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釣魚島歷史事件

釣魚島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1 22:41:51

『壹』 釣魚島事件在2012年什麼時間開始的

2012年1月日上午9時30分左右。

2012年1月3日上午9時30分左右,日本第十一管區海上保安總部(那霸)的巡邏船發現沖繩縣石垣市議員仲間均等3人登上了釣魚島。約20分鍾後,石垣市議員仲嶺忠師也登陸了該島。

2012年3月16日,由中國海監50、66船組成的中國海監定期維權巡航編隊抵達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附近海域進行巡航。

日本海上保安廳PL62號、PLH06號和PL61號三艘巡視船先後抵達釣魚島附近海域,且一直分別在海監50船和66船一側進行尾隨和干擾阻攔。

2012年8月15日,香港愛國人士沖過日本攔截,成功登上釣魚島,插上五星紅旗,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釣魚島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

(1)釣魚島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978年,中日「釣魚島事件」始末。

「釣魚島事件」雖然引起了中日關系緊張,但因雙方合理、即時的溝通而很快得到解決。

香港《明報》1978年5月23日發表社論「鄧小平談釣魚島」,報道鄧小平5月19日接受美國合眾社編輯和發行人的采訪時說:日本對釣魚島享有主權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這就是說,中國對釣魚島享有主權的說法站得住腳。與此同時,中方在堅持原則前提下,採取靈活的處理辦法來平息危機。

在日本方面,事發後,首相福田赳夫和外相園田為處理這一事件定下了基調:福田要求他的內閣部長們小心處理「釣魚島事件」,既沒有他的批准,不能就事件發表看法;園田再三強調,外務省將把該事件同條約談判分開。園田後來還表示,「釣魚島事件」的解決「不是中日締約的先決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5月初福田赳夫訪美時,美國總統卡特曾問及中日談判簽約一事,在中日締結和約問題上展示了積極態度,表示「對日中關系的進展感到高興」。5月10日,園田就日本的外交政策發表講話:「美國總統預祝締約成功的激勵不會左右日本的外交。

也沒有必要大肆渲染美國歡迎日中早日締約的態度。我們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方針辦,不能給國民以日本的外交受他國左右的印象……」5月27日,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宣布將重啟友好條約談判。7月21日,中日就締結和約進行事務性談判。8月12日,條約正式簽訂。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日釣魚島爭端

人民網-1978年,中日「釣魚島事件」始末

『貳』 關於釣魚島的歷史

中國關於釣魚島的最早記載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時中國的台灣和釣魚島鄰近著另一個獨立的國家叫琉球,隋煬帝曾派使臣朱寬召其歸順。

14世紀,明太祖威震四方,琉球王乃正式進貢朝廷,成為藩邦屬國。 1372年,中國人楊載首先駐足釣魚島。

明永樂年間出版《順風相送》對釣魚島有詳細記載,即中國發現該列嶼比日人起碼早四百年以上,中國符合國際法「有效先佔」的條件,日本難強詞奪理。

其間明人在台灣轄區釣魚島採珠集葯、捕魚開發從未間斷過,這些在明嘉慶11年陳侃所著的《使琉球錄》中也有清楚記載。

明朝中葉,戚繼光等民族英雄抗擊倭寇時,就以釣魚島為戰略防線。 1602年日本侵犯琉球,琉球從此遭日人監督內政40餘年。

1654年清康熙帝冊封琉球王為尚質王,定兩年進貢一次,稱中國為父國,用大清年號。 明清期間的多幅疆海圖都清楚標明釣魚島為中國的一部分。

1873年日本出兵侵佔我屬國琉球,並入日本改為「沖繩縣」。由於此時清王朝已腐敗無能,面對琉球王派到京城哭訴求援的使臣。

只向日本提出「強烈抗議」後就不了了之,琉球從此被日本掠奪。但其間釣魚島始終歸大清國的台灣管轄。

光緒19年(1893)10月,慈禧太後還把釣魚島列嶼賞賜給清廷內務官盛宣懷,供其采葯之用。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清王朝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此條約只明文規定割台灣和澎湖列島,沒有提及此一海域的釣魚島群島。 1940年,同屬於日本「轄屬」的台灣和琉球爭奪釣魚島的歸屬權,日本東京法庭作出判決:釣魚島仍舊歸屬台灣管轄。

