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明清時期歷史事件

明清時期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2 03:55:59

⑴ 高中課程中的明清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1368年明朝建立
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出現
15世紀中期新航路開辟
14-17世紀文藝復興
1689年,英國光榮革命回,頒布《權利法答案》逐步推翻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
17.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
1644年清朝建立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
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
18世紀60年代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
1867年日本明治維新
1870後第二次工業革命
1911年清朝滅亡

⑵ 明清時期維護國家團結的歷史事件

明朝冊封蒙古俺答汗為順義王,並開互市。
清朝冊封達賴和班禪,並規定金瓶掣簽制度。接納來自伏爾加河流域的蒙古土爾扈特部的回歸,並予妥善安置。

⑶ 對唐宋元明清時期的一次重要歷史事件寫出簡介

你所說的是幾個朝代,每個朝代都有無數次的重要歷史事件,你的提問應具體點~

⑷ 明清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階級、外交方面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明朝因為倭寇所以實行海禁,到清朝閉關鎖國了,康乾盛世時期出現過文字獄,到乾隆晚期內就開始完了。容

政治:明清時期皇權不斷的得到加強,從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設內閣,到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但是明清兩代也是封建制度逐漸走向沒落的時代,隨著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朝廷的覆亡,以及大清歷經六朝之後,自嘉慶元年白蓮教起義開始,康乾盛世的局面就已不復存在,道光年間的中英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這的確是不同與歷朝歷代的新變化。總之,明清之際封建制度從皇權空前強化的巔峰逐漸走向沒落。

明朝中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主要在江南地區。

⑸ 隋唐宋明清時期的重要人物及重要事件

根據你提問的,我回答如下:
隋代:1、韓擒虎滅南陳,滅陳時南陳後主所做的後庭花依然被商女所吟唱;2、隋文帝楊堅開啟科舉選士,堅決去除了九品中正制,摒棄了門閥生存的土壤,開創了一個科教的新時代;3、隋煬帝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耗盡了他父親楊堅給他積攢的無數財富,把原本至少需要修建一個甲子的大工程生生壓縮到十幾年完工,雖然對後世貢獻極大,但是對當時的百姓造成極大負擔,結果原本非常富足繁榮充滿欣欣向榮和勃勃生機的強大帝國就這么被敗光了

唐代:1、府兵制在開國之初體現出了旺盛的戰鬥力,但是也為後來的安史之亂挖下了一個大坑;2、唐太宗繼續科舉選士,廣開言路,為盛世奠定了堅實基礎;3、侯君集為了支持李承乾觸犯了李世民的逆鱗,造反不成兵敗而亡,李世民卻沒有將侯君集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去掉,其氣魄真是了不起!;4、李世民在即位之時大敗突厥並趁機進行了分化和同化,間接導致了土耳其的誕生和東突厥的消亡,保證了大唐近百年的北方草原穩定團結;5、李治雖然非常怕老婆,但是他確實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非是開國君主卻能把開國君主沒辦好的事兒辦成的——分化突厥,驅除西突厥和開疆拓土,在李治的努力下,我們在唐代的時候西北邊境線一直拉伸到了現在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6、武則天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優點就是聽人勸,吃飽飯。在自己所不擅長的領域找擅長的人來干,自己不瞎指揮,但是她任用酷吏消滅異己卻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災難,所以張柬之才能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盟友順利趕她下台;7、李隆基的運氣確實很好,他大媽和他堂哥給他打下的底子厚實又有姚崇來給他擦屁股,所以才有了開元盛世,但是他的運氣又很不好,前期分封的節度使太多導致支強干弱,府兵制這個大坑真的把他坑死了;8、黃巢這個大造反頭子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導致朱溫朱全忠順利上位開啟了50多年五代十國血腥的歷史

宋代:1、趙匡胤的事跡告訴我們,做事情一定要考慮周全,有時候你不想當CEO,但是下面的兄弟為了做高管為了做CFO、COO、CIO等會逼著你做CEO,趙匡胤的事跡還告訴我們,你做了CEO以後一定要記得把兄弟趕出這個圈子讓他去別處自由創業,不然會死的很慘很慘,連自己的兒子都保不住;2、義社十兄弟應該慶幸他們的結義兄弟是趙匡胤而不是趙匡義,否則就不是杯酒釋兵權了,而是直接杯酒放牽機毒死;3、趙匡義這個人渣,先後毒死了李煜和趙匡胤,五代十國最NB的倆人都被他終結,臨幸小周後的時候還學冠希哥讓畫師在邊上畫畫,最可惡的是這渣男明明不會打仗,為了顯示他比趙匡胤NB非要去御駕親征結果敗光了他哥哥留給他的全部精兵,還害得楊老令公慘死,楊家將幾乎團滅,潘美背了1000多年的罵名,曹彬一世英名都毀在他手上,做人做到這份上,可謂極品中的極品敗類!4、趙普告訴我們,半部論語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遑論天下;5、寇準告訴我們,時刻注意: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然你會很慘;6、龐籍告訴我們,龐太師之所以會那麼可惡,就是因為得罪的御史和史官太多,這些人別的不行,造謠毀謗那是一絕,愣是把一代名臣罵成了奸臣;7、范仲淹的慶歷新政失敗的太快,是因為利益的劃分有問題,龐大的文官集團損失的利益太多註定了失敗的結果;8、王安石變法告訴我們,步子不要邁太大,容易扯著蛋;9、宋仁宗的故事告訴我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代價是多麼的慘痛!10、包希仁包公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才是民族的脊樑,國家的良心;11、宋徽宗的故事告訴我們,藝術家做皇帝真的做不來的;12、岳飛的故事告訴我們,岳家軍再強悍,打回來的地盤再多,即便打到了汴梁邊上,不聽領導的指揮,下場一樣很慘

