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華上下五千年裡每個朝代的重大歷史事件(每個朝代只要一件)
夏朝,大禹治水
商朝,盤庚遷殷,
周朝,烽火戲諸侯
秦朝,焚書坑儒
漢朝,王莽篡權
晉朝,五胡亂華內
隋朝,修京杭大容運河
唐朝,安史之亂
宋朝,靖康之變
元朝,民族融合
明朝,靖難之役
清朝,鴉片戰爭
『貳』 求1900-1920年期間 所有的歷史事件 大大小小的都要
世界歷史
1英布戰爭
第一階段 布爾人採取守勢
第二階段 連遭挫折的的英軍更換主帥
第三階段 英襲擊布爾游擊隊
2人類飛天夢想的實現
1903 美國兄弟 威爾伯 萊特和奧威爾 萊特成功實現兩次飛機試飛
3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1910.11 墨西哥農民領袖薩帕塔和比利亞農民起義
很快席捲全國
4泰坦尼克號 沉沒
1912.4.14 泰坦尼克號不幸在紐芬蘭海外冰山區
撞上冰山 後來船上2224名乘客有1513名喪生
5一戰爆發
根本原因是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
導火索 薩拉熱窩事件
時間1914.7.28 歷時4年
6凡爾登戰役 1916.2.21
7日德蘭海戰 1916.5.21
8印度 不合作運動
1919.4.13 由甘地領導的不合作運動在印度展開
中國歷史
1 1900八國聯軍侵華
英 餓 德 法 美 日 意 奧 8國借口鎮壓義和團 發動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罪行滔天
2 1901辛丑條約的簽訂 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形成
3 1905 中國同盟會成立
4 1911 辛亥革命爆發 它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5 1912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
確定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
6 1912.2.12 溥儀宣布退位
7 1908 清朝 左後一位皇帝 溥儀登基
8 1917.8 段祺瑞政府加入協約國一方
9 1919初 在巴黎 一戰的戰勝國舉行 「和評會議」
10 1919.5.4 爆發五四運動
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運動
青年學生是先鋒 工人階級是主力軍
11 1919.5.19 北京26所大中學校實行了總罷課
12 1919.6.5 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叄』 寫出1500年以來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每個至少寫3個)
⑴1500至來1900年:英國資產階級自革命,法國大革命,1848年歐洲大革命
⑵1900至194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站;俄國十月革命
⑶1945至今:美國在越南的戰爭;蘇聯解體;9.11恐怖事件
『肆』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那些重要歷史事件!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故事(經典珍藏版)》從遠古開始到清朝末年,按中國歷史朝代變遷的順序,選取歷史上典型的人物和事件,用通俗生動的語言敘述中華五千年來的歷史故事。全書史料翔實,結構嚴謹,全面展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翻開此書,如同閱讀一部華夏文明的網路全書,瀏覽一幅中國歷史的磅礴畫卷,能夠幫助讀者了解歷史,把握現實,展望未來。
詞條
網路
精彩信息一覽無遺
基本信息
書名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故事
作者
曹鴻騫 李瀚之
ISBN
7509009553
頁數
561頁
出版社
當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2月1日
開本
16
目錄
1基本介紹
2圖書目錄
3序言
4名人推薦
折疊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折疊內容簡介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故事(經典珍藏版)》是一本五千年歷史故事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清朝末年選取了幾百個在中國歷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故事,既包含精彩的人物特寫,又囊括了豐富的歷史事件。全書故事精彩,洋洋大觀,是一本理想的歷史普及讀物。
折疊作者簡介
曹鴻騫,1948年生,安徽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家,退休文化幹部。已出圖書有《中華上下五千年》、《謀經》、《怎樣學會生存》、《小學生好詞?好句?好段》等;錢浩,筆名李瀚之,1973年生,安徽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做過機關公務員和編輯,現寓居北京,潛心寫作,專注於挖掘文史典籍,弘揚普及傳統文化。已出版圖書有:《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反經活解活用》、《燈謎謎語知識全知道》等。
