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民教育版高中歷史電子書
建議您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網查看或下載。網址:http://www.pep.com.cn/
打開網址後找到「學科直達」欄回目,裡面有高中歷答史學科。點擊進入後,左上角有「電子課本」欄目,資料很全。
以上回答僅供參考,希望您採納。
『貳』 有沒有高中歷史老師了涉及到的高考歷史理論有哪些了
拿高中歷史教材來說,從形式上講,它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①目錄和大事年表。目錄是各章節知識的總綱,大事年表是簡明的大事記,這是全冊課本的總體知識框架,應從宏觀上把握。②每章開頭的「引言」。「引言」主要說明本章內容的歷史背景和本階段的時代特徵和本章內容的特點。③正文內容(大字)和閱讀內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課文的主體,是考試命題的依據,屬於必須掌握的內容。閱讀部分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或是對正文內容的補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內容的過渡,或是正文的展開性敘述等等,應有不同的要求。④原始資料。應聯系課文內容加以分析,可培養思維問題的能力。⑤表格、圖畫。要弄清其與正文的關系,安排這圖表的用意和作用等。⑥思考題和練習題。思考題是高層次的練習,練習題是基本的作業。⑦學術爭鳴。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膽質疑,養成求知的好習慣。
就歷史知識而言,歷史知識可以分為歷史背景、歷史經過、歷史影響等。 歷史背景又可分為動機、條件和原因。原因又分為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內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歷史經過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政黨、團體、階層、階級、事件、現象、著作、制度等。
歷史影響包括結果、性質、功績、經驗、教訓、意義等等。
歷史知識還可分為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特徵、歷史線索等。其中最為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是歷史概念。
歷史概念是以歷史理論為指導,對歷史現象進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實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著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由於歷史知識是由眾多有聯系的歷史概念所組成,因此,形成並掌握歷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歷史知識的關鍵。
另外,大家還要學會自學歷史課本。 一般來說,自學歷史課本應包括以下幾個程序:
一、逐段寫出小標題。知道各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麼問題,能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寫出教材要點提綱。逐段找出知識點和層次結構,進行適當加工,形成提綱。
三、找出教材的內在聯系。就是要搞清歷史的發展是怎樣一環套著一環,搞清它的發展線索,形成一個系統結構。
四、總結基本觀點。通過以上步驟,總結出一些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五、找出必須記住的內容並設法記牢。什麼是重要的歷史內容,就是歷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對教材做出評價。這是對讀書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於讀書的標志。盡信書不如無書。課本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應該大膽質疑。
對於歷史學科的記憶來說,有以下一些具體的方法:
(1)順序記憶法:按照事件本身的發展的順序依次記憶。
(2) 特徵記憶法:對於內容相似的知識,通過細致地觀察和全面地比較後,找出所要記憶內容中特別容易記住的特徵。
(3)規律記憶法: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具有規律性的東西加以記憶。
(4)隔年記憶法:將發生時間具有某種特定規律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記憶。
(5)重復記憶法:通過反復閱讀來鞏固記憶。
(6)回憶記憶法:將學過的內容,經常地、及時地嘗試回憶,在回憶過程中加強記憶。
(7)諧音記憶法:將要記的東西,變成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片語、短語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於記憶。
(8)形象記憶法:對於較抽象的內容,可用圖、表等形象地描繪出來。
(9)討論記憶法: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夠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見與同學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正確的東西就比較容易記住。
(10) 口訣記憶法:將記憶內容編寫成口訣或歌謠,是一種變枯燥為趣味的記憶方法。
(11)詞頭記憶法:將要記憶材料的詞頭連成句子。
(12)練習記憶法:一些可以通過動手來記憶的內容可以自己親自練習、檢測、實驗,增強記憶效果。
(13)聯想記憶法:利用聯想是促進記憶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種感官參與記憶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記憶活動,可大大提高記憶的水平。
(15)信息壓縮記憶法:先記住大體輪廓,然後逐漸記住每一細節,由粗到細進行記憶。
(16)對比記憶法:在記憶相類似的事物時,可將兩種事物進行對比,找出異同。
(17)歸類記憶法:把要記憶的內容列出提綱,分門別類整理歸納,然後進行記憶。
(18)重點記憶法:記住整個內容中的公式、定理、結論、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點,作為記憶的「鏈條」來聯系全部內容。
(19)理解記憶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識才能牢固地記住它。
(20)推理記憶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關系的事物來記憶。
(21)網路記憶法:如能把所學的各知識點連成線,組成面,編成網的話,那麼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就清晰可見了。
