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一科的知識框架圖
一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王」的出現
早期國家
的產內生 「帝」容的傳說
中國
早期 夏的政治:「家天下」世襲制度的確立
政治 夏商的政治文化
制度 商的政治:神權與王權的密切結合
的 內容
特點 分封制
意義
西周的政治文化 宗法制 內容
評價
「禮」制
禮樂制 「樂」制
禮樂制實質及其瓦解
2. 誰有高一歷史必修一八個單元的知識框架,不要太多
高一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第1課:
分封制實施的目的、受封對象,諸侯對天子的義務與在封國內享有和權利;分封制實施的影響(包括積極與消極)
宗法制:含義、目的、特點、作用.
第2課:
秦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時間、意義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與意義.
第3課:
漢武帝、宋太祖為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分別採取了哪些措施?
隋唐實施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什麼?三省各自具有怎樣的職責?三省六部制的實施有作用?
元朝實施行省制度的原因、目的與意義.
漢朝、魏晉南北朝、隋唐分別實行怎樣的選官制度,其選官標准又有何不同?隋唐的選官制度實施有何歷史意義?
第4課
清朝前期為加強君主專制,幾代皇帝分別採取了哪些措施?(重點是軍機處的理解掌握)
第二單元第5課:
希臘地理環境有何特點,對其政治制度形成產生了什麼影響?
簡述梭倫改革的背景、內容與意義.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有何特點?產生了什麼影響?
第6課
羅馬法包括哪些內容?羅馬法由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的原因是什麼?羅馬法對羅馬及後世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
第三單元 第7課
英國《權利法案》制定的目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英國議會、內閣、首相、國王的各自權利與相互關系如何?
第8課
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內容、作用.
美國聯邦政府組織結構有何特點?國會、總統之間是如何實現權力的制衡的?
第9課
法蘭西共和之路漫長而艱難說明了什麼?共和制能在法國最終確立起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德國君主立憲制建立的背景是怎樣的?德國的君主立憲制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相比有何區別?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主要是什麼?
19世紀70年代,法、德兩國都確立了資產階級政治制度,其各自背景各是什麼?兩國為何會建立起不同的政治體制?
21.結合背景分析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必然性,鴉片戰爭給中國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22.理解掌握《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並掌握它們對中國社會造成的主要影響.
23.掌握太平天國興起、失敗時間,定都天京意義、理解掌握《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的內容及評價.
24.辛亥革命:掌握同盟會的成立背景、時間、地點、領導人、理解其綱領.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成立、《臨時約法》內容及意義,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5.五四運動時間、斗爭對象、主力、初步勝利的成果,意義.
26.中共成立的條件、時間、一大主要內容、中共成立的意義.
27.中共八七會議、遵義會議的背景、主要內容、意義.
28.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概況與意義.土地革命的內容、工農武裝割據的內容和意義.
29.紅軍長征的原因、時間、長征勝利的偉大意義.
30.抗日戰爭:由局部抗戰到全民族抗戰.抗戰初期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的抗戰(四大會戰)、百團大戰、日軍的暴行.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
31.解放戰爭:重慶談判和政協會議.全面內戰爆發.戰略反攻與戰略決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及意義.
32.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條件、標志和意義.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時間、意義.
33.新中國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成就.(兩個會議、三大制度)新時期是如何逐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
34.祖國統一大業:香港問題的由來:香港問題能順利解決的原因、過程、意義.
35.台灣問題是怎樣造成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政府為解決台灣問題進行了哪些努力?當今台灣問題解決的主要障礙是什麼?(國共兩次合作分別給中國社會進步起了怎樣的推動作用?兩次內戰又給中國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由此可以得出怎樣的啟示?)
36.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奉行怎樣的外交方針?具體表現為什麼?到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我國外交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70年代我國外交又取得了了怎樣的新突破?新時期我國外交政策作了怎樣的調整?為世界和平發展進行了哪些努力?
37.什麼叫冷戰?美國冷戰政策的主要表現有哪些?美蘇冷戰給世界帶來哪些影響?
38.美蘇兩極格局下多極化趨勢是如何出現的?
日本從戰敗國迅速發展成世界大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近代史上發生在南京的大事,幾乎濃縮了一部中國近代史.請舉出近代發生在南京的大事並答出每件大事所產生的影響.
