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一歷史會考復習應重點放在哪幾個內容
為了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您需要不時地問自己:「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它是怎樣來的?」「它還會有什麼變化?」「引申發展後會成什麼樣子?」「還有什麼和它緊密聯系,互為因果或共同作用?」「它在專業知識體系中的地位」……最為重要的是,您要問自己,「它對我有什麼用,我該如何用它,可能會有什麼結果?」
學就是為了用。如果連它是什麼都不知道,怎麼會用呢,怎麼可能用得更好?就比如用電腦,編程高手學什麼軟體都要比一般人要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因為興趣能驅動人去以不同的方式積極應用。人能夠從應用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及時地把缺陷補上。為了用而學,往往能夠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同時,學不僅僅是為了用。用往往是操作技術,是問題解決的具體方法。如果僅僅只會用,停留在具體的應用上,他可能是模仿來的,不可能有創造。他的適應能力也很差。我喜歡用系統學習法的理論基礎來解釋這一現象。世界是變化的。不單是自然環境起著變化,社會環境也在快速地轉變。動態的問題需要以動態的方法加以解決。如果一個人不能夠將自己的所學體系化,提純出來,以新的、獨特的、滿足自身和環境資源需要的、更有效的方式去組織這些知識,他所學到的,永遠都只是過去,他的操作技術,也只是針對過去,而不是將來。他很可能被歷史淘汰。即使能夠因為社會因素能夠在價值鏈中生存,他的位置也只會越來越低,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價值越來越小。
我一直強調學習方法的提煉和升級。一方面,某些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強化訓練得來。知識是多方面、多層次、多結構的。學習方法總結出來也是一種可以傳授的知識。另一方面,學習方法必須經過實踐感受和思考,與人的個性相結合,做好度的把握。那些看了交通規則,聽了駕駛課的人還是跑不好山路的。那更多的是一種感覺和發揮。學習和做其他事情沒什麼太大的區別,都重在體驗。僅僅是沉迷於課本是學不好的。
人必須明確自己想學的是什麼,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人的努力,其實都是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創造條件。知識的積累不過是創造條件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不斷地提高效率,提高行為的有效性,合理定位,降低失敗的風險等等途徑來充實和完善自身。
我還強調的是自信。信心能夠讓人堅持。我一直都讓咨詢者別迷信智商等理論。人可以通過不斷超越自我獲得成功,獲得自我實現的巔峰體驗。我以自身的經歷證明了先天的聰明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並不重要。後天因素決定成功。
我常對咨詢者說,沒有自覺,沒有信心,那麼什麼學習方法都沒有用。
只有自覺,才能夠用心。特別是在強化學習的過程中,那種高強度的活躍腦細胞的運動,離開了自覺,只可能什麼效果都沒有。
信心才能夠堅持,才可以突破自己在長久的迷失中形成的心理障礙,比如學習恐懼,缺乏耐心等等。
我們需要以不斷的小的成功來積累信心。
如何減輕學習的惰性
在不少人身上,我們都可以明顯地看到學習的惰性。
最常見的是:
1、學得不好的人。他們對學習有著抵觸情緒甚至逃避。
2、工作以後的人。他們往往缺乏學習的韌性。
3、年齡大的人。記憶力,以及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學習的難度大大增加。精力不足。看看書就累了,想睡覺。
成人教育中,學習惰性是最值得一提的。
學習惰性產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
1、畏難情緒。這僅僅是心理作用。還沒有開始學,就因為聽說它難,而開始產生消極情緒。
2、缺乏信心。這在學習挫折以後很明顯。
3、枯燥。學習是多種多樣的,學習過程也是豐富多彩的,但是這不意味著某些東西學習的枯燥,特別是一般的學校教育。
4、過於抽象。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太少。
5、語言障礙。特別是留學人士。畢竟不是母語,在學習起來難度很大。
6、基礎知識障礙。基礎知識准備得不足,太多地方看不懂的時候,談學習動力是沒有必要的了。
7、分心。考慮其他的事情太多。可供的選擇太多,妨礙了有效的學習。
但是,我們不能不學習。特別是在一些並不是能夠直接見效的知識的學習中。
讓我們分析一下傳統的減輕學習惰性的處理方法。
1、毅力。以自製力作為減輕學習惰性的手段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簡單。勉強自己只會活得很累,很痛苦。是否能真地堅持下去,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這是天性。許多父母抱怨孩子缺乏自製力那其實是對孩子有著不切實際的要求。一些人對自己的毅力也產生懷疑。許多學習相當優秀的大學生在向我咨詢時也很多都提到自己的自製力不夠。長期的負情緒會摧毀任何人的毅力。
2、利弊分析。誰都知道學好了的好處。哪怕再差的學生也一樣有著學好的渴望。因為學習成績好的好處太多了。有社會認可,甚至能得到豐厚的物質獎勵。因此,以學好了的前景來教育孩子,或者教育自己是沒有用的。
3、加強監督。學習本來就是個人的事情。如果學習也必須讓別人來看管的話,那麼還不如不學,或者改變學習的方法、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模式。
推薦方案:
1、項目法。
設定項目。以項目的完成促進學習。以實際的運用來促進知識的學習。我在大學學習應用統計的時候就為自己設定了跟蹤、分析國際棉花價格的項目。等項目弄玩,統計以及相關課程也已經自學完。這樣的效率很高。
