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介紹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
商品介紹是專門用來介紹商品的結構、性能、用途以及介紹與商品有關的人物、事專件、歷史背景等的屬說明性文章。
二、商品介紹的特點1.知識性商品介紹是為公眾能夠科學、正確地認、選購和使用商品提供參考,有擴大讀者知識領域和指導消費的作用。
2.客觀性商品介紹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實事求是地對商品進行客觀介紹,不允許任意拔高和弄虛作假。
㈡ 誰能告訴我耐克的產品知識也它的歷史~急~~~
耐克歷史
1957年,鮑爾曼和耐特在俄勒岡大認識。畢業後,耐特繼續到斯坦大學攻讀MBA學位,而鮑爾曼則續在大學里做田徑教練和設計運鞋。五年後,耐特從一份市場調查報告總結出日本產的低價位,高技術動鞋將結束德國運動鞋在美國一天下的局面。畢業後,耐特去日和那裡的虎牌運動鞋製造商聯系。
他對製造商介紹自己來自「藍帶運動司」,他讓虎牌的製造商相信美國著極大的市場機會。
第一批虎牌產品於1962年抵達美國。耐特和鮑爾曼每人投資500美金成立藍帶運動公司,在美國代理虎牌運動鞋。
1968年,經鮑爾呈改制過的Cortez鞋成為虎牌運動鞋中的最暢銷產品,而耐特則在為公司的發展打下財務基礎。由於受到當時信貸政策的限制,耐特便和一家日本公司NisshoIwai於1971年簽定了一份進口合同,藍帶體育公司於是開始有了自己的運動鞋生產線,這也標志著和虎牌合作關系的結束。
六年內,公司資產從8,000美金增加到1.96百萬美金,雇員數也從0發展到了45個人,並且第一家藍帶公司的零售店也在加利福尼亞的Santa
Monica 開業。
藍帶公司正式結束和虎牌公司的台作關系,並成立了一個年輕的新公司,起名為耐克——希臘勝利女神。
耐特和他的妻子親手印製了耐克T—恤並在Eugene的72奧運會場上分發,但看見的人都問:「誰是Nike?」
1973年,耐特精簡了整個產品產銷程序,允許零售商預先訂貨。「期貨」於是成為了這個行業的標准。到了1979年,耐克佔領了50%的跑步市場。到1980年,這個擁有2700名雇員的公司成了上市公司。
在最先幾年,耐克成了體育產業的領導。耐克國際公司在四十多個國家發展他的事業。到了1984年,公司資產翻了一倍,達到919.8百萬美金。
隨著雇員人數和鞋子銷售的發展,耐克在1985年首次經歷了收入的減少,次年,情況有所好轉,第三年,情況又差了些o
1988年,耐克發現經銷商們己無法為零售商提供及時優質的服務。耐克於是僱傭室內銷售代表以加強對產品專業知識的宣傳。並且,更重要的是,耐克重新建立了在技術上的霸主地位——耐克氣墊技術。
這十年中,耐克資產達到了二十億美金。
1991年,耐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資產超過三十億美金的體育和健身公司。五年後,他的資產更是增長到六十五億美金——包括耐克服飾產業和收購的世界最大的曲根球設備製造商,Cansta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盡管局勢良好,耐克仍在不斷尋求更大的發展,更創新的產品以更好地增強運動員 的表現力
㈢ 在人類社會中商標的歷史遠遠早於知識產權制度的歷史。
是的,我國的商業活動出現甚早。先秦典籍中已經有了大量關於商人活動的記載,回因而也答存在著雛形狀態的商品標識。秦漢以前的印章和印記,是在商品交流時作為憑信的。而知識產權制度最早萌芽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為了保護技術發明人的權利和吸引更多的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義大利的著名城市威尼斯在1474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該法規定,權利人對其發明享有10年的壟斷權,任何人未經同意不得仿造與受保護的發明相同的設施,否則將賠償百枚金幣,並銷毀全部仿造設施。這部法律確立了專利制度的基本原則,其影響延續至今。
㈣ 有關於歷史的知識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考綱知識點
一、商鞅變法:(七上P35-36)
1、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2、內容——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響:①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②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各國的變法: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其中最徹底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例:材料「春秋以來,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一些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土地的人們成為農民。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比較徹底的。」
1)商鞅變法的目的是什麼?
答: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使國家變得富強。
2)商鞅變法取得勝利的原因:
答:A:順應了封建制發展的歷史趨勢;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C:敢於同舊勢力作斗爭。
二、百家爭鳴: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②教育——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他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溫故知新」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D:溫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主張「民貴君輕」的思想,實行「仁政」。反對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再利用。這反映了他的可持續發展觀。
2、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時期的人,著有《道德經》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並且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具有樸素辨證的思想。
3、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張「兼愛」「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七上P46),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例:材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
1)該材料是誰說的?答:是孔子
2)是什麼學派的創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張什麼?有何影響?答: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貢獻?答: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例:材料:「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
(1)體現了誰的主張?是什麼意思?體現了什麼思想?
答:體現了老子的主張。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了他樸素辯證的思想。
(2)這種思想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認為有用的話,能不能舉出一個實例加以說明?
答:我認為有用。如:在解放戰爭中,裝備人數上超過解放軍的國民黨軍隊最終是被打敗了。
三、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七上P51)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1、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2、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制度為後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四、1、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二)經濟——秦統一後,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後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四)思想——焚書坑儒(P52)
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五)軍事——北築長城、南修靈渠(P53)
(1)秦朝統一後,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並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2、秦朝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的措施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4)修築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鞏固祖國的邊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對後世產生了影響?
答:1、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3、全國推行郡縣制;
4、統一了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5、修築了長城; 6、開鑿了靈渠。
例:材料「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統一法度、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誰實施的?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實施的,主要措施有:實行郡縣制,統一了度量衡、文字、貨幣。
(2)實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答: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作用是:有利於鞏固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
五、評價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封建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他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意了全國的度量衡、貨幣、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過: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後,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法律,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農民起義爆發。
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於過。
六、漢武帝的大一統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P62)
2、經濟: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P63)
4、文化: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P63)
5、軍事:多次反擊匈奴,取得勝利;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西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P79、P82-83)
6、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護的設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說明新疆地區在歷史上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八、絲綢之路:(七上P78)
1、陸地: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引進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從廣東的港口出發,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島。
3、作用:溝通中西交通,促進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的經濟文化交流。
4、歷史價值: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富有創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質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有利於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於當今旅遊事業的發展和考古工作的開展。
九、造紙術:(七上P81)
1、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的麻紙。
2、東漢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做原料,改進造紙術,稱「蔡侯紙」。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十、張衡(東漢)地動儀: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七上P82)
十一、司馬遷與《史記》:(七上P88)
生活在漢武帝時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創立了紀傳體的體例;既是一部歷史學著作,又是一部文學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
1) 這是誰說的?寫在什麼書上?答:司馬遷;《史記》。
2) 他生活在什麼朝代?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答:西漢。這句話是:人當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卻死得比鴻毛還輕。
3)這部書內容如何?答: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4)這部書地位如何?答:《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5)魯迅怎樣評價這部書?答:「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十二、赤壁之戰:(七上P95-96)
208年,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輕易南下。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軍南下,想消滅孫權、劉備統一天下,孫、劉聯軍利用曹軍不習水戰、連鎖戰艦的弱點,用火攻打敗曹軍。」
材料二:引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這是描述的中國歷史上哪次著名戰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戰。
2)你從他們的勝敗中得到了什麼啟示?答:驕兵必敗;團結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要更詳細的了解這次戰役的情況,應從哪裡去查詢或查找資料?
