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近代史1840-1949(在陝西省發生的歷史故事)
影響最大的當屬西安事變,張學良楊虎城逼蔣介石抗日
B. 西安最重大歷史事件
秦王滅六國
·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博浪沙的鐵椎
·沙丘的陰謀
·大澤鄉起義
·劉邦和項羽
·巨鹿大戰
·劉邦進咸陽
·鴻門宴
·蕭何追韓信
·楚漢相爭
·霸王烏江自刎
漢代史
·大風歌
·白登被圍
·白馬盟
·蕭曹兩相國
·周勃奪軍
·緹縈救父
·周亞夫的細柳營
·晁錯削地
·馬邑誘敵戰
·飛將軍李廣
·衛青和霍去病
·張騫通西域
·蘇武牧羊
·司馬遷寫《史記》
·司馬遷
·霍光輔政
·王昭君出塞
·王莽復古改制
·綠林赤眉起義
·昆陽大戰
·劉秀重建漢王朝
·硬脖子的洛陽令
·老當益壯的將軍
·取經求佛像
·班超投筆從軍
·張衡和地動儀
·跋扈將軍梁冀
·「黨錮」事件
·范滂進監獄
·黃巾軍起義
·袁紹殺宦官
·曹操起兵
·王允計除董卓
·遷都許城
·衣帶里的密詔
·官渡大戰
·孫策占據江東
·諸葛亮隆中對策
·周瑜火攻赤壁
三國史
·華佗治病
·劉備進益州
·蔡文姬歸漢
·關羽水淹七軍
·呂蒙白衣渡江
·曹植七步成詩
·陸遜燒連營
·七擒孟獲
·馬謖失街亭
·五丈原
·司馬懿裝病
·司馬昭的野心
·鄧艾偷渡劍閣
·扶不起的阿斗
·王浚樓船破吳
西晉史
·石崇王愷比富
·周處除「三害」
·白痴皇帝
·八王混戰
·李特的流民大營
·聞雞起舞
東晉史
·王馬共天下
·石勒讀漢書
·祖逖中流擊楫
·陶侃運磚頭
·王羲之寫字換鵝
·桓溫北伐
·王猛捫虱談天下
·一意孤行的苻堅
·謝安東山再起
·淝水之戰
·陶淵明不折腰
·劉裕擺卻月陣
南北朝史
·檀道濟唱籌量沙
·說實話的高允
·大發明家祖沖之
·范縝反對迷信
·魏孝文帝改革風俗
·北魏的分裂
·梁武帝做和尚
·反復無常的侯景
·陳後主亡國
隋朝
·趙綽依法辦事
·隋煬帝游江都
·李密牛角掛書
·瓦崗軍開倉分糧
·李淵太原起兵
·李世民取東都
唐朝史
·玄武門之變
·魏徵直言敢諫
·李靖夜襲陰山
·玄奘和尚取經
·文成公主進吐蕃
·女皇帝武則天
·請君入瓮
·狄仁傑桃李滿門
·張說不做偽證
·姚崇滅蝗
·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李白蔑視權貴
·安祿山叛亂
·顏杲卿罵賊
·馬嵬驛兵變
·張巡草人借箭
·南霽雲借兵
·李泌歸山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杜甫寫"詩史"
·段秀實不怕強暴
·郭子儀單騎退回紇
·顏真卿剛強不屈
·渾瑊和李晟
·東宮里的棋手
·劉禹錫游玄都觀
·白居易進長安
·李愬雪夜下蔡州
·韓愈反對迎佛骨
·甘露事件
·朋黨的爭吵
·沖天大將軍黃巢
·唐王朝的末日
宋代史
·黃袍加身
·杯酒釋兵權
·李後主亡國
·趙普收禮
·楊無敵
·王小波起義
·寇準抗遼
·元昊建立西夏
·狄青不怕出身低
·范仲淹實行新政
·歐陽修改革文風
·鐵面無私的包拯
·王安石變法
·沈括出使
·司馬光寫《通鑒》
·蘇東坡游赤壁
·花石綱
·方臘起義
·頭魚宴上的阿骨打
·李綱守東京
·太學生請願
·兩個皇帝當俘虜
·宗澤三呼"過河"
·女詞人李清照