再以林凡順的德語學習為例子。林凡順在31歲以後才開始學德語。他的困難和壓力是相當大的。最大的問題是,他捧著一本詞彙書或語法書,看不上十分鍾就疲倦欲睡。即使他很深刻地體會系統學習法,也難以取得進展。因此,在工作忙的時候,往往沒時間就成為逃避學習的借口。但是他要留學德國,計劃中也要將業務拓展到德國,與德國企業建立雙贏的聯系。德語學不好是社會交往中最大的障礙。
他到了德國之後,開始設定項目。比較了一下,他從詞彙入手,決定編寫德語詞典(請參考Fundset Deutsch2Chinese(S) 詞典 自述文件)。編寫詞典不等於就能清楚記得那些詞彙,但是,經過了打字、整理、翻譯以後,印象比簡單地看看書要深刻得多。他的要求也不高,只是留下印象而已,以後在看到時能有多多少少的感覺。這就是系統學習法的模糊學習。由於他要發布的是免費的詞庫文件,他的工作得到了鼓勵與支持。詞庫文件一天一天的增大也讓他有了動力和信心。在詞庫達到他設定的第一階段目標(6000詞彙量)以後,他開始轉向語法的學習。這時的項目是編寫語法辭典。在為別人造福的同時,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2、內容分解法。
將學習的內容化整為零,只需要學一點東西,那麼就會因為學得容易而消除了畏難情緒和消極對抗的心理障礙。對發展需求的適當梳理能夠增強信心。
3、合理情緒法。
不要對自己的自製力和毅力有太高的要求。人都是有惰性的。你的學習困難別人一樣會遇到。但你的選擇不是退縮,也不是逃避,而是正視它。嘗試著改變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找出一個最舒服、最讓自己開心的學習途徑來。
4、背水一戰法。
在優越的環境,有時反倒不容易學進去。不如到花園、或室外安靜的地方學習。靠無可靠,趴無可趴,躺無可躺。這樣學習效率也會高不少。
為什麼速成學習也是科學的
很多人都說,學習沒有捷徑,必須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學。
這話對,也不完全對。學習需要的是積累,是溫故而知新。再好的學習方法,如果不去學、不去記,不加以認真思考,也都沒有用。
就以系統學習法為例,真正做好樹狀結構和網狀聯系,不經過長期的有目的的努力是不行的。
但這不等於排斥速成學習。系統學習法也可以速成,那就是建立知識體系的大致構架,提出一些基本的關系的聯系。以這些學習成果參加考試,要獲得60-80分並不是難事。
分析每一種速成法,都可以看到,他們是把學習的難度降低。只有不對人、不對自己過高要求,才可能有信心、有興趣堅持。堅持往往才會成功。
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每天嘗到甜頭,每天都用適當的成效鼓勵自己,每天都滿意於努力和付出,這樣就能夠堅持。有計劃的堅持就是積累。
人應該有大的目標。大目標是對自我的挑戰,最能夠滿足人的發展需求,最讓人有自我實現的渴望。
人需要挑戰,迴避挑戰往往讓人感覺不到生活的趣味,也漸漸失去應有的動力和緊張。所以,我在學習的時候,總是朝最難的地方進軍。我認為,最難的地方都闖過了,其他的沒有理由闖不過去,剩下的只是時間、精力和積極的堅持和積累。
以快速將知識壓入潛意識。
哪怕遺忘,也無所謂。總有熟悉和不熟悉的感受。
有時候就不需要記憶,只需要感覺。
集中注意
快速組織所學內容
及時回憶和復習
優勝心態和逃避心態
近來,由於研究「家庭與兒童心理健康」大量接觸了很多初高中學生,在感覺到他們的聰明的同時也發現他們的意志、毅力、目標和動力的缺失。這是信息爆炸與社會浮躁共同作用的結果,問題發生在孩子身上,但問題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家庭、學校與社會環境。
心態浮躁,很難積累和堅持。目標不明確,很難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這些都可能導致放縱和迷失。
今天,在向一個親戚的孩子輔導「系統學習法」的時候,我心裡再次浮現這種強烈的感覺。以至於後來我覺得,對於這個孩子,現階段學習方法並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學習的方向性。這首先是優勝心態。
優勝心態是指認為自己能夠做得比別人好,現在能夠比過去好、將來能夠比現在好的心態。
首先是信心。要相信自己能夠超越自己,能夠面對並更好地解決現存的或即將到來的問題。
其次是主動性。在問題到來的時候,要能夠主動地去認識它、了解它,摸索其中的關系。
再則是採取行動。將問題解決化解為具體的目標。
什麼是高手
高手就是能夠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的人。
高手就是能夠積極創新、突破的人。
也許有的人知識積累很多,但由於無法恰當表現,成不了高手。
這就是匠和大師的區別。
有的人學了很多武功,但是在比試中幾乎次次失手,甚至打不過才學武不久的人。
這就是悟性和應變能力在實戰更重要。
有的人也許是外行,但是他學習能力強,規劃能力強,有有效的手段化復雜為簡單,迅速切入、發展神速。
基礎很重要。但基礎是為了發展,純粹的基礎是沒有意義的。就如沒有盤活的存量資產遠遠沒有快速流通的小資金有效一樣。通過滾動發展,小企業可能會在幾年內成為大企業。
要認可結果的重要。成王敗寇。
就象比爾蓋茨,哪怕大學沒有畢業,在經營管理方面都勝過MBA人士,在市場競爭中屢屢獲勝。這就是高手。
高手就是在難題面前,讓別人不服都不行。
高手能夠創造新境界。
系統記憶法
系統記憶法是系統學習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系統記憶法要求人們把需要記憶的內容的關系層次弄清,盡可能地以更大的整體模塊來記憶。最好還能夠結合以前已經知道的內容,組合成有機單元來記憶。
記憶分為「記」和「憶」兩個過程。
「記」是通過強化刺激,在大腦中留下痕跡。「記」是必要的階段。
「憶」是把大腦里形成的刺激聯結給取用出來。要改善記憶的效果,必須把更多的時間從「記」轉到「憶」來。那主要是通過回憶、思考、聯想、實際應用來熟悉並強化刺激聯結。
「記」的過程
系統記憶法在「記」的過程中強調分類存儲。相當於倉庫,只有分類清晰,結構有序,才可能迅速地從中找到東西。
有序地「記」,將為「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先在心裡構架一個體系樹模型。空的。僅僅是一個結構。在開始的時候,可以以教材的目錄、章節為節點,構架體系樹。
在記憶的過程中,要學會找出知識點(記憶內容),通過分析、歸納,將知識點的特性,特別是與其他知識點或者外界聯系發掘出來。
