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革命歷史事件

革命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1 22:07:26

A. 革命歷史事件有哪些

有:平型關大捷、南昌起義、百團大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七七事變等。

1、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

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2、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3、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4、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5、平津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予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決戰性戰役。是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台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

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平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個戰役。

B. 中國歷史事件時間表

1939年鴉片戰爭。

1939-1942年 三次長沙會戰。

1940年3月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團大戰。

1941年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開始整風。

1942-1945年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1945年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

1945年 雙十協定簽字。

1946年 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1948年9月遼沈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戰役開始。

1948年12月 蔣介石親自下令查封的上海《觀察》雜志和逮捕《觀察》工作人員,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觀察》事件」。《觀察》的被查封,標志著近代中國自由主義悲歌啼鳴至此。

1949年春 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1949年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展。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革命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的時間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C. 中國近代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長征、雙十二事變、九一八事變、三大戰役、南京大屠殺。

1、長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

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2、雙十二事變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3、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4、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

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 。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濟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 。這一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5、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 ,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D. 1927年,中國發生了哪些歷史事件

1月日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收歸國有。 同日,廣州的國民政府遷到武漢。漢口爆發反英怒潮。1月3日漢口爆發「一·三」事件,中國政府宣布收回漢口英租界。1月7日——中國國民政府接管漢口、九江的英國租界。

2月6日龍雲發動雲南政變。2月12日翁文灝首次提出「燕山運動」的概念。2月18日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裝起義失敗。

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3月24日 南京事件。佔領南京的國民革命軍攻擊外國機構,打死金陵大學美籍副校長文懷恩等人,英美軍艦炮擊南京城。鎮江英領事將鎮江英租界管理權交還中國。3月31日康有為在青島去世。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4月18日 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4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舉行第二次北伐誓師大會。4月27日 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

5月5日馮玉祥出師潼關,直系軍閥覆沒。5月10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到會代表60餘人,代表團員5萬多人。會議選出新的團中央局,任弼時當選為書記。

7月3日 台灣爆發了「第一次中壢事件」。

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8月7日 中共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8月25日 武漢政府宣布遷都南京,並改組「國民政府」。