明代:1、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你有能力又能不怕輸堅持到底,即便是乞丐,也能做皇帝;2、朱元璋告訴我們,即便打貪的力度再大,在有階級對立的情況下,貪腐是無法杜絕的;3、朱元璋又告訴我們,想跳過兒子們把CEO傳給孫子,首先要考慮清楚兒子們的感受才行,而朱允炆也告訴我們,不能剛當上CEO就急著集中權力,否則COO、CFO、CIO等等會直接架空你,這不老四直接就跳出來反了;4、王振的故事告訴我們,太監參政後果很可怕,好好的軍隊就這么在土木堡玩完了,連CEO都被瓦剌的CEO綁走喝茶了;5、王守仁告訴我們,儒家並非百無一用,也是可以上戰場打仗而且打勝仗的,同樣也可以研究出心學這門高大上的學派的;6、張居正告訴我們,即便私德有虧,老不修,如果在國家大事和民族大義上站得直行的端,也是一代名相;7、海瑞告訴我們,你即便罵遍了那些該死的文官,如果你沒有小辮兒被人抓住,那些雜碎文官狗官真的拿你沒辦法;8、萬曆皇帝朱翊鈞告訴我們,當皇帝不痛快了,我就是可以不上朝,而且連續很多年不上朝,就是不聽你們文官的撕逼大戰,你能奈我何;9、戚繼光告訴我們,武將在明代尤其在嘉靖、隆慶和萬曆的年代,真的沒有地位,鳥盡了就弓藏了;10、毛文龍和袁崇煥再次證實了武將和文官之間的矛盾在亡國之時是絕對無法調和的,所以袁督斬毛帥似乎成了必然,所以給了建虜入關的大好機會;11、李自成給我們完美演繹了什麼叫做不作死就不會死,如果他沒有睡陳圓圓,建虜還能順利進關嗎?即便有那些賣國狗晉商幫忙,有吳三桂在,建虜絕對進不來的;

清代:不提了,一想起來就想痛哭,這就是個SB的朝代和一幫大SB,帶給我們的只有屈辱和屈辱
希望能幫到你

⑹ 關於明清時代的歷史故事

http://chat.bbs.eju8.com/forumdisplay.php?fid=10
清朝的九大歷史貢獻

第一,屹立世界東方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隨之中原統一。清王朝296年,我們中國皇朝歷史從秦始皇稱始皇帝,就是公元前221年算起,到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一共是2132年,有人統計是492個皇帝。那清朝這段歷史佔中國皇朝歷史的七分之一,我們中國皇朝歷史上滿二百年的大一統的王朝只有四個,西漢,東漢呢,我算了,東漢159年不夠。西漢、唐、明、清,宋呢,南宋和北宋始終是半壁山河,沒有統一,元朝統一了不到一百年。所以我們中國歷史上夠二百年的大一統王朝只有漢、唐、明、清,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漢族人,唯有清太祖努爾哈赤是滿族人。清帝國在中國兩千多年皇朝歷史上,應當說佔有突出的地位,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當時的世界上,順治入關的時候,英格蘭還沒有發生資產階級革命,法蘭西也沒有發生大革命,德國沒有統一,美利堅合眾國還沒有成立,俄國沒有進行農奴制的改革,日本也沒有明治維新。我認為清朝這個時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個時候清朝的八旗軍隊是世界上當時最大強大的一支騎兵,清初的大清帝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不是順治個人的事情,不是多爾袞個人的事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事情,這個時候的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第二,奠定中華版圖
康乾盛世時候的中華版圖,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現在南沙群島還往南一點。北跨外興安嶺,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起大海,西到蔥嶺,東北到庫頁島,西北到巴爾喀什湖,這個時候清朝版圖的面積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我們今天的版圖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比現在大約多三分之一。漢朝版圖很大,唐朝版圖也大,明朝版圖比較大,但是清朝的版圖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就是清朝對它做管轄的版圖進行了有效地管理和統治,是「康乾盛世」時候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這是一個很偉大的歷史貢獻。

第三,多民族的統一
我們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把多民族統一起來,在一個政權的管轄之下,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東北,明朝雖然設立了奴爾干都司,但是明朝對東北地區沒有進行有效地管轄。清朝不同,東北是清朝的肇興之地,從遼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整個黑龍江流域,各個民族統一在清朝的政權之下,一直到庫頁島。 清朝的多民族統一,在東北地區達斡爾、錫伯、鄂倫春、鄂溫克、等等,真正是清朝完成這個地區的統一。北部的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民族問題也解決了。西部我說,西南部主要是西藏,乾隆的時候,定了一個《欽定西藏章程》,非常重要,在《欽定西藏章程》裡面規定,在西藏設駐藏大臣,駐軍,冊封達賴和班禪,活佛轉世的時候,規定了金奔巴瓶的制度,還有其他。這個《欽定西藏章程》一直延續到現在,乾隆時候定下的,《欽定西藏章程》一直影響到後來,西藏在清朝完全歸中央管轄,西南的少數民族,雲、貴、川等等的少數民族,通過「改土歸流」,加強了對這些民族地區、對這些民族的管理和統一,我接到一封讀者的來信,說「改土歸流」明朝就有了,康熙也有了,我說了,我在雍正時候說了,我說雍正的時候基本上完全地推行了「改土歸流」制度,歷史上有一個淵源過程,真正大規模地把它推行下來,堅持下去,是在雍正時期。東南高山族,隨著台灣統一,高山族也歸到清朝的管轄之下,我們看看清朝的民族,從東北、北部、西北、西南一直到東南,可以說實現了多民族的統一。 ...