十三、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與台灣地區的聯系。(七上P98)
(這是台灣與內地的最早記錄。)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統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權:鮮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後孝文帝遷都洛陽。
3、改革的內容——漢化政策:
即:說漢語、改漢姓、穿漢服、通漢婚、用漢律、學漢風。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
十五、數學成就:(七上P110)祖沖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比歐洲早近1000年。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考綱知識點
一、大運河的開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將杜之轉輸,其為利耶博哉!」
隋朝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是隋朝對後世最重要的貢獻。
1、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鑿時間:605-610年。
3、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公里。(沿途經過江蘇的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
4、作用: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二、「貞觀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因為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故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善於用人和納諫,沿用和發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發展科舉,重視教育; ③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
三、「開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這一時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唐玄宗統治前期①任用賢能 ②整頓吏治 ③重視農業生產 ④統一安定的社會環境及勞動人民的安居樂業
四、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足影響盡白頭。」「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
1、含義: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
2、誕生:(七下P15)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將詩賦作為考試內容。
4、發展: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5、結束:清朝末年。1905年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
6、作用: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五、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六、以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他們全方位學習中國,使唐文化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呂)。
2、鑒真東渡:(七下P28)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時,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術:(七下P32)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製的《金剛經》
八、藝術寶庫莫高窟:(七下P38)
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開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彩色塑像,如飛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十、鐵木真統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鐵木真完成蒙古統一,建立蒙古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
2、內容:①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②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③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台灣(當時稱琉球);
④設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區的政務。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縣制的重大發展;
②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③為後來明清所沿用。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術:(七下P67)
北宋的畢升發明的陶活字,進行排版印刷。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後陸續傳到世界各地。15世紀歐洲才有,比我國晚約400年。
十三、指南針:(七下P68)
1、戰國時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
2、北宋時,製成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時,廣泛用於航海,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4、作用:為後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
十四、火葯:(七下P68-69)
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開始用於軍事;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13、14世紀,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十五、《清明上河圖》:(七下P74)
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
十六、司馬光與《資治通鑒》:(七下P71)
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書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
1、目的:為了選拔聽命於皇帝的官吏
2、考試范圍:四書五經 3、形式:八股
4、後果:只顧讀書,不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後,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僕。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
十八、明朝鄭和下西洋:(七下P86)「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
1、目的: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
2、時間:1405-1433年
3、經過:1405年,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龐大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到1433年,鄭和前後航海七次,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4、歷史意義: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十九、戚繼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七下P87)
明朝戚繼光率戚家軍取得台州九戰九捷,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被稱為「民族英雄」。
二十、軍機處的設立:(七下P91)
1、目的:加強君主專制
2、時間:雍正帝設立軍機處。
3、作用: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二十一、鄭成功收復台灣及台灣府設立(七下P94-95)「開辟荊榛逐荷夷」
1、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中收復台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灣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內地的聯系,促進了台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
二十二、達賴、班禪冊封制度 駐藏大臣的設置(七下P99-100)「國家百餘年昇平累洽,中外一家。」——《須彌福壽之廟碑記》
1、順治帝時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帝時冊封「班禪額爾德尼」。
2、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二十三、伊犁將軍的設置:(七下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說明新疆等地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爾扈特部回歸:(七下P101)
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壓迫
2、時間:1771年(乾隆帝) 3、首領:渥巴錫
4、意義: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篇章。渥巴錫成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七下P107)
1、出現時間:出現在明朝中後期;
2、萌芽地區:在蘇州、松江等江南和東南沿海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3、典型表現:「機戶(手工工場主)出資,機工(僱傭勞動者)出力」,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工人,他們是僱傭與被僱傭關系。
4、影響:標志我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閉關鎖國」政策(七下P108)
1、原因:1、清朝政府對內堅持「重本抑末」的傳統政策,壓制、打擊工商業,束縛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清政府認為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統治。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
2、主要表現:在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實行禁海政策,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特許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影響:1、清朝實施閉關政策對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啟示: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
㈤ 歷史知識如何歸納
一、歸納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任何歷史學,不外乎由歷史事實與歷史現象、史學評價與史學結論兩大部分內容組成。而將中學歷史教學與高校歷史教學和歷史研究工作相比較,可以看出中學歷史教學具有如下兩大特徵。
首先,在歷史事實與歷史現象方面,中學歷史教學內容是相對確定的,即在量的方面具有限定性的特徵。不管是日常的課堂教學,高考試題的命定,都不可能游離《中學歷史教學大綱》的范圍。
其次,在史學評價與史學結論方面,中學歷史教學要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對歷史作出正確敘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即在質的方面具有意向性的特徵。教材中,對某一歷史事件、現象的評價與結論往往是先定的。教師可以在教材、教參、教學大綱中找出明確的結論,因此,教師的工作就是引導學生去理解、識記那些已經界定的內容,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歸納法是從個別事實走向一般概念、結論的思維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歸納法,一則能對教材中有限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建立起立體的知識結構,便於學生理解。二是能揭示前後史實的內在聯系,提煉出解題的技巧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中學歷史教學內容的兩大特徵,決定了歸納的方法是中學歷史教學的最主要的方法。
下面談談筆者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運用歸納法進行教學和復習的具體探索。
二、用歸納法培養學生對歷史事實與歷史現象的理解能力
《歷史教學大綱》指出:「歷史教學應該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闡明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以及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闡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同時也要闡明個人對歷史進程的促進或延緩作用」。適應上述要求,筆者在進行《中國古代史》(選修課)教學中,將教材內容歸納為應需現象和不虞現象兩大類,力圖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本質上把握歷史、理解歷史。
(一)應需現象
即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不可避免地必然地發生某些事件的現象。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發展史,是由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所推動的。決定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產生的最核心條件,是生產力的水平、經濟基礎達到的水平。因此,歷史教材就是對人類歷史上一個又一個的應需現象和不虞現象的匯編。歷史學的產生和發展,本質上就是一個應需現象。下面根據教材內容,歸納出四種應需現象,以利於學生理解教材,掌握史實。
類型1:新的生產關系形式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而產生
屬於此類情況的有:母系氏族公社的產生,父系氏族公社的產生,禪讓制,井田制,私田的產生和井田制的瓦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等。
以上七個問題均屬於生產關系的根本變革。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進程。
類型2:舊的生產關系形式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而進行調整
這種調整不是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變革,而是在一種生產關系內部進行。教材中有兩種情況:
①統治階級自上而下地進行改革來調整生產關系:例如王莽改制,隋唐時期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兩稅法,王安石變法,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等。
②統治階級在階級斗爭打擊下被迫調整生產關系:階級的存在和階級斗爭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發展所決定的,當封建生產關系阻礙了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如表現為政治黑暗、賦稅、徭役和兵役沉重、土地兼並嚴重等),就會爆發農民起義。而當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後,往往都要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此類情況有: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唐初的貞觀之治,明初的休養生息政策等。
類型3:政治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而產生和發展
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適應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設施。社會的上層建築又分為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兩大部分。上層建築中的政治、法律制度那部分內容就是政治上層建築。不管是政治上層建築,或是思想上層建築,都是由經濟基礎決定、都是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
教材屬於此類情況的有:秦始皇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和民族分化政策,明初強化君主專制的措施和制度,清初設軍機處和興文字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建立,在隋唐完善,在明清強化都是適應封建經濟基礎需要的必然結果。秦朝的焚書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獄雖然對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消極後果,但都無法否定其存在的必然性。
類型4:思想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
思想上層建築是指上層建築中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各種觀點的觀念體系。
教材中此類情況有: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的產生。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董仲舒對儒家學說的發揮,王充、范縝的無神論思想,柳宗元和劉禹錫的唯物主義思想,唐代傳奇的產生。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關漢卿的劇本,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明清小說的內容等。
思想上層建築由經濟基礎決定,是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抓住了這個主題,就能理解上述種種現象為什麼會產生。例如,決定明清時期產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是社會內部的商品經濟發展和封建制度的腐朽沒落。
(二)不虞現象
在社會發展史上,與上述種種應需現象相對應的,還有一種不虞現象,即是指事物的發展游離人們的主觀願望,在客觀上產生出與主觀願望相異的結果。歷史是由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創造的,但有時是人們沒有料到,至少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的活動及創造物具有什麼性質和將引起什麼結果。
例如,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戰爭,在客觀上使華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的融合,這就是個不虞的結果。依此思路,可以幫助學生多角度地分析下列歷史事件的不虞結果,如:秦朝時焚書坑儒,劉邦分封同姓王,王莽改制。唐朝設置藩鎮,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影響,宦官專權現象的產生。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析那些不虞現象,能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培養學生多角度、深層次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用歸納法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分析能力
在教學中,歸納出一些題型,引導和啟發學生據此題型去分析同類問題,下面介紹三個題型。
題型1:分析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產生的歷史背景
筆者認為,歷史背景是影響、預示事物發展趨勢的主客觀條件。分析某一歷史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可以歸納出這樣的思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①歷史因素方面:是否歷史發展的需要。
②現實因素方面:是否社會現實的需要。
③主觀因素方面:是否當事者主觀願望的需要。
例如,分析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歷史背景。
從歷史因素方面分析,北宋面臨解決唐和五代十國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歷史遺留問題,因此它必須加強中央集權:從現實因素方面分析,北宋建立後,面臨著天下分裂割據的現實。它要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勢力,必須加強中央集權制;從主觀因素方面分析,宋太祖通過「陳橋兵變」當上皇帝,他要鞏固趙家天下,杜絕「兵變」再發生,就必須加強中央集權。
上述思路和技巧可用於分析下列事件的歷史背景: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貞觀之治,明太祖加強中央集權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而其中像王莽改制,貞觀之治,孝文帝改革都有其當事人鮮明的個性特徵。
題型2:分析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產生的原因
筆者認為,原因是指作用於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產生的主客觀歷史條件。原因和背景是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兩個概念。從質上區別,原因是作用於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產生,背景則是影響,預示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發展趨勢;從量上區別,原因是作用於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產生的那些主客觀歷史條件,屬於原因的那些條件往往也是歷史背景中的內容。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通常沒有要求分析哪些是背景條件,哪些是原因,在很多地方兩者是被作為同一概念看待的。
分析原因,可以歸納出這樣的思路,從以下二方面著手:
①從范圍上著手:分析內因和外因,或者是分析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
②從層次上著手:分析主要原因(或者是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
例如,分析岳飛抗金為什麼長期受到人民尊敬。
從內因方面分析:①當時金兵南下,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岳飛領導的抗金斗爭是符合人民利益、反抗女真貴族掠奪的戰爭,是正義的反抗民族壓迫的戰爭,這是其受尊敬的根本原因。②岳家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屢破強敵,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從外因方面分析:岳飛抗金有功,卻遭到投降派的誣陷而被害,這種冤屈和悲劇更使其得到人民的同情和擁護。
上述思路和技巧可用於分析教材中如下一些問題:齊桓公為什麼能首先稱霸?商鞅變法為什麼能夠成功?秦末農民戰爭為什麼會爆發?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什麼能夠戰勝項羽?漢武帝為什麼能打敗匈奴?為什麼說王充是東漢傑出的思想家?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經濟獲得發展的原因是什麼?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李自成農民軍「均田免糧」口號為什麼得到人民的擁護?
