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意義,歷史影響和歷史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意義的解釋:價值;作用
作用的解釋:1、對人或事物產生影響;
2、對人內或事物產生容的影響或其功能、效果
一般情況下,歷史作用側重歷史事件的具體的、短時或當時的作用,如黃巢、王仙芝起義瓦解了大唐帝國。
歷史意義側重在歷史地位上的作用,是正面的價值,以積極作用為主。有的意義是時代的標志,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它側重於精神方面。如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作用是中性詞,意義是褒義詞.范圍上講歷史作用包括歷史意義,就是說某件事或某個人的歷史作用有好的有壞的,而歷史意義是歷史作用里正面的積極的那部分。
2. 歷史功用 概括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歷史學很難成為現代青年追逐的熱門。作為歷史工作者,特別是高校歷史教師和研究生導師,一方面在孜孜追求著學問,探究歷史學前沿,辛勤培育歷史學人才;另一方面,在面對本專業學生的茫然和社會的疑惑時,卻又顯得相當的無奈和無助。因此,對歷史學功用的探討就不能停留在學術層面,不能僅限於在學術圈子裡流傳賞玩,而應以一種寬闊的視野、開放的態度面向社會,闡釋歷史學的功用;對於那些步入歷史學殿堂的專業學生,更有必要讓他們充分認識歷史學的社會功能,以調動其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激發其研究歷史的熱情,提振學科自信心,增強專業榮譽感和責任感。本文認為,歷史學的社會功用至少可概括為四個方面。
一、對人類社會的整體功能
正像每個人都要為自己保存記憶一樣,歷史學擔負著為整個人類保存記憶的功能。人若沒有記憶,那會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人經常在回憶中尋求精神上的慰籍,尋找進一步前進的動力和源泉。作為個人的集合體,人類社會整體也需要有集體的記憶,越來越成熟的人類不可能讓自己變成沒有靈魂的驅殼,也不可能不要老祖宗。人類通過回憶來不斷反思,不斷激勵自己,從歷史中尋找精神安慰和精神動力。這種集體記憶的使命就依靠歷史學來完成。正像「西方史學之父」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說,寫作歷史「是為了保存人類過去的所作所為,使之不至於隨時光流逝而被人淡忘」。[1](p.1) 而一旦集體失憶,這個整體繼續前行時就會「迷向」。歷史上有這樣的例子,有的民族由於不重視歷史而陷入集體失憶狀態,從而使自身發展歷盡曲折和彷徨。保存人類整體記憶的歷史學,其作用更表現在為歷史所敘說的這個整體(如國家、民族、城市、家族等不同層次的人類共同體)提供一種凝聚力,提供一種集體認同,讓人們在回顧過去時更能感覺到這個整體有共同命運、共同維系紐帶,也有共同的現在和未來,從而以整體力量來面對現實、面向未來。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文明薪火代代相傳,不能不說與中國人重視歷史的傳統有關。這也是「史」僅次於「經」而位列《四庫全書》次席的原因之一。正因為歷史學是人類整體記憶功能的承擔者,所以只要人類存在,歷史學就必然存在。雖然在人類發展的各個時期,歷史學的社會地位常因時局的變化而變化,但它永遠不會消亡。
重現人類社會的真實進程是歷史學的最大追求。歷史學作為人類賦予集體記憶的載體,它要求的是真實的記憶。因此求真求實,再現人類社會的真實歷程,便成為歷史學的最大追求。自從歷史學作為一門學科出現後,古今中外嚴肅的歷史學家都將此奉為歷史學的最高目標。希羅多德雖然被指有聞必錄,記下了一些不可信的事物,但他的頭腦其實還是很冷靜的,認為記不記下是一回事,相不相信又是另一回事:「我的職責是報道我所聽說的一切,但我沒有義務相信其中的每一件事情」。[1] (p.394)西方第一個「信史」作者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明確表達了治史的求真原則,指出他所記敘的事件,要麼是親眼看見的,要麼是從親眼看見的人那裡聽到後,自己再仔細考核了的。[2](p.18)奠定近代西方客觀主義史學正統的19世紀德國史學家蘭克,更認為歷史學的「目的只在說明真正發生的事實而已」,[3](p.249) 「真實的歷史比虛構的小說要有趣味得多、要美得多」。[4](p.178)「近代大多數的歷史學家,都似乎把真實性看作是構成為歷史學的全部價值之所在」。[5](p.2) 而「秉筆直書」、尋求「實錄」,同樣也是中國史學的傳統;乾嘉學派運用考據方法求證歷史真實,將這一傳統發揚到了極點,「實事求是」成為這一學派的旗幟,[6](p. 707) 也是當代中國歷史學遵循的根本原則。
