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神經歷史學

神經歷史學

發布時間:2021-02-11 22:03:50

A. 神經成像的歷史

1918年美國神經外科醫生Walter Dandy發明了腦室像技術。Dandy的技術是基於X光成像對側腦室的版空氣注射。1927年,葡萄權牙神經科學家Egas Moniz發明了腦血管成像技術。該技術能夠准確呈現顱內正常和異常的血管。1970年,A. M. Cormack和G. N. Hounsfield發明了計算機斷面成像(即CT)技術。這種技術可以獲取較高解析度的腦結構圖像。他們兩人因此於1979年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不久之後,放射性配子(Radioligand)的發明引發了兩種新的神經成像技術,包括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面成像(SPECT)和正電子發射成像(PET)。
核磁共振成像(MRI,亦稱為磁共振成像)是一種較新的醫學成像技術。它的主要發明和開發者包括Peter Mansfield和Paul Lauterbur,他們因此於2003年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21世紀初年,神經成像的發展開始允許有限的神經功能成像。

B. 神經元的探索歷史

神經細胞是較早發現的細胞,可以追溯到細胞學說建立之前!關於它的發現和相關研究,參與科學家眾多,加之時間久遠,可能因此沒有特別的記敘吧…

C. 神經語言學的歷史起源

人類很早就已注意到大腦與語言的關系。古埃及人曾經記錄過由於腦部損傷而喪失內語言功能的病症,也容即現代所說的失語症。然而,真正科學意義的研究則是從19世紀後半葉開始的。1861年,法國醫生P.布羅卡(1824~1880)發現大腦皮層的一個專門區域 (在左半球額下回後部)與言語的生成有關,該區域的損傷會導致患者發音斷斷續續,或者雖然能說下去,但不能組成表示一定內容的話語。1874年,德國生理學家C.維爾尼克(1848~1905)發現,大腦皮層的另一個區域 (在左半球顳葉後部)控制著言語的接收和理解,這個區域受損的患者無法理解別人所說的話,甚至完全不能分辨語音。上述兩個皮層區域,後來被分別命名為布羅卡區和維爾尼克區。
自那時以來,有關語言的神經機制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現代解剖學和生理學已積累了大量有關人腦結構的知識,但是,活的人腦究竟怎樣起作用,仍是一個謎。困難在於,人們無法打開活的人腦來直接進行研究。

D. 神經生物學歷史上著名的使用槍烏賊 做的實驗 要 人物 過程 方法 解釋

1939年,英國生理學家霍奇金和赫胥黎用玻璃微電極伸入槍烏賊神經纖維內測量單條神經纖維內部與外部的電位差及其動作電位。

十九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世紀上半葉是神經電生理學的研究發現成果頻報的黃金時期。在此階段,神經生理學已經不僅僅是藉助於電生理學的光環與名聲;而更多的是藉助於電生理學成熟的技術和儀器。電學的偉大成功不僅深深地刺激著神經電學期待和願望,而且強烈地推動著電生理試驗研究向縱深發展。

霍奇金,A.L.和A.F.赫胥黎從生物膜上電離子的遷移闡明神經興奮傳導的機理。他們建立的模型屬於二階偏微分方程,稱霍奇金-赫胥黎方程(H-H方程):

其中?表示神經纖維膜電位,?是軸向電阻率,?是軸突半徑,?表示神經纖維軸向距離。等式左邊代表膜電容產生的電流分量;右邊第一項代表神經纖維橫截面電流變化率;右邊其餘三項分別代表鉀、鈉和其他離子產生的電流分量。霍奇金曾以槍烏賊神經纖維為實驗材料,根據H-H方程計算得到的曲線與實驗結果吻合得很好(見生物膜離子通道)。

一種比H-H方程更一般的方程類型,稱為反應擴散方程。作為數學模型這一類方程在生物學中廣為應用,它與生理學、生態學、群體遺傳學、醫學中的流行病學和葯理學等研究有較密切的關系。60年代,I.普里戈任提出著名的耗散結構理論,以新的觀點解釋生命現象和生物進化原理,其數學基礎亦與反應擴散方程有關。

1973 年,Bliss 等在海兔海馬的單突觸傳入通路上給與短串強直刺激後,使突觸後細胞的興奮,突觸後電位出現長達數天乃至數周的振幅增大,這種現象稱之為長時程突觸增強(LTP)。從此,LTP 受到了神經科學家的廣泛重視,認為是學習和記憶的基本神經基礎。