題型3:分析某一歷史時期文化繁榮的歷史條件
綜合歸納教材中各個時期文化繁榮的歷史條件後,可以得出以下思路,從五個方面著手解決這類問題:①社會環境因素:分析社會是否安定(或相對安定)。②政治因素:分析國家是否統一,政治是否清明穩定。③經濟因素:分析經濟是否發展和繁榮。④文化政策因素:分析統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促進文化的發展。⑤文化交往因素:分析各民族之間、中外之間是否存在經濟文化的交流。
例如,分析唐朝文化繁榮的歷史條件。
①社會環境方面:南北統一,疆域遼闊。唐前期社會安定,各族人民辛勤勞動,創造了高度繁榮的文化成就。②政治因素方面:統治者注意調整統治政策,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繁榮局面。③經濟因素方面:唐朝經濟發達,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繁榮。④文化政策方面:唐朝完善科舉制度。對外來文化態度開明,統治者重視文化發展。⑤文化交往方面:各民族之間,中外之間文化交往頻繁。唐朝長安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分析其他朝代或時期的文化繁榮,可以借鑒上述思路和技巧。
四、用歸納法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評價能力
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總的思路是:分層次、多角度地歸納正、反兩方面的論點。這里的層次和角度通常是三個:①從現實需要的角度立論評價:論其是否解決了現實問題,滿足現實需要程度如何。②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立論評價:論其在歷史上的地位。③從階級立場的角度立論評價:論其階級實質和階級局限。
題型1: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影響
影響通常要求分析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其中積極影響即是通常所說的歷史意義和歷史作用。綜合起來,解決這類問題就是從上述三個角度分析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例如,評價唐朝的兩稅法。
①從現實需要角度評價:兩稅法使唐政府收入增多一些。(這是從它部分滿足了解決財政困難的現實需要的角度得出的論點)②從歷史發展角度評價:兩稅法改變了過去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准,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大變革。(這是從與歷史上的編戶制度、租庸調制度的對比中得出的論點)③從階級立場的角度評價:由於地主階級千方百計把新增加的賦稅轉嫁到農民身上,農民所受剝削仍然很重。唐朝的階級矛盾從根本上並未解決。(這是由於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必然結果)
用上述思路和技巧可以評價商鞅變法、王莽改制、王安石變法和一條鞭法,還有焚書坑儒、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澶淵之盟、宋金議和八股取士制度等等。
題型2:評價歷史人物
就是從上述三個角度分析評論歷史人物的功過得失。其中評價政治人物,在分析歸納其滿足現實需要時,要注意從以下六個方面去綜合分析。①是否完成國家統一,推動歷史發展。②是否調整政治措施,保持社會安定。③是否調整經濟措施,重視改善生產條件,促進經濟發展。④是否採取措施,促進文化繁榮。⑤是否採取措施,鞏固國家統一,促進各民族的融合與團結。⑥是否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
例如,評價秦始皇(採用分正面內容、反面內容、總評三方面的形式回答問題)。
正面內容:①當政時期,滅六國,統一全國,結束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②規定封建國家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在中央設三公,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度,開創了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③統一度量衡和貨幣,便利了封建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④統一文字,促進了各地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⑤派兵出擊匈奴,修築長城,保護了中原農業生產的發展。派兵攻打越族,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在上述六個方面,他有五個方面的政績)
反面內容:①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代表,封建帝王,秦始皇以「焚書坑儒」的方式鞏固政權,箝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②其統治殘暴,賦稅、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嚴酷。秦始皇奢侈腐化,濫用民力。這些都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災難,最終導致了秦王朝的滅亡。
總評:綜其一生,秦始皇完成了國家統一,開創了封建專制制度,促進了封建經濟發展,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由於階級和時代的局限,其統治過於殘暴。因此,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很有作為,而又功過分明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依照上述思路和技巧可以評價:漢高祖,漢武帝,曹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宋太祖,明太祖,明成祖,康熙帝和乾隆帝等。
㈥ 怎樣簡短的介紹一下耐克的歷史和商品知識
耐克的發展歷史:
1、1908年,馬薩諸塞州的利恩建了一個製鞋廠,使當地的製鞋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起初的nike板鞋仍然是訂做的,但為了使工人在淡季有事可干,鞋坊老闆開始做沒有預訂的鞋。
2、1963年,在俄勒岡大學畢業的菲爾·奈特和他的導師比爾·鮑爾曼共同創立了一家名為"藍帶體育用品公司"的公司,主營體育用品。
3、1972年,NIKE公司正式成立。其前身是由現任NIKE總裁菲爾·奈特以及比爾·鮑爾曼教練投資的藍帶體育公司。
4、80年代,耐克產品開始從田徑場和體育館進入尋常百姓家。
耐克的商品知識:
耐克鞋子的主要材質包括:全紋皮質、牛皮皮面、麂皮、合成皮質、網布面、萊卡彈性布料、耐磨材質、碳素纖維橡膠、無痕橡膠、耐磨硬橡膠、PU材質等等。
(6)商品知識的歷史擴展閱讀
耐克標志含義:
1、NIKE這個名字,在西方人的眼光里很是吉利,而且易讀易記,能叫得很響。耐克商標象徵著希臘勝利女神翅膀的羽毛,代表著速度,同時也代表著動感和輕柔。
2、耐克商標的圖案是個小鉤子,造型簡潔有力,急如閃電。首次以「耐克」命名的運動鞋,鞋底有方形凸粒以增強穩定性,鞋身的兩旁有刀形的彎鉤,象徵女神的翅膀。
參考資料
網路-NIKE
耐克-中國官方網站
㈦ 商品推銷的知識
銷售聖經
第一章 推銷的新原則 一、從客戶的觀點來說明他們想要的,需要的與了解的——而不是你想銷售的。 二、搜集個人情報資料——並學習如何使用這些資訊情報。 三、建立情誼——大家都想向朋友購買,而不喜歡向推銷人員購買商品(怎樣才能讓別人認可,並願意與你作朋友)。 四、建立競爭對手無法功破的交情護盾——讓自己成為客戶心中的專家,以致競爭對手無計可施。 五、建立共同話題——運動、孩子…… 六、取信於人——一旦你動了對方,你最好是已經建立起他們向你購買的信心,否則,他們會暫時向別人購買。 七、寓樂趣於其中、做個風趣的人——這是你的職業生涯。幽默是最好的開門磚,是一種默許。 八、千萬別被打倒在你的推銷上——推銷人員說話口氣十足象個推銷的,那是最低級的。 好好學習推銷科學、把它變成一門藝術。
第二章 秘決 要掌握一門行業,你必須知道它的秘決,有什麼捷徑嗎?有,就是學習知識。 * * * 相信自己就是成功了一半,簡言之,你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態度是行銷失敗之母——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會失敗,你的態度積極嗎? 1、我每天看一個鍾頭的新聞 2、我每天看報紙 3、我一星期看一本新聞性周刊 4、偶而我會心情不好整天 5、我的工作很無聊 6、我一個鍾頭或幾個鍾頭左右會發一次脾氣 7、我消沉交談並且同情他們 8、事情出錯時,我總是預怪罪他人 9、事情出錯或了有麻煩時,我會告訴其他人 10、我生另一半的氣,而且交談時間不超過四小時 11、我把私人問題帶到公司去,再與同事討論他們 12、我會做最壞的打算 13、我會受壞天氣(太冷、太熱、下雨)的影響,而且會說出來 0—2個是 你的態度積極 3—6個是 你的態度消極 7個以上 你的態度有問題,非常嚴重的問題 事實上,推銷人員失敗原因: 15% 不適當的商品及推銷技巧訓練 20% 差勁的言辭與書面溝通技巧 35% 不良的或有問題的管理階層 50% 態度 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不是嗎?推銷人員(或任何人)都可以增加50%的成都機率,如果他們能夠改變思考方式的話。 秘決就是:我們成為我們所認為的那種人,但是這是一個必須要天天練習的訓練。 想開始改變你的態度了嗎?它會奇跡似地影響到你的成功(以及收入),靠這些想法與練習過日子吧! 1、有事情出錯時,要記得那不是別人的錯,而是你的錯。 2、你一直都有選擇的機會。 3、如果你認為沒關系,事情就沒關系;如果你認為有關系,事情就有關系。 4、不要理會那些垃圾新聞——做值得做的事,訂計劃或者做任何可以提高生活品質的事。 5、在一年的時間內,只讀積極正面的書籍和消息。 6、面對障礙或事情出了差錯時,從中尋找機會。 7、聽些有關態度的錄音帶,參加討論會,參加進修課程。 8、不要理會那些說你「做不到」或企圖會你灰心喪專的人。 9、反省你的語言——你說是半滿還是半空?說部分有雲還是部分晴朗?避免說「為什麼」,「我不行」和「我不會」。 10、談你為什麼喜歡事物、人們、工作和家庭。不要談你為什麼不喜歡。 11、毫不考慮便幫助他人: 如果你說:「我不做,因為他不做」。誰輸? 如果你說:「為什麼要我做,而他卻……」。誰輸? 12、拜訪兒童醫院或殘障的人。 13、你會生氣多久?如果超過5分鍾,一定有毛病。 14、每天要想起可慶幸的事。 如果把目前浪費在閑聊上的時間用在積極的行動或者是為了自己,為了事業,為了家庭而做的學習上,到了年底,你就賺了十五天。到底哪一個對你有所幫助?一年花十五年閑聊還是一年花十五天建立你的前途?這都是你的選擇。