有個說法稱,哲學是人類前進的思想先行者,歷史學則是人類發展的總結者。這後一句話還可以加上一句,即歷史學不只是對人類的過去做總結,而且是在總結的基礎上得出規律,並將這些規律用於指導現在、啟示未來。這應該是歷史學的最大功用。從古代史家那裡起,就有了探索歷史規律的傳統。古希臘修昔底德開始了對歷史事件如戰爭背後因果關系的探討。古羅馬的波里比阿這個「歷史學家中的歷史學家」,認為研究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就會有收獲」,「拿歷史上的事實來比照我們當前的情況,我們便可以得到一種方法和根據,用以推測未來…」 [7](p.54) 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也是要通過對人類社會及其與自然關系的探討,達到通曉歷史變化規律之目的。近代西方歷史哲學的產生和發展,從維科到黑格爾,從施本格勒到湯因比,無論他們是論述世界歷史的同一性、階段性,還是探討歷史本體、歷史動力等問題,都是在努力探尋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時下史學界討論熱烈的整體世界史觀或全球史觀,則是試圖揭示世界歷史從分散到整體的橫向發展規律,為當代的全球化趨勢做出歷史規律性闡釋,為進一步對外開放,更好更快地與世界接軌,更和諧地融入國際社會提供理論支點。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對人類歷史發展共同規律做出了最科學的概括和最精闢的總結,指明了人類前進的新方向,因而理所當然地成為當代中國歷史學的指導思想。
二、對個人成長的啟智作用
「歷史使人明智」,這句人所共知的名言出自近代英國哲學家培根之口。[8](p.180) 做如此論斷的先哲還大有人在。如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反復強調:「要真正了解心智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最好的方法是學習歷史」;「歷史知識有助於」對「社會生活的各種方式」提供「真知灼見」;要「利用歷史培養社會化的智力」。[9](pp.231-234)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歷史學之有價值,不僅僅是對於歷史學家,……而且是對於一切能對人生進行思考性的觀察的人」。[5](p.1) 歷史所包含的自然和社會知識極其豐富,讀史人所處時代的社會萬象,似乎在歷史書中早有預演。學好了歷史,就會大大增強對各種社會現象的理解能力,讓人覺得一切社會現象都已瞭然在胸,早在掌握之中,從而能更理性地審視和對待它們。歷史從人類發展進程的必然性來多維度地理解各種現象,注重揭示事件與事件之間的聯系,注重考察事件在整體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分析事件發生的內在機理,因此學好歷史,最能使人明白事理。
歷史可以使人的思想變得更加深刻。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是從深入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開始的。在研究歷史事件時,歷史學善於分析事件發生的背景、起因,事件推進的過程、階段和特性,事件之結局的原因、作用和意義,以及對後來歷史的影響;在研究歷史人物時,歷史學善於分析人物成長的家庭和社會背景、個人經歷,人物成長的階段性,人物所起的歷史作用和影響。歷史思維慣於將事件或人物置於歷史大背景中來考量其影響和意義,全方位、多角度地認識歷史事物。善於「以小見大」,從微觀入手,通過對某一歷史事物的縝密細致研究來反映和認識事物背後的社會大勢;也善於「從大看小」,從宏觀視野或整體趨勢著眼,來對待某一具體歷史事物,確定其性質或地位。在這種歷史思維的熏陶下,人們更易於多維度地認識特定事物,對其進行更恰當的定位。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擅長於條分縷析,這種方式能夠促使人們在分析和研究問題時更加有條理,認識問題更加深入。
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涉及面極廣,古往今來,天地萬物,無所不包,一切過去了的事情都是歷史,都可以納入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的范疇。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還是思想、文化、宗教和科技,抑或社會交往方式,以及社會整體發展的軌跡和前景等,在學懂歷史的人那裡都會略知一二。因此,學習歷史是一種全面的知識熏陶和素質培養,研究歷史也須以具有全面的知識修養為前提。歷史學得好的人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強,能勝任廣泛的社會工作和文化工作,由此可以看到,除專業性的歷史教學、歷史研究以及相關的文博考古工作外,在各種社會工作和文化工作崗位上,都有學歷史出身的人做出優異成績,成為優秀人才。由於歷史學又善於把握整體趨向,從宏觀上來觀察和思考問題,因此學好歷史的人天然具有較強的宏觀駕馭能力和掌控能力,能夠更順利地成長為領導型人才。因此學好了歷史的人,可以真正地成為全才,素質全面,看問題有深度,有思想,邏輯思維能力強,條理性強,可以從事新聞出版、理論宣傳、文化教育、黨政機關等工作。這方面的成功例子極多。也可因工作生活需要或個人志趣轉移而改行學習其他相關專業。在我國,有不少學歷史出身的人轉行搞起了其他學科。學歷史的人當然更可以矢志不移,繼續培養研究歷史的興趣。