折疊編輯本段圖書目錄
遠古傳說時代
盤古與女媧的傳說
黃帝戰蚩尤
三皇的傳說
五帝的傳說
堯舜禪讓
大禹治水
夏商周
中國第一暴君夏桀
陪嫁小奴做宰相
姜太公硒溪垂釣
周文王勵精圖治
滅商的前奏
周武王揮師朝歌
牧野之戰
管仲助齊桓公稱霸
管仲病榻論相
管仲的馭君術
財政改革與賞罰制度
齊桓公身邊的小人
重耳再返故國
晉文公不計舊怨
巧於辭令的高手
吳國的崛起
孫武激流勇退
勾踐卧薪嘗膽
范蠡退隱江湖
傲視王侯的名士
秦穆公重用百里奚
田氏代齊
屠岸賈助紂為虐
燕昭公招納賢士
吳起改革
曹劌以逸待勞
鄒忌借琴勸齊王
晏嬰二桃殺三士
孟嘗君最有價值的門客
孫臏裝瘋脫險
燕昭王用人不疑
藺相如完璧歸趙
廉頗負荊請罪
田單的火牛陣
范雎的激將法
心胸狹窄的范雎
趙奢大破秦軍
大投資家呂不韋
秦漢
贏政身世的隱私
少恩寡義的秦王政
秦王政統一六國
焚書坑儒
修築長城
王翦破楚
趙高弄權
傀儡皇帝秦二世
陳勝吳廣起義
陳平三易其主
驚心動魄鴻門宴
劉邦隨婦遁逃
劉邦能屈能伸
治國能臣蕭何
高陽酒徒酈食其
商山四皓保太子
師出有名,方可興兵
運籌帷幄的張良
善於用人的劉邦
劉邦速封雍齒
婁敬建議遷都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的謹慎
陳平勸蕭何
陳平鏟除呂氏
張良功成身退
劉邦不殺季布
陳平巧解白登之圍
叔孫通制定朝儀
無功封侯的審食其
周亞夫與張釋之
周亞夫的悲劇
鹽鐵專賣豐國庫
桑弘羊晚節不保
司馬遷忍辱寫《史記》
蘇武出使遭禍
蘇武北海牧羊
三朝元老霍光
小忍成大謀
化敵為友
劉秀攏民心
以情動人的謀略
度尚的激勵術
跋扈將軍梁冀
李膺先發制人
黨錮之禍
魏晉南北朝
曹操唯才是舉
隔岸觀火的妙計
諸葛亮為劉備謀劃根據地
大度集賢爭天下
管寧割席
曹操大敗馬超
張遼威震逍遙津
曹操選太子
劉備大打"正統"牌
恃才傲物的龐統
劉備人西川
諸葛亮舌戰群儒
諸葛亮智激周瑜
空城計
鞠躬盡瘁
鄧芝出使東吳
勝人先要勝己
後來居上的呂蒙
曹丕的"禪讓"劇
亂世奸雄司馬懿
司馬懿裝病
張華的"釣情"術
八王之亂
劉聰兄弟"讓位"
王導力挺司馬睿
北伐將軍祖逖
石勒蒙騙王浚
王猛捫虱談天下
淝水之戰
劉裕建宋
馮太後執政
北魏孝文帝改革
河陰之變
梁武帝出家
侯景之亂
陳後主井下藏身
地理學家酈道元
隋唐五代
楊堅統一中國
隋朝田制與租稅徭役制度
造倉儲糧
崇尚節儉的隋文帝
律官厚民
首創科舉制度
隋煬帝亡國
唐朝的建立
玄武門之變
貞觀聖主唐太宗
明君之鏡魏徵
太平宰相房玄齡
玄奘西行取經
文成公主人藏
笑裡藏刀的李義府
武則天進宮
大唐賢相狄仁傑
張柬之巧除奸黨
弄權高手李林甫
馬嵬坡之變
唐代奇相李泌
盛唐的歌者李白
張巡堅守孤城
郭子儀功高而不震主
"打金枝"趣話
理財能手劉晏
韓愈與古文運動
中唐名相裴度
平定淮西叛亂
裴度恢復相位
甘露之變
李克用與朱全忠
八帝寵臣張全義
五朝不倒翁馮道
宋遼金
趙匡胤巧取荊州
趙匡胤巧施反問計
趙匡胤從嚴治軍
半部《論語》治天下
宋太祖的用人術
趙德昭的抉擇
趙普扳倒盧多遜
楊業之死
呂端大事不糊塗
澶淵之盟
種世衡一諾千金
善於識人的王旦
丁謂弄權
寇準失察
仁宗曹皇後平宮變
忠直之臣范仲淹
范仲淹識狄青
慶歷新政
狄青巧妙鼓士氣
清官包拯
仁宗廢後風波
耶律屋質後發制人
阿保機慧眼識才
阿保機果斷平叛
蕭太後教子
完顏雍護官責女
改革家王安石
祖宗之法不可守
王安石不戀高位
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樂天才子蘇東坡
"媼相"童貫
投機獻媚的王黼
力主抗金的李綱
抗金志士王彥
辛棄疾反金
李清照與趙明誠
宋高宗復位
身正不怕影子斜
抗金英雄岳飛
黃天盪之戰
韓惋胄草率北伐
理學大師朱熹
宋軍苦守襄陽
文天祥取義成仁
元代
鐵木真起兵
精兵鐵騎
同舟共濟
漠北霸主
成吉思汗的含義
軍民一體的軍事制度
西夏稱臣
懷來決戰
西征中亞
成吉思汗陵墓之謎
賢相耶律楚材
李埴之亂
阿合馬事件
馬可·波羅來華
巧舌如簧的哈麻
戲劇大師關漢卿
明代
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升的九字方針
劉基論人
朱元璋殺戮功臣
徐達夾起尾巴做人
藍玉禍從口出
高啟拒官
朱棣裝瘋
神秘的和尚
東廠、西廠與錦衣衛
功德圓滿
土木之變
英宗復辟
於謙與朱瞻基
奸相嚴嵩
徐階除奸
夏言就戮
"千古一人"王陽明
海瑞順水推舟
譚綸用將
名相張居正
萬曆年間的援朝戰爭
權閹魏忠賢
闖王李白成
崇禎皇帝與袁崇煥
舉足輕重的吳三桂
才高命蹇柳如是
愛國志士王夫之
明宮三大案
皇太極招降祖大壽
清初謀臣範文程
清代
雄才大略康熙帝
鄭成功收復台灣
康熙廢太子
雍正賜匾
雍正滅親
文學巨匠曹雪芹
乾隆皇帝下江南
熟讀《三國演義》成名將
貪官和砷的倒台
馬戛爾尼朝覲乾隆帝
紀曉嵐與《四庫全書》
陳端生與《再生緣》
民族英雄林則徐
關天培血戰虎門
陳化成臨危受命
火燒圓明園
天王洪秀全
《勸世良言》的啟示
斬妖劍和詠劍詩
《原道救世歌》
金田暴動
永安封王
天朝田畝制度
天京事變
撥亂反正
《資政新篇》
洪秀全之死
忠王李秀成
左宗棠收復新疆
黑旗英雄劉永福
辛酉政變
罪惡昭彰的李蓮英
洋務大師張之洞
甲午海戰
百日維新失敗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折疊編輯本段序言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史料豐富的民族。從史學巨著《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到汗牛充棟的各類野史、筆記、演義,充分反映了中國人對自己民族歷史的重視和珍愛,中華民族也因此在世界上享有"歷史的民族"之美譽。