3. 高一必修一歷史每課知識框架
因為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各地使用的教材開始不一樣了,像歷史,就有人教版、嶽麓版、人民版等。
不知道你問的是哪一版的,就先發一個人教版的吧,這個用的范圍最大,你可以看一下(點擊應該可以看大圖的)
4.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框架人教版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抬制度 第1課夏、商、西周的政抬制度
1、 夏商政抬制度的內容:
中央:〇1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〇2參與決策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 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抬制度的影響:夏商的早期政抬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2、 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請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 〇2影響: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抬;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
擇月般的政抬格局
消極影響:西周後期王權衰弱,舂秋戰國暑期列國紛爭
〇3結果:西周後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戰國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杈
3、西周的宗法制:
〇1內容:用父系的血縲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抬等級,鞏固國家政抬的制度。 〇2特點:嫡長子繼本制
〇3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杈地位,有利於統抬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第2課秦朝的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1、 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特點:一人獨蕁;呈權至上;皇位世袈 評價: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杈制度的確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抬取代貴族政抬的重要標志。
2、 中央集杈的基本特徵:權力高度集中
3、 中央集杈制的作用及影響:
積極作用:ol使秦實力增強,通過戰爭擴大疆域,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國家,成為當時世界大國。
c_2使秦能一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
〇3莫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抬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消極作用:依靠皇帝的專制杈烕,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眉迅速激化。 第3課從漢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鏡芰:
漢朝漢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設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決策機構 外朝執行機構 尚書台中樞機構 魏晉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隋朝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抬機構 唐朝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莩擬和頒發呈帝詔令
消極作用:依靠皇帝的專制杈烕,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眉迅速激化。 第3課從漢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鏡芰:
漢朝漢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設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決策機構 外朝執行機構 尚書台中樞機構 魏晉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隋朝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抬機構 唐朝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莩擬和頒發呈帝詔令
消極作用:依靠皇帝的專制杈烕,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眉迅速激化。 第3課從漢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鏡芰:
漢朝漢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設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決策機構 外朝執行機構 尚書台中樞機構 魏晉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隋朝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抬機構 唐朝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莩擬和頒發呈帝詔令
1、 明朝:君主專制強化,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2、 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置軍機處,由呈帝挑選新任的滿漢官員充仕軍機大臣。全 國的軍政大權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抬制度 第5課古代希臘政抬民主政抬
1、 基礎:梭倫改革
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貢金時代:伯利克里統抬時期
2、 特徵:人民主杈、輪番而抬、法律至上、公民內部平等
3、 積極作用:促迸希臘民族性格形成;推動古希臘文化事業發展;開西方民主政抬的先河 消極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國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簽選舉,輪番坐莊的弊端
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 《十二銅表法》標志看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民法大全M查士丁尼組織編暴)標志看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2、 影響:維護羅馬帝國的政沽、經濟統抬;是現代歐洲大陸法律體系的基礎;是反封建和 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抬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 〇1光榮革命:1688年
〇2《杈利法案>:1689年。特點:議會的杈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杈力;國會逐漸處於「同 而不抬」的地位
〇3責任內閣制:苜相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抬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2、 作用:國內影響:提供保障、穩定社會、走人民主、樹立模式;
國外影響: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響。
3、特點:英國立憲制度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徵性 的元苜,其職責多數是禮儀性的。
第8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
1、〇1"1787年憲法」的制定:獨立初期的美國,只是一個邦聯制國家。
原則:「分權」與"制衡%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之間制約達到平沖;總統和國 會之間、國會本身兩院之間、司法與其他部門之間均構成制約。
5. 高一歷史必修一專題四知識框架
歷史事件發生有一個年表存在,建議你按歷史年表一個一個背。從年代來背,抓住知識點,沒事,高一歷史學得不如高三總共多。歷史重大轉折事件優先背
6. 人民版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知識結構)
考點 1:中華文明的起源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元謀人
時間: 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地點:雲南元謀縣。(長江流域)
2、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裡。(黃河流域)