第四,創制滿洲文字。
清朝創制滿洲文字這是中華文明史上、東亞文
明史上,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件大事情。大家知道,整個東北亞地區滿-通古斯語族的諸民族,清朝之前沒有文字,清太祖主持創制了滿文,才把整個東北亞滿-通古斯各個民族的歷史、語言、宗教、民族等等,把它記載下來,這是文化人類學的一大貢獻。特別是滿文是拼音文字,西方耶穌會士到清朝來,先學滿文,用滿語和康熙皇帝交談,用滿語跟他們講幾何學數學,音韻,講數學,化學,生物學等等。滿文把四書五經,滿文把漢文的四書五經翻譯過去了。西方又通過滿文翻譯的四書五經,再翻譯成西方的文字。所以我說滿文是東西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橋梁,今天很多美國和歐洲的學者學習研究清朝的歷史,他看漢文很困難,看奏摺,看行草,行書奏摺很困難,我們今天還很困難。他看滿文檔案,那它都是拼音文字,用滿文檔案來研究清朝歷史。今天我們國家大約還存在有兩百萬件滿文檔
案,一千多種滿文的圖書,這是我們中華文化寶庫 當中的一份重要財富。

第五,編修文化典籍。
把散藏在民間的手本、稿本、孤本、抄本通過層層官吏把它收集起來,重新把它抄錄了,匯集成《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四庫全書,對中華民族文化典籍的保存流傳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幾百年戰亂災害很多的書都失傳了,一家一戶保存的書是很不容易的。但這個書乾隆正式抄了七部,北京一部,承德一部,沈陽一部,杭州一部,鎮江一部,等等,一共七部,士子們,可以到那兒去看書,去查閱去抄錄,就等於建了七個國家圖書館。這些書後來影印了,現在全世界各個大的圖書館都可以找到《四庫全書》的影印本,今天我查很多書,根本找不到,但是你查《四庫全書》很方便,我們圖書館就有,就可以查到了。所以《四庫全書》對保存和傳承中華文化典籍起了重要的作用。還有《古今圖書集成》、《大藏經》、《漢文大藏經》,《蒙古文大藏經》、《滿文大藏經》,在清朝翻刻的。清朝有一部書,叫《無圈點老檔》,滿文寫的,有人把它叫做《舊滿洲檔》都可以,乾隆時候把它裱糊、整理、重抄,一直流傳到現在。這會兒還修了《欽定八旗通志》、《滿洲源流考》。特別這個時候編匯了一些地圖,像《康熙全覽圖》、《乾隆內府地圖》、《乾隆京城全圖》,《乾隆京城全圖》每一個房間都畫上,每一個王府、院落,每一個房間,倒座每間房都畫上了,是當時世界上用近代方法繪畫最完整的一個京城全圖,可以說是世界之最。清朝在編修文化典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貢獻,一直得益於我們的當代以及我們的後代。

第六,興修皇家園林。
清朝它是一個狩獵的民族,長於騎射,它又在東北,到了關內之後天很熱,夏天,多爾袞就說暑熱難熬,還有沒有地方打獵,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條件決定的。清朝大修皇家園林,開始是在南苑,順治的時候主要是在南苑,繼承元朝和明朝的南苑,後來因為南苑離城裡稍微遠一點,康熙就修了暢春園,就是現在北京大學西門往西的地方。雍正的時候,就開始修圓明園,到乾隆的時候,修清漪園,就現在的頤和園,又大修圓明園。北京的三山五園,萬壽山的清漪園,即頤和園,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和圓明三園。西山這個地區從遼、金就開發,但是基本的格局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主要是清朝時期興修的皇家園林。北京以外承德的避暑山莊,暨外八廟,還有木蘭圍場,沈陽的盛京皇宮。還有清朝五陵,就是關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河北的清東陵,清西陵,乾隆又重修了天壇,這些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頤和園、天壇、承德避暑山莊、沈陽故宮、清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等等,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我們中國的文化遺產了,而且是世界的
人類的文化遺產,這可以算作清朝的一大貢獻。

第七,貢獻傑出人才。
清朝296年,傑出歷史人物燦若明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語言學家、科學家等等,出現了一大批的人才。大家熟悉的曹雪芹與納蘭容若,就是清朝傑出人物的典型例子。

第八,中國人口激增。
明朝的人口統計不太准確,萬曆的時候一般人認為九千萬到一億,萬曆以後就經過戰爭、災荒人口銳減。清朝乾隆的時候,人口到了三億,道光的時候,人口到了四億。我小時候老說中國人口四萬萬五千萬,基本上還是道光那個時候的。在清朝中國成為世界人口大國,因為清朝是世界人口大國,所以清朝的綜合國力增強。後來西方殖民者想瓜分中國,或者想吞掉中國,他們辦不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口太多,你消化不了,反抗你人多。所以我說清朝人口多呢,就增加了中國的綜合國力,使得任何一個西方殖民者不敢小看中國人,但是,也有負面影響,人口太多了,人口過多容易破壞生態的平衡,也容易引起一些社會的動盪。

