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張居正改革知識框架

歷史張居正改革知識框架

發布時間:2021-02-12 12:42:16

㈠ 張居正改革 張居正改革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在內政方面,首先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張居正創制了「考成法版」,嚴格考察各權級官吏貫徹朝廷詔旨情況,要求定期向內閣報告地方政事,提高內閣實權。罷免因循守舊、反對變革的頑固派官吏,擢選支持變法的新生力量,為推行新法做了組織准備。整頓了郵傳和銓政,其為政方針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和「強公室,杜私門。」

㈡ 張居正改革的介紹

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為挽救明王朝,緩和社會矛盾,在政治、經濟、國防等各方面進行的改革。從維持明王朝的長遠統治出發,統治階級內部的一些當權人物認為,必須改革政治,尋求一條自救的道路。在這樣的形勢下,張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㈢ 張居正改革的內容有哪些

張居正的改革主要是從政治、經濟和軍事三個方面進行的。

(1)政治上,糾正「綱紀不肅,法度不行」的不良風氣,改革弊政,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

張居正的從政方針是「尊主權,課吏治,信賞罰,一號令」(《明史·張居正傳》)。他針對朝綱法令弛壞、上下諸事推諉的腐敗現象,採取措施整頓吏治。1.除冗濫,任人為賢。裁汰冗官冗員,犯罪的給予懲罰,同時獎勵急公進取的官吏。他強調用人唯才,「能辦國家事,有禮於君者,即舉而錄之」(《張江陵書牘》五《答冏〔jiong窘〕卿李漸庵論用人才》)。官吏的任免「一以功實為准」,不拘資格,不論親疏。用他的話說,法有當加,親故不啟;才有可用,疏遠不遺。時人評論道:「江陵當國,號能用人,一時才臣,無不樂為之用,用必盡其才。」(《國榷》卷七十一)2.綜核名實,設立考成法。就是去掉一切名實不符的東西,加強督責,提高實際效益。考成法就是考核辦事成效。凡六部、都察院等章奏奉旨,皆酌量事情的輕重緩急,道路的遠近,定期簽署冊簿,催督查核。各級官吏如有遲延,嚴格糾察。此法頒布後,朝綱振興,提高了職能部門的辦事效率。政令一下,「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實行法制,設立保甲法,穩定統治秩序。張居正改革中始終堅持法制,嚴肅綱紀。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秋天,張居正下令將屢犯法令的黔國公沐朝弼捉拿歸案。這使王公貴戚的不法行為有所收斂,也使改革措施得以較順利地推行。同時,設置保甲法,讓民人互保;加強城防、江防和海防,防範農民起義和城鎮民變。張居正素以執法嚴明著稱。他曾說:「盜者必獲,獲而必誅,則人自不敢為矣。」(《張江陵書牘》八《答總憲吳公》)張居正這樣做,目的是維護和鞏固封建統治。

(2)經濟上,調整政策,發展生產,促進國家富強。這是張居正改革的重點。

治理黃河,興修水利。明代中期,黃河仍時常決口泛濫,南下流入淮河,阻斷運河。明代統治者擔心黃水橫流會沖毀鳳陽皇陵,影響漕運,北方經濟受到損失。更可怕的是黃泛使百姓走投無路,聚眾嘩變。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黃河又一次大肆漫溢。張居正推薦從前曾任河道都御史的潘季訓主持治河。潘季訓是明朝著名的水利學家,有著豐富的治水經驗。從萬曆六年到八年(公元1578—1580年),他親臨治黃工地,根據黃河的特點,提出「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水原則,即借水勢將淤泥沖刷入海。他還將多年的治河經驗,編為一書,名曰《河防一覽》。潘季訓治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水災減少了,人們重建家園,「田廬皆盡己出,數十年棄地轉為耕桑,而河上萬艘得捷於灌輸入大司農(指京倉)矣」(《張文忠公行實》)。