要學好高中歷史,還需要一定歷史理論的學習。高中歷史比初中歷史的難度提高了一個層次,注重歷史的前因後果,加強了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而在這其中就蘊藏著歷史理論。與高中歷史聯系比較密切的歷史理論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范疇和基本觀點。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這便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規律。生產力就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解決社會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響自然並使之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生產力包括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三個主要因素。生產關系指的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結成的社會關系。它是生產力的社會存在形式,包括產品的分配、交換和消費三個主要環節,含有生產資料所有制和分配製度等主要內容。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又一基本規律。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經濟基礎。社會上層建築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思想、觀點,以及相應的制度、設施和組織的復雜體系。具體說,它指的就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定的經濟基礎要求相應的社會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社會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著很大的反作用。適應於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落後的或超前的社會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第三、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個人在社會中是比較渺小的,只有當個人結合成群體,才能真正地發揮出社會主體的重大作用。即使是傑出人物,他們的作用再偉大,也只反映群眾要求,依靠群眾力量的基礎上,才能對社會歷史發揮一定的影響。
第四、歷史是不斷進步的。任何歷史人物、政黨、團體、歷史活動、制度、措施等都必須適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必將滅亡。
第五、掌握一定的評價方法。
我們學習歷史,決不能「為歷史而歷史」,而是要有一定目性的。學習歷史,主要是為了以史為鑒、學以致用,能夠將在歷史課上學到的東西用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分析問題的時候,就要採取正確的評價方法:
(1)堅持正確的立場。人民的立場、進步的立場、愛國的立場、全球利益的立場等等,就是正確的立場。比如說希特勒的所作所為,完全是在拉歷史的倒車,他違背了人性,企圖從根本上抹煞人類文明。因此,希特勒是整個人類的公敵,為人不恥,遭人唾棄。
(2) 堅持歷史評價而非道德評價。這條原則涉及到的主要是人物的評價。對歷史人物,應根據他們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在客觀上所起作用來進行評價,不能用道德來衡量一個歷史人物。
(3) 評價歷史應堅持階級分析方法。一般而言,歷史人物生活在階級社會,客觀上都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因此,只有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動的本質。運用階級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歷史人物的歷史活動時,應給歷史人物以階級定位,注意確定階級屬性的標准不是觀其出身而是觀其言行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如康有為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自幼飽讀四書五經,一生從未當過資本家,但其思想主張和行為卻符合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因此他是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代表人物。其次,對一定歷史人物或社會集團,應該用其階級屬性來解釋其言行。如太平天國之所以失敗,從主觀原因來講,是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另外,在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時,注意不要簡單化、一刀切,如認為只要是地主階級就一定反動、腐朽,只要是農民階級就當然肯定。
(4)評價歷史事物應堅持效果第一,動機第二。歷史是復雜和矛盾的。在歷史文明的進程中,主觀上的善良願望未必都能得到善的效果,惡的動機又常常成全了善的效果,以至以往文明處處交織著這種善與惡的二律背反。在評價歷史時,應將效果與動機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不可偏廢,同時應將對效果的評價放在首位,因為對歷史起作用較大的是結果而不是動機,同時動機對效果的實現又有一定的關系,所以也要兼顧動機。
1、重視世界史的復習
(1)國別史的復習法。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等國的歷史。例如,法國政權的更替。
(2)國際關系史的復習法。如英法關系、英美關系、德法關系、美日關系、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等都屬於國際關系史,應加強復習。
(3)中外史關系的復習法如中日關系、中英關系、中美關系、中俄關系、中法關系、中德關系。
2、深化現有知識結構
(1)注意歷史事實之間的橫向聯系。例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有美、英、德、法、俄、日等。接著,新興的美國超過了英國,德國先後超過了法國和英國,從而改變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造成了它們之間的新矛盾,形成了幾個帝國主義大國加緊爭奪霸權,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勢。
(2)注意事物本身的縱向聯系。如三元里人民抗擊英軍侵略和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略這兩場斗爭的共同點。再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3)注意知識的廣度。關於國共兩次合作,可以理解為第一次是黨內合作,第二次是黨外合作。關於中法戰爭,中國是敗而敗,法國是不勝而勝。關於美國兩次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是解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外部矛盾;美國內戰是解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矛盾。國為民國元年為1912年,所以民國六年即1917年。總之,考生不僅知其一,而且能舉一反三。
(4)注意知識的深度。復習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將初步獲得的知識加以深化在更高層次上有新的認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1840年,是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的具體年代,而1840年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這是1840年的內涵。