·韓世忠阻擊金兵
·岳家軍大破兀術
·賣國賊秦檜
·莫須有「冤獄」
·鍾相楊么起義
·虞允文書生退敵
·辛棄疾活捉叛徒
·陸游臨終留詩
元代史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賈似道誤國
·文天祥起兵
·張世傑死守厓山
·正氣歌
·郭守敬修訂歷法
·歐洲來客馬可·波羅
·《竇娥冤》感天動地
·一隻眼的石人
·和尚當元帥
明代史
·鄱陽湖大戰
·劉伯溫求雨
·胡維庸案件
·燕王進南京
·三保太監下西洋
·土木堡的慘敗
·於謙保衛北京
·楊一清計除劉瑾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
·海瑞剛正不阿
·戚繼光碟機逐倭寇
·李時珍上山采葯
·張居正輔政
·葛賢痛打稅監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薩爾滸大戰
·徐光啟研究西學
·左光斗入獄
·五人墓
·袁崇煥大戰寧遠
·皇太極施反間計
·徐霞客遠游探險
·闖王李自成
·盧象升戰死巨鹿
·張獻忠奇襲襄陽
·李岩和紅娘子
清代史
·吳三桂借清兵
·史可法死守揚州
·夏完淳怒斥洪承疇
·鄭成功收復台灣
·李定國轉戰西南
·康熙帝平定三藩
·雅克薩的勝利
·三征噶爾丹
·顧炎武著書立說
·文字獄
·乾隆帝禁書修書
·曹雪芹寫《紅樓夢》
·大貪官和珅
·女英雄王聰兒
C. 陝西境內的歷史故事(200字)
史料記載的與不記載的歷史人物,凡在陝西生活,或未生活過但對歷史有影響的人物,都有各種傳說。如:姜子牙、周文王、周武王、司馬遷、漢武帝、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思邈、黃巢、趙匡胤、包拯、李白成等,民間都有極豐富的各種各樣傳說。如彬縣的《劉邦斬蛇》,敘述劉邦發跡前是個轉貨郎擔的。一天,看見三個娃娃趕一條長蛇,等他趕到,蛇已被娃娃打死,但用身子蜷護著一顆蛇蛋。劉邦救出蛇蛋,放在箱子里保護,後來蛇蛋孕出一條小蛇,數月之後,成了碗口粗的大蛇,劉邦把它放到樹林里求生去了。等劉邦造反時,人馬被一個山口的黃風沙石颳走。後來打聽,始知是大蛇口吐毒火作祟。萬不得已,劉邦才約蛇到平地比武,蛇如約到平地,猛見劉邦是他的恩人,還未回思就被劉邦腰斬三截。可劉邦這一斬,斬出事故來,到漢平帝時,王莽就是蛇頭托生的。因為劉邦曾約蛇到「平地」比武,人家就到平帝時把江山奪了。
其他人物,如諸葛亮、包公、孫思邈等,在民間傳說更多更廣。傳說故事成為教育後代、人際問互相激勵的活教材。
陝西各地流傳的土特產、名優食品傳說較多,在食品方面如「牛肉泡」、「羊肉泡」、「葫蘆頭」、「樊家臘汁肉」、「黃桂柿子餅」、「岐山臊子面」、「秦鎮米麵皮子」、「氽雙脆」、「三皮絲」等方面的傳說;名品有「西鳳酒」、「謝村黃酒」、「黑米」、「手兒參」、「三原蓼花糖」、「咸陽琥珀糖」等方面的傳說。這些傳說,從各個角度反映了秦地民間生活習俗和民風。如有一則華陰市搜集的《杜康賣酒》傳說,述說陝西白水縣有個集賢村,有個杜康老頭,用村頭的甘泉水,釀造一種」千日醉」的瓊漿玉液,他在酒館題詩一首:「一壺黃酒三百兩,一壺燒酒換江山,君子但飲三杯酒,不醉三年不要錢。」一天出門,叮嚀老伴不可讓生人飲酒。結果,劉伶來了,老伴給飲三杯,劉伶回家就醉死了。劉伶老伴哭得死去活來。後來,杜康知道了,就去解酒。