第三章 克服心理障礙七法則 有生理殘障的人通常能夠戰勝挑戰(其身體上的缺陷)鼓舞著他們周圍身體健全的人,強迫自己產生心理障礙的人,經常需要幫助,而這是一種自我幫助。 什麼是心理障礙,看看這些借口是不是很耳熟? 1、「我打電話找不到他」。 2、「她不回我電話」。 3、「他會答應跟我見面的」。 4、「我睡過頭,忘記了。我沒有寫下來,也沒有人告訴我」。 5、「她違約了」。 6、「我沒辦法讓她答應」。 其實,編借口要比推銷難多了。 葯方:全神貫注的能力。 面對現實吧!容易推銷的日子過去了。競爭有時候是那麼的激烈,激烈得讓你不由自主地會重新思考自己的事業或處境。 克服心理障礙七招: 這里有七件事可以做,以維持你的專注力,能量、動力與承諾、讓你從「我真悲哀」的情況轉變成「我好棒啊!」 1、停止把自己的處境怪罪於外在的環境。 2、停止把自己的處境怪罪在他人頭上。 3、每天去進一步了解你的客戶或潛在客戶。 4、堅持下去,直到你獲得答復。 5、了解自己的現在或自己的將來。 6、天天練習技巧。 7、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你可以砌一塊踏腳石。 你也可以砌一塊絆腳石。 這個抉擇(永遠)取諸於你,用諸於你。
第四章 25項客戶的期待 聆聽是推銷的第一課,所以,聽客戶的期待是重要的。 25個客戶需要的待遇: 1、只要告訴我事情的重點就可以了:我不要又臭又長的談話,等你對我稍有了解以後,請有話直說。 2、告訴我實情,不要使用「老實說」這個字眼,它會讓我緊張:如果你說的話讓我覺得懷疑或者根本就知道那是假的,那麼你就出局了。 3、我要一位有道德的推銷人員:因少數的幾個沒有道德良心的害群之馬、而使推銷人員背上莫須有的罪名。能夠為你的良心做證的,是你的行為,而非你所說的話(把道德掛在嘴上的人,通常都是沒有道德的人)。 4、給我一個理由,告訴我為什這項商品(這個項目)再適合不過了:我必須先清楚它給我的好處。 5、證明給我看。 6、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告訴我一個與我處境類似者的成功案例。 7、給我看一封滿意的客戶的來信。 8、我會得到什麼樣的售後服務,請說給我聽,做給我看。 9、向我證明價格是合理的或利潤是可觀的(我撿了便宜)。 10、告訴我最好的購買方式。 11、給我機會做最後決定,提供幾個選擇:假如這是你的錢,你會怎麼做。 12、強化的我決定:我會擔心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我能得到什麼好處,讓我覺得買得很有信心,以這些事實幫助我,堅定我的決定。 13、不要和我爭辯:即使我錯了,我也不需要一個自作聰明的推銷人員來告訴我(或試著證明);他或許是辯贏了,但是他卻輸掉了這筆交易。 14、別把我搞糊塗了,說得愈復雜,我愈不可能購買。 15、不要告訴我負面的事:我希望每件事都很好,不要說別人(尤其是競爭對手),你自己、你的公司或者我的壞話。 16、不要用瞧不起我的語氣和我談話:推銷人員自以為什麼都懂,把我當成笨蛋;不要告訴我你以為我想聽的話,如果嫌我太笨了,我想我還是與別人合作好了。 17、別說我購買的東西或我做的事情錯了。我喜歡那種得意洋洋,深感自己很聰明的感覺;要是我錯了,機靈點兒,讓我知道其他人也犯了員樣的錯誤。 18、我在說話的時候,注意聽:我試著告訴你我心中想做的生意,而你卻忙著把你的生意推銷給我。 19、讓我覺得自己很特別:如果我要花錢,我要花得開心,這全要仰仗你的言行舉止。 20、讓我笑:讓我有好心情,我才能購買;讓我笑意味著我對你的同意,而你需要我的同意才能完成推銷。 21、對我的職業表示一點興趣;或話它對你一點兒也不重要,但它卻是我的全部。 22、說話要真誠:假如你說謊,只是為了我的錢我看得出來。 23、當你說你會做到什麼時,要做到,別讓我失望。 24、幫助我決定,不要出賣我:我討厭被出賣的感覺。 25、當我無意購買時,不要用一堆老掉牙的推銷技倆向我施壓,強迫我購買:不要用推銷員的口氣說話,要象個朋友——某個想幫我忙的人。 26、我更希望你能在其它生意上幫助我。這更會令你成為我的朋友,但這需要你有足夠的知識水平。 現在,我們開始檢討,標出自己曾犯的錯誤。告訴大家,並決定改正。
第五章 客戶為何會拒絕 客戶說:「我不喜歡」!是這樣嗎?這是真正的反對理由是借口,還是謊言?委婉的說法我們稱之為反對或疑慮。其真起碼原因是這個准客戶到目前為止還不願訂合同。他們想真正告訴你的是:「你還沒說服我」。准客戶其實是在要求你給他更多的資訊及再三保證。 真正的反對理由並不多。大多數只是借口罷了。因為准客戶經常會隱瞞真正反對的理由,這使得事情更加復雜。為什麼?他們不想傷害你,他們覺得不好意思,或者他們害怕告訴你事實。一個善意的謊言簡單多了,又方便,而且比說出事實來得較不殘忍,所以他們乾脆隨便說些理由來擺脫你。 一、客戶的反對並非真反對 客戶拒絕十大借口(善意謊言) 1、「我要考慮,考慮」。 2、「我的預算已經用掉了」。 3、「我得和我的夥伴(妻子、情人、合夥人、律師等)商量。 4、「給我一點時間想想」。 5、「我從來不會因為一時沖動而做出決定,我總是將問題留給時間」。 6、「我還沒准備上這一項目」。 7、「九十天後再來找我,那時候我們就有準備了」。 8、「我不在意品質」。 9、「現在生意不好做(不景氣)」。 10、「這是我們咨詢公司要處理的事」。 「進發由總公司負責」。「你們的價位太高了」。「你們的利潤太低了」。 這些是典型的反對說法。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反對理由? 1、沒錢。 2、有錢,但是太小心了。 3、貸不到所需的款項。 4、自己拿不定主意。 5、有別的產品可以取代。有別的更劃算的買賣。 6、另有打算,但是不告訴你。 7、不想更換原有賣出的。 8、想到處比價。 9、此時忙著處理其他更重要的事。 10、不喜歡你或對你的商品沒有信心。 11、對你們的公司沒有信心。 12、不信任你,對你沒信心。 找出真正的反對理由是你的第一關鍵,它就在上面的清單某處。然後才能成功克服它,讓推銷變為可能。 問題是,你能否且你有沒有能力去發掘真正的反對理由,而且在反對發生的時候,也沒有去克服它的心理准備。這是為什麼? 1、缺乏技術上(商品)的知識。 2、缺乏行銷工具。 3、缺乏推銷知識。 4、缺乏自信。 5、事先沒有準備(同樣的說法他們可能聽過十次以上了),但還是沒有準備。 6、他們的商品說明太貧乏了。 7、總之,缺乏一種敬業精神。 二、求證反對說詞與克服反對說詞一樣重要 推銷從拒絕開始! (一)為什麼會發生反對? 1、因為在准客戶心中有疑惑或者是尚未得到答復的問題(這些疑惑有時候是行銷人員自己製造出來的)。 2、因為准客戶想訂立合同,或者有興趣合作,但他需要說明,或者他想要以更劃算的價格購買,又或是他需要第三者的許可。 3、因為准客戶並不想合作。 (二)這有七個方法,可以分辨真正的反對廉潔並加以克服。 1、仔細聽准客戶提出來的反對理由: 判別它是真的反對還是借品如果是真正的反對,通常准客戶會一再重復。所以,讓准客戶把話說清楚。 不論如何,一開始要先贊成他們。這可以讓你有技巧地反對它,而不致引起爭論。 如果你相信那是借口,你必須要讓他們把真正的反對理由說出來,否則,你就無法繼續下去。 用下面的導入的話來取得事實: *「你不是說真的……」。 *「你跟我說……,但是我想你一定有別的意思」。 *「通常當客戶對我這么說的時候,根據我的經驗他們只是對價格滿意,你也是這樣嗎? 2、分辨它是不是唯一的,真正的反對理由: 提出質疑、問准客戶這是不是他不想與你們公司合作的唯一理由。問他除了這個理由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理由。 3、再確認:把你問過的問題,換個方式再重新問一遍。換句話說是不是因為……,你就會合作了,是嗎?王先生? 4、分辨反對的理由,為促成階段作準備: 提出一個可以讓解決方式具體化的問題。所以,「如果我能夠證明我們的信用……」或「所以,如果我可以幫你延長付款期限……」或「如果我能夠帶你去看看實際運行情況,是不是你就能夠下決定了呢?……」或者再換個說法:「……我是不是就有希望跟貴公司做生意呢?」 5、以能夠完全解決問題的方式回復准客戶的反對理由: 讓准客戶除了說「是」之外,別元選擇。在這個關頭,使出你所有的法寶。如果你有王牌,現在就亮出來(感謝信、對照表、現場可以打電話連連絡到的客戶以及一筆特別的與時間或價格有關的交易)。 忘掉價格——給准客戶看成本,說明它的價值,作比較,證明它的好處。別出心裁,與眾不同才能給客戶好印象。 商品知識,創意、推銷工具以及自信會讓客戶同意你。 6、提出一個促成問題或者用假定的方式溝通: *「如果我……你是不是會……」是促成階段最典型的句子。 *在促成時使用類似情況。人們喜歡知道其他人在相同情況下的反應。 *問:「為什麼這件事對你這么重要?」然後再用「如果我能你是不是會……?」 7、確定回答與交易。 提出類似下列的確認問題,讓准客戶變成客戶: * 「你希望什麼時候送貨?」 * 「哪一天開始最好?」 * 「你希望把貨送到哪?」 最好的技巧根本不是技巧,而是交情。 是一種溫暖的、開暢的人性化的關系。
