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於考研歷史學的同學,我非常想問一下,他們選擇歷史都是因為想長期從事歷史相關的學術研究的么
我敢肯定的告訴你,考研的絕大部分人並非是因為要去搞研究,他們僅僅是想獲內得那一容張文憑而 已。因此,學校里學術氛圍並不是很好。當然,如果對這方面感興趣,而且有天賦的話,完全可以考慮考研,當然,歷史學考研只是一個過度,必須考博才有出頭之日。因為歷史學碩士是沒有什麼用的,只有博士才能有用武之地。你要想好才行,有沒有考博的勁頭。很多人因為年齡或事業而放棄考博,畢竟那時幾近三十歲了。
⑵ 舉例說明了解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對學術研究有什麼意義
呵呵,比如你通過歷史知道祖沖之,打開電腦了解些當今社會,就不會盲目的投入到對圓周率的推算中,節約時間與資源對學術研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吧
⑶ 歷史學考研研究方向有那些
1.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與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專業相關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側重點。以南開大學為例,該專業研究方向主要有:
01中國古代史學史(上古-1840)
02中國近現代史學史(1840-2000)
03史學理論與史學方法
04外國史學史
2)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良好的學風,系統、深入地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史學理論與方法,對中外各種主要史學理論、中外史學史具有較寬廣、扎實的基礎知識,能夠批判地繼承中外史學遺產,正確評析當代史學思潮和史學流派,對本學科的現狀和前沿動態有較深的認識,能夠運用一門外語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和較高的寫作能力,掌握現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研究視域開闊,理論基礎堅實的,具有創造性研究的能力。
3)專業特色
在史學理論和史學史這兩大領域之間,它以史學理論為研究重點,兼及史學史(側重於研究近現代西方史學和歷史哲學流派的歷史);在史學理論領域,以廣義社會歷史理論研究為重點,而不局限於狹義的史學理論;而且堅持把理論探討與實證的史學研究相結合。
2.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1)學科簡介
考古學(後改為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在於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於田野調查發掘工作。
2)培養目標
考古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三年學習期間應系統掌握考古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具有寬廣和堅實的基本技能,了解考古學科的發展歷史、現狀和最新動態,能承擔與本學科有關的研究課題和教學工作,學位論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或應用價值,並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3)研究方向
01古文字學
02舊石器時代考古
03新石器時代考古
04商周考古
05戰國秦漢考古
06魏晉南北朝考古
07隋唐考古
08文化人類學
09宋元明考古
10東方建築
11文化遺產研究
12古代陶瓷
13文物學
3. 歷史地理學
1)學科簡介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它是地理學的年輕分支學科,又與傳統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關系。
沿革地理主要研究歷代政區和疆域的變遷,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內容十分豐富,在西方也有類似的研究。然而,歷史地理學作為現代地理學的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發展起來的。
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古代沿革地理的起源和發展;沿革地理向歷史地理的演變;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2)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為高等院校和各級科研機構培養本學科高層次的專門教學、科研人才、和具有豐富歷史知識和品學兼優的管理與專業人才。具體要求是:具有堅實的大學基礎理論知識和系統的歷史地理專業知識,熟悉國內外歷史地理學方面研究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較為開闊的視野,能夠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或其他方面專業工作的能力。
3)研究方向
01.中國歷史地理
02.生態環境史
4.歷史文獻學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與歷史文獻學專業相關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側重點。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該專業研究方向主要有:
01中華典籍與文化
02專題文獻
03歷史文獻學
2)培養目標
①較好地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術修養。
②掌握歷史文獻學專業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擔任專門工作的能力。
③掌握一門外國語,並能運用該門外國語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3)專業特色
該專業研究對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歷史價值的漢文與民族文字的歷史文獻,是對文獻的產生發展、表現方式、流傳情況,以及文獻的內容類別、整理利用乃至文獻數據化進行探討和研究,並闡述其發展規律,總結其實踐經驗,進而加以理論說明的一門綜合性的學問,是一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廣闊發展前景的學科。
5.專門史
1)學科簡介
專門史是屬於歷史學的二級學科,是對人類歷史的專門領域進行研究的學科,著重探討人類社會在各個領域的具體發展狀況及其規律,是人類歷史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方面。是對當代中外史學理論、歷史理論和史學流派的介紹,著重於研究熱點、爭論分歧和問題症結的分析。
2)培養目標
具有扎實的中外關系史、近現代華僑華人問題、東南亞史的理論基礎;系統學習專業知識,並了解本學科發展動態;具備獨立科研能力和解決本專業領域的重要事務問題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門外語。
3)研究方向
01中國古代經濟史
02區域社會經濟史
03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04中國文化史
05中國環境史
06中國宗教史
6.中國古代史
1)學科簡介