E. 中國當代的著名腦神經科學家有哪些

錢偉長

根據如下

錢偉長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餞偉長在中學時代十分愛好文科,而對理科特別是數學、物理視為畏途。十分有趣的是,他一生主要從事力學、應用數學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並在這些學術領域里作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他首次將張量分析及微分幾何用於彈性板殼研究並建立了薄板薄殼的統一理論,提出了線殼理論的非線性微分方程組,國際上稱為「錢偉長方程」。他還首次成功地用系統攝動法處理非線性方程,迄今國際上仍用此法處理這類問題。
錢偉長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其動力源於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源於「科學救國」的信念,考大學時,錢偉長的作文和歷史試卷深得歷史系和中文系教授的欣賞,而他的數理化三科的總分不到100分。因此,要棄文學理,困難可想而知。當時,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吳有訓教授,吳教授也力勸錢偉長學中文或歷史,並告訴他中國文學和歷史也是國家民族所需要的。棄文學理,是錢偉長經過反復思考決定的願望,他是不會輕易改變的。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懇談,吳有訓教授同意他暫時讀物理學,但提出了對於中學理科基礎並不太好的錢偉長來說,可以說是十分苛刻的條件:必須保證在學年結束時,物理和微積分的成績都超過70分,同時選修化學,還要加強體育鍛煉。這就意味著當時身體羸弱的錢偉長每周除上課外,還有兩個下午的物理實驗和兩個下午的化學實驗,還有課外鍛煉。錢偉長只有加倍努力克服困難,達到這些要求,否則,他就得轉系。
這個學期,除學習正課和做實驗外,他還得補習英文和中學的一些基礎數學,他常常是夜以繼日苦讀。吳有訓教授也給予他許多指導。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學期物理考試時,錢偉長及格了,學年終了時各科成績追到了70多分,實現他入學時的保證。四年後,錢偉長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之後又赴美留學。正是科學救國的理想激勵著他日後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的科學成就。

F. 神經症的歷史

抑鬱症是以情緒低落為核心症狀的情感性精神病。情緒低落以及與之相關的認知和行為障礙,構成了抑鬱症的心理學症狀。除此之外,抑鬱症還存在各種各樣的軀體不適,也即抑鬱症的軀體化生物學症狀。這些軀體症狀是非特異性的,可見於多種內科疾病。抑鬱症中有一部分患者往往以軀體不適為突出的主訴,認為自己患了某種軀體疾病。有的患者在抑鬱症明確診斷之前,四處求醫,久治不愈,頻繁出入各大醫院,進行各種各樣的檢查,始終得不到明確的結論。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將這種類型的抑鬱症稱之為隱匿性抑鬱症。

隱匿性抑鬱症是一種不典型的抑鬱症,指的是抑鬱症狀「隱藏」起來,常常以軀體不適為主要表現,不易被人發現的抑鬱症,在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這樣稱呼,並不是說得病者故意把抑鬱症狀隱藏起來,怕人知道,不告訴別人,而是病人本人也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鬱症,總以為自己軀體疾病很重,希望內、外、婦等科的醫生幫助診治,所以病人一般不會主動到精神科治療,正因如此,容易延誤治療的最佳時間,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痛苦。

人的情緒變化和身體狀況密切相關。誰都知道,當人心情好時,食慾也好;悲哀時就茶飯不香,人的情緒變化可直接影響胃腸功能活動。長期的、持續的心情抑鬱可引起全身各系統的不適感,如體力下降,無原因的疲乏,沒有精神,懶得幹活。一活動就累,全身不舒服、腰酸、關節酸痛、頭痛、頭沉、迷迷糊糊、發緊、發脹感、胸悶、氣短、呼吸不通暢、心慌、心跳加快、食慾下降、不思飲食、飲食不香、惡心、腹脹、便秘、失眠、或總想睡、又睡不實、入睡困難、早醒等等。許多病人對這些身體不舒服的各種症狀十分敏感,急於求治,要求進行各項檢查,以便明確自己得了什麼重病,但是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些病症的起因是心境不好。有的老人由於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或者強烈的精神創傷之後起病的,也容易被誤認為想不通。卻想不到這些身體不舒服的症狀是因為心情不好引起的,即抑鬱情緒被軀體症狀掩蓋了,相反的,病人會認為是因為自己身體不舒服使得自己的心情不好。所以,只想到要去看身體的疾病,不會認識到自己有心理上的,或者是神經上的疾病。實際上,當這些抑鬱症狀的病人到內科或神經科門診進行各項檢查時,連綜合醫院的醫生也常會忽略這些抑鬱症,而不能確診,所以被叫做隱匿性抑鬱症。一旦被確症,應用抗抑鬱葯物進行治療,多數病人會在治療幾周後逐漸好轉,如睡眠改善、食慾增加、體重恢復等等。只有當病情好轉,病人才會相信自己得了抑鬱症。