義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對於現代人來說,歷史具有極強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這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藏。例如,馮諼是怎樣為孟嘗君鞏固地位的?劉邦憑什麼成為楚漢戰爭的勝利者?商鞅的改革為何人亡政息?曾國藩如何成為人臣典範、道德楷模?五千年的中國史,其中有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它們就像大海中的珍寶一樣,靜靜地等待著我們去挖掘、欣賞、感悟。作為中國人,特別是年輕的一代,了解中國過去所發生的大事,體認中國的文化傳統,感悟中國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本書是一本五千年歷史故事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清朝末年選取了幾百個在中國歷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故事,既包含精彩的人物特寫,又囊括了豐富的歷史事件。故事精彩,洋洋大觀,是一本理想的歷史普及讀物。
在編著此書時,筆者注意以下原則:
一是注重細節,增強可讀性。在敘述歷史事件時,盡量使故事精彩生動。在不損害史實的情況下,對事件進行了細節加工。
二是以事為主,以事見人。本書是一個精彩的歷史故事讀本,而不是純粹的歷史知識讀本。筆者意在介紹多姿多彩的歷史人物,講述豐富多樣的人物命運,使讀者可以悟出人生、處世、為政、權謀等各方面的智慧。
三是力求每個故事短小精悍。現代生活的特點是快節奏,普及讀物自然要適應這個特點。本書的故事大多一千字左右,長的也不過三千字。如此短小的故事,讀者只要利用點滴的時間便可閱讀。要不了多久,全書即可讀完,即可了解中國五千年歷史概貌。
"讀史使人明智。"願讀者熱愛歷史,擁抱歷史,讓歷史溶入你的血液,啟開你的心扉,鼓足你的勇氣,提升你的底蘊。
願你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實有力。
折疊編輯本段名人推薦
歷史通過名人的生涯而教人以美德。並給我們提供如何做人的智慧。
--英國歷史學家 湯因比
在我看來,善於從歷史中學習他人的經驗也是創新,而且是真正的創新。
--制度經濟學開創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科 斯
過去歷史的經驗,是保證我們今天做事成功的重要因素。
--華人企業家 王永慶
詞條標簽:文化
『伍』 求1840年至1949年 歷史事件 麻煩每個
1840——1842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39.6 林則徐在虎門(廣州)銷毀英美等國不法商人走私來華的鴉片
1842.8 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1843 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附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中英虎門條約》
1851——1864 太平天國運動
1853 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太平天國前期綱領
1859 頒布《資政新篇》,太平天國後期綱領
1856 天京變亂 太平天國轉折點(盛→衰,進攻→防禦,勝利→失敗)
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侵華)
1856 英國「亞羅號」事件 法國「馬神甫」事件
1858 英法攻陷大沽炮台,佔領天津,簽訂《天津條約》(英法俄美,4個)
中俄《璦琿條約》,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
1859 英法第二次進攻大沽軍,清軍打了一個勝仗
1860 第三次英法攻陷天津、北京,簽訂《北京條約》(英法俄,3個)
*:中俄《北京條約》: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40萬平方公里
1864 中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紀》,巴爾塔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
1861——1895 洋務運動
1861 中央機構總理衙門成立(首任長官奕忻)
安慶軍械所(曾國藩):洋務運動開始的標志,工革技術最早傳入中國
1862 京師同文館(最早由中國人創辦的近代學校)
1863 廣方言館(上海)
1865 江南製造總局(上海盧灣區,李鴻章)
1872 上海輪船招商局(第一個近代民用企業,李鴻章):官督商辦
1888 北洋艦隊建立(近代海軍,保護京師)
19世紀70年代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19世紀70年代 邊疆危機
1871 俄國出兵佔領伊梨
1878 左宗堂收復新疆(除伊梨地區)
1881 中俄簽訂《伊梨條約》,收回伊梨及周圍地區,割給俄國7萬平方公里
1884 設立新疆省,維護新疆,左宗堂建議
1874 日軍年進攻台灣:(i)賠日軍50萬兩 (ii)承認琉球是日本的屬國
1879 日本吞並琉球,該為沖繩縣
1883——1885 中法戰爭
1883 法軍進攻廣西鎮南關年,中法戰爭爆發
1884 馬尾海戰:福建水師被消滅
1885 鎮南關大捷(陸戰) 民族英雄:馮子材