三、准備十分業績滿分 (一)事前防範是克服反對的最佳方法。 具體運作過程: 1、確定所有可能的反對理由:大家一起說出所遇到的反對理由。 2、寫下來:即使是同樣的反對理由,因為說法不同。 3、為每一個反對的理由、擬好回答的稿子。 4、制定有效回答的行銷工具:諸如感謝信、證明文件、獲獎證書、獎杯照法等都可加強說服力。 5、用角色扮演來演練回答: 回答寫下來之後,安排幾個角色扮演的機會,以熟悉每個擬好的情況,不斷練習,直到表現自然為止。 6、修改稿子:演練之後,一定會有值得修改之處,要盡快完成。 7、試用在客戶身上: 去找一位或二位專找麻煩的客戶告訴他們你的壯舉。你有這份勇氣,他們會覺得受寵若驚,進而給你真實的回答。 8、定期討論修改稿子。 (二)關鍵在於要知道可能發生的反對理由。 並擬妥稿子,把回答放進平常的商品說明中。 如此一來,當你進行到促成階段時,就不會有反對的聲音了。 這兒有七個預防的工具和台詞,可以把它們加進稿子里或編入商品說明;成為整個過程的一部分。 1、類似情況:陳述幾個有著相同或類似問題或反對理由的客戶,最後還是購買的故事。 2、感謝信:有些感謝信可能是促成的因素,例如:「我以為價位太高了,但是經過一年的經營之後,我覺得關鍵在於品質,謝謝你當初說服了我」。 3、公司商品的相關書面報道:建立支柱,建立信用,建立信心。 4、對照圖表,逐一比較自己公司與競爭對手的商品,當准客戶說要四處去比較看看時,可以拿出來給他的參考。 5、說:「根據我們的經驗……:是預防反對最有力的一句開場白。 6、說:「我們聽客戶說的話。他們有……疑慮我們的做法是……。讓准客釋懷而不再反對。讓他們看到你用心的聆聽與舉動。 7、說:「我們以前曾經相信……但是現在我們改變了……。」預防謠言重現(服務品質、價格偏高等惡名)。
第六章 個人15關 一、如何處理個人與公司之間的關系? 1、如何讓自己融於集體(水桶原理) 2、如何使自己的價值觀與公司的發展結合起來 二、業務溝通(敬業精神《把信帶給加西亞》) 看(辦公室的牆壁) 問(發出正確的問題) 聽(分類顧客) 行銷最重的兩個決勝點是「發問」及聆聽,適當的問題,能夠讓准客戶說出你該知道的一切。把有力的發問與有效的聆聽這兩種技巧結合起來,你就會有能力去發現事實與需求,並有明確的回應,促使對方做決定。 這聽起來很容易!但為何還是有失敗的呢?因為—— 1、你的發問功力不足 2、你的聆聽功夫不足 3、你對准客戶有成見,事先對准客戶下判斷,臆則答復打斷別人的話。 4、你以為你早就知道全部的答案了,所以何必那麼麻煩,要問問題又要全神貫注地聆聽答案。 5、你還沒有弄清准客戶真正的需要。如果你連這些要求是什麼都不知道,你又怎麼去滿足他們呢? (一)最有效的行銷電話是25%的發問與談話,75%的聆聽。跟你以前的方式比較之下如何呢? 怎麼發問——不要限制回答內容,避免問一句「是」或「不是」就可以回答完畢的問題,除非你確定「是」代表著即將大獲全勝。 發問技巧十三條 1、問題是不是簡明扼要? 2、在准客戶能明確回答你之前,需不需要思考到商品? 3、問題能不能迫使客戶評估新資訊、新觀念? 你的問題是不是在無形之中建立准客戶的信賴?是不是高人一籌,不會讓他覺得受到委屈,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4、刺探新的問題,是不是讓你看起來比競爭對手高明? 你是不是能問些競爭對手想都沒想過的問題,讓自己脫離競爭?因為別人跟你沒得比。 5、問題能不能引導准客戶(和你)引用以往的經驗? 你問的問題能否讓他願意跟你分享他的驕傲?這些不只是推銷問題而已,更是建立關系的問題。 6、問題的答復是不是准客戶從前從未想過的?新方法會令你與眾不同,優於他人,且主控大局。 7、問題是不是能讓商品說明朝成交階段更進一步?試著使用「你難道不……?」「是不是……?」「你不是應該……?」「不是嗎」等問句,讓客戶針對商品說明的某部分回答「是」,同時也給你自己一個機會,把商品說明往成交階段邁進。 8、問題是否直接切入准客戶(商業上)的處境?問題俞直接,你所得到的答案也愈直接。 9、問題是否直接切入准客戶的障礙? 10、問題是否直接切入准客戶的障礙?會讓准客戶不得不說實話嗎? 11、問題能不能創造出正面的、有引導作用的氣氛,以利完成推銷? 12、准客戶問你問題時,你會不會反問他? 「幾周內能到貨」。該問「你希望我們一周內送到嗎?」 13、最後一個問題:「你問的是成交問題嗎?」 如果你能寫下二個或三個跟以上十二個挑戰有關的問題並且運用到推銷過程當中,可擔保你會發現兩件事: 1、擬定這些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2、你這么做的報酬是:你將成為一名更優秀、財務上更多回饋的區域經理……而且受惠一生。 (二)如何設計導引成交的問題 第一部曲:陳述一件無法被反駁的事實。 第二部曲:陳述可以反映出自己經驗與創造出信任感的個人意見。 第三部曲:提出一個與前二個主題相吻合且可以讓客戶盡情發揮的問題。
範例一:推銷「推銷訓練」課程 第一部:「你知道的,金總,銷售人員很少能做到他們老闆或經理為他們設定的目標」。 第二部:「根據我的經驗,如果缺乏訓練,就不會有良好的態度,無從設定目標,也缺乏達到目標的技巧。有趣的是,銷售人員會把自己的無能怪罪到商品與別人頭上,自己卻不承擔責任」。 (現在,只有現在,是你把問題攤開的時候)。 第三部:「你如何確定你的銷售人員能達到目標且繼續保持積極的態度呢?」 這種發問技巧具有強大的威力,它能夠同時建立信賴並確認需求所在,且適用於名行業。 二十五次的演練之後,你就擁有了這項技巧,而且要開始看到真正的成果了。 (三)五個問題完成交易法則: 問題1:「金總,你如何選擇合作的上游公司呢?」 回答:「信譽與利潤」。 問題2:「你對信譽的定義是什麼?」或「多大的利潤是你所希望的呢?」 註:很多客戶是不會被別人問過的這些問題的。 回答:「良好的產品質量有廣告促銷」。 20%的利潤差額 問題3:「是什麼讓你覺得這很重要呢?」或「這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嗎?」「你為什麼覺得這很重要呢?」 這個問題可以引出他的真正需求。 回答:「這可保證公司的年贏利,以維持公司的發展」。 問題4:「如果我們可以給你一個完美的產品,且保證貴公司的利潤並在一年內取得在同行之中的最快成長,我們會不會成為合作夥伴呢?」 問題5:「太好了!我們什麼時候簽合同」或「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呢?」「Let』s call it a deal」。 (四)在銷售過程中,越早且越常運用這些發問步驟越好;如果你自己說個沒完,而准客戶卻緊閉其口——你不但把准客戶煩死了,也可能把成交機會丟了。如果不懂客戶的需求,縱使你有靈丹妙術,也是無法對症下葯的。 想再多找幾個有力的問題嗎?試試這幾句: 1、你期待什麼? 2、你發現什麼? 3、你打算如何? 4、在你的經驗里……? 5、你很成功的用過什麼……? 6、為什麼那是決定性的因素……? 7、你為什麼選擇……? 8、你喜歡它的哪些地方……? 9、你想改善哪一點……? 10、你會想改變什麼……?(不要說:「你為什麼不喜歡……?」) 11、有沒有其他因素……? 12、你的競爭對手在這方面採取什麼行動……? 13、你的客戶們對這點有何反應……? 事前沒記,寫下並模擬訓練 三、閑嘴聆聽行銷法: 你們有幾個人曾經參加過聆聽技巧訓練課程?在正規教育中,從來沒有提供過「如何聆聽」的課程。這真令人吃驚——我們最需要的技巧,學校卻從來不教。 當我們看電視、聽收音機、音樂帶時,經常第二天就可以背誦那些文章和詩句,或者一字不漏的唱出一首歌來,但是如果你的另一半或小孩跟你說話,你卻說:「什麼」?要不就是說:「我沒聽到你說的話」。 你經常要求某人重復說一次他們剛剛說的話?你多久聽到一次人家對你說:「我說的話你一句也沒聽進去」。 (一)聆聽的障礙:2個 1、在開始聽之前,我心裡已經有了成見(對客戶的意見或對他即將要說的事情的意見)。 2、在開始聽之前,或者還未聽完整個故事及獲得重要細節之前,我就已經胸有成足了。 (二)有效果的聆聽有兩個重要的規則,這兩個規則必須用這個順序呈獻出來,否則你就不會成為一位懂得聽話技術的人: 1、為了解問題所在而聆聽。 2、為可明確解決問題而聆聽。 (三)分析你的聆聽方式: 1、你用一事例耳朵還是兩只耳朵聽?(只聽一半表示別人說話時,你在做別的事)。 2、別人在說話時,你是否心不在焉? 3、你是不是假裝在聽,好趁機打岔說出你的意見? 4、你是不是只在等空檔好插入你的回答? 大多數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坐立不安,不想繼續傾聽呢? 1、在你擬定回答之後。 2、在你開始覺得說話者令人惡心時。 3、當你決定要打斷某人的談話,發表自己的意見時。 4、當談話者的談話內容不是你想聽的事情的時候。 (四)這里有13.5個准則,它們可以讓你的聆聽能力變得更敏銳,增加你的業績,減少錯誤的發生,讓准客戶滿意,並且幫你完成更多行銷: 1、不要打岔(「但是……可是……不過……」) 2、發問、然後安靜、專心地注意聽。 3、偏見會扭曲你所聽的話。摒除偏見,心無成見地聆聽。 4、用眼睛接觸並發出聆聽隨和聲(「呃」、「哎」、「喲」「原來如此」、「哦」),表示你在聽。 5、還沒聽完整個故事以前不要太早下結論。 6、聆聽以找出目的,細節以及結論。 7、詮釋是聆聽的一大部分,靜靜的聽、靜靜地詮釋你的所見所聞。 8、聆聽弦外之音,暗示的事比明說的事還要重要。 9、在每句話中間思考。 10、開始發言之前,先思索有聲與無聲之意。 11、提出問題確定對方該說的或想說的已經都說完了。 12、用行動讓對方知道你在聽。 13、談話時你心裡想的應該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渲染問題。當一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聽眾。 (五)什麼原因讓你無法聆聽? 1、有時候你視對方為理所當然——另一半父母、小孩。 2、有時候你有心事。 3、有時候人會害怕聽到即將要聽到的事情,所以乾脆把它封殺起來。不要害怕聆聽。 4、有時候你就是魯莽無理。 5、有時候對方令你受不了,所以你不聽他說話。 6、有時候你自認無所不知,甚至常常認為自己是網路全書。 成為一位好聽眾有很多秘決。 但是所有秘決共通的一點是: 只管閉上你的嘴!