二 、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時間 :距今約六千多年。
地點: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
2、半坡人
時間: 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陝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三、神奇的遠古傳說
1、華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後來發展成華夏族,成為漢族的前身。
2、炎帝:號神農氏,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葯。
3、黃帝——人文初祖 (後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有許多發明創造:做兵器,造車、船、宮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堯舜禹:相傳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當時採用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的依據:有德有才)
堯:節儉、樸素、愛民。
舜:吃苦耐勞,孝順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點 2: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約 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後,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四、東周
(1)春秋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文公:「退避三舍」。
楚莊王:問鼎中原。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形勢圖) (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韓在中間。)
(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1、目的:富國強兵
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
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並六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4、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究會取得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勇於改革、勇於創新,和他的獻身精神。
考點 3:統一國家的建立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秦朝的統治與秦末農民戰爭
(1)秦朝的統治
1、統一時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秦始皇圖)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考圖)
4、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陳勝吳廣起義
1、地點:大澤鄉(安徽)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次起義的推動下,劉邦項羽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起義具有革命首創精神。
二、漢朝的統治
1、西漢
時間:前202年,劉邦建立,都城長安。
漢初:郡縣制,分封制,休養生息政策。
西漢的強盛:漢武帝統治時出現大一統局面。
2、東漢:時間:25-----220年。建立者:劉秀。都城:洛陽。
三、秦始皇,漢武帝
(一)秦始皇——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
功勞:1、實現統一,滅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鞏固統一,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
4、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開發南疆。
過 :統治殘暴: 賦稅繁重,刑法苛嚴,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滅亡。
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背景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措施:1、政治: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列侯的爵位。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將地方上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
4、軍事:派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規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結果:出現大一統局面。
四、絲綢之路
1、張騫通西域
西域:漢朝時,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區。
目的: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受漢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影響: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況和西域人像和漢朝交往的願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的開發,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
2、絲綢之路
開辟時間:西漢漢武帝時。
路線: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達中亞、南亞、西亞,再轉運到大秦。
意義: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考點 4: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政權分立的基本情況
(1)赤壁之戰: 208年
1、交戰雙方:曹操VS孫劉聯軍
2、結果: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
3、影響: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2)三國鼎立(形勢圖)
220年,曹丕廢漢獻帝後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
221年,劉備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222年,孫權稱王。229年,稱帝,國號吳,定都建業。
263年,魏滅蜀。280年,西晉滅吳,三國歷史結束。
(3)兩晉
西晉 265年,建立者司馬炎,316年滅亡
東晉 317年,建立者司馬睿,都城健康。
(4)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宋 → 齊 → 梁 → 陳
北朝: 北魏分裂為: 東魏 → 北齊
西魏 → 北周
二、民族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
(1)主要內容
1、實行官吏俸祿制,嚴懲貪污;
2、頒布均田令;
3、遷都洛陽;
4、革除鮮卑舊俗,接受漢族先進文化。
(加強民族融合的具體措施)
a,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b,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c,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
d,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e,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f,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 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2) 歷史作用: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北方各族社會的進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進程。
2)、人口南遷
時間:東漢末年至北魏統一前
地區:益州、荊州、揚州地區及閩南流域和嶺南地區
結果:人口南遷和民族交往促進了江南開發
三、江南的開發
時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原因:1、北方戰亂頻繁,人口南遷,帶去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
2、南方戰亂較少,社會相對安定。
3、南方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安撫南遷流民。
4、政治重心南移。
5、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雨量充沛,氣候濕熱,土地肥沃)