到家後,知劉伶已埋,杜康讓挖開墓子,用解酒葯一解,劉伶頓時活了,到杜康家千謝萬謝。從此,「杜康釀酒、劉伶醉酒」之事傳遍鄉里,杜康酒因而馳名各地。又如西安市搜集的一則《葫蘆雞》的傳說,述說唐玄宗時禮部尚書韋陟,有幾個家廚,他讓家廚烹制酥嫩雞。第一個家廚用先煮後炸的方法做雞,韋陟認為肉質太老。將家廚鞭打五十致死;第二個家廚採用先煮後蒸再炸的辦法,雞非常酥嫩,但由於經過三道工序,雞肉脫骨,成為碎塊,韋陟說家廚把肉吃了,也被活活打死;第三個家廚吸取前兩位的教訓,把雞捆紮起來而後烹制。這樣,雞成形,又香醇酥嫩,形似葫蘆,且以此命名。這就是流傳今日的烹制的傳說食品「葫蘆雞」。
很高興為你解答有用請採納
D. 西安重大事件有哪些
公元前11世紀,抄周文王在灃河西岸建立了豐京,武王繼位後伐紂滅商建立西周王朝,並在灃河東岸建都鎬京,開創了西安長期作為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歷史地位。
公元前841年,鎬京的「國人暴動」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暴動。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標志著中國奴隸制社會進入鼎盛時期。
秦孝公時的「商鞅變法」是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的重大社會改革。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正式開辟了以長安為起點、連接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
公元582年,隋文帝頒令在漢長安城東南的今西安城址營建新都大興城。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都長安。
1936年12月12日,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以民族大義為重,毅然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1949年5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西安。
E. 陝西境內的歷史故事60字左右
一、歷史人物傳說
史料記載的與不記載的歷史人物,凡在陝西生活,或未生活過但對歷史有影響的人物,都有各種傳說。如:姜子牙、周文王、周武王、司馬遷、漢武帝、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思邈、黃巢、趙匡胤、包拯、李白成等,民間都有極豐富的各種各樣傳說。如彬縣的《劉邦斬蛇》,敘述劉邦發跡前是個轉貨郎擔的。一天,看見三個娃娃趕一條長蛇,等他趕到,蛇已被娃娃打死,但用身子蜷護著一顆蛇蛋。劉邦救出蛇蛋,放在箱子里保護,後來蛇蛋孕出一條小蛇,數月之後,成了碗口粗的大蛇,劉邦把它放到樹林里求生去了。等劉邦造反時,人馬被一個山口的黃風沙石颳走。後來打聽,始知是大蛇口吐毒火作祟。萬不得已,劉邦才約蛇到平地比武,蛇如約到平地,猛見劉邦是他的恩人,還未回思就被劉邦腰斬三截。可劉邦這一斬,斬出事故來,到漢平帝時,王莽就是蛇頭托生的。因為劉邦曾約蛇到「平地」比武,人家就到平帝時把江山奪了。