將知識點放在體系樹上。相當於樹的葉子、果實、花和嫩芽。可以根據知識點的特性,調整體系樹結構。
可以根據感覺和推理,留出體系樹的空缺部分。有些教材僅僅是一個方面的內容,適當的空缺就是和其他相關教材或學科的介面。
「憶」的過程
其實在結構體系樹的時候需要運用的思考,就已經開始包含「憶」的成分了。只有「憶」,才可能取用其他知識點,與此知識點發生聯系。結構樹需要不時地回想,以掃描缺少的枝葉,再及時地集中精力,將遺失的枝葉重新掛到體系樹上。
回想的過程就是「憶」的過程。要做到心中有「樹」,就是「憶」的基礎上的體系樹。
「記」和「憶」的統一
增加刺激聯結是記憶的訣竅。這也是系統學習法最有效的地方。
「記」和「憶」是兩個不同的過程,但是他們不是孤立的,而必須交錯行進。
根據「憶」的需要去補充「記」,將使「憶」更有效,也更完全。
體系樹對於「憶」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從一系列刺激聯結迅速找到想要的內容,這只有清晰的體系樹才能做到。
就象收拾房子,如果大致分類,什麼東西在什麼地方,這就會給使用製造方便。否則,就算這物品(刺激聯結)實際存在,也找不出來。不能使用,相當於沒有。
人有遺忘的本能。如果刺激聯結無序,很可能就作為無效信息,清理出大腦。記憶的效率將很低。
重溫往往就是再記和再憶。
怎樣提高學習效率
經驗一: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鍾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鍾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我以前也曾經常用一個晚上來看數學或物理,實踐證明,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後來我在每晚安排復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
經驗二:
學習效率這東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談起過。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某同學學習極其用功,在學校學,回家也學,不時還熬熬夜,題做得數不勝數,但成績卻總上不去其實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也是十分著急的,本來,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而且,付出的多就應該回報很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里邊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效率指什麼呢?好比學一樣東西,有人練十次就會了,而有人則需練一百次,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勞逸結合。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那麼上課時的聽課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經歷來看,課前要有一定的預習,這是必要的,不過我的預習比較粗略,無非是走馬觀花地看一下課本,這樣課本上講的內容、重點大致在心裡有個譜了,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預習時,我們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上課時認真聽課當然是必須的,但就象我以前一個老師講的,任何人也無法集中精力一節課,就是說,連續四十多分鍾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課期間也有一個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師講有些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另外,記筆記有時也會妨礙課堂聽課效率,有時一節課就忙著抄筆記了,這樣做,有時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但這並不等於說可以不抄筆記,不抄筆記是不行的,人人都會遺忘,有了筆記,復習時才有基礎,有時老師講得很多,在黑板上記得也很多,但並不需要全記,書上有的東西當然不要記,要記一些書上沒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題與典型解法,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去記的東西。否則見啥記啥,勢必影響課上聽課的效率,得不償失。
作題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選"好題",千萬不能見題就作,不分青紅皂白,那樣的話往往會事倍功半。題都是圍繞著知識點進行的,而且很多題是相當類似的,首先選擇想要得到強化的知識點,然後圍繞這個知識點來選擇題目,題並不需要多,類似的題只要一個就足夠,選好題後就可以認真地去做了。作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作題之後的過程,對於做錯的題,應當認真思考錯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清還是因為馬虎大意,分析過之後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這樣作題效率就會高得多。
評:夏宇同學對於聽課和做題的建議,實際上反應了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把勁兒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時間,聽課、記筆記應抓住重點,做習題應抓住典型,這就是學習中的"事半功倍"。
經驗三:
學習效率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自己學習效率呢?
