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宿州歷史事件

宿州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2 12:47:03

1.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

1、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宿州)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

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

2、楚漢之爭

楚漢之爭,又名楚漢戰爭、楚漢爭霸、楚漢相爭、楚漢之戰等,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3、王莽篡政

公元6年,王莽改年號為居攝元年。三月,王莽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號稱「孺子嬰」,以效仿周公攝政舊事,為代漢做准備。

此後數年間,關於王莽代漢稱帝的符命圖讖頻繁出現。公元8年(居攝三年),梓潼人哀章製作銅匱,內藏《天帝行璽金匱圖》與《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偽托漢高祖遺命,令王莽稱帝。

於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廟接受銅匱,然後戴上王冠覲見太皇太後,坐在未央宮前殿,即天子位,定國號為「新」。至此,西漢滅亡,王莽達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漢自立的政治野心。

4、西晉八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後賈南風干政弄權所引發。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5、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游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的國家達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後北方被前秦統一,中國呈現出前南北朝特徵。

2. 宿州的歷史是什麼

宿州市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薈萃。 秦漢時,已成為「舟車會聚,九州通衢之地」,隋開「通濟渠」遂成為「扼汴控淮,當南北沖要」的軍事重鎮。秦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決戰均發生於此。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淮海戰役的主戰場(雙堆集大決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劉伯承、陳毅、彭雪楓、張愛萍、張震、粟裕都曾在此戰斗過。 滄桑歷史留下深厚的文化積淀。宿州市南有陳勝、吳廣盟誓誅暴所築的涉故台;北有劉邦避秦兵之地,已被辟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皇藏峪;東有垓下古戰場、虞姬墓;西有李白飲酒賦詩的宴嬉台;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東林草堂。孔子弟子閔子騫,「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劉伶、後梁皇帝朱溫和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後等均是宿州人。李白、韓愈、白居易、蘇軾等飽學之士都曾游歷或流寓於此,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詩文和遺跡。「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千古佳句就是青年白居易在宿州古符離吟成。 當代宿州英才輩出,聲名卓著者有雕塑大師劉開渠、書畫家王子雲、蕭龍士、卓然、李百忍、尉天池、梅純一,哲學家孫叔平,社會學家鄧偉志,表演藝術家李炳淑、楊在葆、劉世龍等。蕭縣是著名「國畫之鄉」,埇橋區被譽為「書法之鄉」、「雜技之鄉」。 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1917-1921年間生活在宿縣(當時名稱是宿縣),她在此期間的生活經歷成為日後聞名世界的小說《大地》的素材。此後的幾十年裡,很多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就是當日宿縣郊外貧窮的黃土地。在民國期間,南京作為中國的中心的年代,這里是距離南京最近的北方地區,於是,美國基督教會希望向貧窮的北方中國傳播教義的首選之地,就是宿縣,他們以農業、醫療、教育的方式配合教堂的工作,在宿縣很快建立了能夠與由來已久的天主教抗衡的力量。現在市立醫院(當日名稱是民愛醫院)中存有一棟教會建的洋房,賽珍珠應當來過,現在辟為賽珍珠紀念館(2006)。

3.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歷史

秦至清末時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碭郡及碭縣,碭縣治所在今河南省永城縣芒山西麓。
漢高祖五年(前202),廢碭郡,建梁國,碭縣屬梁國。
王莽建新朝時(9),改碭縣為節碭縣,光武帝時改節碭縣為碭縣。
東漢建初二年(77),大旱,詔令勿收田租。
三國(魏)革梁國,碭縣屬徐州。
西晉泰始元年(265),復梁國,碭縣並入下邑縣。
南朝宋時,復置碭縣,縣治所在今永城縣保安鎮。
南朝齊建元元年(479),廢碭縣。
北朝北魏景明元年(500)七月,徐、兗、豫、東豫等州郡大水,平隰1丈5尺,民居全者十之四五。
北魏孝昌二年(526),復置碭郡及碭縣。縣治所在魯城(其址查無考)。
北齊(555),廢碭縣,置安陽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安陽縣為碭山縣,治所在下邑城,即今碭城東3里毛李庄處。
唐貞觀四年(630),於縣城西北隅始建儒學。
唐天寶三年(744)秋,詩人李白游碭,寫詩《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嬉亭池》。
金大定八年(1168),黃河於李固渡決口,河分流,其一由單縣之南,虞城、碭山之北,經蕭縣至徐州入泗。
南宋時,黃河改道,由碭山城南流向徐州。
南宋紹定年間,碭山縣城為洪水盪沒,治所遷至今永城縣保安鎮。
元憲宗七年(1257),縣治所遷回下邑城。
元至元十四年(1277)六月雨,水平地丈余,損禾。
元至大元年(1308)七月,濟寧路雨,水平地丈余。
元延元年(1314)三月,濟寧路霜,殺桑無蠶。六月大雨,傷禾。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碭城毀於兵燹,至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碭城遭火焚,至永樂三年(1405)知縣郝王已重建。
明正德七年(1512),碭城毀於兵燹,正德八年,碭城築土城。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黃河改道,流經碭北部(城北20里),出戎家口流向徐州。
嘉靖四十一年,碭城為洪水淹沒,遷治於小神集(今碭城東南陳寨北門外小神集)。
嘉靖四十四年,縣治遷回原址(今碭城東3里毛李庄處)。
嘉靖四十五年,大雪傷禾。
碭山其實有很多歷史,不過可以用監控來保護他們,碭山早城攀升科技183-1881-2951