3、進一步提高基本理論水平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復習時應把重點放在能力上,尤其是思維能力的訓練。我們以「原因和結果」為例加以說明。
(1)一因多果。例如1927—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發生後,美國通過「新政」,渡過了危機,德、日卻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2)多因一果。例如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階級條件是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思想條件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幹部和組織條件是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上海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3)多因多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經濟發展和政治發展的不平穩規律隨著向帝國主義過渡而加強;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侵略集團的形成;兩大軍事侵略集團的瘋狂擴軍備戰;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是:以德國宣布投降,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帝國主義國家壟斷資本家發了戰爭財;而給世界人民帶來巨大損失;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地球1/6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摧毀了俄、德、奧匈、土耳其四大帝國;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脫離了俄國宣布獨立;波蘭復國;奧匈帝國境內形成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
(4)互為因果。日本慫恿中國對德國宣戰,促使段祺瑞和黎元洪的矛盾激化,在段祺瑞唆使下張勛復辟,孫中山發表《討逆宣言》,段祺瑞藉助全國人民反復辟的聲威討伐張勛,張勛復辟失敗。
4、考生學會自己整理知識
(1)製作歷史簡表。例如,我國古代朝代簡表;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列強發動的五次侵華簡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四次統一戰線簡表;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簡表等。
(2)編寫歷史提綱。例如美國獨立戰爭過程,可以列為:爆發——1775年來剋星屯槍聲;建軍——第二屆大陸會議建立大陸軍,華盛頓為總司令;建國——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失利——紐約、費城失陷;轉折——1777年10月薩拉托加大捷;勝利——約克鎮戰役英軍投降;和約——英承認美國獨立。
(3)製作中外大事年表。例如1898,戊戌變法、美西戰爭。1905年,中國同盟成立;俄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5、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
(1)知識網路法。是指知識的內在聯系——點、線、面。「點」是典型事件;「線」是指事件之間內在聯系的線索;「面」是反映歷史時期的整個內容。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點」,組成了由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條「線」。禁煙運動,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新文化運動的「點」,組成了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的另一條「線」。上述兩條基本線索就構成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面」。
(2)以人帶事法。在復習中可以圍繞一個歷史人物的事跡串成線索。例如陳獨秀一生事跡可分成早期有功、中期有功、晚期有罪三個階段。
(3)以事帶人法。例如德意志統一過程。19世紀60年代,普魯士宰相俾斯麥推行「鐵血政策」,進行了三次王朝戰爭,1871年1月普魯士國王威威一世即德意志帝國皇位,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誕生了。
(4)比較復習法。馬克思把比較方法視為理解歷史現象的鑰匙。例如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維新比較;秦朝與西漢加強中央集權比較。
(5)分析復習法。分析就是解剖。例如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重性問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開始就受到外國次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因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有反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革命要求。但是,由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資產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對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又有一定的依賴關系。
(6)聯想復習法。聯想法就是由此及彼。例如中國抗日戰爭是八年(1937—1945年),那麼美國獨立戰爭也是八年(1755—1783年),安史之亂也是八年(755—763)。
(7)巧記地理方位法。「左圖右史」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例如,記憶戰國時期七國的方位,可用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央的口訣,或用秦滅六國的順序韓、趙、魏、楚、燕、齊、南北中南北東的口訣。
『叄』 高中歷史教學圖片哪裡能找到
鳳凰 新浪 網路都有
『肆』 網上哪裡可以找到高中歷史題專題的訓練過下載
個人建議使用猿題庫,無需下載,在線答題,有詳細的解釋
『伍』 高中歷史該怎麼學習
第一抄:是勤奮(多看、多記、多背)襲
第二:方法
1、可以歷史線索為主線進行串聯:如朝代、年代等
2、可以通過專題,比如說:不同朝代時間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異同
3、以地域為板塊,如西藏的歷史在唐、明、清的歷史及其關系方面的比較
4、記憶的方法主要有比較記憶、反復多次記憶、表格記憶(腦子里形成一張表分類填表)、口訣記憶法,如:清朝10帝王自1644年開始(順康雍乾
嘉道咸同
光宣
前期中期後期就區別開了)、還有怪誕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等
5、萬萬不可忽視地圖和照片之類的,特別是現在的綜合更是這樣很容易將地圖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反正我覺得是相當重要,要是沒有這個方法我也考不了262分的文科綜合,呵呵!