第一點,要自信。很多的科學研究都證明,人的潛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有效地開發這種潛力,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何時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這種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種必勝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擺脫失敗的陰影。相反,一個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會一事無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遠的自卑之中。
提高學習效率的另一個重要的手段是學會用心。學習的過程,應當是用腦思考的過程,無論是用眼睛看,用口讀,或者用手抄寫,都是作為輔助用腦的手段,真正的關鍵還在於用腦子去想。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比如說記單詞,如果你只是隨意的瀏覽或漫無目的地抄寫,也許要很多遍才能記住,而且不容易記牢,而如果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運用聯想的方法去記憶,往往可以記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遺忘。現在很多書上介紹的英語單詞快速記憶的方法,也都是強調用腦筋聯想的作用。可見,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發揮腦的潛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另一個影響到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緒。我想,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飽滿而且情緒高漲,那樣在學習一樣東西時就會感到很輕松,學的也很快,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學習效率高的時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緒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有較為開朗的心境,不要過多地去想那些不順心的事,而且我們要以一種熱情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因為這樣無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很有好處的。這樣,我們就能在自己的周圍營造一個十分輕松的氛圍,學習起來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經驗四:
很多學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績總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學習效率太低。同樣的時間內,只能掌握別人學到知識的一半,這樣怎麼能學好?學習要講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徑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中午堅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學習時要全神貫注。
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我學習的時侯常有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腦與課本交流。
三、堅持體育鍛煉。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因而,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放鬆鍛煉。有的同學為了學習而忽視鍛煉,身體越來越弱,學習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這樣怎麼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四、學習要主動。
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郁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
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干凈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系,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評:學習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習之外的其他因素,這是因為人的體質、心境、狀態等諸多因素與學習效率密切相關。
【總結】
學習必須講究方法,而改進學習方法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的高低,是一個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體現。在學生時代,學習效率的高低主要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後,還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時候,一個人學習效率的高低則會影響他(或她)的工作成績,繼而影響他的事業和前途。可見,在中學階段就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擁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對人一生的發展都大有益處。
可以這樣認為,學習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言外之意,學習成績好未必學習效率高)。因此,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提高學習效率就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直接途徑。
提高學習效率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探索和積累。前人的經驗是可以借鑒的,但必須充分結合自己的特點。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有學習之內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學習之外。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另外還要注意"專心、用心、恆心"等基本素質的培養,對於自身的優勢、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認識。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很多人在考試時總考不出自己的實際水平,拿不到理想的分數,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質不過硬,考試時過於緊張的緣故,還有就是把考試的分數看得太重,所以才會導致考試失利,你要學會換一種方式來考慮問題,你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人們常說,考試考得三分是水平,七分是心理,過於地追求往往就會失去,就是這個緣故;不要把分數看得太重,即把考試當成一般的作業,理清自己的思路,認真對付每一道題,你就一定會考出好成績的;你要學會超越自我,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心裡不要總想著分數、總想著名次;只要我這次考試的成績比我上一次考試的成績有所提高,哪怕是只高一分,那我也是超越了自我;這也就是說,不與別人比成績,就與自己比,這樣你的心態就會平和許多,就會感到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學習與考試時就會感到輕松自如的;你試著按照這種方式來調整自己,你就會發現,在不經意中,你的成績就會提高許多.
『貳』 求高中歷史會考知識點完整資料人教版
一、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爭背景:(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國際:1、經濟:工業**→市場原料。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如十月**的歷史條件:(一)國內: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相對落後、生活貧困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一)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二)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如尼德蘭**爆發的原因: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舊制度矛盾②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矛盾③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爾文教與天主教矛盾等等。
6、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⑵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如王安石變法: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富國強兵等;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 二、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活動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態、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等。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1、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布局+……
⑴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結構、布局+……
①經濟政策=總政策+土地+租稅+賦役+人身+……
②農業經濟=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業經濟=(紡織+礦冶+陶瓷+……)(技術+布局+……)
④商品經濟=城市+交通+商品+市場+貨幣+邊貿+外貿+……
⑤經濟結構、布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經濟重心變化+經濟方式擴展+……
古代經濟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各方面分析經濟發展情況。如唐朝經濟:先分析總體的重農政策,唐初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調制等;再分析農業如生產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布帛、人口增長等;手工業的絲織、陶瓷、造紙技術及布局;城市商業的繁榮、民族、對外貿易的發展等。從總體發展情況分析,商品經濟仍然微弱,南北經濟趨於平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等。