其他人物,如諸葛亮、包公、孫思邈等,在民間傳說更多更廣。傳說故事成為教育後代、人際問互相激勵的活教材。
二、名山傳說
陝西地域內名山較多,如華山、太白山、驪山、翠華山、終南山等,都有各種傳說;各縣市的小山、平原,也同樣留有傳說。如華陰市郭守義整理的《華山仙掌》,述說遠古時代,王母娘娘舉辦蟠桃會,吃飽喝足的孫大聖,走到老壽星跟前把他頭頂一摸,老壽星不留心,把葯葫蘆里的半盞玉漿淹下天庭,竟造成人問洪水。鯀治水不成,舜殺了鯀,又命禹治水。這時,玉帝大驚,立即傳令曾參加過顓頊、共工在不周山下大戰時,立過奇功的巨靈神。巨靈神下山,跨過山嶺,走到華山危崖跟前,一腳踩上西峰,迅速跨過三峰,一縮身擠入兩山之間。只見他,左手托著華山石壁,右腳蹬著首陽的山根,使盡全身力氣,如迅雷劈空,頓時天昏地暗,巨石凌空,拋向九天。抬頭看,華山已被推進秦嶺之中,回首望首陽,已在波頭之北。巨靈神大笑一聲去了,可他的手印和足跡,卻留在華山之上,成為山河奇景。
三、江河傳說
陝西境內或過境的江河,有名者如黃河、涇河、渭河、漢江、延河等,都有動人的各種傳說。現在流行較為普遍的,是《鯉魚跳龍門》、《老白龍與曲江池》、《灞河與石樑橋的來歷》等。如涇陽、高陵縣搜集的《魏徵斬涇河老龍王》的傳說,述說唐時,涇河無水,乾旱成災,魏徵扮老農在今陝、甘、寧一帶出訪時,和一龍王變成的青年打賭。魏徵說三日之後有和風細雨,讓農夫備好種子。青年故意作對,改了玉帝聖旨,下了一場惡風暴雨。玉帝查明,知其違旨,神往傳知魏徵親斬龍王。唐王也因此得夢,夢見龍王求救,就設計和魏徵對棋,豈知魏徵下棋身困,趁片刻休息之時,已夢斬涇河龍王。從此,涇河所留龍王後代,執掌水職不敢松怠。
四、寺廟傳說
陝西寺廟較多,除當時因政事、佛教等因果關系修建寺廟外,民間都有各種傳說。這些傳說包括「周至樓觀台」、「仙游寺」、「長安興教寺」、「香積寺」、「藍田水陸庵」、「西安清真大寺」等,小至一些「土地廟」、「菩薩廟」、「葯王洞」等,都有奇妙而有趣的傳說。如彬縣有一則《小佛見大佛》的傳說,述說甘肅涇川有個丈八佛,聽說彬縣有個大佛身高入雲,內心很是不服,就想趕去和他比個高低。誰知趕到大佛跟前一看,自己身高還沒有大佛手指長,羞得坐立不是,只得站著陪立,大佛讓他坐下,他表示願當侍從,從不打坐。從此,彬縣大佛旁總是站著一個丈八佛,直到現在。
五、宮殿傳說
宮殿是古代宮廷建築,民問不得其詳,只能用傳說來描繪、渲染。現今流傳的這類故事,如《阿房宮的傳說》、漢《長樂宮》、《建章宮》、唐《大明宮》、《興慶宮》、《華清官》等,都有傳說故事。有一則《興慶宮的傳說》,述說唐時,西安城南五里,一個隆慶坊南邊,有個民戶,家有一井,武則天時,井水四溢橫流,積成十幾個水池,武則天即頒旨,稱其為「隆慶池」,每年常在「隆慶池」中觀雲氣,常見黃龍出其中,隨之並令民眾修渠灌溉以分水勢,而皇家子弟常年在池上遊船取樂,修「隆慶宮」慶賀。後李隆基登位,避其名諱,才改為「興慶宮」。
六、陵墓傳說
陝西帝王陵墓較多,諸如黃帝陵、秦始皇陵、司馬遷墓、茂陵、武侯墓、昭陵、乾陵、楊貴妃墓等,述說陵墓的傳說風習,遍及城鄉僻壤。有一則《黃帝升天》的傳說,敘說黃帝本是天帝派往人間的神主,他生於山東壽丘,逝於河南荊山。他一生經過五十二次大戰,戰勝了蚩尤八十一弟兄,統一了中華,發明了指南車和文字,制定了樂律和干支紀年。有一次,他叫宮人用銅在荊山下鑄一隻大鼎,說天龍下界要迎他上天。一天,黃帝跨上龍背,還有七十多個臣子、宮女,也隨他爬上龍背,他才冉冉升天。從此,在板橋這個地方留下了他的衣冠冢。