1945年日本向中、美、英、法等盟國投降,聲明無條件地廢除兩國之間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隨即廢除。按照此約,台灣和它所屬各個群島包括釣魚島,全部回歸中國。

從《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等重要國際會議公告看,日本占據釣魚島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發表《開羅宣言》。

規定「把像滿洲、台灣及澎湖列島那樣的日本國從清國人手中盜取的所有地域返還給中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又發布了《波茨坦公告》(8月8日蘇聯參加)。

其中第八條強調:「《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而日本的主權必將僅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等所決定之諸小島之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由於戰後出現了冷戰局面,美國為實現其遏制戰略,將釣魚島置於美國的行政管理之下。

1971年6月,美國又將釣魚島隨同沖繩一起「歸還」給日本。而日本正是依據這個明目張膽違反國際條約的所謂「協定」,於次年「接管」了釣魚島。

中國政府立即發表聲明,堅決反對「日美勾結」將中國領土釣魚島列入「歸還區域」,指出這是完全非法的。

1972年中日兩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其中第三條規定,「……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常」。

從1964年生效的《大陸架公約》和1982年通過的《海洋法公約》的有關條款看,釣魚島等島嶼與中國台灣省屬於同一地質構造。

釣魚島與中國台灣、澎湖、舟山群島同在一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面上,而與日本轄下的琉球群島相隔著2000公尺深的海溝。

按照國際公認的《大陸架公約》:「同在一個大陸架上之島嶼歸該國所有」的原則,我國對全部東海大陸架享有主權,自然也對坐落在大陸架上的釣魚島等島嶼享有領土主權。

(2)釣魚島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釣魚列島分散於北緯25°40′~26°、東經123°~124°34′之間;列島總面積約為6.3平方千米,釣魚島面積最大,約4.3平方千米,海拔高度約362米。

距我國台灣省基隆市約190千米,距福建省福州市和日本沖繩的那霸都是420千米。 釣魚列島周圍海域面積約為17萬平方千米,相當於5個台灣本島面積。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位於東海南部、台灣本島東北、琉球海槽(俗稱「黑水溝」)西北側、琉球沖繩諸島以西、八重山列島以北的島群,與台灣島位處同一大陸棚。

釣魚台列嶼包括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若干小島及其他一些岩礁,總陸地面積約6.344平方公里。

釣魚台列嶼最東端的赤尾嶼距離最西端的釣魚台約108公里(58海里),最北端的黃尾嶼距離最南端的南小島約23公里(12海里)。釣魚台列嶼各島因淡水不足、泥土不厚、風浪較大,不適定居,為無人島嶼。

1、訴諸國際法之一:日本不符「有效先佔」條件

日本主張對釣魚島列嶼有主權的主要理由是:日人古賀辰四郎在一八八四年發現該島後,在島上建立了木頭魚工廠,搜集羽毛鳥糞。指該島嶼沿海一帶久為琉球漁民捕魚的地方。

此點意在聲稱日人為釣魚島列嶼的發現者,並登陸、佔領與使用該島,若此點屬實,在國際法上,日本已滿足了對該島的「有效先佔」(OCCAPATION)條件。

從而建立了日本對該島的管轄權(意即取得該島為日本之領土)。但其子在一九七○年八月則否認該列嶼為他父親首先發現之說,只承認他父親曾去過,但在此之前早有人去過。

但是中國史藉對此島的最早記載見一四○三年的《順風相送》航海圖,即中國發現該列嶼比日人起碼早四百年以上,中國符合國際法「有效先佔」的條件,日本難強詞奪理。

2、訴諸國際法之二:釣魚島不附於琉球

再者,在國際法上若欲依據發現並佔有一塊無主地為理由,先佔之主體必須是國家或由國家授權者,但日人古賀氏在向日本內政部申請對該島的租地權時。

卻被日本政府以「不認為該島屬於日本」為由駁回其申請。而在一九四一年日踞台灣時代的「台北州」為了保有釣魚島漁場,與沖繩(琉球)郡打了一場官司。

一九四四年日本東京法院更判決確定釣魚島列嶼屬於台北管轄。 當時日本雖已並吞琉球,但到一八九五年,中國戰敗後,日本佔領台灣時同時占據釣魚島列嶼。

並於次年批准古賀氏的申請,又於次年將之列入為日本領土。但在一九四二年中美英開會議宣言即指出「所有日本竊奪自中國的一切土地,均應由中國政府收復之。」這無疑包括釣魚島列嶼。