隱匿性抑鬱症是指有明顯的軀體症狀的抑鬱症,而且由於軀體症狀十分明顯,使得患者往往只注意到軀體症狀而忽略了情緒問題,以致在求治時只訴說軀體症狀而不提及情緒症狀,就好像軀體症狀掩蓋了抑鬱情緒或抑鬱情緒被隱匿了一樣。因為隱匿性抑鬱症在許多慢性疼痛及總接覺得身體有病,卻查不出什麼疾病的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的,因此,出現慢性疼痛或原因不明的軀體不適時,要想到可能是患了隱匿性抑鬱症,應該到神經科門診進行診治,萬不可因為進了神經病醫院名聲不好等原因,不及時就診,延誤治療時機。

抑鬱性神經症(depressive neurosis)又稱心境惡劣障礙。指一種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為特徵的神經症,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患者有治療要求,但無明顯的運動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狀,生活不受嚴重影響。據全國12地區神經症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本病的患病率為3.1‰。據華西醫科大學精神科報告抑鬱性神經症患者占精神科門診患者的21.2%,占神經症的70.6%。對某縣醫院門診的調查報告占神經症的27.8%,提示本病患病率較高。女性多見。

【診斷】

1.符合神經症的診斷標准。

2.以持久的輕度至中度的抑鬱為主要臨床象伴有以下症狀中至少三項:

(1)興趣減退,但未喪失;

(2)對前途悲觀失望,但不絕望;

(3)自覺疲乏無力,或精神不振;

(4)自我評價下降但願接受鼓勵和贊揚;

(5)不願主動與人交往,但被動接觸良好,願接受同情與支持。

(6)有想死的念頭,但又顧慮重重;

(7)自覺病情嚴重難治,但又主動求治,希望能治好。

3.無下列各項症狀的任何一項:

(1)明顯的精神運動性抑制;

(2)早醒和症狀晝重夜輕;

(3)嚴重的內疚或自罪;

(4)持續食慾減退和明顯體重減輕(並非軀體疾病所致);

(5)不止一次的自殺未遂;

(6)生活不能自理;

(7)幻覺或妄想;

(8)自知力嚴重缺損。

4.病程至少2年,全部病程中大部分時間心境低落,如有正常歇期,每次最長不超過兩月。

由於抑鬱症狀可在許多疾病中出現,故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情感性精神障礙抑鬱發作 又稱內源性抑鬱症,無明顯心理社會因素而起病,病情較重,常為精神運動遲滯;抑鬱症狀時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狀,如妄想、幻覺、自罪自責;尚有生物學方面改變,如抑鬱情緒常有晝重夜輕的節律改變,早醒性失眠,非軀體因素所致明顯體重下降;嚴重的自殺企圖或自殺未遂的歷史及家庭史,既往的雙相發作史,或3次的單相抑鬱發作史,易與抑鬱性神經症相鑒別。

2.神經衰弱 有時有抑鬱症狀,但神經衰弱臨床表現為主要以興奮與易疲乏為特徵,抑鬱症狀不是首發症狀,而是繼發性症狀,很少有興趣減退、輕生觀念、自我評價過低等,抑鬱不是持久的情緒低落,易於識別。

3.精神分裂症 常有特殊的思維障礙和常見症狀如幻覺和妄想,盡管伴有抑鬱症狀,也不難與抑鬱性神經症狀相鑒別。

4.焦慮症 常伴抑鬱症狀,鑒別困難,有人甚至稱為焦慮抑鬱綜合征。但首先分清誰是原發症狀頗為重要。焦慮症以焦慮症狀為主。如果有時有急性焦慮發作,或參考焦慮、抑鬱量表的測試結果,則更易與抑鬱性神經症鑒別。