中國古代史是歷史學的一個二級學科。中國古代史開始於我國境內人類產生,結束於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夕,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發展階段。公元前21世紀,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早期國家的產生。公元前221年秦兼並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長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數民族大量湧入中原,逐步實現了與漢族的融合。隋唐時期,出現了社會經濟文化繁榮、政治開明的局面,國內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進一步發展。宋元時期,經濟重心由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南下,民族關系出現了新變化。明清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發展和鞏固,經濟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
2)培養目標
掌握中國古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學識基礎和研究能力,了解本學科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動態,基本上能獨立開展與本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學位論文應具有一家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有一定創見,相當的深度和廣度。
3)研究方向
01 中國上古史
02 隋唐五代史
03 魏晉南北朝史
04 宋元史
05 明清史
06 西北民族史
07 中外關系史
08 少數民族宗教文化史
09 歷史地理與地名學
10 中國思想史
7.中國近現代史
1)學科簡介
中國近現代史是區別於世界近現代史,專以中國為近現代歷史發展的敘述主體的一門學科。不同於世界近現代史的歷史分期,中國近現代史的分期有多種看法,但被普遍接受的是起於1840年鴉片戰爭,終於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的這一觀點。
其中1840年至1919年五四運動前,被稱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也被稱為中國近代史。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被稱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也稱中國現代史。
2)培養目標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很強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意識,品行良好,立志為國家、社會甚至以及人類發展作貢獻;具有牢固的專業知識基礎和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了解國內外對於本專業研究的歷史、現狀以及發展趨勢,並熟練運用一門外國語,同時具有開闊的學術視野和較好的科研潛力,並能夠獨立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此外,應不乏其它方面的工作能力和素質。
3)研究方向
01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02 中國近現代政治史
03 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
04 中國近代基督教史
05 中華民國史專題
06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07 中國近現代軍事史
8.世界史
1)概述
世界史專業是一級學科歷史學專業下的二級學科,本專業旨在通過對世界各國、各地區從古至今的經濟形態、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及其相互聯系與交流諸歷史現象進行多層次、廣角度地深入探討,科學地揭示各國、各地區社會歷史發展的特殊規律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歷史的借鑒。
2)研究方向
世界史專業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英國史,02美國史,03歐洲學,04現代化比較研究,05英聯邦發展研究,06歐洲文化史,07猶太文化史。
3)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研究生具有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必要的實踐技能以及正確的教育思想觀念,熟悉國內外史學發展現狀和研究動態,打好扎實深厚的專業基礎,能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專業領域的學術研究。掌握一門外國語,熟練地進行專業書刊的閱讀,並能撰寫論文摘要。畢業後能在本學科領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或在實際工作部門從事相關工作。
⑷ 歷史學研究生
如果是跨學科的話,首先要落實你的歷史學專業基礎,因為,你沒有歷史學的本科生四年的專業學習,首先推薦你兩套在歷史學考研比較公認的教材,你可以根據自身能力選一套最適合自己的,進行復習:
第一套是北師大版的教材:體系編排合理嚴密,清晰明白,注重基礎,易於教學和學習。但是,有些問題涉及不深。
晁福林主編:中國古代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寧 欣主編:中國古代史(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鄭師渠主編:中國近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王檜林主編:中國現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郭大鈞主編:中國當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周啟迪主編:世界上古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孔祥民主編:世界中古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二套:歷史學考研十一本,內容龐雜,分量大,學術性強。
朱紹候《中國古代史》(上下冊)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侃《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第四版
王繪林《中國現代史》北師大版(高教版)
何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高教版
齊世榮《世界史》六卷本,高教出版社
總之,基礎教材,精看細看;有時間,再看些學術性的書籍。
其次,你可以做一下歷年歷史學考研的統考題目,不僅可以了解試題難度,還可以估測自己的能力,為復習找准方向。
最後,關於你說的史學概論和中國近代史兩個專業,我個人認為史學概論偏向於理論,而近代史則更務實一點。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這兩個專業方面的書籍,名家作品,閱讀一下,找個方向。其次,就是就業了,這兩個專業,你可以了解一下這兩個專業的就業前景。祝你好運。
⑸ 研究歷史學有什麼作用
歷史學的社會作用長期以來是一個既有著共識同時又缺乏相當研究的一個領域。現今的史學版史定義和實際研權究狀況其實並沒有超出史學史學科最初形成時的范圍多遠,現今史學史的發展不能離開白壽彝先生所提出的研究史學的社會作用這個任務,相應地,史學史研究應該嘗試轉變過去「自上而下」的思維為「自下而上」,以便更多非學術史學進入史學史研究的視域。