4. 在宿州發生的戰役有哪些

淮北市濉溪縣、宿州市蕭縣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及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
遼沈戰役結束後,國民黨軍戰略取向轉向防禦,華北、徐蚌兩大重兵集團都有撤退傾向。徐州總部所屬八個兵團級單位採取「攻勢防禦」的戰場態勢,力圖確保徐州,情況不利時南撤淮河再築防線,再次之,可退過長江。
淮海戰役一開始,由於老西北軍部隊在台兒庄一帶戰場起義和國民黨軍判斷錯誤,使解放軍圍殲7兵團的第一階段構想迅速實現。但消滅黃百韜後並不意味在長江以北解決國軍主力的戰略目標的完成,完全可能出現國民黨軍整體依次南撤,在新的地域重新形成戰斗集群的局面。
在這樣的情況下,南線的中野於十一月十五日,在華東部隊對7兵團攻堅之時,以4個旅(師)的絕對優勢,突然攻佔宿縣,使戰場主動倒向解放軍一面。
佔領宿縣後,整體一塊的徐州國民黨部隊被分割,宿縣以北杜聿明集團在有著山東根據地支撐的粟裕的強大壓力下與蚌埠周邊的李延年、劉汝明被斷割為兩個戰場,不能相顧,迫使國民黨將戰役目標轉向策應杜集團南下。
中原部隊在堅決阻擊李、劉北援同時,在華東部隊戰略支持下,果斷將第二階段的拳頭砸向孤師東援的黃維,代價雖然巨大,但國軍重占宿縣,連成一體,策應杜聿明南下的戰略落空,杜集團陷入死地。
攻克宿縣,使國民黨徐蚌戰場的戰略方向發生了大的變化,地利人和盡失,從軍事、後勤基本勢均力敵轉變為全盤被動,宿縣實際上成為淮海「龍眼」。
在國共軍事斗爭中,國民黨老大心態害了自己,喜歡「城池」,顧忌一城一地得失,不敢運動野戰,一但像遼沈的錦州、平津的新保安和天津、淮海的宿縣情況出現,則無力回天。

5. 中國歷史上所有起義

從秦統一六國開始先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來被壓了下去但是缺點起了燎原之火)、之後劉邦擊敗項羽建立西漢。漢朝末年張角黃巾起義又被鎮壓但是也帶出了曹操、孫堅、袁紹這樣的軍閥。之後曹丕篡權建立魏國,司馬氏又篡權建立晉朝。(這幾個都是屬於篡權應該算不上起義)之後南北朝動亂就什麼人都出來了,都往自己身上撤大旗誰又能說的清是真是假。隋朝建立以後隋煬帝昏庸民間造反很多起義也很多,當時起義軍中以「瓦崗寨」翟讓為最。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唐朝末期動亂出現了「黃巢」起義。(武則天、安史之亂不算)五代十國動亂,起義建國的也不少。宋太祖趙匡胤建宋之後宋朝昏庸,元朝入侵執掌天下。元朝因為是外人不被中原人接受,這個時期起義造反的也不少,不到百年就忘了,最後朱元璋坐擁天下建立明朝。明朝後期起義闖王李自成為最大推翻明朝,後來被多爾袞率八旗和吳三桂合兵擊敗。努爾哈赤建立清朝清朝後期動亂又起,先是洪秀全起義領導「太平天國」運動,天京變亂後太平天國滅亡。接著義和團又興起鬧的也挺大,死了很多人。緊接著辛亥革命爆發(不過它屬於資產階級革命)。後來孫中山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建立國民黨。孫中山死後蔣介石接掌國民黨,後來國民黨被共產黨打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基本就這些了。