此外,按照國際法中,一九五八年「大陸礁層公約」第六條規定:「(一)海岸毗鄰及(或)相向之兩個以上國家,其大陸礁層界線之劃定。

符合其國家陸地領土自然延伸之原則。」即釣魚島列嶼屬中國土地的自然延伸,主權屬中國所有絕無疑問。

『叄』 釣魚島歷史是什麼

釣魚島是釣魚島列島的主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位於中國東海,距溫州市約千米、福州市約385千米、基隆市約190千米,面積4.3838平方公里,周圍海域面積約為17萬平方公里。1972年美國將其「行政管轄權」連同琉球一起「交給」日本,歷史上琉球並不屬於日本。中日釣魚島爭議由此產生。1970年代開始,華人組織民間團體曾多次展開宣示主權的「保釣運動」。2012年9月10日起,中國有關部門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開展常態化監視監測;9月11日,央視首次播釣魚島天氣預報。2012年9月17日,央視報道:中國學者發現1895年日政府就知道釣魚島是中國的。

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鎮守福建的將領汪大猷在澎湖建立軍營,遣將分屯各島,台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在軍事上隸屬澎湖統轄,行政上由福建泉州晉江管理。明、清兩朝均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列入疆土版圖,劃為海防管轄范圍之內。
1562年(明朝)《籌海圖編》、1863年(清朝)《皇清中外一統輿圖》均有清晰規定和標示。史實說明,中國政府通過多種形式管理釣魚島,有效行使和鞏固了對釣魚島的主權。
1786年日本仙台藩人林子平製作的《三國通覽圖說》之《琉球國全圖》已列出釣魚島群島,並註明這是中國往琉球的航道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確認《開羅宣言》的上述規定必將實施,更將日本的主權「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199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中的「領土條款」,明確規定釣魚島等島嶼是中國領土,重申了釣魚島等島嶼屬於中國領土的法律屬性。
2004年,保釣人士首次登島。3月24日6點26分,來自中國大陸的七位保釣人士,在全球范圍內保釣運動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以來,第一次登上這塊「深海中的翡翠」中國釣魚島。請記住這七個名字,他們是:馮錦華、張立昆、尹東明、胡顯峰、王喜強、方衛強和殷敏洪。[11]
2009年,中國海監執法船開赴釣魚島,既是依法行使對中國領土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的巡航執法,也是中國行使對釣魚島主權的具體體現。
2012年8月15日,抗戰勝利67周年紀念日;兩岸三地的7名保釣人士乘坐「啟豐二號」成功登上釣魚島。