⑵近現代經濟=經濟發展要素+經濟成份+國際經濟+……
①經濟發展要素=技術+資金+市場+原料+勞力+經濟結構+經營方式+政策+……
如19世紀後半期美國經濟發展要素:包括移民帶來勞力、技術;西部開發提供市場、原料;廢除種植園奴隸制、大規模農業經營、壟斷模式等。
②經濟成份=自然經濟+外資+合資+民資+官資+國營+集體+個體+……
如新中國初期:地主經濟被消滅、富農經濟保存、農民個體經濟發展;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官僚資本被沒收,民族資本主義恢復發展;國營企業確立領導地位、集體協作經濟興起等。
③國際經濟=總格局+(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協作+競爭)
如當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全球現代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各國、各集團之間在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貿易等方面的協作與競爭等。
2、政治內容=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⑴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階級+軍事+財政+民族+對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專制的強化、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
⑵近現代政治=政局+制度+政體+體制+政權+政治力量+權力+權利+……
如辛亥**後的政治狀況:包括政局的動盪、確立共和政體、三權分立的體制,袁世凱篡權、各派政治力量爭奪權力的斗爭、人民的基本權利問題等。
⑶國際政治=體系+格局+集團+合作+戰爭+對抗+妥協+……
如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兩大集團的對抗與妥協,集團內部的合作與矛盾,冷戰與熱戰等。
3、文化內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交流+……
⑴自然科學=(科學理論+科技發明)(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農學+……)
⑵社會科學=思想、宗教+教育+史學+文學+藝術+……
⑶文化交流=(民族+對外)(傳播+吸收)+文化地位+……
4、事件、事態過程:准備→開始→發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如:西安事變、法國大**、二戰等。事態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性、持續性的歷史活動,如:百家爭鳴、洋務運動、工業**等。對事件、事態過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動發展順序、再分活動領域進行
『叄』 高一歷史會考總復習資料(提綱)
第二部分 中國近代、現代史
1.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1)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英國走私鴉片和中國的禁煙運動;鴉片戰爭的過程(2)鴉片戰爭的影響《南京條約》及其附件、《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3)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發動侵略戰爭;《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俄國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4)太平天國運動金田起義和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北伐和西征《資政新篇》;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5)新思想的萌發
2.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1)洋務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早期的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2)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黃海、遼東、威海之戰和李鴻章的避戰求和政策;《馬關條約》及其影響;三國干涉還遼和台灣人民的反割台斗爭(3)戊戌變法維新思想的發展和傳播;百日維新;戊戌政變;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和教訓(4)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反洋教斗爭的發展;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戰斗;《辛丑條約》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3.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清朝的滅亡(1)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同盟會的成立;同盟會的三民主義綱領;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2)辛亥革命的爆發保路運動;武昌起義和各省響應(3)中華民國的建立和清朝的滅亡「嚴守中立」和「南北議和」;南京臨時政府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辛亥革命的功績和教訓
4.北洋軍閥的統治(1)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和護國運動;北洋軍閥政權;「二次革命」;「二十一條」;洪憲帝制和護國運動(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5.革命的新曙光和國民革命運動(1)新文化運動(2)五四運動(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工人運動的高潮(4)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五卅運動;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5)北伐戰爭北伐軍勝利進軍及其原因;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6)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帝國主義的干涉;「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
6.國共兩黨的十年對峙(1)"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工農武裝起義;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土地革命(2)日本大舉侵華九一八事變;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3)紅軍的戰略轉移(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的制定"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
7.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抗日戰爭的爆發和國共聯合抗日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2)日本帝國主義殘暴的殖民統治;汪精衛集團建立偽政權;野蠻的經濟掠奪和奴化教育;日偽的殘暴統治和淪陷區人民的反抗斗爭(3)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和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國民黨政策轉向反動和皖南事變;正面戰場形勢的惡化;一黨專政和官僚資本的膨脹(4)共產黨堅持抗戰和抗日戰爭的勝利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開辟;百團大戰和敵後軍民的艱苦鬥爭;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和中共七大;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抗戰初期的正面戰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8.人民解放戰爭(1)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和內戰的爆發國民黨發動內戰的陰謀;重慶談判、《雙十協定》和政治協商會議;全面內戰的爆發;(2)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解放軍戰略反攻和三大戰役的勝利;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和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原因
9.人民民主政權的鞏固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政權的斗爭新中國的誕生和全國領土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及"三反"、"五反"運動(2)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嚴峻的經濟形勢;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措施;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3)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一五"計劃的制定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和"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4)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10.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中共八大的正確決策;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擴大化(2)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發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反右傾"斗爭和三年經濟困難;七千人大會和十年建設成就(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開始;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覆滅;動亂中的國民經濟;20世紀70年代初期對外關系的新成就