第九,開發三北地區。
「三北」就是東北,正北、西北。東北就是山海關以北,一直到黑龍江下游,這個時期在明朝或者明朝以前,特別是黑龍江流域,還處於一種比較原始的狀態。清朝入關之前,它的勢力已經到了黑龍江流域,那裡很多原始的部民,歸順了清,加入了八旗,從龍入關,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完全不同了,清朝時期因為東北地區基本上沒有戰爭,一部分關里的人到了關外去了,做官也好,流人也好,加強了關內與關外之間的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在清朝,特別是遼河流域,清朝努爾哈赤從都城赫圖阿拉,一遷到遼陽,二遷到沈陽,加快了遼河流域,遼沈地區經濟開發的步伐,後來清朝在東北設卡倫,派軍隊戍邊,建立一些新的城市,譬如說齊齊哈爾,呼瑪,璦琿,加強??個是前代所沒有的,正北地區主要是蒙古族,整個明代的蒙古族各部之間戰爭、動亂,一部分蒙古的牧民做飯沒有鍋灶,穿沒有衣服,吃沒有鹽。明朝一個時期對蒙古禁運,禁運一個時期。清朝不同了,滿蒙聯盟,滿蒙聯姻,整個蒙古,漠南蒙古、喀爾喀蒙古、漠西蒙古,清朝把這問題基本上解決了。大家知道,這個問題不容易,秦始皇修萬里長城,主要是防禦北方的匈奴,唐朝的突厥,明朝的蒙古,北方的問題兩千年沒有得解,清朝不同,康熙說過:「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就是外蒙古,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

⑺ 明清時期的重大事件,例如鄭成功收復台灣之類,,,列舉一下

明朝:
1.太祖 朱元璋
年號:洪武。即位時間:1368年。在位年數:30年。大事件:推翻蒙古統治,建立明朝。
2.惠帝 朱允炆
年號:建文。即位時間:1398年。在位年數:5年。大事件:建文新政、靖難之役。
3.成祖 朱棣
年號:永樂。即位時間:1402年。在位年數:23年。大事件:推翻惠帝自立、遷都北京、編撰《永樂大典》。
4.仁宗 朱高熾
年號:洪熙。即位時間:1424年。在位年數:1年。大事件:緩和社會矛盾。
5.宣宗 朱瞻基
年號:宣德。即位時間:1425年。在位年數:11年。大事件:與仁宗並稱「仁宣之治」。
6.英宗 朱祁鎮
年號:正統、天順。在位時間:1435~1449,1457~1464年,共23年。大事件:土木之變。
7.代宗 朱祁鈺
年號:景泰。即位時間:1449年。在位年數:9年。大事件:軟禁英宗。
8.憲宗 朱見深
年號:成化。即位時間「1464年。在位年數」24年。大事件:重用宦官汪真、梁芳。弊政甚多「西廠、皇莊、傳奉官。
9.孝宗 朱祐樘
年號:弘治。即位時間:1487年。在位年數:19年。大事件:弘治中興。
10.武宗 朱厚照
年號:正德。即位時間:1505年。在位年數:17年。大事件:平反三次叛亂、自封官位、俸祿。
11.世宗 朱厚熜
年號:嘉靖。即位時間:1521年。在位年數:46年。大事件:大議禮之爭、庚戌之亂、壬寅宮變。
12.穆宗 朱載垕
年號:隆慶。即位時間:1566年。在位年數:7年。大事件:隆慶和議。
13.神宗 朱翊鈞
年號:萬曆。即位時間:1572年。在位年數:48年。大事件:萬曆三大征。
14.光宗 朱常洛
年號:泰昌。即位時間:1602年。在位年數:8個月。大事件: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
15.熹宗 朱由校
年號:天啟。即位時間:1620年。在位年數:8年。大事件:任用魏忠賢。
16.思宗 朱由檢
年號:崇禎。即位時間:1627年。在位年數:17年。大事件:誅殺魏忠賢、李自成攻入北京、煤山自縊。

清朝:

1583年,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開始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
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稱汗,國號曰大金,史稱後金,年號天命,定都於赫圖阿拉
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由發動叛亂。同年,爆發了薩爾滸之戰。
1621年,後金遷都遼陽。
1625年,後金遷都沈陽。
1635年,太宗皇太極廢除女真族名,正式定族名為「滿洲」。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大金」為「大清」
1640年,明清松錦之戰開始,至1642年結束。明將洪承疇降清。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在景山弔死。明朝覆滅。同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明宗室福王、魯王、唐王、桂王先後建立南明政權(1644~1661年)抗清。
1661年,鄭成功據台灣反清。同年,永曆帝(桂王)被俘,南明政權告終。
1662年永曆帝於昆明遇害。
1673年,康煕帝下令削藩,三藩之亂爆發,至1681年被平定。
1683年,清軍攻台灣,鄭氏投降,中華全境統一。
1685年至1686,清軍於俄軍兩度雅克薩之戰,清軍大捷。
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確立兩國邊界。
1690年1723年間,康煕帝屢征准噶爾、青海。平定新疆叛亂。
1712年,清政府宣布此年(康熙50年)以後,「盛世滋丁,永不加賦」。
1723年,清政府宣布開豁樂戶賤籍的,大批明朝永樂時代遭到迫害的建文忠臣女性後代得以從良。
1747年,乾隆帝開始征伐藏邊回疆等地,自記「十全武功」。征伐直到1792年結束。
1760年,乾隆擬「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碑」, 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清朝人口達31150萬。同年,乾隆帝開始寵信和珅,使清朝步入中衰。
1782 年,《四庫全書》編成,分經、史、子、集四部。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頒行的『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同年,英使馬嘎爾尼來華,要求開放貿易被拒。
1796年,川陝白蓮教起事,至1805年平定。
1813年,英使馬嘎爾尼第二次來華亦無功。
1820年,清嘉慶二十五年,清朝人口達38310萬
1839年,林則徐於虎門銷毀鴉片。
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840~1842年)。
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英佔香港島,開放五口通商。
1843年,中英簽訂《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同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訂立。
1851年,清咸豐元年,清朝人口達43610萬。同年,拜上帝會在廣金田村起事,建號太平天國。
1853年,太平軍攻入南京,改名天京,定為國都;並頒《天朝田畝制度》。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4860)爆發。英法聯軍侵華。同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內訌,漸趨敗亡。
1858年,英法聯軍攻陷大沽,清廷與兩國簽訂《天津條約》,又與俄簽訂《璦琿條約》。
1859年,英法聯軍再次入侵中國,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攻陷北京。中英、中法、中我分別簽訂《北京條約》。
1861年,8月咸豐在熱河駕崩。11月1日,辛酉政變,慈禧太後登上中國政治舞台。同年,洋務運動(1861~1894年)開始,創辦軍事工業、實業,編練陸海軍設西式學堂。
1864年,洪秀全病死,清軍攻入南京,太平天國敗亡。同年,中俄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
1883年,中法戰爭(1883~1885年)爆發, 1885年,中法簽訂《越南條約》,法佔領越南。
1888年,清廷建立北洋水師,加強軍備,鞏固海疆。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年)爆發。同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及遼東半島。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同年,洋務運動宣告終結。
1896年,《中俄密約》簽訂;此後列強紛紛在華租借港灣,劃分勢力范圍。
1897年,德國強租膠州灣;沙俄佔旅順及大連。
1898年,6月,光緒帝在康有為等推動宣布「戊戌變法」,同年9月,慈禧發動政變,變法失敗,又稱「百日維新」。
1899年,義和團興起,在山東各地殺教士、教民。
1900年,6月21日,慈禧對全世界宣戰。8月16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同年,興中會惠州起義失敗。
1901年,清政府和西方列強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清廷下令籌劃新政。
1905年,清政府罷科舉,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同年,孫中山創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
1906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 1907至1908年,同盟會發動六次起事均失敗。
1908年,光緒帝、慈禧太後先後駕崩;宣統帝即位。
1911年,4月黃花崗起事未成;5月清攻府宣布鐵路國有,引起保路風潮;10月武昌起義,南方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史稱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布成立。2月12日,宣統帝溥儀宣布退位,清朝統治被推翻。

----------------

清朝十二位皇帝簡介

太祖(努爾哈赤)
公元1559年--公元1626年(在位10年)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的家庭。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自中稱王」。萬曆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與明將袁崇煥在寧遠交戰中,大敗而回並受傷,於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終年68歲。
年代大事:包衣奴,薩爾滸之戰,移宮案,紅丸案,寧遠之戰
公元1627年登基
公元1643年去位

太宗(皇太極)
公元1592年--公元1643年(在位16年)
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朝開創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其母葉赫那拉氏。皇太極生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寧遠戰敗身亡後即後金汗位,在位17年,卒於清崇德八年(1643)。廟號「太宗」。
年代大事:袁崇煥之死,徐霞客游記,松錦之戰,濟南屠城
公元1643年登基
公元1661年去位

世祖(福臨)
公元1638年--公元1661年(在位18年)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
生於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於順治十八年(1661),終24歲。
年代大事: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李自成敗亡,
公元1661年登基
公元1722年去世

聖祖(玄燁)
公元1654年--公元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帝名玄燁,是順治的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年代大事:鄭成功收復台灣,平定三藩,尼布楚條約,三征噶爾丹,聊齋志異,柳條邊,遷海令,明史案,南山集案
公元1722年登基
公元1735年去世

世宗(胤禎)
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帝胤禎,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歲的胤禎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於圓明園。廟號世宗。
年代大事:恰克圖條約,年羹堯案,查嗣庭案,呂留良案,屈大均案
公元1735年登基
公元1795年去世

高宗(弘歷)
公元1711年--公元1799年(在位60年)
乾隆帝弘歷,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卒於嘉慶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年代大事:四庫全書,文字獄,胡中藻獄,徐述夔案,尹嘉銓案
公元1796年登基
公元1820年去位

仁宗(顒琰)
公元1760年--公元1820年(在位24年)
嘉慶帝顒琰,清高宗弘歷的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慶,在位25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年代大事: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
公元1821年登基
公元1850年去位

宣宗(旻寧)
公元1782年--公元1850年(在位29年)
道光帝旻寧是清朝入關後的帝六代皇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於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終年69歲。
年代大事:虎門銷煙,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公元1850年登基
公元1861年去位

文宗(奕詝)
公元1831年--公元1861年(在位11年)
咸豐帝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圓明園。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公元1861年登基
年代大事:火燒圓明園,北京條約,太平天國起義,天地會起義,小刀會起義,捻軍起義
公元1875年去位

穆宗(載淳)
公元1856年--公元1875年(在位14年)
同治帝載淳是咸豐與葉赫那拉氏的獨生子。生於咸豐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親政。次年卒,年19。廟號「穆宗」。
年代大事:垂簾聽政,慈禧,同治中興,
公元1874年
公元1908年去位