『肆』 釣魚島的歷史沿革

從1372年起,中國明清兩代冊封使就把釣魚島作為出使琉球海上必經之路的標志。早在1403年有關中國海上航路的《順風相送》一書便記載有釣魚嶼。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冊封使徐葆光在《中山傳信錄》中指出其海上航路是:由閩安鎮出五虎門,取雞籠頭,經花瓶嶼、彭家山、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取姑米山、馬齒島,入琉球那霸港。1971年12月,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是台灣的附屬島嶼。它們和台灣一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已故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釣魚島等島嶼最遲從明代起便是中國領土。這一事實不僅是中國人,就連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確實承認」。1708年琉球學者程順則在《指南廣義》一書中便清楚地記載了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並稱姑米山(久米島)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等於承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日本人高橋庄五郎也曾指出,釣魚島等島名是中國先取的,其中黃尾嶼、赤尾嶼等固有島名無疑是中國名,與台灣附屬島嶼——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等相同,而日本則沒有用「嶼」的島名。
日本政府稱釣魚島隸屬沖繩縣。然而,沖繩被日本吞並之前的琉球王國共有36島,其中根本不包括釣魚島。日本人林子平1785年在《三國通覽圖說》中便附有琉球三十六島圖,並用不同顏色標出了釣魚台、黃尾山(黃尾嶼)、赤尾山(赤尾嶼)。1805年日本的《琉球三十六島之圖》也把琉球的36島逐個劃在圈內,而把中國台灣省的釣魚島、黃尾山、赤尾山與花瓶山、彭佳山並列畫出,並特意在其上端各畫上一個小圓圈,以示與琉球36島有別。
據中國學者鞠德源考證,1838年前後,由於負責接待清朝冊封使的琉球人錯把那霸西部近海「慶良間列島」中的「久場島」和「久米赤島」的名字套用在黃尾嶼和赤尾嶼上,不僅誤導了當時清朝的冊封使,還被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覬覦釣魚島所利用。若屬同一地方,則顯然不僅也已為清國冊封原中山王使船所悉,且各附以名稱,作為琉球航海之目標。故是否與此番大東島一樣,調查時即立標仍有所疑慮」。由於日本動詞在賓語之後,所以釣魚島被日本改為「魚釣島」,但直到二戰後日本一些官方文件和地圖仍使用黃尾嶼、赤尾嶼等中國島名。
日本把釣魚島列島改稱「尖閣列島」,最早是把《英國海軍水陸志》海圖中的「Pinnacle Islands」翻譯為「尖閣群島」,1900年才稱「尖閣列島」。這比中國命名至少晚了近500年!
2013年4月,東京前知事石原慎太郎曾試圖為「購買」釣魚島籌集捐款時,約1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072萬元)的捐款未使用而被用作基金,失去其用武之地。2016年,東京都知事建議日本政府建設釣魚島。 中國最早發現、開發釣魚島,通過先佔取得主權。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民進行捕魚、采葯、避風、休息等活動的場所。至晚到明代就已經被中國人民發現、利用和命名。《更路簿》、《順風相送》等中國古籍完整記載了中國漁民在此海域的航線。在1895年前長達5個世紀的時間里,中國一直在平穩地行使這些權利。
琉球原是明、清兩朝的藩屬國,向明、清朝貢,明、清兩朝均派遣使臣對琉球諸王進行冊封。所記《使琉球錄》等官方文書,詳細記載了前往琉球途經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的航海經歷,反復確認了中琉邊界,史實說明釣魚島不屬於琉球的范圍。
中國政府有效統治和管理釣魚島,鞏固了主權。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鎮守福建的將領汪大猷在澎湖建立軍營,遣將分屯各島,台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在軍事上隸屬澎湖統轄,行政上由福建泉州晉江管理。1562年(明朝)《籌海圖編》、1863年(清朝)《皇清中外一統輿圖》均有清晰規定和標示。 1786年,日本仙台藩人林子平製作的《三國通覽圖說》之《琉球國全圖》已列出釣魚島群島,並註明這是中國往琉球的航道。1884年,日本福岡人古賀辰四郎聲稱「發現」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並向日本內務省申請劃入日本國界日本內務卿山縣有朋就此事致函外務卿井上馨。井上馨於1885年覆函說:「此島嶼近清國之境,較之前番勘察已畢之大東島方圓甚小,且清國已命其島名。」山縣有朋因應井上馨建議,覆函沖繩,拒絕馬上在釣魚島訂立國標,並在信件強調事件「勿讓傳媒得悉」。
1885年,日本通過實地踏查,了解到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富藏鐵礦資源,為貴重之島,便想竊取。 」據日本《產經新聞》2014年3月19日報道,為了強化國際社會對釣魚島和獨島等有爭議島嶼的「日本主權意識」,日本外務省開始對這些島嶼的英文名稱進行統一標注,並在日本政府發行的英文地圖上予以標記。
日本首相官邸認為,這種混亂的標注「不利於日本政府在國際社會宣示對這些島嶼的主權」。為此,決定進行統一的英文標注。
日本外務省表示,東京奧運會將於2020年舉行,屆時將會有大量的外國遊客來日,因此,外務省將敦促民間的地圖出版機構遵循政府的指導原則,在釣魚島等島嶼的英文標注中,採用日本政府的統一標注。