1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1)偉大的歷史轉折;關於真理標准同題的討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和撥亂反正(2)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發展;農村和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改革開放的成就(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4)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發展(5)"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大業"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澳門回歸和海峽兩岸的交流(6)新時期對外關系的重大發展
第三部分 世界近代、現代史
1.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1)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2)文藝復興
2.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的世界(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與進程;君主立憲制的形成(2)歐洲啟蒙運動(3)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三級會議和革命爆發;革命的進程;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興亡(4)美國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3.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1)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英國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擴展和影響(2)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第一國際;巴黎公社(3)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德意志統一;義大利統一;日本明治維新(4)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5)亞洲革命風暴
4.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1)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壟斷組織的形成;壟斷組織的出現;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階段過渡(2)亞洲的覺醒(3)列寧主義的誕生(4)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5.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自然科學
6.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1)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歷史意義(2)向社會主義的過渡(3)蘇聯的社會主義的建立;蘇聯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
7.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資本主義世界(1)「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的建立;巴黎和會的召開《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和「凡爾賽體系」的建立;國際聯盟的成立;華盛頓會議(2)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3)法西斯國家的擴張和反法西斯斗爭的開始共產國際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斗爭;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的侵略;西班牙內戰
8.第二次世界大戰(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擴大慕尼黑陰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西線形勢;蘇德戰爭爆發和日軍偷襲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和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9.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1)戰後的國際關系戰後初期世界形勢和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對德國、日本法西斯的處置;兩極格局的形成(2)戰後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國、西歐、日本,矛盾與問題(3)戰後的社會主義國家戰後初期的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蘇聯的改革和挫折;東歐的變革;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4)美蘇爭霸美蘇爭霸格局的形成;80年代中後期的美蘇關系(5)亞洲經濟的發展韓國和新加坡經濟的發展;印度經濟的發展;西亞國家經濟的發展
10.世界格局的變化(1)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蘇聯解體(2)世界政治的發展和地區沖突,冷戰後的國際形勢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3)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現代科學技術
6.明、清(鴉片戰爭以前)(1)明朝的建立和專制制度的加強;明朝的建立和君主專制的加強;(大明律)和特務統治的加強;八股取士;靖難之役和營建北京(2)清朝的建立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滿洲的興起和建國;清軍入關和統一中國;議政王大臣會議和軍機處;文字獄(3)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萌芽;對外貿易(4)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蒙古、新疆地區的關系;和西藏地區的關系;改土歸流;台灣府的設置;清朝的疆域(5)明清時期的對外關系和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鄭和下西洋;華僑與南洋的開發;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佔澳門;鄭成功收復台灣;雅克薩自衛反擊戰(6)明清時期的文化、科學技術;進步的思想家;明清小說;類書、叢書的編纂;西學東漸
在復習中,左手圖,右手書、題,做到圖不離手,是幫助我們熟練定位的有效方法。
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圖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個天體
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關系
太陽系概況。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
太陽能量的來源。
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3)地球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軸。兩極。經線。本初子午線。經度。赤道。緯線。緯度。經緯網及其意義。
東、西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高、中、低緯的劃分。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時區的劃分。日界線。國際標准時間。北京時間。區時的應用。
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速度和周期、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五帶的形成。
(4)宇宙探測
宇宙探測的意義。宇宙探測的現狀
『肆』 高一會考歷史,歷史的必修1,我該怎麼復習
我建議您先通過目錄對您兩冊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理清前後的關系和聯回系,然後再根據考試的重點答、難點有針對性的復習,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關鍵是抓住每個單元或每個部分的幾個點,把整體內容串起來,這樣會很輕松的。
您其實也說到了復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反復地復習,但怎麼反復復習,其實也是有方法的,就是合理的利用您的時間,在平時課間休息或其它課余時間,您可以不時的回想您對這些內容的掌握程度,忘了的趕緊去看書,這樣您復習的針對性就更強了,真正發揮復習的作用——查缺補漏。
希望對您有用。
『伍』 高中歷史會考重點總結
為了獲取成功,你必須努力學習。筆者認為歷史復習至少六遍:第一遍,是高二下學期為歷史會考而准備的。這一次的復習與以前差不多,就是逐字逐句看,一個個知識點的背。記得當時背中國近現代史,看一個小節就得花上一兩個小時,對史料不熟,由此可見一斑了。第二遍,是在高三開始。這一遍的復習比起第一次無太多變化,只是看的速度快了一些,有時先把一個整章快速瀏覽一遍,有個整體印象,再細背下去。第三遍,是在高三第一學期末,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接觸了一些高難度的問題,因而決心要將知識整理成體系。第四遍,是從第二學期開始,主要也是著眼於線索的整理記憶即縱向整理,理清各圍歷史發展脈胳,各個事件之前因後果。又整理不同歷史階段,如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進入壟斷後各國情況之比較,找出各自的特點及產生原因,又如一戰前後民族解放運動之異同等等,這是橫向整理。這樣厚厚的幾本歷史書就被穿連成了一個有經有緯的網路。
在整理中,為節省時間,並不寫下全部內容,只寫出主要框架、思路、要點。復習時就將沿著框架進行,從而打破了歷史書原有的編輯體系,在整理中,還可鍛煉幾種能力:概括歸納能力——高考時間有限,為爭取最多的分數,答題要答出要點、提煉出觀點,而不是不加分析的原始史料羅列;分析判斷能力——事件之前因後果,任何事物的背後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經濟、文化、傳統背景;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從各個方面分析兩種事物的異同,等等。第五遍,是在第二學期中期,這次又回到課本上,加深課本在頭腦中的印象,主要過程是:按塊復習,有時包括幾章的內容。先背標題,從章列節到黑體字,再往每個標題下填補內容,背完之後合上書,在腦子里回憶一下,看是否能記清標題,看是否能記住標題下的要點和大致內容。最後一遍,是臨高考前,主要將課本逐字逐句看了一遍,旨在查闕補漏,是屬於收尾工作了。這樣在一年時間里,平均兩個月,將歷史徹底復習一遍,每一遍復習結束就著手計劃下次的復劃。而在兩個月內,由於要與遺忘作斗爭,往往是背了的東西隔幾天再溫習一遍。這樣的歷史復習就是經歷從點到塊到面,然後又刪其旁枝,留下一個主幹分明的網路。
祝您歷史學習愉快!