9月9日 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

12月11日 中國共產黨發動廣州起義。

E. 革命歷史故事

革命歷史故事 辛亥革命與「辮子」
清廷以強迫男人留辮,彰顯其專制淫威;辛亥革命則反其道而用之,以「辮子」激發民眾的反清意識,將反清革命推向高潮,清王朝在轟轟烈烈的剪辮子運動中壽終正寢。辮子是清朝的象徵;剪掉辮子則是辛亥革命勝利的一個重要標志。一條辮子,注入了復雜的政治變數和特定的文化內涵,頗有考究的韻味。
剪辮與革命
20世紀初年,伴隨著反清革命的高漲,出現了批判辮子的高潮,很多青年厭惡地把辮子稱作「煩惱絲」。許多報刊都以辮子為題,揭露清政府的殘暴和喪失人性。鄒容在《革命軍》中把辮子列為反清革命的一個重要原因,斥責清廷強迫男人留辮子是「固我皇漢人種,為牛為馬,為奴為隸」。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將辮子納入反清革命,辮子的去留成了是否革命的標志。激進的革命黨人為表示獻身革命的決心,首先剪掉辮子,同時以剪辮相號召,呼籲投入革命。
1879年孫中山在檀香山讀書時就有不少人以辮子戲弄和欺負他,他異常苦悶和憤怒。後來有人勸他剪掉辮子,他卻理智地解釋道:「我們為剪辮的最後目的,應該大家聯合起來,等到全體的中國人都可剪辮子時,才把辮剪掉。若是一個一個地把發辮剪下,是不相宜的。」這是孫中山第一次以辮子相號召,鼓吹團結大多數民眾奮起反清。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後,由於「興中會」已經建立,反清的大旗已高高舉起,所以孫中山在11月20日由日本橫濱前往檀香山時,就在華僑馮鏡如的文經書院剪掉了辮子,以示決心把反清革命進行到底。
1902年,17歲的鄒容從四川來到了上海,為表示反清的決心,痛快剪掉辮子,乘船赴日留學。一到日本,鄒容就投入方興未艾的革命洪流,誓與一切邪惡勢力作斗爭。陸軍學生監督姚文甫行為不軌,發生姦情,他聯合張繼、王孝鎮、陳獨秀等人在晚上掌燈時分,闖入姚的住處,乘姚不備由張繼抱腰,鄒容按頭,陳獨秀揮剪,剪其辮子。一來抒發「割發代首之恨」,二則揭示剪辮的正義性,號召留學生革命反清。在鄒容眼裡,「區區一辮發」事小,關系「種族存亡」事大。在鄒容等人的大力推進下,1903年拒俄運動的高潮中,黃興、陳天華、蔡元培、吳玉章、張繼、陳獨秀、秦毓鎏、許壽裳、韓強士等人都剪掉了辮子,發誓與清朝一刀兩斷,革命到底。
1902年魯迅赴日留學後,深深為鄒容等革命黨人的反清活動所感染,對辮子「深惡痛絕」,1903年他毅然決然剪掉了辮子。但一旦回國探親,還得做一條假辮子矇混過關。所以,清末做假辮子生意興旺,頗能賺錢。魯迅後來回憶道:「我的辮子留在日本,一半留給客店裡的一位使女作假發,一半給了理發匠。人是在宣統初年回到故鄉來了,一到上海首先得裝假辮子。這時上海有一個專做假辮子的專家,定價每條大洋四元,不折不扣。他的大名,大約那時留學生都知道。他也做得真巧妙。只要別人不留心,是很可以不出岔子的。但人知道你原來是留學生,留心研究起來,那就漏洞百出。夏天不能戴帽子,也不行;人堆里要防擠掉擠歪,也不行。裝了一個多月,我想如果在路上掉下來或者被人拉下來,不是比原來沒有辮子更不好看么?索性不裝了。」
這段回憶清晰地透露出三點信息:1.假辮生意興隆,反證了剪辮的人很多;2.在人們心目當中,留學生幾乎都剪了辮子;3.魯迅戴了一個月的假辮居然敢於去掉,說明基層社會對剪辮的控制很弱,剪辮有成風之可能。
新軍與新式學堂中的剪辮風
新軍雖然是清政府控制最嚴的部分,但由於受革命思想的感染,到1910年前後,也時有剪辮事件發生,尤其在新式軍事學堂,屢見不鮮。
1910年,山西陸軍學堂的學生集體剪辮,頗具氣勢。劉精三記雲:「九月間,我們聯系進步同學24人剪了辮子,一時風起雲涌,剪辮運動形成高潮。到了冬季,200名同學,除少數旗人外,剪辮子的達到170餘人之多。省城大專學生說:」陸軍學堂變成了寺院,學生當了和尚,但也有帶發修行的『。「
1911年春天,武昌軍事學堂新軍學生也紛紛剪辮。陸軍第三中學開始有200多人集體剪掉了辮子,遭到校方嚴厲斥責。但反而激起更多的人反抗,短短十幾天,又有200多人剪辮。總共500多人的學校,400多人剪掉了辮子,校方長官也奈何不得,因為法不責眾。在新軍學生剪辮風的影響下,一些較開明的新軍軍官也開始支持。「湖北陸軍四十一標二營學兵李佐清,以發辮一物於操作上大有妨礙,日前毅然剪辮。」黎元洪知道後,不但不予指責,反而贊揚李佐清說:「我國朝野上下,近因受外界之激刺,於剪發一事幾乎風靡一時。余本欲先行雉去,以為軍界同人倡,因明詔未頒,故爾中止。今爾毅然剪去,免豚尾之訕笑,導文化之先機,匪惟社會所歡迎,亦即余所崇拜也。」
和新軍軍事學堂相比,地方新式學堂的剪辮風則更強勁。1905年,為了抗議日本歧視中國人的取締中國《留學生規則》,許多留日生憤而歸國。從培養新型人才的願望出發,蔡元培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公學。蔡元培西裝革履,不留辮子,學生也大都剪辮,儼然一個沒有發辮的「獨立王國」。很多人對他們投以驚異的目光,官吏和警察怒目而視,也毫無辦法。
1910年,浙江的師范學堂和紹興中學的學生突然都將辮子剪了。當道下令「蓄發」,但無人理睬,為息事寧人,只好不了了之。1911年暑假,浙江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又出現了一場剪辮風波。馬敘倫回憶說:「那時求是書院有一位教員叫孫江東,也有革命思想,他偶然在暑假裡出了一個題目,叫《罪辮文》,教學生做。學生里有史久光、李斐然,都大發議論,斥責清朝。孫江東還嫌他們文章里『本朝』兩個字不行,給他們改成『賊清』。」由此可見,辮子和反清緊密相聯。總之,由於革命思想的傳播,剪辮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F.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重大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都有哪些