簽訂《中法新約》 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1876 簽訂中英《煙台條約》 影響:西南邊疆的門戶被打開
1894——1895 甲午中日戰爭 朝鮮東學黨起義為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提供了借口
1894 平壤戰役 英雄:左寶貴
黃海海戰 英雄: 「致遠號」鄧世昌,「經遠號」林永升
遼東半島戰役 英雄:徐邦道 *(1894.11 旅順大屠殺)
1895 威海衛戰役 英雄:丁汝昌,劉步蟾 結果:北洋艦隊被消滅
中日簽訂《馬關條約》(1895.4)
三國干涉還遼(法、德、俄)
1895——1898 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7 德國強占膠州灣(山東)
資產階級維新派
19世紀60年代初 早期維新思想產生
1891——1898 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思想
1895 公車上書(向光緒皇帝宣傳)
強學會(康、梁) 刊物:《中外紀聞》
1895——1 898 維新變法運動開始的標志
1898.6——1898.9 戊戌變法(共103天,又稱「百日維新」)
1898.9 戊戌政變
1899——1900 義和團運動
1900——1901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1.9 簽訂《辛丑條約》(英美日俄德法奧意荷比西11個)
1901——1905 清末「新政」
1905年廢除科舉制
1905——1911 清末「預備憲法」
1908 准備憲法:《欽定憲法大綱》
1911 准備內閣:裁撤軍機處,改設內閣(皇族內閣)
1911.10.10—1912.3 辛亥革命
1903 拒俄運動
1904 收迴路礦利權的運動 地點:湖南、湖北、廣東(粵漢鐵路)
1905 抵制美貨運動
1894.11 孫中山創立興中會(地點:夏威夷檀香山)
1904 華興會(長沙)創辦人:黃興、陳天華、宋教仁
光復會(上海)創辦人:章太炎、蔡元培
1905.8 同盟會(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倡導)
1906 萍瀏醴起義
1911 黃花崗起義(廣州)
1911.10.10 武昌起義 (背景:四川保路運動,1911年)
1912.2.12 清朝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結束的標志)
1912.3 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北洋軍閥統治開始
1913 二次革命
袁世凱對外賣國,向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團簽訂《善後借款合同》
袁世凱對內獨裁,暗殺宋教仁,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總統
1935.1 中共遵義會議
1931——1936 中國人民反對日本侵略的斗爭
1931.5 成立全國各界救國會
1931.9.18 「九·一八」事變
1932 建立偽「man洲國
『陸』 歷代各朝歷史事件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壁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隋煬帝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國侵略,宋北方淪陷後,建立南宋抵抗政權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1227年 蒙古滅西夏
1234年 蒙古滅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全國大部淪陷,南宋亡。
1279年 陸秀夫抱宋帝昺跳海,南宋徹底滅亡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蒙元被趕回草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叛亂政權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同年,滿清入關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台灣淪陷,清廷設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柒』 我很想知道中國每個歷史階段的重大事件和發展情況。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希望對你有幫助
還有下面的這些觀點:
一、關於「中國近代」的概念嚴格說來,「近代」這個詞,並不是社會發展史上指稱某一確定歷史時期的科學概念。使用上很不統一。一般而言,就歐美目前來說,是把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時期作為「近代」的開始。所以世界歷史是把最早的資 產階級革命爆發(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為「近代」歷史開端的標志。但中國情況不同。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像歐美國家那樣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時期。我們把1840年作為中國近代歷史的發端,並不是由於這個時候中國社會內部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成熟到了要求取代的封建生關系的程度,因而導致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就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那樣。而主要是由於外來的侵略。引起中國社會內部的變化,把中國推到一個與過去不同的歷史時期,也就是半封建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這個社會雖然後來也產生了資產階級,也曾有過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階段,但是難以說它是一個完全的資 本主義社會。只是從中國歷史發展階段來說,它約略地相當於資本主義社會的范疇。這樣說來,就是把半殖民半封建的一個社會歷史階段作為「中國近代」歷史。當然,國外有的歷史研究者不這樣看,他們把中國近代的起點上推到十七世紀中葉清朝建立的時候,一方面強調與西歐歷史分期的對應性,另一方面又是意在把中國近代史的主題說成好像是中國國內的民族矛盾。這是不科學的,我們還是著眼中國社會的特點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歷史階段作為中國近代。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從1840年開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才告結束。那麼是不是應該把整個這一時期都算作「中國近代」史呢?從科學意義上講,應該是這樣。這一觀點,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有人提出(例如榮孟源在1956年寫的「關於近代史分期問題」一文,就明確表示贊同中國近代史的斷限從1840年起到1949年9月止的意見)後來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到現在看來,應該說得到了基本公認。但是從教學習慣上,一般還是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把這段歷史劃開,前半段作為「中國近代史」。後半段歸入「中國現代史」。也就是說,只把舊民主主義階級歸入「中國近代史」,而把新民主義革命階段歸入中國現代史。雖說這兩個階段確有不同的特點(主要是革命領導力量不同),但社會性質並沒有變,都應劃在中國近代歷史時期。這是我們要了解的第一個問題。二、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和中國古代歷史相比較,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是什麼呢?第一,它的歷史變化非常迅速和劇烈中國古代歷史時間漫長,內容豐富,但從歷史發展的宏觀方面,也就是生產方式、政治體制和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看,應該說是處於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變化非常緩慢,外國一些學者對此大感驚異不解。例如:大文豪雨果感嘆「中國真是保存胎兒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格爾曾這么說:「中國歷史本身沒有什麼發展,因此我們不必再與聞該歷史的各個細節方面。」當時德國還有學者說:「在我們面前的中國它沒有過去,而是一個我們古代就認識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樣存在的國家。」德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朗克(1795-1886)的說法更典型:「中國人民永遠靜止的人民」(見《中外文化交流史》頁118-119)當然,這種看法存在著很大的歷史偏見,但確也反映出,與外國古代歷史相比,中國古代歷史變化較小。中國近代歷史就不一樣了。算到新中國成立也不過110來年的時間,而歷經新舊民主革命兩個歷史階段,可以說是飛躍式的變化。除了社會性質,革命階段的變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現出來,譬如,單說我們要講的近代80年中,就發生了不下十餘起震盪全國甚至有國際影響的戰爭、事變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爭。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變,對中國近代歷史的變化之劇烈,我們學習當中應注意體察。第二,它的社會變化非常復雜這種復雜性主要源於它不是一個完整的、單一的社會形態。它的表現可以分這么幾點來大致看一下:(1)表現在生方式上。中國近代始終處於舊的生產方式衰敗而末死亡,新的生產方式產生而末壯大的狀態。封建經濟,在鴉片戰爭後呈衰敗趨勢,但封建經濟的基石,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密切結合的自然經濟,始終沒有完全瓦解,相當一部分窮鄉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這種痕跡仍比較明顯,而應該作為社會上新的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生產,卻主要又不是來源於明末清初以來曾經孕育於封建社會內部的資本主義萌芽(這種萌芽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後,幾乎都被摧殘殆盡),而是由依附於洋務派所辦的民用企業的商股和較小規模的商辦企業,在帝國主義壓迫和封建主義束縛的夾縫中產生和發展的,很有限,在社會生產中始終未能佔主導地位。