第三:持之以恆(高三的時候我就是每天早上到學校花園內大聲朗讀,在讀書之前就回憶以前復習過的的,忘了就專門再次復習,到後來忘記的越來越少,基本上合著書就知道每一頁上面有什麼內容了)
但是你要切記,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要適合自己的方法,你可以了解別人的方法後,在結合自己的實際慢慢摸索,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好的學習方法
『陸』 誰能告訴我幾個關於地理、歷史等學科的權威網站網站
新課標來123地理源
高考地理網
昌平地理
地理課網站
國家地理網
地理港灣
地理知識
地理頻道
課件下載
地理網
無憂地理
精英地理
世界地理網
天河地理
地理教育網
地理備課吧
天河部落
江陰教育博客
地理視頻網
地理教育網
地理的勒
地理博客
地理名師
名基地理
風水寶地下載
不登陸地理下載
高中地理
地理教育
蘇州地理教學網
地理世界
地理時空
地理之窗
含山地理教學網
中學地理圓
濟南地理網
零點文綜
地理資源網
新潤地理博客
湟里地理教研組
地理教學123
CCTV-國家地理
地理教學資源網
地圖教學網
今日地理
深中地理在線
四明地理
清清漢江水
浙江地理
地理學習網
無憂地理網
地理資源免費場
360地理
地理空間
中學地理在線
地理教師網
地理教學資源網
課件聯盟(地理)
課件試題集
中國課件站
中國地理課件
中國地理
翰林教育網
動畫課件網
地理課程網
黃牛課件
歷史的不熟悉
『柒』 高中歷史怎麼復習
一、目錄復習法:歷史和政治一樣,都屬於文科,屬於記憶為主的科目。而這兩科的目錄很重要,每一單元要涉及的問題一看就一目瞭然。每一個單元是一個主題,為了分解這個主題,又分了幾節來講解;章節的題目又用若乾的子問題來陳述。所以,從目錄來復習,綱目明確,可以總體把握,做到宏觀心中有數,居高臨下全面看問題。這種辦法很有效,你可以從目錄看到大問題後,扣書閉目思考回憶大問題下小問題,不會的可以看書,在具體的補充。
二、提綱復習法:根據目錄的線索,整理出每一個單元的復習提綱,把整個的知識點整理、歸納、系統化,這樣要復習的知識點就全面了,在按計劃有重點的復習。
三、結合習題綜合復習法:歷史和政治都有相配套的習題冊,復習一單元後,可以重新翻閱本單元習題,再一次查漏不缺、進一步鞏固本單元的知識點。也可以利用網路下載一些本單元的習題再做一下,這樣的反復,只會是知識更加的熟練、全面。
四、反復復習法:根據記憶遺忘規律,經常的反復及時復習,就遺忘的很少,否則就忘得很多。第一遍可能用2小時,第二遍就是1.5小時,第三遍就是40分鍾,第四遍就可能是10分鍾,反復復習的效果是,省時高效。也就是把厚書讀薄的道理。在考試前,你復習10遍、5遍、1遍,到底哪一種效果好呢。在高中是我學的是文科,每一次考試都是全級最好的,高考的時候,政治和歷史都是高分。這是我的經驗和實踐總結出來的。
好,這是我的體會,不知對你有參考價值沒有?