第七章 開啟客戶的心動鈕 一、發現心動鈕 1、提出與現狀處境有關的問題:例如:在哪居住?孩子就讀哪所大學。 2、詢問他得意的事:事業上最驕傲的事。 3、提出與個人興趣有關的問題:空閑時都做些什麼事。 4、問他,假如他不必工作,他會做些什麼:什麼才是他真正的夢想與抱負? 5、提出與目標有關的問題:他公司今年度的目標是什麼,他要如何達到目標? 6、看看辦公室里的每一件東西:找找不尋常的東西。 有鑲櫃的,單獨框的,單獨放的,或是體積較大,較醒目的東西, 找找照法和獎狀。 二、心動鈕在客戶的反應中 開口問和眼睛看是容易的部分,困難的部分在於聆聽。「動心鈕」就在客戶的反應里! 1、聆聽第一個反應就是起的或暗示的第一件事: 回答問題的第一句話通常是心底最重要的反應,你在找的東西約大部分都在准客戶的心裡,它或許不是真的心動鈕,但它可以讓你對心動鈕有所了解。 2、聆聽立即的,斷然了反應:不假思索的反應是取重要的,錯不了的。 3、聆聽又臭又長的解釋或故事:需要仔細解釋的事情通常是迫不得已的(燙手山芋)。 4、聆聽不斷重復的敘述:會說二次的事情是:「心頭最在意的事。」 5、聆聽情緒上的反應:包括說話的表情及語調。 註:一篇關於某個忘恩負義的離職員工如何說公司壞話等的故事,表示此人有顆「忠誠」的心動鈕。 對於浪費金錢,或揮霍無度立即有反應的,表示「認可低價位」與「劃算」是驚動國鈕。 好了,你以為你已經找到了,現在按下去吧! 三、這有五個按鈕的技巧: 1、提出「重要性」的問題:例如:」那對你有多重要「?或」為什麼它對你那麼重要?「這有助於你更加了解情況。 2、用高明的方式問問題:讓它類似談話的一部分然後觀察反應。 3、使用促成問句:「如果……會不會……」。 聆聽很重要。
㈧ 初三的歷史上冊知識點是什麼
1.文藝復興
時間:14世紀前後
地點:義大利
原因:最早出現資產階級生產關系
思想:人文主義思想
實質: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人物、成就:但丁[義大利]詩人(《神曲》)
達芬奇[義大利]藝術大師(《最後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亞[英國]文學巨匠(《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利葉》)
意義: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開辟
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經濟的出現
過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亞士從葡萄牙往東航行,到達好望角。
(2)1492年,哥倫布(義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到達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葡萄牙支持)到達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了環球航行。
影響:
(1)新航路開辟以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對世界影響)……
(2)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資本主義發展影響)
(3)資本主義市場開始形成
(4)證明了地圓學說 (同學補充,非重點)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背景: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了新興的階級——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時間:1640—1688
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開始標志:1640年議會的召開
領導者: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文獻:《權利法案》(革命後頒布)
結果: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國家
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產階級掃清了障礙,推動了世界的歷史進程。
革命特點:時間長、過程曲折、妥協(不徹底)
4.美國獨立戰爭
原因:
(1)英國希望北美殖民地永遠做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的發展。
(2)殖民地人民強烈不滿,反抗情緒日益高漲。
(3)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原因)
時間:1775—1783
開始標志:來剋星頓槍聲
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
領導者:北方的工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的種植園主
結束標志: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文獻:《獨立宣言》(革命中頒布)《美國憲法》(革命後頒布)
結果:建立了聯邦制資本主義國家
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動作用。
美國1787年憲法內容:
(1)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
(2)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權。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
(1)戰爭的正義性
(2)人民群眾積極參戰
(3)法國、荷蘭等國的支援
(4)華盛頓等人的正確領導和靈活的戰術
5.法國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時間:1789—1815
開始標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義攻佔巴士底獄
導火線:三級會議召開
爆發標志:
領導者:資產階級
結束標志:1794年4月羅伯斯庇爾等人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台
文獻:人權宣言(革命中頒布)《法典》(革命後頒布)
結果: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拿破崙在革命後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打擊了歐洲封建制度,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革命特點:
(1)過程艱難曲折
(2)革命最徹底
6.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8世紀60年代至1840年前後
開始標志:18世紀60年代「珍妮機」的發明
特徵: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廣泛英雄,人類進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與電氣的「氣」的區別)
理論指導:牛頓力學
成就:
(1)機器的發明與製造:綿紡織業——冶金——采礦
(2)動力:瓦特改良蒸汽機
(3)交通工具的創造:輪船、火車
(4)新能源:煤炭
影響:
(1)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
(2)生產關系:改變了社會面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產生了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斗爭尖銳
(3)國際格局: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重點!)
新興工業部門:機器製造業
7.19世紀歐洲工人運動
①憲章運動:
原因:19世紀三、四十年代,廣大工人為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提高政治地位積極進行斗爭。
時間:1836—1848
內容: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
特點: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影響:
(1)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2)由於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工人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受到影響。
(3)表明無產階級已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顯示了無產階級的偉大作用。
②《共產黨宣言》
時間:1848年
起草者:馬克思、恩格斯
內容:《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
影響:《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國同普魯士發生戰爭,法國戰敗,普軍兵臨巴黎城下。
(2)資產階級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准備鎮壓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沖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
影響:
(1)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2)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
8.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內戰)
根本原因:奴隸制的存在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南北兩種不同經濟制度的矛盾(缺乏生產力)
核心矛盾: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時間:1861—1865
戰爭目的:維護國家統一
領導者:美國總統林肯
文獻:《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頒布)
作用:調動了人民群眾,特別是黑人奴隸的革命積極性;使戰爭局面開始有利於北方,為北方取勝創造了條件
性質: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影響: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發展資本主義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第二次工業革命)
北方勝利的原因:
(1)內戰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和黑人奴隸的支持。
(2)北方實行了資本主義制度,順應了歷史潮流。
(3)北方政府維護國家的統一,具有正義性。
9.資產階級統治的擴大和鞏固
①俄國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紀中期,俄國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盛行農奴制。(1)由於農奴制的阻礙,到19世紀中期,俄國的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3.農奴境況十分悲慘,暴動頻繁。
時間:1861年
目的:擺脫農奴制危機,鞏固統治。
領導人物:亞歷山大二世
內容:
(1)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2)農奴在獲得「解放」是,可以獲得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影響: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2)這次改革雖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②日本明治維新
背景:
(1)19世紀中期的日本,仍是閉關鎖國、落後的封建國家。天皇大權旁落,實際權利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
(2)外國勢力的滲透,激化了日本的國內矛盾,幕府的統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級武士,逐漸開始接受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思想,主張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統治,並取得成功。
時間: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級武士
內容:
(1)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3)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影響:
(1)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2)但日本強大起來以後,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對比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同點
1.都是在國家統治面臨嚴重危機的情況下進行的。
2.都是統治者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改革後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改革成為兩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
4.改革都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5.改革後實力增強,開始對外擴張。
★19世紀中期,美、日、俄面臨的社會問題是什麼?各自通過什麼途徑解決?