德宗(載湉)
公元1871年--公元1908年(在位34年)
光緒帝載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他在位34年,光緒十三年病死,終年38歲。
年代大事: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義和團運動,
公元1908年登基
公元1911年去位

宣統帝(溥儀)
公元1906年--公元1967年(在位3年)
愛新覺羅·溥儀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勢,終年61歲。
年代大事:同盟會,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
登基時間:1909
去位時間:1912

⑻ 想知道明清時期的所有歷史事件看什麼書

《明史》《明實錄》《清史稿》,還有其他各種野史,小說可也參考。

⑼ 有關清朝所發生的主要歷史事件

清後期: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等等

⑽ 明末清初各大歷史事件

鑒於篇幅只寫明清之間的斗爭,
萬曆二年,明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反叛,遼東總兵李成梁誅之,王杲之子阿台章京逃脫,於萬曆十一年起兵叛明,李成梁收買女真內奸,里應外合攻破古勒城。誤殺努爾哈赤之父。努爾哈赤對明懷恨在心,集齊十三副盔甲發誓報仇,李成梁與努爾哈赤之父交好,選擇性放任努爾哈赤,使努爾哈赤在明朝四十萬重兵眼下逐步壯大,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克圖輪城,甲板城,萬曆十二年下兆佳城,活捉明將李岱。萬曆十三年擊敗女真蘇克蘇潕部,董哲部,大勝於吉林崖。萬曆十四年攻鵝爾渾,萬曆十五年破女真哲陳部,萬曆十六年統一建州女真。
萬曆二十一年征服納殷路,珠舍里路路。於古勒山大敗海西女真部。由於海西女真實力強大,努爾哈赤採用各個擊破的方法,至萬曆四十三年統一海西女真,萬曆四十四年即汗位,建立金國(後金)。至此努爾哈赤基本統一女真各部。反觀遼東明軍卻基本未有大的軍事行動,對於把遼東作為為軍事要地(軍管區)的明帝國來說顯然是不正常的,那麼最明顯的解釋就是遼東的李氏家族隱瞞了努爾哈赤在各地的進攻行動,其動機至今不明,有可能是以匪養軍(以此向朝廷要錢),也有可能是所謂的親戚關系(李氏與努爾哈赤有姻親聯系)。
古人雲:「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總之帝國失去了消滅隱患最好時機。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發布《討明檄文》,率步騎兩萬向遼東各地明軍進攻,克撫順外圍屏障東諸堡和大都,數月後攻克撫順,並對撫順進行了屠殺。沈陽,錦州因有重兵把守,金軍感到實力不足因此從撫順退卻。此戰震動了明帝國,帝國以楊鎬為遼東經略,率二十餘萬兵馬平叛
這就是薩爾滸之戰的開端。薩爾滸之戰失敗其實對於整個帝國的硬實力影響並不大,在硬實力上改變不了明強金弱的局面,這場戰爭對帝國的破壞在於人心上,倘若迅速作出反應派得力干將主持大局,明軍仍可一戰,但帝國卻忙於黨政內斗未及時作出反應,這導致戰敗後帝國在遼東軍心盡失,短短數月上百個堡壘內的明軍不戰而逃,遼東各衛所已成空城,各地總兵為了逃命甚至驅趕百姓拆毀城池。這造成了可怕的多米諾效應,遼東擁往關內的漢族難民多達幾十萬人,隨後努爾哈赤攻佔鐵嶺和開原,明軍在關外的堅城僅剩沈陽,至此明帝國從太祖朱元璋以來在遼東二百餘年的經營基本告吹,天啟二年努爾哈赤進攻廣寧,因將領孫得功叛明,明遼東巡撫王化貞戰敗,時遼東經略熊廷弼又無軍隊,只得率數十萬難民入關。至此明軍喪失遼東全境。
天啟二年明帝國啟用禮部右侍郎孫承宗,加封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委派處理遼東事務,孫承宗親自趕往山海關,並多次冒險前往關外,最終採用了類似於唐代清剿突厥的戰略,即建堅城為戰略支撐點,軍隊屯田建堡作為屏障,立新軍(遼軍)為機動力量連接各個戰略支撐點,結果證明這種戰略極其有效,短短四年孫承宗收復了幾千里的失地,有效的殺傷了後金的有生力量,並基本建立了關寧、寧錦防線。再此期間明軍雖未發動大規模戰役,卻基本重新在遼東站穩了腳跟,因此孫承宗不論是在《明實錄》還是在《明史》中都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登萊戰役 後金佔領遼東後帝國與遼東半島的聯系基本中斷,通政使袁可立上書言「登萊唯北岸旅順口,實咽喉之總區,誠宜得一大將,量提水陸兵駐扎」於是天啟二年,授予節鉞巡撫登萊,當時登萊玈順早已淪陷袁可立率家丁前往,遇匪寇袁可立單騎入陣,袁可立到任後數月內組織優勢兵力,從海上突然登陸,調度兩鎮兵馬奇襲金軍,以皮島總兵毛文龍為側應,並以反間計策反後金女婿劉愛塔。收復金、復、蓋三衛和旅順,取得東江大捷,基本摧毀了後金正藍旗。該戰可謂明軍反擊戰中最漂亮的一戰。