6. 安徽宿州出了哪些名人

古代:
閔子騫、子張、趙孝、桓潭、陳勝及追隨其起義的驍將葛嬰、朱內雞石,「竹林七賢容」中的兩位文學家巨子劉伶、嵇康、勇貫三軍「鶴立雞群」的嵇紹、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戴逵、戴禺頁、、薛綜、恭瑩等,五代後梁開國皇帝朱溫、被唐明皇封為辟邪將軍的鍾馗、明朝開國賢後馬秀英、段祺瑞的文膽智囊徐樹諍、傾向革命堅持進步的國民黨將領李明揚
當代:
一代巨匠劉開渠為中華雕塑之泰斗;畫家蕭龍士為白石大師之高足,吳燃、卓然、梅純一、歐陽龍、薛志耘、鄭正等丹青高手。著名書法家劉惠民、尉天池、李百忍、孟凡青。著名哲學家孫叔平;社會學家鄧偉志;作家劉亞洲;著名新聞工作者鄭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炳淑;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楊在葆、劉士龍、歐陽儒秋

7. 近現代史中,安徽宿州的歷史事件中的小人物

主要原因有:a、在中國近現代史中,安徽是比較富裕的,經濟上在全國處於「強省」之一版。只是在改革開權放後,安徽才逐漸落後的(不要聽某些文盲的「窮山惡水出刁民」之談)。就其原因我認為應該是近現代史中,農業是中國的經濟基礎,而安徽由於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平原多、土地多),所以在當時是比較富裕的省份。例如,李鴻章就是一個有權優勢的「地主階級」。b,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比較好,那麼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是比較高的。所以,近代史中,安徽文人也出現不少與此是息息相關的。另外,安徽的文化底蘊及中國政治的「裙帶關系」也是其原因之一。不過,不是主要因素。

8. 安徽宿州有那些歷史

安徽宿州歷史沿革:

宿州市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薈萃,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這里繁衍生息。

1、春秋戰國時期:

又有宿國、蕭國、徐國等小諸侯國。

2、秦朝一統後:

地屬泗縣郡、碭郡,置有苻離縣、蘄縣、相縣、取慮、銍縣、僮縣等縣。

3、西漢時期:

西漢高祖五年,革碭郡為梁國,設碭縣。王莽新朝始建國元年,改碭縣為節碭縣,改苻離縣為符合縣。不久復原稱。更始帝更始三年,封劉秀為蕭王。

4、東漢時期:

東漢章帝建初四年,遷梁國於下邑,碭縣屬之。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析沛國置譙郡,以的「邑、相城、苻離等縣屬沛國,以銍縣、蘄縣等縣屬譙郡。

5、三國時期:

三國魏明帝太和三年,追封曹熊為蕭王,稱蕭國。太和六年國除。青龍二年,復置蕭縣,屬豫州譙郡。景初二年,分沛國置汝陰郡,陽城廢。

6、魏晉南北朝時期:

西晉惠帝無康五年碭山並入下邑縣。東晉建武元年,蕭縣屬沛郡,郡治由相縣徙於蕭。穆帝昇平元年,沛郡、譙郡陷於前燕。太和五年,燕滅,宿地盡入前秦。大元九年,東晉北伐,夏宿地。義熙七年,泗縣地屬南兗州,治夏丘。

南北朝北魏孝昌二年,廢下邑,置場郡,下設碭縣、安陽兩縣。東魏武定六年,改夏丘縣為晉陵縣,旋又改名泗州。北齊天保七年,改蕭縣為承高縣,屬徐州彭城郡。

7、唐朝時期:

唐高祖武德四年,析夏丘縣置虹縣;武德六年夏丘縣入虹縣,夏丘縣廢。唐太宗貞觀八年,虹縣屬泗州。唐憲宗元和四年,置宿州,治虹縣,轄苻離縣、蘄縣和虹縣;元和九年,亳州屬臨渙縣劃入宿州。唐文宗太和三年,宿州廢;太和七年復置宿州,遷治今埇橋區。唐昭宗光化四年,於碭山縣置輝州、碭山縣屬之。