清丈土地,條理賦役。張居正理財的指導方針是「強公室,杜私門」。他認為,國家財政匱乏的根源在於官僚貴族、豪強地主隱占土地和人口。「豪民有田不賦,貧民曲輸為累。民窮逃亡,故額頓減」(《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一《江陵柄政》)。為了解決賦役懸殊不均的問題,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張居正力排眾議,下令清丈土地。由戶部尚書張學顏主持頒布了《清丈條例》。當年先對兩京、山東、陝西勛戚莊田進行丈量,然後對全國府、州、縣的莊田、民田、職田、屯田、牧地、盪地,重新清丈,到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清丈結束,總計全國田地為700餘萬頃。盡管其中有些官吏逢迎謊報,數字有不實之處,但畢竟清查出許多被豪強地主隱匿的土地。張居正又下令改革賦役制度,推廣一條鞭法,將明初以來的賦役分征改為合征,重新編排賦役。這是一項役法的革新。上述兩項措施實施幾年後,「帑〔tang倘〕藏充盈,國最完富」(《明通鑒》卷七十六)。「太倉粟可支十年,冏寺(太僕寺)積金,至四百餘萬」(《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一《江陵柄政》)。《明史·張學顏傳》也記載,明朝自從正德、嘉靖年間虛耗以後,到萬曆十年間,這一時期最稱富庶。

(3)軍事上,整飭武備,訓練士卒,安撫邊區少數民族。
www.zhlzw.com 中華勵志網

張居正入閣後,重視加強邊務。命大將李成梁坐鎮遼東,把在東南沿海抗倭的名將譚綸、戚繼光調到北方鎮守薊州、永平、山海關。張居正經常同譚、戚商討軍務(圖5)。在譚、戚的主持下,修築了居庸關至山海關一段長城,建起敵台1200座,使「邊備修飭,薊門宴然」(《明史·戚繼光傳》)。

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在張居正的大力支持下,王崇古、方逢時在宣化、大同與韃靼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議和通貢,化干戈為玉帛。明政府冊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封其妻三娘子為「忠順夫人」,並授大小首領56人以不同的官號。同時,復開大同、甘州馬市,互相貿易。當時有不少人公開反對這一作法。張居正批駁道,通貢既不是漢朝和匈奴的和親,也不是宋代與遼金的所謂獻納,主動權在朝廷。他堅持蒙漢兩族和睦相處。在爾後的30—40年中,東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鎮,數千里邊防,烽火不驚,三軍晏眠,塞內外水陸屯田都得以開墾整治,如同內地一樣。蒙漢人民「合為一家,永享太平」。

㈣ 張居正改革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在內政方面,首先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張居正創制了「考成法」,嚴格考回察各級官吏貫答徹朝廷詔旨情況,要求定期向內閣報告地方政事,提高內閣實權。罷免因循守舊、反對變革的頑固派官吏,擢選支持變法的新生力量,為推行新法做了組織准備。整頓了郵傳和銓政,其為政方針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和「強公室,杜私門。」

㈤ 張居正改革的基礎是什麼

1572年,穆宗駕來崩,太子朱翊鈞繼位自,改元「萬曆」,即明神宗?明穆宗在位時,十分信任張居正,因此他遺命張居正等3個大臣輔政?由於明神宗年幼,於是一切軍政大事都由張居正裁決?

張居正改革首先從整頓吏治開始?他認為當時朝野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主要原因在於「吏治不清」?為了整頓吏治,以達到為官清廉,治政清平,讓人民生活安定,從而使封建政權長治久安的目的,張居正於1573年推行「考成法」?

考成法提高了辦事效率,減少了各部門的相互推諉?扯皮,為精簡機構?節省政府開支提供了可能?稍後,張居正便下令裁減部院諸司冗官和各省司?府?州?縣官,以提高官吏的素質和行政效率?這些,都為此後張居正推行的各項改革奠定了基礎?