對歷史學的社會作用的研究,一方面既要加強史學理論的探索,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史學史方面的實證研究。
⑹ 為什麼要學習研究歷史
因為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1、學習歷史能使我們更好了解中華民族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
馬克思說過,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中國是世界上惟一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記錄的國家。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記錄了中華民族在創造歷史中積累的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
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了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有著5000多年連續發展的文明史,觀察歷史的中國是觀察當代的中國的一個重要角度。
不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就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人民的抱負和夢想,很難全面把握中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認識當今中國,要從了解她的歷史開始。
2、學習歷史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
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業史和發展史,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包含著許多對國家、社會、民族及個人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的思考。
今天的中國是從昨天發展而來的,今天遇到的許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影子。只有認真學習總結中國歷史,才能充分運用中華民族5000多年積累的偉大智慧來化解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3、學習歷史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國人有骨氣、有底氣。作為世界上惟一歷史記載不曾間斷的文明古國,5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國人骨氣和底氣的精神源泉。
習近平同志強調:「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內生力量。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通過學習了解我們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傳承祖先的成就與光榮,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使我們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更好地服務於民族復興偉大事業。
習近平同志強調:「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重視學習借鑒歷史經驗,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學習、研究、借鑒歷史多次發表重要講話。
這些重要講話站在開辟未來的戰略高度,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深邃視野,深刻回答了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法學習、研究、借鑒歷史的問題,為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提供了科學指南。
⑺ 舉例說明了解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對學術研究有什麼意義
了解歷史 能使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待世界性的問題,能夠少走彎路,好好的積累已有專的經驗,有許多的屬學術成績我們可以應用,
研究現狀有助於我們找出問題的所在,而去好好的分析研究,以便解答當前的問題,產生好的思路
⑻ 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幾種:
1、考據法,即搜集和考證材料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計量史學,通常通過一些統計的數據進行計量,然後得出一些結論
3、口述史學方法,也稱口碑史學、口頭史學等,是運用現代化的手段收集人們口述的歷史資料,用來研究歷史的新學科。口述歷史學是歷史學與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實地調查的學科相結合的產物。
4、比較史學,是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歷史現象的比較來加深、擴大和驗證對歷史的認識的一種方法。
5、心理史學方法,又稱「心理歷史學」,西方「新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汲取心理學的某些理論、原則和方法,探究世界歷史進程中人類的各種活動,從「心理」的視角豐富和完善歷史認識的能力,提高歷史研究的科學認識水平。由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所開創。
6、跨學科史學方法,跨學科學是以學科間有關的共同問題為研究對象,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促進學科技術全面協調發展的新學科。現代科學發展的突出特點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一方面,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分支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解決日益復雜的許多重大問題又需要多學科的配合和綜合,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結合,不斷涌現與傳統學科分類迥異的新學科。
(8)歷史學術研究擴展閱讀:
歷史研究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研究方法。這一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具備的優勢。譬如,人們通常對過去的事情感到有興趣,而興趣對於研究者來講,是不可缺少的。另外,歷史研究有彈性,也就是說,它無需固定的時間,也不受人事因素的限制。
它能充分結合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因而有利於研究的開展。但是,歷史研究也有局限性。因為歷史具有不可復驗性。因而無法確定在新的情況下是否會有同樣的結果發生,是否會得出與舊情況下相同的結論。此外,歷史資料往往難以搜集完整,其本身的有效性難以判斷。這些局限性恐怕是與人自身的局限性相關的。
參考資料:歷史研究法-網路
⑼ 誰知道中國歷史的幾個著名的學術研究書籍,急!!
