙路35號,成立於1963年9月1日。 博物館佔地面積5900平方米。主體建築陳列辦公大樓,為四合院、高三層平頂式鋼筋混凝土結構。
注冊資本:94萬人民幣
⑽ 中國有哪些歷史紀念館
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坐落在北京豐台區盧溝橋畔宛平城內,距市中心約15公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的各種歷史文獻和相關實物為主。
同時也收藏日本自1874年以來侵略和佔領台灣的各類文物,內容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歷史側面。截至2014年,館藏各類文物達兩萬余件,其中一級文物達百餘件。
2、抗美援朝紀念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桃源街附近,坐落在市中心北部風景秀麗的英華山上,是一座塔樓式建築群。該館是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專題紀念館,紀念館始建於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館落成並正式開館。
抗美朝援紀念館共收藏文物19500餘件,分為兩大系列,即抗美援朝文物和歷史文物。現收藏抗美援朝文物121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7件,如原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同志的一級自由獨立勛章、平壤以北道路調查材料和朝鮮交通調查圖。
3、平津戰役紀念館
平津戰役紀念館,位於天津市紅橋區,是一座全面介紹平津戰役的現代化展館。紀念館於1997年建成,佔地4.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由勝利廣場、主展館、多維演示館和軍威園四部分組成。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平津戰役紀念館採用多維演示館運用現代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結合全景式超大屏幕環球電影、背景畫、戰場微縮景觀和音響,生動逼真地再現了平津戰役的宏大場面陳列內容比較豐富,有戰役決策、戰役實施、人民支前、偉大勝利、英烈業績等五個部分組成。
4、淞滬抗戰紀念館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坐落於昔日上海軍民浴血抗戰的主戰場--寶山境內。是一座反映兩次淞滬抗戰的主題紀念館,採用塔館合一的建築風格,建築面積3490㎡,展廳面積1500㎡,室外展示區域近8000㎡,與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形成「館園合一」、「文綠結合」的模式。
紀念館共11層, 1—2層為陳列區,專題陳列「血沃淞滬」 八一三淞滬會戰史料,由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八一三淞滬會戰、上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日軍在上海的暴行、正義的聲援、歷史的審判、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等七個部分組成。
5、淮海戰役紀念館
淮海戰役紀念館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東南郊的鳳凰山東麓,建在淮海戰役紀念塔的東南,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館頂是琉璃瓦,中間是廡殿重檐門廊,建築面積2800多平方米。2007年7月17日,坐落在江蘇省徐州市的淮海戰役紀念館新館經過三年建設,全部完工並免費對外開放。
該館藏品1.5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79件。展出文物、照片、圖表、美術作品等2000多件。其中有淮海戰役總前委用的電台、隨軍民工之前使用的小竹桿、烈士生前的筆記本等。館內另設放映廳,放映有關淮海戰役的歷史影片。陳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題詞15幅,照片約500幅,實物近4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