『伍』 釣魚島事件是歷史事件嗎

算,釣魚島問題已經延續了好幾十年了,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陸』 釣魚島的歷史

歷史沿革

從1372年起,中國明清兩代冊封使就把釣魚島作為出使琉球海上必經之路的標志。早在1403年有關中國海上航路的《順風相送》一書便記釣魚島有魚嶼。

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冊封使徐葆光在《中山傳信錄》中指出其海上航路是:由閩安鎮出五虎門,取雞籠頭,經花瓶嶼、彭家山、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取姑米山、馬齒島,入琉球那霸港。

1971年12月,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是台灣的附屬島嶼。它們和台灣一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已故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釣魚島等島嶼最遲從明代起便是中國領土。這一事實不僅是中國人,就連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確實承認」。

1708年琉球學者程順則在《指南廣義》一書中便清楚地記載了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並稱姑米山(久米島)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等於承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日本人高橋庄五郎也曾指出,釣魚島等島名是中國先取的,其中黃尾嶼、赤尾嶼等固有島名無疑是中國名,與台灣附屬島嶼——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等相同,而日本則沒有用「嶼」的島名。日本政府稱釣魚島隸屬沖繩縣。然而,沖繩被日本吞並之前的琉球王國共有36島,其中根本不包括釣魚島。日本人林子平1785年在《三國通覽圖說》中便附有琉球三十六島圖,並用不同顏色標出了釣魚台、黃尾山(黃尾嶼)、赤尾山(赤尾嶼)。1805年日本的《琉球三十六島之圖》也把琉球的36島逐個劃在圈內,而把中國台灣省的釣魚台、黃尾山、赤尾山與花瓶山、彭佳山並列畫出,並特意在其上端各畫上一個小圓圈,以示與琉球36島有別。

據中國學者鞠德源考證,1838年前後,由於負責接待清朝冊封使的琉球人錯把那霸西部近海「慶良間列島」中的「久場島」和「久米赤島」的名字套用在黃尾嶼和赤尾嶼上,不僅誤導了當時清朝的冊封使,還被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覬覦釣魚島所利用。若屬同一地方,則顯然不僅也已為清國冊封原中山王使船所悉,且各附以名稱,作為琉球航海之目標。故是否與此番大東島一樣,調查時即立標仍有所疑慮」。由於日本動詞在賓語之後,所以釣魚島被日本改為「魚釣島」,但直到二戰後日本一些官方文件和地圖仍使用黃尾嶼、赤尾嶼等中國島名。

日本把釣魚島列島改稱「尖閣列島」,最早是把《英國海軍水陸志》海圖中的「Pinnacle Islands」翻譯為「尖閣群島」,1900年才稱「尖閣列島」。這比中國命名至少晚了近500年!

古代記載

中國最早發現、開發釣魚島,通過先佔取得主權。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民進行捕魚、采葯、避風、休息等活動的場所。至晚到明代就已經被中國人民發現、利用和命名。《更路簿》、《順風相送》等中國古籍完整記載了中國漁民在此海域的航線。在1895年前長達5個世紀的時間里,中國一直在平穩地行使這些權利。琉球原是明、清兩朝的藩屬國,向明、清朝貢,明、清兩朝均派遣使臣對琉球諸王進行冊封。所記《使琉球錄》等官方文書,詳細記載了前往琉球途經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的航海經歷,反復確認了中琉邊界,史實說明釣魚島不屬於琉球的范圍。

中國政府有效統治和管理釣魚島,鞏固了主權。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鎮守福建的將領汪大猷在澎湖建立軍營,遣將分屯各島,台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在軍事上隸屬澎湖統轄,行政上由福建泉州晉江管理。1562年(明朝)《籌海圖編》、1863年(清朝)《皇清中外一統輿圖》均有清晰規定和標示。