七、土特產傳說
陝西各地流傳的土特產、名優食品傳說較多,在食品方面如「牛肉泡」、「羊肉泡」、「葫蘆頭」、「樊家臘汁肉」、「黃桂柿子餅」、「岐山臊子面」、「秦鎮米麵皮子」、「氽雙脆」、「三皮絲」等方面的傳說;名品有「西鳳酒」、「謝村黃酒」、「黑米」、「手兒參」、「三原蓼花糖」、「咸陽琥珀糖」等方面的傳說。這些傳說,從各個角度反映了秦地民間生活習俗和民風。如有一則華陰市搜集的《杜康賣酒》傳說,述說陝西白水縣有個集賢村,有個杜康老頭,用村頭的甘泉水,釀造一種」千日醉」的瓊漿玉液,他在酒館題詩一首:「一壺黃酒三百兩,一壺燒酒換江山,君子但飲三杯酒,不醉三年不要錢。」一天出門,叮嚀老伴不可讓生人飲酒。結果,劉伶來了,老伴給飲三杯,劉伶回家就醉死了。劉伶老伴哭得死去活來。後來,杜康知道了,就去解酒。到家後,知劉伶已埋,杜康讓挖開墓子,用解酒葯一解,劉伶頓時活了,到杜康家千謝萬謝。從此,「杜康釀酒、劉伶醉酒」之事傳遍鄉里,杜康酒因而馳名各地。又如西安市搜集的一則《葫蘆雞》的傳說,述說唐玄宗時禮部尚書韋陟,有幾個家廚,他讓家廚烹制酥嫩雞。第一個家廚用先煮後炸的方法做雞,韋陟認為肉質太老。將家廚鞭打五十致死;第二個家廚採用先煮後蒸再炸的辦法,雞非常酥嫩,但由於經過三道工序,雞肉脫骨,成為碎塊,韋陟說家廚把肉吃了,也被活活打死;第三個家廚吸取前兩位的教訓,把雞捆紮起來而後烹制。這樣,雞成形,又香醇酥嫩,形似葫蘆,且以此命名。這就是流傳今日的烹制的傳說食品「葫蘆雞」。
F. 陝西境內的歷史故事每篇不少於200
一、歷史人物傳說
史料記載的與不記載的歷史人物,凡在陝西生活,或未生活過但對歷史有影響的人物,都有各種傳說。如:姜子牙、周文王、周武王、司馬遷、漢武帝、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思邈、黃巢、趙匡胤、包拯、李白成等,民間都有極豐富的各種各樣傳說。如彬縣的《劉邦斬蛇》,敘述劉邦發跡前是個轉貨郎擔的。一天,看見三個娃娃趕一條長蛇,等他趕到,蛇已被娃娃打死,但用身子蜷護著一顆蛇蛋。劉邦救出蛇蛋,放在箱子里保護,後來蛇蛋孕出一條小蛇,數月之後,成了碗口粗的大蛇,劉邦把它放到樹林里求生去了。等劉邦造反時,人馬被一個山口的黃風沙石颳走。後來打聽,始知是大蛇口吐毒火作祟。萬不得已,劉邦才約蛇到平地比武,蛇如約到平地,猛見劉邦是他的恩人,還未回思就被劉邦腰斬三截。可劉邦這一斬,斬出事故來,到漢平帝時,王莽就是蛇頭托生的。因為劉邦曾約蛇到「平地」比武,人家就到平帝時把江山奪了。
其他人物,如諸葛亮、包公、孫思邈等,在民間傳說更多更廣。傳說故事成為教育後代、人際問互相激勵的活教材。
二、名山傳說
陝西地域內名山較多,如華山、太白山、驪山、翠華山、終南山等,都有各種傳說;各縣市的小山、平原,也同樣留有傳說。如華陰市郭守義整理的《華山仙掌》,述說遠古時代,王母娘娘舉辦蟠桃會,吃飽喝足的孫大聖,走到老壽星跟前把他頭頂一摸,老壽星不留心,把葯葫蘆里的半盞玉漿淹下天庭,竟造成人問洪水。鯀治水不成,舜殺了鯀,又命禹治水。這時,玉帝大驚,立即傳令曾參加過顓頊、共工在不周山下大戰時,立過奇功的巨靈神。巨靈神下山,跨過山嶺,走到華山危崖跟前,一腳踩上西峰,迅速跨過三峰,一縮身擠入兩山之間。只見他,左手托著華山石壁,右腳蹬著首陽的山根,使盡全身力氣,如迅雷劈空,頓時天昏地暗,巨石凌空,拋向九天。抬頭看,華山已被推進秦嶺之中,回首望首陽,已在波頭之北。巨靈神大笑一聲去了,可他的手印和足跡,卻留在華山之上,成為山河奇景。