張居正

㈥ 張居正改革

從公元前的商鞅變法開始,到七十年代我國的改革開放,巍巍華夏歷史上進行了無數次改革。如果論述起改革的成效,多次改革褒貶不一。但是其中有一次改革一直被歷史學家奉為圭臬,它甚至延長了一個腐朽王朝七十年的壽命。它就是萬曆年間明朝首輔張居正進行的「萬曆新政」。

要談萬曆新政,就必須從萬曆新政的倡導者張居正說起。

舉世無雙的幼年天才

張居正

明朝制度的落後來源於復雜的制度,張居正首先開始簡化制度,類似於今天的簡政放權。最著名的舉措叫做「一條鞭法」,即在全國實行賦稅徵集的統一標准,這項改革中興了疲勞了明朝,大幅增加了財政收入。張居正還整頓了吏治,削減了很多官職,這也給他死後的慘狀埋下伏筆。

但是張居正這些都不知道,他面對經過他的手強盛無比的大明朝,無比的欣慰。張居正萬曆十年逝世,撒手人寰,埋入了江陵的墳墓。死後被抄家,封號被削。

㈦ 張居正改革的主要內容分別有哪些

在內政方面,來首先整頓吏治,加強中央自集權制。張居正創制了「考成法」,嚴格考察各級官吏貫徹朝廷詔旨情況,要求定期向內閣報告地方政事,提高內閣實權。罷免因循守舊、反對變革的頑固派官吏,擢選支持變法的新生力量,為推行新法做了組織准備。整頓了郵傳和銓政,其為政方針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和「強公室,杜私門。」