1786年,日本仙台藩人林子平製作的《三國通覽圖說》之《琉球國全圖》已列出釣魚島群島,並註明這是中國往琉球的航道。1884年,日本福岡人古賀辰四郎聲稱「發現」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並向日本內務省申請劃入日本國界日本內務卿山縣有朋就此事致函外務卿井上馨。井上馨於1885年覆函說:「此島嶼近清國之境,較之前番勘察已畢之大東島方圓甚小,且清國已命其島名。」山縣有朋因應井上馨建議,覆函沖繩,拒絕馬上在釣魚島訂立國標,並在信件強調事件「勿讓傳媒得悉」。1885年,日本通過實地踏查,了解到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富藏鐵礦資源,為"貴重之島",便想竊取。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戰爭尾聲時,日本於1895年1月14日通過內閣會議決定,聲稱釣魚島為「無主地」,在釣魚島建立標國標,正式劃入日本版圖。4月17日清朝大臣李鴻章同日本簽定《馬關條約》,註明將「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與日本,條約又指明兩國將按照此一條款,以及條約粘附的台灣地圖,另行劃定海界。在時序上,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佔領與《馬關條約》及甲午戰爭有關,但日本人認為釣魚島並非從清朝光緒年間簽訂的馬關條約中所割讓,中、日雙方此後亦沒有正式劃下仔細的海界。「統一標注」 」

據日本《產經新聞》2014年3月19日報道,為了強化國際社會對釣魚島和獨島等有爭議島嶼的「日本主權意識」,日本外務省開始對這些島嶼的英文名稱進行統一標注,並在日本政府發行的英文地圖上予以標記。日本首相官邸認為,這種混亂的標注「不利於日本政府在國際社會宣示對這些島嶼的主權」。為此,決定進行統一的英文標注。日本外務省表示,東京奧運會將於2020年舉行,屆時將會有大量的外國遊客來日,因此,外務省將敦促民間的地圖出版機構遵循政府的指導原則,在釣魚島等島嶼的英文標注中,採用日本政府的統一標注。 主權歸屬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台灣當局皆從歷史和法理的角度宣稱釣魚島(釣魚台列嶼)主權屬於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管轄。中國始終在釣魚島海域保持經常性的存在,並進行管轄。中國海監執法船在釣魚島海域堅持巡航執法,漁政執法船在釣魚島海域進行常態化執法巡航和護漁,維護該海域正常的漁業生產秩序。中國還通過發布天氣和海洋觀測預報等,對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實施管理

『柒』 釣魚島事件開始的具體時間

2012年1月3日上午9時30分左右。

2012年1月3日上午9時30分左右,日本第十一管區海上保安總部(那霸)的巡邏船發現沖繩縣石垣市議員仲間均等3人登上了釣魚島。約20分鍾後,石垣市議員仲嶺忠師也登陸了該島。

2012年3月16日,由中國海監50、66船組成的中國海監定期維權巡航編隊抵達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附近海域進行巡航。

日本海上保安廳PL62號、PLH06號和PL61號三艘巡視船先後抵達釣魚島附近海域,且一直分別在海監50船和66船一側進行尾隨和干擾阻攔。

2012年8月15日,香港愛國人士沖過日本攔截,成功登上釣魚島,插上五星紅旗,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釣魚島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

(7)釣魚島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2014年11月07日,國務委員楊潔篪與來訪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谷內正太郎舉行會談,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系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具體內容為:

一、雙方確認將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和精神,繼續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

二、雙方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就克服影響兩國關系政治障礙達成一些共識。

三、雙方認識到圍繞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

四、雙方同意利用各種多雙邊渠道逐步重啟政治、外交和安全對話,努力構建政治互信。



『捌』 釣魚島事件

1. 島嶼組成:釣魚島列島( Islands)由釣魚島(主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和3塊小島礁,即大北小島、大南小島、飛瀨島等8個無人島礁組成。(這些島嶼在地質上和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一起,都是台灣北部近海的觀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脈延伸入海後的突出部分,為台灣島的附屬島嶼。)
2. 總面積:約6.344平方公里(日本則是5.56平方公里)
3. 名稱由來:中國有關釣魚島的最早文獻出自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的《順風相送》,稱該島為「釣魚嶼」[2]。其後文獻及官方輿圖亦採用「釣魚嶼」名稱,見諸如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冊封使陳侃所著《使琉球錄》[3]、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憲編纂之《籌海圖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欽命繪制之《坤輿全圖》(《坤輿全圖》使用閩南語發音,稱為「好魚須」[Hao-yu-su],即「釣魚嶼」)。台灣沿用「釣魚台」名稱至今。大陸現代則稱該島為「釣魚島」,有時也用「釣魚台」的名稱[4]。
4. 資源:釣魚台列島及其附近海域,不僅蘊藏有大量石油資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經濟價值。這里是我國東海靖魚場。太平洋黑潮流經這里,帶來了大批魚群,所以我國浙江、福建和台灣等地的漁民經常到這一帶捕魚。在釣魚島與東南方的北小島、南小島之間,有一條寬達1000多米的「蛇島海峽」,風平浪靜,成為漁民的天然避風港灣。在這個海峽港灣中,還盛產飛花魚,台灣省基隆、蘇澳兩地漁民,常靠此漁區生存。
5. 釣魚島爭端歷史:

時間

事件

1603年

日本進攻台灣失敗

1879年

[14]同年,中日兩國政府曾對琉球的歸屬問題進行談判。在談判中,雙方都認為琉球共36個島,釣魚島等島嶼根本不在36個島之內。

1885年

日本把擴張目標定為釣魚台群島,因清王朝反對,未果。

1894年

中日爆發「甲午海戰」,中國戰敗。

1895年1月21日

日本內閣再次討論,決定強行佔領釣魚島,在島上建立標牌(實際未建)。

1895年4月17日

戰敗的中國被迫簽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割讓台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

1900年

日本政府把襲用了幾百年的釣魚島等島嶼的名稱改為「尖閣群島」。

1945年

日本戰敗,台灣島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各種國際文件均明確指出,台灣及其周圍島嶼歸中國所有。日本政府將附屬於台灣島的釣魚島等島嶼以歸沖繩縣管轄為借口交由美軍佔領。由於琉球群島(沖繩)被美國託管,因此釣魚島也成了美軍「靶場」,由美軍代管。

1970年

美國把琉球群島的管轄權交給日本,同時把釣魚島"送"給日本,日本遂派出軍隊赴釣魚島巡邏。而沖繩議會亦在這一年首次提出有關釣魚島的「領土防衛」問題,中國聲明,表示抗議。台灣愛國青年及海外華人還發動了轟轟烈烈的「保釣運動」。迫於輿論,美國宣布,只向日本移交釣魚島之行政管轄權,與主權無關。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由各有關方面談判解決。日本政府拒絕談判。

1972年

中日建交。周恩來提出把釣魚島等島嶼的歸屬問題掛起來,留待將來條件成熟時再解決。當時雙方就這一點達成了協議。

1978年

中日簽署和平友好條約。鄧小平副總理表示,釣魚島問題可留日後慢慢解決。中國政府明確宣布,擱置(釣魚島)主權爭議,留待子孫後代解決。

1979年

日本在釣魚島上修建了直升飛機場,海峽兩岸都向日本提出了交涉和抗議。

1990年

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建燈塔,再次引發保釣風潮。

1992年

中國通過《領海及毗連區法》,寫明釣魚島等島嶼是中國領土後,日本提出了「抗議」,我外交部重申:釣魚島屬於中國。

1996年

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新設置了燈塔。中國外交部表示對這一事件「嚴重關切」。海峽兩岸都強烈抗議。

小學時的一份報告 。。可以參考下!

『玖』 釣魚島的歷史由來

釣魚島爭端:歷史由來及其國際法背景
本周三,七名中國民間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島,被日本海專岸自衛隊拘捕屬,再次引發了中國和日本就釣魚島歸屬問題的爭論。釣魚島到底歸屬於哪個國家?為什麼中國和日本為這么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而爭端不休?
釣魚列島位於中國東海大陸架的東部邊緣,總面積6.3平方公里,該列島包括一個面積為4.3平方公里的主島-釣魚島和周圍的四個小島和三個小島礁。釣魚列島位於台灣東北220公里處,東西分別距中國大陸和日本沖繩360公里。從地質結構上看是屬於台灣的大陸性島嶼。
這么巴掌大的一塊小地方,中國和日本到底在爭什麼?他們是在爭奪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氣。早在1967年,一個聯合國專家小組就發現在釣魚島附近的海底下蘊藏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估計有30-70億噸,可以和整個中東地區的石油蘊藏量相比。此後,日本的右翼極端人士先後在釣魚島上建立燈塔,而中國民間的保釣人士也兩次登島,宣布中國應該對該島實施主權。

閱讀全文

與釣魚島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