8、宋朝時期: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宿州為保靖軍節度,屬淮南路。熙寧五年(1072年),屬淮南東路。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析虹縣屬零壁鎮巡檢司置零璧縣,隸宿州。政和七年(1117年),改縣名零璧為「靈璧」。

9、元朝時期:

元憲宗七年(1257年),遷回舊治。至元二年(1265年),廢蘄縣、臨渙、苻離三縣入宿州。廢蕭縣、永固縣入徐州。因碭山縣屢遭水患,人口稀少廢入單縣。至元三年復置碭山縣,屬濟州。至元四年,撥宿州屬之靈璧縣歸泗州。

至元十二年,復置蕭縣,屬河南行省歸德府。至元十三年,撥泗州屬虹縣入宿州。至元十七年復撥虹縣屬泗州,靈璧屬宿州。泰定元年(1324年),黃河行故汴渠仍與徐州泗水合,至清口入淮。宿州汴渠湮沒,埇橋亦廢。

10、明朝時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宿州屬臨濠府,七年屬鳳陽府。洪武十二年(1379年),蕭縣、碭山縣屬南直隸徐州。

11、清朝時期:

清順治十八年,宿州屬江南左布政使,以宿州之靈璧屬鳳陽。雍正三年,升泗州為直隸州。雍正十一年,碭山縣、蕭縣屬江蘇省徐州府。乾隆四十二年,遷泗州於虹縣,並虹縣入泗州,初稱泗虹州,後為泗州,原虹縣降為虹鄉。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12月16日宿州光復。

(8)宿州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宿州歷史文化發展:

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宿州市境內繁衍生息。

春秋戰國時期,又有宿國、蕭國、徐國等小諸侯國,秦漢設立蘄縣。隋大業年間,通濟渠(汴水)開通,古城宿州隨著汴水漕運的興盛逐步發展起來。

唐憲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千餘年間,宿州一直是歷代州府的治所,史稱這里「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沖」為「百戰之道」。

秦末,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宿州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之戰,霸王別姬在此發生。

南宋時期,這里又是張浚、韓世忠抵禦外侮、抗擊金兵的「戎馬之郊」。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四師在宿州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陳、粟指揮的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在宿州開辟了淮海戰役的主戰場,扭轉了內戰的形勢,奠定了渡江戰役的勝敗。

參考資料:網路-宿州

9. 在宿州有哪些古代名人

所謂地靈人傑。豐厚的文化底蘊,美麗的自然風光,必然會孕育出一代代叱吒風雲的威王猛版將和「權峨冠博雅」的飽學之士。閔子騫、子張、趙孝、桓潭、陳勝及追隨其起義的驍將葛嬰、朱雞石,「竹林七賢」中的兩位文學家巨子劉伶、嵇康、勇貫三軍「鶴立雞群」的嵇紹、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戴逵、戴禺頁、、薛綜、恭瑩等,五代後梁開國皇帝朱溫、被唐明皇封為辟邪將軍的鍾馗、明朝開國賢後馬秀英、段祺瑞的文膽智囊徐樹諍、傾向革命堅持進步的國民黨將領李明揚等各領一代風騷。今天的宿州市依然人才輩出,一代巨匠劉開渠為中華雕塑之泰斗;畫家蕭龍士為白石大師之高足,吳燃、卓然、梅純一、歐陽龍、薛志耘、鄭正等丹青高手為世人所注目。著名書法家劉惠民、尉天池、李百忍、孟凡青也是藝聲遠播。著名哲學家孫叔平;社會學家鄧偉志;作家劉亞洲;著名新聞工作者鄭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炳淑;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楊在葆、劉士龍、歐陽儒秋也都在各自的藝術領域中卓有建樹,使桑梓生輝父老自豪。今天蕭縣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國畫之鄉」,碭山為「武術之鄉」,宿州市被譽為「書法之鄉」和「馬戲之鄉」。

10. 山西宿州的歷史

朔州,山西省轄抄地級市,國家歷史文襲化名城,新型以煤電為主導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國農區最大的奶源基地,日用陶瓷生產基地,也是全國避暑休閑勝地。位於山西省西北部, 桑乾河上游,西北毗鄰內蒙古自治區,南扼雁門關隘。這里寒來暑往,四季分明,擁有眾多各類規模的旅遊景區景點。著名景點有崇福寺、應縣木塔、殺虎口、朔州老城等。歷史上先後涌現出西漢著名詩人班婕妤、三國名將張遼等傑出人物。

閱讀全文

與宿州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