面臨的主要問題:美國——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不可調和;日本——幕府統治危機;俄國——農奴制危機。
解決途徑:
(1)美國通過1861年—1865年的內戰,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
(2)日本經過武裝倒幕斗爭,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並於1868年進行了資產階級改革。
(3)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於1861年實行了廢除農奴制的資產階級改革。
10.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9世紀70年代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
開始標志: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
特徵: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和生活領域,電力的廣泛使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注意蒸汽的「汽」與電氣的「氣」的區別)
理論指導: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原理
成就:
(1)電力的廣泛使用:「發明大王」愛迪生(美國)研製耐用碳絲燈泡
(2)新機器的創制:「汽車之父」卡爾•本茨(德國)設計出內燃機,帶動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現——汽車和飛機;電報、電話的發明
(3)新能源:石油
影響:
(1)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2)生產關系:產生了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注意即帝國主義過度
(3)國際格局:資本主義市場最終形成,導致「窮者越窮,富者越富」;資本主義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統治地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導致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
新興工業部門:電力、化工、汽車、航空
★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不同點:
(1)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科學對於生產的影響不如第二次顯著,新技術的發明主體與其說是科學家,不如說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發現往往直接導致技術發明。
(2)第一次工業革命重心在輕工業部門,主要是紡織業;第二次工業革命則重心轉移到重工業,如石油工業、化學工業、汽車工業。
(3)第二次工業革命涉及領域更加廣泛,不僅有能源動力革新,且擴展到材料、信息和動力技術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國,然後擴展到歐洲其它國家;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展開,德國和美國成為相對中心
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戰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時間:1914—1918
開始標志: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主要參與國家:英國、法國、俄國(於10月革命後退出)——三國協約;德國、義大利(後加入協約國作戰)、奧匈帝國——三國同盟
結束標志:1918年11月德國投降
結果:德國戰敗,戰後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影響:
(1)大戰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破壞
(2)大戰造成了歐洲的衰弱和美日的興起,世界格局發生改變
(3)為社會主義革命創造了條件,誕生了蘇維埃俄國
(4)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中國五四運動)
性質: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除塞爾維亞以外)
——接九下——
12.俄國十月革命
時間: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
領導者:列寧
意義:
(1)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2)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注意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中國)
★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點:領導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爾仁政什維克黨領導的。
不同點:反對對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專制統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革命性質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產生的結果不同:二月革命後雖然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但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仍然進行對外參加一戰,對內鎮壓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蘇聯在外有帝國主義保衛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形成的。它在一定歷史階段里發揮過積極作用。
2.但這一模式也有嚴重的弊端:
(1)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
(2)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品品種少、質量差;
(3)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地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長期停滯不前;
(4)經濟發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
總之,從長遠來看,它嚴重地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
1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後的世界做出「安排」,召開了巴黎和會。1919年6月,協約國與德國簽定了《凡爾賽和約》。1919~1920年,協約國還分別同德國的盟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簽定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同《凡爾賽和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會雖然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西方的關系,但他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日美之間的矛盾尤為激烈。在美國的倡議下,美、英、法等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評價: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15.經濟危機與羅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發展
特點: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
表現: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業部門的危機;從1929年到1933年共5個年頭;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1/3以上,資本主義世界的貿易總額縮減了2/3。
影響:
(1)經濟危機中,人民群眾深受其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人大量失業,廣大勞動人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
(2)壟斷資本家為保持價格,維持利潤的,寧願大量銷毀產品,生產受到嚴重破壞。
(3)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盪。
★羅斯福新政
時間:1933年
目的: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根據《國家工業復興法》,個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准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與調節。
影響:
①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
(1)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3)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
(4)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利明顯增強。
②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德國法西斯的發展
(1)納粹黨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逮捕和迫害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會,取締了除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
(3)強化專政機器,鎮壓、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戰士。
(4)加強思想控制,焚毀大量進步書籍。
(5)德國法西斯政權還掀起迫害猶太人的狂潮。
(6)對外瘋狂擴軍備戰。
16.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間: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圍:全球各地的30多個國家
開始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
★慕尼黑陰謀
內容: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等地割讓給德國,捷方必須在十天之內從上述領土撤退完畢。
影響:它使法西斯國家特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綏靖政策
含義:20世紀30年代,德國、日本和義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斷進行侵略活動,這些侵略活動使西方大國的利益受到一定損害。西方大國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不滿,但又害怕法西斯國家的戰爭訛詐。它們想將禍水東引,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因此,它們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嚴厲制裁,而是希望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人們把這種政策稱為綏靖政策,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想頂峰。
影響:綏靖政策的影響極其惡劣,它使法西斯國家特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戰開始和擴大
(1)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2)1940年四五月間,德軍又向歐洲西部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很快佔領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和北歐許多國家,英國也遭到了德國飛機的猛烈轟炸。
(3)1941年6月德軍掉頭向東,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戰爭。
(4)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全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被捲入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戰的轉折點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國斯大林格勒戰役,使德國軍隊的閃擊戰失敗。反法西斯國家由防守轉為進攻
(2)1942年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戰場的形式
(3)1942年,英美軍隊在北非了阿拉曼擊潰了德意軍隊。不久,義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
二戰的影響:
(1)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幾千萬人失去了生命,無數的財產被毀
(2)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徹底改變了社會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3)打擊了法西斯勢力,維護了民主
性質:反法西斯國家的正義戰爭
17.美國經濟的發展 (不用全背過,基本只考選擇題)
①戰後的繁榮(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又稱為黃金時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2)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
(3)政府也採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
表現:美國經濟持續發展,西部和南部發展迅速,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②經濟危機和經濟調整(20世紀70—80年代)
70年代經濟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經濟危機,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
(2)西歐、日本的高速發展沖擊了美國經濟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經濟危機的表現:
(1)20世紀70年代以後,經濟發展速度放緩
(2)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
(3)1975年以後,美國經濟進入「滯脹」階段(經濟發展緩慢,但通貨膨脹)
80年代經濟好轉(但負擔加重)的原因:
(1)美國政府調整經濟政策
(2)通貨膨脹
(3)債務負擔較重(受美蘇爭霸的影響)
80年代經濟好轉的表現: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經濟形式逐漸好轉,但債務負擔加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
③美國新經濟的出現(20世紀90年代)
原因:
(1)美國政府進行社會經濟改革
(2)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
(3)促進了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
表現:
(1)經濟增長加快
(2)通貨膨脹率下降
(3)低失業率
(4)財政赤字逐年遞減,出現盈餘 主要特徵:信息化和全球化
㈨ 歷史基礎知識匯總
一、主要的侵華戰爭
1、鴉片戰爭(道光帝時) 時間:1840-1842年
背景:鴉片輸入目的――英為了改變中英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煙運動――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虎門銷煙
結果: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島,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
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帝時) 時間: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結果:與英、法分別簽訂《北京條約》。俄國割去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戰爭(光緒帝時) 時間: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佔領漢城
經過:1894年在朝鮮開戰,鄧世昌在黃海之戰中犧牲
罪行:日軍在旅順進行大屠殺;1895年日軍佔領威海衛,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結果: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台灣愛國志士徐驤、劉永福打擊日軍,反對割台
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光緒帝時) 時間:1900-1901年
背景: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威脅帝國主義在華權益
經過: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奧八國聯軍從天津攻入北京
結果:1901年清與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訂《辛丑條約》
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在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簽訂的主要條約
條約名稱 簽訂時間 戰爭、簽訂雙方 內容 影響
《南京條約》 1842年 鴉片戰爭、中英 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 、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馬關條約》 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 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闢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條約》 1901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個國家 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做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中國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農民階級)