1、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一次猛烈的掃盪,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知識青年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也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准備。

2、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3、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一次國共合作,即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

但是,革命統一戰線僅維持了三年半時間,在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即將取得國民革命勝利之時,國民黨右派卻突然叛變革命,1927年,蔣介石製造四一二政變,汪精衛製造七一五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員,革命群眾和國民黨左派,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雖然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民大革命失敗 ,但它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4、抗日戰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5、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 ,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1947年7月,解放軍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1949年4月,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途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殘存在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被全部殲滅,僅有少量逃往台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

G. 歷史上有哪些重大起義或革命事件

中國來:
秦末農民起義
西漢末年自農民起義
東漢黃巾軍起義
西晉末年流民起義
東晉農民起義
北魏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
隋末農民起義
唐朝——黃巢起義
北宋——王小波——方臘——宋江
元朝——劉福通韓山童 朱元璋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
清朝——苗民起義——白蓮教起義——小刀會起義——天地會起義——捻軍起義——太平天國革命運動

世界:
法國里昂工人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壓迫的兩次武裝起義
英國的憲章運動
普魯士王國所屬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
第一次西西里奴隸起義
斯巴達克起義
高麗賤民起義
扎克雷起義
瓦特·泰勒起義
德國農民起義
巴布教徒起義
印度民族大起義
蘇丹馬赫迪起義
朝鮮三一起義
反對莫卧兒帝國的起義印度尼西亞反荷民族起義

中國近代史:
捻軍起義——太平天國革命運動 台灣人民反日起義 辛亥革命 黃花崗起義 廣州起義 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

H. 1927年有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1、馬日事變: 湖南的國民黨反動軍官許克祥在長沙發動反革命政變,襲擊湖南省總工會、省農民協會及其他革命組織,捕殺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和革命群眾。

I. 中國近代史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1、鴉片戰爭開始和結束的標志:①年6月,英軍艦隊駛進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標志著鴉片戰爭的開始。②1842年8月,英軍駛抵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屈膝求和,標志著鴉片戰爭結束。
2、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引起了中國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國人民革命任務的變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中國人民開始擔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3、《上海租地章程》的公布是中國境內第一塊租界出現的標志。
4、第二次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這是因為:中國在政治上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在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入到內地。
5、有關太平天國運動的六個標志:①1851年初,洪秀全在廣西省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開始。②1851年的永安建制,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了政權。③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標志著太平天國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④西征和東征的勝利,標志著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⑤天京變亂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軍事上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⑥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6、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標志著標榜「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的破產。
7、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大大程度加深了。因為《馬關條約》的內容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標志著美國侵略中國的新階段和帝國主義宰割中國的同盟的形成。因為該政策在承認各國在華「勢力范圍」內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要求「機會均等」、「利益均沾」,它得到了西方列強不同程度地贊同,使得列強在中國空前激烈的爭奪,暫時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
2.1895年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標志著維新思想發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4.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已經徹底變成了「洋人的朝廷」、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最終確立。
5.資產階級革命派形成的標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團體的建立。20世紀初,隨著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形勢的發展,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相繼建立,為後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奠定了階級基礎和組織基礎。
6.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從此以後,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了統一的領袖、統一的綱領和統一的組織領導。
7.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同時又標志著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
8.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因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並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五四運動比辛亥革命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五四運動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革命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