三、對現實生活的借鑒意義
這種借鑒作用首先體現在宏觀層面上,即熟諳歷史發展進程,通曉政權興亡規律,從而最大程度地幫助現實政治。這一點是深得傑出的史學家和政治家重視的。唐太宗的「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已成為盡人都知的至理名言。司馬光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直接將幫助現實政治作為撰寫史書的目的。毛澤東《二十四史》不離身邊,反復閱批,是將歷史經驗教訓運用於治國之道的典範。晚年毛澤東還要求幹部「讀一點世界史」,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從微觀層面看,歷史上有許多與現實社會相似的現象,可以將它們作為認識現實社會、解決現實問題的直接或間接的借鑒。如修昔底德在思想深處認為,「了解過去所發生的事件」對了解「將來也會發生的類似的事件」是有益處的。[2](p.18)司馬遷說:「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10](p.878) 也就是將古人的行事作為自己的借鑒。「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是人人熟知的箴言。大到社會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小到具體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社會活動,幾乎都可從歷史中找到相同或相類的事例。雖然不能照搬歷史上的作法來處理類似的現實問題,但歷史事例能提供參考作用是毫無疑義的。
現實社會有許多問題具有歷史淵源,必須通過研究歷史追溯其源頭,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途徑。「關於過去的知識是了解現在的鑰匙」。[9](p.231)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譬如世界范圍內的宗教沖突問題、民族沖突問題、邊界糾紛問題等,就必須從歷史上理清源頭,再結合現實狀況,找到解決辦法。當今國際熱點的阿以沖突,表面看起來根源於戰後以色列國出現、無祖國的猶太民族返回故土,對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已久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構成了威脅,而實際上這一問題近可上溯到公元7世紀這塊地方被納入阿拉伯帝國版圖,遠則追溯至公元1、2世紀羅馬帝國數次鎮壓猶太民族大起義,迫使猶太人離開這塊居住了1000多年的家園而向全世界「流散」。弄清了這些歷史,對阿以沖突便會有明智得當的態度。又如在今天的世界上,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的對立相當強烈。事實上,這不單是現實中宗教信仰的差異,還在於兩大宗教從公元8世紀起就結下了怨蒂,那時伊斯蘭教徒攻佔基督教徒的西班牙半島,並長期持續其統治;而11至13世紀西歐騎士發動長達兩個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在耶路撒冷等地瘋狂搶劫財寶、屠殺穆斯林,則將兩大宗教之間的仇恨推向了極點。只有對歷史根源進行深度挖掘,才能找到化解怨結的鑰匙,以積極的姿態謀得相互諒解。
歷史對現實社會具有垂訓作用,可以用歷史來教育今人,這是歷史學最顯著的社會功能。歷史學就是要懲惡揚善,讓好的人、好的事留名千古,成為後人楷模;讓壞的人、壞的事遺臭萬年,警示後人,引以為戒。人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可以使精神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境界得到升華,從而營造出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用歷史作教材,可以加強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勵志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優良文化傳統教育等等,其社會效應無須多論。正因為如此,歷史的教育作用在古今中外都得到了極度的重視。