而外國資本則比民族資本要強得多。這樣,中國近代的社會經濟就有地方經濟、小農經濟、不同成份的資本主義等經濟多種形態。總之在近代中國始終是多種經濟並存,並不是一種生產方式出現就代替了舊的生產方式那麼單純。(2)表現在階級結構上。正是基於上述一點,各種經濟成份交錯並存,相應,也就造成多種階級力量並存,階級關系錯綜復雜的狀況。我們知道。在中國封建社會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最基本的階級。而中國近代情況就不同了,因為半封建、半資本主義並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四大階級: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另外,還有個別少數民族地區有奴隸主和奴隸、農奴主和農奴的存在,不佔主要地位)。而這四個階級各自內部情況又比較復雜且處於劇烈的分化變動之中。例如官僚、買辦、商人等形成的資產階級,許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資本家二任。農民和工人階級又有著天然的聯系,就是破產農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充當了無產階級的後備軍,成為工業無產者。就單說資產階級吧,階層十分復雜,可分為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兩大部分,而民族資產階級之中,又明顯地表現出上層和中下層的階層的分野。總之,中國近代的階級狀況是很復雜的。(3)表現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錯綜交織。中國封建社會,社會主要矛盾比較單純,就是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而到了中國近代,不但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依然作為社會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資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這對主要矛盾,中國人民肩負了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而中國封建統治者與外國侵略者之間的關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沖突的一面,又有勾結聯合的一面,具體情況又因時因事而異,所以,近代中國的反侵略反封建斗爭的格局就十分復雜。(4)還表現在中國是列強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這樣一種特別狀況。近代中國既不象獨立的國家那樣,也不象被某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樣,它是被列國諸國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列強各國的社會特點、地理環境、國力強弱。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條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國的手法、特點也不完全一樣,但它們又都力圖控制和影響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挾持一派或幾派政治勢力。在侵略當中既相勾結又相爭奪,都想盡多地攫取侵略權益,但又不能獨吞中國這塊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勢將中國置於半殖民地狀態。這也增加了近代中國社會歷史的復雜性。(三)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和基本線索問題。關於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是胡繩同志於1954年在該年度《歷史研究》第1期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首先系統地提出的,該文題目就叫《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問題》。在此以前,中國近代史著作一般沒有作明確的歷史分期,多是「紀事本末體」,就是:以重大事件為主幹,分若干章分別交待各事件的來龍去脈,評述其成敗利鈍和歷史意義等(像范老的《中國近代史》上冊基本就是這樣)。這種體裁、體例的優點是能使讀者對某一特定史事的全過程有較完整的了解,但由於一般是以政治事件的始未為主題,從而易於忽略與此事件相聯系的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內容,且不易顯示整個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線索和規律。自胡繩同志發表《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引起了一次卓有成效的關於中國近代史分期問題的大討論,結果 ,胡繩同志在其文中提出的「三次革命高潮說」為學術界所公認,幾成定論。