㈧ 軍事:商鞅變法,張居正改革的主要內容分別有哪些

商鞅變法
經濟措施
商鞅對經濟的改革是以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為重點.這是戰國時期各國中唯一用國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國范圍內改變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內容如下:
1)廢井田、開阡陌
商鞅在經濟上推行的重大舉措是「廢井田、開阡陌」.《史記》記載:商鞅「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戰國策》說商鞅「決裂阡陌,教民耕戰」 ,廢止「田裡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則.所謂「阡陌」,指「井田」中間灌溉的水渠以及與之相應的縱橫道路,縱者稱「阡」,橫者稱「陌」.「封疆」就是奴隸主貴族受封井田的界限.「開阡陌封疆」就是把標志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規定,允許人們開荒,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賦稅則按照各人所佔土地的多少來平均負擔.此後秦政府雖仍擁有一些國有土地,如無主荒田、山林川澤及新占他國土地等,但後來又陸續轉向私有.這樣就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
2)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商鞅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規定,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因棄本求末,或游手好閑而貧窮者,全家罰為官奴.商鞅還招募無地農民到秦國開荒.為鼓勵小農經濟,還規定凡一戶有兩個兒子,到成人年齡必須分家,獨立謀生,否則要出雙倍賦稅.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這些政策有利於增殖人口、征發徭役和戶口稅,發展封建經濟.
3)統一度量衡
商鞅變法前,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製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如今傳世之「商鞅量」,上有銘文記有秦孝公 「十八年」「大良造鞅」監造,「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為升」.從「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規定的1標准尺約合今0.23公尺,1標准升約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銘文可知,當時統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嚴肅認真的.商鞅還統一了斗、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犯.
度量衡的統一的意義
第一、全國上下有了標準的度量准則,為人們從事經濟、文化的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第二、對賦稅制和俸祿制的統一產生了積極作用;
第三、有利於消除地方割據勢力的影響;
第四、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礎.
政治措施
商鞅對政治的改革是以徹底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建立新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為重點.他在這方面的貢獻遠遠超過李悝和吳起.主要內容如下:
1)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
商鞅下令「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鬥爭,各以輕重被刑」,以獎勵軍功而禁止私鬥.規定爵位依軍功授予,宗室非有軍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榮華」. 就是說有功勞的貴族子弟,可享受榮華富貴;無功勞的,雖家富,不得鋪張.
制定二十級爵的作法,意味著商鞅徹底廢除了舊世卿世祿制,今後將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從有軍功爵的人中選用.二十級爵:一級曰公士,二級曰上造,第十九級曰關內侯,二十級曰徹侯.據《漢書》記載:「商君為法於秦,戰斬一首賜爵一級,欲為官者五十石」. 也就說明了獎勵的做法:將卒在戰爭中斬敵人首級一個,授爵一級,可為五十石之官:斬敵首二個,授爵二級,可為百石之官.各級爵位均規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數量標准和衣服等次.
而所謂私鬥,並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鎮,被奴隸主所佔有.奴隸主之間為了爭奪土地、財產,經常發生爭斗.新法規定不準私鬥,目的在於削弱奴隸主的勢力,加強封建中央集權.嚴懲私鬥的作法是:為私鬥者,各以情節輕重,處以刑罰.
由於推崇戰功,秦國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增強.秦國在對外戰爭中,國力進一步增強,從而扭轉了長期以來被動落後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相會,結束了秦國長期不與中原諸侯會盟的被動局面,提高了秦國的地位.秦國還用武力逐步佔有了土地肥沃、農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巴蜀地區和盛產牛馬的西北地區,社會生產得到迅速發展,從而奠定了秦統一的物質基礎.
2)除世卿世祿制,鼓勵宗室貴族建立軍功
《史記》記載,秦國規定「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即依軍功大小定貴族身份之高低.該規定沉重打擊了奴隸主舊貴族,因而,招致了他們的怨恨.《史記》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歷史上任何一次變法,不僅是一種治國方略的重新選擇,而且是一種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3)改革戶籍制度,實行連坐法
秦國的都、鄉、邑、聚原來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點.商鞅為了加強封建專制的統治,管理廣大居民,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輕罪用重刑.將魏國李悝的《法經》頒布實行,還增加了連坐法.主要內容是:居民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將什、伍作為基層行政單位.按照編制,登記並編入戶籍,責令互相監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須連舉告發,若不告發,則十家同罪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發「奸人」的與斬敵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這與後代的保甲制度相同.商鞅同時規定,旅店不能收留沒有官府憑證者住宿,否則店主也要連坐.
4)推行縣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鄉邑聚為縣」,以縣為地方 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凡三十一縣」 (也有史書認為是41縣或36個縣).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商鞅通過縣的設置,把領主對領邑內的政治特權收歸中央.該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廢井田、開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證了土地私有.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削弱了豪門貴族在地方的權力.
後來,秦在新佔地區設郡,郡的范圍較大,又有邊防軍管性質,因之郡的長官稱郡守.後來郡內形勢穩定,轉向以民政管理為主,於是郡下設若干縣,形成秦的郡縣制.
5)定秦律,「燔詩書而明法令」
商鞅的該措施是為了排除復古思想的干擾.然而,商鞅開創的「燔詩書」的高壓政策,不僅極端壓制了人民的思想,對於中國文化典籍也是一種摧殘.
張居正改革
張居正改革是明朝中期政治家張居正為挽救明王朝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
明朝中葉,貴族大地主兼並土地的情況相當嚴重.全國納稅的土地,約有一半為大地主所隱占,拒不繳稅,嚴重地影響了國家收入,社會矛盾激化,農民起義接二連三地發生.明王朝處於危機四伏的境地.
他採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在內政方面,他首先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張居正創制了「考成法」,嚴格考察各級官吏貫徹朝廷詔旨情況,要求定期向內閣報告地方政事,提高內閣實權,罷免因循守舊、反對變革的頑固派官吏,選用並提拔支持變法的新生力量,為推行新法做了組織准備.並且整頓了郵傳和銓政,他的為政方針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和「強公室,杜私門.」
在經濟方面,張居正的成績最為突出.他曾任用著名水利學家潘季馴督修黃河,使黃河不再南流入淮,於是「田廬皆盡已出,數十年棄地轉為耕桑」,而漕河也可直達北京.
「一條鞭法」則是張居正在經濟改革方面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封建社會賦役史上的重大變革.
明朝初年的賦稅制度十分繁雜.當時的賦稅以糧為主,銀絹為輔,分夏秋兩季徵收.此外,還規定農民要服各種徭役,並交納特殊的土貢等等.「一條鞭法」的內容是:「總括一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一概征銀,官為分解,雇役應付.」就是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大大簡化了徵收手續,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實行這種辦法,使沒有土地的農民可以解除勞役負擔,有田的農民能夠用較多的時間耕種土地,對於發展農業生產起了一定作用.同時,把徭役改為徵收銀兩,農民獲得了較大的人身自由,比較容易離開土地,這就給城市手工業提供了更多的勞動力來源.沒有土地的工商業者可以不納丁銀,這對工商業的發展也有積極作用.
「一條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歲入有了顯著的增加,財政經濟狀況也有不少改善.國庫儲備的糧食多達1300多萬石,可供五六年食用,比起嘉靖年間國庫存糧不夠一年用的情況,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張居正在軍事上也採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派戚繼光守薊門,李志梁鎮遼東,又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了「敵台」3000餘座.他還與韃靼俺達汗之間進行茶馬市貿易,採取和平政策.從此,北方的邊防更加鞏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韃靼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
經過上述改革,強化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機器,基本上實現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國家的經濟狀況有了改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在國防上增強了反侵略的能力.當然,張居正倡導改革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而是為了鞏固明朝的封建統治.因而,他的變法不可能觸動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只能作一些修修補補的改良,挽救不了封建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總趨勢.盡管如此,張居正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
滿意請採納