柳河戰役 天啟五年山海關總兵馬世龍從生員劉伯襁口中得知金四貝勒皇太極入駐耀州,且兵不足三百,馬世龍大喜統關內兵從娘娘宮渡河偷襲耀州,結果行跡敗露,遭金軍突襲,原定的覺華島側應兵馬也未趕到,結果中軍李應科先鋒魯直賈戰死,明軍兵馬折損半數。
天啟六年,督師孫承宗遭魏忠賢陷害,高第接替孫承宗的職位,高第貪生怕死,不請示朝廷擅自拆毀城池,撤回兵馬,遼東再次失守。
寧遠戰役 天啟六年高第撤軍,時寧遠守將袁崇煥拒不撤離,當年一月努爾哈赤率兵進攻寧遠,袁崇煥給三面城牆各拔一萬守軍,自率一萬兵馬坐鎮中城,努爾哈赤連攻數月不下,因明軍火炮眾多反而自身傷亡慘重,(努爾哈赤本人也極有可能受重傷)五月金軍死傷過多(《明史》說死傷三百人,但後世保守估計在八千人以上)因而撤退,七月努爾哈赤去世。
寧錦戰役 天啟六年袁崇煥出任遼東巡撫,高第被彈劾,後金大汗由皇太極繼承,同年袁崇煥派人與皇太極議和,實者為重新恢復寧錦、關寧防線爭取時間。而皇太極也趁機一舉攻陷朝鮮平壤,解決了後方。雙方都在為即將的大戰做准備,天啟七年正月皇太極借口明軍在大凌河築城,率旗軍十二萬攻明。五月初金軍抵達廣寧,明軍收縮兵力退入錦州,金軍合圍錦州,總兵趙率教正在錦州監督築城,於是率領明軍堅壁清野,堅守城池,並不斷假意投降,以拖延金軍。總兵滿桂也不斷派兵截取金軍糧道,騷擾金軍。五月末金軍連攻十五日不下,人困馬乏,士氣低落,而明軍遲遲不派主力來援,也使金軍圍點打援的計劃落空,皇太極只得暫時放棄錦州,向入關必經之地寧遠進攻。袁崇煥守中城,總兵孫祖壽、許定國守西面,祖大壽守東面正面使用火器打擊,兩側包抄分割金軍,最後以關寧鐵騎正面沖擊。金軍大敗,皇太極的堂弟被打成重傷。皇太極只得退兵轉攻錦州,結果又遭趙率教痛擊,減員無數只得退兵。此戰明帝國舉國歡慶。
丁卯之役(此戰爭議較大且主要是後金與朝鮮兩方,這里只節選與明軍有關部分) 天啟七年正月後金六王子率軍四萬進攻鐵山,大王子阿敏攻雲從島,毛文龍於正月十五日夜夜襲阿敏部斬殺數百人,但自身也傷亡七百多人,十七日又殺死了兩千多女真降兵,阿敏沒有船隻只得遷怒於朝鮮,毛文龍又伺機跟隨,先後偷襲斬殺近千人。但毛文龍的說法於諸多史料不符,不僅是清人史料,就是朝鮮史料也與其相左。
己巳之變 崇禎元年七月袁崇煥復出,崇禎二年後金之主皇太極攜蒙古軍,總數共十萬繞道蒙古高原,從山西進入中原,期間屠殺了十幾萬百姓,袁崇煥奉命回師,但一直卻不出動主力部隊,由此被朝中重臣和後人詬病,但實際上袁崇煥是在尋找戰機,從前面多次戰役來看,若想獲勝明軍只有堅城固守,而此時袁崇煥心中的堅城正是北京,但袁崇煥顯然沒有他老師孫承宗的戰略眼光和政治頭腦,都城的政治意義是不允許它作為擋箭牌的,在崇禎的多次命令下,袁崇煥終於越過金軍,馳援北京。但他卻要求率軍隊進入都城,隨即要求便被駁回,袁只得駐兵城外與金軍鏖戰,在祖大壽、滿桂、劉應國等人的全力配合下終於擊退了金軍,但明帝國的核心統治區卻遭到了嚴重破壞。
松錦之戰 崇禎四年皇太極借口祖大壽詐降,向錦州發動進攻,若取山海關必先取關外四城(松山、杏山、寧遠、錦州)而四城之首便為錦州,初戰祖大壽偷襲清軍,擊敗進攻寧遠的多鐸,皇太極吸取久攻寧遠的教訓,制定久圍孤城,而後勸降的策略,在寧遠修建的義州城,並在漢軍旗的建議下於義州屯田,義州成了進攻的前哨陣地和清軍的補給大營,又在錦州城外掘地三尺,修建柵欄營寨,營寨中又挖深壕。皇太極暗中與城內蒙古人相聯系,城內蒙古人乘機作亂,內外夾攻下錦州外城失守,余部明軍退入內城。祖大壽只得向朝廷告急,崇禎命山海關總兵洪承疇與另外七大總兵援助錦州,敵軍勢大當以步步為營,靜觀其變,但朝廷卻糧餉難繼,命其速戰速決,於是洪承疇命十萬兵馬只帶三日糧草,洪承疇不攜帶全部糧草意思是即可以給自己留有退路,也可以給朝廷一個交代。但這個決定將把明軍送上絕路,在清軍多路設伏和堵截下,明軍撤往松山,糧草多屯於筆架山,但也有力的打擊了追擊的清軍,皇太極對失利感到氣憤,於是率主力應戰,並趁決戰時,突襲了明軍的糧倉筆架山,筆架山上明軍火器眾多,本可與之一戰,但守將卻率先逃跑,導致軍隊潰敗,筆架山失守,眼看糧草斷絕,明軍主力軍心惶惶,洪承疇命令分頭突圍,吳三桂等人突圍至杏山城,洪承疇本人突圍未果,於二月十八日被活捉,五月剃發降清。松錦戰役明軍完全失敗,標志著遼東防禦體系的崩潰,至此帝國在遼東再無精兵。