【治療措施】

治療原則與其他神經症相同,以心理療法與葯物治療相結合。

1.心理治療 引導患者談出致病因素,內心的苦悶。向患者解釋所患者疾病並非精神病,消除患者的焦慮。同時要作親屬的工作,與醫生合作共同鼓勵患者建立正確的認識,去應付所遇到的心理社會因素與危機。

2.葯物治療 主要有抗抑鬱劑,用量不宜過大。一般用三環類抗抑鬱劑,如阿米替林和多慮平,阿米替林每天50~100mg,多慮平每晚睡前50mg。用葯宜注意因人而異,如劑量不足可逐漸增加劑量。有時也可用苯二氮卓類如安定每天5~15mg,或阿普唑侖0.4mg,每天3次。該葯既有抗焦慮作用又有抗抑鬱效應。安定睡前5mg,或舒樂安定每晚2mg等,往往睡眠好轉後則情緒也容易改善。

【病因學】

1.心理社會因素 本病常由心理社會因素所誘發,如夫妻爭吵、離異、親人分別意外的傷殘、工作困難、人際關系緊張等,以及嚴重的軀體疾病等因素,使患者擔心、焦慮,以致發生抑鬱、苦悶、沮喪。在正常人經過疏導,此種壓抑的情緒歷時短暫即消失。但抑鬱性神經症患者抑鬱維持時間較久,尤其抑鬱人格障礙者更是如此。故抑鬱性神經症患者病程緩慢遷延。有性格障礙者,其特徵為情緒低落,寡言少語,喜歡沉思,精力不足,凡事均看得悲觀,回憶過去遣責自己,展望未來缺乏信心,面對現實困難重重。這些人明顯缺乏自信,有自睾感。

2.生物化學的改變 在抑鬱性神經症很少證明有生物化學的改變。如腦內去甲腎上腺素或5-羥色胺水平下降等。但由於抑鬱性神經症仍能為抗抑鬱治療而改善。故抗抑鬱劑治療抑鬱性神經症患者機理,也有待探討。

【臨床表現】

本病表現的抑鬱程序較輕,很少發展到嚴重程序,但患者描述卻生動具體。如患者常訴心情不暢,消沉,沮喪,看事物猶如戴著一副墨鏡一樣,周圍一片暗淡之感;對工作無興趣,無熱情,缺秒信心,對未來悲觀失望,常感精神不振、疲乏。有些患者有輕生念頭。這種抑鬱情緒隨著時間、地點生活會步同而有所改變,波動性大,但大部分時間是抑鬱。盡管如此,工作,學習和生活無明顯異常,故往往與環境保持良好接觸,人們常不認為是抑鬱症。

抑鬱症狀的同時可伴有軀體症狀如頭痛、背痛、四肢痛等慢性疼痛症狀,常不能查出這些疼痛的原因。此外尚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胃部不適,腹瀉或便秘及失眠等。據華西醫科大學精神科統計約30%的病人伴不同程度的焦慮,12%的患者伴心煩易激惹。約有1/3以上的患者有自責傾向,3/4的患者感到生活無意義,對前途悲觀,少數患者曾萌生過自殺念頭。有些患者有疑病性感覺。但無明顯早醒,晝夜節律改變及體重減輕等生物學方面改變的症狀

G. 脊骨神經醫學的歷史淵源

盡管脊柱手法來可以追溯源到希波格拉底以及古希臘時期的醫生,但脊骨神經醫學是D.D.Palmer在1895年創立的,並於1897年在北國愛荷華州達文波特創辦了第一所脊骨神經醫師培訓學校。
Palmer在多學科的基礎上發展了脊骨神經醫學理論和方法,包括手療醫學、正骨術和整骨,並結合了自己獨創的改進。術語「Chiropractic(脊骨神經醫學)」源自古希臘語詞根,意即「用手操作」,該術語由Palmer最先提出,後經名叫Reverand Samuel H.Weed的患者所命名。
脊骨神經醫學在美國醫學沒訓及實踐產生重大革新時期得到了發展,在那個時期,有眾多醫療方法涌現,既可以選擇常規醫學治療,也可以從眾多替代醫學療法中選擇。

H. 誰能推薦幾本關於神經生物學和世界歷史的書籍,最好是很全面的那種,特別是歷史書,感激不盡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

I. 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有哪些年頒給了神經科學領域

我記得在一九零幾年,有一個醫生在神經科學領域被頒布了諾貝爾獎。

閱讀全文

與神經歷史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