㈨ 張居正改革的內容有哪些

通過整頓吏治和精簡機構,張居正獲得了一個效率較高?得心應手的行政班子,為推動經濟改革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張居正對嘉靖?隆慶時期行賄受賄?貪污腐敗的社會狀況深惡痛絕?因此,在整頓吏治的過程中,他果斷採取措施,整治腐敗,決心扭轉政風士習,令出必行,有罪必罰,以重振往日的輝煌?

張居正在懲治腐敗的過程中,清洗了一批姦邪庸碌之人?這些果敢嚴厲的措施,表現了張居正懲治腐敗?「廓清濁氛」的決心和魄力?明神宗曾經屢次嚴令懲貪追贓,張居正也就提出,對違法犯贓者,「不問官職崇卑,出身資格,一律懲治,必定罪而毫無赦免?」

在張居正柄國的10年間,據《國榷》記載,關於懲貪的敘述有16處,涉及各級官吏?軍官以及擾民的宦官?

在懲貪的同時,張居正竭力倡廉舉能?他認為,選拔官吏應該「以操守為先」,廉潔且有能力者為最佳人選?他還主張不循資格,不惑浮譽,官吏黜陟皆繩之以品行與才能,並向明神宗建議恢復中斷已久的皇帝面獎廉能的制度?

奢風與貪風相長,懲貪必須抑奢崇儉?封建時代,帝王之舉動,為萬民所瞻,士大夫所效?因此,張居正一直諫說明神宗恤財節用人,在他的堅決抵制下,宮中許多不該浪費的錢財,較前有所減少?

在整頓吏治的同時,張居正還大力開展開源節流的經濟改革,對帝國財政大加整頓?在節流方面,他起用水利專家潘季馴治理黃河?潘季馴採用堵塞決口?加固堤防的辦法,束水攻沙以使河道暢流,基本上緩解了困擾多年的水患,從而節省了巨額的河政開支?

張居正還規定官員非奉公差不許輕擾驛遞,違者參究,內外各官丁憂?起復?升轉?改調?到任等項,均不得動用驛傳,以厘革驛遞冗費之弊?為了開辟財源,增加財政收入,張居正還重新丈量土地,改革稅制?他選派精明強悍的官員嚴行督責,在全國重新丈量土地,清查漏稅的田產?

他任用張學顏制定《會計錄》和《清丈條例》,頒行天下,限令3年內各地要把清理溢額?脫漏?詭寄等項工作辦妥?至1580年,據統計,全國查實征糧田地達四千多萬公頃,朝廷的賦稅收入也因而劇增,國庫充盈?

為了進一步改變嚴重的賦役不均,減輕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的浮稅,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張居正在清丈土地的基礎上,實行了賦役制度改革?

1581年,張居正通令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這是自唐朝行「兩稅法」以來,我國賦稅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的改革?

「一條鞭法」又稱「條編法」,其主要內容有:

統一役法,並部分地「攤丁入地」?主要是把原來的里甲?均徭?雜泛等項徭役合並為一,不再區別銀差和力役,一律征銀?