1、太平天國運動(反帝反封) 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3月佔領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影響達18個省,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重要戰役:李秀成在青浦大勝洋槍隊;浙江寧波戰斗中擊斃洋槍隊的頭目華爾,這是中國人民抗擊外國侵略的典型事例。
2、義和團運動(反帝愛國) 1898-1900年
1898在山東興起;1900年與八國聯軍在廊坊交戰,表現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最終遭到中外反對勢力的聯合絞殺。
四、左宗棠收復新疆
經過: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分三路進疆,僅半年時間就收復了北疆;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9世紀80年代通過外交努力,中、俄兩國簽訂條約,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意義:左宗棠收復新疆,鞏固了中國的西北邊疆。捍衛了中國的領土及主權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6-9課)
一、 洋務運動(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欣,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內容:1、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製造總局(曾國藩和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2、洋務運動後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些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4、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評價:進步性(積極作用)-1、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了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科技價人才,對中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啟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局限性(消極作用)-沒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沒使中國富強起來。
二、 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的改革)
興起: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公車上書」
「百日維新」:1898年6月-9月開始變法
9月慈禧太後發動政變,變法反敗,譚嗣同被殺
意義:既是一聲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又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教訓: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三、 辛亥革命(資產階級的革命)
簡介:1、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興中會。
2、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選舉為總理。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3、孫中山在機關刊物《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其後各省紛紛獨立,後稱為「辛亥革命」
****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定都南京。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職,建立起北洋軍閥統治
辛亥革命意義:性質-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評價: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沒改變中國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
四、 新文化運動(無產階級)
簡介:1915年興起,代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旗幟「民主和科學」;《新青年》雜志是主要陣地;後期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
基本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意義:性質-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前期是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後期具有無產階級性質。
進步性-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不足-新文化運動中有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10-13課)
一、 五四運動(無產階級)
簡介: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學生為主,6月以後以上海的無產階級為主。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誓死力爭」。
意義:性質-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革命階段劃分-1840至五四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領導)
五四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領導)
二、 共產黨成立
會議名稱 時 間 地點 內 容 意 義
**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 1大會確定建黨,制定了黨的綱領。2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3選舉出黨的中央領導機構和總書記。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二大 1922年 上海 民主革命綱領:反帝反封
國民黨一大 1924年 廣州 國民革命的開始,標志國共第一次合作。
三、 北伐戰爭
1、黃埔軍校的建立
時間:1924年5月 地點:廣州的黃埔,中國國民黨陸軍學校
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意義: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北伐進軍(1926-1927)
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經過:蔣介石任總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戰場。葉挺獨立團:賀勝橋戰役、汀泗橋戰役,人稱「鐵軍」;1927年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蔣介石(「四一二」政變)、汪精衛背叛革命,國民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27,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並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
3、秋收起義: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4、三灣改編樹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5、1928年4月,朱德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6、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首都。中央革命根據地,就是贛南閩西根據地。
五、 長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錯誤領導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紅軍長征路線圖:1934年10月從江西福建交界處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突破湘江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占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撟-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到到達陝北吳起鎮-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長征勝利結束。
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六、遵義會議
時間:1935年1月
內容:解決博古等到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意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系統分類:
歸類:八年級復習資料
㈩ 歷史知識
先給你個歷史知識結構復習綱要
歷史知識結構復習綱要
一、 中國古代史:
朝代: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的更替(在春秋戰國時),國家統一或分裂,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在中央、在地方,軍權、財權、行政權、司法權,選拔官吏制,思想控制),積極性和消極性;改革(背景、目的、性質、內容、作用、結果及原因),朝代興衰。
經濟:背景、措施(土地制度、賦稅制度)、分農業、手工業、商業。封建經濟發展的一般原因:(1)國家統一、政局穩定。(2)統治者重視,調整政策。(3)工具的改進。(4)水利工程的建設。(5)人民的辛勤勞動。(6)中外間,民族間經濟交流頻繁。(7)耕作技術的提高、推廣。(8)人口遷移。
影響:有利於政治的穩定、文化教育的發展、賦稅的增加、促進民族間和對外的交流、戰爭的勝利、國家的強盛。
農業發展的原因:以上原因。表現:工具的改進、水利工程建設、土地的開墾、農作物品種的推廣和引進、產量的提高、專業化和商品化、著作。影響:
有利於政治的穩定、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賦稅的增加、文化教育的發展、社會風氣的好轉、民族間和對外的友好交流。手工業:原因:農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政府的重視、技術的提高、人身依附關系的鬆弛、手工業者的勤勞。表現:部門、產量、分工、技術水平、著作。影響:有利於商業的發展和最終產生資本主義萌芽、豐富人民的生活、促進民族間和對外的交流。商業:原因: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賦稅政策的調整(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所鬆弛)、政府重視(管理和稅收)、交通便利、開明和開放的對外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表現:商品多、貨幣、城市的繁榮、店鋪和旅店眾多、政府的管理、市(城市中)和集市(農村)、商人多、夜市。影響: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豐富人民生活、加強了民族間和中外間的經濟交流、市民文學的產生、到明清時期推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反封建專制的民主思想產生、人們的價值觀發生變化。
民族關系:民族間的友好交流是主流。少數民族的興起和發展、如何管理少數民族、民族間的戰爭、經濟文化交流、人口遷移、接受漢文化(接受先進的制度等)、民族融合的程度。意義: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促進民族融合、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理、加速了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和發展。
對外關系:開放或閉關鎖國。原因:經濟發達、科技文化高度繁榮、世界領先、陸路和海路交通發達、造船技術發達、政府重視(管理或鼓勵)、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交往的途徑:官方和民間的貿易、官方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宗教傳播、戰爭。
古代貿易的特點:(1)先以陸路貿易為主,後以海路貿易為主。(2)官方貿易不以盈利為目的,而著力加強友好往來。(3)外貿伴隨著文化交流。西亞不少商人帶來了西方宗教,中國科技也相繼西傳。(4)外貿促進了民族融合。回族的形成。
古代對外關系的特點:(1)范圍:東達朝鮮、日本、西至西亞、歐洲。(2)內容:有使節往來,也有經濟文化交流,也有戰爭與侵略。(3)路線:有陸路,還有海路,還有海陸並舉。(4)地位:明清以前中國文化居世界領先地位,對外是開放的;明清開始中國社會的發展逐漸落後於西歐各國,對外是閉關鎖國的。(5)影響:不僅增進了中外雙方的了解、聯系和友誼,促進了中外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而且促進了人類歷史的進步,促進了民族融合——回族。
明清時期中國對外關系出現的新特點:(1)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西方殖民者開始對中國殖民擴張和掠奪。如荷蘭入侵台灣。(2)我國政府和人民面臨著維護國家主權和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並進行了英勇的斗爭。如戚繼光抗倭寇。(3)封建統治階級對外政策由開放交往趨向閉關保守。如清朝的禁海令。(4)但也有友好往來,如鄭和下西洋,西方傳教士來華,出現「西學東漸」,又把中國的儒學和道學介紹到西方。
思想文化:條件:政治穩定,疆域遼闊,經濟繁榮,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明開放的對外政策,民族間和中外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科技工作者或人民的開創精神、勤奮和實踐精神,選官制的影響,政府的重視。
表現:思想(百家爭鳴、唯物思想、唯心思想、民主思想),科技(四大發明、中醫學、自然科學如數學、天文歷法、建築、物理、地理,農學著作,手工著作等),教育,史學,文學藝術。
特點:科技發達、世界領先,思想活躍,文學藝術繁榮等。
世界史
生產力
政治 民主政治,無產階級運動
資本主義國家 經濟 調整生產關系, 經濟發展情況
各國經濟實力在國際上的變化(經濟格局)
國際關系體系
資本主義國家之間
國際關系 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
資本主義列強與亞非拉國家間(經濟、政治格局)
發展狀況(政治、經濟、外交、各種矛盾)及原因
亞非拉地區 民族解放運動情況
存在的問題
如何走上人民民主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
社會主義國家 發展情況
存在問題及其改革、成效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原因及影響、教訓
人文主義(文藝復興)、理性主義(啟蒙運動)
思想、科技 自由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民族主義
三次科技革命:原因(生產關系的調整、科技自身的發展、經濟發展的需要、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政府的重視)、標志、內容、影響(生產力、生產關系、世界經濟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經濟結構和生活結構、工業布局、城市化、價值觀、政府對科技的重視、各國經濟依賴程度加深:出現區域集團化、全球一體化、知識經濟)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因: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科技的推動、生產關系的調整(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確立、出現壟斷和壟斷組織、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頒布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對亞非拉地區的掠奪(二戰後國際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
資產階級革命:原因(資本主義發展水平,舊的體制阻礙它的發展),過程,結果確立資本主義基本原則(建立民主制、頒布文件和法律或措施):民主制、以法治國、權力制衡機制、政黨政治、人權規定、代議制。
原發性的資本主義國家是英、法、美,後發性的國家是德、意、俄、日
國際關系體系:背景、概念、實質、操縱者、組織、內容、影響(積極和消極)、瓦解。
中國近現代史
政治:執政者、社會性質、革命性質主要矛盾、統治者自身的改革、農民運動、資產階級改革或革命
經濟: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列強對中國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初步發展,短暫的春天(原因、地點、表現、人物、特點、影響)
外交: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被迫開放、「以華治華」。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思想:新思想的萌發(「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提出發展資本主義(以法治國、民主政治、設新聞官和聽取社會輿論、發展工商業、獎勵技術發明、提倡興辦新式學堂、平等往來),「師夷長技以自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自強」、「求富」,拜上帝教,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頑固派和義和團的盲目排外思想,辛亥革命後的「民主共和」和「實業救國」兩大思潮、尊孔復古、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民主科學思想、後期傳播馬克思主義。
政治:主要矛盾、國共關系、工人運動、學生運動、中共的建立及不斷完善和成熟、不斷根據情況的變化調整策略,最終取得勝利
經濟:官僚資本的出現與發展、民族資本發展艱難、抗日戰爭時期的根據地的大生產運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外交:列強侵略的方式
思想: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中共的思想錯誤與糾正
政治:政治制度、鞏固政權、黨風建設、制度建設、民主與法制建設
過渡時期:(1949、10——1956年) 經濟:恢復經濟的措施、工業化的建設、成就、由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到逐漸形成單一的公有制經濟。
外交:國際形勢、國內形勢、政策、方針、成就。
科技:如何重視
政治:自身建設、「左」傾錯誤
經濟:正確的指導方針、出現了失誤、困難、取得的成就、計劃經濟體制形成。
曲折發展時期: 外交:50年代中到60年代:國際、國內形勢、方針、成就。70年代:國際、國內形勢、成就
政治: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經濟:改革開放政策、農業和工業成就
外交: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外交政策的調整、取得的成就
思想:真理標準的討論,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指導
科技:認識:科技為第一生產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