所謂「三個高潮說」,是基本上用階級斗爭的表現來做劃分時期的標志,據此,從中國近代歷史劃出三次革命高潮時期:第一次是1851-1864年的太平天國時期;第二次是甲午戰後的幾年,也就是戊戌變法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時期;第三次是由1905年同盟會的成立到辛亥革命時期;三次革命高潮構成了中國近代歷史演進的基本線索。據此分別以每一次高潮為一個中心,將整個中國近代史劃分為從時間上能夠銜接起來的三個段落:一是1840-1864年;二是1864-1901年;三是1901-1919年,多年間不管是教科書還是中國近代通史著作,一般都是這個模式。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思想解放運動的發展,從80年代初開始,中國近代史學界就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問題展開了第二次大討論。這次討論是以李時岳同志在《歷史研究》1980年第一期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從洋務、維新到資產階級革命》的文章為起點的。這篇文章是主張按照如其標題所示來認識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的,旨在把資產階級運動的發生、發展認定為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有人將這種觀點概括為「三個階梯說」。不過,文章中也把太平天國農民戰爭作為中國近代歷史基本線索中的最初一階。李時岳同志對將他的觀點概括為「三個階梯說」也表示不同意(主要是不同意數碼「三」,至於「階梯」之喻,他表示很欣賞),故我們不妨稱之為「四個階梯說」。「三個階梯」也罷,「四個階梯」也罷,反正是突出資產階級運動這條線索,這一點很明顯,這和「三次高潮說」大不相同,是對「三次高潮說」的挑戰。具體歷史事件上,兩者的分歧和差異主要在於:在「三次高潮說」中,沒有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而突出了義和團運動的歷史地位(是第二次革命高潮的主要標志);在「四個階梯說」中,有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而排去了義和團運動。
http://..com/question/307184394.html?an=0&si=1
http://..com/question/23737322.html?fr=ala0
『捌』 歷史事件
秦 焚書坑儒 陳勝吳廣起義(導致秦國滅亡) 統一文字(從此中國有統一的漢字咯) 修築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跡) 統一嶺南(將廣西和貴州等地歸為中國) 漢 獨尊儒術(儒家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 七國之亂(鞏固漢朝統治) 緹縈救父 (廢除酷刑) 張騫出西域 (了解除中國以外的世界) 昭君出塞(跟匈奴和解) 三國 官渡之戰(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赤壁之戰(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三顧茅廬(經典的請人) 晉 淝水之戰(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隋 科舉制度(害咯中國一千多年的制度) 唐 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的標志) 貞觀之治(都知道就不說咯) 黃巢起義(沉重打擊唐朝) 宋 黃袍加身(趙匡胤當皇帝咯) 檀淵之盟(與遼簽訂的屈辱條約) 王安石變法(中國古代又一次變法 以失敗告終) 靖康之恥(兩個皇帝當俘虜) 元 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將看到中國的見聞傳到歐洲) 紅巾起義(打垮咯元朝) 明朝 靖難之役(燕王奪取王位) 土木堡之戰(皇帝當咯俘虜) 明英宗復位(重新當皇帝) 清朝 煙片戰爭(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等
『玖』 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裡面有哪些重大事件
第一個階段是來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源建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重大歷史事件:1921年建黨,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長征,西安事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第二個階段是從1949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大歷史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反五反,三大改造,抗美援朝,廬山會議,文革,粉碎四人幫。第三個階段,是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重大歷史事件:十一屆三中全會,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開放,抗洪搶險,香港澳門回歸,抗震救災。