梁思成
我國近代建築史上的一代宗師
著名的建築學家
建築史學家
建築教育家
中國建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中國古建築研究的先驅者之一
中國古建築和文物保護工作的倡導者之一
勝利後首都城市規劃工作的推動者
建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
梁思成
我國近代建築史上的一代宗師
著名的建築學家
建築史學家
建築教育家
中國建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中國古建築研究的先驅者之一
中國古建築和文物保護工作的倡導者之一
勝利後首都城市規劃工作的推動者
建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
解放後一些建築組織的倡導者
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1901.4.20 出生於日本東京,原籍為廣東省新會縣
1915-1923 北京清華學校學習
1924-1927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院,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
1927-1928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肆業
1928-1931 沈陽東北大學建築系主任、教授
1931-1946 中國營造學社法式組主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研究員及兼任研究員
1944-1945 任教育部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副主任
1946-1947 美國耶魯大學兼任教授,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建築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贈授文學博士
1948 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6-1972 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
1972.1.9 逝世於北京
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於日本,19l5年~1923年就學於北京清華學校,1924年赴美留學入康乃爾大學,不久轉學人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 1927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碩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1928年回國,到沈陽東北大學創辦了建築系,並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1946年擔任中國營造學社研究員、法式部主任。l94l年還擔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1946年為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築系,擔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這期間,還曾於1946年ll月、1947年6月,應美國耶魯大學之聘為訪問教授。l947年1月~1947年6月,作為中國代表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顧問。1948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博士學位。解放後,於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三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及民盟中央常委等職。歷任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土建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中國建築科學院建築歷史理論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科學普及協會北京分會副會長等職,1972年1月9日病逝於北京。
梁思成教授長期從事建築教育事業,對建築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學術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30年代起,對我國古代建築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他生前寫的許多有關中國古代建築的專著和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梁思成教授還以巨大的政治熱情,對北京市的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議,並參加了北京市城市規劃工作,參加了國徽的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等建築的設計工作,對建築設計的民族形式進行了探索。
梁思成教授,是我國最早用科學方法調查研究古代建築和整理建築文獻的學者之一。他的學術著述,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重視,他的著述是我國建築界的一份寶貴遺產。
主要論著:
1 《我們所知道的唐代佛寺與宮殿》 營造學社匯刊3卷1期,1932.3
2 《薊縣獨樂寺山門考》 營造學社匯刊3卷2期,1932.6
3 《寶坻縣廣濟寺三大寺殿》 營造學社匯刊3卷2期,1932.6
4 《正定古建築調查紀略》 營造學社匯刊4卷,1933.4
5 《雲崗石窟中所表現的北魏建築》 營造學社匯刊4卷,1933.12
6 《大同古建築調查報告》(與劉敦楨合寫) 營造學社匯刊4卷,1933.12
7 《趙縣大石橋》 營造學社匯刊5卷1期,1934.3
8 《修理故宮景山萬壽亭計劃》(與劉敦楨合寫) 營造學社匯刊4卷,1934
9 《漢代建築式樣與裝飾》(與劉敦楨、鮑鼎合寫) 營造學社匯刊4卷,1934
10 《清式營造則例》(單行本) 1934
11 《杭州六和塔復原狀計劃》 營造學社匯刊5卷3期,1935.3
12 《清故宮文淵閣實測圖說》(與劉敦楨合寫) 營造學社匯刊4卷,1935
13 《故宮文淵閣樓面修理計劃》(與蔡文蔭、劉敦楨合寫) 營造學社匯刊4卷,1935
14 《曲阜孔廟之建築及修葺計劃》 營造學社匯刊6卷1期,1935.9
15 《建築設計參考圖敘述》 營造學社匯刊6卷2期,1935.12
16 《建築設計參考圖集簡說及(一)台基,(二)台欄桿,(三)店面,(四)斗拱(元明清)》 營造學社特刊,1935.12
17 《中國建築史》(單行本) 1945
18 《中國建築和藝術》(英文稿) 為美國網路全書作, 1946
19 《城市計劃大綱序》(單行本) 1951
20 《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 文物2卷5期,1952.21
21 《中國建築與中國建築師》 文物,1953.(10)
22 《中國建築的特徵》 建築學報,1954.(1)
23 《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與林徽因、莫宗江合寫) 建築學報,1954.(2)
24 《東亞城市建設與改造》 在國際建築協會會議上的報告,1958
25 《建築創造的幾個重要問題》 建築學報,1961.(7)
26 《中國的佛教建築》 清華大學學報,1961
27 《廣西容縣武真閣的杠桿結構》 建築學報,1962.(7)
28 《閑話文物建築的重修與維護》 文物,1963.(7)
29 《日本唐招提寺與中國唐代建築》 鑒真紀念集,1963
30 《營造法式注釋(上)》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3
31 《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MIT PRESS,U.S.A,1984
32 《圖像中國建築史(漢英雙語版)》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1
33 《圖說中國建築史》 都市改革派出版社(台灣),1991
不知道LZ滿意不?
⑽ 請教: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麼
1、以史實為基礎,加大、加強史料閱讀。
2、廣泛瀏覽一些比較權威的著作、雜志、論文等。專
3、多方面關注尤其是屬相關學科例如,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社會學、政治學、宗教學等等。
4,、多加聯系當前學術研究動態,汲取最新理論成果。憑借社科院、北大等高校的資源,方便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