歷史知識可以極大地豐富現實社會人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用歷史知識編寫的書籍、雜志、戲劇、電影、電視劇等,是提供給社會大眾最好的精神食糧之一。可以看到,有那麼多的人喜歡歷史讀物,喜歡聽歷史故事,喜歡觀賞歷史題材的戲劇電影電視。用嚴格歷史學標准精心打造的歷史文藝作品,符合現實社會主流基調,為觀眾所喜愛,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文藝精品,具有極強的藝術生命力。略感遺憾的是,許多優秀的歷史學家沉心於歷史學術研究,無暇在歷史普及陣地稍施身手,結果使戲說、歪說的「假歷史」大行其道,鳩占鵲巢,值得歷史學界和歷史學者深思。面對如此渴求歷史知識的社會大眾,歷史學界應思考怎樣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應將些許精力轉向廣大的歷史知識市場。
3. 對於歷史事件,其影響和意義有什麼不同
其實應當還要把歷史事件的作用也來進行一個拿來對比,這樣三者在一起對比會專更有清晰的屬認識和感觸。
歷史事件的歷史作用,一般是指直接、積極的作用,側重物質方面。如黃巢、王仙芝起義瓦解了大唐帝國。
影響是間接的,要經過受影響者的選擇。如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日本、韓國文字中都有一些漢字,但其筆畫、讀音跟我們不一樣。另外,影響比較中性,影響有時是壞的。
歷史意義是正面的價值。有的意義是時代的標志,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它側重於精神方面。如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4. 歷史問答題,一個事件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如何回答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有何區別
歷史意義:當時該事件對後續時代的影響。
時代意義:對現代的借鑒作用。
5. 歷史作用和作用有區別嘛
意義的解釋:價值;作用
作用的解釋:1、對人或事物產生影響;
2、對人或內事物產生的影響或其功能容、效果
一般情況下,歷史作用側重歷史事件的具體的、短時或當時的作用,如黃巢、王仙芝起義瓦解了大唐帝國。
歷史意義側重在歷史地位上的作用,是正面的價值,以積極作用為主。有的意義是時代的標志,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它側重於精神方面。如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作用是中性詞,意義是褒義詞.范圍上講歷史作用包括歷史意義,就是說某件事或某個人的歷史作用有好的有壞的,而歷史意義是歷史作用里正面的積極的那部分。
6.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歷史作用(影響)
如果是主觀題,要先確立好自己的觀點
如果不是,就要從正反兩方面版來回答。
正面:對當權時的社會產生了什麼積極的影響,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對各政治力量、政治派別、階級有怎麼樣的影響
反面:消極影響,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悖於歷史潮流,局限性。
7.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意義和目的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的意義和目的
分封制的目的:為了進行有效地統治。分封制的作用專:加強了周天子對屬地方的統治,西周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宗法制的作用: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秦始皇首創皇帝制度的作用:一方面以皇權世襲顯示了權力的不可轉移,另一方面以皇權至上顯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8. 什麼叫歷史作用
歷史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發揮的作用。能不能影響人類進程什麼的。
9. 一個歷史事件的 作用和意義有什麼區別 怎麼區分
區別:
1、從積極和消極來看:歷史事件的作用可分為積極作用和消極專作用。 而意屬義一般只講積極意義。
例:分析二戰後東京審判的作用和意義:
積極作用:使日本戰犯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伸張了正義。
消極作用:一些戰犯免於起訴,懲罰不徹底,是現今日本軍國主義復燃的根源。
意義:懲罰了戰犯,伸張了正義。
2、從邏輯關系深度來看:歷史事件的作用一般只分析直接作用。而意義有直接意義和長遠意義。
10. 歷史事件中的影響和意義分別是什麼該怎麼答
影響有直接影響,間接影響,深遠影響,答題時要看清題意問的是什麼影響。意義也就是作用,有消極作用和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