三、江河傳說
陝西境內或過境的江河,有名者如黃河、涇河、渭河、漢江、延河等,都有動人的各種傳說。現在流行較為普遍的,是《鯉魚跳龍門》、《老白龍與曲江池》、《灞河與石樑橋的來歷》等。如涇陽、高陵縣搜集的《魏徵斬涇河老龍王》的傳說,述說唐時,涇河無水,乾旱成災,魏徵扮老農在今陝、甘、寧一帶出訪時,和一龍王變成的青年打賭。魏徵說三日之後有和風細雨,讓農夫備好種子。青年故意作對,改了玉帝聖旨,下了一場惡風暴雨。玉帝查明,知其違旨,神往傳知魏徵親斬龍王。唐王也因此得夢,夢見龍王求救,就設計和魏徵對棋,豈知魏徵下棋身困,趁片刻休息之時,已夢斬涇河龍王。從此,涇河所留龍王後代,執掌水職不敢松怠。
四、寺廟傳說
陝西寺廟較多,除當時因政事、佛教等因果關系修建寺廟外,民間都有各種傳說。這些傳說包括「周至樓觀台」、「仙游寺」、「長安興教寺」、「香積寺」、「藍田水陸庵」、「西安清真大寺」等,小至一些「土地廟」、「菩薩廟」、「葯王洞」等,都有奇妙而有趣的傳說。如彬縣有一則《小佛見大佛》的傳說,述說甘肅涇川有個丈八佛,聽說彬縣有個大佛身高入雲,內心很是不服,就想趕去和他比個高低。誰知趕到大佛跟前一看,自己身高還沒有大佛手指長,羞得坐立不是,只得站著陪立,大佛讓他坐下,他表示願當侍從,從不打坐。從此,彬縣大佛旁總是站著一個丈八佛,直到現在。
五、宮殿傳說
宮殿是古代宮廷建築,民問不得其詳,只能用傳說來描繪、渲染。現今流傳的這類故事,如《阿房宮的傳說》、漢《長樂宮》、《建章宮》、唐《大明宮》、《興慶宮》、《華清官》等,都有傳說故事。有一則《興慶宮的傳說》,述說唐時,西安城南五里,一個隆慶坊南邊,有個民戶,家有一井,武則天時,井水四溢橫流,積成十幾個水池,武則天即頒旨,稱其為「隆慶池」,每年常在「隆慶池」中觀雲氣,常見黃龍出其中,隨之並令民眾修渠灌溉以分水勢,而皇家子弟常年在池上遊船取樂,修「隆慶宮」慶賀。後李隆基登位,避其名諱,才改為「興慶宮」。
六、陵墓傳說
陝西帝王陵墓較多,諸如黃帝陵、秦始皇陵、司馬遷墓、茂陵、武侯墓、昭陵、乾陵、楊貴妃墓等,述說陵墓的傳說風習,遍及城鄉僻壤。有一則《黃帝升天》的傳說,敘說黃帝本是天帝派往人間的神主,他生於山東壽丘,逝於河南荊山。他一生經過五十二次大戰,戰勝了蚩尤八十一弟兄,統一了中華,發明了指南車和文字,制定了樂律和干支紀年。有一次,他叫宮人用銅在荊山下鑄一隻大鼎,說天龍下界要迎他上天。一天,黃帝跨上龍背,還有七十多個臣子、宮女,也隨他爬上龍背,他才冉冉升天。從此,在板橋這個地方留下了他的衣冠冢。
七、土特產傳說
陝西各地流傳的土特產、名優食品傳說較多,在食品方面如「牛肉泡」、「羊肉泡」、「葫蘆頭」、「樊家臘汁肉」、「黃桂柿子餅」、「岐山臊子面」、「秦鎮米麵皮子」、「氽雙脆」、「三皮絲」等方面的傳說;名品有「西鳳酒」、「謝村黃酒」、「黑米」、「手兒參」、「三原蓼花糖」、「咸陽琥珀糖」等方面的傳說。這些傳說,從各個角度反映了秦地民間生活習俗和民風。如有一則華陰市搜集的《杜康賣酒》傳說,述說陝西白水縣有個集賢村,有個杜康老頭,用村頭的甘泉水,釀造一種」千日醉」的瓊漿玉液,他在酒館題詩一首:「一壺黃酒三百兩,一壺燒酒換江山,君子但飲三杯酒,不醉三年不要錢。」