宣大抗清 崇禎九年九月,清軍沿大同、宣府入侵,劫掠京畿地區,清軍將漢族女子濃妝艷抹載於車上,掛起「各官免送」之牌,以此侮辱明軍。但明軍畏懼野戰,各地勤王之師均游弋於京師附近,卻拒不迎敵。崇禎只好召回正在東南平亂的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盧象升,再賜尚方寶劍,以總督三軍。京師解除警報後,鑒於遼東局勢已盡皆糜爛,明廷令盧象升總督宣府、大同、山西。此時宣府、大同形同虛設,盧象升到任後屯田備糧,修整城牆,期間多次擊退了蒙古乞炭的進攻。崇禎十年五月,清軍攻擊山海關,摧毀了山海關正門,殺死明總督吳阿衡,並將進攻的前哨陣地推進至牛蘭。崇禎再次召回盧象升,並第三次賜於尚方寶劍,令其總督天下兵馬,但實際上受盧象升節制的兵馬不過兩萬。崇禎十年八月皇太極以睿親王多爾袞為大將軍、貝勒岳拖為揚威大將軍、貝勒杜度為為副相,分兩路伐明,並從密雲方向突破了長城,並駐軍通州。崇禎十一年盧象升進軍至巨鹿,關寧鐵騎在雞澤防守,盧象升派人協調關寧兵馬,但因為所屬兵馬過少,關寧軍拒不接受盧象升的調遣,明軍互相掣肘一時難以發起反擊。當時孫承宗因屢遭詆毀只得辭官,正賦閑於老家高陽。清軍得知後進攻高陽,並多次派人勸降孫承宗,孫承宗拒不理會並組織城中百姓守城,十一月清軍發動攻擊,高陽百姓上至老叟,下至婦孺皆以磚石拋擊清軍,城破後,清軍俘虜了孫承宗,孫承宗則面向北京方向行九拜之禮,而後自盡,其族人皆被屠戮。消息傳回北京,崇禎拊手痛哭,而盧象升也萬分驚訝,此時盧象升決意以死報國,十二月盧象升進兵至蒿水橋,遭遇清軍主力,盧象升以虎大威為左翼,楊國柱為右翼,親領中軍架設大炮,與清軍進行野外決戰,戰斗從清晨進行至黃昏,明軍兵力遠不如清軍,關寧兵馬也拒絕來援,盧象升的士卒俱死傷,而清軍也感嘆從未遇之野戰能力如此之強的明軍,最後清兵圍之數匝,盧象升知必敗無疑,按劍大呼:「將軍死綏,有進無卻」,隨後躍馬沖入敵陣,身中四箭三刀血流而死。宣大抗清是明帝國與清廷的最後一場大型戰役,此後帝國基本喪失了對北方的控制力,帝國的滅亡僅僅只是時間問題了。
清軍入關(以下按照清朝年號講述) 順治元年清廷調集滿、蒙、漢三族軍隊,幾乎傾巢而出,由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南下,當年四月順軍攻破北京,明思宗朱由檢自縊於煤山,至此「明」作為全國性政權的時代被終結,多爾袞得知後本想按照原來路線繼續進軍,卻在此時突然接到吳三桂的降書,於是立即改變方向,朝山海關集中兵馬,並打出為明復仇的旗號。此時駐守山海關的一支明軍投降了順軍,因而吳三桂與順軍發生激戰,順軍援軍抵達山海關西羅城,吳三桂即將兵敗,清軍於是疾馳南下,吳三桂開關迎清,在清軍的幫助下迅速的擊敗了順軍,至此山海關門戶洞開,而李自成在北京再次稱帝(在一月份李自成已在西安稱帝)後倉皇出逃。十月清軍攻破太原、晉東南、長治,十二月潼關失守、大順都城西安陷落,順治二年四月兵敗九江,五月李自成被湖南山民殺死,大順滅亡。由於大順沒有完善的官僚體系,加之多年以來對中原地區大加破壞(義軍每過一城就要拆毀城池,焚毀全城),致使順軍幾乎沒有堅城可依,李自成又越來越多疑噬殺,最終大順政權迅速瓦解,但就階級斗爭意義上來說李自成確為一代梟雄,對其也不必過於批評詬病。而清軍入關則為日後統治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民族大融合 順治十八年吳三桂入緬,摧毀了南明永曆朝廷,至此由多個明朝宗室建立的流亡政權的總稱——南明也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但當時各地的抗清活動仍就此起彼伏,漢滿之間的民族矛盾依然激烈,清帝國統治者則對漢蒙人民非常戒備,這種局面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改變,至乾隆朝明末交替戰爭已過去百餘年,漢滿民族矛盾弱化,帝國統治者的觀念也發生了轉變,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正式提出編纂《貳臣錄》《奸臣傳》《忠臣列傳》,對明末時期諸如孫承宗、袁崇煥、史可法、盧象升等抗清名將大加褒揚,錄入《忠臣列傳》,並肯定了揚州、嘉定軍民在明末抗清中表現出的氣節,對吳三桂等先降後叛之流錄入《奸臣傳》並對其嚴加批判,對洪承疇、錢謙益等則錄入《貳臣錄》對其則極盡嘲諷之筆。直到這時清帝國上層才真正意義上完成從外來者到帝國統治者的思想轉變。

閱讀全文

與明清時期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