『陸』 高一歷史會考復習資料
中國近代、現代史
1.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1)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英國走私鴉片和中國的禁煙運動;鴉片戰爭的過程(2)鴉片戰爭的影響《南京條約》及其附件、《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3)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發動侵略戰爭;《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俄國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4)太平天國運動金田起義和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北伐和西征《資政新篇》;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5)新思想的萌發
2.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1)洋務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起;早期的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2)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黃海、遼東、威海之戰和李鴻章的避戰求和政策;《馬關條約》及其影響;三國干涉還遼和台灣人民的反割台斗爭(3)戊戌變法維新思想的發展和傳播;百日維新;戊戌政變;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和教訓(4)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反洋教斗爭的發展;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戰斗;《辛丑條約》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3.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清朝的滅亡(1)中國同盟會的成立和革命形勢的發展同盟會的成立;同盟會的三民主義綱領;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2)辛亥革命的爆發保路運動;武昌起義和各省響應(3)中華民國的建立和清朝的滅亡「嚴守中立」和「南北議和」;南京臨時政府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辛亥革命的功績和教訓
4.北洋軍閥的統治(1)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和護國運動;北洋軍閥政權;「二次革命」;「二十一條」;洪憲帝制和護國運動(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5.革命的新曙光和國民革命運動(1)新文化運動(2)五四運動(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工人運動的高潮(4)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五卅運動;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5)北伐戰爭北伐軍勝利進軍及其原因;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6)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帝國主義的干涉;「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
6.國共兩黨的十年對峙(1)"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工農武裝起義;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土地革命(2)日本大舉侵華九一八事變;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3)紅軍的戰略轉移(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的制定"一二.九"運動和西安事變
7.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抗日戰爭的爆發和國共聯合抗日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2)日本帝國主義殘暴的殖民統治;汪精衛集團建立偽政權;野蠻的經濟掠奪和奴化教育;日偽的殘暴統治和淪陷區人民的反抗斗爭(3)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和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國民黨政策轉向反動和皖南事變;正面戰場形勢的惡化;一黨專政和官僚資本的膨脹(4)共產黨堅持抗戰和抗日戰爭的勝利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開辟;百團大戰和敵後軍民的艱苦鬥爭;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和中共七大;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抗戰初期的正面戰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8.人民解放戰爭(1)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和內戰的爆發國民黨發動內戰的陰謀;重慶談判、《雙十協定》和政治協商會議;全面內戰的爆發;(2)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解放軍戰略反攻和三大戰役的勝利;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和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原因
9.人民民主政權的鞏固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政權的斗爭新中國的誕生和全國領土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及"三反"、"五反"運動(2)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嚴峻的經濟形勢;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措施;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3)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一五"計劃的制定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和"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4)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10.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中共八大的正確決策;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擴大化(2)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發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反右傾"斗爭和三年經濟困難;七千人大會和十年建設成就(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開始;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覆滅;動亂中的國民經濟;20世紀70年代初期對外關系的新成就
1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1)偉大的歷史轉折;關於真理標准同題的討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和撥亂反正(2)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發展;農村和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改革開放的成就(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4)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發展(5)"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大業"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澳門回歸和海峽兩岸的交流(6)新時期對外關系的重大發展
第三部分 世界近代、現代史
1.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1)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2)文藝復興
2.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的世界(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與進程;君主立憲制的形成(2)歐洲啟蒙運動(3)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三級會議和革命爆發;革命的進程;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興亡(4)美國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3.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1)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英國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擴展和影響(2)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第一國際;巴黎公社(3)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德意志統一;義大利統一;日本明治維新(4)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5)亞洲革命風暴
4.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1)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壟斷組織的形成;壟斷組織的出現;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階段過渡(2)亞洲的覺醒(3)列寧主義的誕生(4)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5.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自然科學
6.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1)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歷史意義(2)向社會主義的過渡(3)蘇聯的社會主義的建立;蘇聯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
7.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資本主義世界(1)「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的建立;巴黎和會的召開《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和「凡爾賽體系」的建立;國際聯盟的成立;華盛頓會議(2)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3)法西斯國家的擴張和反法西斯斗爭的開始共產國際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斗爭;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的侵略;西班牙內戰
8.第二次世界大戰(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擴大慕尼黑陰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西線形勢;蘇德戰爭爆發和日軍偷襲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和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9.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1)戰後的國際關系戰後初期世界形勢和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對德國、日本法西斯的處置;兩極格局的形成(2)戰後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國、西歐、日本,矛盾與問題(3)戰後的社會主義國家戰後初期的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蘇聯的改革和挫折;東歐的變革;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4)美蘇爭霸美蘇爭霸格局的形成;80年代中後期的美蘇關系(5)亞洲經濟的發展韓國和新加坡經濟的發展;印度經濟的發展;西亞國家經濟的發展
10.世界格局的變化(1)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蘇聯解體(2)世界政治的發展和地區沖突,冷戰後的國際形勢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3)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現代科學技術
6.明、清(鴉片戰爭以前)(1)明朝的建立和專制制度的加強;明朝的建立和君主專制的加強;(大明律)和特務統治的加強;八股取士;靖難之役和營建北京(2)清朝的建立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滿洲的興起和建國;清軍入關和統一中國;議政王大臣會議和軍機處;文字獄(3)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萌芽;對外貿易(4)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蒙古、新疆地區的關系;和西藏地區的關系;改土歸流;台灣府的設置;清朝的疆域(5)明清時期的對外關系和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鄭和下西洋;華僑與南洋的開發;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佔澳門;鄭成功收復台灣;雅克薩自衛反擊戰(6)明清時期的文化、科學技術;進步的思想家;明清小說;類書、叢書的編纂;西學東漸
『柒』 高一歷史必修1,2,3會考知識點總結
第1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礎解讀】
一 、「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及評價
1、原因:
(1)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社會地位較低的士,受到各諸侯國統治者的重用。他們代表本階層或政治派別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張。
(2)政治和經濟大變動,導致教育和學術領域也發生變化。社會上形成一些以傳播文化、發展學術為宗旨的學者和思想流派。這些學者和思想流派,被稱為「諸子百家」。
(3)學派之間的互相詰難、批駁,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同時,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
2、評價:
「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
二、孔子和早期儒學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魯國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論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後人尊稱「至聖」。
2、早期儒學:
(1)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認為仁就是愛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融洽相處;要做到待人寬容,「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取信於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學派的兩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張實行「仁政」,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倫理觀上,孟子主張「性本善」。