一天出門,叮嚀老伴不可讓生人飲酒。結果,劉伶來了,老伴給飲三杯,劉伶回家就醉死了。劉伶老伴哭得死去活來。後來,杜康知道了,就去解酒。到家後,知劉伶已埋,杜康讓挖開墓子,用解酒葯一解,劉伶頓時活了,到杜康家千謝萬謝。從此,「杜康釀酒、劉伶醉酒」之事傳遍鄉里,杜康酒因而馳名各地。又如西安市搜集的一則《葫蘆雞》的傳說,述說唐玄宗時禮部尚書韋陟,有幾個家廚,他讓家廚烹制酥嫩雞。第一個家廚用先煮後炸的方法做雞,韋陟認為肉質太老。將家廚鞭打五十致死;第二個家廚採用先煮後蒸再炸的辦法,雞非常酥嫩,但由於經過三道工序,雞肉脫骨,成為碎塊,韋陟說家廚把肉吃了,也被活活打死;第三個家廚吸取前兩位的教訓,把雞捆紮起來而後烹制。這樣,雞成形,又香醇酥嫩,形似葫蘆,且以此命名。這就是流傳今日的烹制的傳說食品「葫蘆雞」。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G. 發生在陝西漢中的歷史事件,要詳細(300字)
【劉邦就國漢中】 漢元年(前206)正月,項羽封劉邦為漢王,轄巴、蜀、漢中之專地,都南鄭(屬今漢中城)。四月,劉邦率軍南達漢中。在此招納賢才,設壇拜韓信為大將軍;而後依韓信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平定三秦。蕭何留駐漢中,發展農桑,收漢中、巴蜀之糧,供劉邦軍用,保證了與楚爭雄的勝利。 【張魯以五斗米道治漢中】 東漢初平二年(191),益州太守劉焉派督義司馬張魯與別部司馬張修攻佔漢中。二張在此傳播五斗米道。後張魯殺張修,改漢中郡為漢寧郡,以五斗米道為治,創建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政教合一」政權形式,不置長吏,設置義舍,「立行寬惠,百姓親附」,關隴等處難民紛紛遷來漢中。建安二十五年(215),曹操親到漢中征張魯,張魯降。 【劉備自立漢中王】 東漢建安二十三年(218)劉備率兵奪得漢中地。次年七月,劉備在沔陽(今勉縣)設壇,自立漢中王。 【諸葛亮據漢中伐魏】 蜀漢建興五年(227),丞相諸葛亮上《出師表》,出屯漢中,以此地為根據地,演武耕戰,勸士休農,創制木牛流馬,八年間,先後六次出兵伐魏(史稱「六齣祁山」)。然未遂其志,身死五丈原,歸葬勉縣定軍山。
H. 跪求:在陝西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時間
西安事變,12月12日
I. 西安的歷史故事
西安事復變,又稱「雙十二事變」。制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准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9)陝西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西安事變結果
1936年12月24日,蔣介石簽訂六項協議,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12月26日,蔣介石最後獲得釋放回到南京。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秘密軟禁起來,由大陸到台灣,失去了自由;