『捌』 求歷史學科的網站,要那種可以交流的,歷史知識要全的,如果可以希望網站有可以讓人做題和練習的。
1.歷史學科網:http://ls.zxxk.com/
2.中學歷史教學園地:http://www.zxls.com/Article/
我高中時是學歷史的,但那個時候網路還不是內很普遍,靠容自己看書的。
『玖』 高中歷史學科
沒有。
如果感興趣,電視劇的,可以看《康熙王朝》;小說的,可以版看《康熙大帝》;正史,你權就自己挑選吧。
其實,因為清朝年代近和康熙在封建歷史上的地位,對於康熙皇帝的描述篇幅在高中歷史書本上還是相對比較多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上你。
『拾』 如何學習高中歷史
縱觀近年高考文科綜合考試歷史主觀題命題方式的發展演變,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試題多是引用新材料和相關圖表,構成一種新的問題情景,充滿一股生氣,令人耳目一新;二是在設問方面,分層設問,層層推進,既有課本基礎知識方面的提問,又有檢驗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聯系實際說明問題能力方面的提問。總之,主觀性試題的這種命題方式,變以往的單純性材料解析題和單純性問答題為材料、圖表、文字結合型綜合問答題,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引導學生致力於歷史學科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歷史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有利於克服猜題押題傾向,有利於選拔學習能力出類拔萃的人才。
那麼,怎樣解答這種新型的歷史學科主觀性綜合題呢?
第一,要認真審「材」,讀懂試題所提供的材料,從中發現、判斷和提取有效信息。以2003年高考文綜(全國卷)第37題為例(這是近幾年高考文綜試題中最典型、構思最好、結構最佳的一道歷史學科內綜合問答題),這道題圖文並茂,信息量大,兩段文字材料均為文言文,四幅磚壁畫畫像均標以名稱(「沙漠之舟」、「犁耕」、「龜茲婦女採桑」、「驛使」)。我們在讀題時要抓住材料中關鍵的字、詞、句,重要的文字語言和形象語言,透露出來的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其中,有提示時間的,如「漢武帝時期」、《漢書》、《明史》、「明中後期」;有提示地理方位的,如「西北」、「自敦煌西至鹽澤」、「起居庸(關)至山海(關)」、「長城沿線」;有展示史實的,如「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置使者校尉領護」、「築敵台三千」、「九邊生齒日繁,……商賈日通……」。所以,在審題和閱讀材料時,一定要做到全盤把握,重點突出,透析「零部件」,心悟「提示語」,做到「 一切為我所用」。倘能較為清楚地閱讀和正確地理解試題所提供的材料,就為下一步解題做好了重要鋪墊。
第二,要認真審「問」,即要明確試題所發諸問之指向、時空界定和程度等。此審至為重要,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仍以上題為例,其第二問是:「嘉峪關魏晉墓磚壁畫生動地反映了當時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風貌。透過材料二你獲得了什麼重要歷史信息?魏晉時期河西地區的繁榮與西漢以來對西北的長期開拓有密切關系,參照材料一與所學知識,分析漢長城如何促進了西北地區的發展。」這一問中有兩個小問。第一小問之指向是要檢驗考生觀察、分析材料即魏晉墓磚壁畫,從中發掘信息以印證歷史的能力,以及把形象語言轉化為文字語言、邏輯語言的能力。第二小問之指向則是要考生參照所提供文字材料及所學課本知識,分析漢長城對西北地區社會發展所起的歷史作用。因此,在審「問」的時候,要依其「問」構思答案要點。構思答案時,要體現出「三個結合」:一是要結合試題所提供的材料,如果答案與材料毫無聯系,或者不是從材料中引申、抽象、概括出來的,那麼往往就是答非所問;二是要結合所學相關知識,答案不一定是課本中的原文原話,但其精神、其結論、其說明是符合歷史課本主導思想和歷史事實的,如過去有的歷史命題專家所言:「你學的我不一定考,但我考的一定與你學的有關」。不管高考答案如何出乎意料,它總是與我們所學知識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一定不要認為它是虛幻的任意的不可捉摸的,要建立起自己的答題信心;三是要結合自己的個體感受與獨立思考,只要是自己認為正確的,不妨答出,不要猶豫不決。這些個人的分析和觀點答案,往往成為顯示區分度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