一般民人不再親自出力役,官府需要的力役,則拿錢僱人應差?向百姓徵收的役銀也不再像過去按照戶?丁來出,而是按照丁數和地畝來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攤到土地里徵收,這就是所謂「攤丁入地」?

田賦及其他土頁方物一律征銀;以縣為單位計算賦役數目;賦役銀由地方官直接徵收,以減少各種弊病?

一條鞭法的實行,在我國賦役制度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第一,簡化了賦役的項目和徵收上的手續,大大限制了地方胥吏從中的營私舞弊;第二,賦役折銀的辦法,有利於雇役制度的發展;第三,從當時的社會實際來說,一條鞭法的實行,也有利於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

張居正在進行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改革時,重視整飭軍備,加強邊防?在薊州一帶,他任用戚繼光鎮守,練就守邊的精兵,修築了沿邊防線的「空心敵台」,還因地制宜地練習車戰戰術,保衛了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長城一帶沿線的邊防?

歷史學家則稱贊戚繼光鎮守薊州十六年,「邊備修飭,薊門晏然」,戚繼光也深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在遼東,張居正重用李成梁?李成梁作戰能力高強,善於指揮御敵,威望甚高?在他鎮守遼東期間,曾多次平息東北少數民族的進犯,保衛了東北邊境的安寧?

張居正還在東南沿海地區分段設寨,修整兵船,嚴申海禁?在他當政的萬曆初年,基本上肅清了多年以來一直困擾明廷的「南倭北虜」的邊患?

㈩ 張居正改革的內容與意義

張居正改革是明朝中期政治家張居正為挽救明王朝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張居正在萬曆年間,連續10年擔任內閣首輔。

明中葉,貴族大地主兼並土地的情況相當嚴重。全國納稅的土地,約有一半為大地主所隱占,拒不繳稅,嚴重地影響了國家收入。土地兼並、封建剝削的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日益加劇,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明王朝處於危機四伏的境地。為自救,當權人物選擇了改革政治,張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在內政方面,首先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張居正創制了「考成法」,嚴格考察各級官吏貫徹朝廷詔旨情況,要求定期向內閣報告地方政事,提高內閣實權。罷免因循守舊、反對變革的頑固派官吏,擢選支持變法的新生力量,為推行新法做了組織准備。整頓了郵傳和銓政,其為政方針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和「強公室,杜私門。」

在經濟方面,張居正的成績最為突出。他任用潘季馴督修黃河,使黃河不再南流入淮,於是「數十年棄地轉為耕桑」,而漕河也可直達北京。「一條鞭法」則是張居正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封建社會賦役史上的重大變革。

明朝初年的賦稅制度十分繁雜,當時的賦稅以糧為主,銀絹為輔,分夏秋兩季徵收。此外,還規定農民要服各種徭役,並交納特殊的土貢等等。「一條鞭法」的內容是:「總括一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一概征銀,官為分解,雇役應付。」就是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大大簡化了徵收手續,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實行這種辦法,解除了無地農民勞役負擔,提高了有田農民農耕積極性,穩定了農業生產。同時,把徭役改為徵收銀兩,農民獲得了較大的人身自由,給手工業提供了更多的勞動力。沒有土地的工商業者可以不納丁銀,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一條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歲入有了顯著的增加,財政經濟狀況也有不少改善。國庫儲備的糧食多達1300多萬石,可供五六年食用。

張居正在軍事上也採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任用戚繼光等,加強了邊防;與韃靼俺達汗之間進行茶馬市貿易,採取和平政策。從此,北方的邊防更加鞏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韃靼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

張居正改革對鞏固明朝的封建統治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因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1582年六月,張居正病死,反對派反攻倒算,改革的成果很快毀於一旦。

張居正改革另外一個也是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於,「一條鞭」法解決了逃役問題,為賦稅制度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促進了貨幣化納稅,擴大了貨幣流通的范圍,削弱了人身依附關系,使商販和工匠獲得了人身自由,這對商品經濟的發展起了促進的作用,對後世的影響甚大。

閱讀全文

與歷史張居正改革知識框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