荀子也主張統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並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著名論斷。
(3)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加以總結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學派的積極合理成分,使儒學體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他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慾。他指出社會動盪的根源,在於人們的行為違背了自然,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
(2)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學說。
2、法家:
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是戰國末期的韓非子。主張君主要以法治國,利用權術駕馭大臣,以絕對的權威來震懾臣民,提出了系統的法治理論。法家把君主的權力提高到極點,迎合了建立大一統專制國家的歷史發展趨勢。第2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基礎解讀】
一、 從「無為」到「有為」
(1)原因:秦末戰火頻繁,社會經濟破壞嚴重。
(2)目的:為了恢復生產和安定人心,統治者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減輕田租、赦免自賣為奴婢者為庶人、讓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並免除一定的賦稅和徭役等。
(4)結果:經過六十多年的休養生息,漢朝的經濟實力逐漸恢復和增強,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繁榮,國力日盛。
(5)漢初面臨的社會問題:
內:諸侯國的勢力日益膨脹,土地兼並嚴重,割據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為患,邊關危機,威脅著西漢的穩定。
(6)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適應國家統一形勢的發展需要,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董仲舒其人:
漢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漢武帝在位期間,董仲舒曾三次參加對策,闡發他的儒學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張:
(1)為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提出不在儒家六經范圍之內的各家學術都應罷黜。
(2)為了加強君權,董仲舒宣揚「君權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
(3) 董仲舒還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種為人處世的道德標准,後人歸納為「三綱五常」。
三、儒學成為正統
1、儒學興起的原因:
漢武帝起用很多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儒家學說成為政府選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標准。士人紛紛研習儒家經典,儒學得以大興。
2、儒學教育狀況:
(1)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設立專事研究和傳播五經的教官,稱為「博士」。自此,教育為儒家所壟斷。
(2)興辦太學,儒家五經博士負責教授,學完經考試合格後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學的興辦,打破了以往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規,使非貴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憑太學資格做官;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3)在全國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統。儒學於各郡縣得到推廣,在民間開始處於獨尊的地位。
3、結果: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我加Q,發給你哈。望採納,給最好的評價
『捌』 高一會考(歷史和地理)的重點是什麼
樓主哪裡人,高一就會考?
不同地方要求也不一樣吧
多看看會考說明,做做例題。
對著考點看看書就好了。
會考不難,畢竟是讓所有人畢業的考試。。。
『玖』 高一歷史必修一期中考最會考的知識點是哪些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
中央:○1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2參與決策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諸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
○2影響: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極影響:西周後期王權衰弱,春秋戰國暑期列國紛爭
○3結果:西周後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戰國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權
3、西周的宗法制:
○1內容:用父系的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政治的制度。
○2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3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
1、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始於:夏;
2、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我國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重要標志
3、分封制(內容、特點、意義)
特點:周天子是諸侯的共同主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
意義:加強統治,鞏固王權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
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
5、西周的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
6、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2課 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特點:一人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評價: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2、中央集權的基本特徵:權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及影響:
積極作用:○1使秦實力增強,通過戰爭擴大疆域,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國家,成為當時世界大國。
○2使秦能一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消極作用:依靠皇帝的專制權威,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盾迅速激化。
重點: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難點:秦朝創建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稱號的由來 ②皇帝制度: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內容:皇權至上、皇帝獨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縣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機構的特點:
第一、它是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體制
第二、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封建時代的統治特點——國與家同治)
②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是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單位。
3、鞏固統一的措施:①頒布秦律②統一度量衡、貨幣和車軌③統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1)對秦朝的影響:①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 ②初步奠定祖國疆域,鞏固國家的統一 ③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人民的專制統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處境的惡化。
(2)對後世的影響: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
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朝 漢承秦制
有所變化 中央設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決策機構
外朝 執行機構
尚書台 中樞機構
魏晉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隋朝 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
唐朝 中書省 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
尚書省 負責執行政令。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門下省 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
宋 二府 中書門下 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 最高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三司 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元 中書省 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 最高軍事機構
宣政院 統領宗教事務和管理西藏地區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漢 漢初,郡國並行制;漢武帝後期:設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後期,地方軍鎮長官節度使越設越多,發展成藩鎮割據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縣兩級制
元 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別為路、府、州、縣。 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它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
邊遠民族地區高寒宣政院進行管理
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特點: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增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權力
不斷增強。
重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1、兩漢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漢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時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點:不斷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職權,進一步加強皇權。
5、宋朝的「二府」: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權
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綜合漢蒙政治制度,加強皇權有新發展
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事機關
元朝時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的機構是:宣政院;
7、中國省制的開端是:元朝時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變革。
郡縣制(秦朝)——郡國並行制與州郡縣三級制(漢)——州縣兩級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是它的發展軌跡。
(2)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最後聽命於中央。
第4課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1、明朝:君主專制強化,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置軍機處,由皇帝挑選新任的滿漢官員充任軍機大臣。全
國的軍政大權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1、中國宰相制度的廢除是在:明太祖時;
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君主專制強化
2、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後,為了減輕皇帝工作壓力增設了:內閣;
3、宰相制與內閣制的區別:
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牢固。
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並無決策權。
4、區分明朝內閣制度與西方近代內閣制的本質不同:
內閣是皇權專制的產物,它維系了君主的絕對權力,保證了君主對全國有效的統治,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內閣是政治民主監督機制,有助於防止專制獨裁。
5、我國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的標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
6、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積極作用:有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政治保障。
消極作用:嚴重地扼殺了社會的創造力,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減緩了社會發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國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 古代希臘政治民主政治
1、基礎:梭倫改革
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黃金時代:伯利克里統治時期
2、特徵: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內部平等
3、積極作用:促進希臘民族性格形成;推動古希臘文化事業發展;開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極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國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簽選舉,輪番坐莊的弊端
第6課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十二銅表法》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組織編纂)標志著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2、影響:維護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