楊虎城被蔣介石長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慶慘遭殺害。東北軍被分拆瓦解,十七路軍被取消。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停止了」安內攘外「政策,迫使國民政府進行國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J. 陝西的歷史故事不少於3個
陝西省漢中市就是三國時候的漢中
漢中歷史悠久,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漢高祖劉邦以漢中為基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逐鹿中原,完成統一大業,特以「漢」為號,建立漢王朝;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說中,六齣祁山,成敗皆在漢中,歸葬在漢中的定軍山下,張良功成名退於紫柏山,韓信被拜將於漢江之濱,我國第一個走出國門的張騫故里和東漢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封地、葬地均在這里。曹操、杜甫、陸游等許多歷史名人都曾留下了詩詞墨寶。
褒斜道漂流
褒斜棧道號稱「中國第一棧道」,褒斜道漂流位於褒河上游。褒河由紅岩、太白二河匯流而成。褒斜道以其險、奇、雄而著稱於世,兩岸青峰如削、植被葳蕤;沿途可觀田園風光、可沙灘嬉戲,三十里漂流水路百折千回,給您「披閱棧道風雲,駕馭長河波浪,親歷英雄壯舉,感受激情召喚」的奇特難忘的人生體驗。
寒溪夜漲碑
距留壩縣城南33公里馬道鎮北的鳳凰山下有寒溪河,現存石碑兩通,記載著公元前206年「蕭何月夜追韓信」的典故。相傳韓信棄楚投漢,三次不遇,未及重用,一氣之下,單騎北上,行至馬道,是夜明月當空但寒溪暴漲,信不能過,蕭何星夜追至,力勸韓信回到漢中。劉邦築壇拜將,封韓信為大將軍,滅楚興漢,終成帝業。古人曾以:「不是寒溪一夜漲,焉得漢室四百年」之句,贊美「寒溪夜漲「之奇功。
紫柏山下張良廟
前往褒斜古道的留壩縣西北,遠遠就看到秦嶺,西漢名臣張良廟宇就坐落在紫柏山下。三國時期張良第十三代孫張魯始建,廟宇依山傍水,幽雅祥靜。
凈明寺塔
凈明寺塔位於漢中東門外,相傳是三國著名將領龐德養病的地方。塔頂保存有略殘的鐵獅一對。此塔呈方形,單層密檐式磚塔,高約15米,雄偉高大,秀麗無比。
張嶷墓
張嶷墓在陝西南鄭縣柏鄉街。張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國人。張嶷曾經上諫諸葛瞻,建議其不要急於伐魏,而應該重點發展農業,再聯合吳國攻打魏國。張嶷治理南方少數民族頗有成效。延熙十七年戰死沙場。張
樂城
距漢中35公里的城固縣是樂城。當諸葛亮前兩次北伐失敗,在沔陽築漢城,在城固築樂城,東西相距一百多公里,既可以休整部隊又可以防禦敵軍南下。至今,在慶山頂上還殘留著報警的烽火台。
西鄉張飛廟、飛鳳山
西鄉距城固60多公里,三國時期,西鄉是張飛的封地,現存有「桓侯廟」遺址。飛鳳山在西鄉城南五子山側,是西鄉勝景之一。據傳,張飛打敗曹軍後,路經此地,見山勢如鳳凌空飛翔,遂用丈八蛇矛在山崖上刻下了「飛鳳山」三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