6、大量農作物的引種和推廣。
7、南北方勞動人民交往和辛勤勞動。
史實:1,興建許多水利工程。
2,大片荒地被開墾為良田。
3,江南種植水稻為主,綠肥、牛耕、糞肥推廣。
4,小麥的種植在江南推廣。
5,東晉南朝時,長江中下游農業發展迅速,福建廣東也得到開發。
考點 5: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建立
隋朝:581年,楊堅建立,定都長安。
唐朝:618年,李淵建立,定都長安。
二,政治
1),唐太宗和貞觀之治
原因:吸取隋亡教訓,減免田租,提倡節儉等
表現:輕徭薄賦,提倡節儉;
知人善任,重視納諫;
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數;
合並州縣,大力精簡機構;
完善科舉制,大興學校。
——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力強盛。史稱「貞觀之治」
2),武則天(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的統治:有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重用人才,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鼓勵發展農桑,把開墾耕地和生產糧食多少作為對地方官進行賞罰的重要依據。減輕徭役。),首創殿試、武舉、「自薦」求官制度,社會經濟繼續發展。
重用武氏家族,任用酷吏,鼓勵告密。大興佛教。
3),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表現:穩定政局;任用姚崇、宋璟為相;大力發展生產;整頓吏治、嚴格執法。
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
三,教育(科舉制度的演變)
1),科舉制的誕生
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錄用人才。(之前選拔官吏主要看門第的高低。)
隋煬帝時,正是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意義:科舉制打破了門第的限制,給一般的知識分子提供了做官參政的機會,同時選拔官吏的權力也從地方集中到中央,為統治者吸收、籠絡人才拓寬了道路。對後世具有深遠的影響。
2)科舉制的完善
唐太宗時,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
武則天時,創造了殿試和武舉。
唐玄宗時,詩賦被作為進士科的主要內容。
常設科目:明經科(主要考試儒家經典)、進士科(主要考試詩賦和政論)
3)科舉制的衰落
明朝時,科舉考試內容限於四書五經,文體嚴格限於八股文。這種八股取士制度,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不利於社會的進步。科舉制在我國延續了1300多年,直至清朝末年(1905年)才廢除。
4)科舉制的影響
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是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政府機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但後來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四,民族關系和中外交往
唐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
1),與吐蕃的交往
和親: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
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嫁給尺帶珠丹。
會盟:821年唐蕃會盟並立碑「患難相恤,暴掠不作」。(拉薩大昭寺前)
2),外交
a,遣唐使:日本派到唐朝的使官。200年間先後13批。(居各國之首)
將唐朝先進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帶回日本;
推動了日本的改革;促進了日本經濟文化的發展。
b,鑒真東渡:唐朝最富影響的僧人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等,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傑出貢獻。 (為日本設計唐招提寺;日本葯學界奉他為始祖。)
C,玄奘西遊:唐初著名僧人玄奘不畏艱險,西遊天竺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玄奘——《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
(玄奘的佛經譯本是研究印度半島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
——學習兩人出生入死、百折不撓的獻身精神。
考點 6:經濟重心的南移與民族關系的發展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遼宋夏金政權的並立和經濟重心的南移
1)遼宋夏金政權的並立
1、並立:(北宋與遼、西夏、大理並立)
遼: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後改國號為遼。
北宋: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定都開封(東京)。
西夏:1038年,黨項族元昊建立,建都興慶。
2、對峙:(南宋與金、西夏、大理並立)
金:1115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建立。
南宋:1127年,趙構建立,定都臨安。岳飛是抗金名將
2),經濟重心的南移(黃河流域移到長江流域)
時間:唐朝安史之亂後開始南移, 南宋時完成。(標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史實:宋朝
a,南方生產發展
農業:南方逐漸超過北方,傳入占城稻。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棉花擴展到長江流域。
手工業:景德鎮發展為瓷都,紡織業發達,採煤、造船業居世界首位。
b,商業繁榮
商業都市多而繁榮,打破了居民區與商業區的界限,出現「瓦肆」。海外貿易發展,廣州、泉州成為大商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時在四川出現。
二,元朝的建立與民族關系的發展
1), 元朝的建立
1206年,鐵木真(後尊稱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1271年,忽必烈改號為元,定都大都。
2), 民族關系的發展
a,元朝的統一,許多漢族人來到邊疆,邊疆各族也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與漢人雜居相處。
b,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與漢人長期相處融合逐漸被漢化了。
c,唐朝以來,定居我國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與漢、蒙、畏兀等族長期居住相處,互相通婚,逐漸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最主要表現,也是民族關系的發展的特點)
d,元朝設置宣政院,負責管理藏族地區事務,加強了與藏族人民的聯系和交流。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的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融合。
考點 7: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明朝加強專制統治
(1)政權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成祖遷都北京。
(2)措施:
1、變更統治機構:(1)在中央,撤中書省,廢丞相,六部長官直接聽命於皇帝。
(2)地方,廢除行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與財政、刑獄和軍事,監管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
2、設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這是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表現。
3、實行八股取士,束縛知識分子思想。
二、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1)鄭和下西洋
目的:擴大明朝政治影響,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
時間、次數:1405-1433年;7次。
最遠到達地點: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影響:促進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我國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經商。他們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對開發南洋做出了重大貢獻。比歐洲航海家遠航印度和美洲早半個多世紀,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7. 求高中歷史必修一、二、三的知識點整合框架,要簡單一些的,不用太詳細
這種歷史框架最好是自己看課本總結,畢竟總結框架是復習的時版候理清知識結構權最好的方式,我歷史老師都是逼著我們每個星期默一次,雖然開始很難又麻煩,但真的很有效果,要是可以發圖就好了,我這里有一些比較有參考價值的框架可以給你參考一下,你需要的話可以留郵箱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